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女有福-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绍林示意大家先噤声,等都不说话了,又道:“这个人,大家都是见过的,本官呢,先卖个关子,不说这人是谁,先给大家说说,这人是怎样机缘巧合之下,学会养蚕,学会把蚕养好的。大家说,好不好?”
“好!”百姓们自然没有意见。
杨绍林这才打开了话匣子,说道:“这件事情啊,得追溯到前朝。前朝有位农官,姓杨,嗯,同本官一个姓,不过,本官不如这位杨大人颇多。”
“这位前朝的农官杨大人,是个一心为民的好官,一生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像诸位一样,辛勤的在地里耕作。第二,结合历代农书以及自己耕作的实践,将这些东西整合起来,编写了一本农书……”
为了让大家不因为有福的年龄而质疑她,杨绍林煞费苦心的,将同族叔爷杨稼的事情,声情并茂的又说了一遍。并着重说了杨稼的女儿孟杨氏。孟杨氏不仅是农官后人,更是福州有名的养蚕世家的儿媳。又说了她是如何的颠沛流离,到了乐途县,机缘巧合之下,用最笨的法子,将自己的技艺传承下来的事情,引得众人唏嘘不已。
也对即将出场的有福,多了几分信任和期待。
☆、214。第214章 有福说得很难懂吗
等杨绍林把一切铺垫都做好了,有福才笑眯眯的出来。
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看到有福小小的个头,大家还是都不由得把失望写在了脸上。
这么大点的孩子,还没懂事吧?能教大家养蚕?大老爷会不会是搞错了?
或者说,这只是教大家养蚕的人家中的孩子,跟着一道来玩的?
众人不由得齐齐往有福身后看去。结果,等有福走到中间的桌子边站定了,他们都没看到有其他人出现。
百来号人的眼睛,重新齐刷刷的落在有福身上,上下打量审视。
被百来号人这么看着,有福虽然经历过了立春送春官帖子的事,也还是有点小紧张的。当下不自在的挠了挠头,冲着大家笑笑,脆生生的说道:“各位叔伯婶婶好。”
有人认出来有福,道:“哟,是给家里头送春官帖子的小福娃啊,怎么你这么小,就会养蚕了吗?”
有福连忙摇头摆手,说道:“不是我,不是我。”说着,又笑笑:“是孟婆婆给有福说了,有福记起来了,就给各位叔伯婶婶都说说。”
“你们大家肯定比有福懂,有福就是口述一下,把自己知道的都说出来,具体要怎么做,还是要看诸位叔伯婶婶的呢。”
话说得好听,又果真是大家见过的,这气氛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有福先拿了碳棒和戒尺,刷刷的在杨绍林准备好的薄木板上画了起来,画完之后,立起来给大家看。说道:“其实吧,养蚕是要准备蚕室的,不过现在大家养得都比较少,就拿家里的空房间来养就好了,只是注意要防鼠,防蜘蛛,防着家里头的鸡,这些都是要吃蚕的。”
“还有防蚊虫,防苍蝇。这些东西都会叮蚕,被叮的蚕要生病,以后的茧也是不能要的。”
“等以后大家要多养了,可以专门修一间或者改一间屋子来做蚕室。”
“土墙的房子做蚕室最好了,又保暖,又隔热,墙壁里面做个可以绕墙的烟道,烟囱和灶台都要在外面,这样一来,养春蚕和晚秋蚕的时候,就算天气忽然降温也不怕会把蚕冻着。”
“上面要吊顶,用竹篾编的席子就可以了。窗户开大一些,要南北对流,最好能有两层窗户,一层纱窗,或者孔小一点的麻布也行。一层木窗。”
“大致的格局,我都画在这个板子上面了,大家都可以看看。”
说完蚕室,有福才开始给大家说,应该怎么养蚕:“家蚕刚刚孵出来的时候叫蚁蚕,特别的小,只得针尖那么大点,要注意保暖,这个时候,一般是在纸盒子里养的。”
“大家喂养蚁蚕的时候,最好是选比较柔软的桑叶,摘枝条中间的,不会太老,也不会太嫩,喂的时候要把桑叶切得细细的,然后均匀的,撒在喂蚁蚕的纸盒子里。”
“蚁蚕生长极快,几乎是喂一次,就要变一个样,要不了两天,就可以移到簸箕里面去养了。”
……
有福从蚁蚕开始,将每一个阶段养蚕的注意事项,蚕的习性,等等,都一一给大家说了,说的是先前王大富说过一遍的内容,不过却比王大富说得细致多了。
因为有王大富说的东西垫底,大家很容易就能分得出好坏来,一时间,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有福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姑娘,在心里头不由自足的,对她多了几分尊重。
等到说完日常养蚕的注意事项,有福又开始说起其他的来。
依旧是刷刷刷的在薄板子上画了一阵,然后才举起板子来,朝着众人问:“请问一下,这里有会织网的叔伯婶婶吗?”
当下就站起来几个人,男女都有。
有福开心的招呼他们到中间来,指着薄板上自己画的东西给他们解释:“这个东西叫做蚕网,是用来铺在簸箕里面,给家蚕除沙的。家蚕吃了桑叶,会拉出来小颗小颗的粪便,名叫蚕沙,嗯,这是可以入药的,也可以做肥料。不过,这个不重要,现在我要说的,是蚕网。”
说着,有福把蚕网的特点和作用一一说了,然后又问:“能织得出来吗?”
出来的几个人都点头。
有福这就放心了,请几人回去坐好,自己又刷刷刷的画了起来,画完有问有没有会做木工活的,又有人站了起来。
有福依旧叫人来前面,先是解释了这叫方格簇,是用来让蚕吐丝的时候用的,用薄木片或者宽竹片做都可以。虽然做起来要人工,要成本,也没有直接用稻草或者柏树枝丫上茧来得方便,但是用这个却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蚕茧的品质。
只有蚕茧的品质高了,才能卖得起来价钱。
因为从稻草或者柏树枝丫上摘下来的蚕茧,或多或少的,会有些杂质,而且还会不好通风,而颜色不好看或者湿润,影响到蚕茧的外观和形状,也就是影响到蚕茧的品质。
而用方格簇的话,却能让每一个蚕茧都白白净净,也不会出现诸如胖头(双头)茧一类的次茧。
还说这个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做一次就能用很久。不过,每次用完之后和使用之前,一定要彻底清洁,清洗晒干之后,还要用火燎过,以免残留病菌,影响到以后养蚕。
说到病菌,有福又详细的将蚕室消毒、蚕具消毒,病蚕的处置,以及如何防治家蚕生病等等,一一说了。末了还一脸遗憾的表示,可惜现在她手边没有相应的药物,不能给大家说,哪种药能治什么病。因为好多药她只知道能治蚕病,也知道它们长什么样子,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一席话说完,忽然发现院子里安静得有些可怕。
扭头去看,除了杨绍林派来的书吏还在奋笔疾书之外,所有的人,包括县太爷杨绍林在内,全部都呆住了。
有福忍不住又挠了挠头,有些小心翼翼的开口:“我说得……很难懂吗?”
杨绍林下意识的接口道:“没有啊,你说得深入浅出的,很好懂。哪怕是本官,都差不多听懂了。”
☆、215。第215章 嚎啕大哭的县太爷
“那你们……为什么这样子?我还以为,我说得太难了,大家都听不懂呢。”有福说着,指了指大家还没来得及合拢的嘴。
“咳咳……”杨绍林率先轻咳,其他人也纷纷醒悟过来,把自己的嘴合上。
杨绍林又道:“有福说得很好懂,只是有些用词,本官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说着,满脸的疑惑,举例道:“比如,这个消毒,还有什么病菌,以及预防?”
“而且,本官还觉得,你提出来的这蚕室消毒的法子,似乎,同样适用于疫病啊,只要稍微改改……”
“不行不行……”杨绍林一边摇头,一边往院子外走,嘴里说道:“本官得去写个折子,若是这法子真的适用于疫病,那可是利国利民,利国利民啊……”
一不留神,左脚踩到右脚,砰的一声,重重摔倒在地。
看得周围的百姓,全都楞得不行。
杨绍林却仿佛没有知觉一般,一骨碌爬起来,连土都没有拍一下,就继续往外走。
走出去没多久,杨绍林又折了回来,到了有福面前,有些神神叨叨的问:“有福啊,这些,都是你孟婆婆给你说的吗?”
有福眨了眨眼,虽然觉得这些好像不是孟婆婆说的,可再仔细想想,又觉得除此之外,也找不到别的理由了,便点点头,说道:“应该是吧?”
有福的话一出口,杨绍林就猛的一阵捶足顿胸,毫无形象的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
一边哭,一边喊:“贪婪误国啊,贪婪误国啊……”
原来,却是杨绍林以为,有福所说的这些从前未曾听闻过的知识,都是族爷杨稼提出来的。想到被族人烧毁的那些农书,他就痛心疾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百姓们面面相觑,还隐隐有些害怕。
他们见了大老爷这样子,会不会……被大老爷灭口啊?
咳咳,灭口什么的,肯定是不可能的。只是……会不会被大老爷穿小鞋呢?
单纯的老百姓还好,那些当里长,却是悔不当初,生怕自己的里长被大老爷给撤换了。
幸好,大老爷嚎哭一通之后,又爬起来走了,而且也没有再回来。
众人面面相觑,忍不住问:“那……我们怎么办?”
有福笑眯眯的问:“各位可有什么不明白的?有不明白的可以现在问,有福能解答的,就尽量帮大家解答,没有的话,可以自行离开。”
听有福这样一说,大家又活跃起来,有问题的挨个的问,没问题的就听听别人有什么问题,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遗漏。一直忙到半下午,大家再不回去,就要摸黑回家了,这些人才意犹未尽的离开。
“三婶,我好饿啊……”外人一走,有福先去入了个厕,回屋就抱着顾李氏可怜巴巴的喊饿。
顾李氏点点有福的额头,嗔道:“现在晓得饿了?我看你刚刚根本是不知道饿的,午饭都不吃,不饿你饿谁?”一边说,一边摸了几块点心出来,往有福的手上塞。
有福连忙吃了两块,想着顾李氏也陪着自己到现在,一直没吃过东西,又往垫着脚往顾李氏的嘴里塞点心。
顾李氏连忙挡住有福的手,说道:“你这孩子,饿了就自己吃,三婶不饿的。”点心就这么几块,她若是吃了,有福还吃什么?
“才不信呢。”有福嘟着嘴说:“三婶也没吃午饭的,怎么可能不饿。”一边说,一边固执的往顾李氏嘴里塞点心。
顾李氏一边挡有福的手,一边说:“三婶是大人了,比你抗饿,有福乖,听话,自己吃。”
正在拉扯间,门外有人轻咳一声。
顾李氏和有福一起扭头往外看。
是一个身着杂役服侍的汉子端着托盘站在门外。
“呀,差爷,有事吗?”有福率先开口。
顾李氏也微微冲着来人福了福。
“不敢不敢。”杂役一脸惶恐,说道:“我不过是来官府服役的杂役,可不算是差爷。”
顾李氏轻声问:“有事吗?”
杂役点了点头,说道:“这是刘爷吩咐小的给两位送来的,刘爷说两位忙了大半天了,连午饭都没吃,不能饿着肚子,让厨房给两位一人下了一碗面,给你们垫垫肚子。”
说着,告罪一声,进屋将托盘放下,又退了出去。
有福连忙道谢:“多谢大叔,也多谢刘爷。”
顾李氏也说:“多谢这位大哥,也多谢刘爷。”
杂役连忙说道:“不客气,小的应该的。”
杂役一走,有福就开心的放下点心,拿了筷子说道:“真是太好了,有面吃就不用吃点心了,面条可比点心顶饿多了。”
“三婶,我先吃了呀。”
“呀!好多啊,吃不完的。”
说着,先把自己碗里的面挑了一些到另外一个碗里,这才自顾自的捧了碗吃起面来。
面条虽然没有家里的劲道,不过还算不错。加了几片大白菜在里面,碗底下还卧着个荷包蛋。
两个碗里都有。
顾李氏要把自己碗里的荷包蛋夹给有福,有福连忙把碗挡住,说道:“三婶,我有呢,一人吃一个,正好。”
顾李氏也不坚持,自己把碗里的面和蛋都吃了,连汤都喝了。
有福吃了面,开心的坐在椅子上揉肚子,一边揉,一边说:“真舒服,吃得好饱啊。”
顾李氏忍不住说她:“一碗面就把你打发了?你就这么容易满足?”
“你今儿个可是把自己的饭碗,都无偿的教出去了。要我说,那位王老爷子,就今天讲的那么点东西,至少从大老爷手里,拿了二两银子,偏你却连个铜子儿都没有。你明明说得比他好多了。”
有福蹭到顾李氏身边,抱着顾李氏的手臂撒娇:“哎呀三婶,这是不一样的嘛。谁让那王老爷子是湖州人,我就是咱们乐途县的呢,大家乡里乡亲的,都好了才叫好嘛。”
顾李氏点点有福的额头,嗔道:“你啊,也不知道打哪儿学来的这些歪理,你就算要教,也不能把底全露了啊,好歹留点看家的东西嘛。”
有福吐吐舌头,说道:“我不是留着的吗?我没教大家认药啊。”
顾李氏说道:“那是因为手边没有,你手边若是有,还不全透了出去?”
说着,顿了顿,干脆开启念叨模式:“不行啊,有福,三婶给你说……”
☆、216。第216章 自知理亏的县太爷
王大富出城看了三次城外桑叶的长势,最终决定开始育种。
虽然说收了杨绍林的钱,答应让顾李氏跟着看,也相信顾李氏不可能只凭着眼睛看就学会。
只要自己不给她说窍门,她看再多,也不过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可饶是如此,他也是做什么都避着顾李氏的,不过,因为有福‘傻乎乎’的,他做事情,倒是不避有福。
比如说,他在催青之前,大热天的,居然穿了个夹袄在催青室内坐了半个时辰。
比如说,他拿了许多浸了盐水和干盐的棉条,挂在催青室内的排架上。
比如,他什么时候把蒙在窗户上的黑布扯开。
比如开始育种之后,他拿了药水来泡蚕卵,然后又用温水冲洗,最后根据蚕卵的颜色,在屋内放火炉和盛了水的盒子,有时候还会挂几块湿布。
比如他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开单窗,什么时候开对流窗。
比如,他什么时候拿了水壶在育种室外面喷水。
比如,他什么时候挂了灯笼在房中。
总之,整个育种的过程中,顾李氏虽然被王大富指使得团团转,可有福却差不多是全程跟着他的。
有时候,王大富看着有福呆呆傻傻的,盯着他干活,还会逗她几句,问她知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有福就什么都不说,咧开嘴冲着王大富傻笑,王大富若是高兴,还会给有福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倒是让有福把前世今生的记忆,给融会贯通了起来。
等终于完成催青,将蚁蚕分发下去之后,王大富在屋里呼呼大睡,有福却被杨绍林给叫了去。
“怎么样?可以学到个七八成?”杨绍林两眼放光的看着有福问。
有福一边打哈欠,一边说:“杨伯伯,您真不知道育种是一件多累人的事情吗?我都好多天没有好好睡上一觉了,您就不能等我睡好了之后再找我吗?”
杨绍林连忙赔笑:“哎呀有福,杨伯伯这不是心里面着急么?这样,你就告诉杨伯伯一句话,你学没学会,说完,你就回去睡觉,等睡好了,你再来仔细的和杨伯伯说,行不行?”
有福用力的点点头,打着哈欠说:“杨伯伯,那我先回去睡觉了。”
说着,转身就走。
杨绍林急了,连忙拉着她的小胳膊问:“有福,你还没告诉杨伯伯,你学没学会呢。”
有福一边打哈欠,一边推杨绍林的手:“我不是点头了吗?杨伯伯,您就让我去先睡觉吧,拜托您了,小孩子不能少觉的,我还小呢……”
听到有福都这样说了,杨绍林有再多的话,都只能留着回头再说了。
有福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期间迷迷糊糊的,被顾李氏抱着起来了几次,喂了一点吃的到她肚子里,她自己根本都不知道,吃完就依旧扭头呼呼大睡。心疼得顾李氏直抹眼泪,看着县太爷杨绍林也完全没有好脸色,全然不顾他是官,她是民。
民不与官斗。
好在杨绍林自知理亏,倒是不和顾李氏计较,反倒还偷偷的躲着顾李氏。
不过,哪怕是偷偷的躲着,等有福一醒,他也就马上出现了,顶着顾李氏的白眼,丝毫没有一县之尊的威仪,笑眯眯的哄着有福轻声问:“有福啊,现在睡饱了么?”
有福迷迷糊糊的点头,肚子里头咕噜咕噜一阵接一阵的响。杨绍林有些尴尬,摸摸鼻子说:“杨伯伯让人给你煮了粥,一会儿就会端来。”
说话间,果然有杂役端了粥来。杨绍林亲自去接了托盘端到有福面前。
温度适中口感香糯的肉粥,配了两样清淡的小菜,有福几乎是风卷残云般的把这些东西吃完的,吃完之后打了个饱嗝,就着杨绍林亲自递过来的水漱了口,又发了一小会的楞,才反应过来,自己刚刚做了什么。
她她她……她居然让堂堂县尊大人,伺候自己吃了饭?漱了口?
有福吞了吞口水,看向杨绍林讨好的笑:“杨伯伯……”
杨绍林并没有反应过来,自己刚刚做了什么,当然,就算是反应过来了,他也不在意,他在意的只有育蚕种这一件事情。
“有福,你真学会了王老爷子的育种的法子?”
“看懂了。”有福点点头,随后补充道:“嗯,看着就明白了孟婆婆教有福的那些东西。”
“来,好孩子,快给杨伯伯好好说说。”杨绍林拉了把椅子坐到有福面前。
有福端正的坐好,伸出手掌来,一边扳指头,一边说:“嗯,王老爷子一共去看了三次桑叶,最后一次是在今年新发的桑树枝条长了八九片叶子的时候。这是为了让家蚕的生长速度和桑叶的生长速度持平。”
“他穿着夹袄坐在育蚕室里面半个小时,是为了感受育蚕室里的冷热。”
“挂浸了盐水和沾了细盐的棉条,是为了观察育蚕室里面的水分。”说着,伸手在空中挥舞了一下,补充道:“就是这些地方存在着的,我们看不见的水分。”
“他开门、开窗、烧火炉、放水盒、挂湿布,都是为了给育蚕室里面换气,和调整育蚕室里的冷热、水分。”
……
有福仔细的将王大富的行为都解释了一边,杨绍林还好,顾李氏却几乎连眼珠都要掉下来了。
虽然王大富很多事情都要避着她,可她也总会碰上个几次,加上有些东西根本就在哪里,她一眼就能看见的,结果她完全没有搞懂其中的玄机,有福却摸了个门清,连为什么都知道?
就算是孟婆婆从前教过她,她有记忆,可这……也太……太那什么了一些吧?
怎么她总觉得,换成自家有墨,也没有这么厉害?
顾李氏心中顿时升起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不过很快,这种挫败感又变成了骄傲。有福可是自家的孩子。自家的孩子这么有能耐,她这个做长辈的,自然骄傲。
然后很快,她的这种骄傲就变成了真正的惊喜。
因为,杨绍林说:“你若是真学会了,那以后本县的种蚕就交由你来育种,每钱种蚕两文钱,若是每季订种不足一百两蚕种,就按照一百两蚕种计算。也就是一季种蚕,你至少能得二两银子。”
☆、217。第217章 你看三婶能学会不?
至少二两银子,只要几天时间就能育好的蚕种……一天算下来最少是三四百文钱。
这,这不就跟白捡了钱一样吗?
就算辛苦一些,那也值得了。
顾杨氏美美的想着,有福却冲着杨绍林连连摆手。
“别啊,杨伯伯。”有福求饶一般看着杨绍林说道:“您是不知道,这育种有多累,我只是跟着王老爷子看这么一遭,都困得来走路说话都打瞌睡了,这还是因为这一季育的种少,没那么辛苦的原因。”
“等回头多了……”
有福个怕怕的摇了摇头,又道:“我是真的吃不消,连续几天没什么觉睡,我会被累死的……”
说着,还做了个可怜兮兮的表情,看着杨绍林继续说道:“所以杨伯伯,您还是找其他人吧,我可以教的。我保证,我会的,全教,好不好?”
见杨绍林不说话,有福几乎是哀嚎出声:“杨伯伯,您睁大眼睛看看我,我可还是个孩子啊,我才七岁,您让我这样没日没夜的熬着,您于心何忍呀?”
杨绍林也觉得好像是有些不妥。
这几天王大富累成什么样子,他还是看在眼里的,也因此越发容忍了他的许多事情。
一个大人都累成这样,更别说是一个孩子了。倒是他考虑不周了。
杨绍林正在想着,应该怎么回答,顾李氏就忽然开口了:“有福啊,那你看,三婶能学会不?”
“只要有心学,就没有学不会的。”有福重重的点头,随即又补充道:“可是三婶,育种这件事情,它其实真不是一个人能做得好的。尤其是以后要育的种多了,很累人的,得有人轮班守着才行。”
“育种不比其他事情,一点小错,可能就是多眯了一小会儿眼睛,错过了一点什么,都可能影响到一整季蚕茧。影响到所有人的收益。”
顾李氏想都不想,直接说道:“那就叫上你三叔,你四叔,等你阿弟大了,你阿娘也能帮忙,等你四叔成亲了,到时候还有你四婶能帮忙,就抽几天时间,咋就不够人了?”
顾李氏都说到这个份上了,有福自然不能再说什么,不过最终的决定,却只有杨绍林能做。
杨绍林也觉得好。
顾家人的人品,他还是很信得过的,顾李氏虽然有点小心思,不过也是人之常情,完全在接受范围之内。
加上有福无偿交出来的东西够多的了,他若是真什么都要她交出来,只怕顾家人心里头,多多少少,都会有个疙瘩。
这并非他所希望的。
他只是希望能有人帮全县的老百姓育种,让大家能够少走有些弯路,毕竟就算有福把育种的法子教给全县的所有人家,让大家可以各家自行育种,但是这自家育种家家各有不同,很难让全县的家蚕差不多同一时间收获,也很难保证品质,这样同样也不利于蚕茧的出售。
除非能让他们自家缫丝。可这样一来,要额外的去学缫丝不说,各家的蚕丝的品质只怕会越发的参差不齐。这可不利于乐途县的蚕桑发展。
就在顾李氏忐忑不安的望向杨绍林的时候,杨绍林心中已经做了决定。
“好,就这么决定了。”
顾李氏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紧接着,有福就发现,答应让自家人学习育种这件事情,除了能让自家赚取一些钱财之外,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她的耳根子清静了许多,三婶再也不在她耳边念叨,说什么她太实诚,把什么都毫无保留的教给外人了。
也挺好的。
杨绍林派人用县衙的马车将有福和顾李氏送回了家,一道送回去的,还有他们自家定的蚕种。
有福家里头因为有两亩半的桑树打底,倒是比旁的人家多订了一些蚕种,当然,考虑到桑树还小,产叶能力不高,他们也只定了五分蚕种。
不过,他们在县衙里头耽搁了一天多,那蚁蚕差不多扩大了一倍了,盒子都快装不下了。
家里头的蚕室早就收拾好了,就在有福给大家说了应该如何准备蚕室之后的第二天,里长就召集了大家,把技艺都教了下去。顾长庚也就不等有福他们回来,直接把蚕室准备好了。
不仅是蚕室,各种蚕具也都赶制好了。连方格簇,顾成信都做了不少出来。
有福和顾李氏一回家,顾李氏就抱着装蚁蚕的盒子去了蚕室,准备把蚁蚕转移到簸箕里面,有福却被顾杨氏一把抱住,然后下一息,顾杨氏的眼泪就啪嗒啪嗒的落了下来。
“阿娘,您怎么了?”有福不解的眨眨眼,看着顾杨氏问。
顾杨氏一边掉泪,一边说:“怎么了,你说阿娘怎么了?你看看你,不过才离家几天,就瘦了这么多,连眼圈下面都青乌成了一团……可见这些天,你都是吃不好,睡不好的……”
“你还这么小,那什么大老爷,居然这样狠心。还伯伯呢?我瞅着除了你那个没良心的大伯之外,就没有比他更狠心的伯伯了……”
因为太过心疼有福,顾杨氏几乎是有些口不择言了。
顾长庚本想出来看看有福,正好听到顾杨氏说‘没良心的大伯’几个字,脸上一僵,心里头颇有些不是滋味。转身又回了屋,背影看上去还有些萧索。
顾杨氏背对着顾长庚,自然没有看到,有福却正好瞥到了,连忙对顾杨氏说:“阿娘,我没事儿的,我这不是好好的吗?我小孩子,恢复得快着呢,睡一觉就好了。”
顾杨氏不听,依旧喋喋不休的说着自己的心痛,有福有些无奈,只好扯了顾有望出来:“阿娘,我阿弟呢?”
提到顾有望,顾杨氏脸色总算好了起来,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说道:“你阿弟这会儿在睡觉呢,你要不要去瞧瞧?”
有福连忙点头,说道:“好啊。”说着,又假意皱眉,说道:“这么多天没见,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把我给忘了?”
顾杨氏破涕为笑,说道:“怎么会,你天天带着他,他把谁忘记了,也不会忘记你啊。”说着,顿了顿,又道:“说起来这些天他可是爱哭了许多,这会儿我倒是觉得,他可能是在找你,只是还不晓得说,所以只能哭。”
☆、218。第218章 我们不理你阿姐
“阿弟啊阿弟,你说说你,咱娘又温柔,又善良,又勤劳,你学点什么不好,偏偏学着阿娘爱哭,哎,你让阿姐怎么办哦……”
有福和顾杨氏回屋的时候,顾有望刚刚好醒了,也不知道是饿了还是怎么的,张嘴就哭。
有福就故意跑到旁边,屈起手指轻轻的碰他的脸颊,故意摇头叹气的说道。
一开始,顾杨氏还觉得有些莫名,不知道自家闺女为什么忽然就夸起自己来了,待听到后面忍不住笑,轻轻拍了有福一下,说道:“你这孩子,倒还编排起阿娘来了。阿娘是爱哭,可阿娘那是为啥啊?还不是因为你……”
有福看着顾杨氏,笑嘻嘻的,说道:“哎呀阿娘,我知道你是心疼我,可是,心疼归心疼,您别哭啊。若什么事情只要哭一哭就能解决问题,老天爷都不用给咱们下雨了,就咱们的眼泪,都能把地里头的庄稼浇灌了。”
顾杨氏无奈的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