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平则鸣-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五月鸣蜩,榴花艳烘。这夜里徐三避开宋祁眼目,去了京郊一处别院,为的不过是与周文棠偷会。她穿花拂柳而来,抬眼望去,只见那心上之人,已在院中久候,敞露着结实上身,只虚虚搭了件黑色缎袍。
月色如玉,榴花似火,倒衬得他更为诱人。
徐三心上微动,悄悄近前一看,却见周文棠正手持绢帕,轻轻拭着两把长剑。她靠在男人肩上,听着他徐徐道来,却原来这两柄长剑,乃是他求了名工巧匠,特地铸成。
从前那人血淬成的剑,其后所藏,乃是他年少之时的隐忍与悲恸。而如今这剑断了,他的隐忍,他的悲恸,自也都随着岁月远去,无须回首。
古有干将莫邪,夫妻合铸双剑,造就千古绝唱,今朝便有他与徐三,也佩上阴阳双剑,生死相依,不离不弃。
徐三轻抚剑身,含笑说道:“干将莫邪,生离死别,我不许你提了。从今日起,你我这两支长剑,我的叫‘挽棠’,你的唤作‘文澜’,相辅相成,相交相融,你看可好?”
周文棠对她所言,自是毫无异议。二人试剑之后,因此处院落地处京郊,甚为偏僻,四下无人,便也无所顾忌。周文棠将她抱上石桌,二人幕天席地,巫山云雨,及至夜半,春风渐凉,方才转入销金暖帐。
翻覆云雨过后,徐三倚在他的臂弯之中,正与他低语近日之事,忽地听见西窗传来些微响动,不似人声,倒好似有甚么鸟儿振翅飞来。
周文棠微微蹙眉,揭开纱帐,与她一同朝着西窗望去,却见夜色之中,有只白鸽独立窗楹。那鸽子生得红眸,好似两抹血滴,周文棠一见,目光一沉,立时赤膊起身,大步上前,将那鸽子足上所系的密信解下。
徐三心觉不对,也跟着下榻。她借着月色,依在他身侧望去,只见那密信之中,潦草至极,既非汉文,亦非金语,写的全是徐三看不懂的文字。
她略感疑惑,抬头看向周文棠,却见男人眉头紧蹙,沉沉说道:“此信乃是由大理白族的白文写成,是那巫医特来通报,说官家身在京郊别苑,忽有早产之兆,更还说宋祁隐隐得了风声,似是要赶来别苑。”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结局啦,喜滋滋
第248章 写尽雌雄双凤鸣(四)
写尽雌雄双凤鸣(四)
那白鸽生得一双血眸,足上所系之信; 被人解下之后; 复又被系回原处。那两滴血珠儿似的圆眼; 微微一闪; 便转身而去,倏然不见; 惟余夜半霜寒; 明月清光。
徐三穿好衣衫; 立于檐下,忍不住回身,望向身侧的男人。
她心知; 多年以来,二人枰棋布子,蛰伏隐忍; 韬晦待时; 周文棠一为改制,二为复仇; 而她又何尝不是?
今夜宫苑生变; 风声外泄; 二人若不能临危制变; 只怕多年苦心; 必是一朝零落终成空,甚至便连他们自己,都将生死永别; 难诉情衷。
思及此处,她心上一沉,一把将他袖子扯住,仰头对他平声说道:“我不要在外头等你,我必须随你,一同入宫。”
徐三欲要跟去,自不会是仅仅为了周文棠。她想要见官家一面,甚或是最后一面。而若是宋祁薄情无义,对母亲、姊妹狠下杀手,她眼见为实,日后亦可见机而行,在此横生枝节,大做文章。
而周文棠对她的每个决定,自然是深信无疑。他再清楚不过,徐三绝不是为了儿女私情,便恣意妄为之人。
二人趁夜骑马,奔赴京郊别苑,而今夜此时,开封西南,宫苑之中,月影深重,霜满朱檐,四下黑沉沉的,唯有一处偏殿,悬着两行绛纱灯笼,内外通明如昼,二三宫人,皆形色匆匆,出入不绝。
那年迈妇人,仰面卧于榻上,早已是面色苍白,汗如雨下,神志不清。而在御榻下侧,柴荆身着染血青衣,秀眉蹙起,双膝跪地,正抓着官家枯老的手,紧紧盯着她甚为浮肿的下腹。
殿中那大理巫医,倒是面色从容,也不知在低头鼓捣何物,口中还呵呵笑着,咧着掉了大半牙齿的嘴,含混唱道:“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李代桃僵,甚好,甚好!”
唱罢之后,这老头儿转过身来,将怀中之物交予柴荆。他挑着白眉,哑着嗓子,对柴荆笑道:“咱啊,铜板儿挣足了,也该功成身退了。这儿虽吃得好,穿得好,但实在不是甚么好地儿,我怕我再待下去,性命都保不住了。”
巫医捋着胡须,想了想,又对着怔忡不安的柴荆笑道:“小子,你这闺女,我伺候了小半年,肯定是没事儿,顶多因着早产,可能以后比旁人要愚笨些。可人生在世,难得糊涂嘛。大人呢,若是好生养着,再活个三五年,也是不成事儿。只是天灾可避,人祸难除,小子,你们自求多福,小老儿不便久留咯。”
他言罢之后,忽见有一飞鸽,倏然撞开宫帘,直冲入内。巫医一笑,抬起胳膊,让那白鸽立在臂上。他低眉含笑,轻抚鸽羽,之后还真是说走就走,草草收拾了一番,便挎上包袱,飘然远去。
待到徐三与周文棠来时,那巫医老儿,早已不见了踪影,只见偏殿之中,红烛惨照,血色弥漫,令人不寒而栗。往常那妇人,身着龙袍,高高在上,杀伐无情,如今却是奄奄一息,伏于榻上,浑身浮肿,形容憔悴,宛若树倒藤枯。
她有些无力地伸出手来,欲要去摸柴荆怀中的女婴。那婴孩呱呱坠地不久,浑身憋得通红,好似是个小猴儿一般,满脸是泪,哭个不休,实在说不上讨喜可爱,可官家紧盯着她,眼中却满是爱怜,而这种目光,从不曾放在宋祁身上过。
徐三缓步上前,只见那绣榻一侧,还搁着个沾满污血的婴儿。那女婴浑身青紫,双眸紧闭,显然是个死婴,多半乃是巫医寻来的,为的不过是李代桃僵,代替真正的帝姬。
官家见她过来,只缓缓垂下手来,耷拉着松垮的眼皮,先瞥了眼周文棠,再看下徐三,对她沉沉说道:“三丫头,过来。”
徐三一顿,缓缓近前,掀摆跪于榻侧。而她才一过来,官家便骤然抓紧她的腕子,将她猛地一把扯到身前。
二人的眼鼻,立时挨得极近,四目相对,呼吸相闻。
偏殿之中,血气弥散,婴孩啼哭不止,一旁的死婴,更还隐隐透着腥臭之气,令人胆寒发竖,分外不适。
徐三薄唇紧抿,直视着官家那双阴沉的眸子,只听得那妇人一字一顿,声音嘶哑,缓缓说道:“三丫头,你答应过朕。只要你在世,就要让这大宋江山——”
徐三垂眸,轻轻接道:“永远姓宋。”
她稍稍一顿,又抬起头来,含笑说道:“官家多虑了。只要官家治气养生,颐神养寿,还远不到说这话的时候呢。”
那妇人扫她一眼,却是未曾多言,只唤来柴荆,交予他一柄发簪。那发簪乃是御物,观其形制,甚为精致,绝非常人可伪造之物。簪头缀着几朵花儿,外围的花形仿似牵牛花,花瓣为淡金色,而内里则又绘有五片圆瓣,皆为墨色。
这簪上之花,徐三也是识得的。
大宋国内,人人盼着生女不生男,因而那姑娘果,又称之为“锦灯笼”,无论在宫中还是民间,都有着极为特殊的喻义。而这簪上所缀,正是锦灯笼所绽之花。
徐三稍稍抬眼,只见柴荆手执灯烛,将那花簪烧红,噙着泪水,在那婴孩后腰处,深深烙下一朵花形。烙印落成,婴孩啼哭不止,官家见此,却是缓缓笑了,轻轻抚摩着女婴头顶,眸中满是爱怜之色。
她召来柴荆,又与他耳语一番,却也不知是说了何事。而这妇人才一言罢,殿外忽有嘈杂人声,渐行渐近,徐三一惊,也顾不得礼数,当即立起身来。
官家及柴荆听了殿外响动,皆是眉头紧皱,心知多半是宋祁赶至,率人闯入宫苑。徐三见状,当即自柴荆怀中抢出女婴,柴荆一怔,尚还反应不及,却见周文棠抱起榻上那满身血污的死婴,一把塞入他的怀中。
徐三怀揣帝姬,立于殿内,虽心急不已,却是无路可去。周文棠薄唇紧抿,大步走到屏风一侧,徐三抱紧婴孩,连忙跟上前去,只见那山水屏风之后,有一方彩釉陶柜,恰可容下一二人。
殿外人声渐至,周文棠来不及多言,遽然掀起陶柜。徐三无须他出声,便立时意会,一手死死捂住婴孩口鼻,让她莫要再啼哭不止,接着便翻身入内,藏于柜中。
影侵窗牖,圆月如血。红烛影中,徐三抱紧婴孩,轻轻咬唇,抬头看向身前的男人,而周文棠深深看她一眼,纵有千言万语,却是难诉情衷,只得缓缓放开手来,任那无边黑暗,骤然倾覆而下。
徐三藏于柜中,提耳细听,只听得周文棠似是掏出了锁匙,却原来这足以藏人的彩釉陶柜,也在他的算计之中,算是他的下下之策。
她继续听着,却听见周文棠一言不发,迟迟不曾扣上这小铜锁。她睫羽微颤,心知他为何犹疑,忍不住红了眼眶,隔着陶壁,对他轻轻说道:“文棠,快些锁上罢。”
“阿囡……”
四下黑沉沉的,她无法看见他的神色,只听出这两个字,他说得缓慢,说得不舍,似有不忍,似有愧疚。
徐三听在耳中,只觉得心被人狠狠揪住,难受至极,却也无可奈何。
宦海仕途,既知如此,何怨何尤。
她死死咬唇,待到听见周文棠利落上锁,起身而去,她方才暗暗松了口气,暂且安下心来。只可惜她藏身的这彩釉陶柜,搁放在偏殿一隅,离官家所在之处,实在隔了太远,她提耳细听,却只能隐隐约约,听得只言片语,纵是心急,也是听不真切。
柜中紧窄,徐三怀揣帝姬,久久保持着一个姿势,只觉双足发麻,浑身僵直,后脊衣衫,更是已被汗水浸湿。而那怀中婴孩,虽是止了啼哭,却因她死死捂着自己的口鼻,分外难受,下意识地不住去掐捏她的手臂。
虽说箱柜两侧,皆穿有拇指大小的孔洞,可徐三仍是觉得呼吸不畅,渐渐有些喘不上气来。她死咬牙关,竭力让帝姬靠近孔洞,让她能保持呼吸通畅,自己却是被憋得昏昏沉沉的,几欲晕厥过去。
她抱着帝姬,苦笑不已,暗想道:幸而方才让周文棠上了锁,不然她真有可能憋不住了,好似诈尸一般,自柜中翻身而起。
徐三这般想着,渐渐有了缺氧反应,犯起困来。她唯恐自己睡去,便死死瞪大双眼,强逼自己,与这无边黑暗,面面相觑。
她苦熬着,熬到怀中女婴,都已合眼睡去,熬到不知过了几个时辰,终是听得箱柜之外,有步声渐近。徐三一听见这响动,立时惊醒过来。
她提心吊胆,睫羽微颤,只听得那解锁之人,略带疲乏,沉声说道:“阿囡,别怕。是我。”
这熟悉的男声一传入耳中,徐三立时安下心来。待柜子一开,她手足酸痛,满头大汗,甚至起不了身,周文棠见状,眉头紧蹙,连忙将她扶住。
殿内阴森,血气未退。徐三不敢惊醒帝姬,只紧盯着男人,轻轻问道:“官家如何了?宋祁如何了?”
周文棠眼睑低垂,沉沉说道:“先主崩殂,柴荆殉葬,山大王应天受命,过几日便要登基。我身为天子旧臣,将去为先主守陵,看守香火,俾奉洒扫,终身不得擅离陵庙。至于兔罝,本就是天子鹰犬,我不过是代为饲喂罢了,如今换了天子,我便得原物奉还。”
徐三闻言,怔然失言,惟余泪下。
周文棠见此,却是勾唇,抬袖为她拭泪,大手捧着她的小脸儿,对着她温柔轻语:“阿囡,不哭。我既然还活着,就一定还会回来。我也相信,不出五年,我的阿囡,就会接我回京。”
霜月无端,侵染碧纱。他抚着她的面颊,无奈自嘲,勾唇笑道:“阿爹老了,已是失势之人,只等着阿囡来救我了。还有柴荆,尚未殉葬,山大王似是还打算再审问一番,你若有心,或也可将他救下。官家留下的钗子,还在他的手中。”
徐三满面是泪,摇头泣道:“不,不,五年太长了,我等不了。我会尽快让你回来。你信我,我一定言出必行,绝不负你!”
“不急。阿囡,不用着急。”周文棠摸着她的头,轻轻叹道,“乖阿囡,便如从前一般,每隔十日,给我送一封信,可好?”
徐三摇头,故意道:“不好,我每隔二三日,便要给你写一封信,涎皮赖脸的,成日说些有的没的,非要惹你厌烦不可。”
周文棠勾唇轻哂,凝望着她,低低说道:“是我不好。这几年,陪不了阿囡了。阿囡可会想我?想我这人,还是想我这身子,还是想别的?别的,阿囡日夜想要的?”
徐三又是难受,又是羞愤,因抱着孩子,没手打他,便只能没好气地,狠狠剜了他一眼。周文棠勾唇,轻笑着抬起她的下巴,攫住她的唇瓣,由浅至深,吻得比往日更为温柔,却也更为贪婪。
嬿婉新婚,今夜一别,不知何日再会。
当日夜里,徐玑在宫苑外已苦等许久,如今看见徐三出来,总算是安下心来。她接过帝姬,亲自骑马,将其送至京郊一处农户。那农户中人,乃是一对夫妇,看似憨厚朴实,官话都说不利落,不过寻常村人而已,实则皆乃徐三一手培植,走壁飞檐,武艺超群。
徐周二人,回了徐三的京郊别院,不免又云雨一番。这一回,徐三骑在他那结实精壮的窄腰上,强逼着他,倾泄其中。
一朝种子落,唯盼他日成株,凌霄直上。
隔日一早,天尚未亮,周文棠与她深吻过后,便不得不披衣而去,骑马离京,远赴皇陵。徐三倚于榻上,虽甚为哀恸,却仍是尽力冷静了下来,开始细细思考今后之事。
依周文棠所言,当夜殿中,宋祁打着探病的名号,率人强闯入内,正撞见柴荆怀抱死婴,跪地痛哭。宋祁见那女婴已死,再一摸她身子,尚存几分温热,虽不曾尽信,却也信了有七八分。
宋祁今夜方才得了风声,知晓官家有孕,自是又惊又怒,悲愤不已。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官家的独子,是她的心头肉,合该占着她独一份儿的宠爱,在这世间,无人可与他分宠。
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母亲,哪怕已经有了他这个儿子,年近七十,仍要拼死拼活,怀孕生女。这如何能让他不怒,如何能让他不恨!
常言说得好,怒从心上起,恶向胆边生。因为怒,所以恨;因为恨,便欲复仇;而若要复仇,总归是要见血的,不然不足以解恨。
他立于殿内,故作温和,也不嫌弃那死婴腥臭,含笑将那死婴抱起,故意将其送至官家眼前,抬眼对她柔声轻语道:“阿母,你瞧,四妹长得多像你。”
官家在任多年,自是心知,宋祁这是在有心试探。她佯作发怒,声嘶力竭,痛斥宋祁一番,宋祁却是立于榻侧,怀抱死婴,一言不发,唯有那阴鸷的视线,不住来回扫着殿内的周文棠和柴荆。
斥过宋祁之后,官家似乎也乏了,这一回,是真的乏了。
她借着烛影,凝视着自己的儿子,沉沉一叹,又轻轻抓起他的手儿,对他无奈道:“祁儿,你费尽心思,到底是想要甚么?”
宋祁闻言,却是一怔。他垂下眼睑,想了想,咬牙说道:“我要称帝。”
官家缓缓笑了,轻声道:“迟早归你。”她眸光微闪,无力说道:“朕如今已是将死之人,早已无心权术。明日,朕就令人拟诏,退位禅让,传玺于朕的祁儿,你看如何?”
宋祁沉沉笑了,摇头道:“不好。”
官家闻言,知道依着这亲生子的心意,自己今夜,不得不死。她自嘲似地扯了扯唇,暗道这也算是报应,自己当年暗中算计宋裕,追杀柴绍及宋裕之女,更还亲手杀了先帝文宗,诬陷其乃是在床笫之间,脱阴而亡。如今看来,皆是报应,何怨何尤。
她合了合眼儿,分外疲惫,低低说道:“好,朕依着祁儿。只是祁儿,也要答应阿母,一来,日后要当明君圣主,修仁行义,守成保业;二来,饶过文棠。你莫要忘了,你小时候,是何人教你骑马,何人教你习字?你不知事时,最黏着他了,可不能忘恩负义。”
宋祁不言不语,只扯着唇角,冷笑着看着怀中死婴。
官家瞥他一眼,怒从心生,骤然厉声说道:“祁儿!你登基之后,若是未曾依言而行,朕便是做了鬼,也有的是法子治你!你当朕未曾料到今日?你当朕未曾留有后路?你既无情,莫怪阿母无义!”
宋祁却是骤然眼眶泛红,撒手将那怀中死婴,往地上狠狠一砸,又抬靴死死踩了两脚,接着含泪看向官家,咬牙恨声道:
“我无情?分明是阿母无情!阿母有孕,却千方百计,瞒着我,避着我,分明是料准了我,会杀了这孩子!阿母既然如此想我,我又何须顾及阿母?是谁无情?是谁无义!”
檐下的绛纱灯笼,映得窗纱血红一片。官家无力望去,只见山大王泪流满面,那两行清泪,被宫灯一照,宛若血泪相和,处处堪哀。
她叹了口气,缓缓说道:“好了,祁儿,母子之间,如何会有隔夜仇?是阿母对不住你,日后阿母,不会再如此瞒着你了。好祁儿,方才阿母所言,你可愿应下?”
宋祁斜瞥了周文棠一眼,思虑许久,似是渐渐恢复了平静,点头低声道:“祁儿应下了。一,守成保业;二,不杀周文棠。”
徐三早因着狸奴之死,与周文棠渐行渐远,他又何须多此一举,对这阉人狠下杀手?他要让这阉宦看着,看着他登基为帝,看着他征服徐氏,看着他将江山美人,一并收入怀中!
宋祁思及此处,亢奋不已,忍不住勾起唇来。而官家见他应下,心中也不知是何滋味,只耷拉着眼儿,让宋祁自榻下捧出小匣,再将匣中装着鹤顶红的小瓶取出。
之后这妇人并未多言,提起毫笔,草草写下传位于宋祁的圣旨之后,便仰头服下鹤顶红,不多时,便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眦目而终。一切即如崔金钗在手札中所言,官家宋延之,殂于崇宁十八年,谥号为仁,史称仁宗。
暗霜移树宿,残夜绕枝啼。徐三独自一人,骑马回城,手握缰绳,不由垂眸思索道:官家逝后,再过几日,即是宋祁登基之时。而她日后若要篡位,大可以效仿古人,先罢黜宋祁,再扶立傀儡,待到时机成熟,再取而代之。唯有如此,方才算是名正而言顺。
而若要扳倒宋祁,倒是可从三处入手——其一,帝姬;其二,官家之死;其三,即是光朱。
宋祁当年既然敢与反贼勾连,莫要忘了,水所以载舟,亦可以覆舟。更何况妖僧虽死,旧部仍在,虽被宋祁率兵屡次清剿,可却总如山林野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敌人的敌人,若不加以利用,实在有些可惜。
而眼下的当务之急,即是救下柴荆。徐三之所以决意救他,倒是有三个原因:一来,他乃是帝姬生父;二来,官家崩殂之时,柴荆也是在场之人,日后或可从旁作证;而最后一个理由,全是因为徐三身上,到底还是流着柴氏的血,如此恩情,不敢忘怀。
救下柴荆,之于如今的徐三而言,倒也并非难事。
宋祁如今虽春风得意,在朝野上下,收买拉拢不少朝臣,但此等关系,乃是靠白花花的银子堆起来的,不过是虚情假意,空头人情罢了,买来的都是贪财好贿之徒、阿谀曲从之辈。他宋祁能买来,徐三如何买不来?
这朝堂之争,说到底,叫做是“得人为枭”。谁得了人心,谁的麾盖之下,有能人高士、文武如雨,谁多半就是日后的胜者。
相较于几乎无能士可用的宋祁,徐三在开封府中的书院,早已开设多年,不知为这大宋朝廷,培养出了多少士子文人。而在军中,徐三也曾亲自率兵作战,与军中诸将,皆交情甚厚,自非宋祁可以比拟。
更何况,宋祁铲除了薛鸾一系,相当于是在为徐三清路,以至于如今朝中,文臣武将,但凡可用之辈,皆与徐三交情不浅。
大势已分,胜负已明。徐三手握缰绳,深深吐了口浊气,心知只要小心谨慎,自己有朝一日,必定能拔赵易汉,篡权窃国,实现她心中的远大抱负。
柳风花露,月澹将晓。徐三翻身下马,正欲回院中歇下,孰料她才一步入房中,抬手正要更衣,身后忽地传来一声轻微响动,似是有人无意撞着了梨木椅子。徐三一惊,立时拢紧衣衫,抓住剑柄,回头望去。
一痕月色挂帘栊,朦朦胧胧之中,但见一人,自屏风后缓步而出。那人身披黑袍,眉眼虽是英俊,可那消沉憔悴之色,即便四下昏沉,也瞧得甚是分明。
宋祁。
徐三心上一沉,稍稍后退一步,这才缓缓问道:“殿下为何来此?”
宋祁默了一会儿,反问道:“三姐天亮才归,这是去了何处?”
徐三故意轻声道:“今日是阿母的生辰,我对阿母思念尤甚,便趁夜出城,拜忏念佛,挂青上坟去了。”言及此处,她甚至轻轻掸了掸衣衫,低头道:“阿母生前,最是欢喜那小金锭、小银锭,我便烧了些纸锭,烧得身上沾了不少屑子。”
宋祁稍稍一顿,竟咬紧牙关,含泪泣道:“今日是你阿母的生辰,亦是我阿母的忌辰。”
徐三佯装作才得知此事,当即大惊失色,顿了一顿,方才颤声说道:“祁儿,生死大事,万万不可玩笑!你所说的阿母,可指的是,官家?”
宋祁这才急急走了过来,西窗寂寂,霜月惨白,映得他满面是泪,也将那眸中哀色,照得分明。徐三望着眼前男子,忍不住在心底想道:他这眼底悲哀,到底是真的,还是装出来骗她的?
人心总是肉长的。徐三想,这十分凄哀,至少当有三分是真罢。
二人西窗久坐,直至月落天晓。依着宋祁所言,他今夜正在宫中,得了宫人来报,说官家病重,情势危急。他急急赶到京郊别苑,便见官家仰卧榻上,气息奄奄,已是枯骨之馀。
生死诀别之际,官家草草颁旨,立他为继任新君,之后又紧握着他手,亲自交待了他,要让周文棠远赴巩义皇陵,看守香火,俾奉洒扫,终身不得擅离陵庙。至于柴荆,或许是官家情切,不舍分离,便令其殉葬墓中。
徐三垂眸听着,面色平静,只稍稍宽慰了他几句,至于周文棠也好,柴荆也罢,皆是只字不提。宋祁见她如此,虽不动声色,却心上稍定,对于徐三与周文棠疏远一事,已然是深信无疑。
菱窗初晓,檐雀啾啾。二人西窗对坐,徐三虽心事重重,可因着一夜未睡,早已是困乏不已,时不时地打起了哈欠来,而宋祁却仍是分外精神,他眼睑低垂,瞥了徐三两眼,接着骤地抬袖,将她右手握紧。
当年在北地军营,少年因着百种相思,千种苦恨,生痴生怨,佯作无心,抬手将烛盏打翻,烫伤了徐三的右腕。
多年过去,这腕上疮痕,渐渐凝作一朵红梅,稍稍凸起,好似绛萼初蕊,香非在蕊,香非在萼,分明是骨中香彻。
宋祁每每瞥见这朵红梅,只觉得这是他在徐三身上烙下的印记,便是他死,便是她死,这朵红梅,都经久弥香,永不磨灭。只消一眼,便心悸难忍。
他按下心悸,抬眼望向徐三,指尖故作无意,揉压着那腕上红梅。徐三微微蹙眉,正欲收回手来,却听得宋祁缓缓说道:“三姐,我日后登基,必会封你为……相。”
徐三想了想,淡淡笑道:“今夜陛下忽遭变故,情志不遂,心绪不宁,且一夜不寐,神思难免混沌。似如此封许之言,臣就当未曾听过。待陛下登基,三思过后,再纳揆封相,也是不迟。”
她不动声色,收回手来,接着起身道:“陛下若不嫌弃,不若暂且留下,与臣共用早膳。早膳过后,宫人便也来接陛下回宫了。”
她笑了笑,又温声劝道:“依臣之见,陛下还是善保龙体为好。祁儿纵是年纪尚浅,这身子,也经不起如此折腾啊。”
宋祁见她如此温柔,只觉心上发软,起初见她收手,还有几分怫然不悦,可她此言一出,便也顾不上生气了,但依她所言,与她一同去了前院,又唤来下人,摆膳搁筷。
二人对坐而食,虽不过清粥小菜,可宋祁却吃得有滋有味,只觉心上郁气尽消,殊不知待他乘车回宫之后,徐三垂袖坐于桌侧,眉眼淡淡,无言望着那碗碟筷箸,心中所思之人,正在千里之外。
宋祁去后,她虽困乏,却也不敢立即回房歇下,又屏退下人,单独唤了徐玑过来,先问了几句帝姬,接着又以手支额,轻轻说道:“京都府中,这些日子,必定是人心惶惶。若是如今救不得柴荆,日后便更救不得了。”
她无须多言,徐玑已经了然,立时笑道:“三娘何须忧虑?山大王,如今可是大忙人,便是想审问柴荆,哪里有这般闲工夫?更何况,京都府这几处大牢,都有咱的人手,若想偷梁换柱,那可再容易不过了。”
徐三对她最是放心不过,点了点头,又轻声道:“若是将他救出了,有一封信,你替我捎给他。他读完这信,若是欲去,你便派人,送他去北地,若是欲留,你也无须阻拦,由着他罢了。”
徐玑虽不知个中缘由,却并不多问,只点头称是,领命而去。转眼不过两日有余,徐玑便使计将柴荆救了下来,另寻来一具无名男尸,移花接木,换入棺椁,日后便将由这无名之人,下葬皇陵,陪在官家左右,随她一同长眠千年。
便是此夜,一支由七八架车马组成的商队,正穿行于京郊山林之中,因遽然之间,雨疏风骤,不敢贸然赶路,便在林中暂且歇下。
赶车的妇人见此情形,不住埋怨着,叫骂着,商妇们则饶有兴致,倚在帘下,或是翻看账本,或是闲话家常。
而在商队最末的一架马车中,柴荆面带薄纱,盘膝而坐,正不言不语,低头读着徐三送来的信。帘外风雨萧萧,车内却是分外静寂,柴荆看着那信上所书,只觉徐三这一手字,竟与周文棠的笔法,已有两三成相似。
他睫羽轻颤,只见徐三在信中说道,在许多许多年前,在这京都府中,也曾有过一个姓柴的少年。
少年随侍太女左右,最为受宠。不久,太女有孕,腹中所怀,正是少年的骨肉。
某日,太女情志过极,气逆血升,忽觉腹内大痛,竟是有早产之兆。而就在她生下女儿不久,少年便带着女儿,消失不见,多半是不想让自己的亲生骨肉,沦为王室倾轧的祭品,更不想这襁褓中的娇儿,日后成为权欲熏心之辈。
只可惜,少年虽逃出了虎狼之穴,可他又如何躲得掉虎狼的追杀?他行至半道,遇上不测,自身难保,只得将女儿匆匆弃于风雪之中。
生离死别之时,他头也顾不上回,只冒着风雪,跌跌撞撞,狼狈逃奔。他只盼着,只盼着这襁褓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