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昭华女帝-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昭,你去死吧!”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墨军之人,竟然有人对楚昭拔剑,那样一叫,剑直刺而来,郭千户正要拔剑相挡,楚昭一跃而起,那剑已经划过了那人的脖子,血喷洒而出,划成一个漂亮的弧度。
  楚昭再一剑扔了过去,正好刺入那人的心口,如此手法,引得一片倒抽。
  “朕要杀的人没有朕杀不了的。”楚昭用事实告诉柴景,她不杀柴景只是因为她不想杀,不是没准头。
  柴景一拜道:“谢陛下不杀之恩。”
  “谢得太早了。如你一般作为柴家的家主,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柴家的死士,该死的你自己解决,不要逼朕帮你动手。”楚昭如此说着,目光尽显狠戾,“再有下一次,朕会把你的人头割下来。”
  柴太尉死都死了那么多年了,竟然还敢处处地算计她,楚昭的忍耐已经到达了极限,刚刚在水下,那些人拼尽一切地要取她的命,还知道楚操是柴景之子,打的如意算盘叫楚昭想起来气得快要爆炸了。
  “臣明白!”楚昭刺他这一剑是警告,柴景连伤口都不敢捂一下。
  “其他的事,不必朕再提醒你吧。”楚昭目光掠过柴景,柴景有什么不明白的,当初楚昭就说过,楚操这辈子都是她楚昭的儿子,楚操的嫡父只能是齐冶,这件事既然泄露了出去,柴景必须要把所有知情的人都要清理干净。
  “是!”柴景应下,楚昭道:“韦相,查清楚了,是谁把柴家的船弄进来,撞到朕的船。”
  “臣遵旨!”楚昭的出现,实在让人惊叹,加之一句话不说的刺了柴景一剑,划过人的脖子取了一人的命,杀伐果断,杀人之间不改颜色,让一众人都止不住牙齿打颤。
  “学会戏水了吗?”狠戾过后的楚昭,回头问了楚操,楚操被楚宸抱在怀里直点头,“学会了,学会了!”
  楚昭伸手抚过楚操的脸,“下次记得,不管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不要慌,一定要找出一条让自己活下去的路。”
  “就像母皇刚刚在水中救了阿满,把这些想要伤母皇的人都杀了干净。”楚操胆子不小,对于亲眼目睹楚昭杀人并无惧意。
  楚昭颔首道:“是,对于想要伤害你的人,永远不必手下留情。”
  “那,为什么母皇放过了他?”这个他指的自是柴景无疑。
  柴景听到楚操显得稚嫩的声音问着这个问题,心更似刀割,深深地抽了一口气,费了好大的劲才不让自己显露出半点异样。
  “其一,他并没有杀母皇之心;其二,他虽然管教不好手下的人,经过此事,他不会再让同样的事情发生;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母皇觉得他还能用。”楚昭并不掩饰自己对于柴景的想法,因为柴景有用,所以她才会留着柴景。
  但柴景亦在心里默念着一句,还有一点是,他是楚操的生父,哪怕楚昭不让任何人知道这个事实,将来,楚操也可能会知道,楚昭是不会让楚操的生命里因为他而蒙上阴翳。
  “你们都要记住,用人,喜不喜欢不重要,用人,最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能力,合不合用。不合用的人,再喜欢也没用,合用的,再不喜欢也要用,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真正强大。”楚昭不仅教着楚操,楚宸亦然。
  有些道理,很多人都知道,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更是另一回事,姜参从来都清楚楚昭非同一般,但是随着楚昭越发的老练,就像她刚刚说的话一样,她用人,从来不管喜不喜欢,只看合不合用。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楚昭有了今日,大昭有了今日。
  “好了,事情交给其他人去办,回宫。”楚昭一身墨色的便服,身上全都湿了,水落在地上,钟氏已经让人取了披风给楚昭披上,楚昭系了带子。
  “让阿娘受惊了。”楚昭与钟氏赔礼地说了一句,钟氏摇头道:“无碍,何以在水下逗留了那么久。”
  “朕把水下的人都杀了,杀光了才上来。”楚昭毫不掩饰地说明自己做的事,胆小的人都已经腿软,楚昭似无所察,温声地与钟氏道:“几个跳梁小丑以为朕无能,朕玩水的时候,他们还不知道在哪里。”
  楚昭的文治武功天下皆知,没人能想到楚昭不仅陆上的功夫不错,水下的本事更是不赖,因此而令所有埋伏在水下的人,都为轻视她而付出了代价。
  钟氏道:“当杀!”
  既然认可楚昭所为,楚昭听着微微一笑,“经此一事,朕倒是看看,还有哪个敢犯朕。敢来的,朕必叫他们有来无回。”
  没有人还敢怀疑楚昭的能力,马上,地上,楚昭早就显露过她的本事,没人能想到楚昭水下也有这样的能力,如今见识到了,十数个暗卫都被楚昭解决了,再敢来犯的,是来找死的吧。
  “回宫!”钟氏不欲再说,楚昭的身体强健不假,楚操还小着,最要紧的是赶紧带楚操回去换衣裳。
  “这里就交给先生和诸位了。”楚昭要震慑早就已经做到了,听话地准备回宫。
  “恭送陛下。”眼下一个个都巴不得楚昭赶紧的走!这个女人太可怕了!


第232章 公平竞争

  好好的端午节被杀手给搅了,天班的考试比起楚昭跟楚操的安危也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韦尚任临危受命,奉诏查查是何人将柴家的暗卫放了进来,又是谁的船撞上了楚昭所在的船?
  楚昭所在的船支位于中心,四周的船由着墨军把守,正常来说撞船的事情不应该发生,不应该还是发生了,如同柴家的暗卫竟然混入了墨军刺杀楚昭一般,郭承同样要乖乖地将墨军上下查个清楚。
  “陛下,柴家的暗卫杀了墨军的士兵,拿了墨军的服饰,这才混了进来。”郭承很快将柴家暗卫为什么混入墨军查了清楚,楚昭高高在上俯视着,“还有其他人吗?”
  郭承立刻回禀道:“臣已经将墨军上下翻查了三遍,所有人的籍贯,姓名,高矮胖瘦,甚至同营的人相互对人,墨军之中再无混杂之人。”
  能入墨军的人,姓名、籍贯、高矮胖瘦早有记录,每隔半年做一次更新,将人的变化全部记录在案。便是早有预防出现被取代的事。
  “好!”楚昭满意郭承的补救之法,墨军是她最坚实的后盾,如果连墨军都出现了危机,楚昭必是四面楚歌。
  但是,至于此,楚昭也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天下皆知墨军,这样的一支军队,由郭承一人独掌,她在还好,她若不在了,墨军会归谁所有将会影响整个大昭。
  “陛下,臣已经查明,昨天撞船一案,是有人在水中借助外力而致使两船相撞,是柴家暗卫所为,并无他人参与其中。”韦尚任把调查的结果呈上。
  四珠走了下去将公文拿了上来交到楚昭手里,楚昭翻看了一眼,微微一笑,“辛苦了。你临危受命,安定人心,又查明事情的真相,没让其他无辜的人受到牵连,朕着你官复原职。”
  公文都没看就下令将韦尚任官复原职,韦尚任早知楚昭之心,如今一听更感慨楚昭一片仁厚之心。
  真诚地跪下拜谢,“臣谢陛下圣恩。”
  “你怎么说?”楚昭直问柴景,柴景被楚昭刺了一剑,连伤都没养就急急地去处理事情,如今听着楚昭一问,答道:“臣已经处理干净。必不再负陛下所望。”
  一语双关,楚昭听明白了,“很好!”
  “天班的试题诸位都已经批过了,首名是诸位公认的,如今卷子在这儿,公布了吧。”所有人都以为楚昭因为刺杀一事,一时半会怕是不会再管天班的事,没想到楚昭竟然让人改好卷子,眼下就要公布成绩了。
  “先生,你来!”萧其陈与鲁种要避嫌,论声望,非是姜参。
  “是!”姜参上前一步,将密封的考卷接过打开,名字,籍贯一样一样地显露了出来,姜参找到第一名,“第一名,冀州,周宸。”
  姜参也是楚宸的先生之一,楚宸在太学中的化名他也清楚。一看这名字,他眼中已经流露出了笑意。
  “恭喜陛下!”楚宸的身份已经暴露,如今亦无须再瞒,一声声道喜,楚昭道:“阿宸有今日,都是诸位之功,朕也恭喜诸位。”
  不以占独功,听着楚昭的话,下面的人皆是笑了。
  “先生继续!”楚昭能看到姜参嘴角的笑意,姜参最大的成就是教出了楚昭这样的先生,若是再出个类同楚昭的皇族,自是更好。
  姜参应声继续公布名次,“第二名,萧衍!”
  这个名次一说出来,萧其陈脸上露出了笑容,萧衍是萧其陈的侄子,被选作楚宸的伴读,太学上课之余亦在上书房就读。
  “第三名,楚荟!”姜参不喘气地往下念,“第四名,赵摇,第五名高晦,第六名鲁末……”
  依次念完,均由旁边的人记录,念完了就该拿去公布。楚昭笑了,“没想到诸公的学生竟然占了头几名。”
  这么六个都是楚宸加她的伴读,楚昭托起腮,“说起来,朕有意让阿宸九月开学后入武堂。”
  作为武堂的校长鲁种,昂起头看向楚昭,楚昭道:“诸位没有忘记朕早先说过楚家的子孙不可不知武事。武堂是必修之地,正好阿昭考进了天班,诸公的课也上得七七八八了,如今就差让阿昭融汇贯通,所以,该让她进武堂了。”
  “陛下是觉得太学不如武堂吗?”姜参问了一句,他是文人,一直对于楚昭钻于武事多有不满,如今楚昭再次要求楚宸进入武堂,姜参不免将这份不满表露出来。
  楚昭还能不了解姜参的想法吗?面对姜参的提问,楚昭公正地道:“朕设太学与武堂,从不觉得太学与武堂有何高低之分。否则朕就不会让阿宸在太学就读后,再到武堂。”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要在殿下即将毕业之时,让殿下转入武堂。”楚昭有楚昭的道理,姜参也有他的。
  “因为需要,太学教了阿宸为人处事的道理,但是太学偏重于文,如先生等大儒都觉得以文人而冶天下。可是,先生别忘了,朕何以得天下。”
  “这恰是臣要谏陛下的,穷兵黩武,非长远之事。”
  “让楚氏的子孙知武事,懂兵法就是穷兵黩武了?”楚昭反问姜参,只是懂得行军布阵打仗而已,怎么就和穷兵黩武扯上关系了。
  姜参道:“但知武事,与武人为伍,仁义何在。”
  “先生,文武并重,立国之本。朕掌兵事,难道朕就像先生所言并无仁义?”楚昭反问姜参,对于姜参以偏盖全,对于武将的轻视表露出了不悦。
  “世间如陛下者何几?公主殿下尚且年幼,心性未定,若入武堂而嗜,将来恐于大昭江山不利。”姜参一片心意只为大昭。
  楚昭能明白姜参的意思,明白但是不等于认可。
  “先生想多了,楚家子孙知武事,知军人守国不易,知文武并重,如此才不会重文轻武。”楚昭说明她为什么坚持让楚宸进武堂的原因,“将来阿宸走的路,也会是阿满要走的。”
  姜参不敢明言的担心楚昭清楚,无非是怕楚宸光芒太显,将来楚操不如楚宸。
  论起来,楚操是楚昭的亲儿子,楚宸只是侄女,姜参是怕楚昭并无私心,反倒是让楚宸长成了如她一般,到那时,楚操与楚宸的岁数差得有点大,有些危机,应该掐死在萌芽状态。
  “此事就这么定下了。”楚昭是不准备改主意,姜参也是不肯轻易放弃的人,唤了一声“陛下。”
  “你们先退下!”楚昭发话,一干人立刻知情知趣的退下了,独独留下姜参。
  没有了外人,楚昭走到了姜参的面前,“先生。”
  伸手要扶着姜参坐下,姜参苦口婆心的道:“陛下当真不懂老臣之意?老臣不是怕公主殿下懂得太多,臣只怕将来大皇子长成,若是公主与大皇子相争,陛下该如何是好?大昭又该如何是好?”
  “先生觉得我会亏待了自己的儿子,还是亏待阿宸?”楚昭直问姜参,姜参道:“臣知道陛下不会亏待大皇子,也不会亏待公主,正因如此,臣怕陛下把大皇子跟公主的心养大了,到时,陛下该如何收场?”
  “朕不会。”楚昭肯定地告诉姜参,“皇家虽非常人,朕一直都希望先生能保持当初的心态,对阿宸,对阿操一视同仁。”
  姜参有些不明白,“大皇子是陛下的嫡子,陛下如今大力扶持公主殿下,就没有想过有朝一日,公主成为大皇子最大的敌人。”
  “为什么先生要为了可能而歧视阿宸,因为阿满是我的孩子,他就注定叫天下人都为他牺牲?”楚昭问着姜参,想要他给一个答案。
  “陛下何必明知故问。臣也只是为了大昭的稳定。太平不易啊陛下!”哪怕他们是师徒,但是关系着子嗣传承,下一任的皇帝,一切就不能轻易说出。
  楚昭道:“无非是先生觉得阿满将来会是朕的继承人,阿满会是大昭的下一任帝王,所以阿宸就该安安份份的当一个公主,养尊处优地依靠着阿满,而不该成为阿满的对手。”
  姜参没有吭声,然而那一副你都知道又何必多说的模样,叫楚昭冷哼一声,“先生难道不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与先生直说,阿满将会是我唯一的儿子。”
  “陛下,子嗣延绵,亦是关系江山稳定。”姜参一听楚昭的直白,赶紧的要劝,楚昭毫不犹豫地将他按下,“先生以为,生而不养比起不生来要好?”
  “多子多孙,那才是大福。”
  “大魏皇帝的儿子少吗?结果如何,他死在了自己的儿子手里,为什么?因为他先拿了儿子当敌人,其次才当那是他儿子。我不希望楚家的子孙落得与项家一般的下场。况且,我是女帝,与男帝原本就不同,先生难道不懂?”男帝只出力,生孩子的是女人,然而楚昭却是要十月怀胎,更是半只脚踏进鬼门关的。
  “作为朕唯一的儿子,大昭唯一的皇子,昨日龙舟上先生已经看到了,在朕没有意识之下,朕的儿子已经有了朕能主宰苍生万物的想法。孩子原本就像一张白纸,你往上面涂了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颜色,多少人想要在阿满的身上动手脚,先生觉得此时是该防着阿宸的时候,还是该教阿满明辨时非?”
  姜参动了动唇,“陛下心中一直都觉得皇位该是端敬皇帝的。”
  楚昭一眼看了过去,姜参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陛下做得隐晦,别人不敢想,也想不到,臣却知陛下向来不管不顾,只要是陛下心中认定了,陛下就一定会做到。”
  “朕只要求将来的继承人可以撑起这个天下,不会让朕与阿兄的毕生心血付之一炬。所以有些话为时尚早。”
  姜参已经睁大了眼睛,“陛下果真,果真有此打算。”
  楚昭能跟萧其陈说得直白,因为萧其陈从骨子就是个离经叛道的人,萧其陈能明白楚昭的打算,但是姜参就不一定了。
  “先生,朕说了,一切还是未知之数,朕的天下,只交给有能力撑起的人,不管是阿宸还是阿满,朕会给他们同样的待遇,长成如何,就看他们自己了。”楚昭还是没有说死。
  “先生总不会厚此薄彼,先偏了心吧。”楚昭问姜参,“要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先生是天下大儒,先生如果有失公允,未叫他们比试就偏了谁,我会重新看待先生的。”
  姜参再次看向楚昭,楚昭话中的警告意味十足,也让姜参摇摆不定的心定了下来。
  楚昭已经说了,她只会让有能力的那个人当这天下之主,楚昭是说话算话的人,今日她能为了楚宸而诸多打算,将来必不会亏待了楚操。
  然而,楚昭选了他做楚宸的先生,如果今日他不能公平地对待楚宸,那么楚昭就不可能会让他有教导楚操的机会。
  楚昭虽然说了让楚宸和楚操公平竞争,然而楚昭从不希望他们反目,自然,一切挑起他们反目的人,楚昭必不能容。
  “陛下之心,臣明白了!”楚昭话已说白,姜参又不蠢,之前只是他没有想过楚昭会存了那样的心,免不得就偏向了楚操,如今楚昭发了话,楚参自然要公平对待。
  “先生饱读诗书,满腹经伦,我有今日是先生之功,我希望,先生能教出与我一般心存仁厚王者。”所谓王者,可控天下者。
  “阿宸和阿满,无论将来他们怎么样,谁胜谁负,朕都不希望他们骨肉相残,仁厚,无可厚非。”心中有仁,必不会对至亲下手。他们之间的争斗,非你死我活不是。
  姜参轻轻一叹,“此事,臣当尽力。”
  皇室相争,殃及无辜,姜参活到这把年轻,看得太多,自然清楚楚昭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想达成,难,太难了。
  “天下行事本不易,寻常百姓有寻常百姓的苦,士人有士人之苦,天子有天子之忧,皇室子弟,生来比寻常人好得太多,教不好他们,是朕之过,亦是诸公之过。”
  寻常人家的孩子都能教得父子相亲,兄弟和睦,有那么多名士大儒教出来的人皇族偏偏骨肉相残,这是什么问题,不过是太多的人想要从他们的争斗中得到权势。
  “臣只盼公主与大皇子能如陛下一般通透。”楚昭看得分明,姜参心里高兴,只盼楚宸与楚操能及其一半。


第233章 满载归来

  护城河上发生的刺杀,随着韦尚任的介入,全归于柴家的暗卫。
  世家都知道,因为此事,柴景命悬一线。随后更是大肆清洗柴家的暗卫,柴太尉已去多年,到如今竟然还有人执行柴太尉的命令,这无疑是给柴景敲起了一记警钟。
  尤其他与楚昭的关系,与楚操的关系,柴景从来没有跟任何一个人提起过,柴家的暗卫里竟然有知道的,只要一想到这里,柴景更是如坐针毡。
  “柴景啊柴景,你有没有想过,虽然柴太尉是你的祖父,但他已经死了那么多,竟然还能让暗卫为他效忠至死,你呢?活着的时候你逃不过他的手掌心,如今死了也是一样,你要过的是这样的日子?”楚昭单独召见了柴景,细细地问了柴景是如何处置忠于柴太尉的暗卫,末了说了一句。
  虽然柴景默默不语,楚昭也并不是要从他的口中得到答案,“这件事,你处理得很好,此事,就此掀过。”
  所谓掀过便是从此不会再提,这件事在楚昭这里划上了句话,但于柴家而言,只是开始。
  韦尚任重回朝廷,楚昭说动了姜参,楚宸如愿地转入武堂。
  如今楚宸的身份已经曝露,楚昭让她光明正大地用她原本的名字。
  周宸与楚宸的差别,该让楚宸亲自经历一番。
  同样是父母双亡的孤女,不知名的世家孤女和当今天子的侄女,其中的差距大得叫人只能仰望。
  赵摇是个聪明的人,以前没有机会学习,她不懂得书中的知识,家中有楚昭给的嬷嬷指导,大明宫里有大儒教导,还有楚宸给她开小灶,叫赵摇一跃从目不识丁的小娘子,愣是考进了太学,甚至拿到了黄阶的前三名,这一次,更是随着楚宸考天班,成绩也是不错。
  楚宸的伴读里,赵摇是最让人轻视的,不仅因为她出生商贾之家,更因她目不识丁,这叫一群自小熟读诗书的人们,免不得对她带上几分异样的目光,更有甚者如楚荟,直接表明了对于赵摇的不屑。
  然而,他们不喜,楚宸却极喜于赵摇,或许是因为赵摇是伴读里唯一的女孩,楚宸大部份的时候都会带着赵摇,对赵摇从头到尾都影响巨大。
  “殿下去了武堂,那我是不是也要跟殿下一起去。”瘦了许多,个子也长高的赵摇,依然喜欢红衣,总算看起来不那么不忍直视。
  “我们都考进了天班,往后你们都会在天班上课,我去武堂不是学习。所以,你们不用跟我去。”直问楚宸的是赵摇,另外四个伴读也在旁边听着,楚宸干脆地告诉他们。
  赵摇点了点头道:“殿下以前去过武堂,你觉得武堂怎么样?”
  楚宸勾起一抹笑容道:“有别于太学的活泼。”
  显然对武堂很有好感,赵摇道:“文武并重,是陛下之意,殿下不可不知武事,因大昭无军而不立。”
  “你这几年很是勤奋。”从一个胸无点墨的人长成了一个出口成章的人,其中但凡懒怠半点都不成。
  “是殿下教得好。”赵摇不留余力地拍着楚宸的马屁,楚宸摇了摇头道:“我教得再好,若不是你自己勤奋,你又怎么会有今日。”
  “那殿下知道吗?我祖父快要回来了。”严肃的话题随着赵摇转换而变得轻松了,楚宸自然是知道赵括的,更清楚赵括干什么去了。
  楚宸道:“是什么时候要回来?”
  “三天后。”赵摇赶紧的把确定的时间说出来,楚宸想到了楚昭,赵括是奉了楚昭的命令带着一支墨军离开大昭的,一眨眼两年过去了,也不知道赵括有没有做到楚昭吩咐他做的事。
  赵摇将祖父的消息告诉楚宸,那头楚昭也同样收到了赵括的信,看到了确定的回朝时间,再有信中提到的收获颇丰,楚昭笑了,“看样子我是要发财了。”
  楚昭之生财有道,天下谁敢不认。早先在冀州时的盐利,后来是琉璃,自盐充官营,足以支撑起整个大昭国库之利,可想而知楚昭之富。
  阿醒是不知赵括去了两年会给楚昭带回什么,听到楚昭说要发财,立刻就笑了,“陛下还差银子不成?”
  “朕虽然不差银子,但是赚了来的银子,还不够朕花。”楚昭私库的银子,几乎都充为国用,太学武堂还有刚办的女学,哪样的支出不是靠着楚昭撑着。
  当初建大昭时,楚昭说过三年不收税,但是大昭人口还没恢复过来,楚昭就算要收,也收的是零星半点,若没有盐利,连朝廷的官员都要养不起。
  打农民百姓的主意收税不成的,楚昭早就想到了商贾,国无商而不富,大昭朝里,除了一毛不拔的世家,最富的就是商贾。
  打劫商贾是不成的,何不借商之利,以富天下。
  想就做,楚昭向来如此,一腾出手来,瞧楚昭不就让赵括带上一支墨军,去开拓商道了。
  此道若成,楚昭赚的不仅仅是大昭商贾们的银子,更是整个世界的银子。
  “陛下拿着私产当国库用,再多的银子也嫌少。”阿醒吐槽着,楚昭道:“没办法,谁叫大昭国库没银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孟于也知道楚昭已经把家底都用到国库来了,这不从来不敢跟楚昭吭过一声国库没银子嘛。
  “不过,赵括一回来,国库也能进好大一笔。”私库有进,国库有进,赵括的荷包也收获丰盛,此谓一举三得。
  这样的好事叫楚昭的心情一直很好,下头的人就显得有些诧异了,有什么他们不知道的事,叫楚昭如此的高兴?
  有人打探了出来,然而多是不以为然,但是,当赵括带领着墨军押着几十辆大军走进长安城时,百姓纷纷围观。
  许多他们见都没见过的东西就那么摆在他们面前,栩栩如生的白玉象,闪烁着五彩光芒的琉璃珠等等等等。
  楚昭得知赵括把好东西都摆了出来让人见到后,笑得夸赞道:“赵括其人,商之奇才也。”
  有楚昭的墨军镇守,没有人胆敢抢他的东西,既然如此,广而告之,让天下的人都知道,他赵括带回了不少大昭没有的东西,想要的,就等着他出价。
  所以,明显瘦了一圈,黑了不少的赵括跪在楚昭面前时,楚昭道:“此一行颇是辛苦,叫你都瘦了。”
  赵括道:“瘦了好,瘦了好。”
  没出口的话是,用这点肉换了那么多的银子,再多点他也愿意。
  他不说,楚昭就不知道了,“用你这一身肉换几大箱都装不下的银子,多划算。”
  要不说赵括喜欢跟楚昭做生意呢,聪明,通透。
  “陛下圣明,陛下圣明。”赵括赶紧的拍着楚昭的马屁,楚昭道:“来跟朕说说,这一趟的收获如何?”
  一说到正事,赵括更高兴了,赶紧的把随身带着的账本给楚昭送了上去,“陛下,大昭之外,有许许多多的国家,各国均有他们的特产,臣取了他们国家有,而大昭没有的东西带了回来,不如,臣让人把东西搬进来让陛下过过目。”
  楚昭翻看着账本,“看就不必了,你与朕说说,这一趟,能挣多少?”
  问到利润,赵括高兴得都要按捺不住,冲着楚昭比划了一个手势,楚昭扬了扬眉,显然并不是特别的满意。
  “比朕预算的要少。”楚昭实在地告诉赵括,赵括忙道:“陛下是不是误会了,臣说的是这个数。”
  已为皇商,赵括也有资格在楚昭的面前称臣了,赶紧跟楚昭报了一个数,楚昭听着眼角抽抽,“你果然是生财有道。”
  “陛下不知,大昭的东西在别国看来,亦是奇货可居。”赵括赶紧的夸大昭啊,正是因为东西好,所以他就趁机抬价,以价高者得,然而再用最便宜的价钱,买了他国最便宜而大昭没有的东西。
  如此之中的差价,每每让赵括算来都暗自高兴,偏偏他还不能跟人说。现在好了,里面的利润终于是可以跟人说了,想必楚昭听说了也一定会高兴。
  “你很好!”楚昭由衷地夸赞赵括,一个生财有道的人,就是擅于把握商机,看中了商机就直接下手。
  “你弄回来的东西,就按之前说好的处置,除了纳税之外,所得你八朕二。”楚昭不贪,她没有费力就得了那么多银子,对她而言已经是极好的。
  赵括连忙摆手道:“不成,不成,陛下拿得太少了。”
  “行了,你在各国的花费是自己出,一路上打点墨军也不少,朕不费心也不费力地拿了你两成,不少了。”楚昭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数目一算就知,她要这两成只是拿了她该得的。
  她这不贪,赵括就显得有些别扭了,“臣听说陛下将臣家的摆摆教得是极好,陛下为臣一家子费心,臣给陛下再多些都是心甘情愿。”
  倒是说的实在话,楚昭微微一笑道:“朕做的也不全是为你。你为朕尽心尽意办事,朕不会亏待了你,自然也是为了大昭。如今朕与你君臣得宜,你愿意给朕多些,但是,这将会是定制,所以,就按朕说的办。”
  听到定制这两个字,赵括哪里还敢迟疑,楚昭是开国之君,她所立之制,除非大昭亡,否则后世子孙,岂敢有违。
  “多谢陛下。”赵括拜谢,从楚昭的话中也明白了楚昭想的不仅仅是一时之利,而是万世千秋。
  “趁着你这一回露了脸,趁热打铁将东西都处理出去。”楚昭吩咐赵括,赵括得了大便宜,立刻连连应下。
  “你办事,朕放心,退下吧。”该问的已经问了,要知道的也都知道了,楚昭让赵括退下。
  赵括想了想道:“陛下,不知何时臣再走一趟?”
  乍听这话楚昭一顿,随之明白了赵括之意,“才刚回来就急着出去?朕倒是不介意,不过,你一去两年,也该抽些时间与家人相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