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梦在大唐爱-第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宦凼羌秆嗷蚴鞘秆央龋欢ザ嗉屑阁缍选L然蚶盥』粼诿犯笥蒙牛善换蚩啥喑约缚诜共恕D歉芯酢R蚕窦窃诔悦ㄊ扯谎
江采苹不肯吐露心事,云儿自是不便多加过问。解铃还需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但干着急又不是法子。
片刻静谧,但闻江采苹颔首凝眉道:“快晌午了,汝且回房歇息下。吾这儿暂无甚么事需要人侍奉的。连日来,汝与彩儿终日忙进忙出,跟着吾着是苦累。且待彩儿少时回来。代为言语声,让其也好生午憩会儿,夕食大可不用急于这一时半刻备。往后里天热了。凡是凡事悠着来,切莫中了暑。”
江采苹确实是个好主子,在其手下为仆奴,委实是不幸中的万幸。人非草木,与之相处的时日越长久。愈益感受其中。听着江采苹的关切之语,云儿欲言又止于原地,虽不忍见江采苹这般苦煞自己,却也不知应从何劝解为宜。这年头,过活在这个世上不易,人心里多少均揣着分难道与人知的苦楚,命不由人,惟余喟尔。
“小娘子!小娘子……”恰于这时,彩儿从阁外疾奔入内,一叠声唤着江采苹,一副有何喜信儿迫不及待地要报知江采苹似的。但见云儿正于侧侍候着江采苹坐在阁内,方又压抑不住面上那股欢欣劲儿般紧走几步,道,“小娘子,奴听说陛下已下旨,皇太子册礼之日,将颁布敕令,要大赦天下!”
历朝历代,一般在新皇登基或者皇宫有重大喜庆之事时,以施恩为名,通常赦免一批罪犯,以显隆恩浩荡,举国欢庆。李隆基有此口谕,可见对封立李屿为太子的事情,甚为看重。
对于彩儿的一惊一乍,江采苹毫未嗔斥。彩儿的言外之意,不言而明。只需捱至下月二日,新太子册礼大赦天下,届时,采盈、云儿及食医等一干当下正被关押于天牢的人,如若不出甚么意外,必定可获放释。照理讲,这该是好事,值得举杯一喜,然而江采苹楞是半点也高兴不起来。
“小娘子……”见江采苹半晌不语,彩儿正欲再说些甚么,却见云儿朝其速递了个眼神,示意其莫再出声。彩儿见了,只有忙收口,姑且把吐至舌尖的话硬噎咽回肚里,对此颇有些不明就里。
江采苹若有所思须臾,才头也未抬的朱唇轻启道:“汝等自行下去休憩下便是,吾想独个人静下。”
“是。”云儿即刻应声,屈膝行了个叉手礼,转即又对仍一脸摸不着头绪模样的彩儿使了个眼色,彩儿这才也垂首屈了屈膝,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跟同云儿一并恭退往阁门方向。
“等下!”
二人提着衣摆刚要迈过门槛去,却听江采苹又急唤了声,待止步回头,江采苹已是由坐榻上站起身、步向门扇处来。
“小娘子可是还有何旁的差吩?”云儿及时作应道。
反观江采苹,貌似忽而想起甚么一样,看向彩儿问道:“前几日出宫时,带回宫来的唐梨子,可还在阁?”
这次彩儿倒极为明懂,江采苹所说的出宫非是日前随驾出宫的那次,而是在那之前其随江采苹私混出宫之时,在长安城街头上买的一位老丈的两箩筐唐梨子的事,于是连忙点头道:“遵照小娘子事先所叮嘱的,奴早把那两箩筐从宫外带回来的唐梨子收妥。咦,小娘子今个怎地突然想起问及这个来了?”
当日搬回那两箩筐唐梨子,着实让彩儿头疼不已,不知这时下当如何贮藏为是。好在江采苹有良方,在梅林选了处较干燥阴凉的地方,挖了两块沟,沟底铺垫上晾干的树枝,将箩筐里的唐梨子轻倒于其上,堆成略高于地表的弧状,顶上又加盖了层草席,用土法贮藏起来。说来,当时彩儿对江采苹景仰得五体投地,从不曾料及江采苹除却精善白玉笛、惊鸿舞之外,竟还深藏不露如此多过人的才识。
稍作沉思。江采苹敛神交代道:“云儿,稍迟日暮时分,汝且同彩儿一块去梅林,取小半筐唐梨子来。切记,过后勿忘却把余下的唐梨子埋藏妥善。莫去的过早了,白日里日头炎炽。”
彩儿的粗枝大叶不比云儿的向来心细、行事稳重,之所以唤云儿与彩儿同去,江采苹倒也别无它意。只是不希剩下的一箩筐半唐梨子尽数坏于彩儿的粗疏上。以云儿的谨慎有加。此事断不致以出何差池。毕竟,那两箩筐唐梨子,之于江采苹而言,可是大有用处,轻易浪费不得。
——————————————
东宫,宜秋宫。
张良娣衣着光鲜的翘首以待于庭院中。眺见李屿远远地行来时候,忙不迭喜笑颜开迎上去,就地盈盈一拜:“妾参见太子殿下!太子殿下千岁千千岁!”
冕立李屿为皇太子的制书。早在半个时辰之前便已颁旨至东宫来,是以,今日可谓东宫大喜的日字眼。日盼夜盼,东宫上下躁乱的人心终于安落下来。圣旨下达,李屿却是直至这刻才回来,张良娣早已等的有分坐不住,索性步出房门来于院中敬候。此刻巴望见李屿回府,更为按捺不住内里的激动。
“良娣怎地站于院里?”李屿的口吻一如平时,听似平淡无奇,纵管了然于胸张良娣何以这般情急意切。
张良娣挽向李屿臂弯,眸底盈漾着毫不遮掩的期待神采,笑靥如花仰首娇嗔道:“妾自是在敬候太子殿下。恭喜太子殿下得偿所愿!”
环目四下,李屿不着痕迹的把臂弯从张良娣香肌玉体的怀中抽出,索然寡味的收回目光道:“怎地仅只良娣一人?”
“宜秋宫可不是妾的别苑?太子殿下这般说,莫不是走错苑门了?”张良娣细眉高挑,娇滴滴的嗔怪道,旋即眉目含情藕臂拂襟攀上李屿肩头,“太子殿下,妾可已等了太子殿下大半日了!晨早太子殿下去早朝,妾便一直候于此,等太子殿下归来。”
李屿不动声色的推开张良娣半步,今时今日,虽说其已成为名正言顺的当朝太子,乃大唐新储,但今晨早朝之上,当李隆基命高力士当殿宣读制书时,朝堂上依旧掀起了阵不小的嘈切之声,足见仍有不少的朝臣对其持有异议。始自去年的年节上入主东宫起,尤以李林甫为首的诸臣,针对立其为皇太子一事屡上表李隆基,蓄谋拥立寿王李瑁为太子,对此李屿早有耳闻,连带早年间李林甫即与武惠妃私底下有所谋筹,亟寄李瑁更上一层早登新储之座,其实也不是甚么隐秘之事。
但今时不同往日,在其位谋其政,李屿自知,今日荣耀加身,由今以后的言行举止就更应谨小慎微,绝不可因此卸下警惕,应玉韫珠藏、厚积薄发才可逐渐在朝野之中占有一席之地,万不可使李林甫等人抓住其把柄才是。如若不然,倘使一步走错,眼下所争取到手的这一切无疑将毁于一旦,临到头终归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禀太子殿下,广平王求见。”
氛围微妙时刻,正巧有家奴前来通传李椒至东宫的事情。李屿微皱眉,看眼张良娣才说道:“先行带广平王去崇文馆稍等片刻,吾稍后便到。”
“是。”待家奴应声退下,李屿方又顺势握了握张良娣长指,动一动嘴角,面带微笑道:“吾且去看下,椒儿所为何来?稍晚些时辰,再行来良娣这儿。”
目注李屿语毕头也未回地离去,张良娣良久杵立于庭院里,动也未动下身姿,挂于面颜上的笑靥慢慢变僵冷掉。适才其自晓李屿话中有话,无非是有心询及宜春宫韦氏罢了。其实则也是故意在顾左右而言它,谁叫李屿同样在对其所关怀之事避而不答。
寻思间,张良娣兀自轻蔑的狞笑了声。自其嫁入忠王府开始,韦氏那个贱人,成日便只知跪于佛龛前敲木鱼,府上大小事儿无不是全权交由于其手上操持,这十几年下来,其撑得好不辛劳,时至如今,又岂容好事净是白落于韦氏头上?其不甘心,端的不甘心,绝不善罢甘休……
正文 第202章 求全
崇文馆。
见李屿步来,李椒毕恭毕敬的拱手揖了礼:“儿见过父亲大人。特来与父亲道贺。”
凝睇李椒,李屿径自止步于书案前。至于喜从何来,父子二人自是心照不宣。
尽管如此,该有的礼教却不可少。李椒旋即躬身道:“儿久不曾向父亲晨昏定省,不知父亲平日喜欢些甚么,便寻了套笔墨纸砚,孝敬父亲。但请父亲莫嫌。”
李屿顺着书案看去,只见其上果摆放着套文房四宝——翠管毫锥、蜀纸麝煤、铜雀砚瓦及玉龙笔架。李椒显是上心,颇费了番工夫,才可集齐这几样天南海北之物,淘来上品中的上品做进献。
且不说旁的,李椒自幼长于百孙院,并未长于李屿身边,十余年以来,父子俩一年难得见上几次面。今时今日李椒能有这份孝心,李屿尤感老怀大慰,当下便缓了缓面色,负手于书案前说道:“今日便留下,少时陪阿耶一并用膳。”
“是。”李椒低眉顺眼的应了声,面上似闪过一丝雀跃。这些年中,除却逢至年节宫宴上,父子俩有时可食案挨靠着食案坐于一块儿,往昔竟从未有单独对食过,更别提何曾促膝长谈之时。
为此,李屿心下实也不无愧疚,素日确实疏远了自己的这个长子。此刻看着李椒,李屿忽而感慨良深,自古历朝,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且待其继承大统百年归老之后,说不准今下所担负的重业将挑于自个的这个孩儿的肩上……
突兀思及此,李屿心下蓦地一沉,没来由平添了些微烦闷,今下其皇太子的制书已颁昭于天下。太子妃之位亦该是时候落定人选才是,以免夜长梦多,再凭空额外横生枝节,届时恐为人看笑话,于是正色道:“椒儿可也久未见阿娘了?逢巧阿耶正要过去宜春宫,椒儿可愿与阿耶同去?”
李椒当然心如镜明,甚晓李屿口中所指的“阿娘”是为何人。不过,韦氏向来深居简出。李屿平日多宠爱张良娣。今个竟主动提及韦氏,并唤他随之一同去看下那个数十年来近乎于被其抛弃掉的糟糠之妻,却也颇令李椒倍觉意外。
说韦氏实乃李屿的糟糠之妻,一点也不过分。长年累月在忠王府为奴为仆的人,心中怕是早已谱定,李屿迟早有一日会休妻。休掉韦氏,扶张良娣为正室。李椒见惯宫中的逢高踩低,对此自也深有同感。熟料今日李屿竟貌似心性大改,只不知之于韦氏而言到底是福还是祸。
宜春宫。
韦氏正于庭院中修剪盆景,忽见李屿大踏步而来。且身后跟着广平王李椒,遂赶忙放下手上的活儿,紧走两步迎上前:“妾参见太子殿下。”
李屿摆了摆手,示意韦氏起身:“在自个府上,何需多礼?”边说示。边饶有兴致的看了眼栽植于庭院里的十几盆花草。
“椒儿见过阿娘。”与此同时,李椒适时于旁插接道,只觉李屿在看向盆景的余光中,似有意若无意的夹了瞥其。那一眼,有些意味深长。
反观韦氏,看见李椒像是比见到李屿更显惊喜:“广平王也来了……”说着,又仿佛意识到自己词不达意,连忙自谴道,“瞧妾这是在说甚?广平王何时来的……”不成想越是有心做以校正,反倒越为言不尽意。
“椒儿先时来的。阿娘近些时日可好?”见状,李椒及时圆场子,只当韦氏是喜极而忡。
眼见韦氏情之切切,不禁勾起李屿忆及当年李椒出生时的一幕。想当初吴氏嫁入王府仅次于韦氏,却比韦氏先怀上了子嗣,吴氏怀胎十月时至临盆之日,韦氏不辞辛苦一人守于帷帐外整宿,倒是即将为人父的李屿,因于顾忌礼教,唯恐沾了帐幔里的污秽之气不利一生,及至李椒次日辰时六刻诞下、闻见婴儿响亮的啼哭声时才得以入内,一见生下的是个男婴更为大喜过望。因李椒是长子,故甚博李屿之喜,韦氏当时身为忠王妃,同样对李椒疼惜有加。
岁月不饶人,转眼间已逝十余年光景,今见韦氏对李椒依旧如故,李屿怎不欣慰。李椒一声阿娘,更是唤得韦氏泪盈于眶,但今日大喜之日,着实哭丧不得,忙垂首将泛于眸眶的盈光憋咽:“广平王难得来一次,许是有段日子未见着和政,妾这便去唤和政来。太子殿下且入内少坐片刻。”
和政乃李椒一母同胞的亲妹,同为吴氏所出。当年吴氏生下和政刚满三岁,便撒手人寰,自此,李椒被李隆基养于百孙院,而李屿则把和政交于韦氏抚养,韦氏的一儿一女——兖王李僩与永和皆比李椒兄妹二人小上一岁,有道是“养育之恩大如天”,韦氏对和政视如己出,和政又性敏惠,早年间便已事妃有孝称。坦白讲,为此李椒对韦氏也是心存莫大的感恩之情。
“不必急在这一时,椒儿今个会留下来用膳。”对于韦氏净顾殷切的招呼李椒,李屿反却被晾在一边,非但全未介怀,反倒晏晏笑道,“和政既在,且由椒儿自行去,一并将永和、僩儿唤来即可。”
自打张良娣嫁入府中,尤其是近几年间,李屿不知不觉地早生跟和政、李僩以及永和亲疏,说来,委实及不得韦氏有情分。见状,李椒猜想李屿定是有甚么话要道与韦氏说,于是欣然俯首道:“椒儿这便去。”
李椒应声退下,于侧绕上廊阶前去找和政仨人之后,李屿同韦氏面面相对于院内,却是好半晌相对两无言。彼此记不清已有多久,未再如眼下这样四下无人独处在一起,再回首,才赫然发现早已回不去曾经。
“脚伤可是好些了?这种粗活,大可让丫鬟干,作甚不在屋里好生休养?半把岁数的人了,怎生还不懂得照顾自个?”斜睨修剪的十分花美色艳的盆栽,李屿打破沉默。口吻带着分关询,又有分责怨。
韦氏微微一笑:“妾不过扭了下脚踝,原即无甚大碍,这几日早是痊愈。这些花草,一贯乃妾一手打理的,早生习以为常,旁人难免毛手毛脚。”
韦氏原本便是个喜弄花草之人,庭院里的盆盆景景。无不是其亲力亲为之。犹记得初迁入东宫时。宜春宫里秃无一物,有且仅有几间厢房罢了,才不过半年而已,再置身其中,已然是花开锦簇沁香怡人,隔着甚远即可嗅到风中吹浮着的阵阵扑鼻香气。
草木无情。人却有情。前些日子李屿寻香而至宜春宫,无意间站在庭院里喟叹了句又是紫藤花开时节,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隔日韦氏便于宫中四处寻找盛绽的紫藤花,李屿素爱吃紫藤花做的糕点及桂花糕,可惜现下不是桂花开放的时节。恰恰却是紫藤花花开旺盛正美的好时节。偏逢天公不作美,下了半宿的雨,次日白日仍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韦氏生怕这雨没黑没白的继续下下去,紫藤花耐不住风吹雨打少不了凋谢被雨水打落。便顾不及外面尚阴着雨,就唤了声莲儿冒雨去采摘紫藤花。
宜春宫并无几个侍奉婢子,莲儿是唯一一个使唤丫鬟,且是韦氏的陪嫁丫鬟,倒也忠心侍主。无巧不成书,那日行至中途,韦氏一门心思的只顾找寻紫藤花,一不留神儿脚底一滑崴了脚,竟于梅林不远处重重的摔了个跟头,所幸有莲儿跟在旁及时搀扶了把,韦氏整个人虽未跌趴于地溅一身泥水湿,脚踝却是扭伤得不轻,当下楞是不敢动弹了。意识到久淋于雨中不是法子,莲儿这才斗胆私闯了趟梅阁,央恳江采苹代劳看顾下韦氏,由此一来,便引出当日江采苹与韦氏在梅亭的一面之缘。
这刻李屿问及此事,韦氏顿了顿,方又颔首道:“当日江梅妃出面厚待妾,时隔这几日,妾尚未登门拜谢。这两日妾想去当面跟江梅妃道个谢,且不知太子殿下意下如何?”
李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长吁了口气:“便选于后日,且待吾下朝回来,一并去。”
韦氏一打愣,万未料想及李屿竟肯应诺与之同去。往常年,李屿鲜少有携韦氏同进同出府邸时候,即便是新婚燕尔的那段日子小两口也未曾共乘过几次车轿,而今老夫老妻了却又愿意以礼相待,煞是让韦氏喜出望外。
韦氏窃喜的一时哑然之际,但听李屿又沉声道:“今日高给使前来宣旨时,可是良娣代为接的旨?”
李屿忽而话题一转,韦氏似有点打不过兆来,怔了下,才答道:“高给使径直把圣旨传至明德殿,当时是妾赶至明德殿,跪叩皇恩。太子殿下有此一问,可是其中有何不妥?妾是否有何失礼之处,累及太子殿下了?”
之前韦氏同是正在院中修花,却见张良娣身边的婢子绿儿压着碎步疾奔来,言说是高力士来东宫传圣旨,点名韦氏接旨,此刻正候于明德殿,张良娣故才火急火燎的差其急来告知快些速去。是以,仓促间韦氏无暇换洗衣身即刻就随绿儿匆慌赶去明德殿,高力士见韦氏至,方才宣读下圣旨。
韦氏怔忡的工夫,李屿未答反追问道:“这般说,制书可是在这儿?”
“制书……”这下,韦氏又是一怔愣,“高给使走后,张良娣说是等太子殿下回来,其要拿予太子殿下,妾、妾便把制书交由张良娣了。太子殿下,莫不是张良娣未把制书……难不成是制书……”
望着李屿变色的侧脸,韦氏已是不由语无伦次,尽管含忍恐无益,但这般委屈也只是想求全而已。逢巧这时,李椒与和政、李僩、永和三个人有说有笑地从屋廊那边转过来。
正文 第203章 留恩
夕食时分,茶余饭后,江采苹唤彩儿端上一盘唐梨子,外裹以薄层饴糖,内嵌麻山药、海棠果及核桃仁,色泽鲜艳,饱满剔透。
李隆基见了,顿有些不解其中原由,细看两眼摆于面前的东西,一串串看上去倒蛮精致,极易勾起人的食欲,只不知究竟有甚么名堂。高力士侍立于旁,面上同是有分好奇之色,盘中的几样东西,其倒是识得各是为何物,但串成串儿串在一块儿,却是叫不上名来。
老少皆宜的冰糖葫芦,始自宋时才始有古式做法。据《燕京岁时记》记载,“冰糖葫芦,乃用竹签,贯以山里红、海棠果、葡萄、麻山药、核桃仁、豆沙等,蘸以冰糖,甜脆而凉。”,是以,在唐时得见之,心下奇诧却也不足为怪。
彩儿呈上的这盘唐梨子,正是江采苹今儿个花费了近一个时辰做成的冰糖葫芦,只是食材一时间未找齐全而已。因于往年未入宫之前,每逢年关上江采苹多会做些冰糖葫芦,以供采盈解馋瘾,冰糖葫芦本身又具有开胃养颜、消除疲劳之功效,吃上一串儿人一般多觉神清气爽,江仲逊长年累月投身于布医施药,悬壶济世,平日还要兼顾打理江家草堂,见日着实辛劳,江采苹实则也想尽份孝心,有道是“熟能生巧”,故,今下之于江采苹而言,做冰糖葫芦可谓最拿手之事,所用时间已是够短。云儿、彩儿两人顶多是把遵照江采苹差吩从梅林取来的小半箩筐冰糖葫芦洗净去蒂去核罢了,这中间,江采苹已然事先熬匀糖汁,只待麻利的连串带裹。说来,经此一事,江采苹的心闲手敏,端的让彩儿、云儿二人又开了次不小的眼界。
“陛下且尝尝看。可是可口?此乃嫔妾特意为陛下备的。”半晌但笑不语,江采苹轻启朱唇,纤指拈了串儿冰糖葫芦,莞尔递向李隆基。
“爱妃特意为朕备下的?那朕自是得尝尝……”李隆基貌似微怔,旋即喜笑颜开,咬了口楂芯儿细细品嚼道,“脆,酥!酸中带甜。甜而不腻!”边毫不吝惜地大加赞叹。边看向江采苹,“爱妃竟有这般手艺!”
反观江采苹,对于李隆基的褒夸,星眸微嗔:“陛下怎就凿定,乃是出自于嫔妾之手?适才嫔妾可只说,‘此乃嫔妾特意为陛下备的’。仅止于此而已。”
李隆基环目现下正侍奉于左右的人,入鬓的长眉一皱:“莫非朕猜错了?”
见状,云儿、彩儿忙垂首。彩儿更是憋不住掩唇偷笑,当着龙颜的面,却又不敢过于造次。偷笑出声来,唯恐以下犯上。云儿眼观鼻鼻观口立于侧,自也明晓,李隆基不过是这么一问罢了,其实已是心中有数。
自从江采苹入宫以来。未少带给李隆基意想不到的惊喜连连,包括高力士在内,宫中的诸人对此自也看得一清二楚。或许,这便是江采苹当初为何可凭借一盘炒玉米,而一博圣欢,自此圣宠不衰的缘由,看在外人眼中,皆因李隆基早已割舍不掉这种隔三差五的惊奇,以致以江采苹无形中成为这一代帝皇生命中时下唯一可寻的一点乐趣。
殊不知,这年头,男人与女人之间,除却鱼水之欢,七分权利交加,已无余多少真情实意可言。江采苹自是明懂“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之理,奈何命运弄人,惟有另辟蹊径,再从中另加注个支点,以求现世安好。
眸稍的余光斜睨憋着笑意的彩儿,江采苹娥眉轻蹙:“陛下究是在打趣嫔妾,还是要成心打嫔妾的脸,让嫔妾在人眼前出丑?来呐,把东西端下去!”
李隆基挑了挑龙目,睇目江采苹,眼底浮现笑味:“爱妃这是作甚?好端端的,怎地便小家子气了?”
彩儿即刻强忍下笑,埋低头未敢上前应声。云儿同样未提步向前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身为奴仆有时候需闭眼闭耳才是。
“陛下既不喜之,留之何有?与其强讨陛下违心谬赞,嫔妾反不如将之扔出门外,也省得自讨无趣。”稍侧坐下身姿,江采苹别过头垂眸绞着衣襟,一副委屈相。那一颦一笑,煞是我见犹怜。
深情地凝目背对过自己的江采苹,李隆基非但未怒,反而赔笑道:“爱妃这般说,可着是屈枉朕了。朕何时有言‘不喜之’?朕何止是喜食之,正意欲褒赏爱妃。知朕者,莫若爱妃也。”
李隆基情话绵绵,少有的端方感性,江采苹侧首娇嗔了句:“陛下所言,实非在诳嫔妾?”
“君无戏言。”敛色之际,李隆基只口吻平淡无奇地道了四个字。
“也罢。”江采苹轻吐幽兰,秋波微转,这才面向李隆基端坐过身子。女人的撒娇,过犹不及,凡是凡事不依不饶,也须拿捏个分寸为妙。
坦诚讲,江采苹的仪态万方林下风致,时而的艳冶柔媚柔桡轻曼,时而的宜笑遗光颜炜含荣,确实令李隆基为之情动。然而,郎情妾意风魅时刻,每每想要抓住些甚么时,但又怅然若失。
得不到的,向来是最诱惑人的。譬如说,感情。虽说李隆基早已征服江采苹的身子,间或午夜梦回时,却总感觉身边同榻共枕之人,并不是一具真实的躯体,纵管其也有着鲜活的体温,那玉体内跳动的那颗心,却未全系于其身上。孟子曾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江采苹骨子里是个性本纯善的女子,这点李隆基从不质疑,但江采苹的清眸,不无宛若弯清潭,朝夕相处下来,李隆基时常莫名为此添郁,但又难以启齿无从窥测,那种似有若无的隔膜,扑朔迷离犹如一堵墙。挥之不去抹之不掉,且,渐渐地正在日愈越垒越深。
帝王心,圣心不可揣。做为大唐君主,李隆基不容允堂下臣子揣摩定其的心思,身为一个男人,更为不容忍身下女人心有二心。江采苹的神秘,李隆基誓要揭开这层面纱。打从临幸其那日开始。便已欲罢不能。及至今下,不同之处只在于,动机已不再一如当初那般简单。
面面迎对着李隆基恍若失神的目光,江采苹浑然不觉间已然腮晕潮红羞娥凝绿,只觉心脉忽而漏跳了半拍。
高力士眼明的赶忙示意伺候于阁内的众仆奴悄退,以免扰了圣兴。云儿亦朝彩儿使了个眼色。暗示彩儿一并与之恭退。
众人正作势退出阁门外时,却听李隆基沉声说道:“力士,且由尔来尝下。看朕适才所言,是否有虚言?”
闻唤,高力士倏然回身。就地肃拜道:“老奴惶恐,老奴不敢。”且不管盘中的东西,真否可口,其一个给使,即使李隆基对其恩遇特崇功卿宰臣。却也绝不可忘乎所以般恃宠而骄,理应低调为人处事才是。
云儿、彩儿来不及退下,闻之同时晃愣,未料李隆基竟在这时冒出这么句大煞风景的话。不过,盛于盘的那几串唐梨子,俩人倒俱敢一致认为确是可口的美味。白日在庖厨给江采苹打下手那会,二人即已颇有口福,先行各尝了串冰糖葫芦。
江采苹当然也镜明,李隆基并无半句虚言,为免尴尬,反是平白无故连累于人难为情,于是适时接话道:“陛下要做人情,怎地也不问下嫔妾意思?这可是嫔妾费了半天劲儿才做好的。”
美目流转间,未待李隆基说示,江采苹已颔首续道:“所幸嫔妾事先多备了两盘,为的便是陛下起兴打赏于人。高给使终日于御驾前侍奉,见日里着是辛劳,陛下赏之,自是受之无愧。”
李隆基原非此意,但江采苹一席话,听似不无在理,当下便也不好反悔。有些东西,是人私心上并不愿与人分享之,何况是好东西,自个还未过足瘾。遂挑目道:“爱妃尚未告知朕,这盘中到底何物?”
江采苹嫣然一笑,刚才的风娇水媚尽敛无余,神韵淡雅道:“实不相瞒陛下,此乃长于乡野的一味野果,嫔妾不过是翻了个新花样,把这一颗颗唐梨子拿竹签串了起来,以便吃食,又就地取材,蘸以饴糖等,使之甜脆冰凉……嫔妾实也是凭直觉弄的,是觉得有助于减缓陛下的咳症,故才敢斗胆一试。”说着,便移下坐榻,屈膝揖下身。
听罢江采苹所言,李隆基反倒不能治江采苹一个欺君之罪,且不说盘中的东西是否有经由食医尝验,念于江采苹的关切之情,已足以触动人心弦。不管是前些时日打马球时,江采苹奉上的冰镇过的雪梨汤,亦或是今日这盘里的冰糖唐梨子,无不表显出江采苹无时无刻不在系挂李隆基的龙体。甚至乎,远比宫里的太医等人尚要上心。
情之动人,人自怀慰。李隆基伸手扶向江采苹,缓颜温声道:“劳爱妃操挂了。近几日在爱妃悉心侍候之下,朕已觉好多了。”
江采苹盈盈抬首,牵动了下唇际:“陛下的龙体,关系国之社稷,天下安生,得以侍奉陛下,乃嫔妾之荣幸。何况,陛下是嫔妾的夫。”婉言细语之余,江采苹才浅提衣摆道,“不妨便由陛下,为之题个名,如此可好?稍迟,嫔妾也好承恩,借着陛下的金面,以此收买下人心。”直白的心机,反却不失为是种以诚相待。
“看样子,爱妃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要收买朕身边人的人心了?”李隆基与江采苹看似俱在说笑的刹那,却是意味深长的斜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