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小蜜娘-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蜜娘道:“我们的报纸同京报是完全不一样的,你看看便知。”
乐盈粗略观摩一遍,发现都是些小说话本游记,还有杂七杂八的文章,遂是放下心来,“你可真是大胆,京中现如今还无人敢再出报纸。你竟是一声不吭地编撰了起来。”
蜜娘叹息一声:“如何容易,不低调些也不行。我接下这件事时,我娘百般阻拦,道此事是女儿家做不得的,我心里头便是憋着一股气,我偏是要做出来!”
她目光奕奕,自信地一笑。
乐盈望着她这般神采,当真是灼目至极,她低头呢喃:“……人活着可不就为了那一股气吗?”
蜜娘:“女儿家又如何,谁规定这事儿只能男人做得,我偏不。我自幼读书习字,又是差在哪儿。我虽不能露名,可扬不扬名无关紧要,我做成了,便是证明这事儿女人也是可以做得的。”
她当真是骄傲,眼角眉梢都是傲气,那股子不服输的傲气,乐盈看呆了,记忆中那个总是有些小羞涩的甜蜜小姑娘,犹如打磨过的璞玉,展露了自己的光芒。
乐盈心中百般,忆及自己年少时肆无忌惮之时,她忽的笑了,灿烂地一如当年打马球赢了赵四时,那般解气和爽快,“对,你说的对,女儿家又如何,如何我们做不得!”
蜜娘不知她想通了何事,见她心情畅快了许些,心中稍安,乐盈看完了报纸,称赞了一番,尤为喜爱看那篇游记。
那是蜜娘写的,她没有用蓬莱居士的名字,又换了一个叫瀛洲客,在乐盈不知情的情况下,独独称赞了那一篇,蜜娘内心欣喜不已,面上佯装平淡,却是暗暗将乐盈奉为知己。
两人性子大相径庭,能够成为朋友是个偶然,乐盈自幼不拘于内宅,张扬的性子不服输的脾气,蜜娘低调内敛,却也有一番胸怀和傲骨,恰是走到了一块儿。
品文报的出现,让所有人都观望了起来,这是继京报之后的第二份报纸,春芳歇也当真是胆大,竟是敢同皇上抢生意,即便如何,谁也不能否认它的火热。
上面连载了好几篇小说话本,这看完那些就没了,只有:欲知后事如何,请看下期报纸。
可挠心挠肺了。
“这春芳歇可真坏!竟然就放这么一点!可不急死人儿!”圆脸男孩气鼓鼓地说。
对面的少女瞥了他一眼,悠悠然翻过一页:“你以前不是还嘲笑我看话本吗?”
男孩脸微红,辩解道:“我才不看那话本呢,我看的是游记!这篇游记写得好,也不知瀛洲客是何人?可当真了得,写的活灵活现的!”
少女赞同道:“这倒是,这瀛洲客笔力深厚,不知是哪位大家。”
男孩激动地说:“姐,不如咱们去春芳歇问问吧!”
“此人这般深厚的功底,怕是有些身份,自是不想告诉旁人自己是谁,所以才用的笔名,你又何必去探究呢?你瞧,人家下边有说,如有疑问或者问候,可写信交至春芳歇,他们会转交给作者。”
少女指着右下角框框里头的字,下面还写了约稿的事,有关文章可虽是至春芳歇投稿,录用者根据字数给予费用。
她摸了摸下巴:“这春芳歇果真是不走寻常路,有意思得紧。”
“掌柜的,下一期是什么时候出?”
“要等多久?”
“这瀛洲客是何人?”
品文报发行得如火如荼,元武帝至今未有反应,京城里头其他书局迅速反应过来,既然春芳歇可以出,他们也能啊!
第一期的成功给了蜜娘很大的鼓舞,便是开始筹备第二期,第二期她有了些帮手,替她挑选文章。
蜜娘收到了读者的来信,当真是千奇百怪都有,问她可有成亲,年岁多大,住在何处,几乎都以为她是个男性。
蜜娘选了一封关于游记内容的信件回复了一下,特地用了自己不常用的字体,她的字体虽称不上雄浑,但也不似女儿家的娟秀,她特意写的大气一些,看上去像男人写的。
圆脸男孩儿似是不敢置信自己居然收到了瀛洲客先生的信,抱着信件又跳又叫:“瀛洲客先生给我写信了!嗷嗷嗷!”
“给我瞧瞧,给我瞧瞧!”
“你这臭小子走了狗屎运!”
“走开走开,我还没看呢!”
一时间,京城的报业如火如荼地展开,几大书局都推出了报纸,什么汇文报、品诗报,五花八门都出来了。
天气虽冷,都还挡不住看报的热情,原本内宅之人只能看看书打发时间,如今有了报纸,八卦杂谈添加了一箩筐,有些报纸为了故弄玄虚,特地编造一些八卦,什么城东孙家和城西刘家相杀相爱的故事。
旁人也不管真不真实,看着乐呵便就好了。
且就是这般跨过了年,怀远侯府度过了最后一个团圆的新年,按照原来分好的,低调地搬出了怀远侯府。
第118章 118
老夫人去世后的第一个年头就分家,外头不是没得闲言碎语,但这分家是在老夫人在时就商议好的,也分得干脆清净,孝期里头各房也都安分,低低调调的,倒是令人称道,毕竟家大业大,哪个大户人家分家的时候没点幺蛾子,怀远侯府这般已是很好了。
江垣分出去才是最大的争议,只消熟悉一些的,都知道怀远侯夫人和小儿子关系不好,有人说张氏太偏心了,就算再不喜小儿如何能在这个时候给他分出去。亦有人说江垣不孝顺。
两家都不说什么,低调只顾守孝。
蜜娘搬入新宅,因在孝期,也不必办乔迁酒,只有亲近的亲友来过,对这屋都赞不绝口。江垣造的时候,每间屋子都用了琉璃天窗,亮堂得很,如今人少,不少院落都空着。
因着分家的事儿,林氏还是同她生分了,亦或者说林氏以往同她交好,是想着以后都是同房妯娌,没想到江垣这么快就分出去了,江垣分出去还让侯府担上了不好的名声,她同蜜娘的交情就淡下来了。
陈令茹道:“你那嫂嫂,在闺中时就是顶聪明的人,心里头事事有个算盘。”
那聪明可并非好话。
蜜娘不置可否,总归如今分出来了,也不天天见着面,情面上的关系顾顾好就行了。
蜜娘如今需要管家,家虽小,可也要打理,从侯府带出了几个,又是买了几个。且是看着家里的进账也是忍不住惊叹,竟是没想到江垣也是个会理财的,他手下有老侯爷给他的海运份额,每年进账就不少,再加上老侯爷和老夫人其他的铺子庄子,已经是不小的基业。
没想到江垣自己还有个马场,年年生产的骏马也是一部分客观的收入,她粗略估算了一些,就算她生四五个儿子怕也是够分的了。
范先生和闵姑姑都搬了过来,范先生那院子和蘇州府的很像,江垣考虑周到,还给他做了个花房,京城冷,先生如今爱种些花花草草,没个暖房养不活。
先生果真高兴,当即买了几盆花来放进去。
蜜娘腹中已有七个月,肚子鼓了起来,她没得婆母在身边,江氏如今离她近了,就常常来看她,陈令茹抱着辰哥儿,辰哥儿模样肖似沈兴淮,俊秀得很,抱出去谁都称道一声好模样。
怀着他时恨恨地说他是小魔星,可一出来,这小魔星长得可真喜人,家中有个小孩子也是乐呵的不行。曾氏和陈敏仪都对这外孙儿惦记不已,时常过来看看。
陈六姑娘道:“难怪当初叔叔婶婶一心要给你定这沈家,家门清净,实属难得。”
辰哥儿如今正是会爬的时候,屋里头暖和,塌上扑了一层羊绒毯子,就可以任由他怎么爬了。
范先生和闵姑姑一走,沈家人又少了一些,难免孤寂,江氏又常要来看顾蜜娘,索性一道吃饭,还热闹一些。
过了年,大批的举子都入了京,京城里头的客栈都住满了,春芳歇每日也坐满了读书人,待是春闱过后,有新的翰林院学士进来,沈兴淮他们可以寻新的职务,沈兴淮和郑宽品级最高,又有京报的事情加成,大家也都明白,他们应该会提一下位。
沈兴淮还是办着自己该办的事情,把京报做好,也许京报他还需要再接手一段时日,即便新科出来了,他们还不熟悉报务,总得要培育培育,元武帝亦是这个意思。
沈兴淮是很想赶紧脱手的,他对这种事情没有兴趣,但是旁人却是艳羡的紧,似是觉得这是个好职位。
要说实权是没有,不过占据清名和圣心两样就足够旁人眼红。
在离开翰林院前,还需经过一场考核,沈兴淮这两年为皇子上课,备课看书,没有落下,稍稍准备个一两月,也能应付,这考试不似科举,诗赋不是主要,于他没什么难处。
上边询问他们都想去哪个部门,多半会问一下,然后再斟酌决定,沈兴淮报了工部。
京城里头的报业如火如荼地展开,多半都是仿照品文报的样式,小说话本加些杂谈,由于品文报是最早的,又是和京报同一家出的,大家内心还是更倾向去品文报。投往报刊的文稿也越来越多,还有外地的稿件,只要有春芳歇的店面,把稿子交给掌柜的,就会被送到京城来。
就京城这边已经有一群固定的文人为报纸供稿,这似乎是文人一条新的出路,春芳歇给的价格是其中最高的,按照字数和反馈,蜜娘也雇了几个读书人,帮忙挑选文稿、检验内容,另外一些八卦杂谈是交给了茶楼的说书先生,茶楼里头的八卦是最多的。
蜜娘的游记写的比较短,实在是她如今去的地方还比较少,写不出太多,但游记的反响很好,瀛洲客的名声算是打了出去,游记完结之后也有不少读者写信来问什么时候再写新的。
蜜娘也颇为喜欢这种感觉,大家都不知道她是谁,不知是她是男是女,只是单纯地喜欢她的文字她的想法。
她肚子渐大了,不能再写了,可阿公的储量可比她还多,阿公游历山川大江,许多事情都是因阿公幼时常抱着她讲述才知道的,幼时她听得如痴如醉,恨不得亲自去看看,蜀川府的都江堰、九寨沟,黄河的发源地,皆是儿时梦中所想。
只是此生为女儿,只能从书中的只言片语中幻想一番,得以慰藉。
范先生阅历丰厚,又是文采艳绝,蜜娘觉若是不能留下一些作品,当真是一大损失,便是磨着他写游记,范先生原本是不大想的,可是转念一想,人生在世不留下一些东西岂不遗憾,亦是看她写的东西受了启发。
先生数年之积淀,岂是蜜娘可以比拟的,蜜娘胜在言辞趣味,而先生则是雄浑的笔力以及磅礴大气的风格,他本就经历颇多,所述之景色身临其境,短短数语,仔细揣摩,言有尽而意无穷。
蜜娘且是看得第一章 节,便是爱不释手,常是催促他继续写下去,先生见她喜爱非常,亦是得意,只是年纪大了,写的有些慢,语言文字亦是要细细揣摩。
腹中这个孩子也是个爱听书的,蜜娘得沈兴淮提点,偶尔看书的时候念给他听,他听到游记的时候最是激动,总是踢得很用力。
范先生笑言:“日后定是个爱游历的。”
江垣倒是没得什么子承父业的想法,若是不想走经济仕途也无碍,只消干正经的事情,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他对这个孩子的期许便是这般。
蜜娘觉得他以后对孩子一定严厉不起来。
江垣道:“倒也不是,只是觉得何必一直按着前人走过的路子走,路有很多,自己也能开路。世人都想走科举,我觉岳父这般便是很好,书是要读,不光光为了科举,为了明事理,读书识字亦是开慧。岳父这般,虽是行商,可乐在其中亦是做出一番成就。他日后若不想科考,我定是不会拦他。”
范先生连连侧目,如若年轻时他必定会说个一二三四出来,而如今年岁愈大经事愈多,他反倒是认同江垣此番说话。
“自己走出来的路,才是最合适自己的。前人走出来的,路虽宽,可走不远。”江垣总结道。
蜜娘摸着肚子,忽的觉得有这样一个爹当真是幸福,不过若是个姑娘就好办了,也否管什么科举不科举了。
江垣每日的生活便是上值、归家,旧友相邀喝酒亦是回绝,约蹴鞠也不去,只守着蜜娘过日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娶了何等母老虎,却是引得女人们艳羡不已。
林氏的嫂嫂便同她说:“没想着你那小叔子竟是个痴情的,屋里头也没个姨娘同房,就守着个大肚婆过日子?”
林氏轻描淡写道:“新婚燕尔的,感情深厚也是正常的。”
她同世子爷新婚之时如何不是,只可惜,男人都是靠不住的。
“你婆母没得给你小叔子塞人?你那弟妹也真是,好歹有了孕,总归也要抬个通房,这小家子出身的就是眼皮子浅,以后要是男人自个儿去找了,有的她哭。”林氏的嫂嫂还没说完,被婆母掐了一下,抬眼望去,婆母正瞪着她。
她忽的想起什么,心中咯噔一声,看向小姑子,小姑子的神色不辨喜怒。
她正想说什么补救,林氏笑着说:“婆母向来不会塞人。”
林氏的母亲接话道:“亲家母是个和善的……”
蜜娘临近生产,江氏索性就住了过来。
会试在三月,放榜之前,沈兴淮已被调往工部,提为从五品。
蜜娘生产之日恰是放榜之日,蜜娘恰是吩咐人去跟榜,打探一下会试里头有名的人物,若是有些个故事那就最好不过了。
午后刚刚用完一碗饭,闵姑姑和江氏扶着她走动走动,蜜娘就开始腹痛了,起先以为是正常的腹痛,没想到越来越痛,才知要生了。
有了陈令茹的经验,江氏和闵姑姑有条不紊地吩咐下去,赶紧让人去同沈三、江垣报信,请大夫和产婆。
按着蜜娘的要求,先扶着她去洗个澡洗了个头。不管怎么样,先洗个澡洗个头准没错的,未来一个月都没办法碰水,可不要她命。
江垣匆忙和上官告了假,骑了马归来,他进去看了一眼,江氏和闵姑姑就让他出去了,只得眼巴巴地望着那道门。
沈三拍了拍他的肩膀,道:“先别急,先坐会儿,一会儿还有的你急的。”
沈三作为过来人,女人生产可不是一时半会儿,指不定要个大半天。
江垣心里头晃得紧,住着沈三的手腕:“这要多久啊?”
“这事说不大清,蜜娘身子骨好,应是无碍的。”
江垣坐在椅子上都感觉腿软软的,在抖动,屋里头还没得声音,大夫出来后表示无大碍,正常生产便可。
没过几时,里头叫了起来,江垣手没稳住,茶杯倒在衣上,掉落地上,啪嗒一声。
范先生和沈三也揪了心,三个男人一同站起来,齐齐望向门口。
沈三先呼了口气,打算缓和缓和气氛,道:“当年蜜娘出生的时候,是早晨,蜜娘她爷奶送些糕饼来镇上,那一年恰是大雨,水位上涨,一连下了大半个月,庄稼都要淹了。”
果真范先生和江垣都看了过来。
沈三继续道:“我阿耶提醒我们要早点备粮食,蜜娘她娘突然就要发动了,比预计的早了好些天,可把我吓得。”
“然后呢?没事吧?”江垣紧张地捏着拳头。
沈三白了他一眼:“自是无事,你媳妇哪里来的。”便是继续说道:“说来也巧,那雨连续下了好久,蜜娘出生的时候,这雨恰好就停了,出了彩虹!我阿耶说,这孩子是个有福气的,是个小福星。”
范先生赞成道:“这倒是。”
沈三越说越带劲,从蜜娘出生开始说,“我家蜜娘,抱出去就没人不喜欢的,逢人便会笑,笑得可甜了,白白嫩嫩的,就没见过谁家小姑娘比我家蜜娘模样还好的。”
范先生作证:“确实是。”
“……大了一点会说话会走路了,可贴心哩,甜滋滋地叫着我阿耶阿耶,一刻都不让人走掉,哎,她阿婆在的时候,最疼的就是她,谁让这姑娘贴心肠。我去府试,去蘇州府几日,不在家里头,她就天天往门口跑,说要来找我……”
沈三回忆着,江垣也忍不住幻想着,要是个像蜜娘的小姑娘,娇娇柔柔地叫他爹爹,可得多好。
江垣想着,美得都要冒泡了。
屋里头惊喜地说:“头出来了出来了!”
江垣忙是收回心绪。
蜜娘痛苦地喊了几声,产婆欢喜地说:“出来了出来了!是个哥儿!”
啪嗒,幻灭了。
第119章 119
蜜娘万分感谢自己一直坚持练舞和瑜伽术,让她这么快就生完了,江氏道:“还好你身子底子好,只用了两个多时辰就生好了,我生你阿哥时可用了四个时辰。”
那小猴儿拿出去转悠了一圈,江垣抱过辰哥儿,也知道怎么抱,虽然不是幻想的闺女,可瞧着那蜷缩着的小猴儿,江垣心里头还是涨得满满的。
沈三和范先生都欢喜得很,只觉这红彤彤的小猴儿哪儿都好看。
四月份虽是暖和了些,可新生儿脆弱,抱了一圈赶紧送回屋里头。
此时已是黄昏,沈兴淮下了值,赶紧奔到这儿,辰哥儿见父亲抱了别的孩子,可不乐意了,伸着手要拗过去让父亲抱,眨巴眨巴眼睛,嚎哭起来。
“吃弟弟醋哩,辰哥儿可真小气哟。”陈令茹捏了捏他的鼻子,抱着他凑近一些,指着新出生的小哥儿道:“这是弟弟,辰哥儿,你以后就是哥哥了。”
辰哥儿睁大眼睛低头看那一小团儿,发出唔唔的声音,引得大家哄笑,抬起头看看这看看那,不知他们在笑什么,手一拍也是笑了起来。
沈兴淮问道:“小哥儿名字可有取好?”
江垣脑袋有些卡壳,说不个所以然。
范先生摸着胡子看窗外,他那爱起名字的癖好又冒出来了,“此时余晖正好,晖字不错。”
江垣道:“待蜜娘醒了再一道商量。”
用晚饭时,怀远侯和张氏他们来了,江氏早就通知过怀远侯府了,张氏到现在才来,江氏不大快意,不过怀远侯彬彬有礼地感谢了他们一番,张氏礼数周全地备上了礼,道:“多谢亲家母在这儿陪着,亲娘在身边总是安妥一些。”
张氏说的也没错,她来和不来其实没什么区别,本来感情也一般,来了也帮不上什么忙。
她素来有些个冷淡,亦是不加掩饰,江氏一口气憋在心口。
进去要去抱外孙,便是气愤地同蜜娘说了,蜜娘倒是没得旁的想法,道:“姆妈,婆婆就是这样一个人,她待谁都不大亲近,但也不差,她也并非刻意不喜我才不来,是觉你在我身旁,我定是安心的,她来了也只有干等着。”
江氏抱着孩子出去,怀远侯先抱了一下,这软软的小孙儿抱怀里,他素来严肃的脸上就漾开了笑,“这孩子抱着倒也挺有分量的,多重?”
江垣道:“七斤八两。”
张氏抱了抱,望着他红红的面孔还没有长开,也不知道像谁,恍惚间又是想起生江垣的那一日,她抿了抿嘴,抬起头,对江垣道:“如今做了父亲,做事情稳妥些,要以身作则,好好教养孩子。”
江垣点了点头。
张氏没得别的话说了,递给江圭和林氏,林氏称赞了一番,又是送上给孩子做的围兜和帕子。
江垣留他们在这儿吃个饭,怀远侯欣然答应了,怀远侯和江圭来过江垣这儿,张氏和林氏是头一回,也是暗暗地打量。
江垣造了许久的宅子,里头的风格同旁人家都不大一样,处处体现着精细和舒适,餐桌换成了大圆盘,椅子上背后缝了软软的垫子,里头塞了棉絮,屁股下边是垫子。顶上有吊下来的琉璃灯盏,显得屋里头很亮堂。
屏风隔开的里头是会客厅,不分上座下座,一个长长的像塌一样的东西,三面都围起来,上面铺着厚垫子,亦有厚靠背,另还有两个短一些的,面前一个长的矮桌,上头放着果盘零食。
张氏收回视线,再是看面前的餐盘,印着各式各样的图案,不似旁人家的雕花,瞧着生机盎然,颇有乐趣。
辰哥儿被放进儿童椅里,是沈兴淮让人做的,往里头一放,随便给他些东西完,大人可以一边吃一边喂他。
他以前没见过怀远侯他们,好奇地一个劲盯着他们看,也是乖觉,朝着他们笑呵呵地递他的木碗。
张氏勾唇一笑,怀远侯乐了:“这孩子可真乖,多大了,叫辰哥儿是吧?”
辰哥儿听得自己的名字,嗯一声,看向怀远侯。
都是笑了。
家里头添了第一个孩子,这新手夫妇都小心不已,且不过几日,小猴儿长开了一点,退了点红,睁开了眼睛,每一点小动作都让他的父母激动不已。
因在孝期,洗三也没有大办,蘇州府那边不注重洗三礼,京城相对而言注重一些,请了一些近亲,吃了顿便饭。
这夫妇两还没取好名字,连范先生都不耐了:“总不能一直小哥儿小哥儿这般叫吧,好歹先取个小名叫唤着。”
蜜娘道:“瞧他这跟面团似的,小名就叫团哥儿吧,恰是他阿爹叫阿垣,谐音也能成个团圆。”
这个寓意好,那肉团子似的,也当真符合。
团哥儿这一辈是明字辈,本来叫明晖也无事,可两个日,怕是太过了,算一下出生时辰,五行缺水,便是取名叫明渝。
再是大一点,他当真如他的名字,是个小肉团儿,模样像江垣和蜜娘的结合,眉眼像极了蜜娘,鼻子和嘴巴像江垣,可眉眼相似看上去就像很多,大部分像蜜娘。
范先生可欢喜了,每日过来抱他,那肉团儿也还在吃了睡睡了吃的阶段,好带得很。
像蜜娘自然就是像沈三,沈三抱着他,两相对比就更像了。
江垣倒是挺乐意儿子像他外公的,范先生可不乐意了,日日念书给他听,那小子虽是听不懂,但总会啊啊地回应,可劲地捧场了。
蜜娘年轻,恢复得很快,她怀孕感觉就是大了个肚子,该瘦的地方还是瘦,也没有刻意去瘦身,自然而然地就瘦下来了。
不少人还向她打探这瘦身之法,蜜娘哭笑不得,她吃的比谁都多,就是不大容易长肉。
作为一个白团子,一个长得好看的白团子,团哥儿可得人欢喜了,他笑起来咧着没有无齿的嘴巴,谁瞧了都想抱上一抱。
他招人稀罕,倒也是能招财,朝旁人笑一笑,便是心酥了一半,送上见面礼,用乐盈的话:“这小子以后怕是要迷倒不知多少人。”
具体模样大可参考沈三。
沈兴淮像江氏,只能称得上俊秀,蜜娘是女孩儿,人人皆称道的好模样。这肉团子当真是会长,像这容貌出众的外公,见过沈三的人,都笃定地说这孩子以后样貌不凡。
蜜娘捏着他的小胖脸儿,感叹道:“咱们家胖团儿竟是个能够靠脸的。”
团哥儿乐呵呵的,蹬着腿,嘴巴里发出噗噗的声音。
不多时,蜜娘闻得一阵臭味,发源地正是那肉团子的屁股下面……
去年,安国公家嫡长孙出了那一档子事,被元武帝严厉呵斥了一番,乐盈还是坚决地退了亲,今年她已经二十了,京城里头留到二十的姑娘亦是挺少的,长公主为她的亲事发愁,乐盈活得依旧恣意,不将就自己,该如何就如何,她对蜜娘家的团子惦念得紧,三天两头往这边跑。
长公主见此,便道:“你这般喜爱孩子,可不自己生一个?我也好抱抱外孙儿。”
乐盈道:“自家的哪里有别人家的好玩,那我还得生的出这般好玩的。”
长公主气得瞪眼。
乐盈又是转口道:“不过,我倒是想生个闺女,让那团哥儿给我做女婿,团哥儿日后模样一定不差。”
长公主转怒为喜,笑道:“男儿像娘,蜜娘生的那般好,定是不差的。”
不管如何,先让女儿同意再说,长公主顺势而上:“我找了些青年才俊的名单,过一会儿你瞧一瞧。”
乐盈昂起头道:“若是没我瞧中了我可不要哩。”
“那是自然,若是不喜欢肯定不逼你,你要什么样的娘都要给你寻来。”长公主满腔慈母之心,心中大石落地,脚下生风,立即就去寻名单了。
乐盈望着她匆匆忙忙的背影,眼眶一热,低头用帕子佯装擦汗,想起母亲两鬓的几根白发,乐盈也不得不替她考虑几分,外祖母的事情对母亲冲击颇大,她的事情直接让母亲老了好多岁,前二十年,她在她的保护下,无忧无虑,张洋恣意,她总得长大的……
再说这沈兴淮到工部以后,大家都很惊讶,不明白他这前途大好的何必要来工部,沈兴淮忙着同新的共事们增进感情,融入进去,另外还有京报的事情,新的编撰和编修都来了,由他们来负责京报的事务,沈兴淮打算带他们做个两三期,就可以完全放手了。
沈兴淮倒是不担心他们的能力,只是担心他们利用京报做一些与个人利益有关的事物,报纸的编撰,在后世称为媒体人,媒体人最大的要求就是发布真实可信的消息。他可以带一届,可不可能以后都靠他,他只能在培训时多加灌输这种思想以及警示。
工部进了两个人,沈兴淮职务高一些,下面也有好几个下属。
沈兴淮分管道路这一块,主要就是修路。沈兴淮走马上任,头一件事情就是去见工匠了解修路的过程。
他素来是实干之人,旁人觉得到工部做事,难以有出路的原因就是没办法做出一些亮眼的政绩,沈兴淮倒是很高兴能够修路,要想富先修路流传许久,他也很希望交通能够发达,没想到他很快就迎来了第一个修路的任务。
热河路要改造。
第120章 120
热河路是工部的最头疼的一条路,这条路不知修过多少回,总是坏,那条路是出京必经之路,又不得不休整,今年更是因为路不平整,两辆马车撞上了死了人,满京城的报纸都在说这件事情,把那条路批判得不行,上边大怒,工部就得担责任。
工部也是无奈,这条路也不知修了多少回,实在不是他们不想修好,那条路经过的马车太多,总是被压坏,修了坏修了坏,实在没个法子。
工部的长官们也是被喷了一脸的口水,竟还是被人怀疑偷工减料,那酸爽,尤其是如今报纸出来了,这言论一开,一丁点屁大的事情就被放大了。
被上头严词要求一定要把这路给修好,工部立即召开紧急的会谈,如今不管如何,花多少银子,总归要让老百姓看到工部是在卖力修路的。
元武帝最在意的就是民意,原本形式大好,若是工部掉了链子,这乌纱帽……
沈兴淮资历浅,又是初来乍到,只是听着上头大人们的交谈,偶尔记录两笔。
方大人建议将路全部凿掉重造。
王大人觉得用时过长,此路奈交通要道。
争执了半日,也未能做出抉择,尚书大人亦是头痛,只道:“此事明日再商议,本官先回去翻翻以往的记录。这一回不管如何,这条路一定要修的让上头满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