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闺密事-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卫安在旁边含笑看着她,心里有些叹息又有些安心。
  卫老太太的身体是真的一天不如一天了。
  经过这一场大病,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瘦了下去,最近连多说上几句话都气喘吁吁。
  她心里难过,又害怕惊慌……………卫老太太毕竟陪着她走了这么久,老王妃已经去了,她是陪在卫安身边最久最亲近的人……
  可是她又隐约觉得庆幸………………幸好在卫老太太还在的时候,她终于把明家的事情解决了,把明敬找了回来。
  不管怎么样,卫老太太心里的遗憾和不甘,总算是能少一些。
  明敬在卫老太太面前始终有些生疏,却奇怪的跟沈琛相处得很好。
  大约沈琛也有寄人篱下的经历,因此跟他格外有共同语言,每逢沈琛来,明敬便自在许多,连带着在卫老太太那里都能多呆上很久。
  卫安看在眼里,便很有些期盼沈琛过来。
  沈琛原本便喜欢往卫安这里跑的,自此基本除了出去办事,便都腻在卫老太太和卫安这里。
  再过了一段日子,市舶司建造完成,沈琛按部就班的安排了四大家族各司其职,并且成功解决了东瀛使者前来求和,献上贡品一事。
  他在福建的差事自此便告一段落了。
  吏部也下了文书,新任的福建总督走马上任。
  只是距离他过来和沈琛交接,怎么也得个把月,这个年,沈琛跟卫安都是不能回京城过的了。
  虽然不能回京城过年,可是年味却半点也没有减少,卫大夫人早早的就让人开始操办起了年货,开始给朱元朱焕和明敬卫安等人裁制新衣,驿馆里上上下下都焕然一新,很有些过年的意思了。
  卫老太太也兴致勃勃,少了刘必平等人的掣肘算计,她也显见得开心的很,领着明敬等人亲自去城外的寺庙上香祈福。
  ………………………………


第953章 婚事
  刘必平的案子进展的很快,因为挨上了夏松的关系,隆庆帝对刘必平深恶痛绝,直斥他为乱臣贼子,三司在此情形之下从严从快的审理,终于赶在年关之前将此案审理完毕,呈上去交由隆庆帝最后处置。
  隆庆帝身子越发差了,常年服食丹药,使他的性情也变化极快,时常大发脾气,看完了刘必平的罪状之后,原本已经给刘必平定了凌迟了,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其他附庸刘必平的官员,和之前在朝中并未被挖出来的跟夏松等人有关的同党这回也全都尽数挖了出来。
  京城一时抄家成风,人人谈刘必平和福建色变。
  消息传回福建,卫老太太便笑了一声:“这回是真的清静了。”
  不必再担心刘必平在朝中的人使绊子,最后又弄出什么枝节来。
  卫安点点头,扶着她在院子中赏梅,闻言便笑着道:“其实之前便清静了,毕竟有刘夫人的亲口证词,再不济,还有罗源呢。别人不好说,可是罗源却是确确实实是真的投靠了海寇的,这事儿大家都知道,也根本遮掩不住。他自己站出来说刘必平是他的同党,那谁能不信?刘必平根本就不能脱身了。”
  卫大夫人正好领着朱元过来,听见她们还是在商谈刘必平的事,就有些惊讶又有些担心:“不是已经定案了吗?是不是又出了什么事?”
  她在泉州呆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泉州知府庇护,可是也一直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生怕什么时候刘必平便真的朝他们下手。
  后来刘必平更是差点儿用瘟疫把她们给杀死,若不是卫安去的快又随身带着治疗瘟疫的方子,她们未必能活着挺到现在。
  刘必平对于她们来说,实在不是什么好人。
  卫老太太知道她是听岔了,笑了笑便摇头:“圣上金口玉言,亲口下的杀令,如何会朝令夕改?不是这回事,这回是三司呈上去的刘必平的同党诸人名册的事。不过也都已经有定论了,你放心罢。”
  卫大夫人松了口气,笑着应是,跟卫老太太说:“我们刚才去宝泉斋定了一批新式样的点心,南方的点心跟咱们京城的吃起来还是有些不同,您也尝尝鲜。”
  宝泉斋的点心没什么稀罕的,卫大夫人之所以青睐他们店,还有另外的缘故。卫老太太挑了挑眉,转头吩咐卫安:“你同你表姐出去玩玩,驿馆后头的三角梅也开了,寻几枝回来插瓶也是好的。”
  前几天卫大夫人去找卫老太太,提起了朱元的婚事,好像便是同宝泉斋有关。卫安一听便明白了卫老太太的意思,应了一声是,跟羞红了脸的朱元一起退出来。
  等到孩子们走了,卫老太太才看着卫大夫人:“看见人家孩子了?”
  卫大夫人让底下捧着东西的下人退下去,自己搀着卫老太太的手在旁边的石桌旁坐了下来,面上瞧着还算是轻松满意,并没有什么隐瞒的应了一声是:“看见了,是个好孩子,眉清目秀的,也很规矩,忠厚老实。”
  卫大夫人也是做外祖母的人了,她全心全意的替自己女儿考虑,自然也就全心全意的替外孙外孙女考虑。
  因此她一开始提出在泉州的时候有意动的人家,卫老太太便知道她定然是很满意的,一直秉着顺其自然的态度。
  卫大夫人看中的人选是泉州知府的嫡亲外甥,秋天才中了举人,是个有出息的少年人。因为小时候定的娃娃亲,女方那边已经没了,便一直没再定亲事。
  林夫人去泉州的时候,在哥哥家呆了一阵,跟当初同样出在知府衙门的卫大夫人相谈甚欢,相处的很是愉快,卫大夫人跟她便彼此都有了这份意思。
  这次回来榕城,卫大夫人一直存着一桩心事,前几天等局势稳定了,便同林夫人重新开始来往,商量了定了日子让两个孩子相看相看。
  卫大夫人这是很满意了。
  卫老太太笑了笑,问她:“阿元怎么说?”
  卫大夫人看着花嬷嬷替卫老太太添了热茶,才轻声道:“她也是满意的……”她顿了顿,便诚恳的望着卫老太太,轻轻的喊了一声娘,推心置腹的道:“阿敏的事情过了以后,媳妇儿在心里想了很久,什么身份地位,这些都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看人品。我跟林夫人相处了许多日子下来,对她的为人也算是了解,她是个极不错的人,对阿元也是满意的。且难得的是,她们家里有个规矩,男子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光是这个规矩,便让媳妇儿动心了。何况他们家孩子实在是个好的,素有贤名,又不是一味的愚孝之人,媳妇儿再三思索,觉得这门亲事可行。”
  卫大夫人甚少这样长篇累牍的说话,可见她对这门亲事是真的满意的。
  朱元朱焕已经从朱家脱离出来,便是卫家的人了,他们的婚事,肯定都是要卫老太太首肯的,卫大夫人期冀的望着卫老太太,抿了抿唇又道:“我知道这地方有些远,可林夫人也说了,现在他中了举人,过些日子是要进京读书赶考的,打算让他们小两口在京城常住……”
  林家的确算得上是很通情达理了。
  卫老太太凝视着她半响,沉吟着点了点头:“既然你说的他们这样好,阿元自己又满意,我自然没什么好反对的。只是…我也想见见林夫人和林公子,除夕家里既然设宴,便也不在意多邀请几个人,你请他们一家人来做客罢。”
  卫老太太这也是为了朱元好,才会这样慎重,卫大夫人心里知道,也知道卫老太太这样表态已经是同意的意思了,只要除夕之宴林家的表现过关,卫老太太觉得他们果然不错,那这件事算是成了。
  得到了卫老太太这句话,卫大夫人才算是放心了,轻轻松了口气,微笑着答应了下去,又跟卫老太太告辞……………要安排除夕的宴席,她近几日都是很忙的。
  
  ………………………………


第954章 求饶
  花嬷嬷看着卫大夫人开心的模样便忍不住感叹:“大夫人自从……的事之后,便一直郁郁寡欢,现在终于能走出来,实在可喜可贺。”
  卫老太太看着卫大夫人的背影也忍不住出神,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听见花嬷嬷感叹便轻轻笑了笑:“可不是,从前老大媳妇儿一直郁郁寡欢,有几年病势沉重,我一直担心她……现在能看见她这样开心,有事情忙,我心里也是喜欢的。”
  更值得欢喜的,是孩子们一个个的都长的很好。
  除了卫玉珑和卫玉珀的事让人心里难受,有了疙瘩,其他的孩子们都并没有出什么篓子,一个个的不说有多出色,可是却也都是品行端方的人。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的成家,对于老人家来说,不管怎么样都是值得开心的。
  卫老太太顿了顿,才道:“我从前虽然并没有心思顾虑这些孩子们,可是人心都是肉长,他们都是我的孙辈,我怎么会不看着他们好?从前是不敢想以后的事,不敢想什么将来,现在能看着他们好起来,我就算是死,也没什么遗憾了。”
  人老了,便总爱说些这样的话,花嬷嬷觉得不详,急忙摇头摆手:“老太太怎么说这样的话?现在日子好起来了,姑娘们少爷们一个个都是孝顺懂事的,家里的事也都解决了。您还得长命百岁,看着明敬少爷成亲生子呢。虽然有姑娘和侯爷照顾着,可是他们到底都还年轻,哪里跟您一样呢,事事都能照顾的周全妥当。”
  卫老太太知道她的心意,笑了笑,让她去请卫安过来。
  卫安来的很快,因为她之前在泉州力挽狂澜,朱元很信任她,虽然她比较小一些,可是朱元却愿意将心事跟她说。
  因此这回卫大夫人带她去宝泉斋的目的,卫安便已经从朱元这里听说一遍了。
  朱元是个很善解人意的姑娘,因为父亲朱芳自私冷酷,母亲又有些懦弱,她也养成了懦弱内敛的个性,很敏感很会看人脸色。
  她鲜少表达自己的意愿,更别提说什么心仪的人。
  可是这回朱元却主动跟她说了这位林公子,还说她觉得林公子人很不错。
  这已经是一种态度了,卫安心里有数,等到卫老太太说起宝泉斋的林公子,便笑了笑道:“我已经听表姐提过了。”
  卫老太太哦了一声,为她们姐妹之间可以提及这样亲密的话题而觉得意外,又觉得原本便在意料之中,继而便问她:“既然你知道,你觉得这件事如何?”
  卫安很认真的想了想:“听表姐说,林夫人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虽然有些婆婆都是要相处之后才知道品行,可是林夫人有三个儿媳妇,都相处的极好,说明林夫人至少是个表里如一的人。我常听您说,婚姻是结二姓之好。既然两家都有意…”
  卫老太太很欣慰,看着她微笑,才道:“你能分析的头头是道,我便放心了。你表姐的事,正如你所说,我也觉得是一桩良缘。那你的事呢?”
  卫安便有些诧异的看了她一眼。
  卫老太太伸手止住她:“我知道你跟沈琛的感情。我的意思是,你们想过没有?什么时候定下来?”
  卫安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正迟疑着,沈琛的声音便从梅花树底下那边传过来,远远的就听见他回应卫老太太的疑问:“老太太,我正是来跟您说这件事的。”
  卫老太太跟卫安便都朝他看去。
  沈琛很快就走近了,笑着同卫老太太请了安,便道:“才刚接到朝廷的文书,过了年,便要回京城去了。”
  他一面说,一面试了试卫老太太和卫安茶水的温度,见冷了,便交给了花嬷嬷她们下去添热水,而后才看着卫老太太说:“等回了京城,我便跟圣上请求赐婚的旨意。”
  沈琛这次也算是立下了大功,解决了隆庆帝的心腹大患。
  他要上奏请求赐婚,隆庆帝是肯定会准的,毕竟之前隆庆帝便曾亲口许诺过,等他把市舶司的事情解决好了,便让他跟卫安成亲。
  只是,卫老太太还是有些迟疑:“虽然是圣上赐婚,可是你到底是临江王府养大的,大周重孝道,虽然你跟临江王府明面上是闹翻了,可是这些日子来你大概也看出来了,众人还是会要求你尽孝的。以后,临江王妃那边的关系又怎么平衡?”
  临江王妃给刘必平写信做出承诺的事情卫老太太和卫安都已经知道了,沈琛原本也没有想过要瞒着。
  正因为知道了,卫老太太心里也就格外的厌恶临江王妃。
  不管是什么人,但凡是喜欢钻牛角尖的,便很难改变她们的想法,要是卫安嫁给了沈琛,在临江王妃眼里,那卫安也就是她的敌人了,她之前便已经因为卫安跟沈琛走得近而对卫安倍加厌恶,要是隆庆帝的赐婚下来了,这桩亲事真的成了真,还不知道她会对卫安做出什么丧心病狂的事。
  卫老太太是不想看着这样的事发生的。
  虽然她很喜欢沈琛,对沈琛这个人很是认可,可是却还是为了他有这样一个名义上的母亲而觉得担忧。
  沈琛并没有迟疑,他早已经想过很多遍这个问题了,见卫老太太问,便并不遮掩的跟她说:“我已经让雪松亲自回一趟江西,也已经给父王去了信,附带了王妃写给刘必平的那封信。父王看见了,便知道我的意思了。若是我自己一个人,我是能忍的,大不了小心些就是了,换做从前,我也不会把这件事捅到父王那里去。可是现在不同,我不是一个人了,我的安危也不仅仅关乎我一个人,我要替在意的人着想,便只好让王妃更恨我一些了。”
  连同上次临江王妃联络晋王那边的薛先生的事,他一并在信里告诉了临江王。
  临江王会做出决断的。
  是要他这个儿子,还是要护着他的王妃,他把选择权交给了他的父王。
  
  ………………………………


第955章 情分
  卫老太太对沈琛原本就是满意的,所虑者无非是沈琛背后不太平的临江王妃罢了,既然沈琛自己拎得清,已经做出了反击,她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都是从少年时候过来的,虽然她跟夫君的缘分并不算长,可是因为彼此喜欢彼此尊重,她觉得这一辈子尽够了,比其他面和心不合的一辈子的长久夫妻并不差到哪里。也正因为如此,她更加明白成为夫妻最重要的是什么,卫安跟沈琛两情相悦,这就已经是最难得的了,若是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她不会舍弃沈琛这个好孙女婿的人选的。
  在泉州的时候,卫大夫人就看出来沈琛对卫安的不同………………卫安身边的许多得用的亲信,回来才知道,原来都是沈琛身边的人。
  他那个时候明明自己也要应付刘必平,处境危险,可是却仍旧以卫安的安危为重,看不得卫安担惊受怕。
  这样的人,卫老太太会看上,是很理所当然的事,她对沈琛便如同对待自家子侄一样,并不见外,林公子除夕夜宴的时候,还特意请沈琛多多关照林公子。
  其实除夕夜宴也不过就是家宴,因为是在异乡,人也不过是自家人并林家的一些人,还有四大家族几个跟沈琛走的很近的主要人物罢了。
  林公子又是榕城本地人,跟四大家族的人也多多少少都认识一些,其实并没什么好照顾的地方。
  卫大夫人只不过是想让沈琛看看林公子待人接物,看看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罢了。
  沈琛心知肚明,便很是尽职尽责的跟林公子聊起天来。
  林公子是个文雅的人,可是他文雅却并不是个书呆子,也不掉书袋卖弄文采,说话待人都很是温和,是个脾气好的人。
  脾气好,难得又没贵公子和读书人的傲气,已经很难得了,等到晚间散了席,卫老太太听沈琛说了对林公子的评价,便又笑了笑:“既然连你都说好,想必他是个真的值得托付的了。”她又看向卫大夫人,和气的说:“既然你们瞧着都满意,我看着那孩子也是个知礼懂事的,这件事便这么定了罢。只是阿敏,那里,还是要跟她说一声。”
  毕竟卫玉敏才是当娘的。
  卫大夫人解决了一桩心事,瞧着整个人都活泛了许多,也精神了许多,听卫老太太这么说,急忙答应下来。
  在榕城,卫家并没什么根基,可是因为沈琛的缘故,四大家都很给面子,林家也是很有规矩礼数的,很快便遣了媒人上来正式提亲。
  请的还是许大善人的妻子。
  许大夫人这个媒人当的称职,尽心尽力的替他们传话,双方将章程都定下来了,方定了日子正式放了小定。
  除了四大家族以外,林家其他亲戚和泉州知府那边尽都有礼物送来,卫家虽然是在客中,竟也办了二十余桌的席面。
  朱元的身份到底是朱芳的女儿,虽然说是说已经分出来了,可是谁都知道,她的身份在京城中是有些尴尬的。
  那些门第太低的,怕会委屈了她,她们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
  而门第高的那些世家名门,却又会介意她的身份,担心她到底没有嫡亲的正式的母家。
  卫老太太私底下也跟朱元推心置腹的说了,这么快答应她跟林家亲事的缘由,末了又拍了拍她的手轻声道:“不要觉得委屈,千万不要有因为身份地位就觉得自己高林家一头了的想法,过日子,就算是做不到心心相印,也得做到举案齐眉。”
  道理已经说过无数遍了,她也担心说的太多年轻人听不进去觉得厌烦,点到即止,又从花嬷嬷手里接过了一个匣子,递给了她:“这是我对你的一点心意,你接着,好好过日子罢。”
  朱元有些受宠若惊,她成亲,已经由卫老太太作主,吩咐卫大夫人从公中抽出五千两来给她操办,五千两,着实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若是放在寻常的公侯之家,女儿出嫁,也尽够了。何况她还不是正经的卫家人。
  现在卫老太太明明给过了,却又要再给,她急忙推辞。
  卫老太太便笑了:“说是给你的,你便接着。只要你们以后好好过日子,我便开心了,其余的身外之物,算得了什么?”
  朱元只好接过来,等到回到房里打开一看,忍不住就有些愣怔。
  卫老太太给的东西实在是太丰厚了………………光是银票便有一万两,是宝通银号的,见票即兑,面额都是五百两。
  其余还有一整套的红宝石绿宝石头面各一套,看样子便知道,是按照林家的身份地位特意给她配的。
  甚至于竟还有一座榕城郊外的别庄……
  这些东西加起来,零零总总少说也有二万两多了,这样大的手笔……
  她心里一直都知道,卫老太太看卫安是看眼珠子一样的,却没有料到,她竟也舍得给自己这样多的东西。
  这些东西,就算是公侯之家最受宠的嫡女,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
  她有些感动,却又有些惴惴,特意去寻了外祖母说。
  卫大夫人却比她要镇定多了,她略扫了一眼,便伸手拉了朱元在身边坐下:“你来的正好,我正要去寻你。这是老太太给你的心意,长者赐,不敢辞,你心里知道老太太的好便是了。”
  朱元还是有些不安:“可是这也太多了,府里也不是没有别的姐妹们了……”
  “老太太心里自有主张,她既给你,便想过了这些的,你别担忧这些。”卫大夫人笑了笑,又道:“至于你担忧的其他姐妹们,就更不必了。她们都是好孩子……”说到这个,卫大夫人扫了旁边的丫头一眼,接过一个小匣子微笑:“若是担心安安,那就更是杞人忧天了。这些东西便是她送过来,托我给你的,你瞧瞧。”
  朱元有些诧异。
  卫安还没出嫁成家,怎么也轮不到她来给东西才对,等到看清楚了匣子里的东西,更是忍不住瞪大了眼。
  ………………………………


第956章 平息
  卫安给的礼物也太厚重了一些!
  卫老太太给的东西加起来两万多两,卫安给的东西加起来,少说也同样有一二万两,虽然顾忌着没有超过卫老太太的数量,可是也实在太多了!
  朱元坐立难安:“她也是个还未成亲的姑娘家,怎么能给我这样多东西?我……”
  卫大夫人微笑拉着她安抚的拍了拍:“安安是个重情义的,她送你这些,是看在老太太和我的份上,你收了便是。她如今是郡主了,王爷把鱼幼的东西都给了她,这礼物虽然丰厚,可是她也是拿得出来的。你记住她的情谊便是了。”
  投桃报李,她知道卫安是为了自己照顾明敬而给出这么丰厚的回报,这礼物她收下,往后自然也会给卫安差不多的东西。
  朱元心里原本隐隐的那些担忧一下子就散去了。
  她也曾担心卫家不是自己正经的母家而怕以后遭人看轻,也怕以后跟卫家其他的兄弟姐妹们疏远而被婆家冷眼。
  可是现在看来,卫家是真正把她当成家人看的。
  卫安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卫家年轻一代的态度了。
  她心里原本的患得患失都被这将近五万两的银子给打消了,许久才从喜悦中回过神来。
  有了这样多银子傍身,就算是以后她看错了人,也绝不至于会跟母亲一样,被男人玩弄于鼓掌之中而不能脱身。
  卫安也正跟沈琛说起这件事:“表姐她受了姑母她们的影响,向来对婚姻之事很没有信心。可是问题是,她不能不成亲。因为大家都盼着她成亲,觉得只有成亲,才算是找到了归宿。我不能帮她什么,只好给她多一些银两和产业傍身,也好让林家知道,我们卫家对她的看重程度,这样一来,她或许会对往后的日子多些信心。”
  害怕是一种很恐怖的情绪。
  卫安曾经体会过,因此格外明白朱元的心情。
  她只是希望朱元的路能走的更顺畅一些。
  卫安对家人一向都是很好的,沈琛摸了摸她的头发,笑着道:“我知道你的意思了,你放心吧,我已经让许大善人和王家的人都给打听过了,知道这个林公子的确是个人品端方的人。既然品行不错,表姐又是个明理通透的人,他们以后能过的好的。”
  沈琛会这么说,就表示也已经托四大家族照顾朱元了,虽然知道她们成亲以后,小夫妻会进京赶考,可是到底朱元还是要在福建住不久的时候。
  有四大家族替她撑着,林家是懂分寸的。
  卫安无端开心起来,很难得的感叹了一声:“有时候想一想,人生也不是那样艰难,还是有许多美好的事。”
  沈琛见她笑便忍不住也跟着开心,拉着她的手带她在花架旁边底下的石凳上坐了,嗯了一声就道:“这样想就对了,以后的路还很长,总避免不了遇上不开心的事。可是这世上也不是只有不开心的事,人总要把事情都往好的地方去想的,否则的话,人生漫长,岂不是太无趣了?”
  卫安便端详了他一阵,问他:“你甚少有这样说话的时候,这些话好像不是在跟我说,倒好像是在跟你自己说,是不是江西那边传消息回来了?”
  沈琛替她倒水的动作便停了,笑着看她一眼:“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你,你猜的不错,江西那边我父王已经给我寄信回来了,说是打算让王妃去寺庙清修。”
  这个时候,临江王是不可能废王妃的,毕竟一要考虑王妃娘家人那边的影响,怕他们闹出事来,二是要考虑楚景吾。
  而禁足……
  之前便已经用过这个法子了,可是显然禁足这样的惩罚,对临江王妃来说并没什么用处。
  现在他把临江王妃送去清修,面上只说王妃身体不适,自从世子故去之后一直郁郁寡欢,以至于想要求佛信道,只要处理得当,是不会引起什么风波的。
  眼下来说,这已经是最妥当的法子了。
  卫安沉默了一瞬才道:“送去清修,也就是等同于被圈禁,以后王妃行动受了限制,自然就不容易做错事。虽然对她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可是说句实在话,这对于王府来说,不是什么坏事。”
  现在京城彭德妃和林淑妃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随时都可能出大事。
  而一旦事情真的往他们设计的那个方向发展,太子跟六皇子哪个出了什么问题,那么,以现在隆庆帝的身体,他是支撑不住多久的。
  总不可能真的让一个才几岁的太子担当国君的大任………………要知道,虽然倭患已经解除,可是鞑靼那边却还是虎视眈眈呢,没有大臣会愿意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坐上那个位子的。
  而这个时候,作为最有希望的藩王,临江王的内宅必须一点差错都不能出。
  临江王妃再这么不知死活,只会坏了大事。
  因此沈琛只是稍稍一提,临江王就懂这里头的深意了。
  卫安握住沈琛的手,看着他,缓缓的道:“我知道你担心景吾的心情,可是我们该做的都已经做了,诚如你所说,做人总不能一直不开心。如果王妃一直想不通,我们就要一直做过街老鼠吗?这未免太不公平了。该退让的都已经退让过了,既然无法再退,那就只好继续先前,你不要想的太多了。”
  沈琛当然知道。
  他自己还尚且没什么所谓,从前不过是光棍一个,加上性命都是舅舅舅母给的,再多委屈也能忍受。
  可是他现在有了想保护的人了,就不能一直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掣肘。
  他总得站出来保护他心爱的人不受伤害。
  这段仇是越结越深了,也只好委屈临江王妃。
  他握住卫安的手晃了晃,带着点笑意又带着点叹息似地点头:“我都知道,你放心。过段日子就要回京城了,我只是有些担心而已,至于王妃的事情,事已至此,没有回头的道理,她不慈,我该做的都已经做了,我不会后悔。”
  ………………………………


第957章 偃旗
  沈琛还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事。
  他是个玲珑剔透之余又难得很温情的人,虽然表面上纨绔,可是心里却一直是好的,临江王一直就说他心狠也心软。
  他的心软,在对待楚景行一事上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
  要不是因为心软,楚景行不会有那个机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能差点害死他。
  可他在旁人眼里已经仁至义尽了,在临江王妃眼里,却始终不够。
  她默默地听临江王在旁边数落,一直紧紧攥着念珠不说话,等临江王说的急了,她就面带着一抹诡异的微笑,翘了翘嘴角,将念珠数的更加的快。
  既然临江王都已经知道她勾结了薛先生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沈琛定然是把证据都找齐全了,现在再狡辩没有什么意思,反而惹人嫌恶。
  她就是做了,杀了沈琛原本便是她的愿望,这没什么不好承认的。
  从前临江王一直觉得她会改,那不过是他蠢罢了。
  不止是蠢,还没有良心。他竟天真的觉得这种丧子之痛,她真的能轻易原谅。
  这怎么可能?
  他只要想一想就该知道的,死了的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跟她亲近的儿子,这么多年来,是她辛辛苦苦把孩子教养长大,成了临江王府人人称赞的世子。
  要不是沈琛,要不是因为沈琛忽然到来,抢夺了一切属于他的光彩,然后还把他逼得在父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