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乱世有空间-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啥啊?”
    “有哪个女孩子会耐烦记得自己的生辰,提醒着自己又老了一岁,现在俺还小,要是过了15岁,那不是过一岁老一岁,转眼就成了妇人,再过几年就成了老人了。俺可不想老的满脸是褶子。”
    “小五,这不对,就算你不过生辰,可该长大还是会长大啊!”四郎有些转不过味儿,三郎倒是明白小妹的意思。更明白小妹这么说,多半是不想他们心里难受,毕意是他们忘了小妹的生辰,兄弟几个心里这会儿全都觉得对不住这个全身心为了这个家为了他们的小妹。
    “不管咋说,俺明年一定给小妹庆生辰。”
    “对,小三说的对。俺们明年一定不会忘了。”
    “应该是俺这个当大哥的记得,对不起,小五,是俺这个当大哥的没做好。”
    “看大哥说的这是啥话,俺都说了,是俺自己不愿意记,更何况那会儿全家人都忙的脚不沾地的,哪有那个心思。这过了也就过了,反正俺已经是七岁了,哥哥们可别再记着这事儿了。三哥和四哥快吃,不然这面就坨了。”
    虽然司徒嫣不在意,可四兄弟心里还是觉得对不住小妹,从这天起四人再没有忘过司徒嫣的生辰,只是他们很少再有机会帮司徒嫣庆生。
    三郎和四郎高兴的吃过长寿面,这生辰也就算过了,司徒嫣等大家都吃过饭,这才将自己的心思和四人提起,“明天,这地里就该施腊肥了,俺想等忙过这几天,再去给干爹和干娘上香,俺想给干爹和干娘把那坟好好修修。也给二牛爷爷立个坟树个碑。哥哥们是咋想的,也跟俺说说?”
    “小五,爹娘的事儿俺都听你的。二爷爷的事儿,俺记得爹当初说过,当时爷和奶给埋的时候也没立碑,这些年谁也不记得埋哪儿了,如今能有个碑,逢年过节的俺们也有个祭拜的地方,爹在天上要是看见了,定然会高兴的,俺觉得挺好。”
    “听大哥和小五的。”二郎、三郎和四郎都没有意见。这事儿就这么定下了。
    “小五,有柱叔和婶子的坟离着远,要不也在这儿竖个碑你也能有个祭拜的地方?”
    “这事儿,俺哥都办好了。大哥不用挂着。”司徒嫣怎么可能给活人竖碑,要竖也是给司徒婉,可她这会儿还不想,因为司徒婉的仇还没报。李大郎觉得这样也好,毕竟小妹有个亲大哥承着香火,这事儿本来就是儿子应该做的。
    翻过天,将上个月用烂树叶子和粪沤好的肥从坑里都清了出来,又加了些林子里的土。这才将后院的地撒了一遍,又将官田的地撒上,这腊月里也就不用再忙田地里的事儿了。
    等到腊月十五这天,司徒嫣将前两天准备好的祭品、香烛、纸钱都带好,让李大郎几个带上锹、镐,留雪狼在家看家,五个人天刚亮就赶到了李大柱的坟边。
    先点上蜡烛,上了香,行了礼,这才开始锄草、取土。修坟要注意些什么,司徒嫣前些日子就跟老村正五爷爷打听过了。
    这修坟用的土必须取离坟一百步之外的土,而且不能深挖,以免伤了地脉坏了风水。而且还要给先人添葬,为这司徒嫣特意进城去给李大柱买了一根旱烟袋,给李杨氏准备了个桃木梳作为添葬品,填土前一起埋进了坟墓里。李大郎几人挖了一个多时辰,将两个坟从上到下全掩了一遍。
    又在李大柱的坟边略靠前的位置,给李二牛修了座坟包,将给李二牛准备的一套粗麻布的旧衣裳当随葬品埋了进去。竖碑时李大郎将老村正给写的念决唱了一遍,“竖起玉笏朝天开,左龙右虎两边排。后代子孙大富贵,科甲连登及第来。山山降下是真龙,乾坤正气旺此中。诗书传家长荣耀,科科坚起状元旗。”李二牛的坟也算是立好了。
    给李二牛上了香,供上祭品,几个人磕了头,这才一起回家。能为李二牛立坟树碑,最高兴的就是李大郎,他小的时候常听他爹说起先祖二牛爷爷,虽然没有见过这人,却对他很有好感。这先祖终于有了坟,族谱上也有了名字得了香火,总算对他爹李大牛有了交待。以后他会常带着弟弟们来给先祖上香,看望爹娘。
    回到家,司徒嫣觉得有些累,就先回屋去歇着了,李大郎带着二郎几个进了西次间里看书。
    “大哥,你说小妹为啥要给先祖爷爷立坟?”二郎对先祖李二牛没啥感情,虽然没有不高兴,只是觉得奇怪。
    “俺也不知道,可是爹在天上看着会高兴的。”
    “俺倒是觉得小五这样做是为了俺们,那《三字经》里不是写着,‘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给先祖爷爷立了坟,俺们就有了祖宗有了可寻的根。”三郎想的并没有错,司徒嫣这么做是为以后着想。如果李家四兄弟将来有了功名,或得入朝堂,也就不会被人说没有祖荫,或被诟病不敬先人。只是这些过于遥远,司徒嫣没有和几人说起。
    “三哥说的,俺懂,其实俺觉得这样也没啥不好,去看爹娘时俺们也可以看看二牛爷爷。”三郎的话,让四郎心里多少也有些明白,只是想的没有三郎通透。
    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就各自读书、练字,再没说话。司徒嫣这一觉睡了有一个多时辰,睡梦中她梦到了奶奶在看着她微笑,她伸手要去拥抱奶奶时,奶奶就消失了。司徒嫣醒时脸上还挂着泪,她盯着透出微光的窗户,心里默念着,“奶奶,你过的好不好?是不是每天都有想起嫣儿,嫣儿想你了。”思念的泪水如泉涌般流下,无声的泪如何能洗去心里埋藏的思念和疼痛。
    可她是司徒嫣,老天没有给她太多伤心的时间,哭了一会儿,司徒嫣就收了泪,听了听堂屋的声音,见李大郎几个都在西次间,这才出了屋去净房洗了脸,进灶房给豆芽浇水去了。
    村里人这些天过的欢喜,最高兴的就是村正一家了,家里来来往往道谢、说好话的一波一波的。
    这才把人送走,村正进屋看着他爹在搓烟草,忙接了过去,“爹,这村里人来了个全活儿,这几天都快把俺们家门槛子踩破了。”
    “你就偷着乐吧,要不是那丫头出了这么个主意,你能担了这好名声。”
    “呵呵,那也是爹看的明白。俺现在才有了当村官的感觉。”村正乐得合不上嘴,福婶儿从灶房走了进来,这几天她虽然忙了些,可心底里也是欢喜的。
    “爹,俺一早就觉得那丫头是个福星,俺想把她说给小羊儿,可当家的说啥也不肯。”
    “老大说的对,那丫头不是俺们这样的人家能留的住的。俺前些天出门遛弯儿,正好看见丫头送那个上次来送信的小子,俺看着那小子跟在丫头后头,就像个奴才,又是点头又是哈腰的,怕是这送信的说不定就是丫头亲大哥的奴才。能用得起奴才的,哪能是老百姓。俺总觉得这丫头还有啥事瞒着,只是她对村里没啥坏心思,你们也别想着去问她。她想说道时,自然会告诉俺们,也免得让她知道俺们多了怀疑,再把她逼走了。”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司徒嫣已经处处小心了,可还是让这老村正看出了端倪。
    村正和福婶儿对望了一眼,虽然嘴上没说,心里都是一紧,他们喜欢这小丫头,可要是这人来自啥富贵人家,那还真不是他们能攀的上的。这事儿也只在老村正几人心中留了个影,李家村的其他人却是不知情的。

  ☆、126章,上县衙苦劝县丞,说好话回家过年

过了腊月十五第二天,司徒嫣上午和雪狼进山觅食捡柴,吃了午饭趁着李大郎几个读书练字的空,去了趟村正家。
    “旺福叔,俺今天来是有事儿想和您还有五爷爷商量一下?”
    “这丫头是又有啥好主意了,说吧,只要是叔能办的,一准儿给你办了。”村正得了甜头,一看到司徒嫣上门,就好像推门见喜鹊,想着一准儿是又要有啥好事儿了。
    司徒嫣也看的出,这村正得了好儿,这几日正高兴着,就将自己的意思跟村正说了,“村正叔,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可村里全剩老弱妇孺了,叔伯哥哥们要是不能回来,这年过的也没啥念想了。”
    “谁说不是的,俺头几天还去了趟县城,跟县衙的打听了,说是今年过年这些人都不能回家。可这事儿,是县令大人说了算,俺们能有啥法子?”
    “叔,前几天阿牛叔回来的时候,俺听他说起,那些官差知道过年也要留在役上,看着这些服役的人而不能回家过年,可是抱怨的紧,想来县衙里定有不少这样的人,叔可以去找那县丞劝说一番,这腊月二十先让人回家过年,正月初五再去,谁也不会在大过年的给自己找不自在。”
    “丫头,这事儿怕是不成,俺这去递个话儿倒是没啥,可这县承能听俺的吗?”
    “俺上次跟大哥进城交赋时,见过那县丞,俺觉得这人还算好说话儿,想来县丞也希望能回家过年,这役上圈着这么些人,县令都在任上没回家,他哪可能回家,俺觉得找他去说说有可能成。您去时俺给您带上两包点心,就算不成,叔就当是给县丞大人送年礼了,也没啥损失不是?”
    “丫头,这事儿叔应下了,只是这东西不能让你出,叔进城去点心铺买些也就是了。”
    “叔去买的点心,哪有俺做的好吃,再说了,买点心还要花钱,俺做的点心都是地里产的山上摘的又不花啥银钱。”
    村正想着是这个理儿,也就同意了。司徒嫣回家,取了5两的白麦面,和5两的栗子,加了2两的白霜糖做了50块元宝栗子糕。又用5两的山楂和5两的糯米、3两的赤砂糖,做了50块喜旺山楂糕。每样取出十块用纸包好,其它的都收进篮子里挂进倒座房灶房的梁上,这倒座房因要存粮淹咸菜,所以并没有烧火,虽然没有屋外冷,可也算是有门的冰箱。
    点心做好,当晚就给村正送了去,第二天一早,村正特意接上他爹一起去了县衙,毕竟老村正吃的盐比他多,见了县丞也好说话。
    县丞这会儿正坐在县衙里发脾气,“真他娘的悔气!这县令也不知都想些个啥?他一个人不回家,连着俺们都回不去。”
    屋里除了县丞还有录事等人,“县丞大人说的是。”几人都是芝麻绿豆的小官,无论是县令还是县丞他们谁也得罪不起,只能点头应着却不敢真的附和。
    这时正好有人来报,说是李家村的村正有事求见。
    这县丞早就听说这李家村的村正是个有眼色的,为了让村里的村民在役上好过些,竟然给官差盖棚子盘炕,他前些日子还去看过,往那烧得暖暖和和的炕上一坐,混身的凉气一下子就全散了,连他对李家村都高看了一眼,这会儿听报来人是李家村的,忙让门子领了进来。
    老村正和村正进了屋,先给县丞和几个官爷行了礼,这才躬着身子将来意说了,“县丞大人,这眼下也快过年了,辛苦各位大人了。家里婆子媳妇们都盼着男人们回家过年呢!劳您给想个法子,也省得官老爷们都守着跟着一起受累。”话说完忙将手里提着的点心递到了县丞的桌上。
    “你这村正当的还真不赖,什么事儿都为村民们想着,可这事儿我也做不得主,那可是县令大人的意思。”
    “小的明白县丞大人的难处,俺可以替村民们保证,决不出来闹事,也不会让人跑了,过了正月初五俺就把人都送回来。”这事儿是村正和他爹商量好的,一是村里这些人他们了解,没什么刺儿头,兴不起啥大浪,再有这些人都托家带口子的,就是想跑也跑不了。
    县丞心里一动,看了录事几人一眼,见这几人也眼睛犯光,想来是把这二人的话听了进去。要是个个村的村正都能做保人,这事儿兴许还真的能成,到时役上人都回了家,他们也就可以回家过年了。对这李家村的村正更是越看越觉得喜欢。
    “这事儿我记下了,你先回去等信儿吧,可这能不能成的,也不好说。行了,你们先退下吧。”县丞虽然心里有把握可话却不能说满了,这也是为官之道。
    等李家村的人走了,县丞这才将村正送的东西打开,“这不是咱们以前吃过的点心吗?这可是个好东西,可惜今年是个灾荒年,卖点心的没来。不会这做点心的就是这李家村的吧?”
    县丞招呼几人一起尝尝,边吃还边念叨着李家村的事儿。
    第二天腊月十八午时,县衙的官差就进了村,找到村正将官府的旨意说了,让他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去官府签个文契做个保人,就可以去役上将村里人接回来了,但要保证正月初六要将人再送回役上,少一个就要罚银十两。
    村正点头应着,将官差送走后,这才和他爹商量起来。
    “爹,你说这做保人不会出啥事儿吧?要是有人撑不住真跑了,俺家上哪儿淘换10两银子去?”村正对当保人有些担心。
    老村正倒是一脸的无所谓,抽着旱烟和儿子商量,“村里人家都是个啥样儿的,你又不是不知,差不了的,而且过了小年就是大年,就算有人真动了心思,也不会在这个时候出远门的,到时你去接人时,再敲打一番,出不了事儿的。”
    “那行,眼下也想不出啥好主意,就这么办吧!那俺去给丫头送个信儿的,也省得她在家里惦记!”
    “快去吧!只是到丫头那儿,别露出担心不愿来,让人看轻了去。”姜还是老的辣一点儿都没错,这老村正可比村正想的更多。
    村正应了一声,这才出门,去给司徒嫣送了个信儿,“丫头,这事儿成了。小年就能把人接回来。这下俺们村可热闹了。”
    “那还不都是旺福叔心善,帮着上下的打点,等叔伯们回来,家家都记着叔的好。这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叔一下子帮了这么多人,满天神佛都会保佑您的。”
    “你这丫头,这嘴就跟抹了蜜似的,这事儿还是你的主意呢,就算菩萨要保佑,也少不了你那一份。”
    “俺可啥也没干,这上县衙的人是叔,做保人的也是叔,俺可受不得这香火。”两人又客套了一番,司徒嫣这才将人送出了门。
    等吃午饭时,司徒嫣才将这事儿和李大郎几个说了,“小五,这事儿做的好,你咋不早说,俺也好帮你做点心。”
    “点心不多,俺做着也不累的,俺还多做了些,等过年娃子们来拜年的时候,大哥就把点心当礼,分给村里的娃子们解解馋。”李大郎如今也算大人了,过年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也会到他家来拜年。这也是做点心时司徒嫣想到的,所以才多做了些。
    “小五,那俺能吃一块不?”李二郎一听说做了点心,早馋的在那儿咽口水了。
    李大郎笑着拍了二弟的头一下,“就你嘴馋。”
    “那有啥,二哥想吃就吃,俺就这去拿。”
    “大哥,不是俺贪吃,是小五做的点心好吃,别人做的给俺俺还不吃呢。小五,不用你动的,那点心搁哪了,俺自己去拿。”这前一句是说给李大郎听的,可这说后一句时,人已经出了堂屋直奔灶房去了。
    司徒嫣不得不提高了嗓子吼了一句,“在倒座房的灶房里吊着呢,二哥小心着些。”
    二郎一转身的进了倒座房,连回话都省了,只“哎。”了一声,就再没了声音。
    “二哥,也给俺拿一块。”四郎朝着屋外一通的喊。
    “得,还是俺去看看吧,小三、小五要不要也来一块?”李大郎下了炕,穿了鞋就要跟着去。
    “行,大哥一样多拿些的,俺们都跟着吃些。”司徒嫣看三郎也在那儿偷偷咽口水,就让李大郎多拿几块。
    还没等大郎出门,就见二郎将整个篮子捧了进来,“老二,你这是打算把一篮子都吃了啊?”
    “俺哪有,就想着给小三、小四带两块,又不知小五爱吃啥,就都拿来了,等吃完了俺再挂回去。”看着李二郎傻笑的样子,屋里的几人都乐翻了。
    四兄弟每人分了两块点心,司徒嫣喜欢酸甜口的,就挑了一块喜旺糕吃了。快乐的时光总是如此短暂,特别是穷苦日子时的快乐,比富日子时的快乐更让人值得珍惜。在很多年后,司徒嫣的日子虽然富裕了,也常常会笑,可更怀念这个时候的快乐。

  ☆、127章,小年夜家家团圆,一家一块血豆腐

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做糖瓜,捏关东糖,司徒嫣从一大早就在灶房忙着。李大郎带着二郎几个在屋子里扎纸马,好留着晚上祭灶的时候用。
    几人一直忙到过了午时,就听见村外一阵喧闹声,还夹杂着人的哭声,大郎几个都跑出去看个究竟,司徒嫣却没理会,今天是村里男人回村的日子,这要是没人哭才奇怪的。
    没一会儿三郎先跑了回来,“小五,是村里服役的回来了,俺看着没咋瘦,人也还精神,定是那暖炕棚子顺了官差的意。”
    “是啊,这人都平安就好,俺可不想这大过年的,又去哪家吃白席。”
    “嗯,是啊,这去年比今年收成还好,可过年的时候俺这心里还是不得劲儿的,今年可好了,人都没事儿,刚俺还看着几个婶子蹲地上哭呢!”
    两人一边聊,三郎一边帮司徒嫣烧火,“小五,俺看着你煮的这个血呲呼啦的,这是个啥?”
    “就是猪血做的,和酸菜一起炖好吃着呢,俺之前做了一直存着,就等着这会儿拿出来煮着吃。”
    “啥,这猪血也能吃啊?”
    “当然能吃啊!这猪血有解毒清肠、补血壮骨的效果,吃着对身体好着呢!”司徒嫣偶尔也会将一些药理知识讲给四个兄弟听,也是让他们能多长点见识。
    “这东西还有这个用啊?可俺看着村里人家杀猪时,都把这东西给扔了。”
    “那是他们不会做,俺做的好吃着呢!”司徒嫣从锅里舀了一块,递给三郎尝尝。
    三郎皱着眉本来心里还有些怕,可看小妹举着的双手,又不忍心扶了她的好意,只好硬着头皮吃了一口,“真好吃。又滑溜又软呼。”尝了一下,三郎就喜欢上了血豆腐。
    “俺就说吧,三哥还不信。这个做好了,好吃着呢。”司徒嫣看炖的也差不多了,就将灶里的柴撤了出来,只留了一根柴用来温灶,免得锅冷了。
    “三哥,你去把大哥喊回来,俺有事儿和他商量。”
    三郎放下碗,一转身的跑了出去,司徒嫣从戒指里把之前做好的80斤血豆腐取了35斤出来,按1斤一块分好码在盆子里用凉水镇着。
    等李大郎几个回来,这才将自己的意思和几人说了,“哥哥们,一会儿把这个装骡车上,挨家送去一块,这个东西看着是不咋好看,可吃着香。虽说这次服役没有之前累,可也是吃不好睡不好的。让婶子们用白菜炖了吃,跟吃肉一样的,还能补身子。”
    “小五,就怕人家不肯要。”大郎几个还是有些担心,虽说小妹让他们尝了,他们也知这个好吃,可别人没尝过,能不能要的他这心里也没底。
    “哥哥们只管去,要不要的在人家,给不给的是俺们的心意。这东西俺做的多,又不要钱,就算人家不要,俺们自己留着吃,也不浪费。”
    “那行,俺和老二一块堆儿去就行。”
    “让三哥和四哥也跟着去吧。”这东西只要吃过的,就一定会喜欢,这可是露脸的好机会,当然要四个人一起去才好。
    送走了四兄弟,司徒嫣开始准备晚上祭灶神要用的祭品,在前院里堆好柴,这事情也就算忙完了。
    刚进了堂屋,就听见李大郎赶着车回来了,亮子、李四和狗子也跟了来。
    亮子和李四是来道谢的,特别是李四,他才离开几个月,可家里竟然赚了好几两银子,他这心里是又惊又喜。本来回了家就要过来的,正好赶上大郎去给他送血豆腐,就跟着一起来了。亮子也是如此。几个人又客套了一番,司徒嫣这才将人送出门。
    天色也暗了起来,李大郎带着弟弟们先给灶上的灶神像上香祭拜一番,又将化好的关东糖抹在灶神像嘴上,这才将像请了下来,和纸马草料一起放在院子里的柴堆上烧了起来,当然少不得祷告一番
    祭灶送神后,和去年一样,四人用刀将糖瓜砍开,几个人一起分着吃了。
    “小五,俺咋觉得这糖瓜比去年的甜。”三郎吃着甜,连咬了好几口。四郎也跟着点头。
    “今年这糖瓜是用俺们自己做的糖熬出来的,当然比买的糖做着好吃。哥哥们喜欢,那篮子里还有几块关东糖,等吃了饭再吃,可是要记得刷牙濑口。”
    “这些够吃,那个留着过年的时候再吃吧?”这好吃的东西,四兄弟哪舍得都吃了,能吃上几口心里就已经很高兴了。
    司徒嫣家是一片和气,村里所有的人家都跟着乐呵,一是家里的男人们都回来了,二是吃着李大郎几个送来的血豆腐,真跟吃了肉一样的香。连曹氏的脸上都挂着笑,只是心里的酸只有她自己知道了。
    现在就连她都后悔当初没有将李大郎几个留下,看着李大郎几个日子越过越好,至从招财走了,可怜的家里连个孩子都没有,三儿子李三柱的媳妇肚子不争气,连生了两个丫头,年头不好时都卖了。李二柱的媳妇至从招财走了人就疯疯癫癫的,别说传宗接代了,就是洗衣做饭都不会了,要不是李二柱护着,早让她撵回娘家了。
    吃着李大郎送来的血豆腐,心里一个劲儿的反着酸。李大牛今年60了,已经不用再去服役了,所以这次他并不知道司徒嫣给服役的送过包子的事儿。可李二柱和李三柱却是知道的,二人早就商量过了,以后就算大郎几个和他们不亲,但至少也不能再去找麻烦了,至少还能和村里其他人家一样,得那丫头一些照顾。
    李阿牛家里山娃子吃着血豆腐炖的菜,连吃了三张多饼子才歇了嘴,“娘,这个可真好吃。俺要不是吃不下了,还能再来一大碗去。”
    “就你贪吃。”阿牛婶儿敲了儿子的头一下,转头与李阿牛聊了起来,“当家的,俺前些日子就把跟丫头借的银钱还了,这些日子还攒了1两多,丫头说做这吃食也就能卖到三十那天,过年这几天也就没啥人买了。等开了春,地里反了青的,就更卖不动了,所以俺想着听丫头的,就卖到腊月三十。”
    “对,以后你有啥事儿就去找丫头商量,俺可听说了,村里人能回来过年,都是丫头给村正出了主意,还搭了两包点心才办成的。俺们村能有丫头在,那可是积了大福了。你看这次回来的这些人,虽说瘦了些,可个个的精神都不错的,俺和山娃子也没吃啥苦,那可都是丫头帮的忙。只是丫头自己不愿意出头,把这好名声全让村正担了。”
    “这有啥法子,丫头家里没个大人,要是有个长辈在的,那名望可比村正还高。”
    “行了,这事儿俺们自己心里明白就好。丫头这次又救了俺一家子的命,这往后俺们得多照应着点儿。开了春,俺想着让山娃子去帮着大郎几个翻地去。”
    “这还用你操心,俺一早就去说了,可人丫头说了,她们和村正打过招呼了,会租村正家的官牛。累不着大郎几个。还是大郎几个有福,你看这一年,大郎长的比俺家山娃子高了快有半个头了,原先可长的比山娃子还矮上一块呢。”
    “还不是大郎几个吃的好,从丫头来了以后,你啥时看大郎几个饿过肚子,就不是农忙,那也是一天三顿的吃着,不长高往哪儿跑。”
    李阿牛和媳妇坐在饭桌上聊天,山娃子叫了狗子一起找李大郎几个玩,其实就是想着吃点儿小五做的点心,每次来小五都会给他们分上一块,可是不年不节的他们也不好意思登门。
    李四这会儿坐在他爹的炕边,看着已经病的犯了糊涂的老父亲,眼里全是泪,“爹,俺听说腊八那天你还吃了小半碗的腊八粥,是儿子不孝,让您跟着吃苦了。”
    四婶子也守在一边跟着抹眼泪,“当家的,俺这些日子赚了钱,给爹请了郎中看了,可人家说,让俺有啥好吃的就做些,连药方子都不给开了,俺这熬的药,还是依着之前的方子抓的。”
    “媳妇,这么些年,苦了你了。俺谢谢你。”
    “你说的这是啥话,俺嫁给你,就是你李家的人了。再说爹娘对俺一直都跟亲闺女似的,俺这也是孝敬自己的亲爹了。”
    “爹这段日子跟着你也享了几天的福,要不是丫头给找了这么个营生,怕是家里现在连口稀的都吃不上了。这都是俺没用。”
    “当家的,你瞎说个啥,这个家要是没有你,那还能是个家。只是俺们要好好谢谢人家小五,要不然别说赚银钱,就是吃糠皮子俺都买不起。”李四和媳妇一会儿聊聊这日子,一会儿讲讲司徒嫣的好,也算是开心的过了个节。
    这村里最高兴的除了司徒嫣一家,就算是村正了。这会儿他和他爹、二弟李旺财吃了饭,正叼着旱烟吧嗒吧嗒的抽着,小羊儿吃了饭就回屋去看书了。福婶儿一个人蹲在灶间里洗碗。李旺财的媳妇早领着儿子女儿回了自己的屋子。
    “爹,俺这还是第一次吃这猪血做的吃食,还真和那肉一样的好吃,也不知那臭丫头是咋鼓捣出来的。”李旺财一直都不喜欢司徒嫣,所以说起话来也不客气。
    “老二,你瞎说个啥,俺不是跟你说了,以后少说那丫头的坏话,你在役上没吃苦,又能回家过年,全都是因为那丫头的主意,这会儿吃了人家送的东西,还堵不住你那臭嘴。行了,俺这儿用不着你,你赶紧的回屋吧!”老村正虽然心疼这二儿子,可也知这个儿子是烂泥扶不上墙,也只是敲打他一番,免得这儿子一时的嘴快,伤了两家的合气。
    “俺也没说啥啊!”李旺财有些不服的嘟嘟囔囔出了正房,还回头瞪了一眼,这才背着个手回了自己的屋。
    “老大,你看着点儿老二,别让他出去胡咧咧。”
    “爹,不能的,二弟心里有数。”
    “他要是有数,能一年到头啥也没攒下,连自个儿娃子都养不活,要不是你时不时的拿点粮食送去,俺看老二媳妇早把俺孙子给饿死了。”
    “爹,看你说的。那桂山不也是俺侄子吗,老二又不在家,俺还能看着不管。”
    “你别只想管他,你自己的儿子也多上上心,这过了年,小羊儿也该行冠礼了,你可得多给他攒些银钱,别到时让他跟着到役上吃苦去。”
    “他娘早就开始准备了,这些日子又跟着丫头赚了些银钱。俺想着等开春耕地的时候,俺去看看大郎几个都种了些啥,俺们家也跟着种,说不定明年俺们也能有个好收成?”
    “这事儿你看着办。”
    村里别的人家自然也在讲着自家的事,过着自己的日子,这样冒着炊烟的村子,让人感觉宁静祥和。比起其它受了灾萧条一片的村子,更让人觉得安心。

  ☆、128章,四爷爷撒手人寰,被人误会成小偷

小年后的第三天,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