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宫斗]才女养成攻略-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心上……所以,那个,大概会派出一个使者,宣扬教化一番。”

  宋锦绣脸上浮现出不可思议的神色。追问了一句:“然后呢?”

  南沧海神情有点尴尬,一咬牙说了:“然后……如果高丽还承认是我们的属国,那就当什么事也没发生过。”

  宋锦绣果然怒了。按照她的理解,这就是你家仆从叛逃,然后臭骂你一顿,结果你说“如果你答应以后不骂我,那我就当从来没有这事儿。”这也忒憋气了啊!

  宋锦绣想不出来怎么就商议了这么个结果,她就问了:“这样的情况,你们商议的结果居然是妥协?人家都指着你们鼻子骂了,啊,这骂人的还是个叛党,你们居然能忍下来?”

  南沧海听宋锦绣这么一说,也有点不好意思了。前人能够“封狼居胥”,在别人家神坛旁边,给自己家的神仙上供,多神气啊!更别提那“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口号,后人,也不是不想这么威武霸气呀。

  然而国家这么大,每年土地上的产出是一定的,人口还在增加。“民为重,社稷为轻,君次之。”为了和别人赌一句话的气,就耗费粮食和自己子民的性命,挥起大军灭人全家——这值得不值得呢?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南沧海不知道该说什么就不说话了。张津也不说话,老神在在也不知想什么呢。这屋子里就没人答话了。里里外外一片寂静,听得见香炉香灰落下的声音。

  宋锦绣这就知道是怎么回事儿了。多半是觉得事情和自己这个“女流”解释不清楚,就干脆什么也不说了么!想到今天下午那个姓沈的御医说的事情,关于她自己身体的事儿,居然没人告诉她。宋锦绣不是个争强好胜的,作了太后也没有怎么作威作福。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她觉得自己也有些生气了。

  不满一岁的皇帝陛下龙敖仁,似乎惊奇这突然而来的寂静,他“哦”“哦”叫了两声,左看右看,屋子里的几个人都在斗气一样各做各的——宋锦绣在整理一堆巴掌大小的小肚兜,张津在看地板,南沧海有点担忧的在看宋锦绣。

  龙敖仁见没有人看他,撇撇小嘴扭过脸去,本来想哭的,突然眼睛朦胧看见了一个什么新鲜东西。

  宋锦绣被自家儿子拽的一扭身。就看宝宝正伸长了手。好像想去够旁边做摆设用的白玉小磬。她侧了侧身子,龙敖仁就碰到那东西了。屋子里突然“嗡”的一声响。

  一直关注着宋锦绣的南沧海还好,张津被吓了一跳,表情裂开了一瞬。宋锦绣忍不住笑了。





第72章 宋锦绣想出宫去
  南沧海和张津出宫后分开。南沧海想了想,又返身回宫去劝说宋锦绣。

  按照他对这个表妹的印象,这样的事情,说不定小姑娘会赌气好几天,然后故意藏起金印什么的。

  所谓相由心生,宋锦绣就是如今地位不同了,在南沧海眼中,也还是当年那个撵仙鹤的天真烂漫小丫头模样。

  南沧海可不算不了解宋锦绣,这十年来宋锦绣和梁州伯府关系密切,简直不像是表亲。可是南沧海依然留下了这么个印象,可见宋锦绣其人,历经十年,“不管风吹浪打,我自小白依旧”。这倒也不是一般二般的强悍。

  南沧海料得不错。

  他去而后返,正看见宋锦绣抱着儿子拍抱枕呢。宫中这个环境,对于木头人洋娃娃之类都比较那个在意,扎小人这个大家喜闻乐见的放松方式也就时兴不起来。宋锦绣又拍又捶的折腾了一会儿抱枕,南沧海就进来了。

  “还在生气啊?”南沧海含笑看着宋锦绣。

  宋锦绣扫了他一眼,脸就拉长了。七情上面,人反而鲜活了许多。她也不去看南沧海。手上抱着的儿子才折腾累了睡着了,宋锦绣小心把龙敖仁抱回房间内侧的大床上,反倒把南沧海一个人撇在了外面。

  南沧海忍俊不禁,很自然的找了个座位自己坐下。接着却想到了什么,动作一滞,竟望着旁边摆设的白玉磬出了一会儿神。

  小岑子使了个眼色,里里外外的几根柱子前后,站着的宫女太监,悄无声息的退下去七八个。

  绿水走到外面,捧了一盏枫露茶上来,放到南沧海面前。这茶是南沧海偏好的,不过沏着有些繁琐,得连泡到第三遍上,才算合宜饮用。如今南沧海常来,长乐宫里也就总备着。

  绿水给南沧海行了个礼。笑着道:“伯爷只怕不知,小姐今日听了个新来的太医诊断,才知道被瞒了许久。心里面正有些不爽快呢。”

  宋锦绣正从里面走出来,听见这话,先瞪了绿水一眼,嘟囔了一句“多事”。

  绿水笑着一行礼,也退下了。

  不算屋子门口守着的两个太监,这屋子里就只剩下宋锦绣和南沧海两个了。这一番做派,却并非因为什么儿女之情。别的不说,龙四海去了还不满一年呢。

  下面人在他两个谈话的时候清场,不过是因为这是一家人,很可能说点什么不应该宣扬出去的悄悄话之类。当年储秀宫与梁州伯府一里一外呼应了近十年,南沧海之于宋锦绣,比之两个亲哥也不差什么了。

  主子这样想,下面人自然恭敬。

  南沧海是正宗的贵族子弟,少年高位,也不是那等得了三分颜色就想开个染坊的。他这会儿听了绿水的话,面色一变,微皱了眉:“太后竟然不知道么?”话出了口,一阵肃杀突然就换成了一脸上的不好意思。这是才想起来两人讨论的是能不能“生育”什么的,这样的话说着有点难为情啊。

  宋锦绣鼓了包子脸:“没人跟我说过。表哥你也是!”

  南沧海没在意这个。他面色严肃起来:“不错,是我疏忽了。你原先的太医是姓程的那位不是?我竟忘记了,那家有一个女儿,是嫁给了刘家侄子的。”

  宋锦绣听懂了他的话。却没有想象的那样愤怒,反而流露出几分惆怅来:“刘太监……从前也待我很好的。我不太明白。”她扭头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看向南沧海:“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好么?为什么大家都忙着争斗忙着挤别人呢?”

  南沧海被那一双眼睛看着,一时间思维和行动竟有些分离,自己都没有反应过来,自己的嘴里说了什么话。愣了一下,他才听见自己说:“……位置是有限的,大概大家都想过的更好点。”

  “比如我当了贵妃,就比从前做嫔的时候吃的更精致?”宋锦绣提问。

  南沧海听她提起做妃嫔的时候的例子,没来由的感到了一些烦躁。

  宋锦绣却不是在等他回应。她自问自答地摇了摇头:“其实我也不是一定得吃那么精致的。可是,像今天这样的被忽略,还是很难受啊。果然得与人去争抢么?”

  南沧海有点呆,不知道怎么就这么一个转念之间,宋锦绣突然树立了争权夺利的伟大理想,难道是随口说的?他有些拿不准儿。

  宋锦绣自说自话后,就把这茬事儿放下了。她又想起了一件事儿,于是对着南沧海做了个“气愤”模样的鬼脸:“不管怎么说,表哥你没告诉我,就是你不对!”

  南沧海还在想前句话,回答也有点愣愣的,随口把从前宋锦绣未进宫时,两人玩笑的话拿出来接口:“那表妹说该怎么办?表哥唯命是从任打任罚绝无二话。”这次又是说出了口,才听清自己说了什么,当下惊出了一身冷汗。这话说得……太过戏谑些,表妹会不会恼?

  宋锦绣却等的就是这句话。她一拍手,面上露了个大大的笑:“表哥既然这样说,那我就提了。我们出宫看看去!”

  …………

  宋太后想微服私访。这事情不大不小。

  如果是男性首脑,比如宋锦绣是皇帝了,那这想出去看看民间景致,也就是多派几个侍卫的事情。

  可是宋锦绣是个女人。按照许多人的观念,女人最好一辈子除了父兄丈夫见不到其他男人。宋太后每天见朝臣这件事情,已经让许多人感到别扭,以至于别扭的吃不下饭了。可是那是不得不这么做,总不能真让龙敖仁撒泡尿做签名啊。如今这太后还想出去走走,不行,不行,这可绝对不行。

  南沧海拿着这个命令去和朝堂诸公商量的时候,就遇到了好一个激烈反对的局面。他把眼神瞄向张津:高丽那事情哥们儿可是帮你了。太后心情不爽,再不让她出去,以后遇到事情你一个人顶雷去!

  张津也不知道看没看出来,这南沧海的眼神所传达的丰富涵义。总之他思考了一会儿后,竟然也表示了赞同。他的理由也挺充分:平常人家的老太太,还有空去郊外寺庙上个香呢,太后总不能连一般的老太太也不如啊。

  张津的表态支持,让一帮人分成了两部分,当场争论起来。你说“子曰”,我说“诗云”,麻烦了不知道多少名人,气氛那是一个热烈。最后张津这一派胜利了。宋锦绣可以出去,不过多带兵甲护卫。

  原先的御林军是上次叛乱的中坚人物,早被清洗了。现在看守皇宫的军队,是西山那边的军队的底子。南家双胞胎倒没有调过来。南沧海也曾经在那里待过几年。他亲自去队伍里挑了十几个好手,又带上二十几个梁州伯府的家丁,再派出人去统计京城局势。

  第二日,一辆不怎么显眼的小马车悄悄离开了宫城。




第73章 番外三 皇太后的男宠们
  话题来源于宋家某日夫妻闲聊。不知怎的说起了“国丈爷”这个称呼。南夫人就打趣丈夫道:“听说国丈爷都奸臣嘴脸,也没见你多么风光啊?”

  宋大人苦笑:“风光了又如何,睡不过七尺的床,吃不过一日三餐。而且我家这日子,这一辈子已是定能富贵无忧了。何必给女儿惹事。”

  南夫人不爱听这话:“锦绣现在是太后。全天下谁敢管她?皇帝还是咱家外孙呢,我们就是骄傲些,也是皇家气派啊!”

  宋大人正色道:“夫人切不可这么想。我宋家何德何能,到了现在这个位置上,我已是日夜不安了。夫人你主持中馈,一定不能有丝毫逾礼之处。”

  南夫人听得一惊,心里只觉得哪至于这样啊。逾矩什么的,在这个规矩多多的时候,其实也挺容易的。比如房子盖得稍微大了点,马车做的多刷了一层漆,又比如用了不符合身份的好布料做衣服。可是女人么,谁不喜欢大房子大马车好衣服,这有什么呀!

  她这样想,面上就带出了几分不以为然:“你也太小心了。咱家可是皇亲国戚。从前和贵妃他家,做得比咱还过分呢。”

  宋大人摇头,目光也有点锐利了:“真的有?夫人务必改了去。别看这些是小事儿,一时间无人追究,可是日久天长使得我全家生出骄奢气来,出了事情,就是灭族的大事。”

 说到了教子传家,这个南夫人很快懂了。后来听得会说不定灭族,虽然心里暗自想或者自家老爷夸大了些,可也慎重起来。丈夫难得这般郑重地说什么,也收了玩笑的态度,点头道:“我记下了。”

  …………

  说了这么严肃的事情,南夫人也不想说话了。正迷迷糊糊想睡,却被身边的宋大人推醒:“你今天进宫见锦绣,你们还说什么了?”

  南夫人心知他这是关心女儿,打了个哈欠含混应到:“说什么……说了给南家的双胞胎和咱家孙子找媳妇的事儿,锦绣说三月份弄个马球比赛什么的,可以相看相看。对了!”南夫人突然起了个念头,一下子清醒过来,翻个身,目光炯炯的看着宋大人:“你说咱家锦绣才二十出头,这以后,总不能一个人过啊!”

  宋大人没料到她突然说这话,一时没反应过来,呆应了一声:“啊?”

  南夫人念头一起就兴奋了,睁着眼睛想了一会儿,竟然觉得自己这是个好主意!憋了一肚子话想找人倾述,回头时,却看见宋大人眯着眼睛好似准备睡了。连忙伸手把他推醒:“我和你说话呢!你说咱家锦绣,再找一个人家怎么样?”

  宋大人困意才上来,只想赶紧睡过去,侧着身子躲了躲,口中胡乱应着:“好,好!”

  南夫人眼睛立刻亮了。觉也不睡了,一个翻身坐起来,把被子扯到一边儿去,使劲推宋大人:“那咱快点合计一下,谁比较合适。嗯,我家锦绣的话,必须得找个最好的。家里不能有小妾,品性儿也得靠的住。官宦人家的子弟是肯定的,学文得学的好,最好再会点武艺。还得是个会疼人的,年龄如果比锦绣大一些就更好了……”

  南夫人愣了,这个不好找啊。

  下了狠劲儿去掐宋大人:“别睡了,快点起来跟我说说,你认识的人多,有没有不错的?”

  这夫妻俩是一起过了半辈子了,谁不了解谁啊,那是一掐一个准儿。宋大人本来还犯瞌睡呢,听见南夫人盘算的“……总听你说的那个虚青凌,有没有家小怎么样啊?对了,我还在外面听他们说,有个叫贺兰达的小伙子,很出名嘞!”

  宋大人就给吓醒了。

  千头万绪的槽啊,简直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吐起。宋大人也坐起身来,看着自家特别兴奋的太座,很无奈的提醒道:“你是不是忘了,锦绣是皇家的人……”

  南夫人“呃”了一声,傻眼了。

  不错,宋锦绣条件再好,她是绝不能改嫁的。国家还在,就不可能有改嫁的太后。而且从法理上说,就是民间的寡妇,改嫁也行,你从此就和前夫家没有关系了。天下有敢明目张胆的给皇家扣绿帽子的人么?

  南夫人也是读过书的,急中生智抓了个不怎么正大的例子来搪塞:“那个,不嫁也好,前朝不也有那什么的太后么?”

  宋大人观察了一下,发现南夫人竟然不是说笑,而是真的这么以为的。只觉得立刻后背上就渗出一层冷汗。自家傻老婆,这是在认真考虑女儿后半生找个男人的问题呢!老婆呀,你家女儿她是太后是太后……这个,这个该怎么说呢。

  这个还不能不说啊。家里面的思想工作不做好,说不定真能搞出大乱子。霍光不是娶了那么个老婆,真不见得全家灭族连根独苗都没留啊。

  宋大人吆喝了一声,让外面候着守夜的,下去点两根蜡烛再弄点夜宵来——荷叶汤面就行,不用太复杂,就是浸过荷叶的汤加上高汤加上上好的猪骨揉得面,加些醋和葱。今天晚上吃的有点油腻了。夫人想吃素盒子糯米豆沙的汤圆?还不赶紧去弄去!

  ——这是准备着秉烛夜谈了。

  宋家厨房的人训练有素,没多久送上来,两人饱餐了半顿。宋大人开始教妻了。

  “冯太后听说过没?没有啊。这个也是年轻的时候就做了太后。然后和禁中侍卫长搞上了。冯太后的儿子,也是皇帝——废话——那时候十几岁了。听说了这个事情。就背着老娘把那个姓李的侍卫砍了。冯太后怀恨在心母子反目,后来没多久皇帝就死了,死前大喊‘太后杀我’。”

  南夫人被吓得机灵灵一寒颤。虽说女人最好找个男人过日子,可是为了个男人和儿子搞成这样,那时不是有些过了呢。

  宋大人看夫人怕了,心中暗笑,却不放过她。继续道:“后来冯太后弄了个孙子当皇帝,继续找男宠。他孙子被他虐待了十几年,有时候弄点毒药,有时弄到太阳底下晒看能不能晒死他。那孙子命大,活到冯太后死了以后。这就是北魏孝文帝了。”

  宋大人这里给偷换概念,其实冯太后擅权才是根源,找男宠,有多严重,这可不好说。

  他却不停顿,也不等自家夫人反应过来,又说:“武太后知道吧?就是武曌。她晚年的时候找了一对张氏兄弟做男宠。然后她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婿在酒楼里说张家兄弟的坏话,被张家兄弟说到武太后哪里去。武太后觉得他们说话太难听了,得罚。那姓李的孙子和姓武的孙女婿,战战兢兢,不知道该怎么办,都自杀了。这还是当时最有势力的两大家,都比不过一个男宠。太后身边的人,很容易骄纵啊!”

  南夫人听得有些愣。为了男宠不认自家人,这个听起来也不是不可能。然而如果自家发生这样的事情,岂不是太可怕了?

  宋大人继续道:“张家兄弟得罪了这么多人,也害怕。于是就给人做内应,把武太后的权利夺了。可见男宠对于太后,也不一定很靠得住。”

  南夫人无意识点了点头。可不是,世道上男尊女卑。自家锦绣却不可能找一个身份上比她更“尊”的人了,这是很可能出问题的。而且,年轻漂亮才学翩翩的男人,真的靠的住?这不就是古往今来这么多女人研究的事情么……

  就听得宋大人又道:“还有个胡太后……

  南夫人这样一想,也顾不得再听下去了。只觉得自家小锦绣,以后都得一个人过这几十年了,真是好可怜好可怜,鼻头有些酸,竟抽动了一下。

  宋大人一见逗过头了,也不敢再卖弄,手足无措的,赶紧上前先哄着。说自己方才说的都是错的。自家女儿当然是最天仙最善良最不同凡俗的,才不会像上面这些太后,那样倒霉呢。找个男人算什么,想找几个就找几个,搞个花名牌,每天换着人侍宠……这才说得老妻破涕而笑。

  夫妇俩相拥睡去。宋大人一时没睡着,想起自己随口说的那些乱七八糟来。竟笑了一声。自家锦绣的性子……当然与旁人不同。然而想恣意,却也不是那么容易。其一得掌权。其二得放权。

  这可难了。他这样想着,也睡了过去。夜深了。

  …………

  这个时候的长乐宫里,宋锦绣吃多了夜宵睡不着,正在床上和绿水,小声谈天呢。

  绿水:“主子,他们说张大人留宿椒房殿……”

  宋锦绣:“嗯。他不是留下来改折子么,那天打雷又下雨的,就留下来睡了一晚上。”

  绿水(抓狂):“主子,他们说你和张大人……”

  宋锦绣:“这个呀?嗯。”

  绿水(惊吓):“可是我见你们没有那个什么啊……主子?你竟然瞒着绿水,绿水好伤心。啊不对,主子呀,难道你对张大人……”

  宋锦绣:“你到底想说什么?

  绿水(长吸一口气):“你……和张大人,有没有,那个?”

  宋锦绣:“他很好用啊,我说什么他都做!”

  绿水(混乱了):“那,那,那也不能……”

  宋锦绣:“不过,睡觉的话,我看不上他。”

  绿水(惊讶):“为什么主子,听说张大人是当年的状元公,他相貌好,性格也好……说话少了一点就是。人家不是都说‘生女嫁公卿王侯’么,我看张大人不错呀!”

  宋锦绣:“我用不着这些。”

  耐心解释:“我是皇太后对不?我还垂帘听政对不?我的官比他们谁都大,他们都得听我的,想让他们干什么直接吩咐就行了,不用和他们睡觉……”

  绿水(又混乱):“那,那,那……”

  宋锦绣(自言自语说出了声):“如果睡觉的话,当然得选个让我舒服的!”

  绿水(木然了,跟着重复):“……选个让您舒服的?”

  宋锦绣(用力点头):“选个大的!”
………………………………………………………………………………
  时间架空,以上





第74章 宋锦绣微服私访
  几百年后,有人从坊间搜集了一份书生笔记,经考证历史在熙朝年间。那书生是个洛阳人,八股文才有限,诗词歌赋之类的杂艺却很精通。他的笔记上就记了许多离奇诡谲的故事,后人看了,字里行间可以感到对时局的种种嘲讽。

  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京城有一名花魁,色艺双绝,日进斗金。没多久就自赎了身价。结果这位花魁小姐,却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嫁给良家子做妻妾,而是自己当掌柜,开起店铺来。她开的店铺位于叉路口,是个两层的酒馆,过往行人经过的很多。这名妓出身的女掌柜呢,雇佣了人手在下面一层招待一般的客人。她自己坐在二楼一边煮酒一边向楼下看。只有遇到那鼻子特别大的客人,才邀请上楼来。或者能成了好事,尽一夕露水姻缘。

  “鼻子特别大”之类,这是民间俗传的从长相判断某物件大小的方法,有不少人相信这个。那书生——显然是位男士——他在笔记里记了这么一桩事情,那真是迎风十里止不住地酸溜溜的味道。

  这件事情是否真的发生过,后来已经无法论证了。然而结合这笔记的年代推断,后人认为,这其实是在讽刺当时当政那位太后的。男尊女卑的环境里出了一个特例,势必令许多人精神抖擞大书特书。日御三十几女的某刘姓皇帝,比不得秦始皇他老娘找了个一个面首花的笔墨多。“辟阳之宠”这四个字多让人兴奋呀,白马王子多睡几个女人?这算什么啊!

  不提野史学家们的独特审美。对于熙朝宋太后的花边事迹,其实更多的民间传说是秉持着“有情人终成眷属”这样的看法的。就连正统史书,也难得的保持了一种干瘪写实叙述方式,而没有添油加醋,大兴议论。考虑到当时的主流舆论,这实在是相当难得的一件事情。

  不过,细说起来,那书生笔记里,“当垆卖酒”这一段,还真不是未曾发生过的事情。

  …………

  宋锦绣带着孩子出了宫,先到了西城宋家府上。因不是大张旗鼓来的,宋家上下也没有张扬。甚至知道这件事情的人,都不太多。

  宋锦绣和自家爹妈兄长说了一会儿话,就把孩子甩给老爹,同老娘一起上街了。两人俱是普通打扮。宋锦绣一身浅蓝孺裙,梳着倭坠髻,连首饰也换了那小巧不显眼的。宋家老娘穿着深色外套,梳着团髻。若不看周边隐约出现的那些精壮彪悍的侍卫,就好像一对很平常的富家母女。谁能料到,这竟是本朝贵人呢。

  跟着宋锦绣出来的新任宫廷总管赵良才,就留在宋家照应着几个小主子了。侍卫也留了一半。南沧海带了另一半人,散在周围保护这母女两个。宋锦绣能出宫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像上次那样,假装先去趟郊外寺院了。而是直接在白塔拈了香,出门后转正阳门,买点那家的牛肉,再转小羊尾巴胡同,去吃胡同口的一家鸡杂。

  宋锦绣走的这些地点,全是宋大人推荐过的。虽然也能差人买了后送回宫去,可是总觉得味道还差一点。至于其他的逛街项目——哪里可能有吃东西有趣!

  只是她现在身份不同过去,吃什么总得让人先试过,等半个时辰,没有问题了,才能入口。

  …………

  南沧海不知道自家姑妈感想如何,只知道自己紧张的手都有些攥不紧了。

  宋锦绣是实在不能出一点事情的人。如果只把宋锦绣看作宋太后,他本来该像其他人一样,听到她想出门就玩命的磕头死劝,直到对方打消了这念头才好。

  太后过的是否舒心愉快,对于朝臣来说,其实无所谓。关键是她好好的活在某一个角落,按时给大家盖章,不违反一个国家的体统就好。

  然而南沧海另有不同。那人除了是一个尊贵的符号“太后”之外,还是自己的表妹——曾经粉嫩嫩,会撒娇,如今青春守寡,一个人即将在偌大的宫墙中年华老去的表妹。他不忍心。

  他希望,她能过得更好些。不是拥有金珠银带,不是穿着绫罗绸缎,而是能维持着这般赤子心肠快乐下去——哪怕,只是一天中,更多一个微笑也好。

  南沧海有些惊讶的发现,现在的自己,居然还会有这般柔软的心思。自从南家发生了那些事情,南沧海一天比一天更冷硬更压抑。曾经那个在父祖羽翼下的单纯少年,就好像是前生的一场梦幻。

  而这般心思,甚至不是对着妻儿,而是表妹,太后。

  奇怪么,不奇怪。

  宋锦绣与南沧海在将近十年之间甚至没有见过面,可是,储秀宫于梁州伯府,十年之间,消息来往互为犄角,彼此鼓励同进同退,恰似……同袍。

  同袍。这样并肩的感觉,比起被护在羽翼下的一方,存在感,总是更强几分。

  只希望别出什么事情才好。南沧海这样忧心忡忡的想着。

  …………

  可惜天算不能尽如人意。

  在一行人走到一家齐鲁酱菜馆的时候,有事情发生了。





第75章 酱菜店前的熟人
  这一家酱菜馆规模不太大。一家小店坐东向西立在胡同口。对面是一家卖糖炒栗子的,据说还请高人看过布局,果然生意兴隆,还有某些讲究的贵族老爷全京城只吃这家炒出来的栗子。

  在爱吃的一群人眼中,这家酱菜馆的名声比起糖炒栗子那家,也丝毫不弱。他家做酱菜的手法,是与京城惯常做法不同的。应了牌匾上那“齐鲁”,这是胶济青徐一带的做法。

  据说在鲁地还有他们家的总店,半个县都是这家店的酱菜园子。京城的这家分店,还是他们家少主人来京城赶考,家里的长辈怕他吃不到熟悉的味道,专门来开的。人家根本不是为了挣钱。这等手笔——山东大乡绅的威势,可见一斑!

  宋锦绣出宫时间有限还绕路到这里,这是有缘故的。

  宋老爷因为总来这里,和京城这分铺的掌柜,也就相熟了。前些日子,那掌柜告诉他,说是今年正好是鲁地家族里辈分最大的那位太君的的八十八岁生辰——这有个特别的称呼,叫“米寿”。

  这位太君儿孙满堂,这寿也是大规模一办的。这家里的酱菜馆,在这样的场合下,自然也不能落后。就有人想出了新鲜做酱菜的方法,作为给太君的寿礼。什么呢?酱菜瓜。

  据说最后呈上来的成品,是一只大冬瓜。打开来,里面是九九八十一种酱菜,也不知道是如何弄进去的。各种味道纷而不杂,尝一尝百味环绕口有余香。那太君见了这样的礼物,当然大喜。

  太君这大寿之后,这家的亲朋好友,也有许多来求这酱瓜的。主家商议过后,也就顺理成章的做为新品种推出了下去。只不过这东西炮制不易,更不好运输,在总店都是难于买到的,京城的分店,能分到的数量就更少了。

  结果有幸买到的几人回去一尝,有那会吃的,评价就更高了。只说这个酱菜瓜制法温和。就连调制的调料,也是选的那等性温平的,绝没有大热大寒等刺激之物,比如肉桂之类。所以也是很适宜于养生的。

  一只大冬瓜,里面装的酱菜,如果是一个人就着早餐吃粥,那只怕能吃大半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