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项羽终于是死了,刘邦高兴得都要欢呼起来。
  “小娘子,汉王亲自来迎。”刘元这刚下马已经有人急急来告诉刘元了,琼容没能忍住地道:“凭你为他做的一切,还杀了项羽立下这等首功,亲自来迎你也是理所当然的。”
  “先生。”刘元还是知道琼容真气了刘邦,但是就算刘元是刘邦的女儿,所谓祸从口出,琼容这样一脸怒意的模样不适合叫刘邦看到,话也不宜叫刘邦听到。
  琼容心里就是憋着火,想到这个天下竟然叫刘邦这样的人给了得,要不是看在刘元的份上,琼容真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项羽的尸体在哪里,项羽的尸体在哪里?”刘邦喝得一身的酒气,急急地寻着刘元而来,嘴里叫嚷的都是要看项羽的尸体。
  刘元早已经让人将项羽装入棺木中,刘邦即来自有人引着他往项羽的棺木而去。
  “打开,给我打开,我要亲眼看一看项羽,亲眼看一看。”刘邦挥着大手让人将项羽的棺林给他打开了,让他看清楚了死里的尸体究竟是不是项羽的。
  哪怕刘元的人没有刘元的吩咐,刘邦吩咐下自也有他的兵上前给刘邦打开项羽的棺木叫他看得清楚。
  刘邦爬上项羽的棺木,亲眼看到里面的确实是项羽,刘邦大笑起来,“项羽,项羽,你终于死了,你没想到自己也会有了今天。”
  “汉王。”刘邦这么多年吃了多苦受了多少罪,心里是有多压抑,面对项羽有多恐惧害怕,却又一个字都不能吐露,张良都明白。
  张良并未参与他们的庆贺,花天酒地非张良所喜,也就是一开始不能推却刘邦而不得不喝一杯,等他们喝高兴了,张良早已离开。
  此时此刻看到刘邦显得轻松地大笑出来,张良轻轻唤上一声,同时看向刘元,。
  刘元早就闻到刘邦身上的酒气了,张良看起来似是滴酒未沾,眼神与刘元看来,刘元一下子明白了张良的意思,因此走进了刘邦,轻声地问道:“阿爹,燕王韩信呢?”
  张良虽然深得刘邦信任,可是有一些话张良同样不能轻易说出口。
  如对韩信的防备,哪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是那也得防着点。
  “韩信,韩信在定陶啊,他也跟你一样去追赶项羽了,追到半路的时候听说你已经将项羽给杀了,他便驻军于定陶了。”刘邦就算喝了不少酒,刘元问起韩信的事照样能答得上来。
  刘元道:“阿爹是打算一直庆功不动了?”
  本来高高兴兴的刘邦被刘元接二连三的问题问得都醒了,这会儿也不想再看项羽了,回头就问了刘元,“你,你这是什么意思?你要跟我说什么?”
  “项羽虽然死了,天下依然没有太平。”刘元只吐了这一句,让刘邦想想清楚了,事情哪有刘邦想的那么好,天下各路诸侯所剩几何,就是刘邦自己又养出了多少诸侯,这些刘邦心里没点数?
  刘邦甩了甩头,努力让自己的脑子清醒一些,指着刘元道:“你,你总是扫你爹的兴。”
  对啊,刘邦这会儿高兴得是谁的话都不想听,想要跟他说的人都被他拉了来喝酒。
  “因为旁的人想叫阿爹给拦住了话头,那未必会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言。可我是阿爹的女儿,我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怕明知说出来的话阿爹不爱听,那也总比丢了性命要强,无论如何也得说。”
  陈明要害,他们是父女,天生是一条船上的人,旁的人可以换船,可他们不行。
  “好,你总是有道理。我这几天也是高兴糊涂了,一时失了节制,得改,得改。”刘邦确实信得过刘元的话,因此也就将身上半开的衣裳给拉直了,张良见此暗暗松了一口气,也就是刘元能说得明白叫刘邦听得进去。
  “项羽的尸体你打算怎么处置?”刘邦抹了一把自己的脸,问起刘元的有什么打算。
  “厚葬。与范先生一道厚葬。”刘元连想都没想地便回答了刘邦。
  刘邦点点头道:“行,成王败寇。都已经分出胜负了,人也死了,也不必捉着不放。”
  便是同意了刘元的做法,随即道:“以王侯之礼而葬之。”
  最后叮嘱的这一句叫刘元与刘邦作一揖,“阿爹圣明。”
  项羽英雄一世,就算刘邦怕了他一辈子,想要项羽死了一辈子,不都是因为项羽不好相互,刘邦与项羽之间只能是你死我活,故而刘邦才会巴不得项羽死。
  既然亲眼看了项羽的尸体,知道项羽是真的死了,刘邦还有什么好担心的,面子该给项羽的就得给,只有这样才能让从前跟着项羽的人,对项羽忠心耿耿的人,心都愿意放到他这儿。
  “季布,谢过汉王。”所有人都听见了刘邦的话,季布是第一个跪下来的人。
  刘邦挥挥手道:“起来吧起来吧。季布将军带领兵马攻占项羽的属地,一下子破了几城也是立了大功的人。”
  并没有说什么客套话,只是肯定了季布的功劳,季布连道不敢。
  “你是打算让范增与项羽一同安葬?”刘邦还记得刚刚刘元话里说的意思,因此多问一句。
  “是啊,那想必也是范先生所愿。”刘元说得颇是惆怅,刘邦也就不说这件事了,“这些事你看着办。”
  “子房。”项羽只要死了刘邦心里的大石便放下了,刘元要怎么样安顿项羽的丧事刘邦都不管。
  张良一直都在等着刘邦唤起,听到便立刻迎了上前,“汉王。”
  “接下来我们是应该如何?”便是要听听张良的意思,刘元在一旁道:“阿爹要商议要事也该进帐中商量才是,不仅是军师,还有几位先生也该请他们一道议事。”
  刘元提醒刘邦这既然是要问问大家的意思,这就不能只问一个人。
  “对,提醒得对,这件事不仅是要问子房的看法,也得让大家都一道说说。你也进去收拾收拾,一起来议事。”刘邦也不能忘了刘元,刘元的脑袋瓜子好使,最重要的是他们是一家人,刘元一定会想尽办法的让他们自家人获得最大的利益。
  “阿爹先进去,我把这些人安顿好再去。”刘元朝着邦作一揖,刘邦点了点头便准备往帐中走去。
  可是回过头的时候,刘邦一眼看到了子婴,一开始就觉得眼熟,子婴在他看过来时与刘邦垂拱作揖,刘邦回过头看多了一眼,越看刘邦越觉得子婴眼熟了,立刻追问道:“这位是,这位是?”
  “秦王子婴。”刘元冲着刘邦咬耳朵的说,刘邦直接唬了一跳,“他,他不是,不是……”
  刘邦是想说当年项羽不是杀死秦王子婴了?怎么这人还会出现大这里,这莫不是假的?
  “这一次我能追到了项羽还多亏了他。”将子婴给项羽指路专门指到了沼泽的事告诉刘邦,刘邦一听看向子婴的眼神更不一样了,“来来来,你也是立了大功的。”
  子婴听到这话小步地上前,朝着刘邦再作了一揖,“不敢,不敢。”
  “你能侥幸活下来亦是极好,我与项羽不同,我无杀人之心,你只要安分守己的,天下必有你的容身之地。”刘邦伸手拍拍子婴的肩膀如是说。
  安分守己这四个字包含得够多的了,刘元一眼看过刘邦,必须得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刘邦本就是极聪明的一个人,如今是越发的聪明了。
  “必定谨记汉王的教诲。”子婴当年在咸阳宫迎着刘邦都能卑躬屈膝,如今更是可以。
  “元儿你将人都安顿好了,有什么事等以后再说。”刘邦似乎也觉得这个时候并不是说破子婴身份的时机,因此只将人交给了刘元,刘元应声,刘邦即往帐中而去,张良同样看了一眼子婴。
  当年齐地刚刚乱起刘元就想利用子婴了,没想到一直没用上,到最后子婴倒还是无意中帮了他们一个大忙。
  刘元朝着张良露出一抹笑容相送,回头朝着琼容道:“先生你也得去,正好让他们都瞧瞧你的厉害。”
  路,刘元都想好怎么帮琼容铺路了,琼容岂有不配合的道理。
  “去,一定得去。”琼容心里憋着的一团火正愁找不到机会发泄!好机会送上来,琼容必须得去。
  刘邦召人议事,本来一群早就想跟刘邦好好商量商量将来事的人都赶紧的聚起来,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
  刘元进去的时候正好听到张良大一字一句反驳道:“若按项羽册封各路诸侯,诸将各为其主,若有一日再有一个人如汉王一般联络天下各路诸侯以攻于汉王,当如何?”
  ……这是说到以后王朝到底是按秦皇帝而定还是按项羽那样由自己称霸却分封各路诸侯而掌之?
  刘元一走进来,人都不自觉得地给刘元让道啊。
  有什么办法呢,刘元是杀死项羽的人,那是立下首功者,更别说这些年来刘元在后方打起仗来那叫一个所向披靡,就算知道刘元年纪尚幼还是个女郎 ,帐中也无一人敢小看刘元。
  “依军师所见是要行暴秦之制?若似于秦,天下人岂不以为汉王似秦一般?”一个老头吹胡子瞪眼睛的指出这一点,他们当初都是反秦的人,总不能这秦亡了他们就把这件事给忘了,巴巴地效仿秦朝。
  “郦先生所言未偿一孔之见。”刘元和张良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出这话来,话一出来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张良和刘元的身上,而两人也同时对视一眼。
  “军师请说。”刘元礼让之,她也想听听张良的想法,且由张良先说。
  张良与刘元作一揖而道:“秦王暴虐,非是秦政之错,秦法虽然苛刻,然赢政称帝,不以分封诸侯而令天下九州皆知帝王而不知于侯,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其所司其职虽有相互制衡却也只听命于帝王,此制可循之。”
  便是觉得秦所然灭了六国,于六国是大恶也,但是秦制确实可效仿之。
  刘邦想了想也觉得甚是,看着张良似是听说完了,刘邦看向刘元道:“元儿你怎么看?”
  好,到刘元说话了,刘元道:“秦亡六国虽然于各国的贵族而言是可恨的,但对天下的百姓来说,天下一统意味着再也没战乱,打了几百年仗,百姓如今最盼的就是太平,再也没有战争。”
  “遵循古制以分封六国贵族听起来好像挺好的,可是诸位也别忘了天下各地起义皆在秦始皇死后。秦始皇活着的时候没有人敢动一丁点不臣之心,但是秦始皇一死天下各地都是揭竿起义之士,不过都是惧于秦始皇是灭六国的人,可一但这个人死了,他们害怕的人也将不复存。神龟虽寿,犹有尽时,更何况是人?”
  “说到秦之暴虐,因此叫天下之人都揭竿而起,至于项羽今日之败,既因其不遵仁义,同样暴虐,也与其失信于天下之故。百姓们之所以会支持阿爹,将士们会愿意追随阿爹,因为他们并不想再分崩离析,他们要的是太平,是安居乐业。项心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我们辛辛苦苦的打赢了项羽,是准备将来再继续打另一个项羽?”
  “再有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若是分封六国的贵族们,敢问各地百姓是要听贵族们的还是听阿爹的?”
  “强龙不压地头蛇,更何况那还是阿爹给了权利让他们可以光明正大的执掌兵马的人。谁治下的封地,他们的人,他们的兵都只会听那个人的,这个道理我比阿爹更是深有体会。若有那一日,我们何存?”
  刘元一番话问下来,哪个不引得人深思,提起分封各国贵族的人直接闭上了嘴。
  一个张良就已经叫丽其食招架不住,更何况再加上一个刘元。
  “子房和元儿说得有道理,不能刚刚天下一统就急急地将天下再次分散。”刘邦必须是紧着自己的人,立刻认可了张良和刘元的话。
  “可是汉王许诺于诸王的话?”有人提醒了一句刘邦为了打败楚羽时许下的承诺,要封的王。
  “那是先前许下的必须得兑现,可是除了他们,绝不再封王。”刘邦连想都不想地肯定了自己是个说话算数的人,之前他答应过的话,不管现在商量的结果怎么样都不会影响刘邦从前的承诺。
  明明刘邦是反对分封诸侯了,但还是坚持之前答应过的事,叫众人听着都不禁松一口气,真是好险!
  国制这么大的事就算是议定了,有人小声地问道:“汉王要定都于何?”
  刘元想都不想地答道:“咸阳以东的长安,长安者,长治久安也。”
  ……刘邦听着这好寓意那是连想都不想地答道:“好,就长安,就长安。”
  “若是定都长安,长安的宫殿如何兴建?”长安那地方不是说不好,但是这宫殿吧是不是也要重建,若是重建的话又得劳民伤财,天下刚定这不太好吧。
  “不必,长安之内本就有宫殿,我有其中的图,只要修缮一下便可用。”琼容在这个时候出言。
  刘元这位战功显赫的女郎他们没话说,可是琼容虽然看起来不年轻了,但是一个女人竟然知道长安宫殿的图,还说修缮一二便可用,自是让人狐疑的。
  “这位是?”有人小声地询问,刘元介绍道:“墨家巨子琼容。”
  ……这个身份刘邦都不知道,乍一听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刘元,可是这是刘元介绍的人啊,怎么可能会说笑。
  就算从前刘邦不知道墨家巨子是什么人,这些年长了那么多的见识,各家的人才刘邦都见过不少了,墨家最擅长什么他还是知道的。
  想到这些年琼容做的事,刘邦都赶紧的下来,那是连忙要请琼容的,有人小声地吐了一句,“听闻如今墨家巨子是历代墨家巨子中最不被墨家弟子承认的一位。”
  “没事,就算不是墨家巨子,没有墨家的其他人相助,家师也助我良多。”刘元适时在这个时候让天下人都知道琼容是她的先生,一群都知道刘元干了什么事的人闻之嘴角止不住地抽抽。
  不是说墨家的人擅长的是机关遁甲之术,怎么还会行军打仗?
  刘邦连忙地道:“旁人怎么说琼先生那是旁人的事,元儿要是没有琼先生就绝对没有今日,琼先生的功劳我都记着,记着。”
  刘元那是将琼容做过的事都告诉了刘邦,一五一十还说得绘声绘色的,刘邦自是知道刘元的今日多得琼容一心栽培教导,方才琼容还说了会帮着修缮宫殿,这是多好的人才啊,哪怕是个女的,这也必须收入囊中用上的啊。
  琼容听着点了点头,表示刘邦这话她也都记下。
  “方才诸位说起了天下最重之事,妾也有一言与汉王进谏。”琼容来是要表现自己的,现在开始了。
  “先生请说。”刘邦十分认可地朝着琼容相请。
  琼容道:“天下战乱多年,人口凋零,百姓多是食不能果腹,衣不能裹体。天下若定,若想让天下百姓早日恢复元气第一件事便是开荒修渠引水。只有解决了百姓口腹,让他们都能够吃饱穿暖,天下才能真正的太平。”
  “这,这开荒修渠引水那不是劳民伤财吗?”立刻有人表示对这件事的不同意。
  “笑话,你们要不要去出去问问百姓,问问他们如果开了荒修了渠引了水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他们是不是跟你们一样的觉得劳民伤财?”琼容一眼扫过说话的那个人,极是不善地怼了一句。
  刘邦……突然觉得琼容也不是好惹的!
  “于战中小娘子一边领兵对战楚军,一边照样可以带领百姓开荒修渠引水,从无一百姓说过小娘子一句劳民伤财,只对小娘子感恩戴德,所谓的劳民伤财究竟都是谁说的?”只这一句哪里够了,琼容极是不客气地再怼上。
  刘元当然得配合,“诸位听到有人说我劳民伤财,军中由我统领的将士与诸位表露过对我的不满?”
  面对刘元的询问,哪一个敢真随着刘元回答啊,他们就是觉得天下要做的事还多着,独独这开荒修渠引水的事是最不急着做的,这不才出言否了琼容的提议。
  “此事良亦以为当为之。”张良倒是第一个表示同意的,收拢民心的关键不正是看他们都将百姓摆在什么位置?
  将士们若是听说他们开荒修渠引水只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一定会很高兴很配合。
  “汉王,项羽的属地鲁一直久攻不下,此事也得处理吧。”如今天下的事是得一件一件的说,国体国都的这都很重要不错,比起之后的开荒修渠引水来,项羽的属地并没有全都攻下了,这也该着急去解决吧。
  “我去。鲁城正好也是一个应该要开荒修渠引水的地方。”刘元想都不想地回答,区区一个鲁地而已,刘元有信心将鲁地拿下,同时也是借此让他们都看到,她所到的地方,不管旁人是怎么想的,刘元都会先着紧于百姓。
  刚刚岔开话题的人还能听不出刘元话里的意思,嘴角阵阵抽搐,再次肯定刘元不好对付。
  “也好,那你就去吧,开荒修渠引水的事,慢慢一步步的来。”身为农民出身,刘邦当然知道田地的重要,也明白想要老百姓们安安份份的,就得让他们都吃饱喝足。
  “项羽已故,天下已安,最好不要再兴战事。”张良是小声地提醒刘元这一句。刘元表示都听进去了,“正好,我要送项将军回彭城与范先生一道安葬,就绕路走一趟鲁地。想来他们不能降之,也一定想最后见一眼他们的旧主。”
  张良一听刘元都已经想好了对策自不再多言,可是亮出墨家巨子身份的琼容啊,一群人打量她的目光并不间断。


第144章 封王?
  “诸位瞧着我家先生是觉得有什么不对?”琼容没有说话,刘元倒是一眼扫过他们,询问着他们都是怎么回事?
  “小娘子误会了,误会了。”哪怕就算他们脑子里对琼容有无数质疑的念头,嘴里也绝对不敢说出来。刘元哪怕含笑地看过他们,却也透着一股威压,叫他们不敢与刘元正面争锋。
  刘元点了点头,“误会了倒是还好。不过,先生始终是先生,先生在前,徒弟在后,诸位如果有什么问题尽可来寻我,赢了我,诸位才好寻我家先生的麻烦。”
  ……这话放得,这人也太护短了些吧,刘邦轻轻咳嗽了一声,“元儿。”
  “阿爹别太大惊小怪的,这不是与诸位打个招呼而已。若是换了阿爹,旁人若是敢寻阿爹的麻烦,孩儿也是愿意站在阿爹的面前的。”刘元笑笑地提醒,刘邦……
  似乎说得一点都没错,那刘元能站在刘邦的面前,琼容是她的先生,刘元站在琼容的面前为琼容挡下所有的麻烦也是在情在理的是吧。
  “你这个,这个什么时候去鲁县?”刘邦总觉得刘元的口气不善呐,是真不善,所以决定岔开这个话题,刘元轻轻地一笑道:“这就准备走,虽说项将军已死,还是早日将城池拿下更好,阿爹打算回一趟沛县吗?”
  询问的语气,刘邦还没回答,刘元已经再一次道:“阿娘与盈儿一直都在沛县等着阿爹。若是阿爹直往长安,顺路回一趟如何?”
  刘邦想了想道:“好,那就回一趟沛县。”
  这么多年了,他似乎都要忘记吕雉的模样了!这个念头一起,刘邦本能就看向刘元,刘元依然还笑着看着他,刘邦莫名的心虚,又不想让人看出来。
  “先生与阿爹一道回沛县?”问完了亲爹,刘元回头看向琼容,琼容点了点头道:“好!”
  不知道为什么呢,刘邦听到这一个好字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似乎好像很有压力??
  再说了一些小事,刘邦最后也确定立刻赶往长安,刘元也带着她的兵马以及项羽的棺木前往鲁县。
  鲁县百姓拒绝投降,前面刘邦已经派了兵马前来包围了鲁县,刘元赶来的时候正好与围住鲁县的夏侯婴碰上。
  “夏侯叔父。”刘元见面唤上一声叔父,夏侯婴与刘元作一揖,“小娘子诛杀项羽,大快人心啊。”
  他们这些刘邦手里的人没有不高兴的,刘元与之一笑道:“鲁县的情况怎么样?”
  夏侯婴道:“我们已经围困数日,城中的百姓拒不肯降。”
  百姓不肯降跟将士不肯降是两回事,刘元道:“鲁县百姓忠义也。项羽虽死却能令他们守节而不畏死,我们不能杀人,否则必令天下非议。”
  “这,这他们不肯归顺,那该如何是好?”夏侯婴也不是那等残暴之人,做不出奢城的事来,满城的百姓皆不肯归顺,他们想要得到鲁县,难道还能将鲁县的人全都给杀了?
  得一座空城是有什么用?夏侯婴是不愿意的,所以才会一直围困不动。
  “夏侯叔父只围不攻甚好。”刘元肯定了夏侯婴的举动,夏侯婴轻声地道:“接下来的事还是要捉紧。”
  攻城掠地的最是紧要,刘元道:“我进城去看看。”
  “啊,你进去?”夏侯婴乍听刘元的话顿了半响,刘元道:“都只是一群寻常的百姓罢了,他们只是不降,又不是要与我们反抗,我看他们城门大开,也不拘人出入,就算进去了他们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夏侯婴一向知道刘元兵行险招,可是每一回刘元都能做得极好。
  “那要谁陪你去?”夏侯婴还是问上一句,很是害怕刘元一人前往的。
  刘元道:“琼华和阿花就行了。”
  夏侯婴一下子看向琼华和阿花,很是想说这都是女郎,刘元仅带着她们进城?
  “我陪小娘子去?”夏侯婴一想还是放不下心,决定他还是亲自陪刘元走一趟的安心。刘元摇了摇头,“若是我与夏侯叔父都进去了,外面就没有主事的人了。”
  不能两个主将都进去了,真要出了什么事岂不是让将士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那你小心。”夏侯婴想了想刘元也不是一般的女郎 ,既然刘元都来了,这个鲁县是刘元一定会想办法拿下的,刘元要进去找解决的办法,那就让她们进去吧。
  刘元换了便服,领着琼华和阿花便往城里去。
  相比起从前看到兵围困城的城池,鲁县显得十分平静,一如刘元一开始看到的那样,连往来的人也从不查问,刘元三人全然是生人的模样,守城的将士也只是看了她们一眼便将让她们进来。
  城中的百姓都做着各自每日都会做的事,瞧到刘元这个生人虽是好奇地打量一眼,完了他们也只当作看不见,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这城里的百姓好生奇怪。”琼华看了看忍不住侧过头想不通地评价一句。
  “有什么好奇怪的。他们既然不准备降,便是做好举城被奢的准备,既然不畏生死,城外的兵马再多又如何?”刘元却一眼就看出了他们不畏不怕的原因。
  琼华也算是跟刘元见多了阵势,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情形,“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一城的百姓。”
  “我也是第一次啊。”看到他们,刘元才知道所谓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气节是什么样的。
  “小娘子好像很高兴。”琼华还是能感觉到刘元的心情的,很久没有看到刘元这样高兴了。
  刘元点了点头。“确实很高兴,看到这样的人你不高兴吗?”
  琼华是没有所谓的高兴或是不高兴的,“鲁县如果一直拿不下会有很多人都不高兴的。”
  提醒刘元这件事,刘元摇了摇头,“鲁县一定会拿下的,你放心。”
  琼华这下是真高兴了,朝着刘元道:“小娘子已经想好了办法了?”
  刘元的高兴琼华不能懂,但是刘元知道琼华为什么而高兴。肯定地点点头,刘元走到一旁的百姓处问道:“请问鲁县的县衙何在?”
  她这样一个生人突然问起县衙所在,被她问着的大叔一下子就看向了刘元,“你找县衙为何?”
  “有事想求见鲁县中的县令。”刘元即将要做的事坦坦荡荡,因此也不怕告诉这人。
  “你,你为什么要见我们县令?”百思不得其解地追问,“你是汉军的人?”
  “汉军刘元。”刘元作一揖道破自己的身份,一直都竖起耳朵听刘元说话的百姓们乍一听刘元道破了身份全都围了过来。
  “你就是斩杀我们霸王的刘元。”刘元取了项羽的性命,刘邦自是让人昭告天下的,鲁县的百姓既然是忠于项羽之人,又怎么可能会不问项羽是死于何人之手。
  刘元面对这样不善的问话却也据实答之,“不错,项将军确实是我下令射杀的,我也对项将军动了手。”
  敢做敢当,刘元既然敢进来,敢说出自己的名字,就不怕这些百姓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这就是杀害我们霸王的人。”百姓们听到刘元亲口承认了,交头接耳不断地说话,争相传出,鲁县的百姓也越来越多的人都将刘元他们围了起来,琼华紧紧地捉住刘元,“小娘子,他们会不会对小娘子动手?”
  刘元道:“不会。”
  十分的肯定,琼华拿眼看向刘元,其实不是太相信的,也是担心。
  “县令来了,县令来了。”那么大的动静,几乎半城的百姓都围着刘元了,刘元想要寻找的县令也听到消息赶了过来。
  刘元一眼看了过去,只见一个四十来岁温润如玉的郎君走了过来,众人见着县令都连忙与他让位,“县令。”
  “刘元。”来人喃唤了一句刘元的名字,刘元朝他作一揖道:“正是刘元。”
  “你杀了霸王也该听说了我们举城不愿降汉的事情,怎么还敢到这鲁县来?”县令瞧着刘元目光透着不善地询问。
  刘元道:“我为何不敢。我与项将军之争乃是天下之争,更是你死我活的必然局面,非是他死就是我亡,本无对错,我自然敢来。至于诸位不愿降汉,我此来正是因为想听听诸位为何不愿降汉?想必诸位为我解答之前一定不会动手。”
  一眼看过在场的人,刘元很是笃定。
  县令道:“你想知道我们为何不愿归附?”
  刘元朝着县令再作一揖,“愿闻其详。”
  不得不说刘元的姿态做得极好,县令道:“我等皆是霸王的子民,今主身亡,未见旧主,不能祭拜旧主,自当恪守礼义,为君主守节,如此而已。”
  刘元早就知道会是这样的答案,听着抬起了头轻声地道:“我今至鲁县,项将军的棺木将即,我欲将项将军的棺木运回彭城与范增先生一道下葬,今先于鲁县设下灵堂,供诸位以拜之,诸位以为如何?”
  不降只为守忠义者,刘元一向尊重。
  “范亚父的棺木置于多时了。”刘元提起了范增,他们当然也知道那一位,轻轻一声长叹,颇是感慨。
  “范先生对项将军的忠义与诸位一般,刘元敬范先生,也敬诸位。礼乐崩坏,天下之人只论成败而不论忠义,尔等能为项将军守节,项将军在天之灵必感于诸位这份心意,再无遗憾。”
  项羽这一生活出了他自己想活的样子,最后那一句他是死在自己手里也是他最后的骄傲了。
  “请诸位与祭项将军,请位可愿?”刘元再一次扬声地询问他们,想知道他们究竟是不是真的想要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