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盛唐宠后-第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韦氏面上的笑容,有一瞬间的微微僵住。
河东柳氏,虽然也是世家名门,不过,这一代的家主,却并非朝中重臣。
相较之下,以李文宁东宫太子之女的身份,嫁给柳潭,其实是有些低就了。
唐朝的公主,嫁给朝中重臣的次子,其实并不稀奇,就说当年的新昌公主,也是在萧嵩位极人臣之时,同萧嵩膝下的次子萧衡成亲,就连萧嵩的妻子徐国公夫人贺氏进宫之时,都备受尊重。
可是,河东柳潭的父亲,显然远不及当年萧嵩的地位。
即便是如今的李文宁身份终究比新昌公主低了一些,依照常理来说,也轮不上柳潭。毕竟,李文宁幼而聪惠,纯孝过人,素有美名,这样一位好脾气的郡主,对于很多世家子弟而言,甚至要比一位地位崇高惹不起的公主来得更加吸引人,而其他的门阀世家又不是没有年龄相仿的小郎君……
怔了半晌,韦氏轻声问道:“文宁,你喜欢他?”
李文宁仔细的想了想,然后认真的点了点头,“是,他很细心,待我也很好。”
韦氏这才放心的轻轻舒了口气,“那便是了,我也就放心了。”
禅房之中,柳潭面前的杯盏之中,茶水早就凉了下来,他一直都安安静静的坐在这里,一动不动,生怕惊扰了这庵堂中的其他人。
韦氏和李文宁一路走过来的时候,看到的便是柳潭坐在那里犹自还在走神的模样。
“柳潭。”李文宁直接开口喊道。
柳潭下意识的回答,看到李文宁的一瞬,眼睛里便闪过了惊喜的笑意,然而,逮到他的目光触及前太子妃韦氏,想起李文宁刚刚才告诉他的,韦氏乃是她的养母,且两人母女感情深厚,柳潭脸上的笑容瞬间便变得有些紧张起来。
他忙不迭的站起身迎上来,偏偏,遇见韦氏之后,却又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是好,嘴唇张张合合,只得求救一般的看向李文宁。
看到他这般如毛头小子一般毛躁青涩、完全不够妥帖细致的举动,韦氏反而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柳潭并非心有城府、八风不动、处处圆滑之人,在他这个年纪,为人处世间,还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生涩,而非被家中长辈注意教导过过的永远处变不惊的沉稳,面对自己喜欢的人,他会处处关切认真,却又不是那种能够将一切尽在掌握的厉害人……
只是一眼,韦氏便能断定,李文宁的心智和细腻心思,都远在柳潭之上。不管出于何种考虑,李文宁会选中柳潭,都定然有她自己的主意。
想到这里,韦氏的心中便也安定下来,柔声笑着开口,“快坐下吧,外面还在下雪,辛苦你今日陪着文宁一起来这处。”
·
长安城中,远道而来的安禄山一行人,披着一身的风雪,也已经到了兴庆宫中。
对于安禄山,玄宗本就十分重视,见他一路上风尘仆仆的赶来拜见自己,除了奉上边关的礼物外,还特意给杨贵妃也准备了重礼,更是见之心喜,当即便下诏,今晚设宴,邀请百官同乐。
至于安禄山,更是直接便被留在了兴庆宫中,陪同玄宗说话叙旧。
适逢大朝会,今天的雪又一直下得不大,所以,朝中百官自然还是按部就班的工作着,并没有临时取消今日的工作。
今日难得乘坐马车上朝的萧华,从兴庆宫中出来的时候,还特意绕了一圈,去了翰林院那边,带上了自己的长子萧恒一起回家。
父子两个坐在马车上,萧华自然便对萧恒说了今日安禄山拜见玄宗后发生的事情。
萧恒听了,眨了眨眼睛,笑道:“晚上还要设宴?这么说的话,阿耶下午须得早些过来,就是不知夜宴何时能休了。”
萧华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并不在意。在玄宗面前,他现在还远不能和萧嵩相比,同样是宫中夜宴,若是萧嵩在场,肯定大部分时间都会在玄宗附近,那才是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懈怠。至于他么,找个安静地方和几个同僚一起待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父子两人说说笑笑的交谈了几句,过了一会儿,萧华又道:“快过年了,这场雪下完,差不多便是年关了。”
萧恒完全是本能的便接着道:“老家那边,便只有阿翁和六娘两人,过年的时候,人数太少,着实会少很多热闹。”
“……”萧华顿了顿,他这个做儿子的,除了惦念着父亲萧嵩,其实也挂念着自己的母亲徐国公夫人贺氏,相较之下,毕竟不像是萧恒这般,念叨起自己看着长大的妹妹来,便偏心的理所当然了。
萧华提议道:“你祖母她在陆府也住了有些时日了,如今也快过年了,等过两天,雪化了,我们便一同去接她回来吧!”
萧恒自然是立即点了点头答应下来,顺口便问了一句道:“陆府贺老夫人的身体如何了?”
说起来,之前陆府贺氏病重,萧恒私下里其实都以为,对方怕是命不久矣,不过,如今看来,有家中子孙照料,自家祖母徐国公夫人贺氏也亲自过去陪同,陆府贺氏的身体,似乎又稳定了下来。
“还是老样子吧,一直谈不上好,却也不至于太糟!”萧华叹了口气。
他的心里也清楚,对于陆府,他当年也是陆象先看着长大的,还是很有感情的,可是,到了自己的儿子萧恒他们这一辈,年轻一代之间的交情其实早就已经淡了。
“希望陆府今年也能过个好年吧。”谈起这种话题,终归不太愉快,萧恒也跟着父亲一起叹了口气,由衷的感慨道。
一时无话,等到马车行驶到了徐国公府上,萧华和萧恒父子二人下了马车,便看到,萧悟正站在院子里瞅着他们。
萧恒朝着自己的兄弟招了招手,笑道:“外面冷不冷,怎么站在这处?”
萧悟不以为然道:“阿娘刚刚便一直念叨着,阿耶和你怎么还没回来,我便出来看看,正好,你们两个一起回来了,阿娘也能放下心来了。”
萧悟说着,又问候过父亲萧华后,便迅速转身,一溜烟的给自己的母亲裴氏去传话了。
等到萧华和萧恒父子两个随后跟着进屋,裴氏的面上已经又是笑意隐隐的温和模样。
她挥挥手,屏退了年前过来盘账的几个管事的,又让萧悟替她取来了一份放在桌案上的她亲自拟好的单子,和萧华商量道:“这是我今儿下午和公主一起商量的年礼,阿耶今年过年肯定是要在老家那边了,我便琢磨着,最近赶紧打点好年礼给送回去,越是自家人,越是不能疏忽了。”
萧华闻言点了点头,萧恒则是直接做到了萧悟的旁边,也在认真的听着母亲裴氏说话。
裴氏又道:“还有六娘那边也是,之前给她裁了几身冬装都着人送过去了之后,我才突然又想起来,江南一带和此处气候不同,也不知道那些衣裳是否得宜……”
说着说着,裴氏的面上带着几分温柔的笑意,却又嗔怪的埋怨起来,“那孩子整天就知道鼓捣乱七八糟的东西,我不在旁边看着,她就对自己反而不上心,家书倒是一封接一封的写,结果整天都和我念叨什么房子什么大棚的,有时候连那狗多了一只还长大了都要说,却愣是不提自己,我不知道她瘦了胖了……”
第123章
对于裴氏的念叨; 不管是萧华还是萧恒、萧悟兄弟两个,自然都只能是无奈的笑着听着。
过了没一会儿; 裴氏自己便不说了; 转而开始琢磨着,过两天萧华、萧衡兄弟两个将徐国公夫人贺氏接回来之后,家里这边过年的事宜基本上就是一切照旧; 因为少了一个封建大家长萧嵩,还少了一个和贺氏各种不对付的萧燕绥,家里这个年要操心的事情反而相对少了些。
不过,以往不曾遇到这些事,裴氏倒是把注意力大部分都放在了要送去老家给萧嵩的年礼上; 家中长辈不在身边无法尽孝,晚辈自然是要在年礼上更加上心些。
此外; 裴氏也是一片慈母心怀; 在给萧嵩的年礼之外,正好顺路,把新裁的好几件春装也都给女儿送了过去,装箱的时候还忍不住的叹了口气; “她也不说自己长高了没,这些新衣服就是按照以往的尺寸让绣娘稍稍做大了些; 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萧华其实挺想说一句; 萧家的老宅位于南兰陵郡,江南一带的百姓素有养蚕缫丝的习惯,各种丝织品繁多; 绣娘的手艺也是顶尖的,小女儿萧燕绥在那处,或许新奇古怪之物不如长安城内丰富,可是,这衣裳绣品,却是绝对不缺的……
不过转念一想,这些事情,裴氏又不是不知道,说来说去,她无非就是惦念着自己的女儿罢了。这种心态,纯粹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本能,和萧燕绥真正的生活环境如何根本无关,只要萧燕绥没再裴氏的面前,做母亲的就必然会免不了的担心,劝是没用的。
想到这里,萧华突然话锋一转,问道:“阿姀,六娘的及笄礼,阿耶上次在信中说,打算等她二十岁再大办的打算,你可有和岳父说?”
裴氏摇了摇头,柔声道:“还没呢,这又不是什么小事,总不好随随便便派个人过去递个话就算了,我打算等两日过去送节礼的时候,亲自回去一趟,然后再将此事告诉阿耶。”
萧华点了点头,“这倒是。”毕竟萧燕绥的及笄礼除了萧家人一直放在心上,外祖裴家那边也都始终记挂着呢。
毕竟年关将近,家里事情也多,虽说都是些看似无关紧要小事,可是,萧华和裴氏夫妻二人,连同萧恒、萧悟两兄弟,却是一直都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商量着。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西面的天幕黄昏如火,却被层层暗云堆积着压了下来,比平日里更好的归于沉暗。
萧华抬头看看天色,道:“节度使安禄山今日奉诏回了长安,今晚宫中圣人设了夜宴,我还得去一趟兴庆宫中。”
裴氏替他理了理衣襟,又伸手接过婢女取过来的披风替他披在肩上,这才温声道:“去吧,夜里风冷,今日又一直在下雪,还是坐马车吧!”
萧华点点头,又看向萧恒、萧悟两人,笑道:“三郎五郎要不要同阿耶一起过去玩?”
萧恒笑着摇了摇头,萧悟倒是眼神有些游移不定,面露思忖之色,听到今日有节度使入宫,圣人亲自设宴,似乎颇想去凑个热闹。
裴氏见了,也笑道:“想去便去吧,若是碰见了你外祖父,正好直接和他说一声,过两天我去看他。”
听了这话,萧悟终于不再犹豫,立刻颇为干脆的点了点头。
夜晚的天幕已经完全笼了下来,萧华和萧悟父子两个一路乘坐马车赶来,除了路上车轮轧在雪花上发出的轻微声响,大街上几乎是一片寂静。
“今天天气不好,便是那些小摊贩也都一早便收摊了。”萧悟收回按在车窗帘子上的手指,随口说道。
等到了兴庆宫中,今晚便要举办夜宴的宫殿里,却是一片灯火通明,也多亏了映着的满园雪景,就连灯笼里的光线似乎比往日显得更加明亮几分。
萧悟眼睛尖,直接便瞧见了有段时日不见的张岱,可巧,比起旁的小娘子来说,多少显得有些深居简出的张十四娘今日竟然也在。
萧悟和父亲打了个招呼,便直接溜过去找自己同龄的朋友了。
张岱看见萧悟,心情也不错,一把把人拉过来,找了个僻静的角落里,还笑道:“你今天可算是来着了,等会儿的宫宴上说是有好些热闹,那胡人的节度使说是要献舞。”
时人爱夜宴,喜饮酒,酒酣兴起之时,一群高官重臣扎堆载歌载舞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不过,张岱特意强调了胡人节度使,萧悟自然是顿时灵机一动,“那个安禄山?”
张岱点了点头。
萧悟这边还在听张岱和他八卦今天的事情,直接找到自己的位置就坐的萧华,也和身边的同僚笑着聊了几句,很快便有消息灵通的说起了今日安禄山拜见圣人后,竟是直接请杨贵妃收自己为义子的事情……
李文宁在柳潭的陪同下自长安城外的庵堂中回来后,只不过是回东宫重新换了身华丽的宫装,便又和李倓、柳潭一起来到了兴庆宫中。
至于太子李亨和李俶,因为在宫中当值,自然不会跑一趟回去再回来。落了单的张良娣面上却是丝毫不显,自己便从从容容的从东宫出来。
不一会儿,柳潭过去和自己的兄长和嫂子打过招呼回来了,脸上的表情却是一个劲的变幻,颇为让人惊奇。
“怎么了?”李文宁见他面色,直接就开口问道。
柳潭倒是没怎么纠结,只是稍稍压低了声音,语气里还有些不知该如何是好的微妙,轻声道:“安禄山请求贵妃收自己为义子,进宫后除了给贵妃奉上宝物,还同圣人说了,他乃胡人,按照胡人的习俗里,都是要先拜见母亲,而后才是父亲的……”
李倓:“……”
李文宁:“……”
李文宁也有些怔愕,和李倓对视了一眼,两个人不由得有些面面相觑。
他们两个以前从来不曾去过边关一带,也不太清楚胡人到底有没有这个习俗,不过,安禄山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一力奉承杨贵妃,他们倒是全都看出来了。
如果仅仅如此,想来柳潭虽然错愕,却也不至于这般表情变幻莫测,李倓便追问了一句道:“然后呢?”
“……”短暂的沉默后,柳潭心情复杂的解释道:“然后圣人听了大喜,让杨贵妃收安禄山为义子之后,还把杨家杨銛以下的几个小辈都叫了过去,让他们同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
仅此一事,便知道,玄宗对贵妃的宠爱,怕是无人能及。
也不知,便是当年的武惠妃,能否出其左右、与其分庭抗礼了……
一时之间,李倓和李文宁对视了一眼,皆是语塞。
不过,安禄山堪称莽撞的此举,竟是分毫不差的迎合了玄宗的这般欢心,也是足够让人瞠目了……
因为此故,朝中其他重臣究竟如何看待安禄山还不好说,不过,不少听了一耳朵今日兴庆宫中发生的事情的年轻人,却俱是对安禄山满怀兴趣。
奈何,安禄山的体型着实有些惊人,尤其是当他拖着堪称肥硕的身躯,在玄宗面前展示胡旋舞的时候,整个人便如一阵风一般,仿佛下一瞬便能旋转着飞起来,竟是毫无身体行动笨拙的模样,登时赢得一阵惊叹的喝彩。
回到长安城的第一日,安禄山便实打实的讨得了圣人和贵妃的欢心,这般形势落在旁人眼里,自然是心中各有计量了。
唯独太子李亨,虽随侍在玄宗左右,可是,玄宗眼中一是杨贵妃,其次便是今日大出风头的安禄山了,对于真正的太子,反而多有疏忽,李亨心中自然不虞,只不过不敢表露丝毫倒是真的。
尤其是杨贵妃虽然膝下无子,安禄山却被贵妃直接收为义子之事,这般变故,着实让太子李亨有所不满。
和张岱坐在一起的萧悟还在掰着指头算,杨贵妃今年的岁数,怎么算似乎都比安禄山还要小个十五六岁的样子,
“啧啧……”萧悟算清楚之后,扭头就和张岱小小声的嘀咕。同时还忍不住的在心里琢磨着,正好家里给祖父萧嵩送年礼的人手还没走,今天回去他就写一封信给六娘,和她说,她在老家住的这段时间里,都错过了长安城里多少热闹了!
张岱听了,也是嘴角一抽,抬头看了一眼跳胡旋舞时转圈转得像是一阵风的安禄山,再有高坐在圣人身侧,容貌绮丽、风华无双最重要的是年纪轻轻的杨贵妃,简单对比了一下之后,更是忙不迭的便移开了视线,当真是不忍直视。
萧悟去找自己的朋友然后便不见了踪影,萧华那边却是直接便遇到了裴耀卿,翁婿二人走到一处,萧华自然便依照今日下午,裴氏要求萧悟的那般,将她打算过两日回娘家的事情同裴耀卿提了一句。
裴耀卿点了点头,转而问道:“萧嵩带着六娘在老家住着,你们就这么两边分别过年了?”
萧华点了点头,也有些无奈的笑道:“阿耶只说自己上了年纪后便格外的想念老家,他在信中说,如今回去了自己还有力气养花种草、钓鱼访友为乐,倒也颇为自在。”
裴耀卿笑道:“他倒是一向想得开,回头你们什么时候给他送年礼,提前跟我打个招呼,我也有些东西正好顺带着给我这老友捎过去。”
萧华自然是立即应下了。
待到几日后,给萧嵩送年礼的人浩浩荡荡的从长安城中出发了,除去萧家人之外,里面自然而然的又多加上了几户关系亲近的人家。
除此之外,太子李亨也以萧嵩乃是太子太师之由,特意打点了一份年礼,就连宫中的玄宗,从有意向他事无巨细的禀报事情的太子处得了消息后,心中感怀,索性也又加了一番给老臣的赏赐。
第124章
给萧嵩送年礼的车队; 恰好是在年前的最后两天里才紧赶慢赶的到了山海镇的萧家村上。
虽说运送东西的都是自家人,可是; 除了家里送来的东西外; 还有玄宗的赏赐,以及太子李亨的年礼,萧家这边多少要表示一些敬重; 干脆,萧嵩和萧燕绥便直接亲自迎了出来。
不过,面子上过得去的意思意思之后,自有家中的婢女管事将那些一路风尘仆仆敢来的人带去休息,换成了萧家老宅侍候的人; 逐一将马车上的东西搬了下来。
玄宗的赏赐自然是直接搬进了萧家老宅的正厅里,太子为表亲近的年礼也是差不多的待遇; 至于自家人送来的东西; 就显得随意多了。
萧燕绥坐在旁边,手里还拿着萧悟再一次长篇大论的书信,没拆封,就只是随意的拿来冲着自己扇了扇风; 然后对着裴氏列出来的物品单子,逐一指了指; 轻声对阿秀吩咐道:“阿娘给我做的春衫; 直接都送到我的院子里去吧,别在这里堆着占地方了。”
阿秀点了点头,很快便对着物品单子将东西分拣出来; 给萧燕绥的新衣、首饰等物品直接拿回院子,其它一些较为珍贵的东西,则是看着萧嵩和萧燕绥都没什么兴趣后,便也拿走入库。
唯独一些比较应着年景的零零散散的小东西,萧嵩瞅了一眼,直接吩咐道:“这些倒是可以都摆上,看着喜庆。”
收拾完从长安城送来的年货,萧嵩和萧燕绥祖孙二人的目光自然是不约而同的落在了和年礼一起前来的家书上。
萧嵩特别顺手的就把老花镜给戴上了,然后展开信纸,坐在旁边不方便,萧燕绥干脆站在萧嵩的椅子后面一起看这封信。
萧华和裴氏的书信内容,和往日相差无几,顶多就是再加上几句,恭祝新禧的词句,而后,简单和萧嵩提了几句长安城如今的局势,以及安禄山奉诏回到长安城的事宜。
等到这封信看完之后,萧嵩的目光隔着凸透镜片,便落在了萧燕绥手中的另一封信上。
这回,萧燕绥也没有装作不知的拿着萧悟的信便直接溜了,索性大大方方的拆开,然后直接分了大概一半的信纸递给萧嵩,同时还笑道:“五郎的书信里,写得一向热闹。”
“……”拿着那前一半的信纸,萧嵩沉默了一瞬,他推起鼻梁上的眼睛,扭头看向自家宝贝孙女。
萧燕绥一脸的优哉游哉,还轻轻的晃了晃她自己手里的另外几张信纸。
“阿翁,我们两个等会儿交换。”萧燕绥轻快道。
萧嵩没办法的笑着摇了摇头,重新低下头去,看自家这个性格最为活泼跳脱的孙子写来的信。
其实,在另一封信里,萧恒和萧悟兄弟两个也都写过几笔,主要就是问候的话语,不过,到了萧燕绥这边,书信的内容就猛然间话锋一转,显得有趣极了。
就说安禄山回长安城一事,萧华只不过是言辞简略的提起,萧悟却是尤为生动的描述了安禄山又是跳舞,又是被杨贵妃收为义子的事情,他甚至还八卦到了安禄山给贵妃献上重礼讨得玄宗欢心的事情。
那日的宫宴之中,因为遇到了张岱和李倓等人,萧悟连东宫的郡主李文宁即将和河东柳潭成亲的事情都知道了,还感慨了一句,自家兄长萧恒的亲事还没个着落的事情……
萧燕绥看得忍俊不禁,就连萧嵩,都忍不住的笑了起来,只觉得萧悟信中描述的场景,仿佛就活生生的呈现在了自己的面前,带着一种尤为生动的热闹。
祖孙二人意犹未尽的看完萧悟的信后,萧嵩也忍不住的感叹道:“五郎每次给你写信,都是这般吗?”
“差不多。”萧燕绥点了点头,笑眯眯的回答道:“哥哥还喜欢和我说些也不知道他从什么地方听来的小道消息,倒是颇为有趣。”
随后,等萧燕绥回了自己的院子时,阿秀已经将这次送过来的东西全部拾掇好了。
虽然年前便已经立春,不过,这会儿天寒,裴氏令人新裁的春衫还是穿不了的,在屋子里先试试倒是无妨。
萧燕绥对这些虽说没多少兴趣,不过,阿秀在一旁念叨着,若是尺寸略有不合适的地方,也好让绣娘及时改改,便直接在屋子里试了一遍。
随后,有婢女将衣服拿下去,萧燕绥的目光也落在了桌案上摆放着的几个盒子上。
阿秀立即解释道:“左边这个首饰盒是娘子送来的,里面都是些新打的首饰。”
萧燕绥点了点头,随手打开看了一眼,金银珠玉,各个手工精湛,珍贵精美,可见其价值不菲。
阿秀忍不住的瞅了一眼萧燕绥脑后松松垮垮的扎着的那个马尾。
……若非这会儿剪短发实在是太过惊世骇俗,其实,萧燕绥更倾向于把头发剪得稍短一点。毕竟,不把头发梳起来就那么随意的披散着的时候,才是真的放松……
至于旁边的另外一个盒子,阿秀却是有些困惑的轻声道:“婢子拿着单子对过了,这个盒子并不在单子里,也不知道是怎么混进来的。”
“阿娘那边拿错了?不能吧……”萧燕绥自言自语一般的说道。
阿秀也跟着点了点头,裴氏身边的婢女,想来也不会出这种错误,尤其这次的年礼除了给萧燕绥外,更重要的是送给不能一起过年的大家长萧嵩的,便是萧华、裴氏等人亲自打理也不为过……
萧燕绥拿起盒子掂了掂,然后才小心翼翼的打开了盒子,里面折了一封信,并一枚精致小巧的玉环。
起初,在生辰时庆祝,乃是南方的习俗,不过,唐太宗时,崇尚“感伤”反思,却是并不习惯于过生辰,一直到了玄宗时,生辰一事才变得热闹些。
萧燕绥拿起那枚玉环摆弄了一会儿,复又放下,然后打开了那封信。
这封信是两张纸叠在一起的,一张依旧是萧悟所写,另一页,却是来自于李倓。
萧燕绥见状,不由得挑了挑眉,看过之后,继续摆弄着那枚玉环,然后特别直白的向阿秀问道:“送我玉环有什么寓意?”
阿秀怔了怔,因为她并未看到那两页信的内容,不明缘由的,只得硬着头皮解释道:“玉‘环’一字通‘还’,又有官员得圣人赐环则还之说……”
萧燕绥顿时恍然,“送我生日礼物的意思是想我回去啊,明白了!”
——古代人的隐喻太多,说话实在是太内涵!
第125章
到了过年这日; 山海镇上的萧家老宅里也挂满了红色的灯笼。
各处的婢女仆从都在忙着过年的事宜,即使家中只有萧嵩和萧燕绥两位主人; 却依然显得极为热闹。
也是凑巧; 年三十这日,窗外飘飘摇摇的,又下了一阵雪; 不多时,地面便已覆上了一层雪白。
萧嵩这边的屋子里烧着地暖,尤其是在江南一带的冬天,寒意和湿气仿佛都被烘走了,屋子里还特意摆上了几盆花草; 枝叶鲜绿,将屋子里点缀得生机盎然。
——自从翻建后的屋子修好后; 又到了冬天; 萧嵩住在这处,总算是体会到了自家孙女之前说过的,地暖给人的感觉更舒服是怎么回事了。
萧燕绥和祖父一起待在屋子里说着话,她的手里还一直摆弄着才收到的那枚玉环。
这玉环的质地不错; 只不过,萧家资财富足; 萧嵩只是看了一眼; 压根就没多想,只当是萧华或者裴氏送过来给萧燕绥的,自然更不会联想到李倓等人。
窗外是不是的还传来了炮竹的声音; 萧嵩笑呵呵的说道:“等过入了夜,估计还有一阵鞭炮的声音。”
萧燕绥也顿时来了兴致,“我会做这个啊!”烟花的原理主要就是化学过程中的发光效应、气动效应再加上焰色反应嘛!而且,火药还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很有意义。
萧嵩:“……”面对自家孙女,他突然发现自己经常不知道要怎么接话。
即便是过年,窗外的烟花炮竹声其实也不算太过吵闹。毕竟,烟花炮竹作为消耗品,大多数普通人家也就给孩子略微买上一点凑个热闹,大范围的燃放,是不可能的。
萧家倒是不差这个钱,可是,萧家老宅的占地面积摆在这里,萧燕绥和萧嵩没说去放鞭炮,家里的仆从肯定不会去动,等到周围的邻居弄出来些热闹声响,因为距离的原因,传到萧嵩和萧燕绥的耳中,自然也就显得没那么大声了。
“先吃饭。”对上自家孙女亮晶晶的眼睛,萧嵩淡定的说道:“等会儿吃过年夜饭,还要祭奠先祖、守岁。”
“好。”萧燕绥点了点头,虽然她其实没这个习惯,不过,和长辈一起坐着聊天,犯困了就打会儿盹,或者干脆那两本书看看,熬个夜修个仙而已,分分钟就过去了!
话说,麻将是哪个朝代发明的来着?不过唐朝这会儿应该会有类似于麻将前身一样的替代品吧?
结果,萧嵩自己却是话锋一转,笑呵呵的说道:“过年这是大事,长安城那边,你阿耶阿娘他们肯定也都准备好祭祖的事情了,咱们这边就祖孙二人,不和他们争,家中先祖用些供奉的时候,想来也知道,那边更热闹些。”
“……”这回,无言以对的变成了萧燕绥。
即使她作为一个不相信鬼神的唯物主义者,都忍不住想要说一句,萧嵩说的好有道理,萧家先祖若是真的有灵,果然还是去供奉多一点的地方吃饭比较好……
说话间,婢女已经开始拜年夜饭了,然而,萧燕绥的注意力,却已经转移到了麻将上面。
其实说实话,她自己对打麻将这种事情并不怎么上瘾,只是突然就觉得,过年没点玩的东西,似乎也显得太无聊了些,尤其唐朝这会儿没电脑没电视,能够消遣的东西实在是太少。
作为一个行动派,萧燕绥直接冲着阿秀招了招手,让她给自己取些纸笔来。
萧嵩见了萧燕绥的动作,不由得好奇问道:“这又是要做什么?”
“画点可以玩的东西,不过可惜今天晚上估计是来不及了。”萧燕绥回道。
等到年夜饭之后,说好的守岁,就变成了萧嵩坐在左边对着棋谱摆弄棋子,萧燕绥坐在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