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明珠之我娘是吕雉-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殿下,你是大汉的公主殿下。”张良最终指出这一点,“你的婚事不可能如殿下所愿。”
“那就得看我愿不愿意了,连匈奴冒顿单于我不愿意我都给杀了他,旁的人我能让他们再不敢起娶我的念头,留侯以为我能不能做到?”
刘元绝对可以做到,就她这样的脾气和性子,要搅得一个人家和不宁是轻而易举的事。
一个厉害的人,要是你们是同样敌人时看着她对付别人你自会高兴,反之你成为了她的敌人,你要是还对付不了她,那就只能头痛,头痛。
“陛下不会答应的。”张良不得不认可刘元的杀伤力啊,但是还有刘邦呢。
“只要父皇答应就可以吗?”刘元捉住重点,张良……
迎对刘元发亮的眼睛,张良说不出一个不字。他很清楚自己的心因为刘元的一句欢喜而跳动,他知道自己对刘元不是无动于衷的。
而且,刘元的品性,那又何尝不是张良一直想要寻找的人。
“留侯?”刘元都问到关键的话,如何还能让张良打退堂鼓,必须得再接再厉地要一句准话。
“殿下想清楚了?”张良沉吟许久终于问出来,刘元却想到一个问题,“留侯应该不会想要三妻四妾,红颜知己无数吧?”
……这答非所问的。然而张良还是正色道:“只此一生,只要一人。”
刘元高兴地伸手抱住张良的手,“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那一抹璀璨的笑容,哪怕过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张良一直都忘不掉。
所以等他们回到城里的时候,武朝看着满面桃花的刘元,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匈奴想为冒顿报仇,还想抢回冒顿的尸体,已经接二连三进犯,不过来的兵马不多,还能顶得住,这几日倒是显得安静了。”武朝将刘元和张良去匈奴之后边境发生的事告诉刘元。
“因为这会儿他们都急着选出新一任的单于。”刘元告诉武朝她与张良一行的成果,武朝扫了刘元一眼,“匈奴的内斗越发的严重了。”
“确实如此。”都是刘元有意为之的,更严重就更严重了呗,这对大汉有利就成了。
“匈奴中的贵族都没什么表现?”武朝没忘记刘元是用什么手段才能迅速地在杀了冒顿之后让整个匈奴大乱,还不是因为那些贵族早就把匈奴各部的人心都挑动得差不多了。
冒顿一死,他们就开始为了自己的利益争斗起来,互不相让。
提到贵族刘元就心塞了,冲着武朝道:“放心,我能制得住他们,我想要的局面由我来控制,他们如果敢坏了我的好事,我就能断了他们的根。”
武朝当然注意到一心和韩驹带着人早就去了匈奴,可到现在却还没有回来。
行吧,刘元显然即用着贵族们,同样也防着他们。局面依然在刘元的控制之中。
“陛下有诏书送来。”武朝大意问清楚了情况,拿出刘元去匈奴的空荡刘邦自长安传来的诏书,刘元接过仔细一看,“往后临匈奴的所有布防都由我说了算。”
武朝没想到刘邦竟然那么大的手笔,直接将临北的地方,和匈奴有接触的地方都给了刘元布防。
“那原本的守将呢?”武朝想起这些地方之前都是有人看守的,都归了刘元,其他人怎么样。
“先生问的是诸王吧。”将军并不是什么问题,有问题的是诸王。
“诸王之中最难说话的人是谁?”刘元突然一问,武朝是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淮南王英布。”
“英布在我面前难说话?”刘元反问,武朝连连摇头,难说话个屁,刘元在长安乔迁设宴的那一天,几场都打得英布毫无反手的余地,英布如今见着刘元都唯恐避之不及,其他人难道还能比英布更难说话?
刘元道:“咱们的陛下,我的父皇,不是随便下达的诏书。”
“殿下言之有理,但是还是要注意一些,韩王信叛汉,旁的人最好别逼得他们也叛了汉。”张良听着武朝和刘元师徒说了半响,虽然觉得刘元是能管得住那么多的人,还是要小心一些的好。
“留侯放心。”刘元做事还是有分寸,不过刘邦的举动是要将北地御匈奴的重担全都交到刘元手里了。
“良会助殿下一臂之力。”刘元的呼吸一重,虽然什么话都没说,张良却知道刘元忧心的是什么。
刘元得了张良这一句回头冲着张良露出一抹笑容,“那就有劳留侯帮我想想这北地的布防究竟该如何设?”
“殿下手下有一位孟非先生知九州的地形,殿下何不让他来一趟。”张良对刘元手下的人也知道不少,直接将孟非的名字和本事都道破了。
“人已经来了。”武朝守在云中,人员的情况武朝清楚,同时告诉刘元道:“人是随诏书一道来的。”
孟非来得那么及时,必是琼容之功。
刘元为着自己竟然能得琼容那样贴心的先生而欢喜,“让孟先生来见见留侯,既然边境都交到我手里了,布防也得办起来。”
“去请孟非先生来。”武朝其实还是挺靠谱的,刘元那么一说,立刻就让人去寻孟非。
“那你的府邸打算弄哪儿?”这里确实是刘元的封地,刘元的始元公主府是不是也要选好办起来?
武朝他们都是刘元的人,第一时间得想想他们的落脚之地啊!
刘元道:“先生瞧着哪座府邸是没人的,位置也还行定下就是了。”
府邸不就是一个住的地方,刘元可不想费那么多心,还是让武朝去选吧。
武朝瞥了刘元一眼,刘元道:“先生,我这是信任你。”
一本正经说着胡话,明明是想把事情推给别人好偷懒。
刘元朝着武朝笑得那叫一个甜的啊,武朝虽然有很多话想说,最后还是忍住了不说,“行吧,我先去把你那府邸选好,我们真选在云中?”
明明已经想走了,可是想了想还是折回来吧,都是为了安全着想,刘元怎么说也是一个公主,这封地都是她的,安置在云中这样临近匈奴的地方,一点都不安全好吧。
“这是我的封地,我要是都躲得匈奴远远的,我来这里干什么?”刘元知道武朝的意思,“府邸就安置在这里,顺便去告诉封地里的所有百姓,只要有我刘元一日,除非刘元死了,否则绝不会让匈奴迈入大汉的土地一步。”
第182章 埋伏
刘元义正辞严,张良叫刘元的话激起了万丈豪情,“有殿下在,匈奴绝不可能再进犯大汉。”
以己之身挡在最前面的人,在她身后的将士也一定会跟着她往前冲,都只为守住大汉的国土,大汉的百姓。以身作则,谁人不服刘元?
“行了,懂你的意思了,当我刚刚的话没说。”武朝也叫刘元一番话说得热血沸腾,因此绝口不提他让刘元退后的提议。
“有劳先生了。”刘元与武朝作一揖,她还是知道武朝说那些话都是为了她好,为了她的安全,谁让刘元的脑回路跟人不太一样呢。
正常人选府邸都会选在比较安全的地方的,刘元倒好直接将府邸定在离匈奴最近的云中,可见刘元对抗匈奴之决心。额,怎么着也该传扬出去,至少也要让军中的将士都知道,以振军心。
武朝赶紧去选地方,刘元这个正主已经回来了,去中是她的封地,怎么能连个府邸都不给刘元弄好。
“现在我们是要去哪里议事?”刘元送走了武朝,回头问了张良,张良……
对哦,张良和刘元没差别,在云中都是没有府邸的人,想去议事一时都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我觉得这城墙上也不错,正好看看城墙的守卫怎么样。”刘元看了看身后的城墙,张良想了想也成。
“殿下请。”张良与刘元相请,刘元道:“此后,养民以生息,待大汉兵强马壮之时,匈奴若是再敢进犯,必让他们有来无回。”
守卫自己百姓,不让他们成为他国之人的棋子,更不是他国以强凌弱的刀下亡魂,匈奴想把自己百姓受的苦全都移到大汉百姓的身上,弱时或有可能,强时却永远也不可能。
“殿下会做到的。”张良相信刘元说得出一定会做到。
“留侯说过会帮我的。”刘元侧过头似是讨要一个说法,张良看着刘元道:“好。”
比起与贵族他们勾心斗角,守一方土地,安一方百姓那样的日子更让人喜欢?
“我知道留侯在想什么。”刘元注意到张良的目光流转,慢慢地变得柔和了,“可是你跟我不一样啊,我能做的事你做不了。”
张良想了想自己和刘元,他们确实不一样,刘元镇守一方既因她是刘邦的女儿,有这样的本事,而且也能让刘邦相对安心,要是换了一个人,你看看刘邦会不会把北地的所有布防全都给出来,尽交刘元调遣?
“而且什么事都是有人做,不管喜欢或是不喜欢都得做。”刘元这样安慰着张良,张良不知怎么的就笑了,“是啊,天下人天下事,皆各司其职,什么事都要有人去做。”
“殿下,留侯。”刘元和张良登上了城墙一边说着话一边巡视,孟非赶来了,朝着这两位作一揖。
“由此大汉与匈奴地形你都清楚?”刘元这般询问,孟非再作一揖而答道:“是,非都清楚。”
“大致与我们说一说天险几何,哪里适合布防。”刘元询问孟非,这是孟非表现的时候,必须赶紧将自己知道的一一都说出来。
刘元和张良一边听一边会提出问题,完了刘元道:“看来还是得走上一趟。”
听完孟非所言刘元和张良大致心里有数,不过真要布防的话一定得走上一圈。
“殿下是得走一趟。”不走一趟听凭孟非的话不管是谁都不会放心设防的。
“你准备准备,明日随我走一趟。正好完善你脑子里的地图。”刘元要去也要带上孟非,坐井观天只会觉得天就井那么点大而已,跳出井再一看才会知道天大得一眼都看不尽。
“诺。”孟非应是。
张良道:“这一趟……”
“留侯当然也要去,说好的要帮我的。”刘元截住张良的话,“你可别忘了匈奴的左贤王还没说好什么时候跟我们交易,你这个时候要是走了,到时候我吃亏了怎么办?”
总而言之就是想要留住张良,张良听着刘元诸多的借口,最后一个她会吃亏,张良摇头颇显得无奈地道:“殿下是吃不了亏的。”
“父皇都没有让你回去,你再缓缓,缓一缓。”刘元朝着张良带着撒娇的哀求。
张良这一次名为送亲使,实际是要助刘元搅乱匈奴,让匈奴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再兴兵进犯大汉。
事情到了现在说办好了也算办好,要说还不够好,也能说不够好。刘元以此要张良留下帮忙也是理直气壮得很。
只是孟非在一旁听着看着,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偏偏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而且毕竟还是男女有别,他也不敢多盯着刘元。
然而张良之名天下皆知,孟非是没能忍住多看张良一眼,是得承认张良不仅如传闻一旁足智多谋,那更是一等一的美郎君。
“殿下,一心让人从匈奴送来的信。”刘元准备明天就去巡视以布防,一心那边竟然送来了信,刘元接过迅速看了一眼,同时递到张良的手里,张良看着目光微敛。
“看起来贵族们得了我的好处还觉得不够,竟然想坏我的事。”刘元看完信上的内容意识到这一点。
“贵族的私心太重,而且在他们看来,他们觉得殿下巴不得现在就亡了匈奴。”
“若是能现在就亡了匈奴我也愿意,就凭他们,重利无国,果真认为匈奴都是蠢人?但凡有人捉住贵的把柄,道所有的事都是我大汉挑起来的,我看他们怎么收场。”这也是为什么刘元会见好就收,还准备弄出一个新匈奴单于来,好好谈谈合作。
“他们要利,贪得无厌,殿下,再让他们闹下去,只怕我们都得暴露。”张良指出这些人那份贪,还有那份狠,而且果真暴露大汉挑起了匈奴同斗,并不能伤及他们的根,更是有恃无恐。
刘元道:“在他们动手之前我就告诫过他们必须听我,看起来他们是记不得了。也罢,他们既然记不得我的话,我就让他们一辈子都忘不掉。”
本来刘元一开始的时候是没想地要贵族帮忙的,宝藏的事闹出来,刘邦还想将这笔宝藏既拿到了手里又不想惹出什么麻烦事,刘元作为女儿的除了配合还能怎么样?
宝藏的好处是不可能让他们刘家独享了,这里面的原因刘元也告诉过刘邦,大头他们可以拿,小头必须分出一些给到贵族们。
刘邦本来就没想到大秦还能留下这么大的宝藏,从天而降的好处解决了眼前的难处,刘邦就已经很高兴了,分一点出去,再得利于天下,刘邦连想都不想就已经选择同意。
然而贵族们永远都不会嫌好处多的,刘元给了他们宝藏,他们趁着匈奴之乱也从匈奴得了不少东西,却还觉得不够。为此他们根本不管刘元的告诫,刘元早就说过不许他们做的事,他们现在想去做。
“留侯去见一见他们如何?”刘元还是喜欢先礼后兵的,先告诉他们刘元的底线在哪里,如同刘元对吕家的那位妇人,他们要是乖乖听话地收手了,刘元不会跟他们算账,若是他们不愿意,刘元就只好动手了。
“好。”张良知道刘元是打算先礼后兵,当初是张良代贵族出现和刘元表的好,如今刘元让张良去传话,理所当然。
张良和刘元刚从匈奴回来,该知道的人都已经知道,张良前去将话带到,可是贵族的人嘴上自是应得好好的,实际上他们听还是不听就是另一回事了。
“他们并不相信殿下有这样的能力断他们的胳膊。”张良将试探回来的结果告诉刘元,刘元乍然一听道:“既然他们不信就让他们睁大眼睛好好地瞧瞧我是不是骗人。”
刘元一点都不介意出手,贵族有好处的时候求着刘元,没好处的时候怎么可能会将刘元放在眼里。
战场上的真刀真枪刘元让他们见识到她的厉害,但是这种阴谋诡计,他们觉得刘元不可能知道他们想做什么,也动不得他们,刘元的威胁他们根本不曾放在心。
也罢,想让他们害怕就只能让他们见识见识刘元是不是当真能将他们在匈奴的人一网打尽。
刘元这就准备给那些贵族们一个教训,二话不说地抢在他们之前将他们安排在匈奴的钉子全都叫匈奴人动手拔了出来。
没有了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挑拨,左贤王一出马说和,匈奴暂时安定了下来。
可是贵族那里得知自己在匈奴折损的兵马都是刘元所为,想到先前刘元让张良前来告诫过他们,是他们自己听不进去,只当刘元在说笑而已,心下也是认定了刘元没有那样的本事。
好,不相信刘元有这样的本事,刘元是一击即中,他们的棋子竟然都叫刘元揪了出来,这下再也没有人怀疑她究竟是有还是没有这样的本事。
见到了,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他们恨得刘元咬牙切齿,但是刘元随即送上了先前让他们出手时答应要给他们的宝藏。
恨得刘元咬牙切齿的人乍然收到本来还在犯嘀咕是不是会因为这一次与刘元作对而可能会连先前的合作利益都要赔进去的,见着实物大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得了刘元送来的东西让带来的话。
“公主殿下说了,她是一个言而有信的人,说要给诸位的东西殿下一定会给,这些是殿下先前答应了诸位会给到诸位的回馈,还请诸位查验。”
客气的相请,贵族总是要脸的,就算要查也不会当着送礼的人的面查验啊。
况且刘元连礼单也让人备好了,只凭礼单上面的记录,东西只有多没有少。
如此大方的刘元如何不叫他们震惊,好在他们很快稳住了。
“不过,殿下还有一句话让我转告诸位。”刘元让传的话才传了一半,还有另外的一半你们是不是也要听听。
“有什么话只管说,我们都听着。”各家的反应倒是没什么差别,东西到了手里,他们拿到了好处,本来因为刘元损失了在匈奴的钉子不开心,此时也变得开心了。
“对付匈奴,诸位合力殿下心中感激,因此礼给诸位送上了。但是诸位后面做的事殿下也早就告诫过诸位,诸位却听不进殿下的劝告,只以为殿下说着玩的,殿下只好让诸位瞧清楚她是不是说着玩。”
真是什么话都说出来了啊。
“殿下说了正好用这件事让诸位都知道殿下的禀性,殿下是讲理的人,殿下也不要求诸位什么话都听殿下的,不过殿下让诸位别去做的事,诸位最好还是记在心上。”
……行啊,刘元坦荡地把话说明白了,尤其刘元更做出来明晃晃的告诉贵族们,她让他们做的事,他们还是听话些的好,如果他们不听,代价就跟这次一样。
“殿下的话,我们都听到了。”听到是听到,至于要不要听,会不会记就是另一回事。
“诸位都听到了,殿下还说了,诸位最好能记住。”听到了不够,刘元是希望他们能记住的,重申多一次,贵族们听着脸都黑了,心里自然是气的。
“会的。”不管会还是不会,总要有人出来应一声会的。
这样总算是把刘元的人给送走了,贵族们虽然得了刘元的好处,心里还是夸了刘元一声,不过想想到刘元刚刚让人传来的话,心里总是分外不高兴。
“她还想比刘邦还要厉害,想让我们往后都得看她的脸色行事?”刘元觉得自己凡事应该把话说白了,但是落在别人的眼里,刘元放话就有不把他们放在眼里的意思了,他们心里能高兴才怪。
“人家有这样的本事。”有人反讥一声,刘元一开始让人传话让他们不要再插手匈奴诸事的时候谁也不当一回事,架不住匈奴的人都叫刘元揣了,他们怎么能还不当一回事?
“这一次难道不是刘元杀得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我们才会被败于她手?”
总是有人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的,说来说去也是不服输罢了。
“败了就是败了。冒顿如何,刘元敢当着匈奴人的面杀了冒顿,还能让匈奴没有功夫去找她报仇,找大汉的麻烦,人家这是吃素的?”
掩耳盗铃的人有,实事求是的人也有。
“我早就说你匈奴与大汉的事我们不要掺和,刘元都已经亲自往匈奴去了,究竟要匈奴亡还是存,她一定有自己的章程,我们拿了人家的好处,难道不是应该给她几分面子?”
“非要从匈奴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现在好了,辛苦培养出来的暗卫尽折,往后我们在匈奴还有人?”
手下损失惨重,匈奴的暗卫都没了,想想就心疼。
“而且匈奴人经过这次的事情一定有所警惕,再想把人安插进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手里要解决的事情不要太多,这个时候再去跟刘元死磕,怎么去磕?除非能把大汉的王朝给推翻了,否则他们暂时都不可能动刘元一根汗毛。
暗杀的法子已经用过,显然对刘元无用,刘元手下的人本事也确实是不错,竟然能把他们全都查个底朝天,刺杀刘元的人,刘元只诛家主,他们要是不想死就不会再想用同样的办法对付刘元。
跟刘元比兵马,刘元手下的兵马何其强悍?大汉朝里早就已经名声显赫,而他们手里有兵吗?
有是有那么一点,这点兵能干什么?而且领兵去杀一个公主,那跟造反有什么区别。
对,哪怕他们确实也是真想造反,但是在没有能力对抗大汉之前,他们敢举起造反的旗帜?
但凡长点脑子的人都知道,面对刘元这样的强势,能不惹刘元就千万别惹她。
反正刘元也没想将他们一网打尽,要是他们乖乖的听话,刘元就会让他们好好的。刘元现在就是只让人来传话,道让他们安份守己。
刘元那样的聪明人一定也明白,她要的安分守己就是表面的,私下里,只要他们不会犯到刘元的头上,刘元也会只当作不知道。
这点默契谁人都心里有数,那骂骂刘元的人,也就骂上这么几句而已,事实上为了小命真得老实。
至于消息传回了长安,吕雉刚听说,暗想吕文怕是要亲自进宫一趟了。果不其然吕文寻着机会见了吕雉一面,“元儿出手将不听劝告的贵族的钉子都拔了,包括我们吕家的。”
“我已经知道。”吕雉也收到了消息,吕雉想要强大,想要安全又可靠便是吕家,刘元要去匈奴和亲,她坚决反对,哪怕心知刘元是有旁的打算依然反对,背地里还是让吕家动手,配合刘元的计划出一份力,也防一个万一。
吕文看着吕雉道:“吕家的事你与元儿提起多少?”
“我从来没有提过。”刘元一开始告诫吕雉远离朝臣,不宜插政事,吕雉听了,后来面对一桩接一桩的事,对刘邦的失望叫吕雉再也按捺不住,更不愿意刘元挡在她的前面,吕雉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吕家。
吕文并不在意吕雉想借吕家然后一步一步地插手朝事,但吕雉却担心刘元不会同意,先前吕文不以为然,但暗卫传来的消息,道是刘元既知吕家出手,也知吕雉插手却依然没对吕家的钉子手下留情,吕文心知刘元虽然顾念吕家,但更念着刘家。
“吕家的事,不必让元儿知道。”吕文可以将吕家的人交给吕雉用,但也得防着刘元。
“我知道的。”吕雉也有自己的思量,刘元不愿意她插手朝廷的事,吕雉背着刘元依然选择了插手,她也要保护刘元和刘盈,总有一天,她要让刘邦无论因为什么都不能牺牲他们母子。
吕家与吕雉的心思刘元一时半会顾不上。匈奴的那位左贤王,在匈奴相对太平之后,半个月即给刘元送来了玉佩,道是刘元要的马匹已经准备好了,问问刘元具体什么时候交换?
彼时刘元正好巡完边防回来,各处的布防都有所变动,有张良在旁边出主意,刘元自然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上把大汉的边境往匈奴那边移了一些,有利于防守的地方,岂能轻易的放弃。
这会儿也不知匈奴那边反应过来没有,刘元自是打定了主意,不管匈奴是发现还是不发现,边防只有前进,绝无后退的可能。
左贤王的玉佩送来,刘元本就有意交换,约定好三日后在匈奴的地界完成交易,更是双手奉上冒顿的棺木。
同时刘元也让一心和韩驹迅速的从匈奴撤回来,左贤王拿回了冒顿的尸体还有这么多的粮食,一定能够成为匈奴新一任的单于,不管匈奴各部对他是不是真的服从,面上总会装得十分温顺的。
成为了单于,如何安定各部的势力会成为新单于首要要做的事。
有了和刘元换来的粮食,匈奴这一年过冬是没有问题了,来年的事,还得看看来年的情况。
不是没有人对刘元竟然会跟匈奴交换粮食表示诧异,季布就一脸的不认同道:“殿下为何与匈奴做这样的交易,事情若是传到陛下的耳朵里,你就一点都不担心?况且让匈奴度过了难关,等他们恢复元气,第一个受到冲击的一定就是大汉。”
话里话外都是对大汉的忧心,刘元答道:“我们是用粮食跟他们换马匹,这是公平的交易。我要换来的是大汉需要的东西。你说匈奴恢复了元气第一时间就会向大汉进攻,话说起来好像没错,但是细细想并没有那么简单。”
“季布将军看到了匈奴,知道匈奴因着去年干旱情况并不好,那你就没有想过正是因为匈奴的百姓情况不好,所以冒顿才会兴兵进犯大汉,他是要将匈奴百姓对他的不满转移到大汉的身上。”
“啊!”季布哪里懂这些,乍然听到刘元这番话都惊住了。
“两国交战的不可否认是一国想要吞并一国,冒顿清楚自己吞不下大汉,可是匈奴百姓的日子过得不好,他得想办法让百姓过好。粮食他们没有,他们有的是牛马羊,但这些恰恰又是大汉缺少的。”
“以大汉现在的实力,我们有能力和匈奴决一死战吗?”
“没有。”季布前面是没想到打个战的弯弯道道还会那么多,听到刘元询问两国的交战,两国的本事,季布还是有底的,给了刘元一个肯定的回答。
“在没有实力对抗匈奴的情况下有人想到了和亲,我想到了和匈奴交易,本质都是一样的。”
和亲把东西白送给匈奴,就为了给大汉换得一个喘息的机会,刘元和匈奴交易还能从匈奴那里得到牛马羊,究竟哪一个更划算?
“季布脑子不好使,不能明白殿下的深意,还请殿下勿怪。”季布一听知道刘元都是为了大汉,而且比起和亲白送了粮食和金银珠宝到匈奴,刘元还能从匈奴换回同等的东西,有脑子的人都知道哪一个更有利。
“匈奴有难,他们想到解决的办法是从大汉抢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以此达到解决百姓问题的目的。这样的行径是能解决一时的问题,却并不能解决一世的。我们现在没有能力跟他们对抗,在粮食一定得给他们的前提下,我们也得想想怎么得利。”
“殿下是打算先忍着,等着来我们有能力了,再将他们一网打尽?”季布本来是觉得这打仗嘛,直接打就是了,但是听着刘元分析下来,打个仗也不容易。
“季布将军别忘了我父皇去岁被困时手里是有多少兵马,眼下的大汉至少五年之内是没有能力与匈奴抗衡的。”刘元往匈奴走了一趟,心里更是打鼓。
“五年,那日子还长着。”季布听到刘元说的五年如此的感慨,这一年一年的,若是匈奴再向去年一样发兵,到时候这仗是打得打,不打也得打。
刘元的目光变得深邃,显然也在思量这件事的可行性。
“季布将军,我三日后要送冒顿的棺木和粮食去和匈奴左贤王交易,云中交给你了。”刘元重新布防,所有容军都调来,各处几乎能换上自己的人马的刘元是全都换上了,不能换的,那是诸王的封地,御敌于外也是诸王分内的事,刘元再一次体会到所谓的分封制带来的不便。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啊,在大汉建成之前刘邦已经许下了承诺,言出必行,如果刘邦不出耳反耳,这个大汉王朝或许都会不复存在,刘邦也没有选择的余地。
“殿下放心。”季布也愿意守护这一方土地,匈奴进犯,身为百姓没有不恨匈奴的,身为将士也没不想杀尽匈奴人,让他们再也不可能为祸中原。
“你此去要带谁?”武朝问得比较重要,城,刘元已经交给季布来守,那么跟着刘元去的是谁?
“我与殿下同去。”张良毛遂自荐,刘元笑着道:“那便辛苦留侯了。”
武朝再一次感受到刘元和张良之间流动的异样气息,他倒是想问的,但是一眼看到了四下的人还挺多,关乎刘元的私事,好像并不适合这个时候问。
“牢稳将军,这一次你随我同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