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宫心-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果6映泉真的心仪顾将军,那她对顾将军的未婚妻没有好脸色,倒是正常。毕竟女孩子都是心眼儿小,有点醋劲儿也是无可厚非。
锦绣心中有了定论之后,便也没有再继续听下去,毕竟这三个丫头之间的争斗,她也不好插手。因为她的言行在别人的眼中看来,自动代表了太后娘娘,所以还是干脆不出现的好。
想到这里,锦绣叹了口气,摇摇头,转身离开,回到了建章宫的大殿,将刚才看到和听到的场景悉数将给太后娘娘听。
“哀家果然是老了,宫里头的年轻丫头们都已经开始争风吃醋了。”太后轻笑着,说道,“如果6映泉真的倾心顾大将军就好了,正好哀家也不是那么想把吴家小姐嫁给顾清铭。”
“为何?”锦绣听了这话,有些诧异,毕竟当初顾清铭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请皇上赐婚,那也是经过太后娘娘亲口应允的。
“顾清铭乃世无其二的将帅之才,在军中威信极高,除了元凯的那一支军队,大宁不管是京城还是边陲,没有哪个将领不给他面子。而吴家小姐也是出自军中,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她也跟着吴老将军学了不少驭兵之道。你说,这两个人若是联合,会生什么事?”太后反问着。
“太后娘娘是担心,顾将军拥兵自重,威胁朝纲?”锦绣很快明白了太后的意思。
顾清铭自己的人脉本来就很广,而吴老将军的人脉也同样很广,若是强强联合,只怕这大宁国的兵权,有一大半要落在顾清铭的手中了。
如果顾清铭的立场稍微有失偏颇,那么大宁就会朝纲不稳。最重要的是,太后担心顾清铭会和皇上连成一线,毕竟他们也算是从小一起长大,关系亲厚。
“此事你我心知肚明便可,不必多说。”太后说道,“只要这大宁的权柄不脱离哀家的掌控,随她们怎么闹腾,哀家也就当看了一场戏了。”
“太后娘娘说的是,奴婢明白了。”锦绣应了声,便不再说什么。
她明白太后的意思,任凭这宫里风云变幻,只要不动摇太后手中的权利,只要建章宫还是这大宁宫城里最威严的存在,一切都不重要。
而与此同时,建章宫庭院里的争执也有了定论,面对吴倩雯的指责和控诉,6映泉不反驳也不生气,只是淡笑道:
“若是吴小姐乐意,自然可以去告诉太后娘娘,就说我6映泉要跟你抢顾将军,你怕自己魅力不够,怕顾将军被我抢走,所以特意寻求太后娘娘的庇佑和帮助。”
云瑶听了这话,扯了扯6映泉的衣袖,示意她别说的太过分,毕竟是在宫里,即便今时不同往日,可是多一事也不如少一事。
6映泉似乎也知道自己身居御前尚义的位置,在风口浪尖,于是悻悻地住了口,丢给吴倩雯一个白眼,然后转身翩然离去,竟连云瑶也不顾了。
吴倩雯看着6映泉的背影,不由得跺了跺脚,对云瑶说道:“云少使这般端庄稳重的人,怎么会跟6尚义这样的人成为姐妹?不觉得太有**份了么?”
“吴小姐,她是正三品御前尚义,而我只是正五品少使,说到有**份,应该是映泉才对吧?”云瑶心中不喜吴倩雯背后说人坏话,于是开口道,“不过,映泉从来就是这个性子,还请吴小姐不要放在心上。我先告辞了。”
云瑶说完,便转身离开,回合欢殿去了,只留下吴倩雯一个人在原地,愤愤不平。
吴倩雯盯着两人离开的背影,眼神中闪过某种深思,她咬了咬嘴唇,似乎想到了什么,脸上的神情逐渐变得坚定。
而远在千里之外的顾清铭,却并没有那么顺利。
自从那夜在建东县与济安县的交接山丘处,被来历不明的黑衣刺客刺杀之后,这一路也还算风平浪静。
顾清铭率兵护送杨浩和孙辉来到建东县的县衙,拿出圣旨,说明来意,然后县守大人便安排好了客房,让杨浩、孙辉和顾清铭住进了县衙。而顾清铭将军队驻扎在县衙附近,以便随时支援保护。
建东县作为离济安县最近的一个县,也被济安县的灾民们选为最佳的逃难圣地。毕竟建东县地势较高,水患少有波及,而且建东县的县守大人也算比较开明,在县衙门口布善施粥,救济灾民,所以有很多济安县的民众纷纷逃来此地。
在县衙休息了一天之后,杨浩说是要外出体察民情,了解一下济安县的情况,然后再实行迁居的计划,最后趁着暴雨没来之前,炸毁河堤,疏通河道。
自然,杨浩是这次南行的督察使,更是沈泽任命的钦差大臣,所以他要出门,孙辉和顾清铭自然是跟上的。
三人并没有穿官官服,而是穿了常服,但即便如此,在建东县这样的小地方,人来人往都是熟面孔,骤然间看到三个陌生人,还是不由得引起了民众的注意。
最主要的是,在京中当官的人,浑身上下自有一股威仪,这是地方官员比不上的,所以一些有眼色的人,还是约莫能猜出这几个人的身份。
沿街看去,零零星星分布着从济安县逃过来的难民,有的人衣衫褴褛,有的人面黄肌瘦,有的人拖家带口,形形**,看样子应该是受灾时间不短了,没有办法,才到建东县当流民的。
“各位大人,行行好,赏口饭吃吧——我已经好多天没吃过饭了,快饿死了——”
忽然间,一个灾民从路边冲出来,直接扑到三个人的面前,扑通一声跪下,朝着杨浩磕了几个头,然后开始哭喊着。
他的哭喊声吸引了四周的流民,众人一见到这三个来自外地的陌生人,并且衣着打扮很是得体,心中便猜测,要么是有钱人,要么就是朝廷的官员,于是都跟在那个人的身后,黑压压地跪了一地,开口朝着顾清铭他们求助。
“大家快快请起——”杨浩看着这些人,忙伸出手,做出让众人起身的手势,然后解释道,“本官是朝廷派来治理水患,赈济灾民的,还请大家稍安勿躁,待本官考察过济安县的具体情况,会给大家有个交代的。”
按道理说,朝廷的赈灾官员出来说话,还是比较有信服力的,毕竟这些灾民长久没有主心骨,一直处于恐慌之中,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比较有威信的官员出来做出承诺,肯定会平复大家的情绪。
可其实不然,人群之中也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整个人群都开始沸腾起来。
“朝廷来的官员都是骗人的,赈灾的官员来了一波又一波,赈灾的银子拨了一批又一批,可是还没到咱们老百姓手中呢,就已经不见踪影了。这些官员,都是打着赈灾的幌子,搜刮百姓民脂民膏,我们的困难得不到解决,他却跑到皇上面前去领功劳了——”
这一番话喊下来,刚刚被杨浩安抚的民众又开始闹腾了。
众人交头接耳,频频点头,似乎都觉得刚才那番话说的有道理。毕竟百姓在受灾的时候,心里最是脆弱,再被这么煽动性的话一挑拨,便都觉得朝廷派来的官员不是好人。
毕竟之前的几次,所有人官员都说赈灾,可是却没见成效,反而还是死了不少人。
顾清铭站在杨浩的身后,目光一直注视着这些灾民,可是他竟然没有现最先开口说话的人到底是谁。
说了这么多话,即便他的语再快,那也应该被顾清铭现他一张一合的嘴唇,可事实是,顾清铭并没有现。
换句话说,人群之中刚才有人没开口,就将这番话说了出来。
这个世界上,能不开口就说出话来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会腹语的人,另外一种是内功深厚之人,可以凭借自己的内里来隔空传音。
恰好,顾清铭就是这第二种人。
正在顾清铭思考的时候,民众的情绪也越来越高涨。
“没错,打死这些贪官污吏!他们睡的高床软枕,穿的绫罗绸缎,吃的山珍海味,却还要贪图我们救命的银子,在皇上面前领着功劳,不管我们的死活!”其中一个百姓说道。
“打死他,我们自己拿了赈灾银子,分给灾民!”
“对,这样的官吏少一个算一个,也算是我们给朝廷做一份贡献!”
……
民众的情绪骤然间激愤起来,大家也不跪了,直接一窝蜂地朝着杨浩他们冲过来,手中握着拳头,似乎下一刻就要砸在杨浩等人的身上。
杨浩是个文官,比不得顾清铭征战沙场的眼界,哪里见过这等场面?人群涌过来的瞬间,他便不知所措,有些呆愣的站在原地。
“杨大人,孙大人,快快撤离,回县衙,这些灾民有问题!”
顾清铭率先现状况,便一左一右,拖着两个大人,迅退离这些灾民的包围圈,火朝着县衙而去。而在他们的身后,顾清铭的亲兵拦住了这些人,给了他们撤退的机会。
第034章 煽风点火
很快,县守大人也派人来了,衙役们和顾家亲兵一起,护送着杨浩和孙辉回到县衙,顾清铭断后,盯着后面跟上来的灾民,四处扫视一圈,心中已然有了底。
因为他看见灾民之中有个人行为甚是奇怪,别人都在朝着杨浩涌过去的时候,他偏偏朝着反方向走去,慢慢的退离灾民的圈子,默默地窜到旁边一条巷子里,很快消失不见。
看到这一幕,顾清铭当即肯定这群灾民是听信了这个人的煽动,所以才会这般激愤。也不知道他们没有来建东县之前,这个人给济安县的灾民们灌输了多少对朝廷不利的思想。
将灾民交给县守大人去安抚,顾清铭也赶回了县衙,来到大厅里,看到杨浩和孙辉都在,便走了进去。
“顾将军,你刚才说这些灾民有问题,到底是何意?”杨浩见顾清铭到来,便开口问着。
先帝时期,他也曾奉命治理水患,当时的民众也和现在一样,因为灾情太过严重,死伤惨重,心情难免抑郁不平,所以也曾对他恶语相向。
当时的情况就跟现在相差无几,可顾清铭为何要说那样一句话?
“杨大人,您难道没有现,那些灾民的情绪本来不激动,是听了某一个人的话之后,才开始变得激动起来的吗?”顾清铭说道,“当时我就站在您的身后,看着那些人,却并没有现有人开口说话。”
“这是为何?”孙辉在一旁听着,也颇觉疑惑。
“两位大人可能不了解,武学之中有一种高境界,可以隔空传音,也就是人不用张嘴,只利用内里便能让人听见自己的声音。”顾清铭说道,“我怀疑,灾民之中可能混入了某个武功高强的人,他的目的,是为了煽风点火,阻碍这次的赈灾行动。”
“顾将军,此事与前不久我们遇到的刺客,可有关系?”孙辉再次问道。
“还不确定。”顾清铭摇摇头,说道,“从表面上看来,那夜的刺客和北狄有着莫大的关系,这一次的灾民,还不知道是不是北狄人为了引起我大宁的内乱,故意安排的。”
“那怎么办?”杨浩说道,“根据钦天监的测算,暴雨将至,济安县马上机会沦为一片汪洋,若是不能在暴雨来临之前将民众迁走,恐怕要酿成大祸。”
“依下官愚见,为今之计,只有先避开建东县的灾民,去济安县亲自走一圈,实地考察情况,了解百姓心中所想。随后再与宜国联系,将济安县灾民迁入宜国。”孙辉这个时候开口说着。
“孙大人说的不错,我也赞同,不知道杨大人怎么看?”顾清铭问道。
“既然顾将军和孙大人都这般认为,那就这样吧。”杨浩说道,“只是本官的安危,还要仰仗顾将军了。”
说完,杨浩朝着顾清铭拱了拱手,算是客气的感谢,而顾清铭也抱拳回礼。
就在这时,建东县守回来,说是灾民的情绪已经平复,并且安置妥当,询问杨浩下一步怎么办。
杨浩便说了顾清铭和孙辉的决定,然后几人同行,去了建东县守的房间里商议之后的具体方案。顾清铭在商议完之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提笔开始给沈泽写奏章,将建东县的情况如数上报。
第二天一早,三人乔装改扮,根据县守大人提供的路线,一路轻车简从,直接从建东县直奔济安县而去。
济安县作为受灾情况最严重的一个郡县,果真如同县守张大人奏报中所说的一样,整个县几乎家家户户都受到洪水的威胁,保存完好的房子不剩下几所,也都是一些高门大户的青石砖瓦房,至于穷苦人家木头修的屋子,早已经被一场大水不知道冲到哪里去了。
而济安县衙已然变成了一个难民收容所,县守张大人还算是个有良心的好官,在灾情面前,并没有弃百姓而去,反而将县衙的空地方都腾出来,收容一些无家可归的百姓。至于那些实在住不下而又还有精力逃走的,便都已经逃到了建东县。
三人直奔县衙,先找到张大人,并且让张大人带着他们去四处看看,了解情况。
因为朝廷早已经拿出了治理水患的方案,就是要将济安县迁居,然后炸毁堤坝,疏通河道,所以现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怎么说服这些民众同意迁居。
百姓往往安土重迁的思想特别严重,人死之后也将求叶落归根,想要让他们全部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去别处安居,恐怕不是那么容易。
“两位大人,济安县灾情严重,民众若是知道迁居是为了保命,他们不会不同意的。”张大人说道,“如今众多百姓的房子都被大水冲垮,若是宜王殿下能接纳他们,让他们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相信他们会理解的。”
“可是张大人,昨日在建东县,本官还差点被这些刁民围堵,丢了性命。”杨浩说道,“既然你如此信誓旦旦的保证,那本官就将这件事情交给你处理。暴雨将至,三日之内,本官需要一个准确答复。”
“是,下官遵命。”张大人拱手说着,然后领下这份差事。
顾清铭站在一旁,听着杨浩的话,不免对他的行为有些恼怒。杨浩这人,分明就是贪生怕死,昨日建东县的灾民应该是把他吓着了,迁居的事情本来应该由他这个督察使去办,他却将此事交给了张大人。
这张大人只是一个县守,手中一没有兵权,二没有实权,如果迁居过程中出了什么事,杨浩倒是可以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顺便把这张大人推出去当替死鬼。
杨浩如同走了走过场一样,在济安县转悠了一圈儿就回去了,回到建东县衙,县守杜大人便很快迎上来,说是灾民又来县衙闹了一阵子,叫着让他们把杨浩交出去,给灾民一个交代。
正好顾清铭昨日写的折子还没来得及递上去,所以他又在昨日的折子后添了几句话,把杨浩在济安县衙的所作所为都上奏了一遍,然后才八百里加急,把新的奏折呈报给了沈泽。
南方水患的事情,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当顾清铭的奏报正在往京城而去的时候,夜色已经逐渐降临,建东县衙里,也有些异样的平静。
顾炎本来带领着顾清铭的亲兵,驻守在县衙附近,可是当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忽然间来到县衙,求见顾清铭。
“这么晚前来,有什么事?”顾清铭问道。
“今日街上多了一些陌生人。”顾炎说道,“属下本来也没注意,可是白日里生了一件事情,让属下对这些人多关注了几眼。”
顾炎将白日里生的事情跟顾清铭讲了一遍,却原来建东县城来了七八个生面孔的男子,这些人都是单独行动,彼此之间似乎并没有什么联系,可其中有个人,在经过一个水果摊的时候,旁边的水果摊出了点意外,差点被撞翻。这个人出手帮忙,阻止了水果摊被撞翻。
本来是一件小事情,可是却正好被顾炎看到,别人或许不了解,但是对顾炎这样习武之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出这个人身手了得,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于是跟踪观察之下,顾炎现这些生面孔男子不约而同的住进了悦来客栈,并且似乎都住在三楼,这样的巧合让顾炎心生疑惑。
作为顾清铭的手下,顾炎自然很清楚的知道现在是多事之秋,不能放过任何一丝蛛丝马迹,细查之下,他果然现这几个人在悦来客栈的三楼暗中碰头来往,表面上装作互不相识,实际上却彼此很熟悉。
“你的意思是,这些人来历成谜,而且个个都会武功?”顾清铭问道,“你是不是还现了什么?”
“这些人身形魁梧,不同于南方男子的精瘦,反而像是北方男子的壮硕。”顾炎再次说道,“更有甚者,属下现这些人其中的一个,手掌的虎口处和手指处有很厚的老茧,那是常年用弓箭才能留下的。”
“北狄人?”顾清铭从顾炎的线索中,得出这个结论。
身材健硕的北方男子,擅长弓箭,这跟北狄人的特征十分符合,再加上前不久的雨夜那场刺杀,对方也是用弓箭的一把好手,让顾清铭不得不怀疑对方的来历。
“属下也是这么想的。”顾炎说道,“可是将军,如果这些人真的是北狄人,那么他们之前雨夜刺杀杨御史,会不会是一场障眼法?他们真正的目标,应该是您。”
“事情越来越复杂了。”顾清铭说道,“先,我们还不能肯定他们的身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不是北狄的人。其次,就算他们真的是北狄人,他们会不会是周太常勾结要来杀杨浩的?如果不是,那么他们此行的目的是我,还是为了扰乱大宁安稳,然后趁机而入?”
不得不说,顾清铭的怀疑很到位,因为现在可知的线索很少,但不管怎么样,水患治理还没正式开始,济安县迁居也还没有启动,杨浩还不到死的时候。
“顾炎,你带一些人马守在县衙附近,有什么风吹草动立即行动。”顾清铭开口说道,“不管这些人是冲着谁来的,想来今夜,又是个不平静的夜晚。”
第035章 初现端倪
这次的夜色与上一次雨夜不同,格外宁静,只有夏夜的风呼啸而过。
县衙周围也都是民居和墙檐,并没有什么天然的屏障用作掩护,顾清铭暗自猜测,如果这些刺客真的跟上次的是同一批,那么他们进入建东县的目的,应该就是县衙。
而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偷袭可能是不成功了,暗杀才是他们的目的。
不管对方到底想做什么,顾清铭都要未雨绸缪,他不仅让顾炎带人守着县衙,而且还通知县守杜大人,加强县衙中的防守,让衙役们换岗巡逻,并且通知杨浩和孙辉今夜不要熟睡。
听了顾清铭的话,所有的人都没有睡意,都在等待着。
果然,夜深人静的时候,黑暗中传来了一丝激烈的破风声,好像是某种兵器划破苍穹的声音,当顾清铭打开门出去看的时候,顾炎已经跟来人战在了一处。
紧接着,四面八方六七个黑衣人同时出现,然后分散开来,朝着不同的房间而去,看样子,目标是杨浩和孙辉,当然还有顾清铭。
可奈何,顾清铭早有准备,不等这些黑衣人靠近,亲兵和衙役们便从暗处冲出来,将这些人团团围住,并且交战在一起。
而顾清铭本人也加入战团,他的目光一下子就锁定了那个最后出手的人,然后毫不犹豫的手执长剑,攻了过去。
一般来说,像这样的暗杀团体,最后出手的都是领,因为属下们能解决的事情,都不劳烦领动手,只有当属下解决不了的时候,领才会亲自行动。
顾清铭来势汹汹的攻击让那个人有片刻的应接不暇,可随即反应过来之后,挡下了顾清铭的一击,两人便交起手来。
你来我往拆了十几招之后,顾清铭暗自心惊,论单打独斗,他的武功在当世之中已少有敌手,年轻一辈论武学修为,恐怕只有宜王沈澈或可与他一较高下。
可眼前之人,如同顾炎所形容的,身材健硕而且魁梧,分明不是中原人,尤其是他蒙面巾下的高鼻梁和宽眼睛,明显就是北狄人的标志。
顾清铭昔日在北境镇守时间不短,对北狄人很是了解,亲眼见到眼前之人,他立即就能判断出来。
可正因为如此,他更加惊讶,北狄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个高手?去年冬日北狄进犯,秦元凯授命北征,阻挡北狄于边城之外。若当时有这个人在,秦元凯怎么会胜的那么容易?
看来……这些人真的不是周大人派来的,就凭周大人一个小小的太常令,还请不动如此高明的杀手。
一击而出,两人在空中长剑交汇,兵器碰撞的声音在夜空中很是明澈。因为顾清铭与对方旗鼓相当,两人过招之后便迅后退,一个转身,纷纷落地。
而顾清铭的度快了那么一点,他在落地站稳之后,正好看到了对方转身的背影。
这背影十分熟悉,正是之前看到的那个伪装成灾民却从反方向离开的那个人。所有的线索都交织在一起,让顾清铭顷刻间明白,这一切的行动应该都是眼前这个人在策划。
顾清铭没有动,他盯着前方三米开外的男子,紧紧地锁住他的面容,将他那双眼睛深刻进骨子里,彻底记住。
对面那人看着周围的情形,县衙早已经被顾清铭的人把手,顾家军能征善战,绝非浪得虚名,这么长时间,他的人都还没有能够攻下来,达到目的。看样子,今晚的行动又会和上次一样,要以失败而告终了。
就在顾清铭与那人对峙的时候,顾炎那边已经占据了上风,一剑横扫过去,与顾炎交战的黑衣人闪身而过,却不防顾炎另有后招,一掌击出,黑衣人无法闪躲,被打伤在地上,紧接着,顾炎手中的剑便已经落在了黑衣人的脖子处。
为之人见状,忽然间打了个手势,然后腾空而起,剩下的人见状,便也纷纷撤退,很快走的一个不剩,唯独留下了那个让顾炎制服的黑衣人。
见他们逃走,其余的人还想追上去,却被顾清铭阻止:“别追了,他们还会来的。”
说完,顾清铭看了那个黑衣人一眼,再次对顾炎开口:“把他带到县衙的牢房,仔细的审一审。”
顾清铭虽然是朝廷中人,但是他也知道江湖上的规矩,如果是职业杀手出任务,被捕或者被现之后,他们的第一选择一定是自尽,或者是被自己人杀死,目的是怕泄露组织的机密,怕泄露任务。
可是,这个人被顾炎制服之后,他没有自尽,而另外的人离开之前,明明也有机会下杀手,却没有杀他,说明他们并不是来自江湖的杀手,也不是被人买通过来杀了杨浩或者这县衙中的任何一个人。
那么,结合所有的线索,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些人来自北狄的朝廷。
至于来干什么,是想杀了顾清铭,还是想陈这大宁水患灾害从中作梗,还有待确定。但是……这些人是为何会知道他们的行走路线,并且提前设伏,依然是个疑问。
就在南方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时候,大宁的宫廷中也十分不平静。
顾清铭的八百里加急奏折照旧在第二天傍晚的时候到达沈泽的手中。沈泽看着从南方传来的奏报,眉头紧蹙,心中有种隐隐的担忧。
“皇上,顾将军文韬武略,既然已经察觉了不对劲,就必定有所防备,肯定不会有事的。”6映泉似乎知道沈泽心中在想什么,于是开口说道,“皇上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盯着北境,看看北狄人会不会趁此机会对大宁不利。”
“你说的没错,朕马上调派兵将,严守北境。”沈泽点点头,然后快拟了圣旨,着令蒋美人的父亲领兵前往北境,防止北狄人的突袭。
就在这个时候,罗松从外面走了进来,对沈泽说道:“启禀皇上,建章宫的赵公公来了,说是太后娘娘好几天没跟6尚义说话,有些想念,特地请6尚义前往建章宫一趟。”
沈泽听了这话,眼神微闪,什么甚是想念,无非就是想从6映泉的口中知道南方的消息,看看是否如同她所料想的一样。她最关心的,才不是北狄会不会进犯大宁,而是宜国的实力会不会增强,宜王会不会威胁到她的地位。
“皇上,既然太后召见,那我就去了。你放心,什么话该说,什么不该说,我心里还是有数的。”6映泉说道。
沈泽点点头,默认了6映泉的话。
也许最开始,太后把6映泉放到他身边的时候,他曾经有过防备和警惕,可是经过这么长时间,他已然知道,6映泉虽然表面上是太后的人,但实际上还是向着他的,至少到目前为止,6映泉也没有在太后面前说错过半句话。
6映泉向沈泽告了退,然后转身离开了长明宫,跟随外面的赵公公一起,朝着建章宫而去。
而与此同时,合欢殿里,小海子也匆匆跑到殿中,对云瑶说道:“云瑶姑娘,太后娘娘宣召6尚义了。”
“你可曾亲眼看到6尚义去建章宫了?”云瑶问道。
“是,奴才亲眼所见,与赵公公一道,去了建章宫。”小海子点头说道。
云瑶闻言,转身看着容雅,似乎想说什么,可是却没有开口。但容雅却已然明白云瑶的意图,于是站起身,说道:
“本宫也好几天没去见太后娘娘了,云瑶姐姐,你陪我去一趟建章宫吧,我去跟太后娘娘说说话。”
“是,奴婢遵命。”云瑶一听,忙喜出望外,然后让人准备了轿辇,和容雅一起去了建章宫。
云瑶之所以想去建章宫,是因为她知道,太后召见6映泉,必定是打听南方的情况,那么6映泉所言必定与顾清铭有关。所以,只有去建章宫,她才能名正言顺地听到顾清铭的消息。
但是她却不能无缘无故自己跑去,所以只能让容雅给她当幌子了。好在容雅也比较看好她跟顾清铭,所以乐得给她当这个借口。
合欢殿与建章宫同属于后宫,距离比较近,再加上容雅是乘坐轿辇,比6映泉步行要快得多,所以容雅和云瑶倒建章宫的时候,6映泉还没有到。
不过这样也好,免得太后怀疑她们是闻讯赶来,就当是碰巧罢了。
容雅给太后请了安,便乖巧的坐在太后的身边,跟太后说话,云瑶在行了礼之后,便也规矩的站在容雅的身后,一如既往的低调内敛。
“雅儿有云瑶陪着,性子果然不一样了。”太后看着与自己亲近的容雅,不由得点点头,说道,“你刚进宫的时候,性子沉闷,不爱说话,也不爱跟哀家亲近,整日整日的将自己关在合欢殿里,也不知道在做什么。可如今,你脸上的笑容多了,人也开朗了,知道过来陪着哀家聊天,哀家很是欣慰。”
太后这番话,虽然是在夸赞容雅的改变,却是将功劳都给了云瑶,觉得是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