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不平则鸣-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丁香哆嗦道:“正是奴亲眼所见。”
  崔钿又问道:“何时何地亲眼所见?”
  丁香颤声道:“五月初六,午时三刻,阳气最盛之时。主母房中,二娘杀母,奴亲眼所见,无半句虚言。”
  崔钿追问道:“那她又是如何杀的?”
  丁香泣涕答曰:“以滚烫火钉,刺入主母头中。”
  崔钿闻言,微微偏头,疑惑道:“火钉?哪里来的火钉?就算有火钉,瞧魏二娘这身量,她也不像是有这力气的人,如何能将火钉整根钉入生母头中?再说了,那魏阿母故去之时,死状安详,既没有挣扎过,四周也没有溅上血。丁香娘子,你又要作何解释?”
  似丁香这般自小为奴的,一进衙门,便已然腿软。现如今知县娘子抛出这一连串疑问,更是令丁香抖抖索索,连张口应答都十分艰难,只得细声细气,断断续续地道:“火钉,火钉,钉子是……是奴送来的。奴先前偷藏禁/书,被魏二娘抓了把柄……她说……她在尼姑庵里修行之时,学了个甚么五行奇术,能治好主母的病……”
  宋十三娘开国之后,将许多前朝典籍列为禁/书,仔细算来,数以万计。就连宋人所说的“经史子集”,指的也不是什么大学中庸、老子庄子、论语史记,而是宋十三娘着人专门修撰、篡改之后的全新版本。这就是所谓政治洗脑及思想控制。
  而这丁香偷藏禁/书,被魏二娘抓个正着,若是魏二娘将她告上衙门,对于丁香来说,这可就是个麻烦事儿了。偷阅禁/书,那便要依据书的内容、数量来定罪,罪轻的话,就是杖刑,罪重的话,就是极刑。
  徐挽澜看她说话愈发吃力,整个人都如同泄了劲儿一般,便出声帮她道:“魏二娘是不是这么说的?要想治好魏阿母的病,非得用这五行奇术不可,而若要施展这五行奇术,那就不能少了这有‘火’又有‘金’的火钉。只是她久不在魏府,奴仆不听她使唤,所以她便软硬兼施,求了你这烧火丫头,让你给她带根铁钉过去。丁香娘子,我说的可对?”
  丁香一见徐挽澜果然帮她说话,心上一紧,生出了些底气来,说话也利落了许多:“三娘真是料事如神,物无遁情,猜得分毫不差。魏二娘就是这么诓我的!她让我隔日晌午去送火钉,偏巧那日后院着了火,诸位姐姐都在忙着救急,又看我细胳膊细腿儿,帮不上忙,便让我去主母院子送膳。我心想巧了,便借着送饭,烧了两根铁钉,一并带了过去。
  待我进屋之后,主母已被魏二娘哄得睡着了。魏二娘接了火钉,说要施法,结果却将火钉直直刺入主母头顶。我吓得魂飞魄丧,魏二娘却要挟我,说我也脱不了干系。她又拿了纸笔,逼着我代写遗嘱,接着又拿出一方章印,盖到了那遗嘱上。她唬我说,如此一来,我便也上了贼船,上衙门也撇不清了。我所说句句是真,知县娘子一查便知,主母头顶,确有一根长钉。”
  说完这一大通之后,丁香急得满面通红,目露乞求,殷殷看向徐挽澜。徐挽澜则仰头看向崔钿,平声道:“知县娘子方才问火钉从何而来,现如今真相大白,这火钉,乃是魏二娘从烧火丫头那儿骗来的。至于娘子的第二问,魏二娘如何会有这般力气,我想请差役娘子察验那魏二娘的右手拇指。”
  崔钿努了努嘴,示意差役娘子去察验魏二。那差役虎背熊腰,臂上刺青,大步走到魏二娘前头,一扯她那胳膊,接着扳直她的指头。众人探头一看,便见那细皮白肉之间,一块黄茧,煞是惹眼。
  徐挽澜见状,缓声道:“魏二娘长年带发修行,吃斋念佛,不是习武之人,也不用干劳力之事。那她手上这块儿茧,又是怎么生出来的呢?方才丁香说了,这魏二娘有一块印章,与魏阿母的名章一般无二,而这块儿印章,显然不是真的,且多半是魏二娘自己刻的。我不必多说,诸位听到此处,多半也是心知肚明了。她魏二娘,还真有这个力气,能将长钉钉入人头之中。”
  寿春县城里能刻章的地方,拢共不过五六处。魏二娘若是找了外人,说要刻主母的章,那岂不是生怕别人看不出她这司马昭之心?她只一条路可走,那就是亲自动手,伪造章印。
  徐挽澜稍稍一顿,又凝声道:“知县娘子的第三问,我也可以代丁香答之。魏阿母于梦中猝亡,自然是死状安详。至于为何没有鲜血溅出……我先前帮一个屠妇打过官司,去她院子里时,曾看过她给犊牛割角。牛角割罢,她手持烙铁,为牛止血。由此可见,火钉入头之后,由于高温所致,血液凝结不动,便也没有鲜血溅出来了。”
  崔钿点了点头,朗声道:“倒也说得通。”她稍稍一顿,又笑问道:“徐老三,你这可是答应了,要当那烧火丫头的讼师了?”
  徐三娘却仍是不肯松口,只含笑道:“我这人早钻进钱眼儿里头了,她都没付银子,哪里请得动我?我瞧着好似是在替她说话,其实说到底,还是在替咱魏大娘打官司呢。”
  她微微一滞,随即站定身形,提高声量,拱手道:“知县娘子明察,此案确如丁香所说,魏二娘钉杀生母,十恶不赦!她蒙骗丁香,复刻章印,伪造遗嘱,可见是处心积虑,蓄谋已久。人言道是‘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佛家亦将杀母定为‘小乘五逆’大罪,这魏二娘在庵中修佛,却明知故犯,可谓是穷凶极恶,灭绝人伦,按照当朝律法,当处以极刑。这便是为何我先前有言,家产绝不可分于魏二之手。现如今已有丁香舍身作证,只要开棺察验,即可真相大白。”
  崔钿才要说话,却听得那魏二娘淡淡开口,抢声道:“阿母既然已经下葬,便毋需再行开棺。我既然被抓了马脚,也懒得再多费口舌。还请差役娘子,为我枷颈铐手,直接将我带到法场去罢。六尘皆断,便可得六根清净,于我而言,倒是如愿以偿了。”
  见魏二娘不打自招,崔钿抿了抿唇,不再多言,只摆了摆手儿,令差役娘子将其拘系。而那魏大娘直直地盯着妹妹,却仍是不敢置信,目眦欲裂,怒喝道:“魏老二,阿母向来对你宠爱有加,你怎会狠心到如此地步?”
  魏二娘却是笑了,眯眼瞧着那魏大娘,缓缓说道:“大姐为何如此骇异?你又不是不知内情,我也不过是报仇加谋财而已。她当年强取豪夺,将我爹抢作外室,占了阿爹的清白身子,却又将他当做玩物,百般作践,粪土不如,之后更当着我的面,将阿爹凌/虐至死。我能留她几年活路,已经算是报了她那十月胎恩了。”
  魏二娘此言一出,徐挽澜心上一震,抬眼朝她看去。秦娇娥则当即跪了下来,对着崔钿高声道:“知县娘子,魏二娘为父杀母,其罪当诛,其情可悯,也该算作是‘情理法不协’的‘奏案’,当上报朝廷,由大理寺审理裁决。”
  崔钿默然不语,但将那惊堂木放在手中,抓了又放,放了又抓,半晌过后,她将那木头轻轻搁到案上,低头看向那跪在堂中的秦娇娥,轻轻叹了一声,随即低声缓道:“秦家娘子,你该也清楚才对。魏二娘之父,乃是贱籍出身。魏阿母将他逼作外室,多半也夺了他的身契。她有身契在手,便可以随意处置这贱籍郎君,饶是将他虐杀,也是合乎律法,算不得是法外之情。”
  她言罢之后,稍稍一顿,随即耷拉着眼儿,靠在椅背上,状似漫不经心地道:“行了。这案子便算了结了。这魏府家产,便由魏大娘、魏三娘、魏四娘三人分得。魏四娘因尚未婚娶,可多分些财物。至于魏二娘,则逮系入狱,择日处斩。”
  她缓缓说着,又瞥向那瑟瑟发抖的烧火丫头,想了想,又朝着徐挽澜问道:“徐老三,你既要为她说话,那你便说说,这丁香娘子,该要怎么判才好?”
  徐挽澜因那魏二娘之语,心中颇有几分压抑。她负手低头,缓缓说道:“丁香娘子偷藏禁/书,算是一罪。罪轻罪重,该由差役娘子搜了罪证,再行论定。丁香娘子虽参与了伪造遗嘱,却是被魏二娘所胁迫。她对魏二娘杀母之事,隐而不报,是怕遭她报复,也算是情有可原。上了公堂之后,她将前因后果,和盘托出,老实交代。若无丁香招供,此案便无法水落石出。依照我朝律法,丁香当减罪轻判。”
  丁香提心吊胆地听着,见徐挽澜为她说话,心上不由稍安。只是她却也不敢放松,只等着听崔钿如何论定。
  崔钿听罢徐挽澜之言,有些疲倦地揉了揉眉心,懒散说道:“三娘言之有理,那就杖打六十,臀杖十三,给这小娘子一个教训。莫以为我瞧不出来,你若非被抓了马脚,如何会招认得这般爽快?”
  她稍稍一顿,又摆手笑道:“行了。这案子便算了结了,徐三娘连胜三局,秦娘子你也莫要气馁。本官还要继续审案,你们就赶紧退下吧。该进大牢的进大牢,该分家产的去分家产。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去吧。”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写的有点儿久……
  读者“林家菠萝君”;灌溉营养液+332017…05…15 23:24:26
  感谢菠萝君的营养液=w=
  最近常常掉收,唉_(:з」∠)_


第21章 劝君满满酌金瓯(一)
  劝君满满酌金瓯(一)
  三桩案子一结,眼见得崔钿下了逐客令,那秦娇娥纵是满心不甘,却只能以手撑地,从地上缓缓站了起来。这秦家娘子一言不吭,微微含身,先将裙据上沾来的灰尘拂去,随即立稳身形,红唇紧抿,朝着另一边的徐挽澜,直直地看了过去。
  徐挽澜一看她这怏怏不服的小眼神,便好似看到了前生的自己一般。那时候的她,也是这么倔头倔脑的,争强斗狠,死不低头。唉,困兽犹斗,况且人乎?
  徐三娘思及此处,心上兀自一叹,随即缓步上前,想要和那秦娇娥说上两句,也好暗暗提点她一番。可谁知她才一迈步,便被魏大娘死死扯住了胳膊。
  金主儿在侧,徐三娘哪敢得罪,连忙眉眼含笑,朝着魏大娘看去。她一回头,便见魏大娘不语而泪流,红白脂粉全都糊作一团,染眉的黛墨沾上了眼尾纹路,红艳艳的口脂也蹭到了颊边。
  徐三娘哭笑不得,连忙搀住魏大娘那结实的胳膊,一边携着她往衙门外走,一边拿了手绢儿给魏大娘拭泪,口中则含笑劝道:
  “阿姐莫哭,你这一哭,我这心肝儿都疼得直抽抽。你这泪珠儿一眨巴下来,直哭得山崩地裂水泉涌,九天仙女下凡来。阿姐你别不信,你低头瞧瞧,你那凤头履上的凤凰儿,是不是也跟你一头哭呢。”
  魏大娘听了她这番甜言美语,哼了一声,将那帕子从她手里头夺了过来,接着眨巴着一对大眼儿,自己给自己拭去了泪珠儿。
  待心绪稍稳之后,这魏大娘一把握着徐挽澜的细腕子,快声道:“你先别急着回家。我那几个姐妹,都在府里等着我呢,咱几个凑一桌,吃吃酒,说会儿话,你阿姐我这心里头,也能好受不少。”
  徐挽澜笑了笑,拿下巴指了指候在身侧的唐小郎,颇有些不好意思,道:“阿姐,你先回府里头张罗,我一会儿便赶去找你。这唐小郎,是我新收的仆侍。阿母叮嘱我了,今日出门,打完官司,便要带这唐小郎去做几件衣裳。若是吃酒吃得晚了,裁缝那儿关了门,我岂不是白带他出门一回?”
  她一说这话,那魏大娘立刻来了精神。她挤巴着眼儿,笑得极其暧昧,先斜瞥了那唐玉藻一眼,随即啧啧两声,呵呵乐道:“哎哟,哎哟,这可真是千年的铁树开了花儿,万年的枯藤发了芽儿,我还当你是坐怀不乱的真君子,却原来也是英雄难过美人关。好事,大好事,这黄花女也会玩儿汉子了。”
  她来了劲,眼上眼下,细细打量起那唐玉藻来,挑眉道:“我倒瞧不出来,原来你好的是这一口儿。你可比我想得平常多了。”
  魏大娘这污言糟语,听得徐挽澜这个两世为人的假少女,都觉得面上臊得慌。她嘴角抽了两下,才要说话,不曾想那魏大娘忽地又扯住了她袖子,一本正经地高声道:
  “如此一来,这便是双喜临门了。甭管它后果前因,咱这官司都算是赢了,你更是连胜三局,好不威风,自然算是一喜。这第二喜,就要喜你开了窍儿,打从今日起,咱两个能说的话儿便更多了。往后阿姐跟你这小娘子打交道,便可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你不是要给他做衣服?这等小事儿,就包在阿姐身上了。跟我回府里头,我教人给他量体裁衣。”
  徐挽澜闻言,兀自想道:那唐小郎,早晨急着出门,也来不及用膳。来的路上,她虽给这唐玉藻买了两个烧饼,可这唐玉藻十七八岁,正是男孩子长身体的时候,两个饼哪里填得饱肚子?若是到了魏大娘的府中去,非但能蹭一顿好饭,便连做衣裳的事儿,魏大都给包圆儿了,去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儿!
  徐挽澜不由笑了,连忙道:“阿姐是我的知心人儿,还看不穿我么。我这人啊,一喜蹭吃蹭喝,腹为饭坑,肠为酒囊,二喜金银财宝,七青八黄,一见钱就眼开。别多说了,走走走,去阿姐府上吃酒去!”
  魏大娘喜笑颜开,这便拉着她一同登上车架,朝着魏府凯旋而归。这徐三娘自然能和她并肩同坐,至于那唐玉藻,因身份卑微,便只能跟在车架后头,干用两条腿快步跟着,也实是辛苦。
  好不容易到了魏府,奴仆先进去报了喜讯,待到徐挽澜一下车架,便见与魏大娘相熟的几个商妇皆面上带笑,迎了过来。徐挽澜心中有所惦记,微微侧头,不动声色地瞥了那唐玉藻,见他面色如常,只额前微有薄汗,此外并无异状,这才放下心来。
  魏大娘喜滋滋地登上石阶,才要跨过门槛,却听得一妇人笑道:“老姐姐哟,你可回来了。这老虎不在家,猴子便作乱。你养的那只小狗儿,端是个不知好歹的,非要逃出去当野狗,结果逃了一半,被人抓了个正着。链子锁上了,只等着你回来发落。”
  魏大娘一听,脸色遽然一沉,冷哼一声,这就提起步子,朝着院子里走去。徐挽澜跟在她后头,起初还有些不明所以,暗想着魏大娘甚么时候还养起狗了,她怎么不曾见过,也不曾听她说过。待到一行人等进了后院,徐挽澜心上一叹,这才恍然大悟——这所谓的小狗儿,指的哪里是那啃骨头的狗,分明说的是这被百般作践的韩小犬。
  前前后后,这韩郎君足足折腾了半个月了,却仍是死咬牙关,不肯服软,当真是个打不屈、捶不扁的硬骨头。徐三娘惋叹不已,抬眼去看那男人,却见他脖子上拴着个狗链,手脚也被捆得结实,而他那赤露在外、肌肉虬结的上半身,则是鞭痕密布,疮疤满眼,令人目不忍视。
  这郎君便是沦落到如此地步,却仍是如杀死的公鸡扑棱翅,负隅顽抗,死不屈服。他死死瞪着魏大娘,眼神凶狠,瞻视如鹰,真可谓是龙性难驯,肤挠不受。
  魏大娘居高临下,俯视着他,冷冷一笑,道:“你这贱人,仗着有副好皮相,放着鹅毛不知轻,顶着磨子不知重,胆儿是愈来愈肥,全不将我放在眼里。今儿个我是双喜临门,便先不与你计较,待到吃过了酒,送完了客,夜里头我非要撅折你膀子,打瘸你蹄子,磨得你花残柳败休!”
  眼下魏大娘正在气头上,徐三娘站在她后头,仿佛都能听见她这满口银牙咬得咯咯响。徐挽澜便是于心不忍,也万万不敢在这当口儿吐一个字。
  魏大娘骂了一通,暂且撒完了气,这就领着一众妇人娘子入了席间。徐挽澜由魏大娘拉着,坐到了她跟前,接着便是珍羞美味,金齑玉鲙一一上了桌来。
  因魏大娘才发了脾气,这几位娘子一时也不便多说甚么,这一桌酒席,难免有几分沉闷,徐三娘见状,便面上含笑,捧起瓷碗,站起身来,将每样菜都夹了几筷子。金陵丸子两个,黄泥煨鸡两块,水晶肴蹄一个,再附上一小张抹了甜酱的金香饼,舀上两勺土鸡汤,不一会儿,这小碗里头,便堆得如小山一般。
  魏大娘看在眼中,不由失笑,道:“瞧你这馋样儿!这菜又没长腿,也不会自个儿跑了,我更不会拘着你不让你吃。这一桌子人里头,论起能吃能喝,也没一个比得过你。你猴急甚么,以后常来找我便是!”
  徐三娘却笑道:“姐姐们莫笑我,也莫怪我失礼。我这也不是为了自己个儿,实在是我新买的那小郎君,这都到了半下午了,就吃了两个小烧饼。我怕他饿着,才赶紧给他先盛些菜送过去。”
  见徐三娘如此,满桌娘子不由得嬉笑起来,这席间氛围,也由此活分了不少。魏大娘则呵呵一乐,戏弄她道:“是得喂饱些。吃饱了才干得动活儿。”
  徐三娘故作娇羞,又道:“姐姐们先说着话儿,我给那小子送过去,马上就回来。”
  魏大娘嘻嘻笑道:“不急不急。你待得久些也好,多亲热一会儿。”言罢之后,她又将自己的空碗递过去,快声道:“阿姐我最慷慨不过。你赶紧再盛一碗,再拿一小壶酒过去。便是吃垮了我,我也要成全这桩美事。”
  徐三娘依言而行,带着小碗菜,揣着一壶酒,这便往外间行去。而唐玉藻此时正候在别间厢房外,搬了个月牙凳,坐在长廊外头,闲得无事,兀自琢磨起来。
  他远远瞧着院子另一头的韩小犬,这心里面的思量,却是复杂得很。一方面,唐玉藻隐隐觉得他可怜,可另一面,这早被洗脑了的土著唐小郎,便也跟魏大娘身边那些商妇一样,也觉得这韩小犬,很是不识好歹。魏大娘有钱有势,出手大方,跟了她有何不好?挑女人嘛,不能看脸,要看本事和能耐。
  当然了,那小娘子若是长得不错,自然也算得是一个好处。便好似徐三娘,又有本事,脸长得还耐看,唐玉藻对此很是满意,一想起来自家那小娘子,他那眉眼便不由得弯了起来。
  抬眼再看向那韩小犬,唐玉藻又暗自比较道:似他唐玉藻,虽说也算长得好看,但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看是好看,秀气是秀气,但到底不如这韩小犬眉眼精致,气势非凡。韩小犬么,哪里都好,就是这眼神太吓人了,不比他温柔解语,还有就是这身腱子肉,力气虽大,但哪里比得过他这柳弱花娇?
  正胡思乱想着,唐玉藻忽地感觉肩上被人一拍,接着鼻间便有饭香萦来,诱得他食指大动,连忙转头看去。他这一抬眼,便见徐三娘笑道:“寻思甚么呢?唤了你两声,都没能把你的魂儿喊回来,非得动手不可。”
  作者有话要说:  谢谢忍不住的地雷~
  还要谢谢甜竹君的营养液~


第22章 劝君满满酌金瓯(二)
  劝君满满酌金瓯(二)
  唐小郎一愣,先看了看徐三娘那俏生生的眉眼,再看看她手里捧着的两小碗菜,及那揣在怀里的青白瓷酒壶,看得他忍不住眯起眼儿,心里暖融融的,忙不迭站起身来,先将徐三娘手中的东西接了过来,随即甜甜笑道:“奴就知道,三娘是个疼人儿的。”
  他说罢之后,又单手搬起月牙凳,一个劲儿地拿着小凳往徐三娘屁股下搁,同时笑眯眯地道:“娘子你赶紧坐下,奴站着吃便行。”
  徐挽澜持着那青白瓷莲瓣纹的酒壶,笑看着他,缓缓说道:“不必了。你好生坐着吃。我待一会儿就走。”
  唐玉藻却是不肯坐下。他紧紧捧着那小瓷碗,笑吟吟地看着徐三娘,又不动声色地瞥了两眼那酒壶,清声道:“三娘这酒,可也是带给奴的?”
  徐挽澜扬起眉来,晃了晃那酒壶,随即笑道:“这你就甭惦记了。你家徐三娘,是个酒量不济的浑货,三瓯落肚,立马东倒西歪,不知今夕何夕。咱两个既要一起回去,总得有一个清醒的不是?因而今日便不准你吃酒了。”
  唐玉藻眨了眨那桃花眼儿,稍稍一顿,又追问道:“你喝不得,奴也喝不得,那这酒,哪个能喝得?”
  徐挽澜缓缓垂眸,轻轻一叹,摩挲着那瓶身上的莲瓣纹,道:“诗曰:断送馀生事,惟酒可忘忧。我没有忧,你也没有忧,咱们自然不必喝。这酒乃是我跟魏大娘点名要的,顶好的羊羔酒,千里迢迢,打从开封府运来的。这般好酒,最能忘忧。”
  唐玉藻却是不解,犹疑着还想再问,可徐三娘却摆了摆手,对他笑道:“你带着薄纱,在院子里吃也不方便。我瞧那间厢房空着没人,你赶紧进去吃罢。”
  这做奴仆的,主人有吩咐,那便不得不从。唐玉藻私心里虽想和她多待会儿,可却无计奈何,只得迈着小步子,捧着小瓷碗,一步三回头地进了屋子里去。便是入了厢房,这小郎君也偏要坐到门口儿,非得拿眼神守着徐挽澜不可,活似一只撒娇乞怜的小狐狸一般。
  徐挽澜心底觉得好笑,她手持莲纹瓷壶,缓缓移步,这就走出了唐玉藻的视线范围。唐小郎一见,连忙匆匆扒了两口菜肉,接着搁下瓷碗,放下薄纱,倚到门边,盯着徐三娘不放。可谁知他这一看,便看见徐挽澜揣着瓷壶,朝着那韩小犬走了过去,这唐玉藻的心里,立时便泛起了醋劲儿来。
  而徐三娘揣着酒壶,缓缓站到韩小犬跟前,接着眼上眼下,打量了这韩郎君一番,先看那韩小犬垂头不语,满面憔悴,接着又看他左拳紧握不开,左臂青筋凸起,最后再看他身前地上,则还有数点殷红血滴,落于尘埃之中。
  方才魏大娘来此骂他时,徐三娘在旁看着,便觉得有几分蹊跷。方才那商妇也说了,只等魏大娘回来后,再发落这韩郎君。而看他这赤露在外的上半身,虽说疮疤满眼,但却并没有甚么新伤,那么这血,又是怎么来的呢?
  徐三娘兀自想着,忽地又瞥见他那裤脚处,也沾染了数点血迹,而那血的颜色尚还鲜亮,可见是才染上不久的。徐挽澜一看,心里有了计量,接着抬起头来,看向那守着韩小犬的两个粗壮娘子,含笑道:
  “两位娘子都同我打过照脸,我便是那给咱家大姐打官司的徐三娘。今儿魏大娘派我过来,令我好好提点规劝这郎君一番。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若能用咱这三寸不烂之舌说动这小子,倒也省得两位姐姐费恁多力气了。姐姐们在此看守,实是辛苦,我特地带了开封府的羊羔酒来,还请阿姐赏我一回脸,尝上两小盅。姐姐们放心,必不会误事。”
  徐三娘这些日子常来魏府,因而这魏府上下,便是没见过她,也听过她的名头,更何况这两个娘子,方才还亲眼看见她跟在魏大娘身边,和魏大娘谈笑往来,很是亲近。这二人便毫不怀疑,眼见有好酒送来,更是喜不自胜,连忙自厢房拿了几个酒盏出来。
  徐挽澜挽袖抬手,给这二人满上酒盏,随即便听得其中一个妇人拉着她,蹙眉道:“徐家娘子,你与那厮说话时,可得站得远些。那厮是个疯狗,咱家大姐都挨过他两口,咬得血淋淋的,惨得很。咱家大姐,那是多好的人儿,心疼他,连那‘旱苗喜雨膏’都舍不得给他下。”
  这所谓的“旱苗喜雨膏”,即是在这极端女尊男卑的宋朝,应时所需而制出来的一种壮/阳药膏,亦可称之为“喜雨膏”。此膏效用十足,涂抹罢了,便燥热难止,金枪不倒。只是这等药物,服用多了,肯定会对男子有所损害,小则折寿,大则猝亡。这魏大娘不给他用药,勉强也算没做得太绝。
  徐挽澜抿了抿唇,又听得另一妇人啐道:“我瞧这小子,只当自己还是开封府的公子哥儿呢,多半觉得自己是‘虎落平阳被犬欺’,不日便可东山再起。他也是又傻又蠢,也不想想,咱魏府这么大,每个门儿都有人把守,哪能让他逃出去?他还偷了咱家大姐的首饰,多半是要当做盘缠。啧,不量其力!”
  徐挽澜细细听着二人所说之语,暗暗记在心间,随即缓缓起身,含笑道:“两位姐姐,你二人好生在此吃酒,我还要跟他去说道说道,非要说得他改恶从善,弃暗投明不可。”
  这两个妇人也算有些分寸,不曾跟到徐挽澜身后去听她怎么说道,只远远地坐在院中,隔了段距离,时不时瞥上几眼。而徐三娘持着一个小盏,再带上那半壶羔儿酒,缓缓走到韩小犬身边,接着收好裙据,蹲了下来。
  她也不看他,只将那空空如也的小盏搁在他前头,接着缓缓抬袖,为他斟满小盏,口中温声道:“这是打从开封府运来的羊羔酒,这羊羔酒,需得在腊月里,买上几十斤羯羊肉,去了骨头,剁得稀碎,再搭上一担糯米,慢火细蒸……”
  说到这里,她端起小盏,递到他唇边,眉眼含笑,道:“你闻闻,这酒香得很,我从前都没喝过。要我说,这真是我喝过最好喝的酒了。”
  韩小犬却是合了合眼,怏怏不快,移开了头,看也不看徐挽澜,口中嫌恶道:“这也算是好酒?膻腥味儿太重。”
  徐挽澜不急不恼,只佯作叹气,随即道:“唐人有言: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犹未知膻腥。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连寿春县城都没出过,你觉得膻腥味儿重,我倒觉得赛过琼浆玉液。你有见识,不妨与我说说,这世间有甚么酒,能胜过这羊羔美酒?”
  韩小犬闻言,眼神阴鸷,瞥她一眼,接着沉默半晌,才低低说道:“宫中有流香酒、蔷薇露,皆是禁中御酒,便连达官贵族,轻易也喝不着。官家赐我喝过一温碗,我也只喝过那么一次。单这一次,便令我没齿难忘。”
  徐挽澜一笑,又巧声道:“那你帮我算算,我这辈子,能不能喝一回那流香酒及蔷薇露?”
  韩小犬蹙起眉来,回头看她。这郎君见她来为那魏大娘当说客,心里自是忿忿不平,只想着拿那尖酸话儿狠狠刺她一回,可谁知一对上那双清亮的眼儿,这话到嘴边,生生转了方向,只得冷笑道:
  “我如何算得准?我若算得准,能沦落到这副田地?禄无常家,福无定门,我能从开封府,跌到这寿春县,你说不定,也能从寿春县,攀到那开封府。我如今明白了,人各有命,这都是说不准的事儿。”
  徐挽澜笑了笑,缓声道:“你说的有理。明天的事儿,谁也拿不准,这天意啊,任他达官显贵,王侯将相,照样是参不透看不穿。依我来看……欲知天意好,还得活得长。你说……是还不是?”
  韩小犬阴鸷满眼,微微侧头,斜睨着她,却是默然不语,而那左手拳头,则攥得更紧了些。徐挽澜见状,又缓缓出言,含笑道:
  “你瞧不上羊羔酒,嫌它腥气重,而这寿春县里人,却是奉之以美酒,你可知这是为何?这是因着寿春县人没喝过好的,既然这羊羔酒香气足,那便是有些膻腥味儿,也能就此忍了。没见过好的,便能忍差的。当然,这人与人的口味也不尽相同。说不准我尝了那蔷薇露及流香酒,还觉得它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