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梦在大唐爱-第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惠妃话中有话,杨玄琰忙拱手:“承蒙武惠妃看得上眼,实乃某之荣幸。某即刻唤家仆,为武惠妃捕蝶。”

    “杨司户无需劳师动众……”熟料,武惠妃却一摆手,旋即看向身前的杨玉环,“玉环,你可有甚么法子,为本宫扑只彩蝶?”

    杨玉环微愣,露齿一笑,转即捡拾起前刻掉在地上的网袋,信步走向花圃丛旁,将网袋撑鼓罩于花枝间,己身则蹲下身,拉长麻线。刚才杨家三女一通乱扑,已是将园中蝴蝶近乎赶光。此时杨玉环的扑蝶法,未免让人觉得有些蠢至无药可救,但就在这时,奇迹却发生了——有蝴蝶正慢慢朝网袋飞来。

    诸人屏息时刻,杨玉环动作麻利的一收麻线,竖翅停于网袋口处的那只黑白相间的彩蝶,已然毫无损伤的正装于网袋之中。

    见武惠妃满为满意的接过袋中彩蝶,欣赏之色溢于言表,杨玄琰若有所思的皱了皱眉,须臾躬身道:“回江梅妃,有一事,某须及早对江梅妃坦言。”

    武惠妃挑眸杨玄琰:“杨司户有何事,但说无妨。”

    杨玄琰睇目杨玉环:“回江梅妃,事情是这样的。玉环,实则是某的义女……不过,某一直待其视如己出……”

    ……

    杨玉环坐于妆台前,正沉浸于对往昔的回忆中,忽闻有人在“咚咚”敲门。敛神之余,正作势起身去开门,但见房门已是被人从外面推开。而来人,竟是李瑁。

    “娟美呢?”环目房内,李瑁率然问道。

    看着李瑁径直步入房中来,杨玉环这才说道:“娟美去打热汤水了。十八郎怎地过来了?”

    李瑁斜睨杨玉环,眼神似有怪味:“吾今夜在这歇息……若你不愿,吾离开即时。”

    “十八郎!”见李瑁说走,转身即走,杨玉环轻唤出声。

    已是有大半载,李瑁未踏足这间卧房。此时见李瑁走进来,坦诚讲,杨玉环竟有种恍若隔世犹如置身梦中的错觉,感觉是那般不真切。

    当日被武惠妃从杨府直接带入宫之后,未久,武惠妃便已择好良辰吉日,将杨玉环嫁与李瑁。杨玉环心中自是明白,杨玄琰那日之所以认其做义女,无非是见事已成定局,奈何自家女儿又是烂泥糊不上墙,故才出此下策。

    千算万算,无人算到,可惜武惠妃相中的这位既聪慧又富有学识的好儿媳,并不讨李瑁欢心。杨玉环也曾以为,自个被八抬大轿风风光光抬入侯门,一夕之间成为皇亲正妻,自此以后该是否极泰来,却不成想嫁做人妻之后的日子,远不如想象中和谐美好,甚至乎夫妻关系几乎就是有名无实。

正文 第179章 韦氏

    东宫,宜秋宫。

    张良娣坐于妆台前,换了袭轻薄的晚妆。白日李屿有承应其,待于崇文馆看完书之后,稍晚些时辰,今夜便来宜秋宫这边休息。毕竟,今日是张良娣的寿辰,日间也在明德殿举办了场寿宴,庆贺了大半日。

    说来李屿对张良娣亦算恩宠有加。今下张良娣只不过是个姬妾而已,今个筵席之上的一切礼秩,却并不比正室差,反而完全是按照太子妃该享的礼遇加以操办的。李屿的正妻韦氏,由始至终却未在宴席上露面。

    对镜梳妆罢,张良娣步向卧榻,侧坐下身轻轻抚摸着平整放于榻上的那袭大红喜服,鹅蛋脸上净是骄矜之色。这身特做的大红喜服,白日里穿于身时可谓羡煞人眼,尤其是对出席在座的李屿的其她几位姬妾,崔良媛裴承徽陈承徽段昭训张奉仪等人而言,着实羡慕嫉妒恨到了家,整场寿宴下来,个个摆着副臭脸孔,脸不是脸鼻子不是鼻子。

    唐制的“品色服”章制,不单是针对官员而定,凡达官显贵,不论男女,实则皆适用。正如明黄乃帝后专用,寻常人家的妻妾服饰同样有尊卑之别。李屿年前虽被李隆基册立为当朝太子,并督责监国,但至今尚未举行册礼,就连册封皇太子的制书也还未正式颁布,昭告于天下。故,太子妃之位,同是处于悬虚中。依照惯例,被立为太子之人之前所纳孺人,大可顺理成章尊占太子妃位,至于现有姬妾依序封妃晋品即可。然而时下,按制度应配全的姬妾并未满额,所有的事情仿乎仍是个未知数,是以,今下东宫里的妻妾之争。更是愈演愈烈。

    “良娣还未歇息?”

    张良娣正暗自沉思的工夫,但见李屿已是推门而入,面上略带倦乏。

    “未等见太子殿下来,嫔妾岂敢过早卧榻?”张良娣起身迎上前几步,说笑着便为李屿动手宽衣。

    “吾先时在书房看书,不觉间打了个盹,这才来晚。”近些年张良娣侍候的勤谨,李屿基本上夜夜留宿于宜秋宫。早已习惯张良娣的伺候。

    张良娣杏眼一勾。藕臂攀上李屿身,葱指摩挲着李屿下颌上泛青的胡渣,妩媚至极嗔道:“嫔妾还以为,太子殿下忘却日间应承嫔妾之事,今夜改去宜春宫好梦了。”

    提及宜春宫,李屿微变色。宜春宫与宜秋宫尽管有且仅为一字之差。两宫所住的人,却是两个迥异十足者。韦氏正是住于宜春宫。

    “太子殿下心思甚么呢?”察觉李屿晃神,张良娣细眉蹙挑。

    “无甚。吾既有承于良娣。又怎会食言不来?”李屿不着痕迹推开张良娣,径自步向卧榻,脱下脚上的鞋子。

    这下。却惹得张良娣闷闷不乐,转身拉开刚才李屿进来时才随手掩合上的房门:“太子殿下请回。”

    李屿一愣:“良娣这是作甚?”

    张良娣板着脸,口吻酸溜溜道:“嫔妾不愿看太子殿下心不在焉……虽说今儿个是嫔妾寿诞,太子殿下当宿于宜春宫才是。”

    唐制规定,太子之妾可设良娣二人。正三品;良媛六人,正五品;承徽十人,正六品;昭训十六人,正七品;及奉仪二十四人,正九品。今李屿身为太子,东宫的姬妾虽不多,离妻妾成群甚远,但也是一夫多妻。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侍寝上自是亦须立有一定的规矩。

    反观李屿,对于张良娣的耍小性子,未怒反笑:“今儿是十五月圆之夜,韦氏那边,吾早已让人告知,今夜将于良娣这边歇息。”

    开元十三年十一月,李隆基前往泰山行封禅大典,不日回宫之后,即于安国寺东附苑城修筑了“十王宅”,把业已长大成人的诸皇子均安置在十王宅中,自此以后诸王分院而居,由内侍监差遣专人担任监院使,负责管理诸王日常起居。亦是在那一年,李屿遂以忠王的身份入居十王宅中,同年腊月门,赐与韦氏成婚。当时,韦氏之父韦元珪,担任兖州都督一职,二人倒也够得上门当户对。不过,当年李屿却未相中韦氏,纵管那年李屿才及舞勺之年,但也堪称是个英姿卓然的十五岁翩翩少年郎,而已为碧玉年华的韦氏,相貌上根本算不得貌美如花,恰恰相反,其实是个姿色平平的女子。那时李屿之所以违心迎娶韦氏为妻,个中曲折,说来话长,尚需从其生母杨氏谈起。

    李屿的生母杨氏出身于弘农华阴杨家,为关陇地区名门望族。杨氏曾祖父杨士达在隋代曾任门下省纳言,亦即宰相,故而杨氏之父——杨知庆可以祖荫为官。及至隋灭唐盛,杨家非但未由此衰败,倒是更胜往昔大显大贵,只因杨士达之女即是则天女皇的生身亲母。恰是因于这种裙带关系,景云元年八月,李隆基被立为太子未几日,便奉旨与杨氏喜结良缘,未多久就怀上李屿。

    但李屿出生后,并未能与生母杨氏生活在一起。皆因杨氏仅是李隆基众多姬妾中的一个,而太子妃人选却是后来做了李隆基皇后的王氏。众所周知,即便是侯门正妻的地位均比妾侍优越得多,何况是宫廷之中的妃嫔,彼此间的那份尊卑贵贱本即有着天壤之别,不止是权势悬殊极大,压根就不可相提并论之。加之此时的太子妃王氏一直未有生养,杨氏又自觉班次位于王氏下,为此不敢独享为人母的喜悦,种种顾忌之下,便把李屿交由王氏抚养,幸在王氏倒也乐得其所,在把李屿接到身边后,对李屿更是百倍呵护极为疼爱,慈甚所生。

    自古英雄出少年。生为皇子,少年李屿也是个极聪慧之人,初明世事的年华,已是“聪明强记,属辞典丽,耳目之所听览,不复遗忘”,六岁之时便已拜为安西大都护,更难能可贵者,是其“仁爱英悟,得之天然”,从小到大甚讨王氏欢心,母慈子孝,李隆基自也颇觉欣慰。而与杨家联姻的这门亲事,偏也是经由王氏看中选中并亲自请谏于李隆基允肯之事,况且,那段时日王氏一再直接或间接的跟李屿当面点拨些说教之言,诸如“女子贵德,而不在色”、“娶妻当娶贤,纳妾才贪色”之类的告诫之语,且搬出杨氏从中做说客,训导红颜祸水之理,如此一来,即使李屿百般不愿却也惟有从命。

    十三年来,居住于十王宅中,韦氏实也恪守本分,除却有何传召,鲜少于外抛头露面,一年之中大半的日子里,成日待在佛堂吃斋念佛,从不与谁人争宠吃味,即便迁入东宫以来,亦一如从前样子,于宜春宫设了个小佛堂,见日礼佛不出门,东宫的大小事照例交由张良娣说了算。譬如今日之事,李屿日前提及有意为张良娣操办寿宴,借邀诸王亲以及朝中臣子同来赴宴,君臣同乐番,韦氏不但毫无异议,为免扫兴,就连张良娣私下命人裁制了套正红寿妆的事,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眼不见心为净,并大度的把今夜一月一次独享夫君的良宵让与人手,不与争锋。

    蓦地思及陈年旧事,李屿心下突兀涌上股子五味俱全的感触。结为连理的这十余年间,其待韦氏可谓薄情寡义,无异于陌路人般。就算每月待上一晚时,无不是背对而卧,而非相拥共枕。

    关于立妃之事,李屿并非未曾斟量,对身边姬妾心中各自在划拉的盘算,早也了然于胸。忖至此,于是敛神看向张良娣,正色俨然道:“今日良娣与寿王妃,游园时分可是相谈甚欢?”

    见李屿询及正经事,张良娣适才的醋坛子气顿收,反手关上门扇,旋即回身步向卧榻来:“太子殿下的这个弟媳,可着是心机颇深着呢。日间嫔妾与之携手游园,绕来绕去少说也有个半时辰之久,楞是未从其口中探出半点虚实。园中栽植的花草,其倒是滔滔不绝于口,偏绝口不提晨早探望江梅妃的事儿。”

    因寿宴时,江采苹有差近侍彩儿特来寻李瑁、杨玉环夫妇,言说是来奉还晨早二人至梅阁探望江采苹时,所落下的东西。此事看似不足为怪,李屿却莫名感觉这桩事不简单,其中必定另有隐情。故才在宴散时单独留下李瑁夫妇小坐,张良娣借由东宫园中的百花盛绽,拉了杨玉环游园。原以为,有些事男人之间不便一本正经的开口关询,女人间唠家常的工夫也就无心的说白。熟料,杨玉环口风极紧,连心计与手段俱自恃高明如张良娣者也,临末竟也白费了场心机。

    “以嫔妾之见,太子殿下的这个弟媳,貌似少不经事,实则不然,当是与当年的武惠妃有的一拼……”张良娣于李屿身侧挨坐下,凝目若有所思的李屿,须臾续道,“太子殿下与寿王,座谈的如何?可有发现甚么不对劲儿处?”

    李屿不禁皱眉,摇摇头,想来结果却也在意料之中。正如张良娣所言,当初武惠妃从名门淑媛堆里千挑万选,却惟独选中杨玄琰的这个义女给李瑁做寿王妃,可想而知,杨玉环定有其过人之处。否则,以武惠妃骨子里的阴狠,及其一贯行事作风,又岂会纯粹以姿色挑中一个黄毛丫头?

正文 第180章 以身犯险

    翌日是个好天气,和风暖,晨曦美。

    一大早,江采苹梳洗过后,便坐于院中的那架秋千上乘凉。宫中的这片梅花林,地处本就有些偏僻,往昔又是宫中禁地,李隆基命人修造的这座梅阁,恰又坐落于梅林央心位置,林间的小道虽说不少,亭阁建成之际也有过几番铺设,但较之于宫里的其它宫道来说,总显得崎岖不畅,有欠通便。可也正因此,无论是何时,不管周围如何闹哄哄,梅阁四下却是流淌着其独有的那份静谧,置身其中,格外令人心神安宁。

    每当静静地独呆在这架秋千上,闲看庭前花开,坐看云卷云舒,江采苹的心便有种甚为特别的归属感。那感觉,就仿乎是摇荡在回家的旅途中。

    就在这时,只见云儿慌里慌张返阁来。云儿向来行事稳重有余,鲜少有仓惶失态之时,看样子是有甚么事情发生。

    “小娘子,王美人那边出事了……”果不其然,但见江采苹正独自坐于阁外的秋千上时,云儿顾不及行礼,环目四周,遂将晨早出阁打提热汤水时来回路上听宫人交头接耳在议论纷纷的消息,一五一十报知江采苹。

    “果有此事?”稍时,听罢云儿附耳所言之语,江采苹不由娥眉紧蹙。刚才见云儿行色慌张,江采苹虽已猜知是有不妙,却未料及竟是这种事儿。

    云儿就地屈了屈膝:“小娘子,时下宫中已然传得炸开锅。究怎办是好?”

    凝眉看眼焦急之情尽显于色的云儿,江采苹莲步轻移,提步步向阁阶,面上尽管全未动声色,此刻心下却已起伏不定,忧心如煎愁绪满怀。着实理不通,李隆基何故竟出尔反尔,下旨封了王美人的宫苑……

    昨日李隆基才将凤印交由江采苹保管,委以重任暂代中宫主位,打理六宫事宜。况且,日前李隆基更有默许江采苹全权查处王美人宫苑里的命案一事,今下红花之死尚未水落石出,采盈、月儿等人的冤情更是扑朔迷离。李隆基却又在这个时候下此圣谕。不但把王美人打入冷宫,连其居住的宫苑均封掉,想来委实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见江采苹若有所思,云儿跟于旁,也未再吵扰江采苹,只随之步入阁内。二人前脚刚迈入阁门槛。转身就见彩儿后脚也从阁外匆匆奔入。

    “小、小娘子,大喜呀小娘子!奴听人说,王美人罪有应得。今早被打入冷宫了却残生了!真叫人大快人心呐!”瞥见江采苹和云儿俱在阁内,彩儿净顾气喘吁吁的兴奋不已,毫未察觉两人此时面上的异样。

    “彩儿!”见状。云儿及时低唤了声彩儿,边朝彩儿递了个眼神,示意其莫再乱说一通。

    “作甚?”为此彩儿显是不解何意,当即随口高声应了句之余,方发觉江采苹貌似有凝重之色。“小娘子怎地了?奴怎觉着,小娘子似有不悦?哎呀,小娘子欢欣点嘛!今个可是有天大的喜讯,从天而降!值得开怀大笑……”

    眼见彩儿反应迟钝,愈是暗示其莫多嘴,其愈为脑筋打结般反应慢半拍,不止嘴上唠叨个不停,手上也在瞎比划,那股子激动劲儿,就差当场手舞足蹈,云儿忙急中生智打断道:“适才吾由庖厨过来,闻见里面有股糊味,便把灶台的火熄了。彩儿你且去看看,切勿烧糊饭食才是。”

    自打采盈、月儿被关押天牢,近日梅阁便仅余下云儿、彩儿俩人侍奉于江采苹左右。早先多由彩儿、月儿负责早食夕食,现下梅阁的小庖厨倒成为彩儿一人的地盘,李隆基连日来食宿在梅阁,单是备膳这一件事,整日已是有的彩儿忙。这不,今晨其不过是发现庖厨的食材不怎够了,便去司膳房取些,以备餐丰盛的早膳,脚程上原也耽搁不了多少时辰,顶多花费上半刻钟即可跑个来回,不成想半道上竟撞见一群宫婢在扎堆儿嚼舌根,一时出于好奇心使然,便凑过去探听,谁曾想竟探知了这么桩大事!当下连取食材的事均抛之脑后,即时原路疾奔回来,告于江采苹知悉。

    “哎呀,奴怎地忘却庖厨尚有活干!小娘子,且待奴回头再行仔细道与小娘子知悉这事儿的原委,奴、奴先行至庖厨瞧瞧!”纵然不明白何以得知王美人被打入冷宫的喜信儿江采苹楞是全无喜色,反倒心情阴郁一样,但一经云儿从旁提醒,彩儿只好先顾庖厨那边的事。此时已过辰时,最晚不出半个时辰,李隆基便该着下早朝起驾回阁用早膳,是以,这顿早食绝不可出差错。

    目注彩儿急奔向阁外去,云儿侍立于旁,这才对江采苹说道:“小娘子,彩儿惯常心直口快,遇事口无遮拦,小娘子莫恼其。”

    “无事。”江采苹浅啜口茶,于蒲凳上坐下身,看似另有所思。

    其实,即便云儿这会儿不代为彩儿说情,江采苹也无意于加罪彩儿。彩儿本即是个直肠子,这点同采盈颇像,自从入宫门朝夕相处至今,身边多是非,日愈见人心,江采苹反而越来越能接纳彩儿。在王美人这件事上彩儿之所以一脸的幸灾乐祸相,无非是对之前曾与王美人之间有过的种种不愉快心存芥蒂罢了,故才觉得王美人失宠,且被打入冷宫是件一解心头之恨的喜讯。

    不过,王美人往日为人处事的确气焰嚣张,太过目中无人,枪打出头鸟,今时落得这般下场,不得不说多半是其咎由自取所致。至于愁肠百结,实非是江采苹同情心泛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对于王美人现下的落难,若说丝毫怜惜之情也无,那是假的,毕竟,江采苹与之同是宫门高墙里的女人,可谓同是天涯沦落人,更何况王美人的事并不单纯的是王美人一个人的事情,实则与后。宫近来发生的其它几件事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是以确实搅得江采苹有点头疼。

    显而易见,一夕间王美人突兀复被打入冷宫,此事绝非看上去那般简单,倘若江采苹未猜错,该是李隆基草草结案,将罪名如数扣在王美人头上才是。如若不然,前两日才责令王美人禁足于己宫苑之中,好生闭门思过,今日又何需多此一举,十之**是有人在暗中使了手段,反之,即为李隆基已是查明这一系列事件的真相,然而其中牵连甚广,并不想让真相大白于世,故才用障眼法令王美人顶罪,就此也好中止江采苹继续往下查悉。

    恍惚间忖及此,江采苹忽而心头猛地一沉,倏然从蒲凳上站起身。如果说,果是被其猜中,接下来受牵连的人,恐怕就要轮到采盈以及月儿等人。

    “小娘子,小娘子这是作甚?意欲去哪?”见江采苹面如土色径自冲往阁门方向去,云儿见了,赶忙紧跟几步。不知江采苹究竟想到了甚么,刹那间竟如斯按捺不住躁动。

    “快,即刻随吾前往天牢!”有了王美人这个前车之鉴,此刻江采苹兀自感到一种很深的可怖,帝王之心,喜怒无常,变化无常,深不可测,绝不是谁人可左右之。救人如救火,即使是触怒天颜,其也绝不可让采盈出事。

    “天牢?”云儿片刻晃愣,脚底一滞,旋即疾步几步,将江采苹拦于阁阶下方,“小娘子,可否听奴一言?陛下快下朝,小娘子这刻去天牢,似有不宜。奴知小娘子是不放心采盈等人,小娘子若信得过奴,便差奴代小娘子走这趟,可好?”

    云儿在前伸手一拦,江采苹稍敛神,心头的不安稍减:“此次去天牢,或许凶险无比……”略顿,凝目云儿,江采苹方接道,“也许是吾过虑了。汝先行探探牢中风声也好,切记,若有何变故,切勿擅做主张,安平报知吾才是为上策,可懂?”

    “奴谨记于心即是。”云儿行了个微躬礼,转即压着碎步走向梅林外。

    目注云儿离去,江采苹立于原地,良久蹙眉未舒。以云儿的资质,少时行至天牢想必懂得如何见机行事。这两日净是闹心王美人这头的乱子,完全顾不上前去天牢探望下采盈、月儿等人,也不知采盈前几日所受杖刑臀部的伤有未痊愈。

    “小娘子怎地站在这?”彩儿从庖厨出来,逢巧看见江采苹正杵立于阁阶处,遂上前来,“今儿个的早食,已备妥。好在云儿先时把灶火熄了,不然奴可就白忙活了这一早晨。咦,云儿呢?”

    见彩儿说着,便扭头寻云儿身影,江采苹抿唇颔首道:“吾适才遣云儿出阁办点事,一会儿便回来。”

    彩儿对此并无置疑,拍拍袖襟道:“原来是这样,怪不得见不着其影儿。哦,对了,奴还未向小娘子禀清王美人的事。”

    提及王美人,江采苹适时敛色道:“彩儿,汝且随吾去趟冷宫。”

    “冷、冷宫?”彩儿眨眨眼,半晌未转过弯,“小、小娘子作甚去冷宫?冷宫那种地方,晦气着呢,可不是随便……”

    彩儿言外之音,江采苹自是镜明,但事急从权,眼下诸事刻不容缓,天牢既有云儿去,当务之急便是去冷宫看下王美人的情况。事已至此,唯一的法子即是及早揪出幕后黑手,换言之,倘使再行让奸人抢先一步,只怕一切均将全无回旋余地……

    “哎,小娘子!等、等等奴,奴陪小娘子一块去便是。”见自己的话还未说完,江采苹已然径直步向外去,彩儿摸不着头绪的嘀咕罢,立马紧追向江采苹,同时不无腹诽,无缘无故的,这一大清早放着清静不清静,江采苹硬要直奔这宫中旁人均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而去,是否是中邪了。

正文 第181章 着道

    大唐偌大的后。宫之中,掖庭宫可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史载,掖庭又称永巷,源于汉武帝时,乃后。宫小部分妃嫔以及所有宫女住的地方,凡婕妤以下皆居掖庭。由掖庭令专司其职,统一掌管整个掖庭宫。

    王美人原就出身于掖庭宫,今下既被打入冷宫,想必是被打回原形,发落回旧处充作杂役。是以,江采苹从梅阁出来,便径直朝掖庭宫而去,倘如赶得及,或可为王美人多关照几句。

    武婉仪的婉仪宫与掖庭宫相距不怎远,行至婉仪宫,再往前走即至掖庭宫。江采中途未停歇半步,步至婉仪宫处时,脚底却是没来由的一滞。上次李隆基一见那块长命锁,就龙颜震怒,怒气冲冲来找武婉仪问罪,江采苹随后寻来婉仪宫,至今也未弄清关于那块长命锁的个中原委。可是其肚子里的皇嗣,不日却已滑胎夭掉……

    此刻途径婉仪宫,江采苹不免黯然伤情。毕竟,痛失腹中骨肉血亲,是种刻骨铭心的痛,尤其是之于一个人母而言,无异于是在剜心割肉,这种切肤之痛,就像是一头跌到菜刀上一样。瞥眸婉仪宫已是新修缮好的朱门,江采苹提步正要继续向前走时分,忽而“吱呀”一声轻响,婉仪宫本是紧闭的门扇却从里面被人打开。

    “奴参见江梅妃。”但见步出门来者,是武婉仪身边的翠儿,见着江采苹立于门外,即时屈膝行礼。

    江采苹抬了抬袖襟,示意翠儿免礼,旋即挤出抹笑靥,关询道:“武婉仪近来可好?”

    “回江梅妃,托江梅妃的福。婉仪近几日身体好多了。”翠儿作应着,又朝江采苹揖了礼。

    “如此甚好。有甚么需要,往后里净可来梅阁找吾即是。吾尚有事,先走一步,回头代吾问武婉仪带个好。”江采苹面上挂着笑容,自觉笑得很假,语毕便匆匆迈开步子,着实不愿再在婉仪宫门前多待。

    尽管日前滑胎一事。与武婉仪并无牵扯。但不知何故,站在婉仪宫门外,江采苹心中有种说不出的难受。也许是过于触景伤怀,思及上次来婉仪宫时,腹中皇儿尚安然无恙的缘故。自打滑胎以来,江采苹便再也见不得任何可勾起伤神的东西。为免睹物思人,武婉仪当日曾赠送及手的那块长命锁,连带云儿前些日子缝绣的小鞋等物。早已压于箱底。

    “江梅妃,恕奴冒昧,奴、奴有一事相求……”江采苹转身作势走人的时刻。翠儿迎上前两步,似有难言之隐般顿了顿,方又说道,“奴斗胆,江梅妃改日若有空。可否常来几趟婉仪宫?婉仪、婉仪的身子骨,怕是撑不了多少时日了……奴想恳求江梅妃,多来陪婉仪说说话儿,奴伺候婉仪十余年,婉仪在宫中忍了一辈子,奴着是不忍其临了走的这般孤苦……”

    见翠儿已是哽咽的眼圈发红,江采苹看眼跟于旁的彩儿,暗吁口气缓声道:“汝且起来。它日吾自来婉仪宫,与武婉仪唠体己话。汝好生侍候武婉仪便是。”

    彩儿这回倒也颇有眼神儿劲儿,一经会意江采苹眼色,亦及时从旁搀扶翠儿站直身。闻江采苹承应之言,翠儿显是感激不已,忙连连点头道:“奴谨记江采苹教诲,必尽心尽力侍奉周全婉仪。倘婉仪得见江梅妃登门,定倍为欣慰……江梅妃有所不知,婉仪这两日常跟奴提及江梅妃,说是与江梅妃一见如故,甚觉谈得投机!”

    翠儿看似是个忠心侍主的婢子,江采苹颔首笑曰:“吾亦有同感,直觉与武婉仪合得来。”

    “今时婉仪得遇江梅妃视如知己,奴打心底里替婉仪高兴……哦,奴不多耽搁江梅妃正事了,造次之处,还请江梅妃宽谅。”翠儿倒是喜形于色,听似却又话中有话。

    适才江采苹不过是随口一问而已,不成想竟引出这么一长串对白。话既已说到这份上,这会儿也该是时候去看下王美人的情况。时间本就紧迫,又同翠儿说了这般长的话,已然半刻耽延不得,江采苹回身刚欲轻移莲步,未期,身后竟又传入耳一道较为耳熟的声音:

    “翠儿,跟谁说话呢?吾先时唤你请的人,可是已请至?”

    人未到,声先到,这次触及于目之人,不是旁人,正是武婉仪本人。环目手扶门扇,现身于门槛处的武婉仪,不得已之下,江采苹只能再次稍停片刻。

    “回婉仪,奴一出门,逢巧便碰见江梅妃了。”翠儿即刻步上前,搀向武婉仪说示道,“至于婉仪交代奴办的事,奴还未前去请宫人来修缮屋子,奴正要去请……”

    “不知江梅妃屈尊降贵,嫔妾有失远迎,江梅妃莫怪。”未容翠儿作释毕,武婉仪已是就地先行向江采苹请礼道。

    江采苹留意见,武婉仪的目光有不着痕迹地在翠儿脸上一扫而过。纵管如此,见状还是疾步向婉仪宫朱门:“武婉仪何需多礼,岂不折煞吾?吾也不过是逢巧路过罢了。”

    边说,江采苹眸稍的余光边晃了睨武婉仪身旁的翠儿:“适才吾听翠儿说及,姊贵体有所好转,正与之说,改日再行上门探望姊,姑且托翠儿捎个好。瞧姊神韵,确实比日前有精气神的多!”

    反观武婉仪,面色的确红润不少,只是浑身上下依是透着分病态,发白的唇际噙着淡淡的笑道:“有劳江梅妃挂怀,嫔妾已无大恙。”

    人的神采一旦给人以老气横秋之态,无疑易叫人生出回光返照的错觉。

    稍思,江采苹遂敛色问道:“怎地回事,何以请人修缮屋子?”

    “回江梅妃,婉仪宫的几间屋子,长年失修,不巧今年阴雨连绵,隔三差五便下场雨,每每下雨,处处漏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