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闺密事-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番话说的声色俱厉,彭嬷嬷一句话都不敢接,立在旁边愣住了。
  彭德妃面露很色,自顾自的又弯了弯唇,眼里现出杀意来:“这样也好!这样也好!卫安那个不安分的,本宫厌恶的紧,永和为了一个男人要对付她,本宫求之不得!本宫就帮她一次,看看她跟卫安对上,到底是哪一个死!反正不管哪一个死,本宫都是乐意看见的。”
  彭嬷嬷更是噤若寒蝉。
  反正说什么都没有用处,她便抿了抿唇问:“得约束好姑娘才是,彭家毕竟还是罪臣的身份,若是姑娘闹的太过了,到时候您脸上怕不好看的。”
  隆庆帝现在对彭德妃的态度还原本就不怎么耐烦了,要是真的再出些什么事……
  听出了她的担心,彭德妃有些不屑:“本宫还怕什么?”
  人一旦得志了,很容易便会忘记从前那些小心翼翼的日子,而从前越是谨慎小心,等得了志之后,就更加容易变本加厉的嚣张。
  彭德妃显然就是这样的人。
  彭嬷嬷满脸的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劝一劝彭德妃,让她收敛收敛气焰。
  现在毕竟还没到嚣张的时候呢。
  五皇子固然是隆庆帝唯一的儿子,也已经定了名分,可是……
  可是彭德妃到底现在还没有封后啊!
  她虽然没什么见识,可是却也听人说过些故事,知道些典故,要是隆庆帝学前朝的皇帝,去母留子……
  可这些话万万不能对彭德妃说的,这分明是犯了忌讳的话,彭德妃恐怕不但听不进去,还要觉得她危言耸听,她不敢再说,退了一步看着彭德妃,轻声道:“虽然是不怕什么,可是娘娘这样金贵的人,万金之躯何必沾染上这样不入流的人物呢?也没有必要得罪了她们……”
  彭德妃理所当然的笑了一声:“是啊,我不必沾染上这样不入流的人物,这件事跟我没什么关系。人是谁邀请的?又不是本宫要卫安去,也不是本宫要冯家邀请卫安,至于永和,她做了什么,本宫更是没办法控制的住她,她想做什么,那就是她的事了。”
  横竖反正跟她没什么关系的。
  彭嬷嬷就轻轻松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反正只要彭德妃不再亲自出手对付卫安,那便可以了。
  至于其他的人,那跟她并没什么关系。
  永和公主是能斗得过卫安也好,斗不过卫安也罢,都没什么要紧的。
  当然了,若是能斗得过便更好了,这样一来,到时候彭德妃也就不会再揪着卫家不放,卫家终究是有些邪门的。
  能不碰,还是不要碰的好。
  彭德妃固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现在天底下再没有比她还尊贵的女人了,可是她这个当下人的却不能不怕。
  但凡是主子有什么事的,最后最惨的哪里会是主子,到最后顶罪替罪受死的,说来说去还不是他们这些身边伺候的人?
  她深深的看着地砖,半响才出了殿门,看着不远处的琉璃瓦闭了酸痛的眼睛。
  熬吧,有什么法子,再熬一阵子,也就过去了。
  ………………………………


第788章 居心
  要及笄了,冯家姑娘最近因为冯家的受宠连带着也风光无限,还没有到十七这一天,前来给冯家送礼的人就已经络绎不绝,接踵而至了。
  因为冯家重新受了圣宠,但凡是会看眼色的,有些能耐的自认为打听得了些内幕的,通通都来了,为着让荣昌侯高兴,争相给冯家这位千金小姐送礼。
  可是冯淑媛自己却开心不起来。
  路边已经摆了许多的珍奇花卉了,有个从西域来的商人因为听说荣昌侯的妹妹及笄,特意搜罗了许多名品花卉来赠送。
  因为有一株五龙团太过珍贵,还特意从冰窖里搬出了一大块冰来,凿成一只箱子似地形状的冰洞,用来盛放保存。
  冯淑媛正跟家中姐妹在后院的秋千上打秋千,她胆子大,向来又最是掐尖要强,用足了戾气,荡得极高极远,衣袂飘飘如同将要乘风归去。
  她胆子大,可是伺候的人却胆子小。
  伺候的嬷嬷和丫头们吓得脸都白了,纷纷劝她下来。
  连她的妹妹们也都被吓得脸色惨白,急忙高声喊她停住。
  冯淑媛却不肯听,闭着眼睛越发用力,四肢舒展如同一只翱翔于空中的飞燕,体态轻盈又优美。
  可惜底下的人都没心思欣赏,抬头看着炫目的太阳,只觉得眼前一阵阵的发晕。
  直到此刻,冯淑媛才停住了,缓慢的降低的速度,而后在秋千离地不远的时候从上头一跃而下站稳了脚。
  这一手功夫固然让人拍案叫好,可是更叫人害怕,伺候的王嬷嬷等人连忙迎上来,见她没事才松了口气。
  到底是长久伺候她的老嬷嬷了,王嬷嬷想了想,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轻声抱怨:“姑娘这也太大胆了些,哪有这样打秋千的?!您都差点儿要飘过咱们家院墙去了!这可不是要吓死我们!”
  冯淑媛跟她妹妹们长得都不大像。
  妹妹们都是圆脸杏眼,标准的贵女模样儿。
  她却偏偏长得更像是父亲一些,一双眼睛狭长,眼尾上挑,说是丹凤眼又不全是,侧目看人的时候,不怒自威,无端现出一点刻薄来。
  她此刻看旁边的王嬷嬷的时候,面上却难得的有了一点儿真切的笑意:“哪有那么严重?打秋千我认第二,京中就没人敢认第一了,您放心吧,出不了什么事。”
  说是这么说,王嬷嬷有些无奈:“您啊!凡事只怕万一,要是真的出了点儿什么意外,您这及笄礼还要不要办了?好容易盼到了的。”
  是啊,冯家风雨不断。
  从太祖时的风光无限的荣昌侯到了后来差点儿被一锅端,又到后来选对了隆庆帝有了从龙之功再度辉煌,再到冯贵妃的事,冯家形势一路急转直下。
  再到现在,真是一波三折。
  冯淑媛脸上的笑意渐渐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无穷无尽的冷淡,连目光似乎都透着冷,淡牵了牵嘴角嘲讽的笑了一下,问她:“帖子回了吗?”
  众人都低了头,替她拿帕子擦手的擦手,替她擦汗的擦汗,王嬷嬷便小心的回:“已经送来了,才刚送来的,说是会来。”
  她有些不明白,见冯淑媛嘴角的笑意加深了一些,便问她:“姑娘做什么要答应去请寿宁郡主?”
  没有外人,该说的话便不用藏着掖着,王嬷嬷低声道:“姑娘何必这样,本来跟寿宁郡主并无什么仇怨的,这会子人家肯定也看出咱们来者不善了……寿宁郡主是个难对付的,您不是也说她是个难得的聪明人吗?再加上她现在有平西侯和林三少撑腰,什么地方到不了?”
  不是亲近的人不会这么掏心掏肺的跟她说这番话,冯淑媛也并不生气,垂了头冷笑:“这有什么办法?一位是尊贵的公主殿下,一位是如今即将入主中宫的德妃娘娘,哪一个我们冯家得罪得起?别说是让我得罪卫安,让我当这把杀人的刀了,哪怕是让我就地去死呢,我难不成能不答应?”
  别傻了,官大一级尚且压死人,何况还大这么多级呢。
  王嬷嬷便忍不住低声叹气摇头。
  “永和公主也真是……只是到时候怕您会被牵扯进去。”王嬷嬷还是忍不住担忧:“平西侯可不是好惹的,还有林三少,到时候哪怕真是寿宁郡主倒霉呢,只怕我们也少不了麻烦的。”
  “那怕什么?”冯淑媛脑子里里把这些账目和关系都算的清楚的很,轻描淡写的说:“我是替谁做事,就算是沈琛林三少不知道,难不成永和公主和德妃娘娘心中没数?我既然替她们除去了心腹大患,她们总得保全我吧?”
  总不至于让她当了刀杀了人,又让她出去替死。
  真要是这么做了,冯家哪里还敢一心一意的帮着彭德妃?
  彭德妃自己心里也清楚的,所以冯淑媛对于这个倒是一点儿也不担心,也的确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秋千已经不动了,旁边种着的石榴花扑簌簌的随着风往下落,看的人有些心烦,冯淑媛皱了皱眉,便跟王嬷嬷交代:“再给卫家送盆花去吧,就说…是永和公主亲自赐下的,我转赠了她,希望她喜欢。”
  这是警告也是威胁,让卫安别想着不来,卫安那么聪明,应该会明白的。
  聪明人之间要表达喜欢还是敌意,多的是法子。
  王嬷嬷俯首应了是,又问她:“外头侯爷也请了相熟的知交来呢,那还请不请平西侯?”
  “请啊。”冯淑媛笑的轻飘飘的:“为什么请?姑姑是怎么死的,您忘了吗?他要替他母亲和父亲报仇,所以要姑姑姑父身败名裂又死的凄惨,那我现在要替姑姑姑父报仇,不一样也是名正言顺吗?就让他看一看,他的花心风流,到底是怎么害死他真正心爱的人的,这不是很好吗?”
  他自己任性,先要去招惹永和公主,而后又要把永和公主弃如弊履。
  他以为永和公主毕竟只是个公主,闹不出什么大事来,那是他全然不了解女人这样的动物。
  ………………………………


第789章 暗喻
  女人这种东西,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得罪。
  因为男人往往还会计较得失,认真的考虑一件得不到回报的事是不是该去做,可是女人却从来不会去想这些。
  对他们来说,喜欢了便就是喜欢了,一旦喜欢,便太容易投入太多的精力,忘却了自己。
  被爱的人固然是幸福的。
  可是一旦这爱变成了恨,或是她爱的人不爱她,那这件事就又变了性质。
  女人的嫉妒,厉害起来,足以毁天灭地。
  何况永和公主还是一个刚刚失去了方皇后庇护的女孩子,对他来说,现在要她失去沈琛,那就是在要她的命。
  女人心狠起来的时候,从不会顾忌自己的将来,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王嬷嬷打了个冷颤,觉得自家姑娘对人心思的揣摩果然已经更上层楼,又不由得有些怅惘:“若不是因为那件事,若是贵妃还在,您也不必这样苦心孤诣的筹谋……”
  冯淑媛的脸色便一点点的变了,眼里终于有刹那的软弱和复杂。
  是啊。
  如果冯贵妃和三皇子没出事,如果荣昌侯没死,如果原先的平西侯沈亮和冯夫人没出事,冯家就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她就不必去把彭德妃的家人给带回来供着捧着,更不必对着彭德妃谄媚,好话说尽。
  太子的位子,原本该是三皇子的。
  现在横行无忌的,也该是他们冯家。
  可是什么事就怕去想当初,她眨了眨眼睛逼走眼里最后剩余的一点儿犹豫,皱了皱眉:“这些话以后不必再说,说了也没意义。”
  王嬷嬷知道她心里伤心,低低的应了一句,又问她:“到时候闹起来,只怕我们不好搪塞卫家,其他人不足为虑,只是卫老太太不是好相与的。她要是急了,只怕什么事都做的出来。”
  “不必急。”冯淑媛站定了吸了口气:“她能找谁的麻烦?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人是永和公主逼着我请的,请了以后也是永和公主要对付的,说穿了,我只不过是个失察的过失罢了,难不成我还能跟公主抗衡?风雨也落不到我们头上。”
  也正因为既可以报复沈琛,又能独善其身,她才乐意充当这把刀的。
  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她没理由拒绝。
  正说着,外头便传来了消息,说是宫里来了姑姑,专门赏赐东西的,王嬷嬷便急忙替她重新梳洗换装,跟在她身后去见了德妃娘娘宫里的彭嬷嬷。
  因为时常进宫去跟彭德妃请安做伴,她对彭嬷嬷已经很熟稔了,见了彭嬷嬷便笑的露出两只酒窝,笑盈盈的便要行礼。
  不管怎么说,冯家这位姑娘向来见人便三分笑,对人又温和有礼,实在是个惹人喜欢的主儿,又替彭德妃照顾着家里的弱小们,因此彭嬷嬷便也笑起来:“最近亳州进贡了一批轻容纱,纱质细腻,触手如同摸了一团云雾,远看又如同天上彩霞,流光溢彩美不胜收,娘娘念叨着您,一共就得了四匹,便挑了一匹冰蓝色的,一匹湖绿色的,让我来给您送来,说是让您在及笄那日穿。”
  冯淑媛便急忙受宠若惊的道谢:“这也太贵重了……臣女如何敢领受……”
  彭嬷嬷面带微笑,伸手握住她的手拍了拍,一脸的意味深长:“这话怎么说?您是娘娘最中意的后辈,既是你及笄,难道娘娘还能小气了不成?尽管收下才是。”
  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自然不可能再推辞,冯淑媛便继续一脸受宠若惊的道了谢,再恭恭敬敬的请彭嬷嬷用茶。
  彭嬷嬷端了茶啜了一口便又放下,似是随口问她:“不知及笄礼布置好了没有,可还有什么要帮忙的?若是有,姑娘可千万别客气,娘娘心里是疼你的。”
  这是在问卫安那边会不会有变故。
  冯淑媛亲手给她续了茶,摇头微笑:“承蒙娘娘恩宠,再无不妥的了,不过一个及笄礼,办的这样隆重,荣昌侯府上下已经受宠若惊,怎么还敢再有要求?还请娘娘放心,我一定不敢丢了娘娘的脸面。”
  彭嬷嬷脸上的笑意更加深了一些,眼里透出些欣赏来,似乎只是闲谈似地,轻飘飘的问她:“那不知到了那一日,及笄典礼完了之后,可还有什么其他的玩耍安排没有?京中萧条了这样久,也是时候有点喜事来冲一冲了,该玩的尽心才好。”
  冯淑媛会意,便朝着旁边的王嬷嬷点了点头,从王嬷嬷手里接了一份薄薄的薛涛笺来,恭敬的递给了彭嬷嬷,一面又解释道:“已经定好了,及笄礼完毕,便打算去打马球的。”
  打马球?
  大周崇尚马球和蹴鞠,女子也多有涉猎,可是自从擅于此道的明皇后去世之后,玩的人便渐渐的少了,都怕犯了忌讳。
  已经很多年没见过公侯伯府的姑娘们大张旗鼓的打马球赛了,彭嬷嬷一听便怔住了,看了冯淑媛一眼,思量了片刻便道:“马球这项玩意儿恐怕有些危险。”
  冯淑媛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笑了一声,才道:“公主师从方皇后身边的肖姑,肖姑又是出了名的马球高手……”
  彭嬷嬷顿时便心领神会了,朝着她露出一个微笑来,而后便道:“既然公主也有此雅兴,那到时候娘娘自然该赐下彩头来,还望诸位姑娘玩的开心尽兴。”
  冯淑媛温和的笑起来:“臣女一定不负娘娘厚望,尽量周到的兼顾到各位贵女,不堕了娘娘的名声。”
  真是个聪明又会揣度人心思的人,怪不得彭凌薇对她赞不绝口,彭德妃对她也极为欣赏亲近。
  话说的云遮雾罩的,却又能表明心迹,实在不是个善茬儿。
  彭嬷嬷心里稍稍放下了担忧的心……………有个这么厉害的帮手,说不得这件事还真的没那么难成功。
  若是真能对付了卫安又不牵扯出宫里,那就是去了彭德妃的心魔了,这对于彭德妃来说,可是莫大的功劳,也是得她欢心的大好机会。
  ………………………………


第790章 试探
  自立了太子之后,朝局便渐渐安定下来。之前皇陵地动的事三法司已经查出了个结果,有罪的尽数领罪,有功的也都得了赏赐,加上福建那边传来捷报,在福建延坪县剿灭倭寇三百余人,俘虏倭寇大名一人,京中的气氛便又和缓了许多。
  与此同时,晋王那边也开始节节败退。
  先是在攻打南昌之际遭遇南昌知府和百姓的拼死抵抗,损失甚重。
  后来又在鄱阳湖遇上临江王的护卫军,以一万八千人对临江王一万人,大败而归。
  好消息接连传来,郑王也上书说晋王损失惨重,一时龟缩广昌,已经许久没有大动作,他正加紧跟临江王商议平叛的事。
  隆庆帝总算是露出了真切的笑意,拿了郑王的奏疏给内阁众人看。
  首辅和次辅便率先跪了下来,山呼万岁,恭喜隆庆帝。
  隆庆帝摆了摆手:“打仗最苦的总是百姓,恭喜朕做什么?该替百姓们开心!”
  又传令京城免除宵禁十日。
  因为心里高兴,他对着林淑妃便更加的和颜悦色。
  出了方皇后的事之后,他心里对彭德妃不知道怎么,总觉得中间有了一层隔膜。大约是对方皇后也真心疼爱过,只要想起她为何会一步步走上绝路,心里便不可避免的有了愧疚,对彭德妃也就多了一分抗拒。
  反倒是林淑妃,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不争不抢的,安安分分的,从来不做出格的事,让他觉得放心,加上林淑妃现在的肚子越来越大,即将临盆,他也就更愿意往林淑妃宫里来。
  林淑妃照旧是温温柔柔的,见他开心,也只是温和的笑着,不多过问。
  这样的态度更让隆庆帝觉得舒心,他便主动的把临江王出兵的事告诉了她,又道:“老五是个好样的,没辜负朕的期望。”
  林淑妃便连忙敛衽恭喜隆庆帝。
  隆庆帝摆摆手让她起来,一时不知为何叹了口气,有些怅然若失:“一个个的尽都来恭喜朕,朕有什么值得恭喜的?就算是这场仗打赢了,对江西和附近的百姓们来说,也没什么值得开心的,他们今年的收成都泡了汤……之后要忙的事情还多着呢。”
  越是经历这些事,他就越疑心自己是不是真的适合当皇帝,当初冯家跟明家推他上位的决定又是不是错了。
  到了如今,一步步走来,身边的人死的死散的散,竟真的没有一个旧人了,他闭了闭眼睛。
  林淑妃看出他的惆怅和疲累来,静静的走到他身后,替他按压起太阳穴来。
  隆庆帝眼睛没有睁开,隔了一会儿,却忽然伸手一把捉住了林淑妃的手,轻声道:“你身子不便,这些事不要做了。”
  又朝着她笑起来,伸手去摸她的肚子:“孩子还动的厉害吗?”
  他盼着方皇后的孩子开始,便时常伸手去感受孩子在肚子里的动静,到了彭德妃的时候,也是这样。
  到了林淑妃这里的时候,他又更少了一份急切,多了一分期许,因此又格外的耐心。
  从这个孩子会在肚子里动弹开始,他便开始感受他的存在。
  林淑妃笑起来,忽然又哎哟了一声瞪大眼睛:“圣上,他又在踢我呢!”
  果然,隆庆帝很快感觉到手掌心处传来一阵震动。
  他忍不住微笑起来:“这样调皮折腾他母亲,定然是个小子!”
  新生命总是容易带来喜悦的,隆庆帝又欢喜起来:“等他出来了,朕替你好好收拾他”
  隆庆帝的儿子少之又少,是无比珍贵的,哪怕是生他们的妃嫔们,也没有敢随意就打骂的理儿,这是隆庆帝在开玩笑,林淑妃便抿唇笑着不说话,隔了好一会儿,才有意无意的道:“臣妾还有一件事,忘记禀报您了。”
  隆庆帝抬了抬眉毛:“什么事?”
  “是我弟弟的事。”林淑妃说着便叹了一口气:“他是个死心眼儿的人,看上了人家姑娘,可人家姑娘却看不上他,我正犯愁呢。”
  隆庆帝素来是喜欢林三少的,林三少又在他眼皮子底下长大,他对林三少多了几分亲昵,闻言便忍不住也笑起来了:“平常看着稳重,其实却是个孩子!既然喜欢人家姑娘,便该早来禀报你这个姐姐,请朕赐婚。这圣旨一下,就不管喜欢不喜欢了。可既然没有来请赐婚……”
  隆庆帝看了淑妃一眼,伸手拉了她在身边坐下叹了口气:“便是真心尊重人家姑娘意见,人家既然不喜欢,便算了,没得最后没成佳偶,倒成了怨侣,你说呢?”
  他知道林三少喜欢卫安。
  也知道沈琛同样喜欢。
  现在是已经做出决定了。
  林淑妃从来就没有忤逆过他的意思,现在就更不会,对着隆庆帝叹了口气无奈苦笑:“臣妾也是这么说,人家姑娘不喜欢,又有什么法子?成了也过不了好日子的。”
  她说着,蓦然将话题拐了个弯:“臣妾倒是也挺喜欢寿宁郡主,只是终究是要看缘分的,有些事缘分没到,确实是没法子。原本臣妾还想着,再问问寿宁郡主,可现在也不必问了。”她看着隆庆帝,轻声道:“郑王妃说,寿宁要去参加荣昌侯府大小姐的及笄礼,她都还有这个心思,可见丝毫不曾为此事纠结犹豫过,既然如此,强扭的瓜不甜的。”
  荣昌侯府?
  隆庆帝挑了挑眉:“荣昌侯府大小姐及笄,关卫家什么事?朕记得,卫老太太不是说要领着寿宁去福建看她大儿媳妇和孙儿孙女吗?”
  林淑妃伸手拿了个苹果替他削皮,不甚在意的点头:“是啊,听说原本都打算了十五动身的,可是收了荣昌侯府的帖子,便推迟了时间了。听郑王妃说……”
  她迟疑了一瞬,仿佛是在考虑该不该说,片刻后才咳嗽了一声:“听说那天永和和永清也去,恐怕是因为不敢拂了公主们的面子,所以才推迟了出行的时间罢?”
  隆庆帝没有开口,表情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


第791章 急报
  过了片刻,隆庆帝才伸手接过了林淑妃手里的苹果,咬了一口就放在一边:“冯家这么大的面子?不过一个及笄礼罢了,怎么连堂堂郡主都要为了她推迟行程?”
  林淑妃便笑了:“听说是因为永和也要去,因此冯家姑娘才下了帖子,求寿宁郡主留下观礼的。”
  隆庆帝一听便明了,冯淑媛再风光,卫安也不见得买她的账,可是若是永和出马了,那就又不一样了。
  他挑了挑眉,问林淑妃:“你觉得寿宁跟沈琛配是不配?”
  问到这里,林淑妃便不自觉的皱了皱眉,似乎是认真的想了想,才道:“配还是不配的,这我怎么好说?在我看来,自然是我弟弟最好的……”
  这是大实话。
  隆庆帝忍不住便笑了:“只可惜,你看你弟弟是个宝贝,人家寿宁瞧不上,又有什么法子?”
  他似乎心里已经有了主意了,正好外头安公公急匆匆的来了,他便站了起来叮嘱林淑妃:“好好保养身体。”
  林淑妃低声应是,恭恭敬敬的起身送他出去。
  安公公便一面扶着隆庆帝下了台阶,一面垂着头说:“兵部尚书徐安英接浙江急报,倭寇屯兵三万余,似乎是准备反攻。”
  隆庆帝的脸色便霎时变了,之前想着去找永和公主说的话也霎时抛到了脑后,立即便去了太极殿。
  这里徐安英和钱士云等人都已经到齐了,见了隆庆帝便急忙起来行礼。
  隆庆帝免了,竟徐安英双手捧上来的急报看了一遍,便冷笑:“刘必平这是什么意思?!”
  之前福建上报,无一不是捷报,都说是重创倭寇,福建布政使司还上奏称赞这是不世之功,可是现在,浙江沿海竟有大批倭寇横行。
  浙江总督明言说这批倭寇乃是从福建流窜过去的。
  刘必平到底是在做什么?!
  徐安英也立即拱手禀报:“刘必平每每跟朝廷伸手要银两,都是夸口说大捷,而巡按御史竟也无一字实话禀上,福建官场腐败可见一斑……”
  刘必平俨然已经掌握了欺上瞒下的精髓了。
  一面跟朝廷哭穷伸手要钱,一面借助着倭寇这个借口,拥兵自重。
  他哪里是打倭寇?
  分明就是故意留着倭寇和那帮海贼,好稳固地位的!
  隆庆帝看着眼前的急报,忽而伸手扔在了地上:“此等逆贼!”
  大殿里一片死寂,一时竟没人敢开口说话。
  隆庆帝气怒也是有道理的。
  这么多年,刘必平就是仗着会用人,也确实控制住了福建境内的倭寇,护着福建境内的百姓不被倭寇骚扰,因此才站稳了脚跟。
  有句话一直在朝廷里流传…………………朝廷无一日不可无东南,东南无一日不可无刘必平。
  这话是有些道理的。
  可是越是到后来,刘必平的胃口就越是大了。
  自从先后端掉了易家跟彭家之后,刘必平就好像反而没了掣肘,仗着朝廷陆续出了成王和晋王的叛乱,也仗着朝廷跟晋王开战,福建筹措的大量军饷,竟越发嚣张。
  只是太嚣张了,有些事就藏不住了。
  就如同这一次,那些倭寇终于已经被刘必平喂得脑满肠肥了,已经不满足跟刘必平那点子私下交易了,已经把目光瞄向了江浙。
  一片沉默里,还是陈御史先开了口:“刘必平原本就是福建人。”
  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让众人都懵了,不知所以的朝他看过来。
  还是钱士云反应最快,斟酌了片刻才道:“向来当官不回故里……他是夏首辅举荐的人,也是夏首辅的门生。”
  所以他能回福建任一地总督,刘家又原本就是当地大家族。
  他混的更加如鱼得水了。
  到了现在,已经尾大不掉。
  福建俨然是他们刘家的地盘了。
  隆庆帝冷笑了一声。
  众人都急忙跪在了地上。
  “年年开口跟朝廷要钱,福建一年的军费就是多少银子?!他刘必平再大的胃口,吃的下这么多?!”隆庆帝重重的将手里的奏章扔在了地上:“他就算是吃的下,不说地方上的御史,布政使司那些人,就说朝廷里,就没有知道的?!”
  这话说的就是诛心了。
  分明是在说朝廷里有跟刘必平相互勾结的人。
  “竟就误朕如此!”隆庆帝哼了一声,语气里含着暗潮汹涌:“若不是这次闹了出来,就算是派了沈琛去,建了市舶司又有何用?!”
  话说到这里,再不接话是不成了。
  众人都把目光落在首辅身上。
  最后还是蒋首辅伏在地上仰起头来:“东南倭寇不断肆虐进犯,北边有鞑靼虎视眈眈,江西又有晋王作乱……刘必平固然狼子野心,可是如今却不是能动他的时候……”
  话说的难听了些,却是实实在在的实话。
  眼下这个时候,要牵扯出刘必平来,就势必要震动整个东南官场,还不只如此,朝廷里也不知要牵连多少人,夏松当首辅多年,门生遍布朝野,之所以夏松倒台没闹出太大的风波来,一是因为夏松毕竟还活着,二便是因为夏松虽然倒了,可是隆庆帝却显然顾虑着朝局,并没有不顾一切的深挖,给人留了余地。
  可是一旦要查刘必平。
  这余地就势必是不能再留了。
  那到时候,涉及进来的人会是何其的多?
  而到时候事情既闹出来了,朝廷不查,寒了百姓们的心,一旦彻查,又让百官闻风丧胆,朝野震动,到时候就是骑虎难下的局面。
  蒋子宁说的是正理,刘必平是绝不能动的,至少这个时候,绝不能动。
  钱士云也紧跟着蒋子宁朝隆庆帝磕了几个头,恳切的道:“圣上,首辅说的有理…此事事关东南大局,牵扯太广,一旦彻查,就势必震动朝野……”
  那就不能彻查了。
  可是不能彻查,刘必平这个蠹虫,就留着他胡闹?
  就算是朝廷不彻查,浙江的倭寇,百姓跟朝野就闻不到不对劲?不知道福建的猫腻?
  怎么想都是一团乱麻,看着都知道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