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乱世有空间-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晚上照常读书练字,一本《三字经》几个人都学了大半本了,随着学的越多越深,几个人在思想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转变最大的就是三郎。而且司徒嫣还发现三郎文武全才,功夫最好的也是他。前几天司徒嫣教几人学起了咏春,三郎几乎是看几遍就能掌握。
    第二天起一直到初十,司徒嫣和三郎、四郎都在忙着囤河泥,初十下晌歇过午觉,司徒嫣将把这些日子去河边挖泥的事儿和李大郎说了,当然少不得一顿“爱的叮咛”,三郎、四郎就惨了,被大郎好一顿骂,差点儿将两人叮的满头包,还是司徒嫣又是撒娇,又是抹泪的才放过他们。
    有了这河泥肥,三郎和四郎将翻好的土地都散上拌好的肥泥,司徒嫣提着的心才放下,其实当初要这片瘦地时她就是这么想的,虽然不知效果如果,可她相信一句老话,“庄稼长的好,全靠肥当家”,大不了多施几次肥,虽说耕不出上等田,但也至少和村头的那片地差不多了。
    等忙到初十准备晚饭时,她才意外的发现,正房西次间的南窗上不知何时多了个燕子窝,司徒嫣兴奋的找来梯子,爬上去将皿状的燕窝看了个仔细,泥和草茎和着唾液粘的还真是结实,里面还铺着杂草和羽毛,只是这时没见到燕子夫妻。等到大郎几个回来时,司徒嫣拉着几人看,几个人都是半大的孩子,哪会不稀罕。都争抢着搭梯子要往上爬。
    司徒嫣趁着几人有兴趣,晚饭后学习时,特别找了一首咏燕的诗教给他们,“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司徒嫣将诗的意思和意境给几人细细的讲了一遍。
    三郎背的最快,“小五,俺喜欢这首诗,俺们这儿有句老话,‘麻雀闹喳喳,吃谷又吃糠,燕子把巢住,庄稼地里少生虫。’燕子能把窝搭俺们家,这就说明今年俺家地里一定能有个好收成。”
    “对小五,俺之前还担心来着,这下俺这心里也踏实了,以前村里也只有村正家和族长家的屋沿下有过燕子窝,这两家种的粮都比别家的多,俺们家今年也一定能成。”李大郎几个虽然带着点小迷信,可这并不影响司徒嫣的好心情。她也不会强求这些古代人放弃信仰,相信无神论,反正她现在已经不信了,至少她就是个魂穿者,还如何去说服别人。
    这对燕子夫妻成了司徒嫣家的成员,为了让它们住的舒服,司徒嫣还找出不少的碎布条,放在燕窝边上,聪明的燕子还真的把这些布条都塞进了自己的窝里。每天在燕子的叫声中起床,比听鸡叫更让几人高兴。
    司徒嫣看过翻土施肥的官田,虽然瘦了些,但并不是盐碱地,这样就好,再追一次肥,这地就可以下种了。借着堆肥的空儿,把粪坑好好的清了清,也少了臭味和虫蝇。
    赶在二月十五大集日前,又挖了两次河泥,施第一遍的肥也就凑够了。十五大集日那天,司徒嫣自己背着篓子装着柿饼,地里的活儿多,司徒嫣今天是打算自己去卖东西。李大郎将二捆柴托付给小羊儿,小羊儿赶着司徒嫣家的骡车拉着村民进了城。他家的牛就留给李大郎几个用来耕地了。
    进城的几个婶子都是第一次坐骡车,直嚷着新鲜,议论这骡车走的比牛车走的快。说司徒嫣是个有福气的,捡了这么大个便宜。
    这次帮着背柴火进城小羊儿才知道,司徒嫣每次进县城带的柴火都是为了去县学里换废纸的,劝了两句,见司徒嫣坚持,他本就不爱说话,也就没再劝。帮着司徒嫣将纸收好背上。又跟着一起去卖了柿饼,当然他自己也没少吃,看他吃的香,反而帮着司徒嫣引来不少的客人,一坛子柿饼不到一个时辰就卖光了。
    为了等其他的村民,两人只好在县城里闲逛了起来。“小五,给。”小羊儿不知啥时去买了糖,这会儿捏着糖递到司徒嫣手边。看司徒嫣不肯接,又接着道,“俺吃了你的柿饼。”
    司徒嫣这才明白,感情这东西是赔给她的回礼,“那你还帮俺背柴,卖东西,那要咋算?”
    小羊儿哪里辩得过司徒嫣,可这糖已经买了,又不能退,硬是塞进了司徒嫣的手里。司徒嫣知这人性子倔,也不在大街上与他争,将糖装进随身的小荷包,两人这才继续往前走。去了香烛铺子,买了些清明上坟要用的东西,这才去城门口等着。
    未时不到就回到了李家村,李大郎几个今天没睡午觉,这会儿已经赶着牛去了地里。小羊儿帮着卸了车,这才拿着司徒嫣给的窝头回家。等到了晚上,司徒嫣因几人没午休,而严肃的教训了李大郎几个一顿。可几人笑着答应,明显感觉没放心上。
    司徒嫣想着平日里她都在家,只这一天没人看着,也就由着他们了。晚上时多加了个菜给四人好好补了补身子。

  ☆、第95章,清明节滴雨未降,找水脉通渠挖窖

大定二十一年,二月十六天还没亮,李大郎几个打过拳吃了早饭,就赶着牛下地。司徒嫣则一大早背着篓子进了山,在山南边的一个小山谷里找到些刚冒头儿的青蒿。只是数量太少,只够做些蒿饼留着清明节做寒食吃,而不能拿去卖。
    装着采好的青蒿和草药回家,草药也不清理直接收到戒指里,将蒿芽、糯米、粳米一起椿,使蒿汁与米米分融和成一体,以肉、蔬菜作馅包成饼,再入屉蒸熟。蒿饼颜色翠绿,带有一股子清香味儿。
    明天就是清明节,也是寒食节,禁烟火,吃冷食,这蒿饼即可以扫坟祭祖用,还可以当饭吃。
    二月十七天没亮,李大郎背着司徒嫣准备的香烛祭品,二郎背着锹铲,一家人一起去给李大柱夫妻上坟。
    正月里才上过坟,坟堆上只冒出些新草芽,李家四兄弟就将草除了,又铺了层新土,用石头压上纸钱。司徒嫣将祭品蒿饼摆上,还倒了碗酒,和几人一起上了香,祭了酒,这才将纸钱烧了。
    也许是几人读了些书,也许是上次已经和爹娘说过话,几个人虽然难过,但并没有大哭,只是四郎抹了抹眼泪。将这段日子的事儿都和李大柱说了,和过年时一样,将蒿饼挖了个坑埋在坟前,几人这才收了东西回家。
    清明踏青是有钱人家闲着没事儿的休闲活动,穷人家哪有那个空闲,村民们扫了坟就都拿着农具下地去忙了。中午的时候,大郎牵着牛回来,从背篓里掏出几个饼子给司徒嫣,“小五,今晌午村正叔来地里了,送来几个饼子,说今天寒食节,不让动火,怕俺们没啥准备,坏了规矩。”
    “也好,留着明天吃吧,晚上将做的蒿饼送二个给旺福叔,也省得叔惦记。”
    李大郎点头觉得这样好,虽然蒿饼剩的不多,但省着些吃,再就些饼子也够家里人吃的了。
    歇了晌午觉,天依然晴着,连片云都没有,就更别提下雨了,开春后一场雨都没下,靠天种地的农民,哪个不着急,可急也没用,老天不下雨他们也没有办法。还好这些日子只是翻地,再晚个几天下种也来得及。
    可这不是司徒嫣的性格,她早就计划好了,这会儿正拉着三郎和四郎在官田边找水脉挖蓄水窖。并沿着水窖挖了条水渠一直伸到田里,虽然不深,可引水用刚好。
    等到了晚上,村正家准备吃晚饭时,李大郎拿着饼子进了门,和村正道了谢就回家了。李家村穷,别说做蒿饼来吃,就是听说的也不多,毕竟做这个东西要用到糯米,这刚入春,青黄不接的,哪有人有那个闲情。
    福婶儿将饼子分给一家人都尝了尝,小儿子李桂生,吃的最开心,直嚷着比家里的饼子好吃,他吃了一天的粗饼子就野菜,总算见着肉了。
    “这东西别说俺小孙子爱吃,就是俺也吃的顺口,软软的还有股子嚼劲,连菜带肉吃了个全和。”
    “可不是,也就那丫头想的出来。小羊儿他娘,你说这绿了巴鸡的是咋弄出来的?”村正吃着也觉的香。
    “俺哪知道?那丫头鬼点子多着呢,不过俺吃着有股子草味,应该是用啥草染的吧?”看着家里人吃的高兴,福婶儿动了想找司徒嫣问问的想法。
    “怕是不好做,俺吃着这黏糊劲,像是糯米做的,要是好做,那丫头早拿城里去卖了。也不会只送来两张。”
    “爷爷说的对,小五这几天去县城都只卖柿饼子,就是前几天送来的那个,家里再没卖别的了。”小羊儿虽然觉得这东西香,可想也知道一定不好做。
    几人就着蒿饼,连吃了两个饼子这晚饭就算吃过了。
    等到了二月二十这天,第一个水窖也挖好了,很是顺利三天多就挖好了,李二郎找了些木板和草席做了个盖子。
    司徒嫣在家里忙着育苗晒草药,就见三郎急急的跑了回来,“小五,快跟俺去地里看看,出水了。”
    司徒嫣看他跑的急,话也说的模模糊糊的,可看着满脸的喜色,感觉不像是啥坏事儿,就先锁了门,这才跟着一起赶到官田。
    远远就见李二郎朝她招手,“小五,快来看,这里出水了。”
    司徒嫣走近一看,这才明白,原来是几人挖水窖挖出水了,当初她找水脉时就在这附近,看来是当初找时略有偏差,“这水还有些混,也不知能不能饮用。”
    俺尝尝,李二郎找了个碗舀了一点儿,还没等司徒嫣阻止,就喝了一口,“吐,吐,吐!”水刚进口还没下肚就全吐了出来。
    “小五,这水苦,不能吃!”
    苦的,司徒嫣有瞬间的激动,她记得前世她翻过一些资料,井盐水就是带着苦味的,而且井盐多出在巴蜀、江西、陕西、贵州等地,在东北非常的少。忙接过碗也喝了一口,并不是只有苦味,还有股子咸味。也不等李大郎几人反应,一下子跳进了坑里,拿着锹就挖,她要知道这是不是盐井,李二郎见了忙跟着跳下来帮忙。
    兄弟几个不知小妹再挖什么,可看的出小妹很紧张,几个人也不知声,都搬着挖,又挖了有二米多深,还真让司徒嫣挖到了,盐卤水层,只是盐层不深,可对于她来说,已经是意外的收获了。至于这盐层面积有多大,能出多少盐对于她来说都无所谓了,这可是笔意外之财,用的好,他们家几年都不愁吃穿了。
    从坑底出来,司徒嫣叮嘱几人,“哥哥们,这坑不要再挖了,找个东西盖起来,也不要跟任何人说。”
    “小五,是不是出啥事儿了?”几人看的出小妹的紧张还有股着兴奋的感觉。
    “哥,这是盐井。俺们家以后吃盐就不愁了,可这事儿要是让官府知道,是要来封井封地的,到时俺们翻的这些地就白翻了。”
    “对,不能说,这事儿只俺们自家人知道。”听小妹这么说,李大郎当然点头同意。
    “对,连村正叔他们也不能说。”几个人很快达成共识。司徒嫣回家取来两个桶,装了些盐卤,四郎帮着担了回去。司徒嫣一下午都忙着熬盐,一斤盐卤水出一两粗盐。有了成果,司徒嫣干的更是起劲,忙的差点连晚饭都忘记做了。
    晚上李大郎几个回来时,饭还没有出锅,几人洗了洗,这才上炕歇着,“小五今儿是咋了,都这会儿了,饭还没得?”
    “咋了,晚一会儿饿不死你。”李大郎笑骂了二郎一句,他这个弟弟啥都好,就是有些贪吃。
    “大哥,俺不是那个意思,俺是怕小五累着,这一下午,光担那苦水就跑了三趟,也不知在忙些啥?”
    “是啊,大哥,俺帮着担水回来时,小妹一直在灶房里忙活。”三郎和四郎也好奇。
    几个人正说着话儿,就听见司徒嫣喊几人开饭,忙下了炕帮着端盘子端碗。等饭吃上,几人将心里的疑惑问出了口。
    “既然哥哥们都想知道,俺就拿给哥哥们看看。”说完把手里的馍往盘子里一放,就跑出了屋,一会儿的功夫,拿着个粗陶小罐子走了进来,交给李大郎,“哥哥们看看吧!”
    李大郎接过罐子,先扶着司徒嫣上了炕,这才打开盖子往里看了一眼,“小五,这是盐?”
    “给俺看看。”李二郎性子急,早坐不住了,一听他大哥说是盐,忙伸手抢了过去。
    “老二,你小心着些。别摔碎了。”李大郎看二弟动作急,怕把这金贵的东西弄撒了。
    “还真是,小三你看。”“俺也要看。”四郎伸着头也凑了过来。
    李大郎看着坐在一边的小妹,心里有些激动,“小五,这东西咋来的?”
    “这个是用哥哥们挖出的苦水熬成的粗盐,咱家以后再也不用去买官盐了。一个月能省不少银钱。”司徒嫣每次买官盐都要骂骂这个万恶的旧社会,前世1元钱一包的精盐,在这里25文才能买到1两而且还只是粗盐。
    “小五,你真厉害!”李大郎觉得自己怎么都比不上这个小妹,这些天翻地挖窖,刚觉得自己能为这个家出力了,结果又被小妹比了下去,可他也没了之前的不堪和难过,反而心里很是欢喜。说白了就是让司徒嫣打击习惯了,连自信心都变得异常强大。
    “那是,也不看看俺是谁的妹子。”几人被司徒嫣一副傲娇样儿逗得笑倒在炕上。
    “大哥,这盐不能放在灶房,俺会找个地方藏起来,这做私盐要是让官府发现了,俺们一家子都要被发配、流放。甚至还可能掉脑袋,哥哥们以后不论见了谁,千万别提起这事儿。”
    “对,你们几个一定记牢喽,特别是老二。”李大郎刚还高兴,被司徒嫣这么一说,心里紧张,还有些担心害怕。
    “大哥,俺能记住,为着小五和弟弟们的命,俺谁也不说。”司徒嫣见几人都端正了态度,想来是将这事儿听进去了,也就不再多说,将盐直接拿去东次间,收进了戒指里。这才回到堂屋继续吃饭。

  ☆、第96章,引山泉水窖蓄水,园宅田浇地移苗

盐井熬出粗盐后,司徒嫣反而更加谨慎,上午带着三郎、四郎忙着将育好的秧苗移种到后院,给挖好的三亩稻田消毒、施肥、蓄水。这稻田司徒嫣打算一边种稻子一边养鱼,水稻可以为鱼遮光蔽日,鱼可以为水稻除草、除虫、疏松土壤,并改善通气和光照条件,还可以为水稻提供养分增加产量。
    下午进山采药,等到晚上李大郎几个读书时,她才会将三郎和四郎担回来的盐卤水熬制成盐。几天下来忙的脚不沾地,晚上沾了枕头就能睡着,连翻个身的力气都没有。
    兄弟几个心疼她,干的也特别卖力,想着把官田里的事儿早些忙完,也好帮小妹的忙。
    “小五,这水窖真好用,存了一冬的雪水,这会儿刚好用来浇地,不然这些天连一滴雨都没下,整个村子别的家连种都没下,就俺们家的地里苗都长出那么高了。”李二郎今天回家时,特意去后院看了一下,惊喜的一晚上都裂着嘴笑个不停。
    “二哥,那可不只是浇水浇的早,小五一早就将种子放在屋子里又是育,又是晒,又要保温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早就出苗了。俺看着至少能早收成一个多月。”三郎这些日子帮着小妹干活,对这些知道的比二郎清楚。
    “哥哥们记得,家里的事儿千万别出去说,俺还想着种三亩水稻,这事儿别说在这李家村,就是整个辽东郡也没哪家种的出来,所以这事儿可大可小,要是种的出来别人学去也就罢了,要是种不出来又担误了别人的收成,让人拿去告了官,虽说不是俺们让他们跟着种的,可事情要是因俺们而起,就是浑身是嘴也说不清。”
    兄弟几个知道事情的严重,也了解小妹低调的性格,都点头应着。
    “明天早上三哥跟着俺进山找水源,等找到水源就用竹子引山泉水浇官田,蓄水窖,官田地里的肥,施的也差不多了,要早些把种子下了,不然要影响秋收的。”
    “行,俺明天和小五一起进山去找水。小四帮着把后院剩下的苗都移了。”几人又商量了一下,这才各自歇了。
    第二天一早,司徒嫣就和三郎进了山,先往上次有山泉的地方找了去,旱了一冬了,进了春也没下雨,山泉一点水都没有,又顺着往前走了半个时辰,才听见流水声音,声音不大,自然水流也不会太大,穿过树纵,这才发现一条半米多宽的山泉,看的出是山上化的雪水,水面不宽还浅的很。
    “小五,这能行吗?”
    “试试吧,要是再远,家里的竹子就不够用了。三哥将这地方记下,俺们回去削竹子去。”
    一直忙到天黑,才见一条小水溜儿沿着接好的竹子一点点的流到了田里。“小五,这要浇到啥时候?这么一大片地,那要浇多久?”
    “大哥,水滴石穿,等明天早上再来看吧,俺觉得就这样白天晚上的一直浇着,用不了几天就能浇完。等地都浇好了,再存水也不迟。”
    李大郎想想也没啥别的好法子,也就依着小妹了。
    第二天一早,李大郎连早饭都没吃,就跑去看地了,回来时一脸的兴奋,“小五,这一晚上就浇了三亩多地,俺看着这法子能成。”
    司徒嫣听着也很高兴,这些事儿她也只是纸上谈兵,能不能成事儿,也要看实际情况,昨晚上她还担心,扎好的竹子要是被动物踩坏了,那这一夜就白等了,现在看来老天还是挺照顾他们的。
    “小五,俺们都没种过水稻,你说下次赶集回来就插秧,也不知行不行?”三郎倒是没担心官田的事儿,他想的和司徒嫣一样,更在意后院的那片地。
    “试试吧,俺以前也只是看人家干过,就算三亩水稻种不成,还有三亩旱地呢,俺种了些粟米、蜀黍(高粱)要是种的好,这一冬的也不愁吃。”
    听司徒嫣这么一说,四兄弟心里也安稳的多。虽然司徒嫣没解释为啥要这样种地,可几人从小就会种地,好赖还是看的出。
    忙到二十五赶集那天,还是小羊儿来司徒嫣家借的骡车,今天村里只有司徒嫣一人去赶集,不只男丁,连妇人,娃子们都在地里忙着。
    小羊儿家里一早就翻好了地,只等着下雨好下种,所以没什么活儿忙,虽然小羊儿放了春耕假,甚至前一段时间还跑来帮着司徒嫣家赶牛翻地。“小羊儿哥,前些日子辛苦你了。明天俺哥就把牛还回去。地里也没啥活了。”这些日子她们家引山泉水浇地的事儿,小羊儿还不知道。
    “没啥,俺闲着也是闲着。再说了,俺喜欢吃小五做的饭。”小羊儿有些脸红,这么长时间以来,是他第一次单独和司徒嫣一起赶车进城,他心里有些小小的兴奋,而且听司徒嫣刚说的话,还是很关心他的。
    “喜欢就常来,俺做的东西也没啥,就是多放了点油和肉。”两人聊着天,不到午时就从县城赶了回来,自然东西都卖了,还买了个大磨盘。
    司徒嫣本来想过了六月再买磨盘的,没想到在县城里遇到户人家要急着卖院子,正好院子里有个磨盘,本来是要白送给买院子的,后来见司徒嫣愿意买,就便宜的卖给了她。
    还找人帮着把磨盘装上,连着拉磨的套都送给了司徒嫣,也才要了一两银钱。喜得司徒嫣坐在磨盘上一个劲的摇晃,吓得小羊儿时不时的要回头瞪上一眼。
    到了家,找了村正帮着把磨安好,又赶着骡子试了试,好用的很。等晚上李大郎几个回来,见家里又多了个大家伙,都围着看。
    “小五,你买它干啥?俺们家也用不上。”李大郎觉得这东西有些占地方,家里又用不上,白花银钱。
    “谁说用不上,俺们家的官田里都种上小麦,到秋收时,把麦子磨成米分再卖,不但能多卖钱,而且麦麸子还能喂牲口,再用卖的银钱买粟米、谷子交赋税,这么算下来,就算地瘦些,也够交的。”
    “这能行吗?俺听村正叔说,官田种啥官府都定好了。”
    “咋不行,那县太爷还能来地里盯着不成,放心吧哥,就听俺的。”李大郎心里有些不确定,可也觉得这法子好,更何况在这家里,只要是司徒嫣的决定,谁反对都无效,他早习惯听命行事了。
    “小五,明天你教俺插秧吧!”三郎喜欢小妹的主意,觉得是个好点子,所以也喜欢这个大磨盘。
    “行啊,只是稻田的水还有些凉,不能呆久了,明天中午暖和些再下水。上午俺还要去山里看看。”几人商量了一下就才吃饭、读书、熬粗盐。
    司徒嫣坐在灶房里心里想着今天进县城时打听到的事儿,她想卖盐,可这一打听才知,这县城里根本没人敢收私盐,就算有人有这心思,可看司徒嫣年纪小,就算有些私盐也没当回事儿,而且他们这些生意人,做熟不做生,根本不会和不认识的人做生意。
    而她又不能找李大郎去卖官盐,一但出事儿,她不想连累任何人。这事儿还要再想办法。可她这个身子年纪太小,就算女扮男装也不着人信任。越想越头疼。眼见家里的柿饼已经卖光了,手里才攒了不到20两银钱,要是再不想个赚钱的营生,三月眼见就要来了。
    将自己会的,懂的东西都过了一遍,还是卖盐来钱快,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以她的聪明,还怕想不出办法。一连三天,除了白天忙碌的时候,晚上就算躺在床上,司徒嫣都是心事重重的。也是这几天插秧下种。全家人都忙着,这才没人注意到她的反常。
    李大郎分的这百亩官田,按照司徒嫣的方法,比同村的人早下种一个多月,进了三月初,基本都已经种完了,要是运气好再赶上一场春雨,就可以出苗了。
    进了三月,四兄弟身上的冬衣就穿不住了,特别是李二郎,早就换成了夹衣,还是司徒嫣不依,强要几人又穿了几天,“春捂秋冻少生病”,老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忙过了春耕,李大郎几个的《三字经》已经学完了,连字都写的横平竖直有了些模样。司徒嫣就开始教他们学《笠翁对韵》,这本书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可以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比起《三字经》,四兄弟更喜欢《笠翁对韵》,没事的时候还互相考教,劳作之余平淡了一分书卷气。

  ☆、第97章,迟来春雨忙播种,寻商机挺而走险

大定二十一年,三月初三,上巳节,“柳梢绿小眉如印。乍暖还寒犹未定。惜花长是为花愁,殢酒却嫌添酒病。蝇头蜗角都休竞,万古豪华同一尽。东君晓夜促归期,三十六番花递信。”正是形容此时的节气。
    县城里富裕人家未出阁的女子一年到头都只能关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也只这一天可以出门进香、踏青、游湖,当然也有胆大的借机相看中意之人。
    可靠天吃饭的农民就没这么好的心情了,等了一个月的春雨到现在还没有下,不少人这些日子都急着去庙里拜佛进香,村正特意赶了牛车,送村里的人去拜佛,连阿牛婶儿、四婶儿、亮子娘等不少大婶子小媳妇的都跟了去,因去的人多,村正还上司徒嫣家来借了骡车,由李大郎赶着车一起去的。
    司徒嫣不愿意凑热闹,见哥哥们忙了这么久都没歇歇,就想让四人都跟了去,可三郎说什么都要留下陪司徒嫣,最后只有大郎带着二郎和四郎一起去了。
    等人都走了,村里少了这些妇人笑闹叫骂声,反而显得安静了不少,“三哥,你咋不去呢?累了这么些日子也不好好出门玩儿玩儿?”
    “俺想呆家里看书。”其实三郎没有全说实话,他虽然想看书,但如果司徒嫣也去,他也会跟着去的,他不去只是不愿意留小妹一人在家。
    “那书啊也不能老盯着看,该歇的时候就要歇歇,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几个人读了书后,司徒嫣说起话来也不在像之前那样过于直白,偶而还会用些成语、典故,这样从点滴间教几人道理和知识。
    “俺知道了,小五要是还有啥要干的,就叫俺?”三郎帮着司徒嫣把冬天的衣服被子都拆洗晾晒了起来,这才叮嘱了一句进了西次间看书。司徒嫣等三郎进了西次间,这才背着篓子进了山,后院的水窖早就空了,这雨还不知啥时候能下呢,她要多跑两趟将水窖装满,等三月底还要去辽河网鱼苗。
    也许是求神拜佛的人多了,也许是时辰到了,久盼的春雨终于在三月初五这天下了起来,淅淅沥沥的春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一大早鸡还没叫呢,就听见村民高喊着“下雨了!”,都披了衣裳就往自家地里跑。
    司徒嫣这会儿可没什么好心情,她家地里又不缺水,坐着小羊儿赶的牛车,穿着跟福婶儿借的蓑衣草帽,顶着风冒着雨的进了县城。这个集日,她可没准备要卖的东西,而是要找人商量卖盐的事儿。
    进了城和以前一样先去了县学,小羊儿帮着拿柴火换了废纸,因没有东西卖,司徒嫣推说要买些女儿家的东西,这才和小羊儿约正午时分在城门口等才各自去忙。
    分开后,司徒嫣先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躲进了空间戒指里,给自己易了个容,把脸用锅底灰图的略微暗黄,又点了一脸的麻子,还在左嘴角上点了个痦子,这才换了衣服将自己打扮成个富贵人家小厮的模样,将头发用头巾包了起来,腰上还挂上一个荷包,只是她不足1米4的身高有些破坏整体效果。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了。
    出了空间戒指,在周围观察了一下,确定没被人发现,这才去找肯卖私盐的杂货铺。司徒嫣在杂货市上转了一大圈,观察了每一位掌柜的言谈和所卖的货物,只有最东头有间丁记杂货铺,地理位置偏僻,叉路又多,进可攻退可逃,掌柜的心黑手狠,只有这样的人才敢做些走私犯罪的勾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越贪婪越好下手,可也容易被人黑吃黑,所以要十万分的小心。
    选定了铺子走了进去,“伙计!”司徒嫣进了铺子装成一副要买东西的样子
    伙计人有些呆笨,可做的久了,多少也有些眼色,看的出这客人年纪不大,可只这一身衣裳,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笑着迎了上来,“贵客,您府上有啥需要的,大件的东西俺们可以送上门?”
    “伙计,掌柜的可在?”司徒嫣先看了眼货架上的东西,这才找了张椅子坐了下来。
    “在,在,您稍等。”伙计看司徒嫣的架式,以为是个大户,要找掌柜的才能定,忙高兴的去后院喊人。
    顷刻间就见掌柜的走了出来,脸上堆着商人逢迎拍马般标准的笑容。这人司徒嫣早就观察过,眼下见了反而没再细看。
    “这位贵客,俺是这丁记杂货铺的东家兼掌柜,不知府上哪里,可是有什么东西要置办?”这掌柜的进来时就将司徒嫣看了个遍,虽觉得这位客人年纪小了些,可也不敢怠慢。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