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女有福-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德笑得几乎合不拢嘴,直到:“客气了客气了,明明是你们帮了我们的大忙,怎么反倒是你们给我道谢呢。”
    顾长庚也笑,略带卑谦的道:“就谢刘爷您仁义。我们有福能歪打正著,帮上你们的忙,那是我们的福气。哪成想,刘爷您还如此仁义呢。”
    刘德听着越发欢喜,忙道:“好说好说,反正日后若是有什么我能帮得上忙的地方,尽管来找我就是了,我一定帮忙。”说着,还拍了拍(胸)口。
    顾长庚自然又是一阵感谢。
    旁边听着的人,都有些羡慕。衙门有人好办事,这可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啊。
    当然了,他们可没想过这刘德的话能不能实捶这种事情,毕竟时人重诺,大家都讲究个言而有信。到时候顾长庚他们若真是有事找上门,这刘德就算做不到尽力而为,也会能帮则帮的。
    两人又寒暄了几句,刘德又问:“老爷子,你这次准备订多少桑苗啊?”
    顾长庚冲着刘德做了个致歉的动作,然后蹲下去哄有福:“有福说说,我们订多少桑苗好啊?”
    “嗯……”有福歪着头想了想,说道:“阿爷,我们多订一些好不好?”说着,伸出手来扳指头:“我们把田边、土边都栽满,然后,把咱家的沙土也拿来栽桑树好不好?”一边说,一边一脸期待的望向顾长庚。
    实际上,要不是实在没办法解释,她为什么会觉得养蚕能赚钱,她都想劝自家阿爷把二泥土和沙土全拿来栽桑树,就留大泥土种庄稼了。反正沙土和二泥土的收成都不好,而且在那些地里头种庄稼,还更累人。
    哪里知道,一向疼爱有福,几乎对她言听计从的顾长庚却摇了摇头,说:“不好。”

  ☆、167。第167章 有福要暴露了!

一听顾长庚的话,有福就把小嘴瘪了起来。
    顾长庚见状,笑着捏了捏有福的脸,又道:“怎么着也要留几分地来种花生啊,要不然我们有福哪来花生吃?”
    花生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种在沙土里的花生结出来的果实又多又大颗,长势最好。
    原本噘着小嘴的有福一下子就笑了。
    拿旱地来栽桑树也算是大事,顾长庚虽然说是一家之主,他一个人决定了也是可以的,但是到底担心家里人会因为这个而有所不满,所以他并没有当场定下数量。
    刘德也能理解,反正大家都要各自去量自家的田埂土边究竟能栽种多少桑树,也不会马上定下来,所以决定明日再来。
    到时候只需要登记一下就可以了,也不会耽误他们去别的村子收税和宣传栽桑之事。而且,他们能拿到顾家村人订桑苗的证据,也更容易说服其他村子的人。
    想着,刘德干脆站到高处,大声喊:“大家静一静,都静一静。”
    等村民们都安静下来之后,刘德又大声说道:“感谢大家如此踊跃的拥护我们青天大老爷的政令,诸位不用担心,你们今日之内算好桑苗的数量就可以了。我们明日一早,会先到顾家村给大家登记,届时听到锣声,仍旧来村口就是。”
    其实他们下来收税,并不是每日都要回去的,要不在路上花费的时间过多,太耽误正事了。所以,通常都是就近找里长、村长或者村民家中食宿,按人数支付给村民钱粮,由衙门里统一贴补。
    但是今天,他们却是一定要回去的。
    这么重要的事情,他们不回去给大老爷禀报,若是让旁的组争了先,那不是亏大了么?
    邀功这种事,当然是越早越好。
    毕竟谁也不知道,别的组会不会也恰好遇到一个像有福那样的小姑娘,灵光一闪,就找到一个大家都认可的、两全其美的法子。
    所以他们才会说明日一早再来,要不然直接在这里等着大家回家弄好了来登记就好了。
    村民们都点头称好,纷纷回家拿豆子记数去了。
    这些村民大多不识字,也不懂什么算术,需要计数的时候,大多是用的笨办法,比如以细竹片或者小石头来计数。而这会儿大家心中急切,所以都选择回家拿豆子,反正只是用来计数而已,用了也不会有损失。
    一棵桑树一棵豆,算完了之后把豆子倒出来数就是了,数好了记下来,又把豆子放回去就是。如果担心自己记不住,那也没关系,反正豆子在竹筒里装着,只要封好了,不让豆子掉出来就行。
    到时候当着衙门里的人现数都可以。
    又简单,又方便。
    顾长庚倒是不用这么麻烦,不过还是回家去说了一声,又拿了一根有有福有墨双手张开那么长的竹竿,然后才带着几个孩子上坡去。
    到了自家地里,顾长庚将竹竿放在地上,一节一节的往前数,有福有墨和徐闲数另一边,几个孩子嘻嘻哈哈的,一个接一个,用自己的手臂来计算。
    就是三个孩子将手臂张开,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排开,然后换位置,换了两个人就是一棵桑树的距离。
    反正大家的手臂都是差不多长的。
    一开始,他们都嘻嘻哈哈的,玩得很开心,结果玩着玩着,就玩不动了,主要是手臂一直张开实在是太累,顾长庚乐得哈哈大笑。
    不过,大笑之余,他还是去找了一根长树枝,比着自己手上的竹竿折了,交给孩子们用来丈量。
    因为都是两边一起丈量,他们的动作很快,不到一个时辰,就把所有的土边和田埂需要的桑苗给量出来了。沙土不用量,算了亩分然后按照行间距来算就行了,这个有墨就可以独立完成。
    到了晚上,(收税的胥吏是下午才来顾家村的,他们是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的收的)等一家子都到齐了,顾长庚就把下午去交税的时候发生的事情给大家说了,只是隐瞒了有福说的那句,她会养蚕。只说是有福觉得,养蚕会赚到钱。
    经过这么一两个月时间,大家对有福的直觉和运气,都还是很认可的,所以谁都没有反对,都纷纷觉得可行。
    最终,定了除了土边桑和田边桑之外,再将家中的沙地拿出两亩半来栽桑,至于剩下半亩,当然是要留着来种花生的。
    “三哥哥我们一起算要多少桑苗吧。”家里头的人一商量完了,有福就迫不及待的拉了有墨说道。
    “好、”有墨笑眯眯的看着有福,摸了摸她的脑袋,回屋去拿了算筹。
    等拿了算筹回来,有墨一边拨弄算筹,一边问有福:“妹妹,栽土里的桑苗还是我们之前那个距离吗?或者是密一些?”
    不等有福开口,顾李氏就在一边说道:“可以密一些吧?既然只在土里栽桑树,不用担心庄稼被抢遮了阳,或者抢了肥,密一些好点,能多栽一些。”
    有福连连点头,说道:“嗯嗯,三婶说得对,密一些好。”
    “密一些是多密啊?三尺?四尺?”有墨皱了眉头问。
    “嗯……咱们家的沙地都是向阳而且不背风的。”有福说着想了想,有些迟疑的伸手比划了一下,嘴里说:“这么宽吧?大概两尺多,不到三尺?”
    有墨说道:“那就先按两尺半来算。”说着,顿了顿,又道:“反正算错了也没关系,衙门里头的人应该会公布每亩地种多少桑苗比较好的。”
    有墨还真没说错。实际上,他们不仅会公布,还会帮着算。
    所以,当顾长庚他们把自家算好的桑苗报给刘德的时候,刘德都惊呆了。
    因为,顾长庚家可是除了田边和土边之外,另外还要种两亩半的桑苗。田边土边就不说了,那两亩半沙土所需的桑苗数,和他算出来的几乎是八九不离十。
    顾长庚搓了搓手,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样子来,说道:“家里头的孩子刚学了用算筹计数,一丝心痒,就自个儿胡乱算了,怎么?有什么不对吗?”
    怎么会不对,就是因为太对了,他才吃惊的好吗?
    他可不相信,这是瞎蒙的。
    一个孩子,会用算筹计数还好说。可是这会用算筹计数,还能知道桑苗栽在坡上向阳的沙土里,每一棵之间的大致距离,这就太不正常了啊。
    “家里的孩子有看过农书?”
    刘德只想到这一种可能。

  ☆、168。第168章 不如想办法‘说破’

听到刘德的问话,顾长庚略微沉思了片刻。
    无论他怎么遮掩,有福的异样早晚都会被人发现的,毕竟有福还小,并不能时时刻刻都记着遮掩。就算她能记得遮掩,可大家都不是瞎子……
    既然如此,还不如想办法说破?
    当然,此说破非彼说破。
    主意拿定之后,顾长庚就道:“其实,不是我那小孙子看过农书,而是我那小孙女自个儿觉着,那桑苗之间的距离就应该是两尺多三尺宽,两个孩子就商量着取了两尺半这个中间数。”
    刘德越发吃惊:“你那小孙女?她怎么会知道?”
    这读过书的男娃子也就罢了,她一个黄毛丫头也能懂这些?不可能吧……
    难道说,是这顾老爷子故意的要给他那孙女造个善种地的名声出来?
    不能吧?不过一个小丫头片子,早晚是别人家的人,用得着这么小就造名声吗?
    而且,就算是庄户人家的孩子,对于一个女娃子来说,这善种地,也不算是什么特别好的名声吧?还不如说她女红好,从小就勤俭持家呢。
    这样一想,刘德看向顾长庚的眼中,就有些迟疑不定了。
    顾长庚装着没看出刘德的质疑一般,苦笑一声,说道:“我也觉得不可能,不过事实就是如此,千真万确。”
    “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啊。最后还是我那老婆子提醒了我一件事,我才有些醒悟过来。”
    “什么事?”刘德心里头也好奇得很,顾长庚的话音一落,就急急问道。
    顾长庚微微闭了眼,做出一副回忆往事的样子:“事情要追溯到太祖年间了,记得那时候太祖皇帝刚刚把北漠人赶走,登上皇位也没几年。噢,对,是兴武三年!”
    “兴武三年的某一天,我们村子里来了一个独身的妇人,她只说自己姓孟,也不知道是夫家的姓还是娘家的姓。”
    “这位孟娘子到了咱们村子之后,就在村里头买了一块地,请人起了房子,就此居住下来。”
    “说起来,我们村子也有好几家外姓人,可像孟娘子那么奇怪的,却很是少见。”
    “可以肯定,她不是本地人,甚至还可以确定,她不是我们蜀地中人,因为她说话的口音听着非常奇怪,说话基本上是没人能听懂。”
    “这孟娘子吧,为人极其孤僻。到咱们村之后,也没有人找过她,连封信好像都没收到过。也没见她给谁寄信。她也不和旁人打交道。可以说除了必须要和村民接触的时候之外,她从来不会和旁人说半个字。成日里就关着她那小院的门,也不知道是在做什么。”
    “后来吧,大概是永安二年,我那小孙女有福一岁多,不到两岁的时候。有一回我抱着我那小孙女出去玩,迎面就碰着了那位孟娘子,她不知怎么的,好像就很喜欢我们有福,居然主动逗了我们有福好一会儿。”
    “后来,从来不和村里人打交道的她,居然开始主动的到我家来串门了,一来就抱着我们有福不肯放手。”
    “再后来,我们有福能走路了,就时常去她的小院,一呆就是半天,甚至大半天的,时常是午饭和晚饭,都在孟娘子家吃。”
    “然后我那小孙女有福,每次去了孟娘子家回来,都会自个儿嘀咕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话。当然,我们偶尔也能听懂她嘴里蹦出来的字,比如蚕啊,桑啊什么的。当然了,这种时候还是很少的。”
    “哦,对了,刘爷可能不知道,我家小孙女开窍很晚,在她六岁之前,脑子都有些……不太灵光。所以,我们也没把她的嘀咕当回事。”
    “现在想想,会不会就是孟娘子教了她一些蚕桑的知识?”
    “她那时候虽然不聪明,可若是孟娘子****在她耳边重复念叨,会不会就在她脑子里头,留下一些印记来?就算她自己忘记了,可一旦触及到了相关的东西,那些印记就会让她重新想起来。”
    说着,顾长庚又苦笑一声,说道:“当然了,这个也只是老头子我的胡乱猜测,因为除此之外,实在是没有别的可能了。”
    “哦对了,孟婆婆还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了一棵梓树,不过那棵梓树在她去世的头两年,就被她自己找人砍了,做成了她自己的寿棺。”
    “还有孟娘子的坟地选好、修好之后,她就在她自己的坟前种了一棵桑树。我就想着,会不会是她的家乡那边,有屋前种梓坟前栽桑的习惯。”
    ……
    ……
    ……
    “一个姓孟的妇人,兴武三年到的乐途县,说话口音很怪异,基本听不懂?”
    “在顾家村一住就是几十年,从来没人找过,也从来没往别处送过信?”
    “为人孤僻却偏偏喜欢一个痴傻的小姑娘?”
    “在自家院子里栽了一棵梓树,然后用这棵梓树做了自己的棺材,还在坟前种了一棵桑树?”
    乐途县新任的县太爷杨绍林坐在书房的案桌背后,一边用手指规律的敲着案桌的桌面,一边说道。
    听着像是在问话,又像是在自言自语。
    刘德跪在离案桌约莫五六尺的地方,以头触地,小心翼翼的回道:“回大人,那位顾家村的老人,就是这样说的。”
    杨绍林微微将眼睛闭上,手指依旧不紧不慢的敲击着案桌的桌面,好半响之后才淡淡开口:“起来吧。”
    “是,多谢大人。”刘德一边说,一边重重的一叩头,站起来之后依旧不敢直起身子,而是稍稍侧了侧身子,双手垂于身侧,身体微弓,头微微低着,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一副恭谨卑谦的模样。
    又隔了一会儿,杨绍林说道:“刘德是吧?”
    刘德身子猛的绷紧,略带急切的应道:“是,正是小人。”
    几息之后,杨绍林仿佛是下了什么决心一般,吩咐道:“去准备一下,本官要微服往顾家村一趟。”
    听到杨绍林的话,刘德的身子顿时颤抖起来,整个人都激动得难以自已,大声应道:“是!小人马上就去!”
    说着,转身就跑了出去。因为实在是太激动,还在门槛上绊了一下,差点一个倒栽葱栽倒在地上。
    刘德出去之后,杨绍林忽的一下睁开眼睛,眼中也有难耐的激动。随后,他端起手边的茶杯,将杯中早就已经冰凉的茶水一饮而尽。
    顾家村,孟娘子。
    希望这一次,本官不会再失望。

  ☆、169。第169章 不相信有福的最讨厌

“有福,你怎么会知道在土里栽桑树的距离是多少啊?我看有墨好像都不知道,我也是听都没听说过。”
    从昨天有福和有墨一起,算了每亩地能栽多少桑苗开始,徐闲就一直在找机会问这同样一句话。
    有福不耐烦极了。
    “哎呀,你都问了八百遍了,能不能消停一会儿啊?我不是都告诉过你了,我也不知道吗?你怎么就是不相信我呢!”
    “不可能的,人怎么可能会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懂一些东西,肯定都是知道的。哦,我知道了,你是不想告诉我……”
    明明他和有福才应该是最亲近的人,可为什么有福什么事都告诉有墨,连自己掉了一颗牙的事情,都要先告诉有墨,却要瞒着他那么多事情呢……
    徐闲越想越难过,连眉毛都耷拉了下来,肩膀也一耸一耸的,看着就是一副要哭不哭的样子。
    “你这个人实在是太烦了!我一点都不想和你玩!”有福觉得自己都要疯了,她怎么会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些东西?就是莫名其妙的就知道了啊,想是被人塞到脑子里来的,怪她咯?
    而且,她已经说了八百遍了,可徐闲就是不信,真是太气人了!
    还是三哥哥好,她怎么说,他就怎么信。
    难怪书上会说,亲疏有别。
    哼!
    “那好吧,我不问这个了。”徐闲低下头,脚尖在地上蹭了蹭,到底还是忍不住,又抬头问:“那你昨天究竟怎么是啦?那么吓人。阿爷说,你是以前落水之后留下的病根,可是,我怎么觉得不太像啊……”
    有福忍了又忍,好容易按下心中的不耐,没好气的说道:“我不是都说过了么。我就是忽然看到听到好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然后头疼得很,再然后就晕了,你也是看到的啊?至于是不是落水之后留下的病根,连李大夫伯伯都说不清的事,我又不是大夫,我怎么会知道。”
    她真的要抓狂了!
    三哥哥不就是写篇文章吗,为什么要这么久?
    还有阿娘,为什么这会儿忽然想睡觉?
    好气哦,好想踹徐闲两脚哦。
    算了,打人是不对的,不理他好了。不能去打扰三哥哥和阿娘,那我自己出去找阿爷!
    有福想着,扭头就往外头走。
    结果徐闲居然也跟在她后面出了院子。
    有福气急,转身就指着徐闲凶他:“说了不想和你玩,就是不想和你玩,你不许再跟着我了,听见没有!烦都烦死了。”
    最讨厌别人不相信自己了有没有!她又没骗人!
    “有福,你不要这样嘛,我不是故意的,我只是好奇……”徐闲一脸无辜的看着有福,一边对手指,一边咬着唇,可怜巴巴的说道。
    有福简直要暴走了!
    幸好,在有福暴走之前,顾长庚回来了。
    一回来就看到在离自家不远的路上僵持着的两个小家伙之间的气氛不对,连忙扬声说道:“有福,闲儿,你们这是怎么了?吵架啦?”
    “阿爷……”有福转身,垮着脸扑到顾长庚怀里,指着徐闲一脸控诉:“徐闲他一直烦我,还不相信我,我讨厌他。”
    顾长庚顺着有福的手指看向徐闲。
    徐闲连连摇头:“没有没有,阿爷我没有烦有福。”说着,声音低了下去:“我就是好奇。”
    顾长庚将有福抱起来,走到徐闲面前牵了他往回走,一边走,一边问:“闲儿是在好奇什么呢?我瞧着好像都惹到有福生气了。”
    “我不是故意的。”徐闲低了头,小声道。
    顾长庚耐心哄道:“嗯,阿爷知道,我们闲儿肯定不是故意的,一定是因为你实在是太好奇了,对不对?”
    徐闲用力的点点头:“嗯嗯,是的,我就是太好奇了,才……”
    听到自家阿爷和徐闲的对话,有福越发郁闷了,嘴角嘟得来都能挂一个油壶了。
    然后,她就听到徐闲说:“有福,我不是故意烦你的,真的,你不要生气了,我,我最多不问了嘛。”
    “哼!”有福重重的哼了一声,将头扭向一边。
    她明明是因为他不相信她,才更生气的。
    顾长庚呵呵笑笑,带着两个孩子回家之后,搬了三只小板凳放在一块儿,拉了徐闲和有福,一左一右的,在自己身边坐下,这才问道:“好了,有没有人告诉阿爷,闲儿究竟是在好奇一些什么,以至于把我们有福都给问烦了”
    徐闲低了头,支吾着不说话。
    有福却不管,将先前徐闲和自己之间的对话说了,末了又摇着顾长庚的手臂道:“阿爷,您给评评理,他又烦又不相信人,是不是很讨厌?”
    顾长庚没有回答有福的话,反倒是哈哈笑了起来。
    有福不依,摇着顾长庚的胳膊撒娇:“阿爷,您笑什么嘛?您还给不给我评理了?”
    “不评,不评。”顾长庚笑着摇头。
    有福不高兴的将顾长庚的手臂一甩,嘟了小嘴扭头。
    顾长庚见状笑得更欢了,又道:“但是啊,阿爷知道我们有福为什么会知道栽桑树的距离。”
    “咦?真的!”
    两个孩子异口同声的道。
    随后有福瞪了徐闲一眼。
    徐闲摸着头,嘿嘿傻笑了两声。
    “当然是真的,阿爷什么时候骗过你们啊?”顾长庚一本正经的说道。嗯,他的确没骗人,他只是说了自己的猜测,然后稍加引导而已。
    有福闻言,马上就重新抱了顾长庚的手臂撒娇:“呀!阿爷,您快告诉我,告诉我嘛。”
    徐闲虽然没说什么,却也是一脸期待的看着顾长庚。
    顾长庚倒是没有卖多久关子,把自己之前和刘德说过的话,用两小能理解的方式重新说了一遍。
    两个孩子不疑有他。
    徐闲冲着有福竖了大拇指,讨好的道:“有福,你好厉害啊,那么小的时候学过的东西,现在都能记得,真是太棒了。”
    有福骄傲的扬起头,说道:“明明是孟婆婆厉害。”
    随后又想到自己昨天‘看到’的那些东西,最后居然变成了孟婆婆坟前的那棵桑树,顿时更觉得阿爷说的是真的了。
    至于那些乱七八糟的画面,大概是孟婆婆给自己说的故事?
    应该是吧。
    看有福似乎是信了,顾长庚松了一口气,只要这孩子自己信了就好,以后若是有人问起来,她自己说出来,总比从他这个做阿爷的嘴里说出来要可信些。
    毕竟大家都知道,小孩子是不撒谎的。
    当然了,家里头的其他人,也要和他们都说一遍。
    不用他们相信自己的话,只要他们能懂自己的意思就好了。

  ☆、170。第170章 来了一个大老爷

刘德领了杨绍林进院子的时候,顾长庚一家人正在吃午饭。
    顾长庚坐的依旧是正对大门的主位,一抬头,就看到刘德极其卑谦的引了另外一个身穿绸布直裰头戴四方平定巾的男子进来。顾长庚略微有些迟疑,随后就是一惊,连忙起身然后快步出门迎了上去。
    桌子上正在吃饭的人都吓了一跳。
    顾刘氏刚刚要问,就看顾长庚已经出了堂屋的大门,再一看,原来是来了两位客人。
    有福也扭头去看,随后说道:“呀,是刘爷。”
    “刘爷,什么刘爷?”顾刘氏略微有些疑惑的问。
    “是县衙里的官差老爷。”有福又道。
    “县衙里的官差老爷?”顾刘氏重复了一遍有福的话,随后猛的起身,嘴里道:“哎呀!你们赶紧的把饭端到厨房去吃,端过去之后老三媳妇回来把桌子收拾了,老四将地扫一扫,扫轻点。”
    大家都不笨,自然知道能让县衙的官差老爷那么恭敬的在前头引路的人,肯定是什么大人物。不!肯定是大人物中的大人物!只怕得是当官的!
    对于庄户人家来说,县衙里头的人都是大人物,而县衙里当官的(包括吏员头子)自然就是大人物中的大人物了。
    一下子,众人都慌了神,手忙脚乱的去收拾桌子上的东西。
    顾杨氏的肚子已经不小了,顾刘氏担心她站不住,又道:“有福,你陪着你娘回屋吃去。”
    “欸,知道了。”有福应了一声,一手端了自己的碗,一手端了顾杨氏的碗,说道:“阿娘,咱们回屋去吧。”
    顾杨氏看着有福,轻声道:“阿娘来吧,你别把碗摔了。”说着,伸手去接有福手上的碗。
    “不会的。”有福把手一缩,随后小心翼翼的端着碗往外面走。
    顾成信见状,将桌子上唯一的一碗算得上是荤菜的油渣炒菜苔递给顾杨氏,说道:“二嫂,这给你。”
    “不用了,我刚刚都吃了不少了,你们没怎么吃,还是你们拿去厨房吃吧,我端点泡菜就行了,我就想吃点酸。”说着,顾杨氏就要去端桌子上的泡菜。
    顾刘氏说道:“行了,让你拿着你就拿着吧,你要吃两个人的饭呢,哪能不吃点荤进去。爱吃酸就两碗一起端过去,反正泡菜坛子里有的是泡菜,他们一会儿要吃我再给他们弄就是。”
    说着,又招其他人:“赶紧的收拾好,让贵客老站在院子里可不行。”
    顾杨氏这才接过顾成信递过来的菜,又道了谢,才端了碗回屋。
    有福拿着筷子,探着身子,好奇的在门口看,一边看,一边小声问:“阿娘,您说来的是不是官老爷啊。”
    “可能是吧。”顾杨氏把菜碗放在柜子上,又往有福的饭碗里选了好几块油渣,说道:“有福快来,先把饭吃了,要不一会儿凉了吃下去要肚子疼的。”
    “欸,来啦。”好奇归好奇,有福不想顾杨氏担心,还是乖乖的回了顾杨氏身边,准备吃饭。
    顾杨氏还在往她碗里选油渣。
    “哎呀阿娘,您别给我选这个,我不爱吃的。我爱吃菜!”说着,有福夹了一块菜苔放进嘴里,故意做出一副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末了看着顾杨氏笑,说道:“真好吃!我就喜欢吃菜苔。”
    然后将自己碗里的油渣往顾杨氏碗里夹,一边夹,一边说:“阿娘,您帮我弟弟多吃些。”
    “你还在长身体呢,你要多吃些荤才行。”顾杨氏说着,又要把油渣往有福的碗里夹。
    有福把碗一护,说道:“我弟弟才在长身体呢!您帮我弟弟多吃一些。”
    “你这孩子。”顾杨氏心中欣慰,但到底还是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多吃一些好东西,又道:“阿娘比你大了这么多,啥好东西没吃过啊。又不是之前阿娘身体不好的时候,现在阿娘少吃一些也没关系的。”
    “才怪呢!”有福依旧护着碗,嘴里振振有词的说道:“我奶说了,您现在吃进去的东西,大多都是帮我弟弟吃的,您可不能顾着我,却不顾我弟弟啊。”
    “这孩子……”听着有福的话,顾杨氏哭笑不得,不过她心里也清楚,有福就是为了能让自己多吃一些‘好’的,才故意这样说的。越是如此,她就越是舍不得自己吃,想了想,用商量的语气同有福说:“那这样,阿娘和有福一人吃一点,好不好?”
    看有福明显意动,却仍旧有些迟疑。
    顾杨氏故意说:“你若是不吃,阿娘也不吃了。”
    “好吧……”有福勉为其难的看着顾杨氏,说道:“那阿娘吃两块,有福吃一块。不能说不的,阿娘您还要帮我弟弟吃呢。”
    “好,好孩子。”顾杨氏知道再争也没什么意义,也就点头同意了。
    有福这才小心翼翼的夹了一块油渣在嘴里,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
    顾杨氏鼻子一酸,差点没忍住眼泪。
    这些日子为了凑税钱,当真是苦了家里头这些孩子了。
    农忙一过,除了她每天有两个鸡蛋,隔三差五的有碗圆子汤或者滑肉汤什么的吃之外,桌子上就没了荤腥,哪怕是有福他们自己捉的鳝鱼,也全都卖了。偏不管是有福还是有墨徐闲,都懂事得让人心疼。只要婆婆说一句,这是给她补身子的,他们就算是再怎么馋,也绝对不会吃一口。
    甚至,都不会在他面前露出谗样来。
    有福吃完一块油渣,连着吃了好几口饭,看顾杨氏还一副想心事的样子,连忙提醒道:“阿娘,您也快吃饭吧,刚刚您自己都说,饭冷了吃下去要肚子疼的,您一会儿要是吃了冷饭,疼的可是两个人的肚子。”
    “好,好,阿娘这就吃饭。”说着,顾杨氏果然大口大口的吃起饭来。
    母女俩几乎是同时吃完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