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书燕竟被他说服,还能心安理得的跟着一起玩。
然而婆母果然还是知道了,原来俞氏带着大儿媳妇来了福城后便住在了盛府,每日陪伴在陶氏身边,两人倒是聊得来,只是当日夜里四儿没有回来,府学却放了学。
第二日再派人去问,便发现四儿不但不在府学,还逃课了,仔细相问之下,俞氏便带着老大媳妇,寻到祥瑞客栈来了。
毛氏第一次进入客栈,没想到祥瑞客栈如此多客人,听说客房都已经满了,往来打尖住店的都不招待。
她倒不知四弟妹的生意做得这么大,原本以为只是在庾县有几间铺子罢了,谁知已经开铺做生意到福城来了,也不知她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客房都住满了,那得赚多少银子去?
毛氏跟着俞氏身边,在那掌柜的引领下来到三楼一间客房前,上面写着天字一号房,婆媳两人敲门,开门的正是石泉,石泉一看到燕子的婆母来了,心虚了,连忙退后一步,朝里头喊话,“燕子,你婆母来了。”
于书燕一听,也跟着吓了一跳,她就知道不能瞒多久,于是催着秦楚赶紧跟着他母亲回去,反正她还要巡视另一间客栈,自是走不开的。
秦楚摸了摸媳妇儿的额发,说道:“燕儿且等着,我这就去跟母亲解释,母亲不会怪你的。”
俞氏面色铁青的坐在厅前,这会儿有伙计上前送上吃食糕点。
俞氏不是不惊讶的,这才多久的事儿,四媳妇居然在福城也开了客栈,还开在贡院旁边,倒是见多识广,做了一笔好生意,在做生意上,俞氏不得不佩服。
毛氏拿着糕点尝了尝,味道竟然很好吃,与福城的酥糕不相上下,毛氏不知不觉多吃了几块,却遭俞氏一个眼神,她只好停了手。
秦楚从里室出来,看到俞氏,便上坐下,“娘,燕儿来福城巡视铺面,做生意,我知道后便匆匆赶来见上她一面,明个儿下考场的事我是知道的,我正打算傍晚时分回师父府上呢。”
俞氏看到这个四儿子,心里就难受的紧,这可是她拉扯长大的儿子,怎么却总是向着他媳妇儿去了,她就知道,于氏就是个妖精,她四儿都要下考场了,非要过来见面,她当初不让四媳妇过来,就是怕她四儿分心。
若是四儿考试有个好歹,她绝不会放过老四媳妇,俞氏连忙“呸”了几口,是她胡说,她的四儿是一定能中的。
“楚儿,你也长大了,成家立室,按理我不该多说,可是我着实看不惯,老四媳妇这会儿过来巡视铺子,她是什么意思呢?”
“我明明叫银叶告诉她,在你下考场前不要来,她非要过来分你的心,我瞧着她没安好心,现在你就跟我回去,四媳妇要巡视铺子,便由她来巡视,左右她要做生意,你一个大男人都管不了,我一个妇道人家还管得住。”
“我是全天下最窝囊的婆婆,儿媳妇想要见外男便见外男,想要做生意便做生意,我是管不住她了,但你是我儿子,我若是连你也管不住了,我当初就不该生下你。”
说到这儿俞氏的脸色很是难看,秦楚瞧着母亲是生了大气,再想到明个儿五更天就要起来,准备东西下考场,想着媳妇的劝告,他便来到俞氏身边,愿意陪着她一同回盛府去。
秦楚走了,于书燕的心莫名有些空落,秦楚在时,她巴不得秦楚赶紧走,但是秦楚一走,于书燕便有些不舍了。


第395章 秦楚下考场
周寅从屋里出来,看到一脸不开心的妹妹,就知道她想念着秦楚,嘴上不饶人,心里还是极为挂念的。
“咱们的确还有一间客栈不在贡院边,要不我们去巡视一下。”
周寅建议。
于书燕想了想点头,“好,去看看也好。”
不然她呆在这儿只会徒担心。
于是于书燕带着石泉跟周寅一起去了福城靠近官道的祥瑞客栈,这儿多是做往来走商的生意,于书燕好奇的是周寅和汪良是怎么租到这样的好铺子。
周寅却是说道:“这儿原本只是几间面馆,汪良有法子,派了几个人说那面馆里的吃食有问题,生意坏了,对方也就不想再做生意了,于是我们就租下来了。”
于书燕一听,感觉到不可思议,她看向周寅,“这样不好吧,无中生有,对方不知道报官啊?”
周寅却是笑了笑,“他们的确可以报官,只是我们说的是真的,事实上他们借着这条道的方便,做的吃食的确不干净,只有来往的客商多是吃上一次便不来吃了,来往外地的也不想惹上麻烦,所以这几间面馆极尽嚣张。”
“汪良是秀才的功名,他去县衙一告一个准,对方哪敢惹,他们便不敢了,于是铺面空出来后,我们便顺势租下了,如今这些客商过来不但有好吃好喝的,还能住店,咱们请的厨子做的吃食也并不差,至少干净。”
于书燕听到周寅轻描淡写的说着他们当初开铺做生意的细节,心里还有很不可思议的,想不到汪良如此厉害呢,难怪他敢在那隔壁屋里弄一个窥视的小孔来,汪良这人便是有不少的计划。
三人进入客栈,那掌柜的自是认得周寅易容后这普通的模样,先前这里头的人便是他与汪良一起招募的。
一看到周寅带着一位小少年过来,想来是东家过来巡视了,于是很是恭敬的将帐本交出来。
于书燕拿了帐本坐在帐房里细看。
周寅与石泉没事儿做,却是将几间客房都打听清楚了,都来了些什么人住,生意如何。
因为先前这儿开面馆的是一霸,导致周围没有几人敢做生意的,如今他们新开一间客栈,能吃能住的,一时间生意很火爆,这儿隔着官道近,那些客商来到客栈,多是一个商队,不但要店里的伙计喂马,还得管好那些货物,虽然他们也派了人守着的,但还是害怕生出意外,行商的人银子不成问题。
至于大通铺上住着的那些苦力和小管事们,甚至一个商队过来,客栈就要包全了,生意的确很好。
于书燕将帐本看完,心情很激动,没想到靠近官道和码头的客栈生意最是好做的,这才开店多久,她便赚下了五千两银子,就这个铺面,便回了本,那贡院旁边的客栈这一次乘着这一次考试也赚了一笔不小的银子,她心情大好。
看来这客栈生意不错,比开布庄还要赚钱些,她便有心想将客栈再做大些,至于布料,她打算将来做走商,赚两地差价,这样的生意才能赚大钱。
于书燕将帐本还给掌柜,又鼓励了几句,于是他们在店里吃了一顿晚饭才回到贡院的客栈。
她一过去,三人就看到秦楚独自坐在房中,面色铁青,一看就是不开心了。
他怎么又来了?不是陪着婆母回去了么?
秦楚看到三人回来,一脸的郁闷,“又去哪儿了?”
“这一次是真的巡视铺子去了。”
于书燕不知为何有些心虚,她莫名又有些感动,秦楚明个儿就要下考场了,他竟然又来了。
秦楚却是上前拉着她入了屋,然后抱紧她,“我不可能就这么跟着我母亲回去,都没跟你说清楚,我担心你难过,谁知你倒好,心情好到去巡视铺子。”
于书燕心情可不好呢,但她想着他明个儿五更天就得起来去贡院的,这一次可是乡试,不是院试,极为重要,而且进入贡院后,贡院门上了锁,一关就是九日,只有时间到了才会开门让他们出来。
眼下入秋,天气冷了,半夜里还会有冷风,那贡院里他得呆九日,生怕他精神不济,而且进入那贡院,一不能夹带,衣裳都只能穿单衣,即使穿上数件也不止寒,其次用的油灯也有数目,里头弄吃食最是麻烦,指不定就是带去吃的凉食。
虽说他会功夫,但她也担心他这么久会受不住。
于书燕想到这儿便劝道:“秦楚,我知道你念着我,但是你明个儿就要下考场,你还是回盛府去,不然婆母又寻来了,我不是说过么?想要我们婆媳关系更加融洽,你的作用很大的,你可不能因此而引起我们婆媳之间不和,现在你快回去吧。”
秦楚听到这话,心想着倒也是了,母亲指不定又要怪上燕儿,于是秦楚抱抱她亲亲她,倒也没有再纠缠,却是乘夜回去了。
这一夜因为秦楚还是回来见她了,她的心情大好,倒是一夜睡得好。
第二日五更天,于书燕起了床,梳洗妥当,来到厅中,没想周寅和石泉都坐在那儿等她,三人都心照不宣,今个儿是秦楚进贡院的日子,他们自是要去看看的。
于是几人随意吃了一点儿东西,便匆匆来到了贡院门口,这儿当真是人山人海,送行的亲人都来了吧,于书燕的眼睛努力的在人群里寻找,也不知秦楚来了没有?
她寻了好半晌,既没有看到盛府的人,也没有看到婆母和大嫂,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于书燕有些着急了,于是三人分头去寻,于书燕坐在树下,朝树上看了一眼,心想着她要不要爬上树去看,站得高望得远,不然就她这身高,寻个人那得寻到几时去。
于书燕挽起袖子就要爬树,背后有人拍她肩膀,她回头一看,正是秦楚了,他今个儿穿得单衣多,人显得臃肿一些,这会儿他笑看着自家媳妇,“你又要爬树?”
于书燕一头黑线,她立即看向秦楚背后的婆母和大嫂,果然婆母的脸色极为难看。
“你还有这闲功夫说话,快去排队入场了。”
于书燕小声劝着,秦楚不以为意,时间尚早呢,他就知道媳妇儿会来送他,来到这儿后他看到了树,想来媳妇儿会爬树寻人了。


第396章 于书燕入盛府
于是他伸手握住于书燕的小手,带着她来到马车边,看到下了马车的母亲和大嫂,便说道:“娘,这九日里我都在贡院,既然燕儿来福城,我便将燕儿交给母亲,一同去盛府吧,这样我放心。”
俞氏想着儿子进入贡院后,这个儿媳妇在外头,还不知道要见哪些外男去,倒不如将她带在身边,左右来都来了,还能赶她回去不成,等到了盛府,她还不得老实些了。
于书燕倒也没有拒绝,她是觉得婆母不会同意的,正等着婆母出声拒绝,她也好顺势的在外头自由自在,哪知俞氏一口答应了,不仅于书燕心里惊讶,便是旁边的毛氏也惊讶的很,婆母怎么又同意了呢,先前明明不想将四弟妹带在身边的。
何况那儿是盛府,婆母带着她在盛大儒夫妻面前露了脸便本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儿,怎么转头还要给四弟妹这样的好机会。
毛氏有些不舒服,她看向四弟妹,总觉得婆母嘴上说要休了她,所做所为却是向着四弟妹的,她不服气。
秦楚听到母亲这话,心下一安,他也怕媳妇儿在外头太过自在了,入了师父的府上,师娘必为他管着媳妇儿,正好师娘也喜欢他家燕儿相伴。
他们一行人看着秦楚轻松的进入贡院,天大亮了,贡院的门上了锁,外头只有一脸严肃的差兵把守着,考试重地,闲人都得离开,想要一直等的,那也得远远地等,不能站在贡院的门口。
眼下得九日后才开门,倒是没有几个人会在这儿等的。
俞氏转身入了马车,于书燕朝旁边的周寅和石泉看去一眼,眨了眨眼睛,于是她上了马车,石泉却是想笑,这不燕子又被她婆母给带走了。
马车往盛府去,路上毛氏与俞氏有说有笑,一看就是婆媳关系极好的样子,就数于书燕格格不入,坐在那儿半句话都插不进去,同时她也不想说话。
到了盛府门口,下马车时,俞氏叮嘱于书燕,“这里是盛府,你可得懂规矩,有些话先三思后再说出来,盛大儒夫妻是我四儿的师父和师娘,你自是要万般恭敬的。”
于书燕一脸老实的模样,应了声好。
毛氏想着她比四弟妹早来两日,自是懂得了盛府的规矩,还能跟盛老夫人说上话的,盛老夫人对她可和善了,这一次倒要看看四弟妹怎么应付,往日在庾县的大小宴席上,她那一套总觉得比她高一等似的,让她憋屈了好久。
毛氏那模样似乎就等着看她出丑似的,于书燕看在眼中也没有作声,她一脸文静的模样。
婆媳三人入了盛府,便有管家上前传话,盛老夫人正要与俞氏说说话,许是问那贡院外的情况。
于是婆媳三人便入主院去了。
到了主院的堂房前,盛老夫人坐在太师椅中,旁边的贴身嬷嬷正服侍着盛老夫人吃下汤药。
三人一进门就看到了,俞氏面上一惊,关切的上前问候,盛老夫人便说只是染上了一点伤寒,养两日便好,许是天气转凉,给冷着了。
俞氏听后放下心来,三人才坐下,那盛老夫人陶氏看到了于书燕,便是露出笑容来,朝于书燕召手,“燕儿来了,过来,来我身边看看,怎么又瘦了呢。”
那模样便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看到了心疼的晚辈才会露出的表情,倒是让俞氏和毛氏都呆了呆。
于书燕便快步来到陶氏身边,陶氏身边的贴身嬷嬷眼明手快的叫人搬来了绣凳坐在陶氏膝下。
“好几个月没有看到你了呢,楚儿来福城,也不带上你,你如今的球技如何了?”
于书燕便如实说了,还为秦楚开脱,她怕帮秦楚读书不专心,所以没跟着来呢,陶氏却是笑了,“你若来了,便陪着我这个老婆子便是,上一次一年一度的击鞠赛你们夫妻二人打赢了,不少夫人们都记挂着,总是问我你几时能来福城呢。”
于书燕倒有些意外,她与这些贵夫人可不熟悉,何况她得罪的是陈知州之女,他们还敢跟她结交不成,就不怕陈家报复。
但陶氏自是不会说谎,那除非是在这福城,连陈知州也不敢得罪了盛大儒呢,必定是这样了,看来在福城有师父和师娘相护,她倒是什么都不必怕了。
于书燕笑了,点了点头,说以后必常来福城。陶氏听后高兴,还叫下人端来了棋盘,却是让于书燕陪着下棋的。
于书燕要与陶氏下棋,旁边的俞氏心中一惊,想不到老四媳妇还会这个,于是看向毛氏,交代道:“你也过去,好好学学,这几日左右无事,你跟在你四弟妹身边学学那球技和棋术。”
毛氏听后不舒服,可是碍于婆母威严的看着她,她只好厚着脸皮一脸含笑的上前观战。
俞氏也顺势坐过来观战,然而两个门外汉根本看不懂,就看到陶氏和于书燕你来我往的,时不时还一脸认真严肃,时不时又笑了。
一盘棋下完,茶都凉透了,旁边观战的婆媳两人却是昏昏欲睡,显然什么也没有看懂了。
陶氏却是笑道:“燕儿的棋艺不错,难怪那些贵女都不是你的对手。”
这会儿俞氏婆媳被陶氏的笑声弄醒,连忙朝棋盘上看去,见棋子早已经收起,一盘已经结束,又听到连福城的贵女棋艺都不如于书燕,这一下婆媳两人心情大变。
陪着陶氏吃过午饭,陶氏便要歇晌去,眼下只剩下俞氏婆媳三人,于是来到了花园的凉亭中,俞氏看着于书燕说道:“老四媳妇,你大嫂什么都不会,乘着这段时间有空,不如你教你大嫂下棋吧。”
于书燕看向毛氏,毛氏的脸上很有些不甘,虽然垂着头没有看她,却是尖着耳朵的,瞧模样也想学了。
于书燕应了下来,“可以,只是大嫂可得好好学了,我这人脾气不好。”
俞氏一听,嘴角抽了抽,想到能让老大媳妇多学些,于是也严厉的告诫老大媳妇得听老四媳妇的,不能偷懒。
于是盛府下人端来棋盘,于书燕便开始教起毛氏来。


第397章 学着下棋
于书燕前一世在京城里请的嬷嬷,是嬷嬷教会她的,那会儿为了学这雅意,她没少挨戒尺,她这么勤快才有了今日的成果,然而这一切她都是为了秦楚,前一世为了秦楚,她当真是失去了自我,什么苦都愿意吃。
毛氏虽是识字,却并不是像那些贵女一样能识不少字,还能吟诗作赋,她不过是比普通人识点字,能看懂文书,不受人骗罢了,自然学这些附庸风雅之事,她却是边儿都没有摸到。
下棋忌心躁,显然毛氏不只心浮躁,人还容易分心,注意力不太积中,结果毛氏还没有学会,俞氏却在一旁学会了。
俞氏有些不高兴,便让毛氏在一旁好好看着,她便与于书燕一起下起了棋。
于书燕也不得不佩服这个婆母,年轻的时候带大了四个儿子,还个个教得如此孝顺,对秦楚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寒门极难出贵子,但是她却是硬生生将秦楚给培养了出来,虽说秦楚本人也聪明,会读书,可是没有婆母给他创造这个环境,便指不定还是个泥腿子。
如今婆母学会了棋艺,竟然下了几盘开始能反击了,虽然棋艺不精,至少还能与于书燕对弈,再从于书燕这儿学到技巧。
令于书燕没有想到的是,婆母学会了下棋后,竟还有些沉迷,只要陶氏休息去了,她会带上于书燕不是坐屋里下棋便是在凉亭里下,反正乐此不疲。
左右盛府也没有别的娱乐,他们又不好总是出门游玩,在家下棋是最好的消遣。
俞氏下了几日,棋艺精进,俞氏与毛氏对弈,毛氏已经不是她的对手。
于书燕还是有心想教俞氏的,虽然她以后要离开负心汉,离开秦家,但她还记得当初主簿夫人孙氏所说的话,将来秦楚身份越贵重,家中女眷就更要明白这些贵圈里的规矩。
什么四会四雅都不能落下,就算不精,也得懂些,不然就像陈家贵女那样,发了帖子人家不得不去,可是却很招人嫌弃的,在庾县这几个月,陈君文的名声可不怎么好。
俞氏沉迷于棋艺,直说回去后她也要买上一副好棋,于书燕忘了告诉她老人家,一副棋子贵的上几千两,纯玉所做,便宜的也是几十两,想来依着如今秦家的情况,怕是不好买了。
于书燕并没有提醒,她这么说出来反而有些欠妥当,到时让她买了后再说吧。
九日的光景到了,贡院的门要开了。
这日早早的,婆媳三人便来了贡院门口等着,周寅和石泉也来了,两人看到于书燕容光焕发,想来在盛府内过得不错,没有受到什么委屈。
贡院的门一开,首先便是从贡院内抬出几人,把外头等着的亲人给吓到了,这是怎么回事,这是晕倒在里头了。
那些读书郎的亲人连忙上前将人抬走送去医馆。
原来这几日夜里太冷,身子骨不健朗的,便生病了,考卷有没有答完且不说,但人病了就得冶,瞧着乡试可不是开玩笑的,不然中了举后,会受地方官员们看重,得富绅亲睐,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家里人也能得到尊重。
而且有钱的举人还可以捐个知县的官来做做,所以说乡试至关重要的。
终于等到秦楚出来了,他看起来却是所有应试秀才当中最有精神的一个,虽然有些脏乱不堪,但人的精神却是极好,他是练过功夫的。
于书燕一看到秦楚,便忍不住朝他走去,不知不觉先俞氏一步来到秦楚身边,上前将他上下打量一眼,安下心来。
秦楚却是指着自己,“身上臭,我现在只想回去好好洗个澡,吃碗热饭。”
秦楚原本只是随口一句话,俞氏听后却是哭了,上前拉住儿子的手,带着儿子上马车,于书燕落了后,马车便动了。
秦楚连忙叫停马车,俞氏才想起还有四媳妇没上车呢,于是挑开帘子叫她赶紧上车。
婆母忘记她的存在也不是一次两次的,前一世时常这样,有了秦楚在,婆母基本不会记得别人的,她倒也习惯了,左右也没想着她能记住她,只是秦楚如此在意她,却是让她心中一暖。
于书燕上了马车,俞氏坐在秦楚身边,毛氏隔着点,秦楚便让于书燕也坐他身边来,毛氏只好让开些。
秦楚身上的确不好闻,一股酸臭味,于书燕倒也没有觉得什么,从怀里拿出一包吃的,这是刚才周寅准备的,是热乎乎的肉包子,听说是那种一咬便能出骨头熬出的汤汁小笼包,在福城很有名气。
于书燕拿手帕包着,秦楚一闻到吃的,便要伸手,于书燕拍下他的手,“你的手脏,我喂你。”
俞氏和毛氏看到两人那甜蜜的模样,脸色便不好看了,这儿还有人呢,两人要不要这样。
于书燕喂了一个小包子到秦楚嘴中,他嘴巴大,一口一个,也免得咬出汁来,到处都是。
秦楚吃了一个,尝到了味道,直说好吃,眼神儿都留在那包子上了。
俞氏却端坐在一旁,面色淡淡。
包子吃完,秦楚还没有吃饱,却是很满足。
这会儿俞氏问起儿子在考场的事,他这一次考的不错,说每道题都会答,应该不成问题的,想来到时跟师父说说自己的答案,便知道能不能中了。
俞氏一听,心情大好,也不计较刚才儿子儿媳妇的亲密,甚至再看四媳妇,觉得也挺好的,这几日教她下棋,很有耐心,又在她儿子刚出贡院时便买了热乎乎的包子。
至于他大嫂可没有想周全。
很快马车到了盛府,盛府老管家在,便迎着秦楚下去沐浴更衣,盛老夫人已经准备了宴席,就等着徒弟回来了。
秦楚梳洗过后,整个人容光焕发,一看精神极好,穿着一身墨绿袍服,身姿挺括,当真是一表人才,便是于书燕也忍不住多看了一眼,她不得不承认,秦楚是真的长得相貌好,都说他当年中的状元与探花相貌上不分上下,很得官家喜欢呢。
秦楚来到师父身边,向二老行了一礼方坐下。


第398章 看戏
盛瑜已是花甲之年,他对这个晚年认下的弟子是很上心的,他很担心弟子的前程,在学识上他觉得这个弟子是真的不错,甚至超过了他的预期,只是这个弟子有些不太上心科举,还有特别重儿女私情。
就这一点上,盛瑜却颇有些担心的,好好的一个苗子,可别荒废了,好在盛瑜在陶氏那儿知道,于氏是一个识大体的女子,想来将来也不会给弟子托后腿。
吃饭时候,秦楚便简单的将那考试的情况说了,盛瑜听了他所说的考卷题目,又简略的听了他答案的一些内容,心里大喜,于是吃过饭后,师徒二人便去书房细说。
于书燕陪在陶氏身边,陶氏身子好了,又活跃起来,说是要请戏班子进来瞧戏,刚才她看到师徒两人的表现,便知道想来是考得不错的了,心情也大好。
盛家的老管家下去安排了,于书燕陪着陶氏,与她下了棋,这一下婆媳两人在旁边看着,倒是能看明白了,尤其是俞氏,对她很是受益。
很快戏班子请来了,于是婆媳三人便陪着陶氏一同看戏,那边师徒二人又被地方官员给请了去,多半是想找秦楚问问这一次乡试的考卷的。
这是福城新上的戏,在福城场场坐满,权贵之家想要私自请,可得有这个面子,然而盛府自是有面子,在福城还没有人不敢买帐的。
陶氏看得入神,戏班里表演的却是一条蛇报恩的故事。
于书燕看到这个故事,她心思一动,这个戏班不会是后来在京城风靡的那个叫东风紫来阁么?
戏表演完后,于书燕来到对后面探班,原本这些贵夫人都有这个爱好,都会打赏小生,然而于书燕过来却是找班主的,却让那班主老者颇有些意外。
她上前试探的问道:“听说这个戏班叫紫来阁?”
“紫来阁?”
那老者疑惑,他们戏班正想取一个响亮的名字,前不久才叫东风戏班,借我东风之意,不过这紫来阁的名字也不错啊,于是顺口说道:“借夫人吉言,我们东风戏班,以后便改名为东风紫来阁了。”
于书燕听后,一脸的古怪,这一世的名字还是她起的?
她试探的问道:“你们这个灵蛇报恩的故事是从何得到的?”
班主一听,便如实说了,原来是民间一个爱讲故事的人所说,这人能随时想出一个故事来,跟着他听故事,一个上午也才一文钱,可是听说听了一个月,便不曾有重复的故事,他讲不完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极为有趣,于是那班主便摘取了其中一个故事,费了一两银子买下,从此便成了东风戏班的重头戏,很受福城权贵们喜欢。
于书燕一听,便问他可是叫百事知先生,那班主一听,连忙点头,于是于书燕连忙从怀里拿出一把银票给对方,“去,把这个百事知先生找了来,这个人我有大用。”
那班主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的银票,吓了一跳,便是最近表演过多场,也没看到这么多银票的。
于是那班主连忙将那银票还给于书燕,向她恭敬的行了一礼,便说道:“夫人,银票且收下便是,我与那百事知先生认识,我去寻他,他必定能来,到时能给他一些酒钱便是。”
于书燕听后点了点头。
于是戏班还没有收拾好,班主却匆匆出府去找百事知先生了。
于书燕站在戏班后台外,有小厮上前试探的问道:“夫人,可还要找小生。”
于书燕摆手,她对那唱戏的小生不感兴趣,那小厮见状,颇有意外,就在那门帘后等着的小生也有些失落,只好接着回去卸妆。
于书燕却是快步出了后台,来到陶氏身边。
陶氏看到她,却是笑问道:“那小生长得如何?”
陶氏话一出口,原本还在回味着戏里内容的的俞氏,立即转头便看向老四媳妇,她惊讶的问道:“你去见外男了?”
于书燕看到俞氏那郁闷的脸,就知道误会了,于是她摆手,“我没有见小生,我见了班主,就是问问那故事的来历。”
陶氏一听却是笑了,权贵夫人没有不打赏小生的,这也是常事,虽然陶氏本人不太喜欢这么做。
但是俞氏这么惊讶,陶氏生怕因此而惹婆媳不和,颇有些内疚,便解释了一句,说城里贵夫人都是这样打赏的,打赏的时候会见小生一面。
俞氏听后却并没有放心,反而更郁闷,权贵夫人怎么样她不说,反正他们家的家风,自是不得与戏子打交道。
于书燕凭白又收到俞氏一个气愤的眼神,她也没有当回事。
东风戏班的班主回来后,对方果然带来了一人,正是于书燕要寻的那位百事知先生,这位先生年纪有四十上下,有一双灵活的眼睛,笑起来的时候,看到的人都忍不住很愉悦。
这人与说书先生又有些不同的,说书先生几个故事能说很久,他却并不是。
此人来到几人面前大方的行了一礼,身上一件粗布长衫,显然日子过得也不是很好。
于书燕便问他为何说故事从来不重复的。
那人一听颇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不是我不愿意重复,而是我也忘记了。”
百事知的话让在场几人都忍不住想笑,陶氏说道:“这灵蛇报恩的故事便是你想出来的?”
对方点头,他顺势答道:“除了灵蛇报恩,我还有忠狗报恩,灵狐报恩,总之有不少故事,都是当时所想,事后我都忘记了。”
于书燕只觉得可惜了,这个人她一定要得到,她有一个大胆的想法。
要怎么才能得到对方的身契呢?
这边百事知便顺势坐下给陶氏、俞氏、毛氏讲起了故事,想来在盛府,必有厚赏了,他也是高兴的。
于书燕却来到班主面前,对方见她有话要说却不知怎么叫自己,便自报家门,“夫人直接叫我忠叔便是,他们都是这么叫的。”
于书燕便说道:“忠叔,百事知先生他最喜欢什么?”
忠叔便想了想,说道:“想必是酒了,我先前得到这个故事,给银子他也不愿意,最后还是一壶酒摆平的。”
原来如此,于是问清对方不但好酒,还极为喜欢好酒。


第399章 买下戏班
于书燕便叫来盛家老管家,她拿出银票,叫老管家去外头买几坛子好酒来,她有急用。
老管家退下了,于书燕却坐回陶氏身边,此时百事知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