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书燕一听,瞪了他一眼,秦楚却是笑了。
她不换旧衣穿上,秦楚无奈叹道:“一定不能揭开幕离,可知道?”
于书燕点头。
两人上了马车,于书燕有些肚子饿,便吃起了小点心,秦楚看着她上了胭脂的红唇一动一动的,他忍不住上前将媳妇拥入怀中,吻了吻她的唇。
“燕儿,你长得真好看。”
就知道他贪图自己的美色,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入京,看到京城里的世家女,个个贵气凌人,又貌美无双。
于书燕听到秦楚这话没有半点动容,两世加一起,这样的话听过不少。
秦楚上街买墨,第一眼看中了她,不就是看中了她的美色,所以秦楚觉得她漂亮也很正常。
秦楚看着无动于衷的媳妇,越发觉得她可爱极了。
“呆会我来对诗,你负责吃就成了,瞧着你也爱吃,他们拿来了不少点心,皆是庾县的富家公子,极为大方。”
秦楚说得如此轻巧,可是上一世的他可不屑结交这些富家子弟,一身孤冷又独来独往的秦楚,这一世却反而喜欢交朋友了,倒是奇事。
“你不嫌他们身上的铜钱味?”
秦楚笑了,“嫌弃的很,不过便是圣人也是要吃喝拉撒的,真正大量之人,须容世界万物,他们富有不是我不结交他们的理由,只要他们是有才之士,或者是正直好学之人,我都愿意结交。”
这一世的秦楚还当真不一样了,他终于会关心身边的人,会为身边的人停下脚步,不再一味的沉迷于书中,或者沉迷于科考官场。
马车出了城门,往枫树林去,那儿是庾县出了名看枫叶盛景的地方。
夫妻两人从马车上下来,那边空地已经停下了不少马车,那边成双入对,年轻都不相差,各自带着了家中妻子,女子带幕离,除了能看到姣好的身段,倒是看不到真容的。
于书燕被秦楚抱下马车的,引来几人大笑,“所谓风流才子,便是秦兄这样的了。”
于书燕面颊一红,脚落地,她能感觉到数双眼睛朝她看来,不仅男子打量她,便是女子也打量她。
秦楚握住她的手朝他们走来,到了近前,便问道:“哪儿最适合流山玩水?”
“前面有个小亭,那儿环山,又有瀑布,还能看到枫叶。”
有才子开口。
秦楚便拉着于书燕的手往那边去。
于书燕身姿端庄,没有秦家婆母和几位嫂子在,她做回自己,前一世受过严格训练的自己。
这样端庄的外表,贵女的气势早已经跟着那宫里的嬷嬷学到了骨子里去,上一世为了秦楚去学的,到了这一世她却捡了现成的,反而显得落落大方,若不是知道她的出身,这些人都要以为她的出身不凡。
于书燕不仅行步之间显得落落大方,便是言词之间也是不多不少,与之聊天,很是舒服。
到了亭前,有才子感叹道:“难怪秦兄成日牵挂着家中娇妻,如今见了,才知道秦兄的娇妻竟是如此知书达理。”
秦楚听到别人夸自家妻子,那自然是高兴的,于是笑道:“我内人不但识字还练得一手好字,若问学识,倒也不差。”
秦楚一句话,在场的几人都呆了呆,都觉得秦楚多半扯了谎,毕竟不过是个庄户家的农女,能有多少银子送她去开蒙,除了富贵家中的嫡女受过专人教导,一般家中的女子岂能这种待遇。
然而这些女子眼尖,却发现于书燕的手指根根修长,白皙细嫩,一看就不像是做粗活的手,莫非这位庄户家里还是村里的小地主不成?
正在大家疑惑之际,亭子到了,几人进了亭子,秦楚带着媳妇直接坐到了主座,于书燕还有些意外,倒是不客气,可是看到眼前的才子,却个个都像见惯不惯似的,想来平素秦楚与这些人交往时便是这样的吧。
前一世的秦楚他中了状元,最后也做到了丞相位,虽然对她负心,但他之才能必定在这些人之上,他能坐在主座上,不仅才识,德形必定是让这些人臣服的,不然在这些世家子弟的面前,一介寒门出身的秦楚岂能如此张扬。
于书燕在秦楚身边坐下,刚坐下没有多久,这些才子们便开始吟诗作对了,这些才子家中富饶,学识却也不浅,算是整个庾县的希望了。
第122章 枫叶林会诗
于书燕便坐在秦楚身边静静地听着,自从逼着自己识了字,跟着秦楚练了字帖,看了不少圣贤书后,于书燕才开始听得懂这些才子们的高谈阔论
前一世的这个时候,她的确不过是个村妇,一个成日只知道等着秦楚从县学归来的村妇,每日繁重的家务,累得她喘不过气来。
家中婆母的约束,妯娌之间的嘴仗,早已经令她疲惫不堪,而今重生归来,她拥有了上一世的经历,再这么静下来坐着,听着他们的言论,她才发现真正的世家女,难怪会懂琴棋书画。
因为她们懂,所以她们也能跟自家夫君说上话,更有甚者,还会与自家夫君互通情信,言词深刻,能得丈夫欢心,受世人尊重。
史上最出名的卓文君使用一首《白头吟》便将丈夫留住,一句:“闻中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便道出女子该有了的骄傲。
这一世的于书燕自是更看重这读书的好处,同时她也感觉到读书带给她的乐趣。
眼下这些才子们吟诗作对,有好有差,她竟也能听得出来,明显的秦楚的才识更胜几人,甚至连着于书燕还有些摸不准,前一世的这个时候,秦楚也是有如此才识么?
如果是的话,难怪最后他能中状元,能坐上丞相位,同样的十年寒窗苦读,他却能比别人学得更深更透彻,不是夸夸其谈,而是实实在在的好诗好赋。
此时正好秦楚吟出一篇赋,当即所做,不做修饰,于书燕前一世对秦楚的诗作文章等极为熟悉,她一听到这篇赋就知道这是秦楚新作,前一世是没有的。
他竟然来了这处凉亭后临时起意,才吟出几句,亭中众人都憋住了呼吸,细细听着。
于书燕竟然听呆了去了,秦楚之才,果然不可限量,便是齐知县都私下里说过此人非池中物,连着县学里的崔教谕私下里与这些富绅子弟说过,此子当可结交,改日一朝飞天,还能结下善缘。
同窗之谊最是难得,这些才子们不会不知道,便是已经不再科举的老秀才,也会时不时的与秦楚一同探讨一下诗作。
此时秦楚话落,亭中才子们忍不住惊呼,便是他们身边的女眷也是惊叹不已,像他们这样的富家权贵子弟,自然娶妻也必当娶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琴棋书画就算不精通,也必定是样样都会的。
反而于书燕显得很平静,有几位少夫人朝她看来,心想着此女多半是不懂了,自家夫君做的枫叶赋竟然没有半点表情。
接下来因为秦楚的才能,不少才子不敢再做赋了,反而说起了其他的事来,偶有人对一下对联之类的,娱乐兴致更盛。
此时便是三五一群的在一起,秦楚被几人相拥过去,于书燕坐在亭中一角落了单。
其中一位贵女话较多,正被几位女子围住,她起身带着人来到于书燕身边坐下。
到了近前,便将于书燕上下打量一眼,看到她身上穿着上等的好布料,一身红梅白色棉绫褙子,带着幕离虽未见真容,却已经感觉到她气质不凡,那修长白嫩的指尖,虽未染上了蔻丹,可那指甲盖上却带着淡淡地粉红色。
瞧着跟传闻中的有所不同,这秦家是个土地方,家中良田不过百亩,都不及他们家的良田万一,可是却送出了一个神童才子秦楚,不仅拜师福城盛大儒为弟子,还常出入县衙,与知县大人和县丞大人皆有来往。
除此之外,便是寒门出身的秦楚娶的夫人,明明传闻中说此女为庄户女,从小家中无田无地,就靠父亲打猎为生,饿一顿饱一顿的,按理不该有如此非凡的气质,还有这么漂亮的手指。
若不是早已经知道了她的出身,乍一看,还以为她是某位世家贵女。
于书燕被几人打量,她倒也很安静,像没有发现似乎的。看着她们在她身边坐下,她也没有多说。
领头的那位女子是才子马颉的正妻,名叫孔氏,对方一道出自己的姓氏与夫家,于书燕便知道了,此乃鼎鼎出名的孔氏女。
孔家在庾县极为有权势,家财万贯又还是地方官员的背景,很是有名气的,同时于书燕还记得这位孔家女向来强势,嫁给势弱的马颉,再加上马颉性情懦弱了一些,从此相传马颉极为惧内,一生不曾纳妾,不敢出入青楼喝酒。
而且即使是这样,只要马颉平素与才子吟诗作对喝酒,归来晚了,必定遭孔氏修理,重之被打到卧床不起,轻之便是跪上一日。
此事真不真,于书燕不敢讲,毕竟前一世秦楚不与这些富家子弟交往,所谓传言也是从别人口中听到。
孔氏看着于书燕,见她不说话,心想着刚才夫妻两人坐在了主座上,如今秦秀才不在,莫不是她还要做大不成?
于是孔氏问道:“不知夫人家住何处?”
“玉兰村。”
于书燕语气平静,就像在聊天气。
其他贵女听到,却是忍着没笑,可是看得出来,她们忍得极为辛苦。
孔氏接着说道:“玉兰村似乎是南亭镇那边的人了,我家下人当中便有南亭镇的人。”
这话说得有些难听,于书燕仍然不曾动容。
孔氏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她当真只是一位农女?完全不像。
孔氏朝人群里看去一眼,正好看到一位女子跟于书燕一样,安静的坐在一角,不动半点声色,与她们一伙人格格不入。
孔氏见找不到于书燕错处,也动摇不了她的心思,于是便朝那边静坐的女子问道:“不知夫人府上何处?”
那位女子听到这话,猛的抬头,就看到孔氏正一瞬不瞬的看着她,那模样她若不答,恐怕不会就此罢休。
其他的夫人也朝她看来,那女子过了半晌才支支吾吾的说道:“胡府。”
胡府?
众位少夫人脸色微变,胡家可是大世家,便是孔家都无法与胡家相比的,不仅胡家是庾县的世家,在整个巴东郡都是极为有名的,胡家与巴东郡的陈知州有连襟关系,便凭着这一点,谁都无法动弹的人物。
第123章 胡家美妾
只是他们没有听说胡家嫡长子胡耀秀才公有娶妻?不然他们贵圈岂会不知道的。
孔氏双眸一眯,将对方打量了一眼,身姿柔弱且苗条,不盈一握的腰身却拥有丰满的上胸,还有挺翘的臀部,看得几位夫人都忍不住呆了呆,这样的女子让她们想起一句话,“杨州瘦马”。
福城权贵家中便有人养“瘦马”以供客人娱乐,而杨州买来的,便是如此柔弱无依的美人,身上不会多一分也不会少半分,就是这样的刚刚好的姿态,眼下却在各权贵家中盛行的。
所有少夫人看女子的眼神都变了,那位女子被盯得有些慌乱起来,她下意识的拢紧褙子,手有轻微的发抖,虽然带着幕离看不出到对方的表情,但想来在场的数位少夫人早已经猜到了。
于书燕此时也朝那位女子看去,年龄瞧着不过十五六岁的样子,她说是胡府,那便是鼎鼎有名的胡家了,胡家嫡长子胡耀,尚不曾婚配,此女多半是对方的妾室。
此次能跟着前来的大都是嫡妻,胡耀将小妾带在身边,恐怕此女会成为这些夫人众矢之的。
于书燕没有动容,仍然静坐着,眼神朝那边才子看去,此时那边似乎有人拿出一物,所有才子都在讨论着。
隐有说话声传来,其中一位才子说道:“……最新京中邸报,税制有改,对田赋、徭役、杂税都有改制,如此说来,若依新制,前不久定南将军征兵役乃违法之行,便可以留下壮丁,巴东郡百姓将得安生,唉,可惜晚矣。”
众位才子皆叹息,于书燕一听,心头一动,想起了兄长于英改,听这些才子的意思是有税改了,她记得前一世真正的税改是秦楚提出来的,也正是秦楚帮着实施下去的。
虽然她不知道是怎么样的税改和律法,但是当时不少文武大臣反对,秦楚回到家中之时,也曾暗自叹息,如今田地被富绅权贵纳入私下,可名头却挂在庄户头上,这些庄户无法完成税赋,大多潜逃,成了无籍的乞丐或者难民,再不然便上山当了劫匪。
就因为整整际像,已经有不少地方有了起义军,虽不成气候,很快被镇压,可百姓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秦楚身为寒门士子,向来以百姓为先,得到丞相了位后,第一件事便是上书以动税改,毁了不少权贵的利益,那些瞒报私藏的田赋与丁税得以统一,增加了国库,却减轻了百姓的税赋,可是却妨碍了权贵们的利益,成了公敌。
于书燕不知不觉的思绪越来越远,以至于这些少夫人到底说了什么都不知道了。
直到对面女子掩面而哭,她才反应过来,颇有些意外,眼下这些才子都在,这些少夫人便已经开始欺负起人来,这样不好吧,毕竟对方还是胡耀的美妾,不说别的,便也得给胡公子留点面子,这样的场合,能将美妾带出来,想来这位美妾他是极为喜爱的了。
此时孔氏说道:“女训有云,心犹首面也,是以甚致饰焉。伶人顾可怜,却也得懂规矩,我们同为正夫人,唯你是位美妾,我们不曾说话,你竟抢先开口,你声带媚,语带娇,身姿又软,做给谁看?”
孔氏的确性子强势,便是说起别人来也不留半分情面。
原本要对付于书燕的几人找不到她半点错处,此时倒是对付起那美妾来。
此女姓丁,丁氏垂着头,不敢有半分的反驳。
于书燕听到此话后,忍不住皱眉,不管如何,胡耀带了此女出来,也得看在胡家的颜面上,何况瞧着此女还算安份,也不招惹上谁,孔氏强势,无非像刚才一样看不起人而已。
那边丁氏已经暗自抹泪,而这些才子们没有往这边瞧,自是没有看到。
孔氏见此人如此懦弱,只觉得厌恶,不再说她了。
转眼在亭子里也坐了这么久,有些夫人好零嘴,这会儿也饿了,便开始叫下人送上吃点。
几人一边吃着糕点一边聊天,话题说到了胭脂水粉上,于书燕便凭栏而望,看向枫叶林中,看着落下的枫叶莫名有了些伤感。
秋日赏景,秦楚从来不曾做到,他一直都很忙,可是眼下却带她出来了,呆会在外头吃饭,还要划船,如此盛景,他竟有了这个时间,这一世的他是真的变了。
转眼到了晌午时分,众人带来的下人开始起火做饭,准备在外头吃上一顿,他们的下人当中有人擅打猎,已经带来不少猎物,倒也丰盛。
这些才子与女眷坐下,他们还要讨论那京城邸报一事,自是冷落了女眷。
人群里秦楚一直沉默,看到这份邸报,他一声未出,有人问他的看法,他面色一淡,说道:“不必讨论了,此事不会成。”
他如此笃定,因为他曾被千刀万剐。
秦楚身上莫名散发出来的寒意,令这些才子们呆了呆,皆纷纷往旁边挪了挪,莫名的有些惧怕起秦楚来。
所谓不怒自威、天生贵气都不能描述此时的秦楚,他没有天生的贵气,也没有不怒自威的神态,他不过是冷峻了一些,却莫名让这些暖室里养大的才子们生出惧意来。
他们到底害怕什么,便是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虽然平素这位秦秀才与众人和言悦色,可是一但他人收起神情,他们便觉得此人深不可测,与他们明显的不同。
崔教谕交代他们要与秦秀才多结交,若能受到盛大儒指点一二,也是他们的福气,平素发现秦秀才很好结交,可是却总是隔着一点什么。
众位才子不再讨论这个话题了,但他们看到这份邸报后还是会私下里呈给长辈,此法若盛行,他们这些富家权贵必定也受波及的。
就在所有人都沉默下来时,秦楚却忽然又出了口,“你们可知商鞅变法,最后商鞅的结局?”
所有才子一听,皆纷纷看向他,转瞬似乎大家伙都明白了,他说得对,此法不能成。
秦楚目光淡淡地朝几人看去一眼,接着大家伙都不说话了。
第124章 湖中划船
那边美食的香味传来,各位才子入座。
于书燕坐在秦楚身边,她甫一坐下,却发现秦楚似乎有心事,原本刚来之时还挺开心的,只是他怎么忽然变得沉默起来?
那边孔氏坐在马颉身边,马颉目不转睛,不敢随便乱看,孔氏外表看着还算贤惠,给夫君布菜。
而胡耀却要随意的多,他一把将身边美妾捞入怀中,将嘴中一口酒哺入美人擅口当中,丁氏果然是个尤物,不过是这么一个轻呢的举动,她的身子就软了下来,胡耀甚是满意。
孔氏见着,一脸的鄙夷。
吃过饭后,一行人往枫叶林中走,才子们走在前头,于书燕却与女眷同行,她捡起了一片枫叶,正要细看,眼角余光看到孔氏居然将丁氏推了一把,丁氏跌坐地上,衣裙脏乱。
于书燕面色淡淡地看向几人,借用孔氏挂在嘴边的《女训》,说道:“咸知饰其面,不修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
于书燕的语气很平和,可是从她嘴中念出来,孔氏地感觉到了指责,明明这女训中的内容是她先提起,可是现在听到这一番话却觉得很羞耻。
不过是个庄户农女,竟然还敢指责她了,她算什么东西?
孔氏正要反驳,那边几位才子皆纷纷回头,许是于书燕的声音不小,前头的人听到,尤其是护妻的秦楚听到,秦楚很快回身,来到于书燕身边,小声问道:“出了何事?”
“没什么,只是看不惯某些人借机羞耻他人。”
秦楚一听,神色微沉,朝马颉看去一眼,马颉感觉到很没面子,连忙走到孔氏身边,小声劝道:“这是在外头,能不能给我一点面子,他们都是我的同窗好友。”
孔氏冷哼了一声。
而胡耀却扶起子跌坐地上的美妾丁氏,为她拍打着身上的尘埃,接着看向马颉,说道:“马兄可要效仿陈慥?”
古有陈慥,字季常,娶柳氏为妻,柳氏性情暴躁凶妒,陈慥极为惧内而得名,后拟河东狮吼出名。平素说男子效仿此人,必遭人笑话。
马颉最难受的就是在外头被人笑话俱内,主要是他着实俱内,孔氏对他稍有不顺便又打又骂,马颉性情懦弱,往往都是默默地忍受,再加上孔家势大,大过马家,马家公婆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胡耀这话显然是生了很大的气,其他的才子听到,都纷纷看向马颉,接着看向孔氏,看来外头的传闻不假,这马家公子果然是个俱内的。
马颉被这么多的同窗看着,心生一口闷气来,他三两步来到孔氏身边,手一扬,就甩了孔氏两巴掌,打得孔氏头冒金星,往后退了数步。
孔氏捂着脸,一脸不敢置信的看着他。
很快马颉被同窗拉走,马颉终于敢出手了,得到了同窗的鼓励,孔氏却站在原地,原本以她马首是瞻的数位少夫人也忍不住退开几步,不敢跟她走到一起。
胡耀这会儿看向秦楚夫妻,抱了抱拳,“夫人果然有才识,是我愚见。”
胡耀带着美妾往前去,秦楚却拉着于书燕的手,说道:“呆会咱们划一条船进入湖中,不必与他们走在一起。”
于书燕正有此意,立即点头。
到了岸边,只见此处停了数艘小船,上面有船夫,却都是胡家下人安排的,此番出行,胡家的下人做得很周到。
各自与夫人上了船,秦楚叫船夫往湖中去,避开了这些人后,于书燕松了口气,她忍不住取下幕离,秦楚也便由着她。
两人躺在船上,看着蔚蓝的天空,清风拂面,两岸枫叶林,天地之间尽是秋意。
于书燕枕着秦楚的手臂,两人半晌没有说话,难得偷得半日闲,都不愿意打破这里的气氛。
船驶动的不快,又各自分散,自成一番天地。
秦楚忽然吟出一首诗来,却是借景喻人,与其说是首意景的诗,不如说是一首写给媳妇的情诗。
于书燕已经感觉出来了,她只是随口说在娘家识的字,秦楚便不闻不问,信了,而且似乎他写的诗她必定能听懂似的,着实令于书燕苦恼。
她忍不住看向秦楚,秦楚再次念了起来。
“燕儿,到了县城里后,你会不会开心了一些?”
于书燕在内心翻了一个白眼,有什么开心不开心的,自然到了县城里后她自由多了,前不久才赚了一笔小钱钱,说起来上一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行商,而是想着做一个贤惠的好妻子。
可是这一世她却轻而意举的做到了。
于书燕不说话,秦楚忍不住吻向她,于书燕吓了一跳,这光天化日之下,又有这么多的风流才子在场,虽然隔着远,可是万一被人看到了如何是好。
再说船上还有船夫,他毕竟是秀才公,竟如此不懂分寸。
可是秦楚却像什么事儿也没有,将她拥入怀中,吻了又吻。
忽然一把爽朗的笑声传来人,“秦兄知雅意,想来也是性情中人,我瞧着这风流才子的称呼该是秦兄才是。”
两人的亲密举动被人发现,秦楚竟然也不怕,慢慢地松开于书燕,两人一同坐了起来。
于书燕平素在村里住惯了,倒是一时间忘记带幕离,就这么看去,就见不远处的一艘船上正坐着胡耀,此时的胡耀怀中搂着娇妾,一看就是个风流的主。
然而当胡耀看到于书燕的真容之时,他面颊一红,目光呆了呆,半晌方喃喃自语,“果然是位玲珑美人。”
身边的美妾自是听到了胡耀的话,她一双美眸朝那边望去,看到了真容,她也微微一怔,这才是一张端庄的大家闺秀脸,美貌却不张扬,眉眼却如此的温婉可人,谈吐又如此了得,才识也不输城中的贵女。
胡耀忍不住再次开口,“此女有正妻之气质,娇妾的美貌,主母的智慧,如此妙人竟被秦兄寻得,真是难得。”
胡耀的目光很直白,便是秦楚也看出来了,秦楚扬起唇角,笑意却未及眼底,看着胡耀说道:“胡兄也该收收心思,娶一房妻子打理家事。”
第125章 关家船队来了
胡耀反应过来,收回目光,笑了笑,“秦兄说得对,娶妻如此,夫复何求,以前我觉得我之一生该是自由浪荡的,不会真的定下心来,先前还同师父说乡试过后便去云游,现在想来,却不及秦兄看得通通,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诚不欺我。”
于书燕这会儿匆匆拿起幕离带上,接着身子往旁边侧开,躲秦楚身后不让对面船上的人看到。
着实是对秦楚太过了解,她对秦楚的每一个举动都知道他的情绪变动,刚才他必定生气了,如若此番回去,秦楚又要责备于她,她便再也不跟他出门了。
她陪着他出门,都没有去码头做生意,到头来还得受他责备,她可不是真正的十五六岁不知事的小妇人。
于书燕的举动果然取悦了秦楚,秦楚心头一松,竟是心情大好,他倒是拥住自家媳妇,一脸风流的看着怀中人,当着人前吻了吻媳妇的额发,接着躺在船上,不再理会对面船上的两人。
胡耀久久收不回心神,他到这会儿才发现,这世上有一种女子,能使男子看一眼便会起了心思,就算是他饱读圣贤书,有圣人之意,却抵挡不住做为男人的占有心理,若是此女不嫁,想来他也会将她得之。
丁氏很听话,见他没有了玩乐的心意,于是安静的坐于一旁,轻轻要为他揉着腿。
不过是一段小插曲,只是令于书燕想不到的是却为以后引来了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此番枫叶林玩游,到了傍晚才离开,接着各自回家去了。
到了西市小院里,石家兄弟已经归来,还没有回村里去,石燕手巧,却是将饭菜早已经准备好,热在锅里头,就等着两人回来便吃。
石家兄妹走了,于书燕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秦楚一回来倒也没有责备她刚才在船上没有带幕离露出了真容,似乎将今日这事给忘了,回来后吃饱喝足便睡下。
于书燕来了书房,却是摊开了帐本,她想起了关家船队,算着日子也该到了,可是却没有听到石家兄妹的音信,莫不是石泉还没有听到消息?
这一趟找到关九,她想做一笔大点的生意,若是成了,她即刻便能开铺面了,这样有一桩没一桩的倒卖生意,还真是让人忧心。
于书燕到子夜时分才进屋躺下。
第二日她跟着秦楚一同起来练功,她练了数月的功夫终于能有一些抵抗的能力,一般不懂功夫的人靠近她,她倒是能防备了,比如她可以搁倒石家兄妹,前不久她就测试过,这两家伙现在吃得也多,人也结实了,居然两个人一同上来都不是她的对手。
石泉其实也在学,却是跟着她爹学打猎,首先练的是弓箭,而不是防身之术,练弓箭骑射,自然得操练多年方有成效的。
练了功后陪着秦楚吃过早饭,秦楚便去了县学,于书燕空下来了,就等着石家兄妹的烧饼送来,三人一同去码头打探去,这一次可不能放过关九一行人,她的铺子能不能开,全靠关九这一桩生意了。
留意着关家船队的同时,她也留意着孙蒲的船队,得知孙家送货归来是上一个月的事,相隔也有一个月了,她倒是可以再次与孙家做成这一笔生意来。
三人来到了码头,看到不少苦力工更在卸货,除了有事做的苦力,却发现还有不少苦力却是等在一旁没事做的。
自从秋收不好后,不少家中壮丁都跑来码头讨生活,可是码头只有这么大,也容不下这么多的人。
于书燕看着那边的人手里拿着冷硬的馒头,此时有一口没一口的吃着,根本不会有人来买饶饼。
三人摊前很是冷清,于书燕却是仔细留意来往的船支。
这么过去了一日,也不曾遇上关家的船队,到了傍晚,于书燕暗自想了想,说道:“大石头,你今晚别回去,我担心关家船队晚上会来,算着日子就在这几日,可不能让关九给跑了。”
石泉听后应下,看着于书燕和妹妹回了城,他手里拿着饶饼便蹲守在码头上,背着风靠在石头上,暗自打盹。
子夜过后,码头上倒是没有来船,不过却来了一伙人。
那会儿石泉的眼皮撑不住了,时不时的点头,可是一听到脚步声,他立即惊醒了过来,连忙爬在石板后看去,就见码头上走来五人,其中那个领头的不正是关九么?
只是眼下码头上没有停船,那么关九是几时上了岸,估计昨个夜里关九就已经来了?倒是漏算了。
石泉看着这五人在码头附近走了一圈,也不知道在商量着什么,慢慢地上了堤岸,那儿正好有辆马车停着。
关九没有急着进入马车,却是朝四位属下交代着什么,石泉不敢靠近,他只好蹲守在这儿,远远地盯着关九。
直到马车离去,那四人却再次下了岸,坐在码头等着什么。
石泉连忙跑到隐藏好的牛车边,赶着牛车便追了去。
对方用的是马车,石泉岂能追得上,可是这一路上入城的只有一条道,再不然就是小道上,关九既然已经上了岸,必定住在城里,石泉毫不犹豫的跟上。
前头路上并没有看到人,等牛车入了城,经过一处偏僻的小客栈之时,石泉差一点就赶车过去了,只是他记起了关九的马车前头是一头棕黄的马,原本也很普通的,但石泉却在客栈门口看到了,就见店里的伙计拉着马往里头走去。
石泉将牛车栓在老树下,他在客栈周围走了一圈,最后寻了一处矮墙翻了进去。
翻进去后就进了厨房,厨房里很安静,没有半个人影,石泉看到一张长凳上搭着一件粗布衣裳,带着一身的油荤,他便顺手将粗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