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乱世有空间-第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得如此苍白。
地里的庄稼已经被烟卷了进去,早就已经看不见了,甚至连窝棚里也灌满了烟,司徒嫣将床上的草席铺在地上,让几人都趴在了地上,别蝗虫没熏跑,反而把人给熏晕了。
三郎人怕的厉害,咬着牙这才没让眼泪流下来,想着找些话讲也许会好些,“小五,俺们为啥要趴地上?”
“烟都往上走,俺们趴地上,才能不被熏。”司徒嫣觉得这会儿说点话也好,总比静静的听着外面的声音更能安人心。
“俺也觉得比站着顺气儿。”二郎也跟着插话,这有人出了声,几人又都趴着,看不见外面的情况,反而没有那么怕了。
司徒嫣感觉时间过的异常缓慢,她甚至有种感觉,这一刻时间根本就是静止的。也不知过了多久,拍打木板的噼啪声越来越大,司徒嫣知道,这是蝗群最密集的时候,过了这阵应该就会少了。
这会儿司徒嫣甚至已经可以闻到浓重的草药味,呛得她有些咳嗽,忙找来布用水打湿,给几人掩了口鼻,甚至给雪狼也掩上系好。
也不知过了多久,久的好像连天都要黑了,外面不知何时已经没了声音,只是烟还有些大,几人还不敢起身。又等了有一刻多钟的时间,火小了些,烟也薄了些,几人这才起身望向田地。
“小五,小五你看,麦穗,俺还能看到麦穗。”李大郎一手拉着司徒嫣的手,激动的直摇,一手指着烟雾中的麦穗。虫灾过后,所有庄稼菜果绿叶绿草都会被虫子吃光,不说是赤壁千里,怕也是寸草不生了。如今这田里还能看到麦穗,也许这地里还没那么糟。
“俺也看到了,小五,俺也看到了。”一阵风吹过,烟又散了些,二郎和三郎高兴的拉着四郎和小妹叫了起来。
“大哥先别急着出去,再等等,这烟里带着毒性,虽然对身体没啥坏处,可要是吸多了也不好。”
等烟又散了些,几人这才出了窝棚,地上随处可见蝗虫的尸体,这些都是被烟熏死的。又查看了一下地里的庄稼。虽然放了草药烟,可一百亩的庄稼还是损失了近四十亩,司徒嫣看的心疼,可李家四兄弟却高兴的叫了起来,“小五,俺们,俺们成了。”叫嚷着高兴后,四人抱在一起痛哭起来。
司徒嫣也红了眼眶,喉咙里像是被东西堵着,连劝慰的话都说不出来,只得轻轻的拍了拍四人的肩,又抱了每个人一下。
几人站在田边喜极而泣一时还没回过神,村正就跑了过来,边跑边喊,“丫头,大郎,庄稼保住了,真的保住了。”
司徒嫣又详细问了问村里其他人家的情况,最惨的就是李大牛和李和家,因这两家没舍得往柴草上浇油,点火时柴草烧起来慢,所以只保住了不到10亩的庄稼。而司徒嫣送草药的三家保住的最多,有近40亩,其他的人家最少的也有20亩,多的也有30多亩的。
“丫头,你这田里倒是保的多,俺看着不下50亩。”村正也好奇,这都是堆柴烧火放烟,咋就李大郎家的地保住的最多,连他家的地也只保住了30亩。
虽然心中疑惑,可毕竟村里家家都有粮,他这村正又露了回脸,也没把这事儿放在心上,反而不断的谢着司徒嫣,“丫头,你这回可是救了俺们一村的人,可让叔咋谢你好?”
“叔,俺可当不得你的谢,这找人堆柴可都是您一个人在张罗,俺可啥也没干。只是眼下俺还真有个事儿,要请叔帮忙?”
“丫头,你说,有啥事儿,叔一准儿给你办了。”村正听司徒嫣这么说,显然是不想将这好事儿往自己身上揽,这样这功劳全成了他一人的,心里高兴,答应的也痛快。
“叔,这烟熏过后,地上少不得有这些虫尸,这可不能放着不管,要不然明年这地里还要再生虫的,到时可就不是放烟就能防的住的。”
“那要咋办?”
“叔去知会村里人一声,这虫子俺家收了,一麻袋2文钱。”
“丫头,你收这干啥?”
“叔,俺收它用来喂鸡。那鸡不是吃虫子吗,用这个喂鸡,家里省些粮食。”其实司徒嫣收蝗虫不只是要喂鸡,主要是这蝗虫只要焙燥,研末后就可以入药,。可这是她赚钱的手段,当然不可能告诉村正。而另一个原因用了这个法子,村民们才会将所有虫子捡净了,也省得明年再遭虫灾。
“就你鬼主意多,行,你在家等着吧。”村正忙着去告知村里人李大郎家收虫子换钱。村民们当然高兴,这害人的虫子还能换钱,家家都进地里忙了起来。
“哥哥们先回家吃口饭再下地。”
“小五,俺不饿,俺想趁着天亮,再干会儿的?”李大郎和小妹商量,想留下来干活。
“那也行,俺先回去,一会儿把饭给哥哥们送来。”司徒嫣跟雪狼一起回家,李家四兄弟就留在了田里。
村里所有人一直忙到第二天中午,这才将自家地里所有的虫尸捡了起来,村里的孩子们都知道拿这个能换钱,捡完了自家地里的又跑去荒地里捡。
整个七月唯一让一家人感到心慰的时刻就是七月初十给李大郎庆生,只有那一时刻,几个人开开心心的好似过节一样,其它的日子几人都在各自忙碌着。
因为放烟的关系,连着大荒山也躲过了一劫。司徒嫣也进山看了一下,落叶虽有受损,但并没全秃,而且地上还能看得见野菜,有了这些至少人就能活。虽然她不知别的村是个啥样子,但至少这李家村的人不会饿死了。
☆、140章,善县令开仓振灾,被罢官发配充军
魏国大定二十二年的这场蝗灾,从代郡起,波及上谷郡、范阳郡、右北平郡、经幽州治所广阳郡蓟县,一路向东北再经昌黎郡、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辽西郡最后从辽东郡一路往北出了边关进了突厥。整个幽州的12郡80多个县全部受灾,近5万户20多万农民成了灾民。
朝堂上陆陆续续收到受灾请旨的折子,而整个朝堂上却为了开仓施粥和减轻赋税争论不休。至20多万灾民于不顾。
新昌县城北面,和李家村一同服役的村民们,当然也看到了漫天的虫灾。全都吓得腿软跌坐在了地上。他们不仅是为自己担心,更多的是在为家人担心。甚至有些胆小的,还尿湿了裤子哭嚎个不停。一时间整个役所乱成了一团。
虫灾过后,服役的人哪里还能在役所上呆着,都心急如焚的逃回了家。
守在役上的衙差早在虫灾来时就吓傻了,躲在棚子里连门都不敢出,又哪里拦得住暴燥的村民。
等人都跑光了,这才从棚子里出来,跑回县衙,将事情禀报给了县令。可眼下整个新昌县周边赤壁千里,荒地上连草都瞧不见,哪有人顾得上去村里抓这些逃役的村民。县令忙着写奏折陈述灾情加强城防,县衙里所有的官差民壮兵丁全去固守城门,以防大量灾民涌入。
李家村在役上的村民也跟着一起逃了回来,几十个人连家都没回,就直接去田地里看庄稼,本已心灰意冷的村民,此刻却被地里那些青绿的颜色晃花了眼。几十个人像是被人点了穴,呆楞的一动都不会动。
他们如何也想不到,地里并没有全秃,还能看得到长势完好的庄稼。等回过神,所有人全都高兴的坐在地边大哭。村正和村里的媳妇孩子们得了信儿也赶了过去,这会儿田间地头高兴的哭泣声响彻了整个李家村的上空。
村正此时也不好将人撵去役上,只得将人都聚到了祠堂。
村民都从自家媳妇那里得了信儿,知道这次能保住这些庄稼多亏了村正让大家烧柴放烟,感激的话不断,“他村正叔,俺都听家里婆娘说了,要不是你带着堆柴放烟的,俺们可就连口吃的都没有了!”
“是啊,俺这一路跑回来,那道边连棵草都不见的。吓得俺连道都不会走了。哪成想,这家里反而还留下好几十亩的地。”
“是啊,他村正叔,你可是救了俺一大家子的命啊!”村民们说到激动处,还会哭上个几声。
村正听着这些道谢的话,心里发热,脸上也堆了笑,可他心里清楚,这主意根本不是他想的,只得岔开了话,“行了,这事儿也不是俺一个人做的。你们这会子跑回来,也不知县里是个啥样子,这地还旱着,都歇歇赶紧的进山去找水去。俺这还要赶车去趟县城。”
“他村正叔,甭怕!役上的人早全跑光了,连官差都不见影儿,哪有人记着俺们!”
“就是,俺是说啥也不会再去挨那个累了!”
虽然村民们这么说,可村正还是赶着牛车进了城,没见到县令,只听录事口述了县令的意思,让各村村正看管自己的村民,不得闹事。得了准信儿,村正这才放心。
这会儿李家村的男人们都回来了,地里又保住了几十亩的收成,喜得家家户户比过年还热闹。
三郎和四郎至从县学回家后就没再去过。司徒嫣估摸,整个辽东郡都遭了灾,外面一定到处都是灾民,出门也不安全,和哥哥们商量了才决定暂时不去县学,并托村正帮着向蒋夫子请了假。
两人留在家中一时也没事,就跟着司徒嫣一起进山找水源,甚至还试着挖山土取水,总算将后院及官田里的七个水窖都蓄满了。又忙了十天,将后院的三亩旱地全种上了苞谷,这才将60亩麦子全收割起来。这次司徒嫣家的地还是比同村的早收了一个多月,村里人这些日子天天往地里跑,特别是李大郎家的地,早都得了信儿,知道这次虫灾,李大郎家的地保住的最多,好奇的、说闲话的一拨一拨的就没停过。
这会儿又见李大郎家这么早的就收上来那么多麦子,虽羡慕的有之,可更多的还是嫉妒。一时间司徒嫣和李大郎几人又成了村里的话题。家家户户都在议论,连之前几人收虫子的事儿都让人翻出来嚼巴。
李大牛家,曹氏了听到了信儿,特意去李大郎家的地里看了,看着一堆堆扎成捆的麦子狠得直咬牙。回到家将李二柱和李三柱全喊了来,“老儿子,你说这叫个啥事儿,这一个村的都点火放烟的,咋就俺们家地里收的最少?那几个死不要脸的臭小子却得了那么些麦子,也不知道送来孝敬孝敬他爷奶的,几个没良心的,也不想想是谁把他们拉把大的!”
李二柱这些日子又是下地干活,又是照顾病入膏肓的媳妇,累得连话都不想说,这会听着他娘唠叨,也只是低着头蹲在炕边地上,只管抽着旱烟。
李三柱心里也有气,却不是对着李大郎,而是怨怪他娘吝啬,村正当时再三的告知,一定要往那柴火上淋点子油点火的时候才好烧些。可她娘心疼油,平日里连吃都舍不得,哪舍得拿来烧火。可这会儿后悔也晚了,柴火点不着,要不是别人家地里的烟漫了过来,他家这地怕是连十亩都保不住。而且,不同于他娘的嫉恨,对于李大郎和司徒嫣,李三柱更多的是想巴结。
可李三柱嘴上哪里敢跟他娘说这些,怕他娘又拿着鞋底子抽他,“娘,俺家地就在村口,那虫子来了也是先吃俺家的庄稼,俺们这是给村里人家挡了灾。”
“哎呀!还真是的,你个败家的玩意儿,咋不早说?不行,俺得去找村正说道说道,这村里每家都得给俺们一石的粮食答谢,不然俺跟他们没完!”曹氏将旱烟一磕打,趿拉着鞋就出了门。
李三柱撇了撇嘴,他跟他娘说这些也是做了这个打算,想着能跟村里人家要些粮食,可他没有曹氏这么贪,一家一石也亏得他娘说的出口,反正这事儿成不成的对他们家也没啥损失,也就由着他娘去村正家闹腾。
村正这会儿哪还能在家呆着,每天都是一大早的就出门,天不黑都不着家,曹氏找上门,自然扑了个空,连着去了几次都没见着人。只得暂时歇了心思,等秋收过后再闹上门,她可是想好了,大不了的开祠堂,她就不信要不着粮。只是还没等曹氏闹腾,村里又再发生了大事。
曹氏心里的算计,李大郎和司徒嫣哪里会知道,这些日子忙着将晒好的麦子磨了,这次天旱的厉害,又赶上虫灾,只得了白面3600斤,黑面1800斤,麦麸600斤,连地里的麦杆都让司徒嫣收了起来,晒了有7200斤全磨碎了留着做细料。她这才安下心。趁着李大郎几个翻地施肥,**料豆的空儿,将粮草全收进了戒指里,跟李家四兄弟推说粮食全让县城的粮铺收了去换成了银钱。
李大郎几个这些日子从司徒嫣身上和书本中学了不少,也看出村民眼中的嫉恨,家里存了这么多粮食,难免遭人惦记,哪天再遭了算计,受了伤,那可咋办?觉得小妹能把粮全卖了也好,没了粮食村民们也不会打他们家的主意。
李家村因保住了部分的庄稼,村民都安稳的留在家里,没有人进城去闹,可整个新昌县10多个村子全遭了灾,断了生计的村民,家里地里全没了吃食,一下子全成了灾民涌向了新昌县城。
县令坐在县衙里干着急,朝廷旨意未到,城外聚着全县的灾民,而新昌县的守城兵丁又让边城的守军拉去了边城。这边城和新昌县一样也受了灾,可那里外有强敌突厥,内有灾民攻城,守军校尉比他这个县令更急。
县丞和录事、师爷、司户、司兵等官差全都聚在衙堂上,几人商量了几天,除了紧闭城门,一点法子都没有。
“开粮仓施粥!”县令这些日子听着手下的这些人议论个不休,再也坐不住了,要是再不开仓,城门外的灾民就要攻城了,一旦让饿急了眼的灾民进城,不但粮仓守不住,怕城里的这些铺子也要遭殃。而且县衙如今就剩了几个“民壮”,指着这么几个人要想守住整个县城,根本就不可能。
“不行啊大人!朝廷还没下旨,要是私开粮仓,那可是以通敌罪论,要灭九族的!”县丞可不想为了些灾民而丢了自己的身家性命。
“我是一县之令,这事儿听我的,要是朝廷降罪,我一人担着就是。师爷主簿带上两个衙差,先去张贴榜文每天午时施粥,以安抚灾民。录事协司户、司兵及剩下的衙差负责开仓熬粥,都去办吧!”
“大人您不能一意孤行,请恕卑职无法认同您的做法!”县丞气得一甩袖子走了,回到自己的屋子直接写了一份奏折,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暗中参了县令一本。
灾民等了这些日子,早就已经没了耐性,正吵嚷着要开始冲撞城门。幸而这时师爷带着人出城张贴榜文,官差守在榜文前,向灾民们解释。灾民们听说要开仓施粥,一下子沸腾了起来,哭嚎着跪在地上,朝着县城的方向磕头。也亏得新昌县令应对急时,不然这会儿城门怕已经失守了。
榜文写出了每天施粥的时辰,并只限本县良民,且要凭户簿由村正带着来方可领粥。凡有冒领、闹事者,杖刑三十,其家族全部流放三千里。
灾民们能得口吃的,已是感恩待德,哪还有人闹事儿。有了县令的政令,新昌县总算安稳的撑过了七月。
李家村的村民趁着这段太平日子,将地里的庄稼全收了上来,甚至有些人家还学着李大郎种起了马料豆用以肥地。只是村民们不知,这马料豆人也是可以吃的。
新昌县令的义举,自然被一些昏官弹劾利用,而魏国皇帝只信谗言,一道圣旨将新昌县令就地免职,流放三千里,连其家族都没放过。县令被押走当天,县丞官升一级,坐上了县令的位置。第一道政令就封了官衙粮仓,将城外的粥棚也拆了。等村民们第二天得了信儿时,县令已被押出新昌县流放往西北的路上。
灾民们再次断粮没了吃食,虽然这些日子他们也没吃饱过,可至少还能活着,如今这样再没了活路,人哪还能有理智,纷纷拿起自家的农具朝着县城杀了过去。
☆、141章,辽东郡灾民暴动,饥民聚众闯进村
大定二十二年,七月二十一,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太阳炙烤着这片焦土,荒地山林连野菜都见不到。甚至有些体弱的灾民,及一些老人、孩子已经饿倒在路边断了生机。
饥饿没有吃食的灾民再也忍不住了,全聚到了县城门口,拿着农具开始击打城门,甚至还有些人砍来粗木冲撞城门,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同时传来“咚、咚、咚”的撞击声,传遍了整个新昌县城。
刚上任的这位县令大人,早吓得缩在县衙里将守城的民壮叫了回来守在县衙里,连大门都不敢开。县城里所有的商铺都锁紧了门窗,一些大户人家更是让家里的奴才拿上木棍白天、晚上的守护府邸。女人、孩子甚至是老人们也都缩在家中不敢出门,街上一时只听得见野猫土狗的叫声。
“咚咚”声响了一个多时辰,先是南面的城门被撞开。灾民们一涌而入,先冲进县衙,打了县令,砸了粮仓开始抢粮。守衙的官差和民壮一边驱打灾民,一边守着粮仓,更有些衙差直接拨刀杀人。可饿红了眼的灾民早就已经不怕死了,与其饿死,还不如抢得粮食,分给家里人,就算死,他们也要做个饱死鬼。
人常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官差都是吃皇粮的,哪里肯拼命,自然挡不住不怕死的灾民。三两下粮仓就失守了。本来开仓施粥,粮仓里的粮就不足原来的一半,又被这些灾民们,肩扛手提连拉带拽的疯抢一通,一会儿功夫就将整个县衙的粮仓哄抢一空。
等东、西两面的城门被灾民撞开,县衙里早就没了粮,饿急了眼的灾民又冲进了粮铺、酒楼、点心铺,甚至还有些闯进了城中几个大户人家抢起了粮。一时间整个县城里一片恐慌,女人的尖叫声,男人的怒吼声,孩子的哭闹声,打砸抢混乱成一片。而等北面的灾民闯进城时,城里几乎被洗劫一空,连一包粮食都没有了。
之前与李家村在一起服役的两个村子正好住在新昌县城北,啥也没抢着的灾民急红了眼,也不知谁嚷了一句,“走去李家村抢粮去,他娘的,俺们连口吃的都没有,这李家村的却一个都没来,那村里一定有粮?”
“对,老少爷们,想活命的跟着俺们走!”这两个村子的村正本就对李家村的村正李旺福看不顺眼,要不是他给官差盖棚盘炕送吃的,过年的时候还给县令送礼,这才让他们连带着当了保人,他想做面子让李家村的村民能回家过节,却累得他们跟着挨累担心,连节都没过好。
甚至自己村里服役回来的村民,还有些爱闹事的,更是把这两个村的村正臭骂了一通,甚至大过年的,还有人拿着石头往他们家的院子里丢,吓得家里的娃子都不敢出门。这个仇今天总算可以报了。带着怒气领着暴燥的村民冲向了李家村。
李家村的村民哪里会知道自己即将大难临头,男人们扛着农具在地里忙着,年龄大的娃子们聚成堆跟着自家娘亲婶子们进山挖野菜,年纪小的就在村里追逐打闹,一片祥和。
午时刚过,村里的小娃子们刚溜出家门,跑到村口去玩,就看见一大群人扛着农具,怒气匆匆的朝着村子而来。吓得哭嚷着跑回家报信儿,村正最先赶到了村口,“干啥?你们想干啥?”
从闹事的村民中走出来一人,一指村正李旺福,“少他娘的装算,俺们这些人连饭都吃不上,你却在家呆着享福。不想死的把粮食都交出来!”
村正心里害怕,这些人男女老少的不下二三百人,而李家村这会儿赶来的村民也才一、二十人,真要是打起来,他们只有挨打的份儿,看着用手指着他的人,这人他认识,忙先跟这人打招呼,“俺记得你是土坝子村的村正,俺们李家村与你们井水不犯河水,想来是有啥误会?”
“有啥误会!啥误会也没有,俺们村现在连粒粮都没有,你们却缩在家里有吃有喝的,俺看着那大荒山还透着绿,看来你们村的日子过的好啊,那就接济接济俺们这些吃不上饭的,少想着给官差送些礼!”
“你们想干啥,啊!你们村没饭吃,就想着上俺们村来抢,你们咋不上县衙去抢,还不是怕死就想着欺负俺们?”
“你他娘的费啥话,县城里俺们早去过了,那粮仓早抢空了,连粮铺都没了粮,不来你们李家村,俺他娘的就得饿死。少跟他们费话,老少爷们想吃饱肚子就跟俺上啊!”
两边一开始还在对骂,趁着这会儿,李家村所有人都赶了过来,可老老少少加起来还赶不上人家的一半。李大郎领着弟弟们早就赶到了村口,司徒嫣只来得急叮嘱几人不要冲动,不要主动出手,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要是实在躲不过的宁可伤了别人,也不能让自己受伤。而她则留在家中,将家里所有的粮食、吃食、家什、农具全收进了戒指里,直接留了个空屋子,连根筷子都没留下。将门虚掩上也没锁,免得灾民抢疯了,打不开锁再把门给砸坏了。
并让雪狼守在后院,看着牲畜,有雪狼守着,这些灾民也不会轻易得逞,她自己则提着弓箭赶到村口,人还没到,远远的就看见灾民和村里的人混战在了一起。孩子们的哭闹声,女人们的尖叫声,男人们喊打喊杀的混战在了一处,司徒嫣并没有马上参战,而是先找了块布巾将自己的脸蒙上,她还不想让人认出来,又朝着周围看了一下,找了个柴伙垛爬了上去,居高临下将底下的人看了个仔细,这才看到李大郎几个正被一群灾民围着打。
四人平日里就得了司徒嫣的训练,这会儿倒不显得惊慌,四人背靠着背,将棍子武得虎虎生风,一时倒应对自如并没有受伤。司徒嫣这才安心,张弓引矢朝着人群瞄了一瞄,见村正也被一群人围着打,小羊儿护着他爹已经被打倒在地。司徒嫣右手一松,一支羽箭应声而去,直接射向举着棍子砸向小羊儿的灾民,将那人左腿射了个对穿。又再搭上一支箭矢,找着下一个目标,擒贼先擒王,这些人一定有人带头,不然以这些普通老百姓哪里敢跑到别的村子里来抢粮。
受伤的人叫嚷着倒在地上,李家村人少,自然受伤的就多,司徒嫣发现灾民中有五人打杀的最凶,直接射了五箭,先将这五人射翻在地,司徒嫣并没有要了这些人的命,也不是她同情这些人,只是不想给村里招来麻烦,这要是死了人,灾民们会更拼命。
司徒嫣在这里放冷箭,自然有灾民看到她,刚开始看到的灾民都没把一个七、八的小娃子当回事儿,即便看到了,也没人打杀过来,可眼看着这么一个身量不高的小娃子将他们的村正和村里的壮丁都射倒了,这才举着棍棒打了过来。司徒嫣直接从柴垛上跳了下来,一边跑,一边回身射箭,以她的箭法自然是百发百中。
带头闹事的被司徒嫣射倒了,李家村的村民们这才得以喘口气儿,李大郎几个虽有一身的功夫,可没有真正的与人对过战,开始还很生疏,只是四人背靠着背防守,随着拳脚动作越来越习惯,反而像是找到了感觉,身手也灵活起来,一连将身边围着的人都打退了,反而成了灾民们的眼中钉,上来围攻的人更多了起来。
三郎一边打,一边注意身边四周,当有箭射过来时他就看到了小妹,“是小五,大哥快追,有人在追小五!”虽然司徒嫣蒙了脸,可三郎几人对她太熟悉,光是看个身影都能把她认出来。
“哪呢?”李大郎一听有人在追小妹,急得手上动作更大起来,二郎更是直接将人往死里打,只是围着几人的灾民太多了,无法一下子从人群中冲出来,只能干看着着急。
司徒嫣一边跑,一边还不忘放几箭,追她的人由一开始的几个,到后来的十几个,司徒嫣虽然蒙了脸,可也不想在村民面前显出自己会功夫,也是怕被人认了出来。所以将人一路引到了村子里边,避开了村口的混战。见离村口已经很远,这边已经没有人,这才停下,转过身对着追她而来的灾民叫着,“你们追俺可别后悔!”
几人以为司徒嫣是害怕的跑不动这才停下的,哪里听得到司徒嫣的警告,拿着棍子就冲了上来,司徒嫣将弓箭往身上一背,从腰间摸出把匕首,近身格斗,匕首可比弓箭好用。
见来人挥着棍子砸来,先是一个侧身,接着一个扫膛腿,先将第一个人潦倒,也不给这人起身的机会,拿着匕首照着来人的腿上就是一刀,动作一气呵成,还没等后上来几人反应过来,就又扑向了第二个人,不过一刻钟的时间,十多个人就全躺在了地上,捂着伤口嗷嗷大叫。
“早就警告过你们了,敢来追我,你们就别后悔!”司徒嫣见几人爬不起来,这才又跑向村口去找李大郎几个,随手将背上的弓箭收进了戒指里,并将蒙着脸的布巾扯了下来。
这会儿李大郎几个已经从人群里冲了出来,四郎左手还被人划了一刀正滴着血,大郎和三郎功夫好些,可身上多少都被人打了几棍,只有二郎横冲直撞的反而身上没有伤,可这会儿四人哪顾得上自己,一想到有十几个人追着小妹跑了,他们都快急疯了。
刚冲出人群,就见小妹跑了回来,“小五,伤着没?”
“没。四哥这是咋了?快别动的!”司徒嫣见到四人时先是从头到脚查看了一番,只四郎手臂上有伤,将几人拉到一边,让其他三人看着,自己给四郎包扎。
“四哥别动,这伤口不处理好要是得了破伤风可麻烦了!”
“小五,俺没事的,你有没有伤着?”
“没。”司徒嫣这会儿心里是又气又急,气自己刚刚不应该离开,急的是也不知砍伤四郎的刀上有没有锈,要是真得了破伤风以古代的医药,她也不一定治得好。
司徒嫣正在给四郎包扎,就听见人群中的村正大叫了一声,“行了!都住手。别以为仗着你们人多,就想抢粮,俺告诉你们,就算将俺们全打死了,你们也别想弄到一粒粮食!”
这会儿带头闹事的几人都受了重伤,连站起来都做不到,虽说李家村大部分的人也都受了伤,可比起他们却轻的多。其实几人到现在也弄不明白,自己是怎么被人射伤的,而且闹事的人也发现李大郎几个,这几个不大的娃子,身上好像还有着功夫,可见这李家村是藏龙卧虎,而且打杀了这么半天,他们连李家村都没能闯进去。
“李村正,你也不用吓唬俺,俺们要是没吃的,早晚是个死,今天要是得不到粮,俺们是不会走的!”
“对,要么给粮,要么俺们就跟你们拼了,反正是个死,俺也不想活了!”
孩子们胆子大的帮着打架,胆子小的,早躲在一边后着嘴哭嚎。村里的妇女一个个散着头发,站在自家男人身后,她们宁愿和这些人拼了,也不会将自家的粮拿出来。而且刚听这些人的意思,县城里早就被抢空了,要是家里的粮再守不住,他们不但要饿肚子,甚至可能和三年前的大旱一样被活活饿死。
☆、142章,四兄弟三人受伤,讨价还价难保粮
暴动的灾民闯进李家村,双方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