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第1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事,阿姐我没事。若不是我没用,阿姐也会险些受人掣肘。”刘盈是羞愧的,看看刚刚那个人对刘元的态度,若非刘元是有真本事,那人也不至于费心地笼络刘元。
  反倒是他,刘盈想想自己是怎么落入匈奴人之手,再想想方才那人想要利用他达到的目的,心口一阵阵起伏。
  都是他无没用!
  “好了,没事了。往后小心点,我们内忧外患,太多的人盯着我们了,故而你一定要小心。”内忧外患,还有那样一个知晓未来的人,刘元更是不敢松懈。
  看得出来,那人还是有点脑子的,只是此人有些自视甚高,或许他是觉得自己到这儿来是当男主的?
  刘元脑海中闪过如此念头,又极快挥散了,无论他先前是怎么样的想法,从今天开始,如果刘元杀不了那一个人,他就一定会对付刘元,毕章刘元砍了他一条胳膊,他绝对咽不下这口气的。
  “阿姐,边境如何?”刘盈还是关心国家大事,他知道捉他的人目的在于搅乱刘元的思绪,在刘元慌乱之时对大汉边境发兵。
  刘元朝着刘盈轻声地道:“无事,匈奴在试探是因为他们心里清楚着,如与我大汉开战,大汉并不畏于他。想要轻而易举的夺我大汉的疆土,杀我大汉的百姓,万不可能。”
  “我立刻让阿花送你回长安。”本以为让一个胡九护送刘盈,还有暗卫在足够了,没想到却还是出了差错。
  有些错错过了一次足以,刘元不打算再错第二次。
  “阿姐。”刘盈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被捉过了一次,他不怕死,只怕落入旁人手里成为刘元的软肋。
  刘无的手在他的发项上,“没事,让阿花护送你回去,再让她带你回来,一切都会平平安安的。”
  阿花的本事旁人不清楚,刘元清楚,动作快又武艺高强,更是刘元最相信的人,有她护着刘盈回去,刘元放一百个心。
  “阿翁仙逝,我不能回去,你要代我与阿翁多磕几个响头。”刘元叮嘱刘盈,刘盈连连就是,因而刘元将刘盈交到阿花的手里,“护着盈儿回去,等长安的事毕,你再送他回来。”
  阿花皱着眉头并不是特别愿意,让她跟在刘元的身边,去哪里都可以,但是让她离开刘元,她便浑身不自在,一点都不愿意。
  “听话。”刘元沉着的冲着阿花叮嘱,阿花就算再皱着眉头不愿意,也只能点了点头答应下。
  至于另外一行人,刘元让胡九继续将人送回去。对于一旁的卢绾,刘元吩咐道:“安葬了!”
  阿花护着刘盈快马加鞭的赶回长安,长安那里也早就等着心焦麻乱。刘邦回得快,早几日便到了。刘盈在大汉界内被劫一事让他们意识到匈奴竟然还有这样的本事,连在大汉也能劫了他们太子。
  但是同时也让人对刘元起了质疑之心,刘盈是在刘元的封地被劫的,刘元连一个个刘盈都护不住,她执着偌大的封地,当真可行?
  一句一句的质问,言外之意都是让刘邦问罪刘元,刘邦听完他们的话,“依你们的意思,朕当如何?”
  “殿下毕竟还年轻,理当派人前去辅助殿下,都是为了大汉的安宁,还请殿下三思。”
  刘邦冷哼一声,“朕与元儿同路往梁国时,已经给派了一个丞相,你们认为不够,是想再弄些什么人过去?”
  本来,刘元封地的官员任命,那是刘元开口,刘邦即盖印下批的,根本没有朝廷的人插手的机会,刘元一向行事谨慎,又镇守于边境,御匈奴于外,想挑她的毛病不容易。
  终于捉到了一个大错,他们就好像见着血的蚊子一般,想将刘元的血一口气吸个干净。
  刘邦问完了,下面的人辨不清刘邦的喜怒,试探地道:“陛下,不如让诸臣共荐?”
  一句话说出来,就是想将刘元的封地给分了,把刘元的权全都给缴了。
  “嘭!”刘邦直接连案几都掀翻了,惊得下面的人都傻了眼。
  “好一个为大汉着想啊了。朕的太子在大汉的境内被匈奴所擒,你们不思捉住内奸,不思安定国内,安定大汉的百姓,只想捉住朕的女儿那一点错着,分她的权,夺她的利为己用,你们竟然还敢打着为大汉的旗号?”
  刘邦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动过怒,连案几都揪翻了,下面的人臣子都连连垂拱,不想自己再惹了刘邦动怒。
  “太上皇去了,朕本就难过,太子被擒,朕更是忧心,北边的边境接二连三急报,朕更是不得安宁。太子平安,元儿守住边境,即没让匈奴的奸计得程,又没有让让匈奴夺大汉一城,杀大汉一个百姓,你们却还想要朕帮着匈奴毁了元儿的权?你们莫不是匈奴的奸细?要毁朕的江山”
  不得不说,随着成为皇帝的时间越来越长,刘邦越发深谙上纲外线,套死他们的办法。
  法子是刘元教的,刘邦既然用得极好,自然是好好地用起来,不会让自己再落于叫臣子紧逼而做出自己不愿意的决定的境地。
  “臣等绝对不是。”奸细啊,与匈奴通敌的奸细,抄家灭族都不为过,他们怎么能让自己落得那样的境地,因此跪得十分的利落,“臣只是担心殿下年纪尚轻,未必能对付得了匈奴,想为陛下,为殿下分忧罢了。”
  刘邦冷哼一声,“我儿虽然年轻,却比你们一个个都有出息的多。项羽是她杀的,冒顿也是她杀的,她手中的容军试问天下诸侯谁人听之不是闻风丧胆。你让人去帮她,你问问天下诸侯中谁人有胆子说要去帮她?”
  拿出刘元立下的功劳,都是实打实的功劳。
  “陛下,臣请前往太子被掳走之地彻查此案。”尤钧在这个时候出面相请,作为一个廷尉,面对如此轰动的天下大案,关系着大汉的江山,他是怎么样都坐不住,一定要去一趟,把案子查清楚了。
  “臣亦请往。”张良也出列,事情看起来非同小可,张良无论如何都坐不住,急切的想要过去一趟,帮忙弄清楚了怎么回事。
  “报,陛下,太子回宫了。”刘邦在犹豫让不让两员大将共往北境时,一个好消息传来,不约而同地让人松了一口气。
  刘邦哪怕偏心,刘盈那也是他的儿子,落入匈奴之手,刘邦如何能不担心。
  好在刘元有本事,就算匈奴人特意将消息放了出来,想以此乱大汉,没想到大汉没乱成,反而引得大汉的百姓众志成城的将他们揪出来,也让他们暴露了,给了刘元机会将刘盈救回来。
  “朕去瞧瞧太子。”刘邦站了起来急急地出去,满朝的人大半都是挂心刘盈的,刘邦出去,他们也都跟着一块去。
  不过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刘盈显得有些狼狈,身侧竟然只有阿花一个人而已。
  刘盈又不是第一天认识阿花,阿花只会严格执行刘元的命令,从来不会管旁人是怎么想的,更不会照顾人。
  唇干舌躁的刘盈此刻见着刘邦一行人而来,连忙与刘邦作一揖,“父皇,诸公。”
  虽然于险境中逃出来了,刘盈的情况看起来并不算太差,刘邦扶着刘盈站起来,“太子无恙?”
  “多亏了阿姐。”刘盈真心实意感激刘元的,刘邦道:“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没事刘邦也就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刘盈却跪下了,郑重与刘邦拜下道:“父皇,匈奴今日能掳了孩儿为质,将来也许有一天还能掳了孩儿。此次被掳,孩儿听闻匈奴居心叵测,意图用孩儿毁了阿姐,令姐阿为天下人责骂,不能容于大汉。故,孩儿今日与父皇和诸公立誓,将来若有一日,孩儿落于匈奴之手,无论孩儿是生是死都与阿姐没有半分关系,请父皇和诸公切不可因我而责怪阿姐。”
  “阿姐纵是我的阿姐,更是大汉的始元公主,阿姐要护着我,却也更要护着大汉的百姓,为刘盈一人而令大汉失股肱之臣,更是孩儿万死不能恕罪。”
  “故请父皇,将来无论孩儿置于如何的险地,不要以孩儿一人之生死为难阿姐。“
  刘盈说着已经再一次拜下,没有人想到刘盈才死里逃生竟然说的不是恐惧,而是如此大义凛然,舍生忘死只为大汉的话。
  饶是一向看不上刘盈的软弱,刘邦听着刘盈的一番话也是顿住了。
  “阿姐为大汉殚精竭虑,孩儿没本事相助阿姐也不希望自己成为阿姐的累赘。”刘盈说的都是真心话。
  刘元护他之心,刘盈从来没有怀疑过,刘元这一生凡事都做到了极致,无论是对父母兄弟,又或是对待天下百姓,刘元一刻都不敢松懈。
  不能帮着刘元,至少刘盈不能让自己拖刘元的后退,他看着刘元一路走来极是不易,刘元肩上的担子太重了,重得刘盈不希望有将来的一天,他却成了压死刘元的那一个人。
  他是刘元的亲弟弟没有错,刘盈毫不怀疑,有一天如果刘元守不住边境,必须要让刘元以死才能守住大汉的天下,大汉的百姓,刘元定也会毫不犹豫地答应,死得毫不迟疑。
  所以,因为他是大汉的太子,因为他是刘元的亲弟弟,当有一天,面临天下的百姓的决择时,刘元就必须要选择他吗?
  不,刘盈能明白刘元一颗护国护天下的心,他不愿意让自己拖累刘元,永远也不愿意。
  今日的有言在先,是刘盈对未来的准备,作为一个太子,最应该做的是保护他的臣民,而不是在大事之前,让天下人第一个想到他,想着要护着他。
  刘盈再与刘邦一拜,“儿为太子,无功于朝廷,无功于百姓,蒙父皇之故而得为太子,若有一日,需舍刘盈一人而换得天下太平,请父皇舍了孩儿。”
  哎哟,站在刘邦的后面听到刘盈一番话的臣子们此刻眼神亮得吓人。
  没想到啊没想到,刘盈去了云中才多久,竟然说出如此大义凛然的话,刘元还真是会教人。
  “好。你阿姐教得你很好啊。”刘邦称赞得真心实意,站在刘邦的立场,若是有那么一天,拿大汉的天下与刘盈做选择,刘邦肯定想都不想便舍了刘盈而要大汉的天下。
  但是他舍了就舍了,落在旁人的眼里,也只会说他都是为了大汉的天下。刘盈能以大汉天下为重,连自己死都可以,刘邦觉得以前他还真是小看了他这个儿子啊。
  因此刘邦把刘盈扶了起来,“一路风尘,见你平安我也就放心了,回去见你阿娘吧,她都急坏了。”
  边境大战将起就够让吕雉难受的了,听说刘盈叫匈奴人捉走了,吕雉急着差点没昏过去。
  身边的人都让她一定要撑着,千万不能倒下去,要是吕雉倒了,刘盈被捉,刘元定会想尽办法也要救出刘盈来的,到时出个什么事,长安没有人为他们姐弟撑着,那该如何是好?
  吕雉叫这一句激得重新站了起来,她不能倒,她绝对不能倒,越是情况危及,越是事情再多,她就越要坐镇宫中,绝对不能给任何人可趁之机,也让刘元和刘盈受制于人。
  与此同时,吕雉立刻派出她手里所有的人手,让他们想办法帮着刘元将刘盈救出来。
  吕雉每天都睡不好,守灵是一回事,忧心于刘盈和刘元更是一回事。
  好在很快收到了消息,刘元将刘盈救回来了,刘盈平安玩事。当下吕雉便大松了一口气,而亲眼看到刘盈平平安安的站在她的面前,吕雉眼睛立刻都红了。
  “阿娘。”刘盈与吕雉迎面就跪下,这些日子吕家的人都不间断地派人进宫陪着吕雉,便是生怕吕雉有个万一。
  得知刘盈平安回来了,看着虽然显得狼狈却还是很精神的人,一个个都松了一口气。
  “快起来,快起来。”吕雉扶着刘盈站了起来,刘盈的眼眶都红了,“阿娘,有阿姐在呢,你不必为我担心。”
  吕雉伸手揉过刘盈的头,“说得倒轻巧,如何让我不为你担心。护着你的那些人呢?”
  第一眼吕雉就注意到刘盈的身后只跟着一个阿花,眼中闪过一道凌厉。
  “阿姐将我从匈奴人的手里救回来,立刻将我送了回来,没再和其他人一路。阿姐的身边动作最快,最是敏捷的就是阿花了。”
  出了一桩事,刘元一点都不想再来第二回 ,所以也不说再选人马,直接让阿花把刘盈送回来,一刻都不敢耽搁。
  “平安回来就好,平安回来就好。”于吕雉而言,再没有比刘盈和刘元的平安更让她放心的事了。
  刘盈道:“阿娘,我立刻去换孝服。阿翁去了没能见到阿翁最后一面,阿姐要守着边境,不让匈奴人有可趁之机入我大汉,杀我大汉的百姓,毁我大汉的城池而不能回来。阿姐说了,让我代她在阿翁的灵前多磕几个头。”
  作者有话要说:  刘盈:宁死也不能拖我阿姐的后腿!
  刘邦:我一个怕死的人竟然生出一个不怕死的儿子!


第243章 公主府泄露的消息?
  国家国家,有国才能有家啊,刘元不能回来为刘太公送灵,诏书是刘邦亲自下达的人,举朝也无人敢说刘元的不是,毕竟匈奴进犯,再大的事都不及这一桩,拜祭刘太公将来有的是机会,还是先守着偌大的边境才是。
  吕雉应着,即让人将早就准备好的孝衣与刘盈拿了回来,刘盈赶紧的换上,而吕雉也听说了刘盈在回来之后当着刘邦和满朝的文武大臣说的话,聪明如吕雉自是清楚刘盈一番话有什么意义。
  “盈儿,你阿翁从前很疼你,守灵之际,你要做到最好,不能落人口实。”吕雉心下的想法如今是越发叫人看不透了,刘盈听着叮嘱连连点头,“阿娘放心。”
  跪在刘太公的灵柩前,刘盈郑重叩首,再叩首,不仅是他那一份,还有刘元的一份。
  叩拜完了,刘盈更是朝着灵柩而道:“阿翁恕罪,匈奴屡犯,阿姐镇守北境,不能回来送阿翁最后一程,还请阿翁勿怪,等北境太平,阿姐会回来祭拜阿翁的。”
  刘太公的灵前,不仅有刘家的人,同样也有臣子,因为刘盈在前朝的一番话,本来一直都觉得刘盈软弱的,加上刘元厉害光芒万丈,更是显得刘盈黯然无光,委实让人注意不到刘盈。
  现在不同了,本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刘盈被掳一事上,还觉得刘盈太没用了,连自己都护不住,将来还不知道能不能担得起天下,结果刘盈一番话说出口,多少人感叹太子殿下大义。
  软弱如何?被掳没有能力又如何?
  一个太子,一个未来的皇帝需要上阵杀敌,御敌于外?
  别逗了!就他们各有的家主,真正需要他们出手有多少人,难道不是他们掌着舵,使唤着人去办事?
  刘盈没有杀敌的本事有什么关系,只要刘盈心里存大汉,有大义,在大事面前知道如何选择,刘盈就是一个很好的继承人选。
  所以现在刘盈在众人的眼里就是一个值得他们观察的人。
  刘太公的逝去,考的是孝,孝之一字,无数人都盯着他,看着他能够做到什么地步?
  刘盈虽然性情软弱不假,而于刘太公停灵之时,他坚持地跪到刘太公下葬,而且不曾离开过灵前半步,所有人都可以清楚的看到他的吃住衣行。守灵如他,不打半分的折扣,和其他人一比,高下更是立见。
  因而也让人传起了刘盈至孝的说法,刘盈不关心外面的事,吕雉关心,听说那些话后,心里闪过一份欢喜。没想到啊,本来以为是危机的事却变成了转机,刘盈就算从前名不见经传,也为朝臣所忽略 ,从现在开始,再也不会有人忽略刘盈了。
  长安因为刘盈的回归宛如投入一颗大石入海,虽然掀起一阵波澜,但随之也恢复了平静,北境时局有变,刘元原是以守为主,后来却改变了战略,在匈奴以为自己牵制大汉兵马之前,以奇兵而出,连斩匈奴数千兵马。
  兵马看着少,架不住积少成多,等匈奴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不仅损失了近两万的兵马,就算被掳的兵马也不少。那边信誓旦旦说要一股作气完成父亲没能完成的心愿的新任大单于,没能占着大汉的便宜不说,竟然还损失惨重!
  可是这哪里够,刘元捉到那些人,哪怕知道那位黑衣人是项家人,却不知是项家的哪一位,刘元一边画了图送往长安,请项伯帮忙认人,一面迅速地让人将当日俘虏却没杀的匈奴人送回到匈奴新任单于丘顿手里,她要确保人就算离了大汉也讨不了好。
  虽说刘元也让人将黑衣人的容貌传遍了整个边境,想着能寻到黑衣人的痕迹,却叫她失望了。
  如此更叫刘元警钟大响,黑衣人的本事不小,野心更是不小,尤其还知后世诸事,留着那样的一个人不杀,必成大患,一定要想办法把人解决了,不能留人一直活下去。
  刘元打定主意,也是在想尽办法的挑拨丘顿对黑衣人的信任。
  她就不信,丘顿再信一个人,面对一个意图夺他天下,还想杀他的人,还能继续毫无芥蒂的信任。
  当然,就算新任的丘顿单于有那与虎谋皮的心思,刘元也一定会让他们面和心不和。
  只要挑动他们对对方起了疑心,将来就算他们再搅和在一起,刘元照样可以让他们之间斗起来。
  而在刘元接二连三的出击得了杀了不少的匈奴兵马之后,匈奴竟然归于太平了,匈奴不动,刘元立刻退兵。
  攻也罢,守也罢都是因时因势而制宜,匈奴没有再接二连三的进犯,刘元也有机会开始彻查一些事,比如刘盈的行踪匈奴人到底是怎么知道的。
  案子虽然徐庄一直在查,最后却只查到消息是在公主府里传了出去,既然是公主府的人,徐庄查出来之后就没敢再继续,刘元当时在前线,得知此事只让徐庄先派人盯着公主府,有什么事等她回来之后再说。
  得了刘元的话,徐庄便明白刘元是怕他镇不住公主府的人,因此也不说其他的话,乖乖的盯着公主府,只等刘元回来之后再想尽办法的帮刘元将人都揪出来。
  好在没让徐庄等得太久,刘元开始反击,虽然只是杀了匈奴几次小队的人马,加起来也有好几万,再加上俘虏了的人,刘元在匈奴退兵显露出再也不会进犯的架式之后,再一次调整守卫,终于回到了云中。
  不过在她回到云中之前,尤钧和张良都抵达了云中。
  刘邦是信得过刘元不假,然而他也担心自己突然给刘元那么多的事,刘元是不是顾及不上,刘盈出事,刘元应付前线,尤钧和张良一再相请,道要往云中来为查清刘盈被掳一事,刘邦思虑再三也觉得应该为刘元清扫后方。
  至于戚触龙,刘邦当然记得这个人的身份,那就是放着专盯刘元的人,本事,算了,未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刘邦还是另择人前来帮忙。
  尤钧和张良两个都是聪明人,让他们前来云中帮忙,恰好,刘邦想清楚,即立刻让他们前来。
  徐庄听说了他们的来意,看到刘邦亲自写下的诏书,还有一份是代传于刘元的密诏,大致将查到的情况和尤钧他们说了。
  “消息竟然是从公主府传出的?”尤钧和张良都听得一顿,刘元将公主府掌控得极好,那样的情况下还有人将公主府的消息传了出去,匈奴人好本事?
  感慨完时,徐庄说道:“殿下已经在赶回云中的路上,若是快,想来也就差不多进城了。”
  才说刘元要回来了,便听到有人一声声地叫喊着公主殿下,还真是马不停蹄了赶回来啊。
  刘元一路行来,看到尤钧和张良也是顿了半响,没想到他们竟然来了。
  “留侯,尤廷尉。”虽然惊讶,刘元还是与两人见了礼,两人同样也回了刘元一个礼。
  “前线如何?”尤钧询问刘元。
  “匈奴想趁乱而动,大汉乱不起来,他们自然不会跟我打硬仗,怎么说我只守不攻,他们奈何不得我,自然不会轻易送死。”刘元分析了匈奴的情况,尤钧和张良都不作声。
  对阵匈奴的人是刘元,想必刘元一定是摸清楚匈奴的情况才敢说出那样的话来。
  “这是陛下让我带给殿下的信。”张良将刘邦让他带给刘元的信给了刘元,刘元也不说其他,接过直接拆开了,看清楚里面的内容后,便也交给了张良。
  张良原以为那是密信,不该给他们看才对,结果刘元给得分外的坦荡,张良自不推却,一览而过,面上的表情并无变化。
  “尤廷尉不妨也看看,看完大家都心里有数。”刘元瞧着张良准备把信交还给她,提上一句,让尤钧也看一看。
  张良自知尤钧此来的意义何在,廷尉一职,正是查查天下大案,刘盈被掳一事就算刘元真把案子查个水落实出了,对于很多人来说来都是不够的,尤钧一来就不一样了,廷尉一职,见识过尤钧本事的人都知道此人非同一般,查查大案,懂得律法,虽然出身寒门,却也是一个不好对付的人。
  最重要的是,刘邦对他颇是信任,倒是有人借尤钧挑拨刘邦和刘元的关系,要知道一开始尤钧是在刘元的身边为谋的,后来见到刘邦却又改投了刘邦,那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个可以攻击的方向。
  尤钧是什么人,他对人性一向不信任,不管有多少人站在他的面前说得多的天花乱坠,他是一个都不信,敢用他挑起刘邦对刘元的不喜,他倒是借着此事哄得刘邦更相信他。
  等意识到尤钧不是一般的人,要对付他手段还得再练练,尤钧倒是太平了些日子。
  都给尤钧看了,徐庄也看了。
  “杀伐果断,当如是。”没错,刘邦的信里就是给了刘元绝大的权利,告诉刘元一但查到帮着匈奴掳走刘盈的人,不必上报,直接诛杀。
  尤钧更是觉得刘邦这封密诏给得极对,本来对于这样的事刘元就该有权利处决,得了刘邦的诏令越发名正言顺了。
  “那么就请两位一道见证。”刘元告诉过徐庄,待她回来之后会彻查公主府,她一定会将内贼都揪了出来,弄清楚了究竟是谁将刘盈的行踪暴露,以至于让匈奴捉住了机会。
  “殿下请。”刘元一路风尘仆仆的回来,眼中闪烁着冷光,对于想害刘盈的人,刘元比他们要对付自己还要生气。
  刘元在前,张良在后,尤钧与徐庄紧随其后。
  很快孟非请了公主府所有人都聚了起来,也包括刘元的那些没有回去长安的侄子侄女们。虽说作为亲孙子亲孙女都应该回京奔丧,架不住总有身体不好的,还有并非亲的,人留下倒也不少。
  “殿下。姑姑。”本来孟非叫了他们来,一个个还是心存怨气,可是见到了刘元,一个都傻了眼,随后又连忙与刘元作一揖。
  “怎么,不知道公主府的总管孟非先生?”刘元看着他们一个个面带不甘的表情,面对孟非带着怒意和控诉,挑起眉头地问。
  一个个还想说什么的人急急地回答道:“知道的。”
  “再叫我听到你们对诸位先生有不敬之言,你们就滚回长安去。”刘元直接喊了滚,一个个都缩了脖子,一声都不敢再吭。
  “今天让你们来,是因为我查到太子回长安一事,消息竟然是从公主府里传到匈奴人手上的。”刘元教训完了自家的人,便一句话丢出来,投石问路。
  下面的人听着大吃一惊,刘元的话一出来他们便都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谁不知道刘盈被匈奴所掳,得亏了刘元把人救了回来,要是刘盈落入匈奴之手,会是什么后果他们都能想得到。
  本来以为一切都是意外,没想到竟然因为出了内贼。
  “姑姑,是谁要这么害太子?”总有人迫不及待地帮着刘元想要问清楚了,然而刘元却不着急。
  “我给你们一个机会,老老实实的说出来,我会留你们一条活路,若是你们不听,待我查出来,你们便只有死路一条。”刘元就好像没有听见那人说的话,只是将自己的态度告诉他们。
  下面的人听着交头接耳,好似在讨论刘元所说一事的可能性。
  “姑姑,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太子殿下的行踪怎么可能会是从公主府传到匈奴手里?”还是那一位开口,却是对刘元的质疑,然而刘元一眼看了过去,“你是在说我冤枉人?”
  虽说事情是徐庄在查,但是徐庄的本事刘元绝对信得过,而且徐庄将所有的线索都送到刘元的面前,叫刘元看得分明,里头没有半分是可以造假的。
  线索指向公主府,那么就一定是出自公主府。
  至于一而再,再而三开口的人,刘元看着她,她记得此人,是二伯家的侄女,名字叫做刘素。
  刘素连连摇头道:“姑姑,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刘元一步不让,再一次询问,刘素道:“就是想问问姑姑会不会有什么误会。”
  刘元毫不留情地道:“有没有误会我还在查,我并没有指定是谁做了此事,而是在询问,你急急地跳出来想帮我查?”
  目光如刀地扫过刘素,刘素吓得连连摆手道:“姑姑,我没有,我不是。”
  “如果你开口要说那些没有意义的事,那么把你的嘴闭上。”刘元一向直接,现在的事已经够让她烦心了,内忧外患,她不想在她查案子的时候一再被人打扰。
  显然眼前的刘素犯了刘元的忌讳,刘元并不想纵着她,因此刘元话说得越发的不客气。
  “姑姑,我闭嘴,我闭嘴。”刘元一把话放出来,刘素吓得小脸发白,再也不敢多说。
  “刺客,有刺客。”刘元正准备继续问下去,听到一阵阵叫唤,竟然有刺客。
  “你们护着诸位。”刘元听到动静立刻吩咐人护好了人,“这些人,不许他们离开,谁敢动,杀!”
  指的是前面刚被叫来的人,自然也包括刘家的人。
  刘元的人自然是听刘元的吩咐的,大声地应了一声是,而刘元已经往传来叫唤刺客的方向去了。
  一心正带着人在捉刺客,见到刘元迎面而来,一心唤了一声殿下,刘元道:“怎么了?”
  “殿下,我正在带人搜查,一个黑衣人突然跑了出来,我看得很清楚,那人断了一条胳膊,左手。”一心将情况告诉刘元,刘元脸色大变。
  “好,真是好啊,难怪挖地三尺都挖不出人来,竟然躲到我的公主府来了,了不得,真是了不得。”刘元哪怕说着是称赞的话,但那笑容下隐藏的怒意让人根本无法忽视。
  “传信号,调动一万容军进来,将云中围得水泄不通,从公主府开始,一定把人给我找出来。”
  灯下黑啊,刘元当时就没想到消息从公主府传出去,她一直在找的黑衣人可能也会藏在公主府。
  “诺。”别说刘元动怒了,一心同样也是警惕。
  刘元的公主府,那本该是刘元最能放松的地方,没想到有刺客藏到公主府了。
  即让人去发信号调集所有的兵马来,刘元问道:“人往哪里去了?”
  “我只看到一个身影,正找着却突然不见了。”一心说到这里也是十分懊恼,刘元想到那人的身手,还有层出不穷的手段,只怕他有刘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