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春闺密事-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直想见他……”
  隆庆帝眼里嘲笑愈深,抬头之时又都尽数敛去了,并不搭方皇后的话,只是道:“卫老太太年纪大了,身子又不好,以后便不必时常召她进宫了没得让她东奔西跑惹出病来。”
  方皇后有些错愕,一时反应不过来隆庆帝这话的意思,犹豫了片刻才想张口说什么。
  隆庆帝却已经站起来了,看了看她,并没有过去伸手抱四皇子的意思,只是道:“等她醒了,便令她出宫罢,赏些补品下去替她补补身子。”
  明明比他年轻不少,可是卫老太太的状态看上去却实在是已经暮气沉沉。
  隆庆帝忽而有些不忍心了。
  他知道这个小姨子的性格,是个绝不甘心弄虚作假那一套的人,更不是会谄媚讨好的人,从前跟方皇后都关系淡淡,也从不惹是生非。
  怎么这回忽然无缘无故的蹦出来上了这么一封荒唐的折子?
  何况卫老太太对大皇子和明皇后感情那样之深,是绝不可能用他们的名义来做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事的。
  之前他便因为太庙失火,所谓的天现预兆疑虑重重,后来卫老太太的奏疏一上,他更是不必想都明白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还让林三少去查探过。
  据林三少说,卫老太太在上这封折子之前,被方皇后宣召进宫过。
  并且卫老太太一出宫便病了。
  过后几天,方皇后又颁了赏赐出宫赐给定北侯府,卫老太太才上了那封奏疏。
  事情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简直不言而喻,不问自明了。
  可隆庆帝到底还是揣着一丝希望,不敢相信自己宠爱了这么多年的皇后竟真的会为了儿子为了以后的位子,而想着西安动摇他的江山。
  在他还没死的情况下,就迫不及待的给她的儿子造势,准备让他让位。
  这些犹豫和疑虑终于在今天他看见卫老太太晕过去的那一幕给撞击的粉碎,他看着方皇后焦急的脸和她那欲盖弥彰的话,只觉得寒心和可笑。
  这个女人已经连装都不屑于装了,也不知道是她自己傻还是当别人也是傻的,竟然还一再的在他面前强调卫老太太认定四皇子是大皇子转世的事。
  还一直企图让他相信并且做出表态。
  方皇后被他这样阴暗的目光看的有些发怵,下意识的扯出一个笑脸,试探着问他:“那……”
  她想了想,实在是无话可说了,便干脆问他:“太庙失火的事,现在有头绪了吗?”
  她目光炯炯,说到这件事的时候终于面上又有了些神采:“这火烧的这样稀奇,是不是有什么古怪?”
  她哪里是在问,根本就是巴不得是有什么古怪。
  隆庆帝不动声色的盯住她:“你觉得有什么古怪?”
  方皇后便道:“上元节这天出事……又偏偏只是烧了大皇子一人的牌位……会不会是有什么说法?”
  她只差明晃晃的直接问隆庆帝,觉不觉得那个四皇子是大皇子转世的说法可不可信了。
  隆庆帝定定的看了她半响,又垂头看了一眼正坐在榻上玩耍的四皇子,片刻之后才反问她:“你觉得有什么说法?”
  方皇后正要说话,肖姑便回来禀报说卫老太太已经苏醒过来了。
  方皇后看着隆庆帝,很是关心的样子,连忙道:“既然醒了,您便一同去看看老太太罢?老人家年纪大了……总是难免有些毛病的。”
  年纪大了?
  隆庆帝嗤笑了一声,他的年纪可比卫老太太还要大。
  不过在方皇后眼里,他当然是年纪大的,要不是觉得他年纪大了已经没从前的威慑力了,她怎么敢动这么多的小心思?
  只是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隆庆帝也并没有拒绝,不置可否的提步跟着方皇后去了偏殿,见孔供奉出来请安,便点了点头,越过他进了屋内,一眼看见倚在床头,正被人喂着喝水的卫老太太。
  卫老太太显然是吓坏了,一见了他,面色便迅速的苍白起来。
  ………………………………


第641章 隔阂
  隆庆帝太清楚卫老太太的个性了,她这样倔强又高傲的性子,若不是做了不得已的事,是绝不会在他面前露出这副模样来的。
  这么多年了,他其实一直知道卫老太太对他有心结。
  所以她从不跟以往明家未出事那样明媚肆意,潇洒自如。
  原本他也是想让这个受够了苦的妻妹好好的活下去的,谁知道方皇后却又把她给牵扯了进来……
  隆庆帝心里的厌恶和冷淡已经快要喷涌而出,可是方皇后却并没能感知到他的心意,她甚至还匆忙的把四皇子往前推了两步,在卫老太太跟前幽幽的叹了口气,情真意切的感叹道:“老太太总说他是像极了大皇子,从前本宫还总是不信,可是事到如今,本宫才知道,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缘分这东西,果然是没有道理可讲。”
  她也不是完全对隆庆帝不了解了的,至少她还知道隆庆帝越是年纪老,越是怀旧。从前的明皇后在他心里原本就是个白月光,久而久之这月光就更加的白更加的完美无瑕。
  再加上明家之前蒙冤,大皇子死的凄惨,他心里的愧疚越积越多。
  所以她才抓住了这一点加以利用。
  可是她不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做过头的。
  卫老太太却知道,她心里哂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的露出了惶恐的笑,应景的附和了两句。
  隆庆帝冷眼看着,忽而冷声呵斥了一声,便转过头看了方皇后一眼,道:“让老太太出宫罢!”
  方皇后被隆庆帝呼入起来的怒气弄的摸不着头脑,有些茫然的看着隆庆帝,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什么地方惹得他这样暴躁生气了。
  可是隆庆帝却也不再解释了,越过了她径直便出了凤仪宫,不知道去了哪里。
  方皇后还没来得及将铺垫好的说辞再跟隆庆帝说一遍,他竟然就走了,这令她很是尴尬又恼怒,面上神情也极为难看。
  可是再不知道缘故,人也毕竟是走了,卫老太太该做的事也已经做到了,她也不再留卫老太太,恹恹的让肖姑送卫老太太和卫安出宫,转身自己抱着四皇子回了正殿。
  卫老太太上了马车,刚才在凤仪宫的那些仓惶便一扫而空,冷静的叹了口气,靠在了大引枕上,将毯子往上拉了拉,才告诉卫安:“事情都解决了。”
  她所指的解决,是写了那封奏折后原本应该出现的那些麻烦。
  其中眼严重的莫过于隆庆帝的忌讳和憎恶。
  可是卫老太太用自己对隆庆帝这么多年以来堆积的了解,成功的化解了这些麻烦。
  卫安从壁盒里拿出茶叶来,替卫老太太倒上一杯茶,轻声道:“方皇后会不会起疑?”
  “一心钻进了牛角尖的人,哪里还顾得上疑心这些东西?”卫老太太笑了一声:“该做的我又不是没帮她做,我全都是按照她说的做的,一点儿错漏也没有。”
  正是因为她完全依照了方皇后的指示做事,所以隆庆帝对方皇后的厌恶越发的深,只是方皇后自己不清楚这一点罢了。
  卫安也忍不住笑了笑:“刚才永和公主也问我,问我觉得这回四皇子是大皇子转世的事,是如何想的。”
  永和公主?
  卫老太太拧了眉头:“她问这些,是觉得我的奏折上的蹊跷吧?”
  “大约是,不过她也明白,您都是被方皇后逼着做这件事的。”卫安将茶叶又放回壁盒里:“这回不过是想试探试探我们究竟是不是心甘情愿,会不会因为这件事到时候倒打一耙罢了。”
  这么说来的话,永和公主倒是个聪明人。
  不过现在聪明不聪明的,也不关她们的事了,毕竟奏折也上了,应付了方皇后,这回进宫又洗刷了隆庆帝的怀疑,把自己塑造成了被方皇后威逼利诱的受害者,该做的都已经做了。
  可以毫无顾忌的离京了。
  卫老太太端起茶杯正想喝一口,马车便剧烈的颠簸了一下,晃的她手里的茶杯都险些没有端稳,水洒出了大半。
  “怎么回事?”卫老太太坐稳了,神情郑重的看了卫安一眼,对赶过来问询情况的林海问:“怎么惊了马?”
  林海的声音带着些焦急,轻声道:“老太太,是外地进京的锦衣卫,不知道有什么要紧事,竟然公然在大街上跑马,撂倒了不少摊子,咱们的马夫已经尽力避让了,可是还是免不了受到了波及,幸好并没什么大事……”
  锦衣卫再嚣张,也没有敢在皇城附近跑马的,这里住着的可都是达观显要,高门望族,还有皇亲国戚,踩死的蚂蚁都可能是有些来头的。
  怎么这回竟然有锦衣卫做这样鲁莽的事?
  卫老太太皱了皱眉,却不想在这个时候过问那么多,只是点了点头,吩咐林海让车夫继续赶路。
  等到了家,卫老太太才找来了林海问他:“知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个时候,会不会是有关方皇后和四皇子的事,所以才会让锦衣卫在大街上跑马?
  林海咳嗽了一声,压低了声音:“隐约听说是有关晋王的事……到底是什么事,却不清楚了……”
  晋王?
  卫老太太想起来,晋王的儿子楚景盟被锦衣卫查出来谋害四皇子,隆庆帝如今还并未做出决断,没有说是不是要他的性命。
  这也是之前楚景行设计好的计划,就是为了让晋王闹腾起来,把水给搅浑,好让临江王府趁机得利。
  临江王也是知道的。
  她看了卫安一眼,问她:“是不是晋王反了?”
  卫安略微沉吟片刻便摇了摇头:“晋王没有那么大的胆子,他是个不被逼到极点就不会反抗的人,现在圣上并没有说如何处置楚景盟,他怎么会先反呢?算算路程,他现在也还在半途中,绝没有到封地,傻了才会选择现在反。”
  她顿了顿才道:“更大的可能,是来上请罪折子的。”
  这才符合晋王素日的行事作风,他本来就是个胆小怕事的。
  卫老太太若有所思。
  ………………………………


第642章 阴差
  卫老太太于是叹了口气:“这样看来,那之前楚景行的设计就白费功夫了。”
  不仅如此,恐怕他还会迁怒到沈琛他们身上,若不是沈琛多管闲事,这件事就不会被临江王知道,也不会被临江王截下来,只把楚景盟报了上去。
  死两个儿子跟死一个儿子的效果当然是截然不同的。
  卫安笑了笑,没有答话。
  其实她跟沈琛的想法大抵相同,那就是没有必要去利用一个原本就派不上太大用场的人,晋王实在是一个没有大志向的藩王。
  在秦王身上动手脚都比在他身上动手脚要效果好的多。
  既然楚景行这么决定了,自然就该承担这么做的后果。
  不过反正他如今什么都不做反而比什么都想做要好的多,至少他会明白,不是每件事都在他的算计之内的。
  没有人能把每件事都算计到位,比如说方皇后就没料到经营了这么久,自己自认为已经算计准了隆庆帝对明家人的心软和愧疚之后设下的这个局,竟然会功亏一篑。
  隆庆帝在离开凤仪宫之后便去了内阁议事,等定了福建抗倭的事之后,便让兵部加紧设计刘必平新呈上来的兵器谱,而后便收到了林三少的回报。
  林三少呈上来的情报里头,清清楚楚的说明了太庙起火的原因,根本不是什么天象有异,上天示警。
  而是有人刻意而为之。
  那个叫嚷的最厉害的钦天监的官员,也正是方皇后的远房族亲。
  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之前卫老太太的异状,事情真相到底是如何,已经不言而喻了。
  隆庆帝没有耽误太久,第二天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清除了一批又叫嚷着四皇子是大皇子转世的人。
  并且当场打了闹腾的最厉害的钦天监官员的脸,面无表情的把一份弹劾这个官员尸位素餐,毫无真才实学的弹劾奏疏扔在了他面前冷笑:“朕听闻卿家曾经为梅翰林家算娶亲的黄道吉日,可是黄道吉日这天梅家却横生灾祸,朕又听闻卿家曾为国子监祭酒陈祭酒看新宅风水,说是后院该挖池塘以聚敛财气,可是祭酒家里却从此一蹶不振……卿家如此本事,你所谓的算出的四皇子乃是大皇子的转世一事,要朕如何相信?!”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就是明晃晃的在打那个官员的脸!
  满朝文武一时噤若寒蝉。
  而那个钦天监的官员更是已经瑟瑟发抖两股颤颤,险些连站也站不稳了。
  隆庆帝这么不给他脸面,只差指着他的鼻子在天下人面前指责他是个浪得虚名的神棍,他从今以后的前程只怕就毁了!
  可更严重的还远远不止这一点,隆庆帝冷笑完了,又道:“还有件事,这奏章里头清楚的写了,卿家为了你儿子费尽苦心,甚至还买官……”
  他声音仍旧平版无波:“你欺世盗名,满口仁义道德,实际满肚子坏水,惯会借死人生事,把朕至于何地?!把大皇子至于何地?!”
  那个钦天监官员终于彻底站不稳了,身子一软便倒在了地上。
  安公公急忙令大殿里的锦衣卫把人拖下去。
  隆庆帝便又慢条斯理的宣布了一个决定……………他要追封已故的大皇子为太子,下令让礼部拟定谥号。还下令死后要跟明皇后合葬。
  跟明皇后合葬,那现如今的方皇后呢?
  众人虽都不敢说,可是心里都明白,这回的事恐怕是方皇后做的过火,所以惹隆庆帝厌恶了。
  隆庆帝才会在民间和朝堂都把四皇子是大皇子转世一事传的沸沸扬扬的时候,先是处置了那些叫嚷的最厉害的官员,又打了提出这个说法的钦天监官员的脸,而后又故意追封大皇子。
  心里有成算的,便不约而同的在心里把自己跟方皇后划了一条界限。
  隆庆帝尤嫌不足,下了朝还不等方皇后闹腾,以四皇子病弱为由,把四皇子接到太极殿亲自照顾。
  这是开朝以来第二个把皇子带在身边教导的皇帝。
  从前本朝太祖也是因为爱屋及乌,因此在皇后去世后把皇后所出幼子接在身边亲自教养,事必躬亲。
  可是太祖这样做,是因为皇后已经去世。
  可现在四皇子的生母方皇后还活的好好的,隆庆帝这么做,无疑是故意做给朝臣看,也是给方皇后的惩罚。
  方皇后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连四皇子的踪影都看不见了。
  安公公软硬不吃,坚定的在羽林卫的护送下把四皇子给接去了太极殿,连面也不肯让方皇后再见一面。
  方皇后求见隆庆帝,隆庆帝也毫不客气的拒绝了,只是说让她好好休息,她最近精神不济,需要好好静养。
  静养?!
  傻子也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静养,而是让她禁足的意思!
  一天之内从天堂掉进地狱。方皇后简直懵了,可是最雪上加霜的是,她还不知道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
  怎么好端端的,隆庆帝竟会气怒到如此地步?一点儿脸面都不肯给她,把事情做的这样绝?!
  直到坏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来,她才终于恍然大悟,知道隆庆帝究竟是为什么生气……………他是知道了,知道了太庙起火的原因……也知道了她这样做的目的。
  所以他故意追封大皇子为太子,还让礼部大张旗鼓的拟定谥号来打她的脸。
  她有一瞬间觉得心灰无比,紧紧攥着衣裳,连骨节都开始泛白也毫无知觉。夫妻一场,他竟然可以绝情到这个地步。
  就这样一点余地也没有留给她。
  甚至还把她的儿子给带走了。
  她只有儿子了。
  这个从前很是宠爱她,几乎对她无所不从的丈夫,如今根本已经跟她貌合神离,而德妃又虎视眈眈,让人压力倍增。
  她原本就什么都没有了,娘家也毁了,要是再失去儿子,她还怎么能活?!怎么活下去?!
  还是肖姑走进前轻声劝她看开些:“娘娘也不必如此悲伤,其实…四皇子能被圣上亲自放在身边教养,换个方向想想,也是难得的殊荣啊!”
  ………………………………


第643章 事发
  是难得的殊荣,可是方皇后根本不屑于要这样的殊荣,她面露苦涩,许久才渐渐的从难过中抽出精神来,仔细的想了想。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想不明白:“卫老太太是上了奏折的,她那里没出问题。可是张政更不敢出卖本宫……”
  张政便是那个钦天监的官员。
  肖姑见她要钻牛角尖,在她旁边轻声劝她:“娘娘,这主意原本就操之过急了。圣上他毕竟是君啊!”
  当皇帝的,哪里有喜欢别人自称是真龙转世的?
  到了现在,肖姑也就敢说了,她叹了口气:“娘娘也仔细想想,您让卫老太太上书,固然是觉得圣上会心软。可是说句不好听的,当年明皇后还是圣上结发妻子,可是她还是香消玉殒,连带着大皇子也不能得以保全。娘娘您还想不明白究竟是错在了哪里吗?”
  错的不是卫老太太也不是钦天监的官员。
  而是一开始这个计划就愚蠢透顶了,只想利用隆庆帝的心软和愧疚,却没有想过隆庆帝他是一个已经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的人,偏偏他还疑心甚重。
  方皇后真是犯了太大的忌讳了。
  她有些茫然,而后才反应过来肖姑所说的话蕴含的意思,呆坐在榻上许久才回过神来苦笑了一声。
  是啊,这么浅显的道理,她一时竟忘了。
  终究还是太习惯用从前对隆庆帝的了解才揣度现在的隆庆帝了。
  她都忘了,隆庆帝早不是从前凡事都对她百依百顺的那个隆庆帝了。
  她活活的把自己作死了,还成全了德妃,反衬出了德妃的乖巧懂事和不争不抢。
  真是太蠢了。
  她深呼吸了一口气,将脸埋在掌心里,许久之后才怵然抬头:“那圣上会怎么对待阿满?”
  她有些惊慌:“他向来对阿满很严厉的,加上我犯了这样的过错,他会不会迁怒阿满?!”
  原本她会做出这样铤而走险的决定就是因为察觉到隆庆帝对四皇子越来越不耐烦,从前至少四皇子还能跟五皇子平分秋色,可是自从四皇子越来越暴躁,加上又犯过一次病之后,隆庆帝对他好像忽然的就冷淡了下来。
  她的危机感因此才倍增,觉得若是做点什么,只能坐着等死……
  肖姑亦有些迟疑:“这……大约不会罢?”她踌躇片刻才道:“圣上只有这两位皇子,每一个都是至关重要的,圣上是不会对四皇子怎么样的。”
  方皇后却不信,不置可否的仍旧把头埋在膝盖里,一直没有发出声音。
  那一头的隆庆帝也并没有把方皇后的反应放在心上。
  在他心里,方皇后理应受些教训了。
  她的心已经越来越大,若是不及时遏止,迟早会做出更不可原谅的事情来。
  他是不想这个继后出什么事的,毕竟这么多年总有情分,何况她还是他孩子的母亲,他的孩子本来就不多,儿子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他只是把四皇子留在身边,打算亲自教养,让他不要跟着行为逐渐失常,野心又极大的方皇后。
  儿子既然已经接在身边了,方皇后如何想他也实在暂时不想关心,而且他现在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锦衣卫送了晋王的消息回来。
  晋王说自己写了封请罪折子,专程快马加鞭的从登州送了回来。
  他不用想就知道是因为楚景盟和楚景迁的事。
  晋王也的确是该反省反省自己了,他自己宠妾米奇,隆庆帝并没有打算管,藩王做些糊涂事,总归对他来说不是坏事。
  可是关键是,晋王糊涂的有些过头了,他家里的妻妾嫡庶之争,还波及了隆庆帝的儿子。
  四皇子被他惹得犯了病,太医说这个病没有痊愈一说,若是受到刺激或是情绪变化过大,都有可能再次犯病。
  光是这一点,楚景盟就已经无法原谅了。
  晋王就算是把请罪折子写的再情真意切,他也绝不会轻易放过楚景盟的。
  可是隆庆帝打开奏章之后,却出乎意料的暴怒。
  他当即召集了内阁在东暖阁议事,随即便下令锦衣卫将仍旧在登州的晋王缉拿回京。
  藩王离京加起来才不过半月,隆庆帝竟就下令把其中一个藩王给缉拿回来,朝野上下一片哗然。
  京城顿时人心惶惶,都在揣测晋王究竟是犯了什么事。
  若是说是因为楚景盟的事,可是已经查明了楚景迁世子是冤枉的,而且晋王也上了请罪折子了……
  有御史上书认为隆庆帝此举不智,容易令兄弟离心,天下人误会。
  隆庆帝却置之不理,把折子都扔在一旁,只是严令锦衣卫听命行事。连夏松也默认此事,他底下的人见机行事,也都不敢跳出来质疑原因。
  等这个原因很快便暴露出来以后,他们就万分庆幸自己当初幸亏没有牵扯进去了……………因为去了登州的锦衣卫扑了个空,根本不曾见到晋王。
  在被再三的阻挠之后,锦衣卫强行登了晋王的船,才发现船上所谓的晋王竟不过就是晋王封地中的一个将领。
  而真正的晋王早已经先行一步离开登州了,只留下了晋王妃和侧妃等人在船上,只带走了两个儿子。
  这举动在任何人眼里,都是板上钉钉的心虚。
  加上之前楚景盟算计四皇子,现在晋王又这样做,打算潜逃回封地,隆庆帝之所以会大怒,也极为正常了。
  在得知晋王早已经先行一步离开登州之后,隆庆帝更加暴怒,当众令内阁商议如何楚景盟如何定罪。
  内阁也很快便商议出了结果,在这个时候,隆庆帝特意强调了商议定罪,内阁这帮人精顺水推舟便定了个死刑。
  隆庆帝也丝毫没有犹豫,当即下令楚景盟斩立决,又下令沿途追捕晋王。
  死了一个楚王之后,又轮到了晋王。
  京城的风又再度的刮了起来,且这风暴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夏松在下朝之后便沉沉的叹了口气,往皇城附近耸立的建筑瞧了一眼,缓缓的摇了摇头,随即便面无表情的上了轿子。
  ………………………………


第644章 捉拿
  晋王的消息慢了一步。
  自从请罪折子送上去了之后,他提心吊胆的日子便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毕竟没有消息有时候就是最好的消息了。
  他本来就是个胆小的人,凡事都只尽量往好的方向去想,既然没有消息,至少也没人来抓他回去,这对于他来说便足够了。
  基于此,他甚至都有心思跟薛长史他们对弈了。
  等晚间无事的时候,也开始动了些小心思,听说登州有家出了名的名楼,还特意让自己的亲信护卫长在画舫上接了个花娘过来唱曲儿助兴。
  他原本就是爱美之人,既然情形变好了,他便拾起了这个爱好。
  薛长史也似乎沉浸其中,摸着自己的胡子打着拍子微笑。
  气氛正好,晋王已经有些微醺了,笑着招呼薛长史和护卫长:“思娘说隔壁画舫还有许多漂亮姐妹,你们不如也寻一个过来……人生得意须尽欢嘛……”
  这个时候,恐惧已经不存在了,妻子儿女的生死好像也不再那么重要,晋王有些心满意足,满面带笑的催促护卫长:“快去快去!本王做主了!”
  一船舱的人轰然而笑,也尽都起哄陪着晋王开心,催促护卫长去隔壁画舫再接几个花娘过来玩乐。
  可是护卫长还没来得及出船舱,船舱的门便被砰砰急促的敲响了。
  守在外头的护卫紧张得神色都变了疾跑进来,连话也快说不出来的告诉晋王和一众被惊得站了起来的门客们:“王爷!出事了!外头有锦衣卫追来了,说是要盘查逃犯!”
  逃犯?!
  什么逃犯?!
  晋王瞪大了眼睛噌的一声站了起来,一时间酒意尽消,整个人都好像是被泼了一盆冰水,目瞪口呆的看着旁边同样也似乎不可置信的薛长史。
  花娘早被锦衣卫三个字吓得瑟瑟发抖了,等听见面前这个穿的如同富绅的人竟是王爷的时候,更是惊得面无人色。
  她虽不是官场上的人,可是在欢场卖笑久了,有些事无师自通。
  哪里听说过王爷还需要隐姓埋名的找花娘的?!
  而且这个王爷现在竟然还招惹到了锦衣卫,还这样惊慌失措……
  她被吓得一个激灵,可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护卫长便奔出去瞧了一眼又跑回来看了一眼晋王,脸色并不好看的道:“是锦衣卫……”
  可是请罪折子都已经递上去了!他已经服软了认命了,连儿子的死活都不管了,只差跟隆庆帝摇尾乞怜了!
  隆庆帝怎么就这么黑心,非得借着这件事赶尽杀绝才满意?!
  晋王的酒意全都化作了怒意,失望愤怒之下拿起身边的一个杯子便猛地砸碎在地上。
  随着啪嗒一声脆响,登时碎片四溅。
  花娘吓得不轻,捂着眼睛尖叫了一声,却立即又被晋王可怕的神色吓住,瑟瑟缩缩的蹲在一旁呜咽。
  晋王顾不上管她,目光妄想旁边的薛长史:“先生说怎么办?!”
  薛长史面色更加难看,神情苍白的道:“不如让他们进来……”
  他见晋王面色越来越难看,便尝试着跟他解释:“王爷要知道,原本咱们的去处可不该被知晓的……别人都以为我们还跟王妃侧妃他们在一块儿……既然锦衣卫能找到我们,就肯定是已经知道了这一点。那么……就说明来者不善了。”
  可不是来者不善。
  晋王恶狠狠的道:“既然来者不善,再让他们进来,岂不是引狼入室?!”
  薛长史便环顾了一圈船舱内面色各异的门客们,不急不慢的摇头:“也不能这么说,毕竟现在咱们还不知道,圣上到底是为什么说缉拿逃犯。您可是藩王,就算是世子跟小少爷犯了错,可是您总归爵位还在,还是圣上的亲兄弟。锦衣卫嘴里的逃犯究竟是何人?如果是您的话,总该要有个由头罢?就算是咱们留王妃在原处,自己先走一步了,又有什么问题?!我们又没有犯罪被捉拿,只想快点回封地理事,难不成还有过错不成?!”
  道理是这个道理,简直就说到了晋王心里去,他攥紧了拳头,才发觉指尖已经冻得发麻了,瞪大了眼睛指着护卫长道:“就这么办!出去,把人给本王叫进来!本王倒是想知道知道,他们嘴里的逃犯究竟是指谁!”
  护卫长连忙应是转身,却又被薛长史出声叫住。
  薛长史咳嗽了一声看着护卫长:“您千万记住,只能放一二个领头的进来,其余的不许多放。”
  护卫长摆弄会意,看了一眼晋王,见晋王也急忙点头,便也跟着应了是,很快便转身出去了。
  等到再进来的时候,就领了个刘东进来。
  刘东是从前黄俊的手下,晋王曾见过的,也曾打过交道,见了熟人便先不自觉的放松了些许,而后才问:“不知刘千户捉拿的是什么逃犯?为什么捉拿到本王的船上来了?”
  刘东面色同样有些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