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香_梦溪石-第9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说明日六福寺有祈福法会?”
    嘉祥公主道:“是,空见大师的经讲得极好,我已经让人去订了位置了,预备明日抽空去听一听,你如今行动不便,我也不敢叫你一起。”
    顾香生惋惜道:“看来只能等明年了,他们家的斋菜,我是久闻其名的,可惜一直无缘品尝,今年想来也是去不成了。”
    嘉祥公主就问:“我看魏国那边的财物已经一批批运送回来了,难道五兄还未回来么?”
    顾香生摇首:“陛下让他负责到底,如无意外,他应是要等到最后一批财物归国时,再护送魏国宗室一并启程罢。”
    嘉祥公主欲言又止,终是忍不住压低了声音:“依我看,嫂嫂还是赶紧去信,让五兄早日归来的好!”
    她能说这句话,本身已经表明了立场,顾香生也没有隐瞒:“前几日已经去信了,可一时半会也没那么快有回音,只怕现在才刚刚收到信,回与不回,你我尚且无法判断,更何况你五兄身在千里之外,更难以辨明局势。”
    嘉祥公主忧心忡忡地叹了口气:“我听说昨日六兄七兄他们进宫去探视陛下,钟锐倒是没有拦着,反倒是到了大庆殿外时,被乐正拦了下来。六兄七兄不敢硬闯,最后还是退却了。”
    顾香生咦了一声,这倒与上次有些不同了。
    顾香生:“没见着陛下?”
    嘉祥公主:“没见着。”
    上回夏侯沪等人是连宫门都进不去,这次却是被拦在寝殿外面。
    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是好事,恰恰相反,很可能正是由于皇帝没有下令封锁宫门,所以钟锐才不敢拦着夏侯沪他们。
    如此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皇帝不觉得有封锁宫门的必要,二是皇帝没能来得及或顾得上下这个命令,换言之,皇帝的病情很可能已经严重到没法理政了。
    这个结论不难得出来,其他人肯定也能想到。
    嘉祥公主今日借着送东西上门,其实也存着过来商量询问的心思。
    她深吸了口气,握住顾香生的手:“嫂嫂,怎么办,我有些害怕!”
    上次虽然也怕,可毕竟当时事发突然,没有太多时间让她反应,事后也证明是虚惊一场,但同样的把戏,皇帝肯定不可能玩两次,现在储位未定,人心浮动,如果皇帝在这个时候撒手人寰,很难想象之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现在几个皇子,已经被废为庶人的的且不说,单是成年皇子中,就有不少野心勃勃,舍我其谁的,更何况未成年的皇子里边,也不乏母家得力的,到时候大家谁也不服谁,纷纷调兵遣将,互相混战一通,也不必回鹘人趁虚而入了,齐国也肯定会大伤元气。
    想到这些,再想想老父的身体,嘉祥公主心里就难受得很,她虽然从小到大,没受到多少来自父亲的关爱,甚至在婚事上也不如意,可那并没有让她养成愤懑或骄纵的性子。
    “应该不会有事的,陛下雄才伟略,预事在先,想必早就有了后招,说不定是想趁此机会将那些藩王一并给收拾了。”
    其实顾香生也有些忐忑,因为这次的情况远没有上次那样好把握,但她总不能在嘉祥公主面前露怯,那只会让对方更加担心。
    听了她的话,嘉祥公主脸上的表情果然放松多了:“说得也是,我也听五兄说过,陛下早就收拾藩王的打算,上回走水的事情,那些人没掺和,陛下没有理由收拾,这回他们自己跳出来,陛下定是早有预料。”
    然而这话刚说完过了两日,顾香生他们便得到一个消息:各地藩王忽然像约好了一般,分别于几日前带着私兵离开藩地,陆续入京。
    于晏不敢怠慢,随即入宫请示,离宫之后便以皇帝的名义下旨,令各地藩王原地待命,不准入京。
    如今齐国兵力,大部分还在魏国,一部分则留在边陲驻守,震慑回鹘人,余下各州府的府兵兵员有限,且不说能不能镇压藩王,更重要的是,齐国不能在这种时候起乱子。
    夏侯礼当了三十多年皇帝,名头终究还是能吓唬吓唬人的,当时准备入京的十个藩王,便有四个胆子小点的,被这道旨意给吓住了,果然不敢再前进一步,但还有六个听而不闻,依旧往京城的方向进发,他们的属地离京城也近,很快就在上京城外咫尺之遥的保德县集结,六方汇作一股,以端王夏侯晢,也就是皇帝的堂兄为首。
    朝廷规定,各地藩王麾下的兵员不能超过一千人,但有的人偷偷豢养私兵,只要数量不过分,又没闹大,地方官不想多事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点人数,换作平日,王师一出,立马溃不成军,肯定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的。
    但这次六位藩王,有些带了两千人,有些带了四千人,合起来拢共居然也有将将三万不到,正好与京城守卫不相上下。
    这些人到了保德县就不再前进了,而是派人向朝廷递信,说他们关心天子病情,想亲自入宫探视,若是陛下能出来说句话,他们二话不说,立马下跪请罪,若陛下迟迟未露面,他们就要怀疑天子是不是被奸佞小人挟持了,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他们这些人就会立刻冲进宫去清君侧,护卫天子周全,保卫大齐江山。
    这话说得天花乱坠,冠冕堂皇,可谁都知道,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第150章

“三郎,你觉着陛下会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露面?”
    说话的人叫夏侯振,论辈分,皇帝应该喊他一声叔叔,不过他的面相显年轻,约莫平日里保养得也好,看上去与皇帝差不了多少。
    夏侯振的父亲在当年夏侯家起兵时,着实给了不少助力,所以他父亲事后被高祖皇帝封为安王,以彰其功。
    每个王朝一开始,皇族之间必然是团结一致,其乐融融的,高祖皇帝也没想到以后自己的儿子会因为这些藩王头疼,所以一些功劳大的藩王,还给了他们世袭的权力,安王便是其中一家。
    皇帝夏侯礼当年在兄弟里排行第三,登基前人称三郎,但夏侯振这声“三郎”,喊的却不是夏侯礼,而是端王夏侯晢在宗室里的排行。
    夏侯晢闻言就笑了一声:“四叔,你就别多虑了,咱们这么折腾,以皇帝的性子,他要出现,早就出现了,哪里还容得下咱们到了京城外边还不露面?依我看,他十有八、九,肯定是出事了。”
    “三郎说得有理,”边上的惠王夏侯致接过话,“夏侯礼连他儿子都容不下,更不要说我们了,若现在没事,肯定早就气急败坏让钟锐那条狗出来收拾我们了……”
    他好像觉得“收拾”两个字有点太杀自己的威风,讪讪顿了一下,随即改口:“城内现在有消息了么,若是对方还没消息传来,我们真要攻进去?”
    夏侯晢哼笑:“当然不,夏侯洵也是个卸磨杀驴的主儿,若是进了城,咱们才真是成了乱臣贼子,白白给他送去一个收拾我们的借口!”
    惠王皱眉:“咱们难道就不能换一个支持么,夏侯洵那厮心眼多得很,说话做事又不够利索,再说他娘的出身甚至还没有夏侯沪高呢!”
    夏侯晢:“正是因为他出身寻常,才只能依靠我们,若是扶持夏侯瀛那样的蠢货,即便他登上皇位,也斗不过他那帮兄弟!夏侯沪呢,他娘是于淑妃,外祖家又是大齐世族,出身是够好了,可正因为他的背景好,将来继位之后,肯定不会听我们的摆布,只有夏侯洵,他出身一般,外家无靠,朝中支持他的也多是文臣,就算他不想听我们的话,登基之后也只能靠我们,到时候我就让他同意咱们养兵,再以拥立之功赐与我们更多的藩地,等我们兵强马壮,又何惧他翅膀长硬了要收拾我们?”
    惠王抚掌大笑:“妙!三郎果然足智多谋,难怪端王要让你来当这个头!”
    夏侯晢也笑道:“都是各位叔叔兄弟抬举,我哪里有什么能耐呢,要光靠我这点兵力,就算兵临城下,也只会给人看笑话,所以还是得咱们所有人团结起来才行啊,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十六郎他们几个,被于晏等人吓一吓,就真的不敢动了,真是怂货!”
    其他几个藩王也都纷纷笑了起来。
    安王道:“你们先别高兴太早,听说皇帝还有个儿子,如今领兵在外,到时候他带人杀回来,又要如何是好?咱们这几万人,充其量只能吓吓城里那帮人,若是鲁巍手底下那些杀过回鹘人的兵,我可不敢硬抗!”
    夏侯晢:“四叔不用担心,这些事情,我早就想好了,没有皇帝的诏令,鲁巍是不敢擅自回来的,到时候夏侯洵登上帝位,就等于已经拥有了正统名分,鲁巍若还想支持别的皇子,那与造反又有何异?更不必说贺玉台那老东西现在远在边陲,还要对付回鹘人,根本抽不开身回来,等他们反应过来,早就大势底定了!”
    安王点点头,脸上露出明显放松的神情:“听你这样一说,我心里就踏实多了,那咱们现在应该做什么?”
    夏侯晢正待说话,便见外面有人送来一封书信。
    他拆开一看,见诸位叔伯兄弟都眼巴巴盯着自己瞧,便笑着将信顺手递给离他最近的夏侯振:“夏侯洵让我们给城里的人递信,就说明日一定要见到陛下,若不然,后日一早就开始攻城。”
    安王将信翻来覆去地看:“上面怎么没有夏侯洵的印或落款,不会是有人假冒的罢?”
    夏侯晢笑了笑:“我前边说过,夏侯洵素来小心,在这等细节上,怎会让人有抓把柄的机会,他早先便与我约好暗号,这里头的确有他标记好的暗号,应是他无疑了。”
    与夏侯洵的联系一直由夏侯晢进行,他既然说是真的,那就一定是真的。
    不过其他几个藩王却更关心另一件事:“他让我们攻城,想得美!到时候恶名让我们担,好处由他拿,他连写个信都不敢落款,将来出了事就一推六二五,咱们上哪喊冤去!”
    安王更是生气:“夏侯洵这小子算盘打得真精啊,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咱们要是到时候打出支持夏侯瀛或夏侯沪的旗号,看他上哪儿哭去!”
    等众人七嘴八舌发泄完怒气,夏侯晢方才缓缓道:“咱们这点人马,吓唬吓唬人可以,当真攻城,只怕是没什么胜算的,不过此事合则两利,分则两害,诸位叔伯兄弟也不用太生气,左右咱们跟夏侯洵也是各取所需。但这封信,起码说明了一件事!”
    他抖了抖信笺:“皇帝一定是出事了,所以胆小如夏侯洵,都已经等不下去!这是咱们的大好机会,今后能不能成一方霸主,就要看咱们这次的表现了!我这就去信,说可以在城外为他壮声势,逼迫那帮文臣尽快选边站,但他到底能不能成大事,就要看他自己的了!”
    其他几人互相看一眼,点点头,都觉得这个提议可以接受,他们出了力,又不至于担上太大的风险,进可攻,退可守,没什么可挑剔的。
    ……
    “七郎,此事宜早下决断,夜长梦多,等五郎回来,局面与现在可就是两样了!”
    说这话的人是六皇子夏侯沪,而他说话的对象是七皇子夏侯洵。
    换作几年前甚至是几个月前,夏侯沪绝不会想到自己会选择支持另外一个兄弟,因为那时候他自忖母妃位分后宫最高,自己又文采风流,必然是最被父亲看好的那一个,谁知道会出了个走水事件,夏侯沪被皇帝一通连骂带训,彻底吓破了胆,自此之后就歇了对皇位心思。
    上回夏侯渝离京之后,夏侯洵就主动来找他,说现在夏侯渝的生母已经被追封为贵妃,皇帝的用意呼之欲出,如果他们再不结为同盟,等夏侯渝得了大位,第一个要收拾的,只怕就是他们俩了。
    夏侯沪当时还觉得没所谓,说夏侯渝得了帝位也好,只要不是那个残暴嗜杀成性的夏侯淳得了,一切都好说,到时候大家安安分分俯首称臣,夏侯渝应该不至于丧心病狂赶尽杀绝的。
    夏侯洵就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我记得当年夏侯渝初回上京时,你可没少嘲笑奚落他啊,你觉得他会因为你不跟他争就心存感激?
    夏侯沪想想还真是,当时自己瞧不上刚刚回齐国,跟乡巴佬似的夏侯渝,没少在宴会上出言调侃他,夏侯渝自然什么也没表现出来,夏侯沪说什么,他就低着头听,要么笑脸迎人,从来不曾因此跟他起口角,夏侯沪觉得无趣,久而久之也就懒得说了,不过现在一回想,他却惊出一身冷汗。
    夏侯洵见了他的表情,就拍拍他的肩膀,说其实你不用害怕,我也没少在暗地里给他下绊子,既然陛下至今没有立储,皇位自然有能有德者居之,咱们从小交情就不错,我若能成大事,不说别的,肯定不会像夏侯渝那样对你怀恨在心,届时你想当贤王就当贤王,想逍遥自在就逍遥自在,不是更好吗?
    也正是这一番对话,让夏侯沪下定决心,彻底站到夏侯洵这一边。
    此时兄弟俩正在夏侯洵府上书房里,夏侯洵神色还算淡定,夏侯沪却有些坐不住了。
    “六兄稍安勿躁,若无意外,此事今日便能有所进展。”
    夏侯沪不明其意:“能有什么进展,总不会是陛下忽然醒过来罢?话说回来,你能确定陛下当真是出了事么,总不会又和上次一样,最后将我们所有人玩得团团转罢?”
    夏侯洵:“魏国本来就尚未平定,若此事传到那边,谁知道会不会有魏人不甘失败,趁机兴起波澜,陛下若想考验儿子们,绝不会用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法子。”
    夏侯沪神色一动:“这么说,陛下很有可能真的已经……”
    虽然天家父子之间的亲情并不那么纯粹,但在这些皇子幼年时,除了夏侯渝之外,其他人都曾得到过来自皇帝的关爱,所以扎听到这个坏消息,夏侯沪的心情也实在称不上美丽。
    于淑妃如今代掌六宫宫务,夏侯渝就不信夏侯沪当真一点风声都没听到:“难道于淑妃没与你说?”
    夏侯沪叹了口气:“我母亲也见不着陛下的面啊!上回还是半个月前,她在门口站了半天,好容易得到陛下的许可入内,结果从头到尾陛下就只与她说了三句话,让她好生打理后宫,在那之后,我母亲就没再见过陛下的面了。”
    后宫没了皇后,皇帝又是个强势的,素来不会让后宫左右自己的想法,在承光一朝,后宫和外戚的影响力降到了最低,几近于无,所以于淑妃没法见到皇帝的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听见对方的境遇和自己一样,夏侯洵暗自松一口气,露出戚容:“事到如今,人心惶惶,也该是到了立储的时候了。”
    夏侯沪道:“你放心,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与于家亲厚的一批朝臣,届时都会支持你。”
    夏侯洵起身拱手,郑重道:“一世人两兄弟,多谢兄长仗义,弟弟我就不说什么客气话了,以后我大事能成,自然忘不了你的天大功劳!”
    夏侯沪哈哈一笑,拍拍他的肩膀:“你也知道是兄弟,这么客气作甚,有你这句话就成了!其实我这人,打从上回被咱们老爹坑过之后,就怕了退了,不敢再奢望更多,我也知道我这脑子,只能吟风弄月,不是坐在皇位上整天操心哪里战乱哪里发大水的料,以后只要能当个富贵闲王,再将我的母亲接出来颐养天年,我就心满意足了。”
    夏侯洵也露出笑容:“六兄的愿望定能实现。”
    两人正上演手足情深,外边来了人,说有要事要禀告。
    夏侯洵心里有数,面上却还不动声色,让人进来。
    对方进得书房,见夏侯沪也在,便愣了一下。
    夏侯洵温声道:“不妨事,六兄不是外人,你只管说。”
    那人先向夏侯沪行礼,而后道:“郎君,六殿下,外头又出大事了,据说藩王们往城里递进来消息,口口声声说陛下一定是落于奸人之手,才会久不露面,他们要求明日见着陛下,说是若明日还不能得见陛下无恙,后日便要攻城清君侧了!”
    夏侯沪面色一变:“不可能罢,他们也才几万人,钟锐手底下的人不是比他们多么,这些宗室胆子也太大了,完全是吃定了陛下无法露面,才会有恃无恐啊!”
    夏侯洵道:“但他们的威胁,却正好给了我们机会。”
    夏侯沪转念一想,大喜道:“不错,我们可以以此为借口,要求入宫陛见!”
    夏侯洵点点头:“事不宜迟,我这就入宫,六兄可要一起?”
    夏侯沪有点犹豫,因为他上次正是因为想入宫看热闹捡便宜,因此才被皇帝捉了个正着,眼下都有心理阴影了。
    犹豫半天,最后还是看热闹的心理占了上风,他嘴上虽然说不要皇位,支持夏侯洵,可谁又真能超然物外?皇帝若真当面开口要他继位,会往外推的才是傻子,夏侯沪心底总还存着这么一丝念想。
    “我与你一起去罢,有什么事也好有个照应。”片刻之后,他下了决定。
    夏侯洵自然是面露感激的:“那快走罢。”
    ……
    钟锐的脚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急促,这么匆忙。
    他原就生得魁梧,走起路来,一步能当别人两三步,此时又比寻常时候还要更快上几分,简直称得上健步如飞了。
    后面的士兵跟得气喘吁吁,他却浑然未觉,并作几步跑上高高的汉白玉台阶。
    但一到宫殿门口,他的脚步立马就放缓了,整个人的动静也跟着小了下来。
    “劳烦你们进去通传一声,就说我来了,请乐内监出来说话。”他对门口的内侍道。
    后者答应一声,转身入内。
    没过一会儿,乐正就出来了,两人走到一旁的柱子边上说话。
    钟锐开口先问:“陛下龙体如何了?”
    乐正眉头紧锁:“还是那样,醒了就说胡话,这几日都没个清醒的时候,后宫来了几拨人想见,我都没让见。”
    他见钟锐满头大汗:“钟将军行色匆匆,想是有急事?”
    钟锐苦笑:“不单是急事,还是大事,出大事了!藩王们递了消息进来,说明日一定要见到陛下,不然后日就攻城!”
    乐正啊了一声,面露怒色:“他们竟然如此大胆!”
    钟锐顿足:“那些藩王满打满算才几万兵力,彼此又各有算计,真打起来,金吾卫尚能应付,债多不愁,我都还不是担心这个!我是担心于相他们,还有众皇子,这事一出,他们肯定是要入宫闹着见陛下,请陛下决断的,乐内监,这事拖不下去了,要不就实话实说罢,真出了大事,咱们都担不起责任啊!”
    乐正叹了口气:“事已至此,我也料定是拖不下去了,否则就白白连累钟将军陪我担了这恶名!”
    钟锐苦笑:“你我都知道自己是为陛下办事,忠心耿耿,可外人不知,要是真被当成败坏社稷,把持朝政的小人,咱们这冤要向谁诉去?”
    乐正点点头:“你我尽力了,若再有人要求入宫觐见,你就别拦着了,都让他们到大庆殿来罢。”
    这话才刚说了没多久,那头宫外果然就陆续来了人。
    夏侯洵两兄弟不算快,比他们更快的是于晏等文臣,他们一听到消息之后立马就赶往宫门来了。
    任谁都知道,如今这个局面,只要皇帝一露面,所有事情就迎刃而解,那些宗室总不可能当真造反,就算他们脑子坏了,真敢攻城,夏侯渝和鲁巍还有几十万大军在潭京,到时候赶过来驰援,这些人就要吃不了兜着走,更何况皇帝秉政数十年,积威甚重,若是知道他没事,那些宗室立马就老实了。
    大皇子夏侯淳如今被废为庶人,关在府里出不来,三皇子夏侯瀛平日看着不问俗务,听见这个消息,也急急忙忙赶来皇宫,生怕被人占了什么便宜。
    连同后到的夏侯洵兄弟,以及隆庆长公主、嘉祥公主等近支宗室,一干人在宫门外面做好了跟钟锐撕破脸的准备,谁知道后者二话不说就将他们放了进来,倒让众人错愕老半天。
    趁着去大庆殿的路上,于晏拉住钟锐就问:“事到如今,那些藩王在外头鼓噪不休,陛下总不可能还不露面,你老实说,陛下是不是下不了床了?”
    他的声音不大,但周围几个人都竖着耳朵,倒也听了个大概。
    钟锐长叹一声,也不说是不是,只道:“于相您也别问了,等会儿见着陛下,您就知道了。”
    于晏听这语气,似乎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更严重,心头不由咯噔一下。
    一行人也无心说话了,路上默默无言,到了大庆殿外,便有小黄门迎上来:“乐内监请诸位入内之后,勿要大声喧哗,惊扰了圣上!”
    众人是知道乐正在皇帝跟前的地位的,心头虽有不满,也没人愿意当出头椽子,便都鱼贯进去,脚步刻意放轻。
    乐正就站在内殿与外殿的那扇门口,从他的角度,正好可以看见里面的动静,又能看到于晏等人进来。
    “拜见各位贵人。”人太多了,乐正也没法一个个行礼,便如是道。
    隆庆长公主蹙眉:“闲话休提,陛下到底如何了?”
    乐正垂首:“陛下的情况不太妙。”
    隆庆长公主的声音带上怒意:“胡闹!不妙是怎么个不妙法!你先前百般拦着不让我们见,如今却跟我们说不妙,那些藩王可在外头可劲儿地闹呢,陛下若有个万一,你千刀万剐都难辞其咎!”
    语气虽是极其严厉,但她仍旧很注意压低了声音。
    乐正道:“奴婢也不是有意隐瞒,是陛下先前清醒时交代的!”
    隆庆长公主急了:“你倒是把话说清楚啊!”
    乐正眼眶一红,哑声道:“陛下,陛下他现在不认得人了!”
    众人惊愕交加,隆庆长公主的表情更如晴天霹雳。
    “什么叫不认得人了?”
    乐正垂泪道:“贵人们进去见了便知晓了。”
    也无须他说,隆庆长公主早已抢先一步走了进去,夏侯洵等人连忙紧随其后。
    众人在外头的时候,便闻到一股浓重的药味,走进内殿,越靠近龙榻时,那股味道就更加浓郁呛鼻,直往七窍里钻,令人恶心欲呕。
    但谁也顾不上去掩鼻,因为他们已经瞧见了躺在龙榻之上的老者。
    对方闭着双目,两鬓斑白,脸上全是斑点和老态。
    “阿兄!”隆庆长公主鼻子一酸,泪珠滚动,再也忍不住,直接就扑了上前。
    夏侯洵他们虽然不像长公主这般失态,但脸上的震惊也是难以掩饰的。
    于晏前几回见过皇帝,总算还没有那么惊讶,但他也不知道乐正说的“认不得人”是什么意思,便问:“乐内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 151 章

  乐正垂泪道:“原先出征之前,陛下时不时就会犯怔忡之症,当时找太医来看过,说是陛下多年来一直通宵达旦批阅奏疏,心神损耗过甚,要好生将养,但是太医开的药,陛下总也不肯喝,奴婢劝了也没用,三碗能喝个一碗,奴婢就要烧香拜佛,谢天谢地了,所以这病症也就时好时坏,所幸并无大碍,陛下也不让奴婢多嘴,谁知陛下亲征的时候,一不留神从马上摔下来,又染上时疫,当时情形凶险,后来虽然渐渐有了起色,但终归是伤了底子,以致邪毒入侵,心脉瘀阻,病情加重……”
  隆庆长公主接道:“所以那会儿陛下提前回来,又闭宫不出,还有一大部分是为了养病?”
  当时皇帝将消息瞒得结结实实,没让这个消息传出宫中,除了乐正和几个为他诊治的太医,竟也无人知道,大家都以为他是摔伤未愈又感风寒,绝想不到他身上还有更加严重的病症。
  现在回过头想想,皇帝借着宫里走水的那件事将一批人发落,吓得所有人都老老实实,所以那些怀有异心的人,这次也不敢轻易妄动,生怕又是皇帝在坑人。
  乐正点点头:“是,当时陛下的病情便很不乐观,怔忡频频发作,引发了心神恍惚,有时候竟还不大认得人,还三不五时便发烧,说些胡话,太医也诊不出个所以然来,只能开了治怔忡的药,让陛下先安神定气,再论其它。陛下清醒时,偶尔就会召朝臣入宫,将积压下来的朝政料理清楚,但时日一长,他清醒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说到这里,他已经忍不住哽咽了起来。
  夏侯沪怒道:“乐正,你这是存的什么心!陛下都到了这份上了,你还不告诉我们,还死死瞒着,你这存的是什么心!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想逼宫谋反么!”
  乐正道:“殿下恕罪,是陛下让奴婢这么做的。陛下担心他的病情传出去之后,会引发局面动荡,是以让我不准往外说,而且前些日子,吃了太医的药之后,陛下已经感觉好了许多,是这两日才又说起胡话来的,陛下自己也没想到病情会忽然变得这么严重。”
  夏侯沪看了躺在床上人事不知的老爹一眼,冷笑道:“你说是陛下让你这么做的,你有何证据,空口说白话谁不会呢?”
  夏侯洵沉声道:“事到如今,多说这些已经无益,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现在这样,还是要早些立储才行,城外那些藩王,无非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所以才肆无忌惮,若是东宫定下来,他们还如何敢放肆!”
  夏侯沪道:“七郎说得有理,无论如何,现在得赶紧先立个太子,才好出面代朝廷处理这些事情,讨伐藩王也好,处置政事也罢,咱们总得有个主心骨罢?”
  但他这话说出来,一时却没有人接话。
  不单于晏没吱声,连隆庆长公主也沉默以对。
  反倒是几名宗室,夏侯洵早就暗中联络好了,闻言便道:“六郎说得不错,为今之计,还是早立太子的好!”
  隆庆长公主道:“等陛下醒来,再说此事罢。”
  那要是陛下醒不过来呢?
  许多人都这么想,可这当口,谁敢这么说?
  夏侯洵心中不免有点焦灼,他看出隆庆长公主并没有支持他的意思,这并不是一个好兆头,先前他也曾几次三番上门拜访这位姑母,但最后都吃了闭门羹,隆庆长公主摆出一副不问世事的架势,可谁都知道这女人一贯是紧跟皇帝步伐的,夏侯洵总觉得她那边应该早就听说了一点什么风声。
  可隆庆长公主不支持他,又能支持谁?难不成去支持夏侯渝?
  想及此,夏侯洵不由暗暗咬牙。
  一个半路冒出来的杂草,怎配与他这种从小就受到精心培育的皇子抗衡?
  夏侯洵虽然从未表露出来,但在他心里,其实是看不大上夏侯渝的,总觉得对方根本没有资格与他争皇位。
  可皇帝的表现又是那样明显,先是追封他的生母,又让他去魏国负责归降交接事宜,这明摆着是要让他立功,好多挣些本钱,如此种种,有心人都不难猜出皇帝的意图。
  但猜归猜,只要皇帝一日没明确下旨立储,夏侯洵就绝不甘心。
  如今夏侯渝还未回来,皇帝却已经连话也说不出,这岂非是天意?
  皇帝好强了几十年,总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