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三城池就算夺下来也守不住的。”


第732章 平安回京城
于书燕知道他们的难处,她握着兄长的手舍不得放下,于英改便说道:“等这一场战事了,我给你带个嫂子回来。”
“真的?”
于书燕露出惊喜之色。
于英改点头,旁边的莫强却是在笑,“某人差一点儿成婚的,却是逃婚了,想来未必带得回来了,回去必定遭打。”
于书燕越发的好奇起来,可是也来不及多说了,她再一次看着兄长押送着粮草出了城门。
又过了四日,秦楚与燕王都相继回来了,秦楚受的伤要严重些,燕王所受的是轻伤,夺下幽州城了,消息也传去了齐国,这一下所有离国军全部从营州城赶去幽州城守着,这样一来就不会分散兵力。
而边关小城的百姓中,开始征兵丁补给,先前本就征了一波,如今只好放低年纪,十四岁以上的都必须参军,家中只有一儿的可以留下。
于书燕在马车上为秦楚上药,好在他们都回来,这些伤再养一养就好。
幽州城的将军府,他们的马车到了,从马车上下来,随即进入府中。
安顿好,几人才好好的吃了一顿饱饭,不过接下来,他们又得省着吃食了,京城那边没有再送来粮草,这有些意外,燕王已经上书入京城,可是却一直没有消息。
而此时的东京城内,三皇子晋王已经振灾治水归来,立了功,得了离帝的赏识。
正好在此时,燕王上书入京城要粮草一事,上书被人在驿站中夺去了,不过此人来去匆匆,并没有惊动其他人,而那驿站的小吏正是投靠的杜丞相,此事上报到杜丞相耳中,他叫人不必理会,也不必再声张。
于是燕王的粮草就这样的耽搁了。
太子周寅一直关注着燕北的战事,算着时日,燕北若战事未了,也该押送粮草前去了,于是乘着帮着离国处理国政时提及,离帝却是犹豫的,不曾收到燕王的上书,或许事情有变,此事还需要查探,于是将粮草的事先压下。
周寅想了想,私下里,见到了关二公子,他本想用自己的银子叫关二公子送上一批粮草去往燕北,没想关二公子还先朝庭一步收到燕北于氏的消息,先前于氏就要了一批粮草,这会儿又要一批。
周寅一听,才知燕北的上书与战报被人截持,这些人的胆子也太大了,这可是关乎着国家大事,居然也敢动手脚,看来他与秦楚不能再忍了,既然从驿站送消息反而靠不住。
周寅便从关二公子的渠道给燕北传去消息,叫秦楚与燕王早日归京城,京城想来也要有大事发生,不必再在燕王留连战事。
周寅在关二公子那儿得到的消息,知道于英改没有死,他便委任于英改与莫强一同镇守边关。
而周寅却开始调动暗线,表面上看着没什么作为的太子只会跟在离帝面前,连着荣家与杜丞相都无法应付的过来。
一时间杜丞相与荣后外戚越发的肆无忌惮。
就在周寅传出消息后一个两个月,京城里的晋王越发得意,虽然没有掌握兵权与实权,但时常在离帝面前尽孝,又有荣后相助,离帝对荣家外戚也就多有了容忍。
就在周寅暗中布局的时候,关二公子将燕王与秦楚的上书暗中交到了周寅的手中,这是最新的战报,没想到连战报都得走关家的消息网,不然必定拦截。
周寅将上书送到离帝的桌案上,并将驿站的事也说明,离帝是震惊的,的确他想要得到燕北的战事,却一直没有,朝臣开始弹劾燕王,说他乱用兵符,没有得到旨意就擅自带兵去往燕北,如今是生是死,情况如何也不曾传来支字片语,这明显的是不把皇上放在眼中,不把满朝文武放在眼中。
又有人说燕王好战,这些年南征北战,养成了暴躁的性子,这可是皇家的忌讳,这样一来,不少朝臣都担心燕王造反,反正各种说词,燕王朝中无人,一时间无人为他说话。
离帝就算再相信这个儿子,也是无法堵住悠悠众口,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子送来的上书,得知了驿站的腐败,心中大怒。
尤其看到了上书的内容,秦楚竟然抓住了邢野,而燕王却夺回了幽州城,于英改与莫强也找到了,一同平定燕北,如今因为无兵卫支援,他们就地征兵操练,燕王与秦楚却是押送着邢野不日回京城。
离帝看到上书是高兴的,又抓到了邢野,邢家父子都落得一个这样的下场,只是离帝也是不高兴的,却是有人居然敢动驿站。
第二日早朝的时候,离帝看着杜丞相与南阳侯荣驾的陈词,却没有往日的耐心,反而不准再提及燕北战事为由,提前下了早朝。
半个月后,燕王与秦楚相继入京城,而同时押送一同入京城的还有邢野,京城的百姓得到消息纷纷前来城门处观看。
早上还在弹劾两人的朝臣,转眼傻眼了,这两人不但平安归来,还抓到了对方的大将,为一下有些棘手了。
邢野被押送入天牢,秦楚与燕王入宫面圣。
于书燕穿着铠甲混在护卫队中,入了京城,乘机偷溜,她回到了于府。
那会儿于江全夫妻正为着女儿的失踪而担忧,都已经瘦了,于府上下因为主子不开心,下人也是小心翼翼,府中没有什么生机。
于书燕挺着大肚子回来的时候,身边只跟着一个黎劲,府上的下人看到都惊了一跳,尤其是她的大肚子。
但府上的下人都有静安姑姑教导过的,看到异常也不敢咬舌根,却是有人赶紧去正堂禀报去了。
待于书燕来到堂外,于江全夫妻已经出得堂房,看到女儿,许三娘失声痛苦。
于书燕也是愧疚,她这一次走得匆忙也冲动,好在一切都圆满,父母没有责怪于她。
随即一家三人进入堂房,问起她到底跑哪儿去了,于书燕也就一一说了,至于燕北打仗的艰辛却是没有说的。


第733章 这功勋不好拿
当说到兄长已经平安,于江全夫妻落下一把老泪。
经过这一切,于江全夫妻看着女儿叮嘱道:“以后绝不容许将事情全部瞒着,不告诉家里人,可知道?”
于书燕连忙点头,她不会再瞒着了,她也不会再这么冒然出门。
于江全夫妻放心了,随即许三娘提到了大石头,问于书燕可有在半路看到他,于书燕连忙摇头,她还当真不曾遇到过,她连忙叫黎劲派人去找,不过想来石泉一路上听到燕北的战事,找不到她想必也会回来。
黎劲派人出京城寻去了,同时也给关家递了信息,在各地商铺都留下了口信,这样寻起来更快。
于书燕看着父母,心头一暖,许三娘却是将女儿抱入怀中,看到她归来时,肚子已经这么大了,这么大的肚子,她是如何挺过来的,这千里迢迢的,好在没事儿。
许三娘随即叫管家赶紧做好吃的给女儿送来,女儿怀有身孕了,更要吃好。
傍晚,秦楚也不曾回来,想必还在宫中,于书燕没有派人去打听,她却是在府中吃了补品好好休息了。
而此时的皇宫里,秦楚与燕王将燕北的战事一一禀报,一起来商讨国政的杜卓远看秦楚时眼神儿就不好,厉害了,没能在半路将他弄死,没想他不但活着回来了,一位儒将居然还能捉到邢野,这功立的大,但他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他一直觉得秦楚是他最大的威胁,虽然他如今不过是个七品小官而已,可是自打他任职以来,杜卓远便生了这样的想法了。
所以当离帝要奖赏时,杜卓远忽然出列,说道:“启禀皇上,此去燕北的还有一位荣将军,怎得不曾听秦大人与燕王提及呢?”
对啊,人呢?
离帝看向两人。
两人的脸色微变,这小小的变化还是落入杜卓远的眼中,他似乎发现了一丝破绽,看来他只要抓住这一点儿攻击两人,令两无法得到奖赏,如此秦楚也不能升官,燕王手上的兵权么,那自是没有了。
杜卓远接着说道:“皇上,燕王这一次身为三军主帅却擅作主张,调走京师营的兵卫去了燕北,好在其他各地太平,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此事,皇上不可姑息。”
燕王的目光淡淡地朝杜卓远看去一眼,这人倒是厉害呢,不怕在中间搅和。
于是有了杜卓远说的两点,离帝也不得不收了口,没有当场给两人奖赏。
而此时的燕王与秦楚却是将实情说了出来,荣蕴死在战场,因为当时失了城门,不仅他的尸首没能寻到,甚至不少将士的尸首都不能。
离帝听后没有出声,杜卓远却是抢先一步开口,“启禀皇上,臣觉得此事可疑,必须刑部立案调查。”
与杜卓远一起站着的几位大臣也附和。
燕王却是怒了,他们出生入死,好不容易回到京城,却遭到质疑,他还没有问粮草的事儿呢。
燕王怒道:“丞相大人既然不想信我这个主帅的话,父皇当初也不会委任我为京师营的主帅,何况战场上刀剑无眼,生死难免,便是我们也曾受过重伤。”
“再说我尚不曾问起为何这几个月间,京城的粮草一直运不到燕北,边关的将士百姓都在饿肚子,又是做何解释呢?”
燕王看向杜卓远,杜卓远却是面色淡淡地开口,“三军主帅也得讲道理,荣蕴也是将军的身份,岂能就这么凭白死了,凭着你们二人的一句话不成,至于粮草一事,燕王与秦大人不是好生的在这儿,显然粮草是够的。”
一提到粮草的事,离帝看向杜卓远,杜卓远原本还有些嚣张的与燕王说着话,一抬头对上离帝的眼,话到嘴边的又停住,他心下一惊,莫非皇上起疑了?
燕王与秦楚当真是被杜卓远强词夺理的话快要气出内伤,两人上前将实情说了出来,他们这一次的粮草根本不够,秦楚并附上帐本,至于粮草从何购得,自是不能将关二公子给暴露了,秦楚便说是自己的前妻于氏费尽心思派人将粮草运送去边关的。
杜卓远还要再反驳,离帝抬手示意,“今日燕王与秦大人都辛苦了,早些回府休息,明日早朝再议。”
杜卓远只好郁闷的退下。
秦楚朝周寅看去一眼,周寅使了一个眼色。
秦楚从皇宫里出来,却并没有直接回秦家院里去,却是往东宫去了。
此时周寅也从宫里回来了,周寅将京城里的情况说了,不过几个月的时光,乘着秦楚与燕王不在,荣家外戚与杜卓远勾结,没少行事,如今晋王从江南回来说是治水立了功,荣后正为晋王谋权,想来燕王的京师营怕是不能保。
周寅将自己的计划与秦楚商量,这些日子他也不是什么都没做的,他是太子,太过显眼,所以行动起来,多有不便,也容易被人发现,什么事情只能暗中来,而且这些人把持朝政多年,一口气将之除之而后快不容易。
秦楚如今回来,显然周寅多了一臂助力。
东宫这边君臣之间商量着,而此时南阳侯府,杜卓远从宫里出来后也不曾回到杜府,却是来了荣府见南阳侯。
就在他与南阳侯商量时,外头来了一群人,那来的人瞧着像个宫女,待进了屋里,宫女将风帽取下,露了荣后的脸,南阳侯心下一喜,杜卓远有些意外。
荣后深夜出宫,必定是有事交代,两人上前行礼。
荣后在主座上坐下,随后说道:“如今燕王立功归来,你们一定要想办法揪出燕王的错,如此晋王才能得到京师营的兵权,一但得了京师营的兵权,什么事情也都好办了。”
“至于秦楚此人,是位人才,丞相大人何不笼络之?”
荣后的提议令杜卓远不舒服,他自打第一眼见到此人时,就莫名有一种恐惧感,明明对方不及自己,可是这种感觉却是挥之不去,如此一来,他若是将人真的召集到晋王的阵营,岂不是成了自己的对手。


第734章 夫妻之间坦诚心扉
杜卓远于是说道:“娘娘说的是,只是这秦楚可是太子的人,恐怕难以笼络,此人也不可信,他既然只是七品小官,也威胁不到咱们,不如先对付了燕王再说。”
南阳侯想了想,也觉得丞相大人说的对,对付了燕王,晋王就能得到兵权,至于那小小七品官,以后有的是机会对付。
荣后沉思了一会儿,便说道:“父亲,你亲自去一趟天牢,或许那邢野知道弟弟的死因,燕王与秦楚此番前去燕北,我弟弟就这么莫名死去了,必须有个交代,我不信弟弟是死在战场的,他是主帅,身边自有人相护。”
说起这个小儿子,南阳侯也是心头一痛,对燕王更是恨之入骨了,听了女儿的话也觉得有道理,于是应下了。
而荣后却是交代杜卓远今个儿夜里去一趟袁府,御史中丞袁仲舟此人虽说正直,但他有一个儿子却是跟在晋王身边陪读的,当年也是荣后的计谋,如今派上了用场。
杜卓远听后,就知道荣后的意思,这是明日早朝上有御史中丞跟着弹劾燕王的话,那将是事半功倍。
几人商量好,当夜送荣后回去,杜卓远却是找到晋王一同入了袁府,他一个人前去相劝,相必袁大人不会听任他的言词,自然晋王一同前去,又有袁家小公子在旁相助,便能说服了袁大人。
秦楚是子夜过后才从东宫回来的,他没有回秦家院,却是匆匆的来到于府外敲门。
于江全看着这个女婿,想到大着肚子的女儿,只好无奈的准他留在府中过夜。
于书燕的闺房内,秦楚想到了许多,他坐在床边,握紧于书燕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燕儿,你记得我行却出征时所说的么,我当时说如果我这一次能平安归来,我要告诉你一个秘密,如今正是说的时候。”
于书燕见秦楚一本正经的,甚至很是严肃的模样,她也不得不认真起来,秦楚想要告诉她什么呢?
夫妻二人看着对方,都是满满的深情。
秦楚说道:“我一直藏在心里的事,就是我知道燕儿是重生的,就在燕儿成亲的那夜,你将带血的喜帕放在床上给我看时,我便起了疑惑,你第一次不会流血,你却做了。”
“还有,自打入了我秦家后,燕儿明明会做饭,却是处处故意刁难,摔了碗不说,还烧了我母亲的眉毛,这一切我都看在眼中。”
“尤其燕儿会识字,会看话本子,我会刻意的买些话本子给你看,知道你会去书房里翻,我还知道你随嫁的几个箱拢中,藏着文房四宝,但是我都不曾说出来,因为我内疚,我后悔,我对不住你。”
秦楚一口气说出这么多,于书燕却有些反应不过来,她目瞪口呆的看着秦楚,半晌后,她倒吸了口气,怒问道:“你什么都知道?为什么?莫非你也是——”
“对,如你所想的,我比你早重生三年,那时你十二岁,我重生归来,我便找到了你,你重生回来应该在我那一个月不曾回来,上街赶考去的时候,所以我扶着你父亲和兄长回来的时候,你看我的眼神很陌生,事实上从你十二岁那年开始,我便会时不时夜里去看你。”
“我温养了你三年,本来说好了我考取案首后,就能娶你了,你也同意了,那把玉梳就是见证,结果你却重生了,而忘记了那三年里的所有事情。”
“我知道你是重生的后,我就原谅你了,并想重新唤起你对我的感情,但显然失败了,最后我们和离了。”
秦楚话落,于书燕已经气得呼呼作响,郁闷的问道:“当初那个黑衣人潜入我的房中……是不是你?”
秦楚点头,随后笑了,“这一世,咱们的第一次,该是在你的闺房里才是,但你事后又给我留下一块带血的帕子。”
看到秦楚的笑,于书燕气得抡起拳头打他,秦楚捉住她的小手,于书燕郁闷道:“所以你一直看在眼中,就等着看我笑话,若不是前一世你一直介意我第一次不曾流下处子血而耿耿于怀,我也不至于干出这样的蠢事来。”
秦楚却是收起笑语,深情的看着她,说道:“我猜到,所以没有点破,而且我也知道,你越是在意我的看法,就证明你对我仍有情,就算是你在秦家院里大闹,我也知道你是在意我的,若是不在意我了,那不要说嫁给我,便是对我的父母家人,你也不会再去费心思。”
“燕儿,前一世的事,有许久我不曾同你说,我重生后就后悔的很,所以才守护你三年,等你长大及笄后嫁给我,不过前一世的你回来了,我也能再次弥补了。”
于书燕被秦楚深情的注视着,脸颊红了,她忽然想到一事,忙问道:“我是怎么死的?你是什么时候死的?”
秦楚将实情说出来,原来他得了丞相位,只是一个表相而已,京城里的权贵,各站有队伍,他就算得了丞相位也不能搬倒他们,何况那时的太子是晋王,晋王与杜丞相一伙的,他一个人拥护着皇权,总归有一日这样的下场的,所以后来秦家人全部上了断头台。
于书燕听到这儿便什么都明白了,若说前一世她只守着后院那一亩三分地,可是今生她却是走了出去,四处行商,对国家政事也有些了解,她终于知道怎么去应付,可是知道的多,也越发知道了秦楚的难处。
想到秦家人全部上了断头台时,她的眼泪便止不住了,她扑入秦楚的怀中,小拳捶打着他的肩头,“你为何这么傻,我那么爱你,便是与你一同死我也是愿意的。”
秦楚看着怀中小娇妻,内心一叹,他不敢将自己受了七十二道剐刑的事告诉她,若是她知道,恐怕会更难过吧。
秦楚安慰着她,于书燕慢慢地平息下来,她想到一个问题,她与秦楚的死中间正好隔着三个月,没想重生后就是三年,她从秦楚的怀中抬起头来,说起了自己的死。


第735章 前一世的隐秘
当时她隔着巴东郡地界尚有五日路程的样子,她有些放松了,就是在那会儿出的事情,那峡道上有劫匪,现在再回想,于书燕觉得此事有些奇怪,她抓住秦楚的袖口,“秦楚,我想起来了,那些人一定不是劫匪,我当时从京城离开的匆忙,走得极为低调,那些劫匪要打劫我也说不过去,再说这一世我派人打听过了,那儿从来没有劫匪出没。”
秦楚一听,脸色微变,疑惑的问道:“你的意思是此事有蹊跷?”
于书燕点头,“对,因为我在去往那条峡道前,遇上一桩奇怪的事,我遇上一队人马是从山里下来的,而他们沉重的驴车上当时遮住驴车的布不小心落下,我看到了铁矿,我正好挑开帘角看了一眼,我当时还不以为意,以为自己眼花,毕竟光天化日之下,这些人也不是官差,怎么可能在采矿,而且还如此明目张胆。”
秦楚一听,满脸的惊讶,“那儿是何处?”
于书燕沉思了一会儿,想到了,说道:“那儿是峡州夷陵郡地界的一处叫诡山的地方,此处有百姓说山里头透着诡异,但凡入山的村民,必定是有去而无回,所以起名为诡山。”
“我当时没有在夷陵郡停留,只想赶紧赶回巴东郡去,所以也只是听说了,也看过后不放在心上,说起来,上一世,我是被你养得不知世事,若是到今日这样的,我必定会留心,也就不会死了。”
不过若是不死,她就不能遇上秦楚了,秦楚还是会跟这一世的她在一起,可是那不是完整的她,没有上一世记忆的她,就不会有那刻骨的爱。
这会儿再想起来,她竟是觉得自己很可笑,秦楚要宠妾灭妻,他又何须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他这明明是想召告全京城的人,她被休了,救她一命罢了,难怪当初在庾县时遇上瑶仙儿,结果却并不如她所想的,秦楚对她根本没有情。
于书燕握住秦楚的手,夫妻两人坦诚了内心,这一刻,他们放下了前一世所有恩怨,感情越发的深了。
秦楚抱住她,在她耳边低语道:“我今日说出这些话,就是想让你放下前一世对我的成见,我知道错了,我也后悔过,尤其知道你是重生回来的时候,我就想你最后还是死了,还不如当初不要将你赶出京城,我应该拉着你的手一起面对生死。”
“如今咱们放下以前的所有成见,你要好好的护着腹中孩子,咱们这一世,一定要努力的寿终正寝,一起白头到老。”
“最近朝中出了不少事情,我们的婚事只能推后,你怀有身孕的事就不能张扬了,这一点儿我愧对你,只是眼下京城凶险,我与二哥要全心应付,若没有与你成婚,他们也就不会再关注你,所以我想将你送出京城,回老家去,等时局稳定,我再接你们娘俩回京城,可好?”
秦楚伸手抚上她的小腹。
于书燕却是摇头,抓住秦楚的手,说道:“你这样与上一世将我赶走又有何区别,秦楚你说好的,咱们要一起白头到老的,所以我要留在京城,不管是遇上什么,我们都不要分开,我会在于府里不出门,生下孩子后也会偷偷地养着,等一切都平稳了,咱们再成婚。”
秦楚被于书燕点醒,他下意识的又想将母子送去安全的地方,可是这一路上千里迢迢,她怀着孩子,能从燕北回来,不代表她此去巴东郡不会有问题,于是秦楚同意了,他不能自私下去了。
“燕儿,好在你告诉了我诡山的事,我会带人去查探的,我这一世晚出士三年,就是为了改变咱们两人的命运,所以后来入京城为官也一直隐忍,便是现在我觉得已经到时候了,该是我出手了,借着这一次燕王立下的功勋,我要一步一步夺下丞相之位,前一世我单打独斗尚且能,这一世我也不例外。”
“燕儿,就是要委屈你了。”
这个时候,再多的委屈都已经不算什么了,原来秦楚也是重生的,夫妻之间将误会解除,将事情说开了,她就放心了。
这一夜夫妻两人没怎么合眼,说着彼此的内心想法,转眼天亮了,秦楚穿上官服,又要上早朝去了,今个儿早朝又有一场硬仗要打呢。
于书燕送走秦楚,正要准备回去补觉,就听管家说秦家来人了,她一想到婆母,她便打起了精神,与母亲许三娘一同来到正堂相迎。
俞氏带着三儿媳妇过来的,昨个儿儿子从燕北凯旋归来,秦家人等了一日一夜都不曾将儿子等回来,这会儿大清早乘着儿子上早朝时来的,猜着一定是在于府了,一想到自己的儿子凯旋归来不是回秦家看自己的父母,明知道父母担忧着的,他倒好,却是去了岳丈家中了。
只是俞氏还是来迟了,秦楚上早朝去了。
不过俞氏与史氏却是看到了于书燕隆起的小腹,想必都快要生了。
原本生着气的俞氏却是面上一喜,手下意识的伸出,想要扶于书燕一把,于书燕却是甜甜的喊了一声婆母。
俞氏原本很生气的,对于家也没有什么好心情,可是听到这一声婆母,心里莫名的舒服了,四儿一房有后了。
史氏却是呆住,想到自己生下生哥儿就不曾再怀上孩子,内心很是难过,如今看到四弟妹的肚子,她也想起同样怀上身孕的二嫂。
没错,秦家院里,吕氏终于怀上了身孕,而且都已经有五个多月了,吕氏向来身子骨不错,自己又会弄吃的,如今在京城也不必做什么农活,母亲与孩子都是很健康,得了婆母不少喜爱。
秦家院里四个儿媳妇,就有两个儿媳妇怀上孩子,以后生哥儿也不再是秦家院里唯一的孙了,史氏所占的优势感觉转眼也要没了,心情变化自是有的,她多么盼着能再怀上一个。
俞氏是来问秦楚的去向,于书燕如实说了,俞氏看到她大着的肚子,想来儿子一回来没有回秦家院里而是先来的于府,气归气,却也是情有可原的,只好没有再说什么,却是交代于书燕好好吃饭,别再动不动出门,同时俞氏想她能住到秦家院去。


第736章 留在娘家养胎
许三娘一听就不舍了,说女儿在娘家一定会照顾好的,她会亲自照顾,同时毕竟还不曾成婚,此事也不能张扬。
俞氏想着自己的孙子岂能在娘家出生呢,可偏生这于府这么大,底下下人也多,的确秦家不如于府,而且如今的秦家二媳妇也怀有身孕,家里的饭菜都是大媳妇在做,可能还没有于府照顾的周全。
俞氏不好再坚持了。
于书燕留婆母吃饭。
俞氏也不想早走,自是想看看她的乖孙,她要乘着出生前赶紧给乖孙做几套新衣裳出来,一想到四儿子终于有了后,她就不记得以前生的气了,她甚至这会儿看于氏也是越看越喜欢了。
要是四媳妇能生,将来还能多生几个,一想到这儿,俞氏的心情就大好。
许三娘为了不使秦家婆母找到错处将她女儿带走,于是吩咐黎劲准备了不少补品。
吃饭的时候,于书燕桌前一碗燕窝,同时桌上的饭菜那叫一个丰富的,简直将秦家婆媳都看呆了。
许三娘还向女儿说道:“我已经叫静安姑姑帮着挑两位乳母,还有稳婆母与大夫也得请入府中,随时准备着,你这些日子得时常把脉,静安姑姑说了,你为了孩子也得多吃一些补品的,我也交代了黎劲去准备一支千年参,可以急用时能有得用。”
千年参那可不是随便谁都能弄到手的,而且听说有起死回生的能力,就是病入膏肓的病人,也能吃下千年参的磨的水能吊个半天,若是治疗得当,这半天可不就是造化。
秦家婆媳听着都傻了眼,于家,不得不说,他们秦家比不上,有这么多人服侍,又有这么好的药,他们还有什么不能放心的。
俞氏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史氏却是想到了二嫂,二嫂在家中无非就是不用做事而已,大嫂做的饭菜又不是很好吃,说起来要补一补的,也就是多吃些肉与骨头汤,再不然买了一些糕点,岂能与四弟妹的娘家相比的,就这上等的燕窝,史氏自己做生意赚下的银子也不可能买得起呢。
一顿饭吃得秦家婆媳哑口无言。
吃过饭后,俞氏也不想再久留,只吩咐于书燕好好照顾自己,她带着三媳妇离开于府。
许三娘将人送走,回头看向女儿,“燕儿,母亲今个儿没有说错话吧,我怎么瞧着你婆母有些不自在。”
于书燕却是笑了,“娘,婆母许是不适应,不过你们都很关心着我,我很高兴的,娘,静安姑姑真的这么说的,要请两位乳娘?”
许三娘却是笑道:“不是静安姑姑说的,而是我自己想到的,我瞧着大户家里都是这么来的,再说我觉得也是,两位乳娘可以防万一,毕竟乳娘的吃食很讲究,一但不小吃了什么就没有奶水了,有两位乳娘在,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儿了。”
于书燕点头,母亲说的对,看来母亲越来越适应京城里的生活了。
至于补品,原来母亲跟着静安姑姑学习,不仅学着读书识字,还知道不少补药的来头,虽然不及这些京城权贵夫人们的能耐,但是却是比以前来说学的知识多了。
想必母亲再与各权贵夫人应酬,自是不成问题了的。
于书燕在于府住下了。
而今日早朝上,可谓是热闹,昨夜夜探天牢的南阳侯见到了邢野,没想问出一桩隐秘来,邢野将当时的情况说了,只是邢野恨着秦楚,于是将刺杀荣蕴的罪人说成了秦楚。
南阳侯将此事告诉了杜卓远,杜卓远一听居然是秦楚刺杀的,那正好借机除去他,一但秦楚贬为外放为官,那就太好了。
早朝上,南阳侯向离帝申诉,关于他小儿子荣蕴之死,必须由刑部立案查明,他不相信燕王与秦楚的说词。
因为这一案,离帝想要嘉奖两人的话也说不出来了。
而与此同时,御史中丞袁仲舟出列弹劾燕王,身为京师营主帅,却是拿着兵符擅自做主调走兵马,若不是打了胜仗,将功抵过,恐怕就要造成无法拘留的错误,所以御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