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海事-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哥终于走了,我看见他那张脸都难受,他走了; 我简直能多吃一碗饭。”
  沈醉没有多说话; 他有点不好意思; 因为他的嫂嫂亲了他。
  那天唐玉蝶问,“我可不可以亲你一下?”
  沈醉没有答应; 他不能答应,也不可能答应,她是他的亲嫂嫂啊。但唐玉蝶才不是甚么守规矩的人; 她迅雷不及掩耳地就啄了沈醉的脸颊一下; 沈醉的脸从耳朵一直红到脖子根儿; 惹得唐玉蝶哈哈大笑。
  沈醉去帮沈约收拾行礼; 唐家姑娘站在屋檐下,她在月色之中看傅默宁,“他走; 你不走?”
  傅默宁其实很想跟着沈约; 但唐玉蝶不发话,她不敢。因为傅默宁除了唐纵的话,她只能听唐玉蝶的话; 沈约于她来说,不是主。
  傅默宁垂着头,“大少爷没发话。”
  “那现在三小姐发话,你的姑奶奶发话,你的小姑奶奶叫你走,你赶紧走,跟着沈约,他去哪里,你就去哪里。”
  唐玉蝶叉着腰,傅默宁心中简直涌起一阵狂喜,唐纵没发话,意思就是她不必跟去了。但这回唐三姑娘一搅和,彻底成全了她。
  沈约书房里,沈醉问:“哥哥,还有甚么要收拾的?”
  沈约从书架上拿下一套书来,《淳化秘阁法帖》,沈醉道:“我帮哥哥装起来吧。”
  沈约看了他的弟弟一眼,说:“你用心读书,明年春天就是会试,你有甚么困难都写信给我,我会找人帮你的。”
  “嗯”,沈醉跟个小孩子一般,“哥哥,你出门不带嫂嫂吗?”
  若不是沈约在家里要树立一家之主的形象,他简直想大笑,带着唐玉蝶,带着唐玉蝶作甚,带着唐玉蝶去将宁波的海水再翻个浪?
  沈约咳一咳,“你安心读书,她不会打扰你的。”
  这话说出来谁都不信,不止沈约不信,沈醉也不信。他差点就要告状,说唐玉蝶已经骚扰到他了,话到嘴边,成了:“哥哥,你还是带着嫂嫂出门吧,你们是夫妻,夫妻应当同心,你们。。。。。。”
  沈醉年纪轻,已经依稀有了沈约当年爱说教的形象,但他比沈约更心善。
  外头唐玉蝶为了制造她和沈醉两人的单独空间,力求将傅默宁赶出门,此举又正巧暗暗贴合了傅默宁的心意。
  沈约其实也考虑过究竟带不带傅默宁出门,但她是唐家的人,她又不是自己的人,自己带着她一个大姑娘四处走,名不正言不顺,容易惹人非议。
  沈醉过去觉得唐玉蝶可爱,但他现在有点害怕这位唐三姑娘,他的嫂嫂时不时就来碰他一下,或者嘴上调戏他。沈醉觉得无处可躲,他说:“哥哥,你要不要带我出门?”
  沈约扭头看他的幼弟,他笑,说:“你长大了,又不是小孩子,我怎么带你出门?再说了,你现在的紧要事情是读书,去浙江山迢路远,这一来一回当心耽误你来年三月会试。”
  沈约纯属敷衍,他既不想带着沈醉,也不想带着唐玉蝶,或者连傅默宁最好都不要跟着,他只想赶紧去宁波,一个人,或者还有戚英姿。
  这时候的沈约还不知道,若他知道自己离开之后,沈醉会和唐玉蝶两败俱伤,那么他会带唐玉蝶出门的。
  如若不能,他也会带着沈醉出门,就算耽误了那甚么来年的进士科举考试。
  内阁的任命书已经下来,而崔氏香料铺也来了位稀客,翰林大学士,杨宝儿。
  夏生不认识杨宝儿,他将杨宝儿拦在门口,杨宝儿说:“我找戚姑娘,有劳这位小哥进去通传一下。”
  夏生看了这位眼生的男人一眼,说:“你等着。”
  阁楼上崔蓬正在和霍韬密会,霍韬说:“杨宝儿和沈约都是你的旧人,这回不知道是谁的意思,若是皇帝的意思,那你翻案就有希望了。若是唐纵的意思。。。。。。”
  崔蓬问道:“如何?”
  “若是唐纵的意思,那,”霍韬打个顿儿,“那唐大都督估计是想棒子捶鸳鸯了,你和你的沈大人等着劳燕分飞吧。”
  “哧”,崔蓬笑着摇头,“等他们出发之后,我也会跟着去宁波,崔礼不去。我们会对外宣布我染病,不能见人。我带冬生走,夏生留在家,你有事找夏生,他会传达给我的。”
  霍韬睃她,“这么急着走,你急什么,急着会情郎啊?”
  崔蓬不理他,只说:“你叫人看着沈醉和唐玉蝶,我老感觉他们两个要出事。”
  “你是沈醉的爹还是唐玉蝶的妈,人家沈大人和唐大都督都没开口,要你关心?”霍韬在一边笑。
  崔蓬看楼下一眼,道:“感觉这回事很难说,我前些日子瞧见沈醉很憔悴,精神好像也很恍惚,我看了他一会儿,就看见唐玉蝶了。”
  “唐玉蝶在跟踪沈醉?”
  崔蓬点头,“应该是的。总之这些小事都显示他们不太寻常,你看着吧,沈大人会记你的人情的。”
  夏生上来喊人,崔蓬与霍韬对视一眼,镇国公说:“今天晚上有人无眠,你这里可真热闹。”
  杨宝儿来找,崔蓬确实感到意外,她让夏生去泡茶,杨宝儿说:“不必麻烦了,我说几句话就走。”
  杨宝儿穿着青衫,用同色锦缎束发,月色悠悠,崔氏铺子外头又挂着灯笼,杨宝儿站在那里,崔蓬仿佛回到六年前的那个午后,她先单手抱白湘灵坐下,然后问这位青衫公子,“你是谁?”
  都说往事如烟,但六年过去,若说往事隔得太远,其实也并未太远。好比此时,杨宝儿就说:“我还记得我第一回 见你,你兴匆匆从外头进来,然后一只手就抱住了那个美貌的姑娘,我那时心想,你的力气可真大。”
  崔蓬低着头笑,一手半捂着嘴,杨宝儿也笑,“谁知道你竟然是个将军,并且还是个很有威信的将军。我过去总觉得自己读过许多书,我也有许多本事,能指挥兵马,能跨过大江,后来去了宁波府之后,我才发现海洋一望无际,令人畏惧。”
  崔蓬将茶递给杨宝儿,“天气凉了,你穿单薄了。”
  杨宝儿低头,又听她说:“这次去宁波,多带冬裳,宁波的冬天,冷。”
  “嗯”,杨宝儿将茶杯子捏在手中,继续说:“我很久都没想明白你怎么得罪了南京都察院的人,我想你最多是和贝参将有些龃龉,但怎么会把南都的官员都给得罪了。”
  崔蓬叹口气,她摇头,“我也不知道,这些年,我好像还是没想明白。”
  杨宝儿低声笑,笑声过后,他就走了。一杯茶还搁在柜面上,没有动过。
  青衫的男人转身走了,崔蓬又看了一会儿他的背影,才喊夏生,“桌上有水,擦一下桌子。”
  长街对面不远处的望江楼里,唐大都督正站在三楼雅间,他原本只是想捉捉沈约的奸,谁知道来的人不是沈约,是杨宝儿。
  唐大都督心道,有意思,真有意思!他正要阖上窗户,却见崔氏香料铺子里头又出来个男人,以唐大都督能看准百步之外的杨树叶子的眼力来看,他看见了霍韬,镇国公霍韬。唐大都督当然没有看错,他也确信自己没有看错,唐大都督盯着那白衣女人的背影,冷哼一声:“水性杨花。”
  崔蓬感觉自己背部被甚么蜇了一下,又像是凉风刮过,激得她起鸡皮疙瘩。
  唐大都督又误会了,他先是误会崔礼和崔蓬都是女人,接着误会崔蓬是个高丽女人,等所有的线索都显示这个崔蓬就是叛逃大明的女将军戚英姿的时候,他又误会杨宝儿霍韬都和戚英姿有一腿。
  唐大都督这么想,霍韬可不这么想,他说:“我看着这杨大人是找你忆旧来了,他是不是有甚么念着的人。”
  崔蓬低头想了想,她觉得霍韬在这种事情上总是非常有道理,好像霍韬天生就是个通晓七情的人,旁人一旦有个甚么念想,他很快就觉察出来了。
  霍国公爷说:“他这些年都和我不对付,我其实不记得我甚么时候得罪过他。”
  崔礼从里头走出来,接一句:“或许得罪过,只是你忘了。或许你认为你没有得罪,人家却觉得你得罪了。”
  “好像很有道理。”霍国公爷准备要走,待他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就明白了,“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崔蓬不知怎么受了点拨,或许是方才那一阵冷风吹过,她的感应也上了心头,她几乎与霍韬同时开口,“湘灵”,“白湘灵”。
  “白湘灵是谁?”崔礼问。
  霍韬看了崔蓬一眼,崔蓬说:“一个很美的女人。”
  霍国公爷边笑边摇头,“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我说这个杨大人怎么就这么不待见我,原来如此!”
  杨宝儿思念白湘灵,但他无法思念,因他思念的人住在深宫里,他一年也见不得她一回。上次见她是甚么时候,是三年前,还是四年前,那时候是朝廷举行中祀,二月祭祀,祈雨。
  老道邵元节出来画了几张鬼画符,口中神神叨叨,杨宝儿不信鬼神,但他得在翰林院学士的队伍中站着,看着这老道装神弄鬼,然后回去书写这位神仙的功绩。
  明帝国的二月,许多地方干旱,于是邵天师开坛做法,嘉靖帝带着他的皇后和所有妃子们一起虔诚祭祀祈福,邵天师指着那个穿红裙的女子说:“你,出来祈雨。”
  他指的人就是白湘灵,白湘灵可真美啊,她穿着火红的长裙,待她上台做祭祀的姿势的时候,天上就飘雨了。
  二月的甘霖来了,细雨滴滴答答落下,落在高高的祈雨台上,落在白湘灵的身上,落在她那火红的长裙上。雨下大了,邵老道喊:“不要停,不要停!”
  白湘灵不能停,邵老道不喊停,她就不能停,嘉靖皇帝不喊停,她也不能停。于是白湘灵一直跳,一直跳,杨宝儿也就这样看着她,看着他爱的姑娘,明明触目可及,却似远在云天水间。
  雨越下越大,早有太监为皇帝和妃子们搬来明黄的毡布,皇帝要祈雨,可他连靴子都没沾湿。一品二品的官员们站累了,太监们便送来瓜果,那些内阁的老头子们站累了,皇帝则允许他们暂时退下去休息。
  高台上只有白湘灵一个人在跳,她跳着邵元节要求的舞蹈,赤着双脚,旋转不停。杨宝儿真想去把那该死的邵老道给扯到高台上去,他的姑娘在一个人舞蹈,这个老道怎么不上去念经,他不是最会满嘴神鬼、念经驱魔吗?
  一品二品的大官们很快就站累了,将近两个时辰后,三品四品的官员们也站累了,皇帝让所有四品以上的官员都去长檐下休息。高台上只有白湘灵一个人在旋转,她不能停。
  尽管她火红的裙摆已经被雨水晕染成了血红色,那鲜血一般的残红,就像杨宝儿当天心里滴下的血。
  野有蔓草,零露潯狻S忻酪蝗耍逖锿褓狻e忮讼嘤觯饰以纲狻Q畋Χ鸸只翳海紫媪楸揪褪窍缫凹涞墓媚铮挥Ω迷谏罟铮艿秸庋恼勰ァ
  杨宝儿心疼白湘灵,他便更加责怪嘉靖帝,那个年轻的白皙的英俊帝王站在人群之中,他几乎都没有望过高台上的白湘灵一眼。
  雨水浸泡了高台,白湘灵又没有穿鞋,杨宝儿也在雨中站着,他陪着她。五品的翰林学士杨宝儿淋着大雨,同时又担心他的姑娘随时会从高台上摔下来,白湘灵跳了六个时辰,从日出到日暮,但她没有摔下来。
  一场漫天的瓢泼大雨过后,雨停了,天上似乎还倒挂着彩虹,邵元节刚刚睡醒,他眯着一双昏花的老眼,好像刚刚才想起来高台上的舞姬,尽管那人还是位娘娘。
  “好了,今日祈雨初见成效,恭喜圣上窥见天光!”
  邵老道尽说些令人听不懂的话,这种话杨宝儿完全听不懂,狗屁天光!他杨宝儿是状元郎,状元郎都听不懂的话,那也不知道朝中还有几个人听得懂。
  总之老不死的邵神棍哄得少年皇帝很开心,白湘灵从高台上下来,年轻又英俊的嘉靖皇帝这才想起来去搀扶她,一个在雨中高坛旋转了一天的女人。
  嘉靖皇帝去扶白湘灵,又惹来无数女人嫉妒,杨宝儿瞧过那一张张涂脂抹粉的脸,觉得那些女人全似恶鬼一般,好像能把这悠悠晴空都给吞噬了。
  果然,恶鬼一张口,天空就暗了。
  白湘灵赤着脚,她穿着她被雨浇透的红舞裙下来了,嘉靖皇帝赶紧给他心爱的白娘娘披上新的红装,但于事无补。白湘灵没有同他说话,也没有交流,她赤着一双脚,在潮湿阴暗的天色中,往自己的宫里去了。
  嘉靖皇帝觉得这不是个事儿,哪有妃子敢对皇帝生气的,没有,肯定没有。
  但杨宝儿知道白湘灵的心,她的心死了,肯定死了。被这场铺天盖地的神鬼祭祀弄了个魂飞魄丧。
  这三年来,杨宝儿在每年二月和八月朝廷举行的中祀现场再也没见过嘉靖皇帝的白娘娘,他再也没见过那个脚腕上戴着金色织带、走起路来有铃铛轻轻响,问他:“你哭了?”的绝美姑娘。
  杨宝儿想念白湘灵,他便想念过去的岁月,而谁还活在过去的岁月中,那就是戚英姿。
  所以现在的翰林院大学士杨大人开口问夏生:“戚姑娘在吗?”
  他念着过去的人,念着过去的事,他过不去了,他也觉得自己不必过去了。就这么念着,真好。


第51章 兴风作浪
  杨宝儿念着过去的人和事; 其实沈约就是他过去的人; 他们也将要一起去面对过去的事。
  杨宝儿与沈约经由内河下漕河; 先有北京下南京; 再由南京转宁波; 两位故人乘同一艘船,回去他们仕途开始的地方。
  沈约不知道杨宝儿是如何看他的,别的先不说; 至少他能肯定杨宝儿同他疏远了; 当年那个一口一个沈兄、沈兄的年轻人杨宝儿是回不来了。
  沈约自己也很疑惑; 他好像记不得自己在甚么时候得罪过他的这位同科,如今正主就在船头站着; 他想上前去问一问,但杨宝儿好像察觉了他的动机,扭头往船舱里去了。
  沈约站在杨宝儿原先站的地方; 只觉江水汤汤; 横无际涯。
  若说杨宝儿对于霍韬的意见起源于白湘灵; 那么他对沈约的敌意则在乎于戚英姿了。原因是六年之前; 杨宝儿初到宁波府,他刚到宁波卫所的第一天就被刘若诚拉去断案,断的就是参将贝兆楹和日本人通贡的案子。
  无奈当时杨宝儿势单力薄; 他手中也没有甚么权利; 于是在扣押了一船香料之后,就将那伙日本人放了。杨宝儿犹记得,当年那伙日本人可绝口未提戚英姿的名字; 反倒是刘若诚问他们和谁通商,是不是同贝兆楹,那个领头的还让刘若诚自己去查。
  当日遇上这一桩以后,杨宝儿就这么轻飘飘地放下了,他也没有继续追踪那伙日本人的行程。杨宝儿心想,若是知道这件事会给戚英姿带来灭顶的灾难,他是如论如何也要越权管上一管的。
  戚英姿漂流朝鲜平壤六年,杨宝儿很自责,他心道:若不是自己大意,将现成的人证物证都弄成了说不清的失证,那也轮不到参将贝兆楹一人自说自话,更不会教戚英姿平白受了这么多年苦。
  杨宝儿疑心是沈约给贝兆楹通风报信了,他后头无数次想起刘若诚避讳沈约的样子,而自己还像个傻瓜一样一去就仔仔细细将事情跟沈约说了。等后头各项尘埃落定,他便开始怀疑是沈约告知了贝兆楹其中细节,才有了后头的戚英姿六年放逐。
  杨宝儿自然知道沈约想见他,可门对门见了面又能说甚么呢,说当年的女将军戚英姿回来了,正指望他们二人为她翻案吗?
  翰林大学士杨大人不想说这个,尤其是和旧友沈约。如今沈约代表兵部问询,而自己则代表翰林院参政,他们不能在问案之前就先有了结论,这同样对宁波卫所的一众人不公平,也包括那个参将贝兆楹。
  十月是漕河北京段往北的最后一次行船,等到十一月,北京往上的漕河段全部都要冰封。若要解封,要到来年春天。于是沈约与杨宝儿的行船一走,崔家的船也悄然扬帆了,崔蓬带着冬生和春生,登上了那艘带领他们自朝鲜远航至大明的大船,春生去开船,过了小半个时辰,春生说:“公子,船坏了。”
  “能修吗?”
  春生摇头,“一时半会儿修不好,舵坏了,要专程订造一个,没十天半个月,做不出来。”
  冬生机敏,夏生儒雅,春生则与他们都不同,春生善工事。所谓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崔蓬心道,半个月过后就十一月了,冬月里漕河冰封,还能走到哪里去。
  春生一心准备去订造船舵,但冬生已经跳出坏船,他去码头上巡了一圈,回来说:“公子,那边有艘船也是去南京的,可以搭载咱们,我问过了。”
  冬生办事崔蓬当然放心,她就没见过比冬生更会思变的年轻人,无论在甚么时候,遇见甚么困境,冬生都会想出另一套法子去解决问题。
  “喂,别修了,咱们去坐别家的大船。”冬生抱着行李,催促春生,“走,人家的船要开了。”
  崔蓬一行三人走到那艘大船跟前的时候,人家正在抛锚,冬生搁下东西,露出脸来,“船家,这是我家公子和我弟弟,我们刚刚说好的,有劳船家,载我们一程。”
  正在解除锚绳的是个壮妇,那妇人见了冬生,憨憨一笑,便伸手要拉他上船,冬生将崔蓬往前头一推,低声道:“可要给我记功,我都牺牲色相了。”
  “哧”,崔蓬闷笑,心道,你才多大,都会善用色相了。
  三人上船之后,船正式起航,这是一艘很宽阔的船,舱内足有三层楼,但里头没什么人。春生对船上的物件和摆设显然很有兴趣,冬生四周看了一圈,回来报告,“公子,舱内没人,好生奇怪。”
  崔蓬说他:“你才发现奇怪,早做什么去了,还牺牲色相,你别把自己给牺牲在这里了。”
  春生正对船上一副字帖感兴趣,他说:“这是王阳明的真迹,我好像在哪里见过一回。”
  冬生开始摇头感叹,“别又被人把我们当人奴卖到哪里去了,上回是平壤,这回该不会是日本国吧?”
  冬生就是上回在那艘奴船里的孩子,六年过去,他已经长成了十八岁的少年。崔蓬瞧着他,本想叹一句光阴如梭,话到嘴边就成了:“谁能卖你,你不都学会使用色相了吗,不若你再用色相去问问,这船去不去日本国。”
  冬生直抿嘴叹气,春生扭头,说:“卖你去朝鲜也没亏待你,崔家供你吃、供你喝,你受委屈了?”
  崔蓬亦是笑,“崔家的确也没委屈你,崔将军还教你带兵打仗,你着实没吃亏。”
  谁想冬生又说:“我没受饥饿病痛的委屈,但我还是受罪了。我见你和秀儿姐姐思乡,她还偷偷垂泪,我心里难受。”
  “啪”,崔蓬手中的一枚翡翠戒指打出去,“出来吧,还打算听多久?”
  “嗤嗤”,只见唐大都督从船背后拐出来,“那要看你们还能说多久,你们要是一路说,本督就一路听。”
  唐大都督手里握着崔蓬的戒指,半笑道:“平壤崔家果然财大气粗,这么好的翡翠,就这么当个石头扔出来,崔姑娘未免也太不爱惜东西。”
  唐纵穿一件天青色的锦袍,腰上碧玉带,他就这么站在船中央,反倒与周围景色融在一处,无比合衬。
  冬生一瞧见唐纵,嘴里默念:“嘿,冤家。”
  崔蓬瞪他,冬生自己走开了。“接着”,唐纵将崔蓬那枚翡翠戒指扔给冬生,“赏你了。”
  “我的东西,大都督随意拿来赏人?”
  唐纵道:“你的东西?我还以为是崔家的东西,你是谁,你是崔家的人吗?”
  “我不是崔家的人,那唐大都督就更和崔家不沾边了。您还不是拿着崔家的玉石借花献佛?”
  “哼,牙尖嘴利。”
  唐纵望着她,心道:不止是牙尖嘴利,还典型的水性杨花。
  崔蓬感觉自己后脑又有冷风吹过,她朝后头看,后头就是漕河,河面上只有远行的帆船,没有人啊!
  唐纵一瞧见女人那小动作多多的样子,顺嘴就来了一句:“崔姑娘又在做甚么呢,这搔首弄姿的样子,莫不是在勾引本督?”
  冬生与春生都在在舱内坐着,一听见唐纵说话,冬生‘噗哧’就笑出来了。春生摇头叹气,“我见这个唐大都督好像不怎么稳重,都这么大岁数的人了,怎么还这么轻浮?”
  唐纵扭头看了春生冬生一眼,冬生搭着春生的肩膀,说:“对,轻浮,他们都轻浮,还是咱们稳重,走,我刚刚看见午饭有烧鸡,咱们吃鸡去。”
  “看甚么看,大都督莫不是想把我们三人都丢到这漕河里去吧?”崔蓬觉得她每次瞧见唐纵,感觉都很别扭,不是想激他几句,就是想踹他几脚。
  其实唐纵看见崔蓬的感觉也是一样的,那种感觉就像是很想撕开她的假面,看看她这云淡风轻的斯文之下藏着甚么龌龊心思。
  例如此时,唐大都督说:“本督犯不着跟你这个叛逃大明的罪妇来阴的,本督有几句话想问你,你如实回答便罢了,若是掺虚,本督立时返航,捉你上金殿。”
  “嗯。”
  “甚么?”
  “我说,大都督您请问吧,罪妇听着呢!”
  “咳”,唐纵先清了清嗓子,崔蓬还以为他要问当年案件实情,孰不知唐大都督问的第一句话就是:“翰林院杨宝儿和镇国公霍韬谁是你的情人,还是他们两个都是?”
  崔蓬望着天,没有答话。
  “本督正在问你话,请你如实作答!”
  夏生与春生站在甲板上,两人一人拿着一只烧鸡。
  唐纵瞧崔蓬,心想,本督看你这个淫。妇如何作答。
  “来,吃鸡。”冬生撕了半只烧鸡递给唐纵,年轻的少年说:“大都督,您甭问了,我们公子脸皮薄,这种事情您可以问我们,我们都知道。”
  春生也扯下一根鸡腿给崔蓬,劝道:“公子,大都督也是关心你,你就都告诉他吧,就说你的情郎是谁,大都督以后就不会缠着你了。”
  “她的情郎是谁?”唐纵与冬生同时扭头。
  崔蓬推开春生递来的鸡腿,说:“鸡腿里还有血,再回去烧一会儿。”接着,女人又加了一句:“少年,心急吃不到热豆腐。”
  崔蓬回了房间,她先在屋内坐了一会儿,接着就有仆妇端上午饭,崔蓬吃了一碗饭,然后就准备躺下睡觉了。
  内漕无风也无浪,今天是个风平浪静的好日子。
  外头冬生和唐纵聊得畅快,冬生本身就是尚武之人,他在平壤的时候最喜欢跟着崔德,崔德去哪里,他也喜欢去哪里。等回了大明朝,他全身都觉得不顺畅,崔礼是个阴柔的人,崔蓬是个女人,后来的沈约和霍韬都是斯文人,他都不喜欢。
  直到见了唐纵,冬生全身又来劲了,甲板上有风,一个中年男人正在仔细听一个少年郎君讲他们这几年在朝鲜的经历。“我十二岁那年,家乡干旱,地里不产粮食,我妈妈又生了个小妹妹,我就将自己卖了。我不识字,我就认识‘冬’天的冬字,我叫冬生。我妹妹叫冬桂,冬桂一岁多的时候,我做长工的那户人家也不要我了,因为主家说家里不需要这么多人,他叫我的妈妈来赎我,钱也不多要,就当时卖掉我的二十个铜钱就够了。”
  “我爹没能耐,我妈妈让他将我赎回来,谁知道他拿不出钱来,便转手又将我卖了。这回我的运气就没一年前那么好了,我被卖去了丐帮。那是个不成气候的小帮派,他们大人领一群孩子要饭,有的孩子被打断腿,有的被剜眼,我比较机灵,每回都能要到钱,他们就没打我。”
  “后来在一个夏日里,我在街上看见我的妈妈和冬桂,冬桂已经三岁了,那帮人好像想抢了冬桂,抢回来抱着要饭。我当时就拿棒子拦了,喊我的妈妈快跑。
  不过我妈妈不肯跑,她一只手抱着冬桂,一只手还要来拉我,结果被人用竹枝戳穿了手掌。”
  冬生仰着头,“官府来了人,捉了那个犯事的,不过他们有钱,他们交了十两银子,那个犯事的还没关上三天,我就在街上看见他了。”
  “我要了三个月饭,都没要够半两银子,他去了一趟衙门,他就花了十两银子。他恨上我们了,所以他去我家里要钱,我爹爹害怕他,见了他就跑。”
  少年说:“他来欺负我妈妈和冬桂,他叫我妈妈陪他睡觉抵债,还说冬桂长得可爱,抱出去要饭肯定能要到钱。我爹爹躲着不肯吭声,那天他要脱我妈妈裤子,我就拿菜刀将他屁股砍了。”
  “再后来,我们一家在那住不下去了,我们就搬家。可我爹舍不得当地花楼里的一个姑娘,他不肯走,我妈妈只好带着我和冬桂走。我们走到江边上,丐帮的人正等着我们呢,我妈妈将冬桂递给我,叫我们快走。”
  冬生停了一会儿,似是歇了一口气,“我妈妈被奸。污了,我亲眼看见她跳了江。那天的夕阳很红,晚霞也是红的,天上大片大片的火烧云,就像冬桂身上的红衣裳一样。我领着妹妹无处可去,冬桂说她肚子饿了,我没有钱,我就去偷。
  我将冬桂放在街上的一个石凳子上坐着,叫她等我,我准备去偷两个烧饼就回来,结果我偷到了烧饼,她却不见了。
  我把我妹妹弄不见了。我妈妈又投江死了,我也不想活了。我生了病,躺在街角要饭,秀儿姐姐救了我,她给我饭吃,还照料了我几天。
  后头秀儿姐姐被她后妈卖了,说是卖去朝鲜国当人奴,我说我也去。我总之是不想活了,我没了妈,没了妹妹,我也不想活了。”
  冬生声音越来越小,渐渐没了声音,他正察觉身边也没了声音,不想唐纵冷不丁踹了他一脚,叱道:“跟老子嚎丧呢,不想活就从这里跳下去,老子绝不找人救你。”
  唐大都督冷哼,“年纪轻轻谈论生死,看你那要死不活的样子,滚远点,免得老子沾了晦气。”
  冬生一点伤感情绪尽被唐纵踢走,他苦着一张脸,“大都督,我的故事还动听吗,动听的话,您收了我吧,我去军中给您提靴。”
  “不要,老子不要你这种软蛋提鞋,老子怕穿了你提过的靴子,脚软。”末了,唐纵又问一句:“那秀儿又是谁?”
  “咱们公子最相好的呀,大都督不是还掀了秀儿姐姐的箱子,将人家的衣裳打了一地吗?”
  唐纵道:“难道说你家那假公子还喜欢个女人啊?”
  冬生摸摸鼻子,“秀儿姐姐可不一般,她可是为咱们公子死了,丧了命,就在平壤城。”
  唐纵还要再问,冬生摇头,回道:“今日就这些。等大都督同意收我了,我再多说几句给大都督听。”
  船上的日子单调而无聊,偏偏旅途又长得很,唐纵便开始观察崔蓬,崔蓬是个话不多的人,她很沉闷。唐纵慢慢发现,她不仅和自己话不多,和冬生春生也话不多,更多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有时候在看书,有时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