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香_梦溪石-第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朱砂帮他们上药包扎好,顾香生便让那些仆人将被推倒的书案一一摆好,又令他们退出去,只余一众小孩儿与她大眼瞪小眼。
大家打架的时候是痛快了,现在冷静下来,就开始知道后怕了,女孩儿中一些胆小的,双目已经出现泪光,咬着唇要哭不哭,此时若是有个人忍不住哭出来,保管学堂里登时汪洋一片。
顾香生微微一笑:“好啦,我知道你们彼此看不顺眼,可是如今架也打了,力气发泄完了,就该上课了。若是你们今日表现得好,我非但不会向你们家里告状,也会让你们带来的人守口如瓶,你们不必担心回去受责罚,但若表现不好,那就不要怪我客气了。”
想哭的人闻言连忙收住泪水,瞪大了眼睛瞅着她。
顾香生:“学堂门口挂着一幅联子,谁还记得,谁能读出来?”
一群五六岁的小屁孩,好一点的,读过《三字经》《千字文》,很能认得一些字了,差一点的,一个字都还认不得,不过大伙进门的时候,都顾着看门口飞来飞去的蝴蝶了,谁会去注意那一幅联子?
冯颐脑海灵光一闪,居然想起来了:“是,是读天下可读之书,行世间能行之路!”
这小子居然记性不错?顾香生有点意外地看了他一眼,毫不吝啬赞许:“冯颐答得很好,今日打架的事便揭过了,回头我还会派人去你家说明,让你免遭惩罚。”
见答对联子还有这等好处,冯颐眼睛一亮,小脸放光,也没有之前的沮丧了。
顾香生道:“你们出身不同,所以很难处到一块儿去,这很寻常,我原本也没打算教这么多人,可人既然已经来了,自然会一视同仁。孔夫子说过,有教无类,即便出身不同,但做人的道理却是一样的。”
“这里有些人,自幼长于公卿世家,有些人则出身寻常百姓之家,出身不一样,读书的目的也不一样,有人仅仅为了明理,有人却还要从书中寻找向上的途径,养家糊口,甚至出人头地。但无论以后你们功成名就也好,默默无名也罢,只要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便算是学有所成,也是我要教给你们的道理。”
这番话着实有些深奥,小孩儿们似懂非懂,一脸迷茫地瞅着她。
顾香生却没有再详细解说的意思,她道:“陈弗,你进来。”
出身不同,家世不同,从小的环境也不同,人生观自然完全不一定,顾香生不会因为自己的灵魂来自后世,就天真地认为“人人生而平等”,上天的确是不公平的,有些人生下来就身有残疾,家徒四壁,有些人生下来则是金枝玉叶,仆从如云,这都不是他们自己可以选择的,今日这帮小孩子,如果没有意外,是绝对不可能凑在一块读书的。
顾香生本来也没打算挑战世俗观念,把这两种出身的小孩放到一块读书,但这些世家想要讨好皇帝,就把家里不受重视的庶子庶女送过来,导致冯颐等人被迫和附近农户家的平民小孩共处一室,反倒给她惹了不少麻烦。
冯颐他们瞧不上平民孩童的出身,自以为高人一等,殊不知他们自己的出身,在权贵圈子里却也是低人一等的,被别人歧视,却还不自觉去歧视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病态,任其发展下去,即便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大格局的。
陈弗从外面走进来,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半大少年了,清秀文静,脸上还带点可爱的小酒窝。
作为顾香生仅有的两名入室弟子之一,这两年他跟着师兄席二郎,奉顾香生之名寻觅流落在外的典籍,顺道四处游历,增广见识,气质风度早已与几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
顾香生道:“这是我的学生,叫陈弗,比你们大好几岁,你们该叫陈师兄。”
小孩儿们便稀稀落落地喊起“陈师兄”,声音稚气可爱。
顾香生:“陈弗也是平民百姓人家出身,现在却已经读过许多书,也在外头闯荡过,他不仅熟读诸子百家各种典藏,还能倒背如流,这说明不管出身如何,只要肯努力,就能学有所成,和陈弗一样。”
冯颐等人原先还觉得这位陈师兄长得好看,气质也好,一定是其他国家的世家出身,没想到从顾香生口中听见不一样的答案,当下便人忍不住嚷嚷:“我不信!平民怎么可能那样厉害,你会背《诫子书》吗?”
说话的是个小女孩,顾香生认得方才便是她在旁边起哄起得最厉害。
顾香生:“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歪着脑袋:“你想向我家里告状吗?我不是冯六郎,我不怕你。”
顾香生失笑,她看样子应该也才五六岁,说话就鬼精鬼精的。
“你不说我也知道,你姓纪,应该是寿阳郡主的孙女,是也不是?”
“你怎么知道?”小女孩大惊失色,一句话露了馅。
顾香生没告诉她,对方一张圆圆脸,和她祖母寿阳郡主长得挺像,而上回公主府宴会的时候,她才见过寿阳郡主。
“你和她说罢。”顾香生对陈弗道。
陈弗点点头,回答小女孩方才的问题:“《诫子书》我背过。”
纪芸芸绞尽脑汁搜罗自己见过最难的书,给他找麻烦:“那不算什么,许多人都会,我祖父也会,你会背《贞观政要》吗?嗯,嗯,就背其中的论务农第三十!”
一个六岁小孩儿居然还知道《贞观政要》里的其中一章名目?顾香生不由得对她有点刮目相看,觉得她刁钻归刁钻,倒还真是读过不少书的。
可如此聪颖,却还依旧被家里送到这里来启蒙,要么就是纪家比她聪明的小孩数不胜数,要么就是纪家压根不重视这个庶女,顾香生估摸着还是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些。
陈弗长他们几岁,却已经历练得风度绝佳,闻言含笑点头,便开始背起里头的篇章。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纪芸芸没想到对方还真能张口就背,小嘴不由微微张开,眼睛也不眨地瞪着陈弗。
陈弗一篇论务农背完,顾香生道:“瞧见了吗,你们陈师兄如此厉害,若是你们好生读书,以后说不准能比他还厉害,可要是不肯好好读书,便索性回去,不必再来。若是非要来,又要捣乱,还哭哭啼啼的……”
她捡起方才散落在地上的一块碎瓷片,又指着外头一朵杏花:“看见那朵米分色的花了吗?”
众小孩循着她所指的方向望过去,却见一块瓷片飞快自他们头顶掠过,直接就将那朵花打落在地。
顾香生还笑眯眯:“那我就会像打这朵花一样打你们哦~”
众小孩:……
在场一半人的心思:嘤嘤嘤,好可怕,我要回去,我不想在这里了!
另一半人的心思:哇哇哇,好厉害,隔这么远也能打中!
总而言之,顾香生先兵后礼,先武后文,威逼利诱,恫吓安慰,诸般手段上阵,总算镇压住一干小屁孩,使得他们暂时不敢再造次。
学堂开张的第一天,她首战告捷,赢得了接下来一段时间的清静。
☆、第127章
冯颐回到家,母亲宋氏便将他找过去,想问他今日学得如何,谁曾想竟看见儿子鼻青脸肿的模样,当即又惊又怒,拉着儿子反复询问。
冯颐起先还不肯说,但他毕竟是小孩儿,被问了几遍就忍不住吐露真相。
在学堂跟平民百姓家的孩子打架,先生不单没管,反而还训了他们一顿,又将冯颐从家里带去的仆人赶出来,然后还摔东西威胁他们要听话。
宋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那时候就该直接离开,为何还继续坐在那里听课,不行,此事我定要告知你父亲才行,让他出面去与老国公说!”
她虽然是妾室,但在冯颐父亲面前还算是比较得宠的那种,当初听说顾香生想要在京郊道观里开办蒙学,而冯颐又正好到了开蒙的年纪,这让她意识到其中的机会,所以当冯家想要挑一个庶子去那里上课的时候,宋氏从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最后去的不是冯颐年纪相仿的兄弟,而是冯颐本人。
但这不代表她会坐视儿子受伤,尽管冯颐名义上的母亲是冯颐父亲的正室,但冯颐与宋氏的血缘关系是无法切割的,他依旧是宋氏的依靠。
冯颐却拉住她,跳脚道:“别去!不准去!”
宋氏气急败坏:“你都被打成这样了,还让我不准去!那女人哪来那么大的胆子,竟敢打你,难道她不知道你是滕国公冯家的子弟吗!”
冯颐嘟囔:“又不是她打的,是别人打的,我也打他们了,他们伤得比我还严重!”
宋氏:“那能一样吗!你可是冯家六郎,那等低贱百姓,打了便打了,有什么了不得!”
冯颐依旧不同意:“辛三郎他们也都挨打了,您若是说了,别人又没说,单是我一个人告状,那多丢人啊,别说了,别说了!”
不过他的反对无济于事,当天晚上,宋氏就将这件事告诉冯斐,求他让老国公进宫去找皇帝告状,却直接被冯斐骂了一通狗血淋头。
“我没脸为了这种事情去求父亲,更何况还要闹到陛下跟前去,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当初你执意要让六郎去,现在些许小麻烦,就该当作是磨砺,妇道人家,头发长见识短,一点小事便咋咋呼呼,他若是连那些人家的孩子都打不赢,以后长大了还怎么做大事!”
宋氏还待辩解:“可是……”
“不必说了,你若再罗唣,今夜我便去隔壁院子歇去!”冯斐狠狠瞪了她一眼。
宋氏不敢吭声了。
但冯家没动静,不代表其它家也没动静,那些孩子回去之后也不乏告状的,其中有些人便趁着隔日进宫奏事的机会,状若不经意地向皇帝陛下提及此事,言下之意,暗示顾香生没有为人师的资格,也教不好这些孩子,更还将平民百姓的孩子招进来与公卿世家的孩子一起上课,龙蛇混杂,不成体统。
谁知皇帝的反应大大出乎意料。
不仅出乎那些告状的人的意料,更出乎了顾香生本人的意料。
皇帝直接将赵婕妤所出的十四公主送到顾香生这里来开蒙。
十四公主年方四岁,连封号都还没有,整一个小奶娃,说话也磕磕巴巴,并不比寻常孩子聪明伶俐多少,但皇帝这一举动,公然摆明了支持香生的态度,令许多人跌碎了下巴。
自打顾香生来到齐国,皇帝屡屡站在她这一边,不止一次两次。
若说皇帝对她有意也就罢了,然而事实是对方压根就没有纳她入后宫的意思,这样的另眼相看不单令顾香生,也令其他人颇感费解。
当顾香生上门拜访孔道周,询问起这件事时,孔道周却给了一个更加出乎意料的答案。
“其实陛下这样做,只是想借你的手推动他一直想做的事情。”
顾香生:“请先生有以教我。”
孔道周:“如今齐国国内门阀势大,虽还没到天子必须仰人鼻息的地步,但他们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不知你有否注意到这一点?”
顾香生想了想:“的确是,来我学堂里上课的那些世家孩童,家世普遍都是齐国新贵,据说那些根深蒂固的世家门阀,根本不屑通过此道来讨好陛下,而这样的世家,在齐国足有十来家,他们虽然不曾手握兵权,却也基本把持着满朝上下的官员。徐澈徐春阳也曾与我说过,翰林院里基本都是世家出身的翰林,通过科举进去的士子仅有十之一二。”
这种情况下,那些世家出身的人自成一派,而剩下的少数科举晋身的翰林,也结成一派,像徐澈这种半道空降的人,自然受到了一致排挤,世家出身的人觉得他不是本国人,瞧不上南平小国,不愿意搭理他,科举晋身的翰林又觉得他曾为世家宗室,跟自己不是一拨的,也不爱和他说话,结果徐澈就被孤立了。
顾香生听见这件事的时候,还很是哭笑不得。要知道徐澈出了名的人缘好,连他都能被孤立,可以想象翰林院是个什么环境。
孔道周点点头:“不错,翰林院尚且如此,其它地方就更不必说了,这是立国之初留下来的弊端。”
魏国其实也有这样的情况,譬如魏国兵权,就掌握在程、严两家手里,尾大不掉,连皇帝都无可奈何,先帝死后,更是一个扶植魏善,一个支持魏临。而且程家与严家,并不单单是两个家族,他们还代表着背后在面对外敌与内患的情况下,魏临不得不选择与严家合作,这就是君权向门阀妥协的一种现象。
齐国情况稍好一些,它的兵权依旧牢牢被掌握在皇帝手里,门阀世家控制的是朝中任官权力,也就是说,皇帝想要任命某个职位,只能从世家出身的人才里头选,这些年齐国虽然也开设了科举,但成效并不大,那些寒门出身的士子,至今还在地方的小职位上打转,中枢基本为世家所把持。
世家子弟从小出身好环境好,受的教育也比寒门子弟好,长大之后比寒门出身的人有出息,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对于世家而言,这样的良性循环能够延续家族的生命力,齐国现在其中两个世家,便已经有了三百年的历史,这些家族人才济济,英才辈出,综合起来人数就比寒门子弟来得多。
但这对皇帝而言,却并非什么好事。
一个有为之君都会希望中央集权,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而世家门阀所组成的臣僚集团,则会想方设法,有意无意地去分薄君权,这是必然趋势,一个王朝就在这种拉锯战中持续向前。
皇帝想要削弱世家门阀,就得提拔寒门士子,慢慢抬升他们的地位,等寒门成长到能与世家并驾齐驱的地步,就可以利用帝王心术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纵观史书,与之相似的法子并不少见。
顾香生是个聪颖之人,孔道周稍稍一说,她便明白了七八分:“您的意思是,陛下想借由我开蒙学这件事来做文章,趁机扶植寒门势力,表现自己的一视同仁。”
孔道周微微苦笑:“你说得也太直白了,不过大抵是这样的意思罢。蒙学虽小,却集合了寒门子弟与世家子弟,陛下将公主送过去听课,明面上看,是对世家告状的回应,实际上……”
顾香生接道:“实际上却是走了一步意味深远的棋,表明了自己对寒门与世家一视同仁的态度。”
她原想着远离纷争,但现在看来,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打从她入宫嫁给魏临的那一刻开始,她就一直身处漩涡之中,从未离开过,现在看似离开权力中心,实际上也被皇帝陛下作为一颗计划中的棋子。
但实际上,顾香生非但没有半分怨怼,反而还得因此感谢齐君,对方是在利用她没错,可帮助她的事实也是客观存在的,假如没有他的开明,她现在还未必能够拥有相对平静的生活。
这样想想,被人“利用”一下,好像也没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孔道周以为她心有芥蒂,还安慰道:“你也别介怀,陛下虽借你之手,但这事儿与你干系并不大,你只管开你的蒙学就是,纵然多一个公主,照样也是这么教。”
顾香生含笑点头:“我省得了,多谢先生。”
她心里对这位热心肠的老先生很是感激,从孔道周方才的话来看,他并不是那种只知道一味埋进书堆里的腐儒,恰恰相反,孔道周对天下时局和各国内政都有着独到而清醒的认识,这样一个人才,明明魏国可以抓住,却被先帝亲自赶跑,魏临若能有他在身边辅佐,今日未必不是另外一番局面。
“先生,修史进展如何了?”
孔道周摸着胡须:“还行罢,你那几篇传记写得尚可,不过有些地方还要修正。”
可怜顾香生修修改改数十次,终于得了一个“尚可”的评价,简直都要感动的泪流满面了。
“可我听说齐国文人对先生主持修史不太服气,他们没有难为您罢?”
从邵州搬到上京,有齐君发话,规模又大不相同,原先的人手自然不太够用,齐君又召集齐国知名学者到孔道周麾下任他指挥调派,但文人相轻,尤其是这么大一桩差事,做好了必然名垂青史,自然人人眼红,免不了有人挑刺,又说孔道周名气再大,也不是齐国人,由他来主持修史并不合适云云,虽然掀不起大风浪,但私底下没少小动作,连顾香生都听见了一些风声。
孔道周却不将这些事情放在心上:“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书能修成才是正道。”
二人又顺势聊到修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孔道周也交代她务必将奇女子列传里需要修改的地方一一完善,还语重心长道:“自古只有后妃列传,而无奇女子列传,此处便是开了先河,修好了,足以为后世千古典范,不可马虎待之,你若想为天下女子争一口气,这奇女子列传,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顾香生郑重应是,又有些好奇:“先生何故肯为女子如此发声?”
说罢,她不好意思地补充:“非是我看低先生,只因先生是男子,而天下男子,很少能设身处地为女子着想的,先生行事为人,与世人不同,简直谈得上超凡入圣了!”
孔道周笑骂:“你别拐着弯拍我马屁,我不吃这一套!”
正说笑间,外面有童子进来,说先生,林郎君前来拜见。
孔道周颔首:“让他进来罢。”
顾香生在邵州日久,也没有见了外男要避忌的规矩,等对方进来之后,定睛一瞧,竟然还是熟人?
对方先向孔道周行礼,孔道周向顾香生介绍:“这是我门下弟子林旭林文曦。”
顾香生笑道:“不劳先生介绍,我们曾见过。”
林旭也笑道:“是,曾见过不少回。”
最开始是在六合饭庄猜灯谜,顾香生坐在包厢里,那夜胡维容出了大风头,一干文人都对她仰慕不已,林旭却独独注意到从包厢里走出来的顾香生,对方那种文静娴雅之中又带着飞扬洒脱的气质令林旭印象深刻,后来是在客栈里,顾香生与一干书生言语交锋,舌战群儒而不落下风,林旭又在一旁亲眼得见,他不像一般男人那样觉得这女人很厉害,不好相处,反而心有所悦,可惜不久之后便得知顾香生嫁为思王正妃,一段无缘开始的缘分就此戛然而止。
然而辗转几年,却终又重逢,人生际遇之奇妙莫过于此。
他将两人见面的经历一说,孔道周也觉奇妙。
三人小叙片刻,顾香生唯恐师徒俩有话要说,便起身告辞。
谁知她前脚刚走,林旭后脚也跟着出来。
“顾娘子可是要出城,不如同行?”
顾香生奇道:“林郎君也要出城?”
林旭点点头:“我与般若寺的惠行师父约好了对弈。”
般若寺就在长春观不远,京郊有名有号的道观佛寺,基本都在那一处。
但顾香生仍旧是婉拒了:“林郎君先行一步罢,我还有些东西想买,暂且别过,后会有期。”
林旭不是那等死缠烂打的人,闻言也只好遗憾地目送她离去。
若换了夏侯渝这种无视脸皮的人,此时便会顺着杆子爬说好巧,我也想逛逛京城,能否请香生姐姐顺便带我一程?
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
马车上,朱砂掩嘴笑:“林郎君一定是对娘子有意,方才会追出来说那些话!”
顾香生白了她一眼:“你倒是明察秋毫!”
主仆俩一路说笑回到京郊道观,留守的苏木迎上来:“娘子,嘉祥公主来了,正在花厅歇息呢!”
顾香生有点诧异:“这都傍晚了,怎么才来?”
苏木小声道:“公主没说,不过婢子瞧着她仿佛来的时候刚哭过。”
☆、第128章
顾香生走进花厅的时候,嘉祥公主正对着厅中一盆君子兰发呆。
兰花还没开,但公主的视线却极其专注,仿佛要一直看到那盆君子兰忽然冒出花苞为止。
顾香生道:“公主若想看兰花,还得过些时日才行,院子里的蔷薇倒是开了,您若有兴致,不如我陪您过去瞧瞧?”
嘉祥公主回过神,强笑道:“罢了,那蔷薇我昨日才刚见过。”
小孩子的朗朗读书生从不远处传来,陈弗正在教他们读《千字文》,这是因为附近农户的孩子许多连字都不曾识过,要从头教起,他们也有好胜心,见世家小孩连论语都会背了,心里也着急,学起来很是刻苦,顾香生原以为将两拨出身不同的人放在一起,只怕天天鸡飞狗跳,从孔道周那儿回来之后就盘算着要不要将他们分开,谁知方才去看了一眼,那些小屁孩居然也学会化愤怒为动力,卯足了劲想在学问上超越对方。
志气可嘉,只要不再打架,顾香生也就由着他们去了。
顾香生笑了笑:“那便先吃些桃子罢,我让朱砂切瓣之后蘸了冰镇过的梅汁吃,比平日里的吃法还要爽口。”
嘉祥公主现在哪里有心情说吃的,对方一说,她眼泪忍不住就下来了。
顾香生吓了一跳:“您别哭,发生了何事?”
嘉祥公主兀自哭了一阵,方才拭泪道:“没什么,我便是听见陈弗在旁边教书的动静,心里有所感触!”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可顾香生还真没见过如此多愁善感的公主,照理说天之骄女,要什么有什么,除了生死不能勉强,感情不能勉强,其余的比常人要顺心很多,活成嘉善这样憋屈的还真没有。
“公主有什么烦心事,不妨与我说说。”顾香生温声道。
下午嘉祥公主出门前,在公主府门口正好遇上彻夜未归的驸马,刘筠三天两头往外面跑,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作没看见,但当面遇上还是头一回,嘉祥觉得有些拉不下脸,就让刘筠以后尽量不要往外面跑,谁知刘筠却笑道公主府规矩大,跟个牢笼似的,他却不愿住在牢笼里。嘉祥听了心中便有气,对刘筠说,你既然不愿意,当初就应该让你父亲拒婚,而不是娶了我之后却当懦夫。刘筠说我倒是想拒婚,可陛下所赐怎敢辞,公主若是有能耐,不早早就去向陛下陈情了,又何必在我这个小驸马面前逞威风呢?
嘉祥公主一听这话,心里就难受得不得了,她想自己打从嫁给刘筠伊始,本也想着好好过日子的,谁知道刘筠对婚事心生抗拒,人前恭敬,人后冷漠,嘉祥说也说过,气也气过,根本无济于事,她又不是那种会仗着公主威风横行霸道的性子,夫妻二人的关系就奔着冰点一路疾奔而去,成婚之初两人起码还说过几句话,现在竟沦落到见了面连打招呼都生疏冷硬的境地。
她泣道:“我知道,刘筠觉得自己尚主委屈了,他对这桩赐婚心不甘情不愿,可我又何尝愿意,他怎能迁怒于我!”
顾香生微微蹙眉。
从皇帝那里寻求解决显然是行不通的,齐君若是那种温柔情长疼爱儿女的父亲,早就替女儿出头了,但他是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忙着对付魏国,提拔寒门对抗世家尚且不及,自然不会有什么空闲去管小儿女的内帷琐事,说到底,还是得嘉祥公主自己强硬起来,才能震慑住刘筠,让他收敛一些。
“公主且先在我这儿住下罢,天色也晚了,明日再回去也不迟,此事合该从长计议,咱们晚上再慢慢说?”
嘉祥公主点点头,擦拭眼泪,有点不好意思:“我总来吵你,反倒累得你没有清静日子过了。”
顾香生就笑道:“您来了,我反倒有个人陪着说话,还热闹些,远王离京前,也曾交代过我多照看您呢,其实关心您的人还是很多的,即便是为了亲人,您也该振作些。”
嘉祥公主:“旁的我不知道,我与五兄从前甚少往来,如今他必是爱屋及乌,才会说这些话的。”
顾香生听着不对劲:“什么爱屋及乌?”
嘉祥公主扑哧一笑:“五兄定是因为我与你交好,才会这么说的,从前我与他可不见得如此亲近,这不是爱屋及乌,又是什么?”
顾香生嗔道:“我与你说这个,你偏要扯那个,再罗唣我就不留你了。”
这么一闹,嘉祥公主的伤感反而去了大半,她拉着顾香生的手道:“你若能当我的嫂嫂,我高兴还来不及呢,有你这样威风八面的嫂嫂撑腰,往后都没人敢欺负我了!”
顾香生哭笑不得:“亏得您好意思说这种话,您是天之骄女,本该为我撑腰才是,怎的倒反过来了!”
嘉祥公主自失一笑:“你说得对,是我太没用了。你别笑话我,从小我在宫里就无人问津,周围只有奶娘宫女,长到六岁上才第一次见到陛下,宫里多的是攀高踩低的人,就算身为公主,只要不得宠,照样会被欺负,皇后早逝,我又不能找陛下告状,就只能默默隐忍,久而久之,便养成这样软弱的性子,连我自己都讨厌自己,更不要说别人了。”
顾香生柔声道:“你不令人讨厌,你是我见过最温柔最没有架子的公主了,是驸马没眼光,不是你不够好,不要总把过错归咎在自己身上,只要肯努力,日子总是越过越好的。”
嘉祥公主将郁闷倾泻出来,心情好了许多:“借你吉言,你说得对,日子总要努力去过,贫贱夫妻百事哀,寻常百姓人家,过得比我还艰难百倍,我不该成日沉溺于此。”
这便是嘉祥公主的可爱之处了,她贵为公主,却肯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本身就很难得了。
嘉祥公主:“见你开学堂教书,我也想到一件事,偌大京城,权贵不少,平民百姓却也不少,看看学堂里那些孩子就知道了,他们日子过得一般,若是遇上生个什么病,只怕全家就不堪负荷。所以我想开个善堂,不为施粥,而是专门给那些重病又无钱买药的平民百姓看病抓药的,好让他们病有所医,你觉得如何?”
顾香生吃了一惊,她从前在邵州时便有过这样的想法,但主要是现在刚到齐国,办个蒙学已然不易,以她稍显敏感的身份,多做多错,暂时不宜太出风头,否则反而会给自己也给别人惹麻烦,但她没想到,这个主意却会被一个公主先提出来。
“这自然是天大的好事,你若想付诸实施,我还可以为你介绍一名药商,她先前在邵州便是开药铺生意的,不过此事你还得先禀告陛下才行。”
嘉祥公主抿唇一笑:“我就知道你会支持我,此事需要从长计议,等回去之后我思虑周详,再上呈陛下。”
有事可做,她的注意力转移,心情立时便不一样了,连晚饭都比平日里多吃了一些,看得公主侍婢啧啧称奇,直以为顾香生有什么灵丹妙药。
因为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嘉祥公主便没有回去,而是留在道观里过夜,打算明日一早再回去。
她的客房就在顾香生隔壁,陈设简单,自然比不上公主府里奢华,书案书架都是竹制的,连门边挂的也都是竹帘,喝茶的杯子还是竹杯,处处透着一股在公主府里未曾感受过的生趣,呼吸之间仿佛都溢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