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第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任何人,都不能毁了大汉的江山。”
“好。”萧何笑得眼角都是皱纹,这辈子萧何只收了刘元一个徒弟,或许从前的时候他担心刘元有不当之举,到了现在,他也还是会担心,仅仅是不想刘元以后毁了从前做下的功绩。
“你也要教好太子。”帝位传承,刘邦并不年轻了,将来的天下,除非有什么大的变动,否则一定会是刘盈的,萧何提醒的刘元,一定要想尽办法教好刘盈。
“还要与太子培养感情,你们是一母同胞的姐弟,早年你护着他,如今你也护着他,要让他懂得感恩。”
懂得感恩的人总不会忘恩负义,将来刘盈当真登基了,刘元眼下的所处的困境或可破解。
“是。”萧何那样的说,不仅是因为他是刘元的先生,也是因为他是大汉的丞相。
刘元的性子算得上是极好的,但是如果你不相信她,而且要置她于死地,她也一定会反击,绝不会任人打杀。
如果将来刘盈当真也如刘邦那样容不下刘元,刘元或许能忍,但刘元手底下的人,未必会容许同样的事情发生。
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他们姐弟能关系融洽,永不相弃,那样一来,就不会有什么争端再起,大汉的江山只会越发的稳固。
刘元听着萧何都是为她的要算,冲着萧何道:“先生想好了我的前路,先生自己的呢?”
乍然被问到这一句,萧何看向刘元,“你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
“先生都能与我直言不讳,我又有什么是不能说的?”刘元的回答让萧何露出笑容,“放心吧,陛下的性情我也了解,我知道要如何才能保存自己。往后,无事你不必来寻我。”
保持距离,那是自刘邦登基之后萧何与刘元便存在的无言默契,他们都清楚前朝与刘元这样有权有势的人如果还像以前来往样密,刘邦必然会心存芥蒂。
否则刘元也不至于让吕雉都跟从前沛县的旧人都保持距离,那不仅是为了吕雉,也为了萧何他们。
“先生放心,我懂的。”刘元肯定地告诉萧何,她都明白的,萧何此来必是将能说的,不能说的话都说完,往后,他们更得保持距离。
“太子呢?”萧何该说的都已经说完,却没有看到刘盈,萧何还是询问上一句。
“盈儿有些身体不适,刚服了药在车上睡着,便不来拜见先生了。”刘元与萧何解释一句,萧何道:“好好地照顾太子。”
已经叮嘱过一次了,刘元再一次垂拱应是,萧何道:“早些回宫吧,我也走了。”
“送先生。”刘元作揖相送,萧何受了刘元此礼,看着刘元郑重地道:“能有你这样的弟子,是萧何之幸,将来萧何若是不在了,萧家的人,你能庇护便庇护他们一二。不必再让他们握权,只要保他们性命无忧即可。”
刘元甚是震惊,“先生的身体?”
“现在倒还硬朗着,只怕将来没有机会和你说这些话了,先交代了你,你记下便是了。”萧何轻声地说来,刘元与萧何郑重地应下,“先生放心,将来有我一日是,一定会护着萧氏满门。”
萧何愉悦地笑了,刘元一向是言出必行的人,他心里的大石便也落下了。
见完了萧何,刘元利落地往皇宫去,未央宫,传说中的未央宫,前来迎刘元的是刘邦身边伺候的人,刘盈虽然还睡着,都到宫门前了,刘元还是将他叫醒了。
刘盈睡得昏天黑地,被刘元叫起来还迷迷糊糊的,好在一下子反应过来,唤了一声阿姐,刘元道:“回到宫里了,我们先去见父皇,一会儿回了椒房殿里再让太医给你看看。”
“好!”刘盈也吃了些药,眼下虽然有些难受,好在头没有痛了,刘元伸手牵着他下来,刘盈还有些不好意思,“阿姐,我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我是你阿姐,我照顾你是应该的,再说你现在病了,你要是不好意思,等将来阿姐也病了的时候,你也像阿姐照顾你一样的照顾阿姐就是了。”
刘元用着你帮我,我帮你的劝着刘盈,相互的帮忙刘盈听着觉得十分有道理,“好!”
“太子,公主殿下。”被刘邦派来迎刘元和刘盈的内侍与刘元和刘盈见了礼,刘盈和刘元都点了点头。
“陛下在未央宫等着两位殿下,两位殿下请随奴来。”内侍对待刘元和刘盈的态度很是恭顺,在前面与他们带着路,刘元牵着刘盈的手,刘盈有些不好意思地道:“阿姐不用牵我。”
“怎么了?小时候倒是缠着想让我牵着你,长大了就不喜欢了?都说人是善变的,没想到盈儿也是这样的人。”刘元很是一副伤心的摇了摇头,刘盈道:“只是怕旁人看了笑话。”
刘元明白刘盈依然在意旁人的目光,却是正色地道:“何必在意旁人怎么看,怎么想。我们做事只做自己想做问心无愧的事便是,为了旁人而活着,他们能替我们开心?”
当然是不能的,自己的开心与否是自己的,旁人那无关痛痒的话如何能代替他们的过日子。
“阿姐牵着你,若是你不喜欢阿姐不牵就是了,若是你顾忌旁人的目光,阿姐倒觉得难过了。”刘元告诉刘盈,他如果不想要刘元牵着他,刘元倒是一点都不想为难他,但如果刘盈因为旁人的目光而拒绝刘元的亲近,刘元却要不高兴。
“没有的。我还是像小时候那样,喜欢阿姐牵着我。”刘盈想了想认真的告诉刘元。
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里,是刘元护着她,每一次不管在哪里,刘元都会牵着他的手,让他感受到刘元对他的看重,他很喜欢刘元牵着他,护着他。
“那就好。我还以为盈儿长大了,不喜欢我这个阿姐了。”刘元作怪地与刘盈挤眉弄眼,刘盈一下子笑出声来,“不会的,阿姐陪着我比父皇和阿娘还要久,盈儿一直都喜欢阿姐。”
刘元岂是不知,刘盈是个心肠软的孩子,病中的孩子带着脆弱,萧何都提醒刘元要与刘盈好好地联络感情,刘元又怎么会不懂这个道理。
她会护着刘盈,也会让刘盈不断地成长,但与刘盈之间的感情,刘元只会努力地加深,而不会让刘盈随着年纪越长,与她越是疏离。
“陛下,公主殿下和太子殿下回来了。”说话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已经到了未央宫,修建好的未央宫大气磅礴,刘邦坐在上面,听着动静抬起了头,刘元与刘盈同时松开了手,朝着刘邦作一揖道:“见过父皇。”
“回来了。”刘邦的声音听不出喜怒,人已经从上面走了下来。
刘元答道:“是。”
一问一答,一点都没有久别重逢的欢喜,刘邦道:“你还真是稳得住,任外面闹得天翻地覆都不管。”
听着刘邦的话,刘元道:“他们再闹也就那样,还能学着女人的作态,一哭二闹三上吊不成?封地事宜比起他们闹腾来重要得多,没把事情办好只会给他们机会,孩儿并不想给他们攻击孩儿的把柄。”
敢做敢当的刘元,连一直拖着不回长安的原因都说得明明白白的,刘邦指着刘元道:“好!”
还以为刘邦是要怪罪刘元的,没想到反而称赞了刘元一声好。
“谢父皇夸奖。”真心实意地谢的,刘邦道:“云中设立的学宫,你以盐利还有印刷术换得贵族们几年倾他们家族能人而教授人是冲着什么?”
有很多事刘元做起来了,刘邦还没弄明白刘元的意图何在。
既然刘元已经回来了,刘邦自然是要问个清楚的。
刘元道:“为了供应未来大汉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可用,为了让贵族们将来也得学着为国为民,而不再为一家之私利。如果旁人做得到的为大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们却做不到,大汉可以选择不用他们。”
理由说出来,别说是刘邦了,哪怕是一开始听说过刘元的打算,满心都是诧异的刘盈也被震惊到了。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我们手里是没有人,贵族他们有,倾贵族的人才帮我们培养人才,将来再让这些人继续帮我们培养人才,父皇以为如何?”
“贵族教出来的人,你确定他们会为我们所用。”刘邦认可刘元的打算是利于大汉的,可是教人的是贵族啊,要是刘元花了大代价最后却为贵族们培养属于他们的人,那他们岂不是亏大了!
“教材是我们出的。”刘元诧异刘邦竟然能想到这一点,教材一事还是徐庄给刘元提了一句醒刘元才想起来的,刘元方才就跟刘邦说一句而已,没想到刘邦立刻想到防备,刘元心里对刘邦更是佩服。
一说教材,刘邦顿了顿,然后从刘元字面的意思来理解,“诸子百家那么多的书,你选好让他们教什么,只是让他们解释?”
询问着刘元的意思,刘元点了点头,“正是。”
刘邦握紧了拳头,显然脑子正在消化刘元透露出来的意思,然后道:“你这个办法,能不能用在太学上?”
论到人才的培养,朝廷最大的学校教学的地方就是太学啊,刘邦脑子飞转,想着能不能让刘元叫人整出来的教材弄到太学上。
“父皇,阻力太大,而且贵族们一定会反对。”刘元告诉刘邦想要做成此事的不容易,刘邦沉吟了半响答道:“你那里又可以?”
说来说去刘邦看到了刘元所行于大汉之利,因此想要用到太学上,他想要更多的人将来都能为大汉所用,而不是像贵族们一个个,当着官,吃着朝廷的俸禄,却只为家族。
“父皇心里清楚,云中如今的情况是我用纸利、印刷术、还有盐利换来的,在大利之前,贵族就算心里反对,也不敢轻易说出口。况且,太学是什么地方,于贵族的心中是多重的位置,不是我一个刚建的学宫可以比的。”
没有可比性,贵族们其实不太拿刘元建的学校当回事,故而才会由刘元一人说了算。
太学就不一样了,自夏商而始,太学就是皇孙贵胄读书识字的地方,那样的地方容不得任何外人染指。
刘邦想要改太学的教育,要是愿意付出巨大的代价能够做到,但最后结果却未必能尽如刘邦之意。
由刘元提醒,刘邦也意识到了,一眼看向刘元,刘元道:“太学就算是贵族们认可的学习地方,既然能有一个太学,我们同样可以建出另一个太学来,只要我们想,我们就可以。”
抢一个太学做什么,刘元要抢的是天下的教育,就把太学给贵族们,让他们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她先在云中兴了教育,慢慢的,她会在北境建起一所又一所的学校。
有了盐利支撑着,刘元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办更多的学校。
财大气粗,扬眉吐气啊!刘元现在只希望刘邦别扯她后腿。
“好!”刘邦思来想去,也觉得刘元说得在理,太学不太学的,刘邦只是想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供大汉而用而已,如果动了太学反而毁了刘元打下的大好局面,刘邦当然不会动。
刘邦道:“不要让人钻了空子。”
虽说教材是刘元定的,贵族们一时半会看不上刘元建的学宫,不代表以后也会一直看不出刘元建起的学宫有什么意义。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刘邦目光灼灼地盯着刘元,刘元道:“诺。”
辛苦谋划为他人做嫁衣,刘元是不会让自己那么傻的。
“盈儿,在云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与刘元谈完了正事,刘邦也终于想起来考究刘盈了。
刘盈本来听着刘邦和刘元说话都入了迷,父皇和阿姐一来一回的说着,好似达成了什么协议,而他还没有完全的反应过来。
乍然听到刘邦一问,刘盈立刻回过神来,赶紧的答道:“回父皇,孩儿在云中的收获颇丰。”
“那你说说你阿姐在云中兴教育利弊何在?”刘邦方才与刘元说了半天的话,就他们方才说的事考起刘盈来,刘盈顿了半响,偷偷地看了刘邦一眼,就那么一眼即让刘邦不喜地拧了眉头。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你有自己的想法,不管对还是错,父皇还能吃了你?”刘元注意到刘邦的表情,也看到了刘盈的举动,而刘邦不喜的样子,只会让刘盈更不确定自己,因此刘元出声宽慰了刘盈。
完了看向拧着眉不太高兴的刘邦,“父皇一脸的不高兴,是打算吃人?”
刘邦道:“朕还能吃人?”
“父皇要是想也不是不可以的,你想不想?”吃人嘛,虽然听起来让人毛骨悚然,如果刘邦真有那样的心思,未偿不可能。
“哼。”刘邦对刘元帮着刘盈打哈哈显得不乐意,刘元道:“父皇对旁人也是如此?”
“你不怕我,如意也不怕我,盈儿为何怕我?”刘邦当然知道刘元问的什么意思,因此反问了刘元。
难道刘盈怕他还成了刘邦的问题?
刘元轻轻一笑,朝着刘盈道:“听明白了,你怕一个人只会让一个人更不喜欢你,那你为何要怕?”
……当着刘邦的面教刘盈,也是可以了。
“不必畏于朕,你并非第一次教盈儿,可惜他到现在还是怕。如此胆小,将来怎么成大事?”刘邦挑刺地说,刘盈本来就病着,听着刘邦的话心里更是难受。
刘元却怼道:“胆小就不能成大事?说得好像父皇胆子很大似的。”
……刘邦倒是很想问问刘元他什么时候胆小了,让刘元一脸的嫌弃?
“父皇确定要我说出你胆小在哪儿?”刘元岂会不知刘邦的想法,刘邦的黑历史作为一个伪儿童记得一清二楚,刘邦乐意刘元说出来,刘元绝对会如他所愿。
刘邦想到了项羽,要说他胆子小,也就是怕死吧。
怕死算胆子小吗?刘邦想了想,终还是改了口,冲着刘元道:“行了行了,让盈儿好好地回答朕刚刚问的问题,你不许再打岔。”
不想让刘元再捉着他的事不放,反正他只想看看刘盈跟着刘元在云中几个月有没有点长进,要是在云中刘盈还是全无变化,委实就没有可以扶起来的可能,那么……
第232章 打架
刘盈本来是难过的,听完刘元怼的刘邦,想着刘邦也有胆小怕事的时候,他就算怕刘邦也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根本没有必要放在心上。
因此倒是专心地想了刘邦的问题,“阿姐于云中兴教育,其利在于为大汉培养更多的人才,将来让他们都能为大汉所用,实有利于大汉的发展,其弊,贵族们有了机会接触我们想收的人,如果他们想出馊主意,要是把人才都养成了为他们所用的人,将来那些人都成了贵族的人,于大汉更是灭顶之灾。”
总结刘邦和刘元方才说的话,刘邦听着还算是满意,只是再次地问道:“依你看,该不该做?”
“该!”没有一丝犹豫,刘盈十分肯定地告诉刘邦,当然是应该做的。
“为何?”刘邦再问,想让刘盈说出一个理由来。
“人不能因噎废食。”刘盈的理由说出来,便是破了方才所说的弊,没错,坏处是有的,但就好像人吃饭一样有可噎着,因为怕噎着难道就不吃饭了?
“好。”刘邦还算是满意刘盈的理由,肯定地赞了一句,刘盈第一次得刘邦的夸赞开心地笑了。
“你要记住,身为太子,你是大汉的储君,你想的,做的事都要站在大汉的立场,做利于大汉的事。”刘邦趁机告诉刘盈,然后指着刘元道:“如你阿姐一般,就算天下人皆群起而攻之,但做的事利于天下就应该去做。”
算是当着刘盈的面肯定刘元了是吧,刘盈点点头,“谨记父皇教诲。”
“好了,回去见你们的阿娘去吧。”要跟刘元和刘盈说的话都说完了,刘邦既将人打发走了。
“儿臣告退。”刘元和刘盈也无意再久留,作一揖退了出去。
等出了未央宫,刘盈朝着刘元道:“阿姐,父皇最喜欢的人还是你。”
刘元道:“不,父皇最喜欢的是大汉的江山,还有他自己。”
听着刘盈一顿,似是想不到刘元会说出那样的话来,怔怔地看向刘元,“你好好地想想方才父皇说的话。”
刘盈想了方才刘邦说过的所有话,最后意识到刘元让他想的只是那最后一句而已。
“父皇说要我像阿姐一样,做利于大汉的事。”刘盈想明白了即立刻说了出来,刘元道:“是啊,这才是最重要的一句。”
“因为父皇看重大汉的江山,因此他喜欢为大汉江山可以付出一切的阿姐,阿姐是这个意思?”刘盈想了想次整理了自己理出来的思绪,想问刘元要一句准话。
“是!”刘元十分肯定地告诉刘盈,正是。
刘盈怔了怔,其实他没有想过会是这样的答案,刘元道:“所以盈儿,你知道自己将来应该怎么做了?”
干涩地舔了舔唇,最后刘盈才艰难地道:“一心为大汉,只要是为大汉的事,就算不为父皇,父皇也会容忍的。”
刘盈道:“阿姐不难过吗?”
“盈儿觉得很难过?”刘元反问刘盈,刘盈点了点头,他是真的觉得很难过,他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就是莫名的觉得委屈,他想要父亲能像一般的父亲那样,单纯的喜欢他,也会夸赞他,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只因为他是他的孩子。
“没事,难过就难过吧,没什么大不了的。”刘元从一开始就对刘邦不抱幻想,她对刘邦的算计也好,真心假意都罢,不管付出多少刘元都一样怀揣着一份清醒,她知道刘邦并不是一个好父亲,因而也从来没有想过她做事能让刘邦有所改变。
刘盈不一样,刘盈是一个真正的孩子,他想要一个真正的父亲,盼着一个父亲可以爱他,当知道刘邦永远都不会像一个父亲那样单纯地爱着他时,他会难过也是正常的。
“阿姐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用。”刘元早就劝过刘盈了,架不住刘盈一直都听不进去,一次又一次希望从刘邦的身上得到一个父亲的关爱,换来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而他依然觉得难过。
“盈儿敬爱父皇,也想要父皇爱你,得不到会难过怎么会没用。”刘元并没有要求刘盈变得跟她一样,而且刘盈还小,对刘盈过于苛刻,刘盈会撑不住的。
刘盈心中的悲伤随着刘元的话音落下消散了许多,“阿姐,你真好。”
有一个像刘元这样的阿姐是真的很好。
“我们有一个一心一意爱着我们的阿娘也很好。”不远处吕雉站在门口等着他们,刘元提醒着刘盈,期盼得到刘邦的爱是不可能了,但是刘盈有一个爱他的母亲,人啊,要学着知足。
谁都清楚刘元自封地回来是为了自己的婚事,吕雉卯足了劲给刘元好好地保养,而在刘元回来后第二日,琼容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为琼定。
武朝喜得贵子乐得嘴都合不拢,对于儿子跟琼容姓的事,压根不在意,哪怕吕雉再想把刘元留在宫里,最后还得让刘元出宫一趟与琼容道贺。
琼容虽然刚生了孩子,气色却是极好,见着刘元道:“等你大婚正好出月子,能为你送嫁。”
“先生好好养身子,我等着你。”刘元笑着接话,倒是琼华也得了好消息,琼容才见着琼华即与琼华号了脉,一语道破琼华有了两个月的身孕,琼华当时就傻了眼,她竟然有喜了。
韩驹眼下在云中守卫,一时半会是收不到好消息,刘元直接让琼华留在公主府好好地养身子,再也不肯答应琼华随她回宫,琼容的意思也是让琼华留下,胎儿未稳,琼华又是个粗心大意的,琼容并不放心。
身边的人都添丁了,代表刘元身边的人越来越多,刘元也是高兴,琼容提醒刘元道:“盐利的事拖得挺久的了,趁早解决了好好准备你的婚事。”
一辈子就一回婚事,琼容盼着刘元能好好地办得妥妥当当的,因而才会催促刘元把该处理的事赶紧的处理完。
“先生说得是的。”刘元其实更想等事情闹大一点再办,但最近心情很好,刘元便不再提着人的心,趁早叫贵族们知道他们那点手段对刘元无用。
因此第二日的早朝,一般都不怎么上朝的刘元提前一天跟刘邦申请上朝,刘邦想到刘元每一次上朝弄出来的事,再想盐利的事刘元早晚都要解决,既然刘元打算现在解决,他当然同意。
所以,刘元第二天上朝了,其实看到刘元,知道刘元回来了,他们第一反应是警惕地看向刘元,刘元冲着他们皮笑肉不笑的,“诸位看到我似乎并不高兴?”
你都知道了为什么还要说出来?
“我一向有话直说。”哪怕众人没有说出口,刘元也明白他们的意思,因此告诉他们,她就是喜欢有话直说。
刘邦看着他们见着刘元的神情是十分的不好,倒是挺开心的。
“你们之前提起盐利之事,想让朝廷提盐价,朕一直压着不让你们议,现在元儿既然回来了,事情是元儿闹出来的,你们的理由不妨与元儿说说,谁说得有理,朕就听谁的。”
作为一个皇帝,能纳谏就是值得称赞的对吧,刘邦的意思也是这样的。
“说得是。我也想听听,从前你们的盐价从来不许朝廷来管,怎么到了我的头上,你们又希望朝廷管了?”一开口刘元便不善,暗指他们两种标准,对己对人截然相反的态度,他们倒是好意思。
“殿下的盐价,各家要是都按你的价格,怕是生意都做不成了。”
“你们可以不按,我卖我的盐,你们卖你们的,我没管你们,你们想管得挺多的。”刘元反讥一句。
“殿下此举让我们没有活路。”一哭二闹三上吊他们是不会,可是他们可以叫苦啊。
刘元惊叹地问道:“你们竟然靠着盐利养家,难道你们拿的俸禄都是假的?”
……顾左右而言他,刘元问起俸禄的事,哪怕都是心照不宣的事实,刘元那么的说出来,也是让人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殿下,我们在说盐价。”一看刘元都想歪楼了,有人赶紧的提醒把话题正回来,不能由着刘元弄到俸禄上了。
刘元摊手道:“各卖各的盐。自己的生意是亏本还是挣钱,可是做与不做都是各自的事,你们拿到朝廷来吵闹,只让我觉得对你们好的事,你们肯定不乐意朝廷插手的,可是一但你们争不过旁人,无论那个人是谁,你们都想除之而后快。就连朝廷,都会成为你们的刀。”
没错,他们想借朝廷给刘元施压的,就算有那样的心思他们也不敢直接说出来,只能哭惨。
结果他们不敢说的话,刘元全说出来了,刘邦配合的道:“朕也好奇,朕想让你们了降低盐价,你们乐不乐意?”
“陛下,那是亏本的买卖,我们不能做。”当即有人表态不能做这样的生意。
“哦,亏本的买卖你们不乐意做,倒是想要大赚,元儿打算赚很多的钱?”刘邦倒是公正地询问一声,刘元摇了摇头,“儿臣觉得现在的盐价儿臣赚得已经不多了,儿臣不打算赚更多。”
刘邦听着点点头,“你们亏本的买卖不想做,朕不能强迫你们对吗?”
“陛下,那是自然。”一群人连忙附和,刘邦道:“可是你们的意思却是想要朕强迫元儿,你们觉得合适?”
话音落下,刘元差点笑出声来,一本正经地看向一群人,“诸位不喜欢父皇强迫,却想要父皇强迫我,真是打得如意好算盘。”
精明至此的人,你们还要点脸吗?
刘邦与刘元一唱一喝的,直接将他们的脸皮给撕破了,要是他们再不依不饶的想要让朝廷出面强迫刘元提高盐价,接下来刘邦会不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们不敢保证。
想到这里,全都对视一眼。
刘元其实也知道贵族早料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了,但是他们奈何不得刘元,不管事情是能成还是不能成,总是要试一试,万一要是能成自然是极好的,就算不能成,总归他们努力了一把,再不成,那也无可奈何。
刘邦看他们都不说话了,笑眯眯地问道:“看起来诸位没什么话说了。你们不想朕强迫你们,朕得一视同仁,盐价一事,从前都是你们自己做主,以后也还是。”
不管事,从前不管,现在肯定也不管的,刘邦笑眯眯地说完,堵得他们都没法接话。
盐价一事,刘元胜得毫无疑问,毕竟贵族一开始就是无理取闹,想给大汉朝施压,其实刘邦挺乐意帮他们一回的,但是往后朝廷要是屡屡介入他们各家的生意,到时候哭的只怕是他们了。
刘邦高兴地笑了,每回与刘元联手总能扬眉吐气,也能达到他想达到的目的,刘邦怎么能不高兴。
总而言之,盐价的事圆满解决了,眼看想让刘元提价是不可能,虽然刘元只在北境售盐,对他们的影响同样是巨大的,依他们的售价,百姓们更愿意合资一道往北地去买盐,那也比在自家的地境卖盐要划算得多。
而百姓们在得知北地有平价盐时,倒也盼着有一天,他们都能吃到平价的盐,而不必如此远行跋涉才能得到。
这些虽然是刘元预料中的事,可是一时半会百姓的愿望她是达不成的,不说各路诸侯,刘邦在没有信得过的人之前,也不愿意让刘元将制盐之法说出去,故而就算知道南地的百姓希望吃到平价盐的愿望,刘邦也想先等一等。
而朝中眼下最重要的事当数刘元与张良的大婚,刘元是刘邦的长女,又是有功于大汉,爱民如子的公主,平价盐一出来,收拢了无数的民心,况且这还是刘邦自建大汉朝以来,皇家的第一件大喜事,别管贵族们对刘元有多少的意见,此时还是得依着刘邦一家子装出高兴的样子。
百姓们倒是真高兴,不少百姓都到公主府前道一声恭喜,祝愿刘元和张良夫妻恩爱,百年好合。
刘元哪怕不在公主府,百姓们的反应也传到刘元的耳朵里,刘元想,就算刘邦不领她的情,有百姓领她的情就挺好。
大婚之日眼看就要到来了,刘元与张良成婚大即,倒是有人对刘元和张良成亲的事表现出诧异的,想问问刘元将来成婚后是住公主府还是留侯府里?
话一提起来,刘元倒是好笑地问道:“我与留侯之间的事,诸位想管得挺多的,却是何必。要知道天下刚定,朝廷,百姓的事情都多着,诸位不管朝事,也不管百姓的事,只盯着我与留侯,我该说你们看重我呢,还是心中太没有朝廷?没有大汉。”
……刘元是一开口就给人挖坑啊,因此本来想拿着事情挑拨一下刘元和张良的,都不敢再说话了。
不过吕雉也是偷偷问了刘元,往后刘元与张良成婚后住哪里?
虽说张良父母都不在,府里也没有长辈压着刘元,刘元只需要与张良举案齐眉即可,但刘元既然有公主府,公主府也比张良的府邸要大得多,要是刘元想更舒服,住回公主府也是可以的。
“阿娘,我在长安呆不了多久,瞧留侯的意思,住哪儿都行。”刘元又不是多讲究的人,住哪里对刘元来说没差别,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