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力荐河山-第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叶书良笑道:“你这样想就好。别的就不用管了”
第94章
纵然满朝上下一片猜测之声; 以为此次变革已可见端倪; 顾登恒那边却始终没有松口。
这运河商用; 就一直这么拖着; 百官谁也摸不清他的心思。
一会儿好像是偏向开的,还特意顺着王声远把方拭非给提上来了; 之前冒犯的罪名也撤销了。一会儿又完全不动作; 户部也提,算怎么回事?
王声远心里同样没底,但是他能等。
二十多年他也等了,还有什么不能等?只要他活着在任; 就可以继续等。
他知道对方在犹豫,此时不能慌,更不能刺激顾登恒。
但是他可以催。
往日王声远从旁侧击,总是被顾登恒敷衍打发。可他锲而不舍,就在陛下耳边叨叨缺钱、实在缺钱、缺到要命。
“陛下,今年军饷吃紧。冬天快到了,这冬衣还尚未有着落。粮草运输过去,又是一笔花费。几位将军报过来的账册; 户部实在批不下来啊。”
顾登恒负手而立,站在窗外,看着窗外摇摇欲落的叶片沉默不语。
王声远跪下; 恳请道:“陛下,运河就是不开,也没关系; 可这漕运,实在需要管一管了。如今漕运用的还是转般法,江南漕船停在四洲粮仓,待黄河、洛水等线,水位通航合适,再转运至京师及各处。如此空船还可载盐铁回航。原本这是没有问题的呀,可谓一举多得。可如今呢?南面运过来的时候,粮仓全都能存下,四处灾荒,缺粮该调配的时候,粮仓却也跟着缺粮。说是存储不当粮食霉烂,要少个三四成。水路上运输,朝廷的官船,再少个几成,转上陆路,还要少个几成。天底下再多的粮米,也禁不住这样损耗。这盐粮侵盗之害,户部都看不下去了。”
因大秦朝粮食大部分倚靠关东、东南一带,而江南距离京师,又路途遥远,官船航行,很受水势影响,有时还要被阻停一两月,备极艰辛,易出危险,且花费巨大,耗时过久。所以如今采用转搬法。
“江南之运积扬州,汴河之积河阴,河船之运积渭口,渭船之运入大仓。”再转相授给。
如今运河上只有官船,漕运根本别无选择。
即便知道他们贪,也还是要找他们继续容他们贪。水道一路缺乏监察管辖,连上诉的地方都没有。
当年水运未曾封闭之时,河上商船聚集,漕运贪污一状还没如此明显。官府可以招纳私人的民船,支付报仇,由他们进行运输,各处粮米的价钱能被压住,四处粮仓也不至于空荡无存。
自三殿下被委任转运使,且朝中几位皇子皆不成器,独三殿下越大势大,这运河一路上的豺狼,就越加嚣张放肆,无所顾忌了。
王声远看着都觉得触目惊心,继续纵容,怕成大祸。
他其实于将来社稷也是忧心忡忡,甚至不敢多想。
顾登恒还算是个能听得进话的君王,顾泽列与他关系就很冷淡了,如今甚至开始针锋相对——要知道王声远自认,已经是个足够灵活变通的人了,再圆下去可就要做个佞臣。
顾泽列如今尚为皇子,已露出他喜爱权势且不加收敛的秉性,若将来登基为帝,无人敢以劝导,牵制,还不成了第二个胡亥?
多想想就忍不住要告老还乡、撒手不管。
偏偏这身重担卸不得,越是难受,还越要受得。毕竟天下黎民百姓,可没有甩手不管的机会。
王声远摇了摇头。
简直是要疯了。
“王尚书。”顾登恒那边招招手,叫他过去。
王声远从沉思中回神,从地上站了起来,小步朝窗边走去。
顾登恒抬手一指,问道:“你看那叶子黄了吗?”
王声远晃动着脑袋和角度去看,叹道:“臣老了,这眼睛实在不好。应该还是绿的吧。”
顾登恒:“是啊,还是绿的,它就掉下来了。为什么呢?”
王声远:“该掉了,如今快转秋了。”
顾登恒叹了口气,走回桌边,说道:“因为连着的枝烂了吧。不摘的话,谁能养得住呢?”
王声远:“陛下说得是。”
顾登恒说:“王尚书,大秦万万子民,朝中官员,就有如树上的枝干叶片。掉一片也就掉了,折了枝也就折了,只要根须不烂,它总会再长出来。不会少了谁,就国不成国,家不成家。”
王声远:“是。”
顾登恒:“朕也知道,树若中空,为蠹虫所蛀,必不能长久。可是啊,若根须发烂,地动山摇,也不能长久。你说该怎么办?”
王声远:“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吧,若面临死路,也总要险中求生。”
顾登恒深吸一口气,说道:“朕只一句话。朕有五子,太子已憾然甍逝,二子身有残疾,口吃,整日闭门不出。四子尤爱诗酒,不问世事。五子性格软弱,自幼缺乏教导,不懂政事。如今看来,竟只有老三,略为成器。朕这皇位,如今坐着都不敢动,将来还要靠尔等老臣多加扶持。却怕你们之间,先生了嫌隙。”
王声远:“臣自然不敢。”
顾登恒:“朕不希望你们反目成仇,将来引得兵戎相见,朕之所求,不算苛责吧?”
王声远也沉默下来。
他肩膀一塌,很是沧桑道:“户部正是因此,才一直竭尽所能。可陛下啊,二十年之后,还要多少个二十年啊。这京师运河,又能承几个二十年?老臣是不行了。”
顾登恒按住额头:“你说朕该怎么办?若是太子还在……”
可又哪里有这如果?
王声远这边进程阻滞。只是偶尔抽调各处账本进行查阅,然后派了一位官员随同御史台的监察观出行,就没有然后了。
方拭非原本兴致勃勃地等他威武出山,当着众朝臣的面向陛下谏言广开运河,然后拉开繁华序幕。
可等来等去,就等来这阵仗,不由有些黯然。
方拭非环胸,问道:“王尚书,我之前看您还是胸有成竹的,这段时日就忽然偃旗息鼓。您一推二、二推五,何时才能有结果?下官我这腹稿都打了千百回,准备也做了千百遍了,给我个准话呗。”
王声远轰赶道:“你少在我屋里打转,出去出去。”
方拭非朝外一指:“天都凉了!这都要十月末了!世事蹉跎成白首啊。”
王声远:“可你还热乎着呢。出去!真是目无尊长。”
“您才真是……”方拭非不快,郁郁猜测道:“陛下既然肯原谅我,难道不是因为要动手整治?还是说,只是为了威慑谁?此举何异于饮鸩止渴?若能成效,我方拭非这名字能倒着念。”
“急什么?我这需要谋划。”王声远推她,“出去出去。”
方拭非被赶出来,悻悻摸了摸下巴。
门外林行远握着根扫把,跟叶书良站在一起,朝着远处一地张望。
方拭非小跑过去,把脑袋凑到二人中间,问道:“你们在看什么?”
叶书良点着远处的一栋高楼:“看见那座楼了吗?”
方拭非迟疑道:“没什么呀?”
“楼是没什么,不过这节气将至,酒楼为迎冬至,欲向京城才子收书画一幅,对联一幅,挂到墙上。入选者,可得佳酿十坛,及白银十两。”叶书良笑说,“赶考的学子,来得早的也该到了。同条街上,一家酒楼开始玩这种花头,别的或许也会跟从。我们去逛一圈,不定还能遇到些别的。”
方拭非顿时来了惊喜:“那哪能不去?!想我方拭非该是才名犹在吧?如此好事,怎能错过?”
“嘘……”叶书良笑说,“别让王尚书听见。散值后我同你们一起过去。”
林行远拍着他的肩道:“叶郎中你真是变了。果然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叶书良挡开二人无奈说:“好了,做事做事。”
这酒楼既然是为了来年赶考准备,吸引四方学子入住,那自然是要求未取得功名的考子准备的。
方拭非本想仗着自己年轻,不要脸地混进去。不想酒楼这边精明得很,怕的就是他们这些官宦子弟跟着凑热闹,到时候给也不是,不给也不是,反折了各自面子,所以还需近日批示的文解,否则去了也白搭。
所以方拭非等人年轻是年轻,可他毕竟不是真的赶考举子,最后在酒楼这里点了菜,喝了点酒,就要各自散开回家。
“叫你骗来了。”方拭非说,“其实这酒楼的主人姓叶吧?”
叶书良哭笑不得:“行了,这顿酒钱我请,莫说我在坑你。”
方拭非哈哈大笑。
三人喝得微醺,脸色有些许泛红,出来吹了点冷风,又清醒过来。几人全身暖洋洋的,走在街头随口胡扯。
第95章
方拭非与叶书良猜今年的科举考题。
方拭非坏心说:“我就直接递个自己拟写的题目到礼部去; 要是不小心猜中了; 你说他们是不是得改?”
林行远:“他们改不改不知道; 可你会被打是肯定的。”
叶书良:“不会; 礼部的人也知道,不要得罪方拭非。”
方拭非得意笑道:“才名远扬才名远扬; 惭愧惭愧。”
林行远:“这叫臭名昭著!”
叶书良指着一条繁华大路道:“走前面; 看看有没有摆出来卖的好东西。”
京城能工巧匠不少,虽然方拭非总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但耐不住高兴呀。
她拍了拍腰包,想起来道:“对的; 今儿发俸禄了来着。叶郎中还是会过日子呀。”
林行远:“叶郎中还是自己挣得钱,方拭非你反省一下自己欠我多少。”
方拭非摇头:“不敢想不敢想。”
叶书良挥挥手,在前边带路。
三人乐颠颠地拐了过去。
他们这一路逛过去,最后还是买了很多吃的。
靠近城门那边的时候,前排人潮涌动,官兵出动开道,方拭非被靠近街角的人推攘着挤到了后头。
士兵服侍各不相同,有些是城中守卫; 前来维持秩序。
方拭非问:“这是什么?”
“该是刑部押囚犯进京。”叶书良说,“看这阵仗,似是不小;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
隐有猜疑之声传入耳朵。
方拭非踮脚,可还是看不见具体景象。只知道这是支庞大的队伍,有女眷; 也有男人,甚至还有小儿。依稀间人影晃动,沉重的铁链拖在地上,众人缓慢前进。
方拭非仗着身量矮小,一路推挤,跟着囚车走了一段,回过头惨白着脸问:“囚犯是谁?”
林行远见她表情不对:“怎么?你认识?”
叶书良困惑道:“我也不曾听说,没有风声传出啊。或许不是朝中官员相关,是哪里有穷凶极恶之徒押解进京吧。此事可以去大理寺或刑部问问。”
林行远耳朵轻动:“他们说什么杜……什么杜什么?还是什么田什么?说什么的人都有,他们真知道吗?”
方拭非追到前面。一排的囚车,关押着有七八人。还有些是跟在囚车后面走着的。
最前头一个,坐着一位年轻的男人。脸上带着干涸的血渍,颓废坐在板车上。
方拭非打量的时候,那人正好抬起眼。
二人隔着人群,视线有片刻的交汇。
方拭非不知道他有没有看见自己,只是对方眼神里的冷漠阴霾,叫人望而生畏。
“是杜修远。”
方拭非这下酒是真醒了,从头寒到脚,说:“是杜修远!”
林行远蛮力推开看客,问道:“谁?”
叶书良也艰难挤了过来,闻言惊道:“杜太傅的长孙?”
三人再无心旁观,匆匆离开此处,赶去找人打听。
他们想去问问王声远这是什么回事。此等大事,他应该是有收到风声的,结果人已不在户部,亦不在家中,听奴仆说,也是听到了什么消息,脸色生硬,衣服也没换,就冲出家门了。
方拭非惴惴不安,连叶书良在叫她也没听见。
“我找朋友问一问,你们先回家去等消息。”叶书良问,“方拭非,你是身体不舒服吗?”
方拭非:“没有。”
叶书良疑惑道:“还是你见过杜公子?怎么这般失态?”
“唏嘘,难受。”方拭非说,“这是怎么了?朝廷官员押解进京,京城会一点消息也没有?看能落难,总归会不舒服。”
叶书良:“好了,现在烦恼也没用。先回家去吧,夜里不要乱走,明白了吗?”
方拭非心里担忧,却也没法,时间已经不早了,只能回家等候消息。
翌日,王声远还是照常前来点卯。
他头发都没扎端正,看着很憔悴,应该是夜里没睡好。
方拭非快速闪身至他面前。
王声远连责骂的力气都没有了,任她动作,只是轻叹道:“你来干什么?我今日累得很,没功夫与你争吵。”
方拭非问:“昨日刑部押送的是什么人?什么罪名?杜氏,如今不是都在扬州为官吗?”
王声远连连叹道:“杜卿,唉,自太傅离开后,杜氏一直很低调,族中为官的人也少了,最高也就一个扬州别驾,无心升职,这都坐了多少年了……唉,罪臣杜望予已投江明志,去了。被押解进京的是他儿子。还能是什么罪名?这做官嘛,大多就两条罪名,一条还可以回京等待三司会审,一条直接就杀了。你说是哪个?”
方拭非道:“您肯定知道,您知道却不说。不厚道了。”
王声远拍手激动说:“我也是前两天刚知道!我就一户部尚书,又没有扬州的眼线,加之此事是先斩后奏,按文不发,连陛下都没收到相关的公文奏章,人已经先过来了,你说我到哪里先知去?”
“不告诉你们是因为……”王声远忽然回了神来,叉腰道:“诶,因为什么跟你有什么关系?嘿,他又不是户部的人,你也没见过他,你这么着急忙慌跟死了爹一样的是什么意思?”
方拭非义正言辞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杜太傅是我师父,那杜大哥就是我兄弟啊。我这好好走在街上,莫名其妙看见我兄弟被囚车押进来,你说我急不急?”
王声远:“呸!你可要点脸,人杜老顶多教过你几日,你还敢称是他的徒弟?那他的徒弟可是遍布京师官场,你还能跟陛下攀上亲戚。何况就那么点时日,你能有多少感情?有你之前装订出来的那本诗集多吗?”
方拭非:“当然有!”
“你少在我面前胡扯!”王声远挥手说,“你这都十几年没见过了,我和他还是同朝好友呢。”
方拭非一掌拍在桌上,将王声远吓得一抖。
王声远:“你你……想做什么!”
方拭非:“王尚书,我正正经经的呢!您比对我二人之间的感情做什么?恩情,难以比量!”
王声远气得跳脚,对着门口进来的人道:“叶叶叶郎中!把你的人拉下去,少在这里烦我!”
叶书良哪拉得动方拭非,反身合上门,站在一旁,摇了摇头。
“杜家几位早就远离京师,也就太傅还担个太傅的空头。这所谓中州别驾嘛,说大也大,可多数不过是个挂名领俸禄的闲职,空有个名声而已。刑部此番动作,先斩后奏凌厉至极,分明是有人授意。京城中有如此势力的,谁有那空千里迢迢跑去得罪他们?”方拭非拍拍脚道,“我用脚指头想都知道是谁!三殿下之前还在跟户部硬斗,突然就对那边做了手脚!我还说近日怎么风平浪静的实不寻常,原来如此。既是这样,您肯定知道缘由!”
王声远嘴唇蠕动,推着她说:“你先出去,别捣乱。我这边自有打算。”
方拭非急道:“您告诉我呀!您告诉我我才能想办法!”
王声远:“我最怕的就是告诉你!你是在前面送死送痛快了,我在后边兜着给你收拾。”
叶书良打开门,让方拭非出去。
“我知道!”林行远满头大汗地从外面跳进来,拉了方拭非说:“我知道,我告诉你。”
王声远抬手要打:“你打哪儿知道?你能知道什么?”
“我找御史公问的呀。”林行远说,“我是没什么面子,可我爹总还有点面子吧?”
“不对,不对啊!”王声远怀疑地看着几人,“你们两个,跟人家有什么关系?如此上心,还不惜四处奔走,为了什么?”
林行远两手捂住心口:“情义。为我爹的情义。”
王声远打量他:“你出门多久了?”
“我……”林行远语塞片刻,说道:“我爹将我扫地出门的时候,也没告诉我多久回去。反正他又不管我,我就算定居在此,他奈我何?”
王声远就不能奈他如何,便把他两人赶走了。
林行远带着方拭非走远,解释说道:
“杜叔任扬州别驾。你也知道扬州建有粮仓,漕运将米运至此处,再转运至京。可近年来粮食侵盗一事层出不穷,有官员私卖米仓谋取暴利,致使朝廷缺粮之时无以应对。不久前,王尚书与御史公连书数十封上请,本意是要从三殿下及党羽手中坑出点钱来,也能以此威慑,要他们能收敛收敛自己的所为,莫太过分。结果此事尚未见效,扬州那边先出事了。”
林行远说:“节度使直接以陛下下令监察粮食侵盗一事,领兵去杜府抄家,搜出大批银两,定罪。然后连同刑部,把杜氏相关众人都押上京了。雷厉风行啊。”
方拭非咬牙切齿道:“抄家?”
“谁给他的胆子!!”
顾登恒将奏折摔到地上,震怒道:“他还真当朕死了不成?!”
他呼吸急促,已是气急,可又发泄不出来:“好呀好,他明目张胆地与朕叫板。他这是做什么?威胁朕?逼迫朕?还是给朕一点颜色看看?真有本事,真有本事!朕给他两分优待,你就忘了自己的身份!那扬州节度使是谁?把他也给朕投到江里去!把他——咳咳!”
旁边内侍匆忙上前为他顺气:“陛下息怒!”
“陛下,三殿下求见。”
“你让他进来,”顾登恒按着胸口,脸色涨红,眼神凶狠道:“滚进来!”
顾泽列诚惶诚恐地走进殿门,跪下便是请罪:“陛下,臣特来请罪。”
顾登恒抄起桌上的东西,尽数朝他身上砸了过去。
“陛下——!”
“方主事!”
顾泽长从旁边跳出来,笑道:“你们在这里说什么?”
方拭非:“你怎么在这里?”
顾泽长耸肩道:“父亲这两日心情不好,我就去琰哥那里避避风头。结果琰哥心情也不好,我不想回宫,就来找你了。”
方拭非与林行远定定看着他。
方拭非:“我心情也不好。”
顾泽长缩了缩脖子,尴尬道:“哦,那我走了。”
方拭非叫住他说:“京城上下,大家都不高兴,除了你三哥。”
顾泽长茫然地看着她,发出一声闷哼:“嗯?”
方拭非用力抹了把脸。
“五殿下,”方拭非走过去,两手用力按住他的肩膀,说道:“您争气些吧!您要是争气些,你三哥哪还有这样放肆的底气!”
顾泽长:“我……”
林行远过来扯开她的手,严肃道:“方拭非,你慎言!”
第96章 探望
三人沉默下来。顾泽长这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自己万般纠结。
他靠近了二人问道:“你们……都是在为杜氏的事情担忧?”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杜太傅离开京城后; 杜氏一族的几个人也离开了京城。蛰居扬州; 与世无争; 京城中的风波,本该殃及不到他; 结果却被三殿下拿来与户部示威; 谁人能不心惊胆战?朝中要是有官员敢如此作为,管他是谁,几位老臣定然不绕。可他是谁,他是皇子; 是储君热选……”林行远问,“如何能不叫人担忧?”
“是吗?”顾泽长讷讷道,“原来如此。”
朝中大臣,皆是顾忌于此。
他们不能不为未来考虑。
将来的一国之君啊,关乎万千民生社稷,怎能不顾虑?
他们要保着顾泽列,可又害怕顾泽列这样的性格难成明主。历史上无数贤臣都面临过的问题,现在也摆在他们面前;
“对不起,我实在是帮不上忙。”顾泽长说,“可父亲……父亲是生气的; 应该不会置之不顾吧?”
林行远摇了摇头。
人也已经死了,求个不靠谱的应该还有什么用?
何况谁能保证得了这个应该?他就觉得这个应该玄得要命。
国之大事面前,强咬着牙; 也要学会妥协。谁让顾登恒年轻的人时候没多生几个成器的儿子?
“唉……”方拭非说,“五殿下,来都来了,读会儿书再走吧。”
“陛下——!”
内侍冒死拦住顾登恒,“陛下您喜怒,万万不可啊!”
顾泽列跪在下面一动不动,额头上被硬物砸伤,已经见了血。
地上还散落着各种奏折,以及砚台与镇纸。
顾登恒要狠起来,那是真狠。年纪上去了之后开始收敛,逐渐沉稳。因为太子之鉴在前,让他对孩子心怀愧疚,越发疼爱宽容起来。就是宫人们也许久没有见过他这个样子,倒让人差点忘了他本来的性格。
顾泽列抖了下,这时候才开始后怕。收起了他假意惺惺的表情。
“你威胁朕,你大可继续威胁朕,你看看是你比较能耐,还是朕比较能耐!”顾登恒说,“你以为朕真不敢动你?朕自登基以来,就没怕过谁!朕是对你太客气,才让你如此放肆!”
顾泽列忙说:“父亲,儿子不敢。是见父亲您有心军饷一事,才托人……”
“你住嘴!你以为凭这种说辞能骗得了朕?真当朕耳目昏聩是非不分?”顾登恒瞋目切齿,听他在面前推脱已是怒极:“朕,朕为帝数十载,这种口是心非之言每日都在听。朕以前信你,是为什么?是在纵容你包庇你!因为你是朕的儿子朕拿你当储君!”
顾泽列膝行上前,用力一磕,血沾在手背上,大哭道:“父亲,儿子真的没有异心,您一定要相信我!”
“你知道杜望予是什么人?你知道杜陵是什么人?”
“儿子错了,儿子真的知道错了!”
“朕这辈子就这么一个交心的朋友,他走了,这太傅之位朕还给他留了二十多年,你不知道吗?”
“父亲!”
“你却逼死了他的儿子——!”
“咳咳——”
顾登恒剧烈咳嗽,挥开过来搀扶的内侍,指着下面的人道:“你比之你大哥,差了何止千倍百倍远!他去世之时,朕没留情。连他朕都可以杀得,你以为自己能胁迫得了朕?啊?你是故意做给朕看的吧?因为朕动你的私库叫你不快是不是!你算计得了朕?朕告诉你,不可能!你以为朕要对你妥协?朕也清楚告诉你,不!可!能!”
顾泽列用力摇头:“父亲。儿子只是想为您分忧!您提大哥就罢,怎能这样辱我?我若有不臣之心,岂会在您还康健之时就如此猖狂?儿子也是受了奸人唬骗才犯下错事,您听我解释,儿子真的知道错了,万万不会再犯!陛下,父亲!”
顾登恒摇头:“是朕错了,朕是太纵容你,才让你得寸进尺,一步步踏入歧途。朕……咳……”
他眼前发花,喘不过气,捂着胸口向后一个趔趄,就要摔道。
内侍匆忙扑过去抬住了他。
“陛下!”
“去,叫太医!”
“……”
顾登恒几日称病不见,将大臣全部退居在外。
杜修远的案子,却是要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第一堂,没出什么结果。
案情真相,众人心中都有数。是时候要站队的。
刑部尚书是偏向顾泽列的人。御史公论交情,该偏向杜修远,可在处事上,却不得不袖手旁观。大理寺卿至今立场不明。
在陛下未出明确示意之前,看着杜修远,他们虽然同情,只能无可奈何。
拖着,暂时先拖一阵。
顾登恒嘴上说得狠绝,可要真做起来,却犹豫了。
他已经死了一个儿子,当初痛不欲生。如今行将就木,难道还要再杀一个吗?
几人能做得出来啊?他又不是真的铁石心肠。
身为帝王,手上从来有着莫大的权力,他可以偏帮任何一个他想偏帮的人,这等诱惑常人能禁受得住?
他自认做了这么些年的皇帝,活得半生痛苦,已经无愧祖先了。
他就剩四个儿子,犯了错,他想原谅。作为一个父亲,他真的犹豫。
何况,大秦今后难道要无主吗?
“是报应……”顾登恒看着头顶哽咽道,“我儿,这是你给的报应吗?”
婢女走进来道:
“陛下,王尚书与御史公求见。”
顾登恒挥手,轻声道:“不见。”
顾登恒上次连日罢朝,已经是太子离世时候的事情了。
王声远与几位大臣面面相觑,默默叹气,商讨几句过后,走回自己官署。
要说这几日等消息里最急的人,大概就是方拭非了。
她已经很耐着性子,很顾全大局了。可是第一次三司会审开审毫无进展,她就觉得不妙。加之三殿下至今安然留在家中,更让她心生忧虑。
她不知道宫中发生过什么情况,也不知道顾登恒是个什么态度,自然要往最悲观的地方揣测。
便一直等着王声远从宫里求见回来。
方拭非大步追上去问:“可有回音?”
王声远看她一眼,说不出的烦闷:“没有。”
“陛下身体如何?”
“太医说,已如性命之忧,但仍需静养。”
方拭非:“那杜家的事呢?”
王声远:“此事尚在调查。”
方拭非停在原地,用力拽住了王声远的袖子。
“那就查呀!查贪腐,不需要户部的人去吗?人呢?谁去?动静呢?怎么安排?您给我机会,我一定能把扬州上下都翻出来。”
王声远:“你想怎么查?”
“那他们怎么查?”
“物证都在还何需查?”
“物证是谁的难道不该查?”方拭非说,“这事情里面究竟要不要查难道他们不知道?”
“你住嘴!”王声远大声一喝,盯着她的眼睛,沉沉吐气道:“方拭非啊方拭非,你凭什么来这样质疑本官?是本官做错了吗?是本官的错吗?”
方拭非咬着唇角,胸膛剧烈起伏。
王声远指着她道:“你,你这是什么眼神!”
“莫非人命就如此卑贱?”方拭非问,“莫非真相就如此微下?莫非公正就如此廉价?”
王声远:“你不知道吗?”
“我知道啊。”方拭非拍着胸口道,“你们怎么想,他们怎么想,陛下怎么想,我都知道。可你们是错的呀,你们分明是错的,还要我去信吗?要我信什么?信这世间毫无公道?”
这周围还有人再看,王声远沉着脸,指向门口说:“方拭非,如此口不择言,我看你需要反省反省。你今日先回去吧,没有冷静,就别来户部!”
方拭非退了两步,径直转身,冷声道:“下官告辞。”
叶书良从里面走出来,见此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