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农门娇妻作死日常-第1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陶子宁沉浸在自己想像中,他这几日辗转难眠,便是想这事儿去了,他要娶于氏,不但娶于氏,他还要给她一个平妻的身份,将来与正妻不相上下。
然而那王管家却是叹了口气,“公子,你尚未娶正妻,眼下便先娶了平妻,到时京城里的贵女,恐怕也无人敢嫁了。”
“不嫁便不嫁,我若不是顾及陶家的颜面,我便想娶她为正妻,什么京城贵女,全部端庄得体贤惠,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且他们自持身份,又要门当户对,没有半点儿感情的。
说起这事儿,陶子宁心里可不乐意了。
王管家不好再相劝,待到许氏带着于书燕一同进来,那媒人的声音便传出来了。
于书燕看到媒人,她算是看明白了,她母亲居然给她相亲,可是庾县相亲向来都是通过宴席远远地看上一眼,还没有这么直接的。
进入房中,那陶子宁下意识的躲到了屏风之后,他今个儿的确着了急。
屋里只有王管家还有媒人,许三娘看了一眼,没有外男,心下一安,同时又有些失望,没有看看那陶公子是个什么模样,谈吐如何,这铺里买布料的夫人们都说陶公子好,可是她还是不放心的。
几人坐下,于书燕的眼神朝屏风看去一眼,随后扬起唇角,待许三娘说起陶家公子之时,于书燕呆了呆,而后郁闷的看着母亲,说道:“娘,您开头若说是陶家公子,我便不会来,他是何许人物。”
于书燕立即起身,许三娘着了急,疑惑的问道:“燕儿,怎么回事?”
于书燕便将那日去胡府参加宴席遇上陶公子一事说了,同时陶公子说要纳她为妾室。
凭着这一句话,许三娘脸色大变,“不是上门求娶正妻,怎么是妾室。”
许三娘二话不说起身,拉着女儿便走,王管家连忙拦住,那屏风后的陶子宁已经着急的不得了。
王管家连忙说道:“我家公子说了,是娶于姑娘为平妻,不是妾室。”
不过才几日倒是改变了主意,然而于书燕哪有心情聊这婚事,自打与秦楚和离后,她便没有想过,就算真的要嫁,那也是庄户出身,做为正妻。
许三娘听了却是不高兴了,“瞧着媒人也没有说明白了,陶公子还没有求娶进门就想好了三妻四妾,我家闺女受不得这个委屈。”
早知道是这么一回事儿,许氏哪会带着女儿出门,若不是听到秦楚那个消息,又看到秦家的态度,许氏也不会莫名答应下来。
这一下母女两要走了,陶子宁再也呆不住,立即冲了出来,“于姑娘,请留步,那日胡府的事,是我不对,但我是真心实意的,于姑娘就不能考虑一下,我不比秦楚差,他若中了状元,三年后我向你保证,也中个状元回来。”
陶子宁眼看着于书燕要走,心中焦急的很,他疾步来到于书燕的面前,又不敢靠近,下意识的朝许氏行了一个大礼,恳求道:“伯母,是我唐突,我一定会对于姑娘好的,若不是我的出身,我必定娶于姑娘为正妻。”
陶子宁一脸真诚的看着许氏,许氏呆了呆,她看着这人,莫名又想起当年秦楚求娶自家女儿时的场景,也是口口声声说着必会护她女儿周全,绝不让她受委屈,如今对于这话,许氏只觉得心头一酸,“看来燕儿说的对,陶公子何等的贵重,是我想得不周全,今个儿这事就当什么也没有发生。”
许氏拉着女儿从屋里出来,正好撞上了匆匆跑上楼来的秦家婆媳二人。
许三娘撞到了俞氏,俞氏额头还冒着汗,这会儿被撞上,正要说上两句,看到是许三娘,俞氏脸色变了,就看到从屋里追出来的陶公子,俞氏气得不轻,怒道:“真是不检点,这说媒还能见外男的。”


第552章 好哭的生哥儿
许三娘心情正是不好,不由得反驳道:“咱们是庄户出身,庄户家里看亲,哪个不是带着儿女见上一面的。”
庄户家里没有这么多的忌讳,当初秦楚求娶之时,不仅见过,还曾在于家吃过饭呢。
俞氏没想许氏也会有巧嘴的时候,她一时间竟是无法反驳,庄户人家的确是这样的,家里几个儿媳妇都是事先看过了的,只要有长辈在,便不是私会。
只是俞氏在这城里呆得久了,那权贵家中,却是很含蓄。
这会儿许三娘心里头不好受,带着女儿便走,于书燕看了俞氏一眼,再想到和离时俞氏的言词果断,也不想再留,于是母女两人下了楼。
俞氏却是看到随后追出来的陶公子,只见那陶公子瞧着二十上下,却是五官端正,长得不比她家儿子差,甚至还有一身的贵气,那儒雅雍容的气质,令俞氏心情很坏,俞氏想不到于书燕和离了还如此吃香呢,心想着那传出的谣言要是真的就好了,到时儿子带着京城里的媳妇儿回来,非得气死于家不可。
于书燕从酒楼出来坐上马车,心里头便知道,这一次她去酒楼见了陶公子,想必在俞氏的心里头印象更加的坏了吧
一回到柳树街于家院,许三娘便心情不好了,想到陶色子说的什么娶平妻的事,想想生气,她家女儿如此优秀,岂能做人家的平妻,名不正言不顺的,如果这样,不如嫁入庄户做正妻。
于书燕在母亲身边坐下,安慰道:“娘,你别担心,我便是不嫁,陪在爹娘身边也挺好的,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多好。”
许三娘听着女儿的话,眼眶一热,他们岂能耽搁了女儿的年华,岂能不嫁人,只是一想到秦楚马上便要做了京城的上门女婿,她心里便似堵着一口气,尤其刚才在清风酒楼还遇上亲家母俞氏,明明已经和离了,还这样说她女儿,不清不白了,简直令她更是难过。
于书燕陪着母亲说了好一会儿话,终于平息母亲的心情,她也松了口气,看来她得私下里见见陶子宁,得将事情讲清楚,先前还说着纳她为妾,转眼又变成了平妻,京城里的世家贵子,看上谁便想得到,可是这儿庾县,可不是他随心所欲的地方。
傍晚于江全和石泉从铺里回来,听了许三娘的一番话,于江全生了气,石泉转身要出门,就要找那姓陶的算帐,这不是污辱人么?燕子怎么说以前还是正妻的身份。
于书燕连忙拉住他,“急什么,我打算将陶子宁约出来谈谈,要是他还敢有非份之想,我就将他打一顿,反正我瞧着他是个文人,不会功夫。”
石泉一听,立即高兴了,“燕子说的对,就这么做,咱们约他去一个隐僻点儿的地方。”
于书燕一头黑线,还当了真了,她不过是劝石泉,还真打不成,人家可是京城贵子,陶氏家族在庾县不出名,便在整个巴东郡可是出名的。
随后石泉说道:“要不,咱们现在就将人约出来。”
于书燕倒也同意,说道:“给陶府去一份帖子,就以你的名义,不然被人知道,我的名声就没了。”
“好呢。”
石泉应下,为了于书燕落下把柄在对方手中,还是由石泉写的帖子,石泉写的字与于书燕的也是很要像,都是从秦楚那儿学来的。
很快石泉便将请帖朝陶府送了去,陶子宁一看到是于家的请帖,不管是谁的,立即有了回应了。
为些石泉私下里还将几名暗卫叫来,吩咐得很仔细。
一直跟在于书燕身边的暗一、暗二、暗三那可是磨拳擦掌,敢欺负他们东家,看他们怎么出手。
于书燕自是不知道的,石泉跟她说了,明个下午在城郊的枫叶林里相见。
到时她带上幕离前去,免得引起误会。
而秦家婆媳见于家母女走了,那陶公子也是什么也没有说走了,俞氏也觉得没有了意思,板着脸从酒楼回来,经过于家院的时候,她挑帘朝对面看去一眼,心想着,四儿要有出息就好,从京城里带个儿媳妇回来气死于家人。
俞氏进入秦家院,又听到生哥儿在哭,原来生哥儿想跑到对面院子去玩,却是被吕氏拉住,生哥儿便哭了,不管吕氏怎么哄,他坐在地上不起来,还说要告诉奶奶,二伯母在家欺负他。
吕氏都被生哥儿折腾的没脾气了,站在厨房门口心想着,要是她生的孩子,恐怕一棍子打过去了,如今整个秦家只有生哥儿一个孙子,太过宝贝,这是要惯坏了。
吕氏正这么想着,看到史氏回来了,立即迎上前去,正要说说生哥儿太不听话了,就该打一顿。
没想史氏来到生哥儿面前,居高临下的看着儿子,什么也没有问,就直接说道:“生哥儿,立即起来。”
“好咧。”
生哥儿止了哭声,立即起来了,母亲和奶奶回来,他就是耍无赖也不可能去对面院子玩了,还是免受挨打,起来得了。
就这样,吕氏一口郁气还没有发出来,就看到生哥儿立即 身,抹干眼泪就粘着婆母去了。
吕氏感觉到不可思议,合着她是不是被孩子给欺负了?害她想方设法做好吃的,结果全部落入孩子的腹中,转头还在院里哭,一副好像她欺负了的样子。
吕氏感觉这生哥儿她是没法带的,下一次三弟妹陪婆母出门,让大嫂去带吧,当真把她折腾的够呛。
史氏却在此时看向吕氏,“二嫂,孩子为何哭?”
吕氏正要转身去厨房呢,回头看着三弟妹,怎以瞧着三弟妹这眼神儿似乎她欺负了生哥儿似的,于是正要说,婆母俞氏便开口了,“二媳妇没有带过孩子情有可原,但是这冷天气,你让孩子一个人坐在地上,呆会又着凉了。”
俞氏一句话,吕氏可委屈了,吕氏郁闷道:“娘,不是我不抱起生哥儿,我还做了鸡腿给他吃呢,是生哥儿闹着要去于家院里,我不准,他便哭了好久。”


第553章 密会陶公子
“二嫂,是不是我们出门孩子就哭了?”
史氏心疼的问。
吕氏老实,如实点头,的确她们一出门,孩子便闹着要出门。
史氏立即回身看向儿子,摸了摸孩子的手和脚,都是冰凉的,衣裳也哭湿了,这不得着凉去。
俞氏也发现了,于是责备道:“你是他二伯娘,难道你管不住一个孩子不成?怎么可以由着他在那儿哭呢?”
吕氏一听更委屈了,全都怪她,怪她不会带孩子呢,不会带就不要给她带得了,可是吕氏一对上婆母的眼神,她便不敢反驳了。
于是俞氏也不想孙儿受冻,立即抱起回屋,给孩子换衣裳去了。
吕氏一转身回到厨房,就看到大嫂毛氏靠着门框看着她,那眼神意味不明,吕氏没好气的看了她一眼,也不理会毛氏了。
毛氏却转身进入厨房,在凳子上坐下,而后说道:“我瞧着这些锁碎的事情,皆是因为二弟妹不曾怀上孩子的原因,要不二弟妹赶紧怀上自己孩子,就不会这样了。”
吕氏一听,心思一动,她不由得抚上小腹。
毛氏看到她下意识的动作,随后说道:“我最近认得几个厉害的稳婆,她们方法,要不我带二弟妹去看看。”
吕氏一听心动了,于是点了点头,毛氏便说道:“只是那银子恐怕要不少,还好我认得她们,是熟人,不然就更多了。”
毛氏一听,脸色微变,好在她每个月能落下些银子,于是问道:“要多少?”
“大概是要十五两左右的。”
“啊?”
吕氏有些不高兴,哪有要这么多的,何况还没有怀上,谁知道能不能怀上呢。
毛氏便话锋一转,“我去说说,十两银子应该能办得到。”
吕氏一听只要十两银子,立即起身回屋拿钱去了,吕氏唇角带着笑意,她要努力为自己的孩子存些银子,将来孩子的吃穿用度,绝不能比三弟妹的生哥儿差。
至于这孩子是从三弟妹还是二弟妹的肚子出,她自是得想想的。
吕氏很快从屋里拿出十两银子来,毛氏转眼收下,随后便说了日子,等吕氏出门买菜的时候一起去相见。
吕氏不由得的满怀希望,她自然也是希望自己早些怀上孩子的。
待吕氏做好晚饭,从厨房里出来时,就看生哥儿忽然从后院跑出来,而婆婆和三弟妹都没有出来,也不知孩子怎么偷偷出来的,反正生哥儿就是鬼精灵似的,说又说不得。
生哥儿从后院一出来就撞见了吕氏,他扮了个鬼脸,而后就光明正大的朝院门走去。
吕氏立即明白了生哥儿的意图,就要出声制止,毛氏便开了口,“做伯娘的,说的话好听,孩子便爱听,不好听,就这五岁年纪的孩子已经记事儿了,必定记恨着你一辈子,孩子要去对院玩,那就随他去,三弟妹在家也没能守住,也怪不到咱们的头上。”
吕氏听着婆婆的话,婆婆交代了,尤其不准生哥儿去对面,可是想到刚才被婆婆的责备,她也只好忍住。
生哥儿的确聪明捣蛋,这会儿站在院门处,还回头看向两位伯娘,见两人当没有看到的进入厨房,生哥儿立即打开门,撒腿就冲对面的于家院去。
于书燕正在家里等着吃晚饭,石泉正说着他最近练了一手好暗器,平素爱拿石头投掷,没想投得很准的。
石泉说到尽兴处,还拿起石头朝对面的老树枝桠试了试,只见他手腕一动,树桠便应声折断,这一下于书燕不得不佩服了,这可以称得上独门暗器了。
两人正说得高兴,一抬头就看到于家院门口站着的一个小不点儿,他睁着亮晶晶的眼神一脸崇拜的看着石泉。
石泉对上这么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神,心早化了,朝孩子召了召手,生哥儿立即跑了过来。
“四叔母,刚才石头叔叔练的是什么暗器,我也要学,我也想学。”
生哥儿一过来就粘上了于书燕,于书燕原本是坐着的,对上孩子那无邪的眼神,她忍不住还是拉着孩子入怀,“就刚才那个,你石头叔叔可以教你,不过呢,你得答就四叔母一件事儿。”
生哥儿连忙点头,“我一定会听四叔母的话。”
于书燕便跟生哥儿约法三章,一定要听他母亲的话入私塾 读书,而每日寅时就来于家院里跟着石头叔叔学功夫。
生哥儿一听,得知能学功夫了,可高兴坏了,立即点头应下,先前母亲要他读书,他偏不读,城里的夫人有好几个都被他得罪透了。
于书燕也不好再多留生哥儿,催着孩子回秦家院里去。
生哥儿却是二话不说在石泉身前跪下,向石泉磕头,要认石泉为师父,也不知孩子从哪儿学的,在于书燕相问之下才知道,他已经这么拜了几位夫子了,可惜都不要他这个捣蛋的学生了。
石泉当真是哭笑不得,抱起生哥儿,从地上捡起一块石头,生哥儿紧紧地看着他的手腕,就见他手腕一动,随后远处的树桠断了,生哥儿再次睁大了眼睛,而后捡了刚才石泉用的石头藏于怀中,心想着他一定要学的像石头叔叔那样厉害。
生哥儿就这样匆匆进了秦家院,院里没有人,小小心脏终于不紧张了,于是回身将门关好,看到厨房里出来的二伯母,小家伙有些心虚,竟然向吕氏笑了,吕氏原本还气着的,看到孩子莫名对自己笑了,心中的气又忽然消了,于是说道:“去,晚饭都吃完了,厨房里给你留了肉。”
生哥儿二话不说跑厨房里去了,吕氏不由得又心软了,发现孩子一个笑容,她就不记得他先前捣蛋的模样。
于书燕第二日晌午时分,准备与石泉一同去城郊见陶公子。
为了不显眼,她带了幕离,穿着低调与石泉一起,各乘一骑往城郊枫叶林去了。
官道上,两人各乘一骑,于书燕的还是宝马,速度是极快的。
到了枫叶林山下,她拉住缰绳正要下马,山上已经等候多时的陶子宁看到官道上狂奔而来的两人,他不由得呆了呆,再仔细看去,就看到于氏一个利落的翻身,虽然带着幕离,看不到真面貌,但身姿却是于氏无疑了。
陶子宁的心怦怦直跳,许是看到了她的另一面,尤其她的座下马,竟然是一匹好马。


第554章 教训陶公子
于书燕与石泉很快上了山。
陶子宁的护卫立即全部远远的走开,还隐了身,这可是主子交代的,不能让于氏看到了。
于书燕很快进入枫叶林中,而凉亭里原本站在那儿往山脚 下望的,估摸着时间于氏快到了,陶子宁立即整了整衣裳,端端正正的坐于石桌前,尖着耳朵听动静。
一听到林子间有脚步声,陶子宁立即吟唱了起来,“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于书燕听到这吟唱之声,脚步一顿,表情有些古怪,有点儿酸牙,这手段秦楚早在前一世初见她之时便使过了,不仅这样的手段,更是各种诗词歌赋,可惜她前一世初嫁给秦楚之时不识字,秦楚一直在对牛弹琴。
后来识字了,她才收集起秦楚诗词,他却也很少在她面前做诗了,许是觉得与她不是同路人,无法沟通吧。
如今再次看到陶子宁这稚嫩的手段,她心情是五味杂陈,先前对他的恼怒似乎减了几分。
“上面坐着的可是陶公子?”
石泉在凉亭下开口相问。
陶子宁故意装着现在才发现两人上山,连忙停声,而后起身看向两人,还作了一揖。
石泉只好也行了一礼。
陶子宁来到于书燕身边,看到她一身利落的装束,较之先前所见的贵女模样不同,他觉得特别的新鲜,不由的脸颊有些发烫,说话也不太利索了。
石泉却是朝于书燕看去一眼,而后退到林子外等着。
陶子宁鼓起勇气上前说道:“我并没有要冒犯于姑娘的意思,我上次在胡府所说的话我承认有些唐突,但是这一次我是真心的,我不能许你正妻,是不想与家人闹翻,但是我保证,我一定会好好待你,这一生我都不会变心。”
陶子宁一脸的认真,于书燕却是有些不可思议的问道:“我不知道你怎么会上我的,你倒是说说我哪里引起你的注意了,我改。”
陶子宁听着这话味儿不对,“你不用改,你哪儿都好,尤其是你刚才骑马的英姿,便是京城里的贵女也不及你。”
于书燕却是郁闷的说道:“首先我宁做庄户妻也不做权贵妾,她出身不高,而且还是商户,同时我有父母要瞻养,所以我若要嫁也必定是招婿。”
陶子宁一听,很有此不甘心,接着说道:“那咱们可以将岳父岳母接去京城,我陶家在京城有不少产业和院子,一定不会让你们分开的。”
于书燕有些失去了耐心,自从与秦楚和离后,她的心便有些乱了,哪还有这心思与他在这儿耗,于是说道:“对不住了,娶我就只能入赘于家,否则我是不愿意的。”
陶子宁一听,心中郁郁,看着近在尺尺的于氏,莫名有种冲动,忍不住伸手去握于书燕的手,于书燕练过功夫,她下意识的一个侧后翻,将陶子宁直接跌倒在地上,不过是一瞬间事,陶子宁还没有反应过来,人已经会在地上起不来了。
于书燕有些恼怒,叮嘱道:“陶公子你身份贵重,还是别跟我开玩笑的好,今个儿只是一个小小的教训,庾县的姑娘可不经京城里的贵女,可不好欺负的。”
于书燕转身要走,陶子宁竟是忘记了痛,想不到她居然会功夫,如此当真是特别。
于书燕从枫叶林里出来,石泉将她打量一眼,见她身上完好无损,也就放心了,而后两人上了马就这样扬长而去。
估计如京城贵子陶子宁这样的,还是第一次被女人给打了。
陶子宁从地上爬起来,准备了好久的新衣已经皱巴了,身上还粘了泥土,手臂也摔青了,头发又有些乱,他从林子里出来,陶家护卫没有他的吩咐还躲着呢,这会儿将他们都召了出来后,一个个的看到自家主子那狼狈的样子,一时间很是震惊。
刚才那两人是欺负了他家主子?其中一个心直口快的护卫便问道:“公子,要不要我们追上他们,打他们一顿解气。”
陶子宁一听这话,立即瞪了那护卫一眼,而后说道:“你们给我打他,乱讲话,当真要气死我。”
那先前开头的护卫连忙护着头,好在平素一起的护卫听了主子的令也没有下重手,但看着似乎打得挺重的,那护卫直哀求,陶子宁听着可怜,便叫他们停了手,而后看着那官道上绝尘而去的身影,感叹道:“如果我真的愿意做于家的上门女婿,不知道她会不会答应,瞧着像故意拒绝我的借口。”
旁边的护卫听了,一个个垂下头去,这可不得了,公子如此有才华,家世又好,居然要做一个商户的上门女婿,果然是美色误人,这事儿要不要告诉管事大人呢?
于书燕和石泉回到于家院里,就看到一个生哥儿正在门外张望,才记起说好要教孩子练功夫的,今个儿生哥儿没有在寅时来,而后天亮了他们也出了门,这孩子便在傍晚找上门来了。
于书燕与石泉翻身下马,生哥儿却是看着两人那下马的动作也是呆了呆,而后说道:“师父,我要学骑马。”
石泉却是故意板着脸,“你什么都还没有学就要学骑马了,还有,今个儿你迟到了,所以时间过了,师父不能教你功夫,你明个儿寅时再来,若是起不来,那就只能错过了。”
“不成,我一定要来的,我今天一醒来便是天亮了,平素也起得晚了些,但我保证明个儿一定早早的过来。”
于书燕和石泉看着生哥儿那焦急的模样,有些于心不忍,于书燕便说道:“那今个儿我先教你骑马。”
随后于书燕抱起孩子上马,与孩子共乘一骑,没把生哥儿高兴坏了,他安静的坐在于书燕的怀中,就看到于书燕催着马又出了柳树街。
转了一圈回来,生哥儿很是满意了,原来骑马这么好玩,他一定要学会,像四叔母那样,骑着马可以到处去。
于书燕看着生哥儿偷偷地回了秦家院,放下心来,与石泉一起,不由得笑了,看来生哥儿,他们得用心的教一教,这么一个好苗子,不能浪费了。


第555章 秦楚中了状元
自打于书燕与陶子宁单独见过警告了后,陶子宁倒是没有再叫媒人上门了,不过他还不打算离开庾县,却是打算在庾县过完年再走。
然而庾县还是有了谣言传出来,那陶公子听说有了心上人,所以才在庾县呆这么久的,至于是哪家的娇娇贵女,那就难说了。
就在这庾县因为陶公子中了解元而热闹着的时候,又有一个好消息传到了庾县来,秦楚中了状元,上面来人了,报喜讯的过来,说秦公子不日便要衣锦还乡。
当真是把齐知县以及一众地方官员高兴坏了,庾县出了一个状元,秦楚与陶子宁不同,就算将来陶子宁中了状元,也未必会回庾县来,而秦楚却是地地道道的庾县人,而且还是寒门出身。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街头都跟着热闹起来,都在问新科状元什么时候回庾县,他们都等着看秦四公子呢。
秦家院里得到消息,高兴坏了,俞氏落下了眼泪,终于盼到了这一天了,他们秦家从此以后再也不是普通的庄户。秦家院外左邻右舍都去报喜,好不热闹,而于家院外却是冷清的很。
于书燕也收到了消息,她竟也松了口气,前一世她不曾与秦楚和离,这一世她强行改变,好在没有改变秦楚的运道,从此往后,他是贵不可言的朝中重臣,而她以后只能是个商户。
于江全夫妻却是看到女儿静悄悄地坐在廊下,夫妻两人皆是叹了口气,秦家越是热闹,越显得于家的安静。
于江全想了想说道:“要不要让女儿去永安寺住住,避开了秦家的锋茫。”
许三娘也有这样的想法,可是看到女儿似乎很快又恢复过来,两人犹豫着,没有相劝。
而于书燕却是不再想秦楚的事,而是想着关家的生意,她在江南生意开展的还算胜利的,生意也慢慢地做了起来,她要不要乘着这会儿去往江南一趟,也免得秦楚回来,他们遇到尴尬。
于书燕正在筹备着去江南巡视一事儿,关二公子却交代她暂且不要离开巴东郡,最近会能一批大货运来,待这批货处理好再去,于书燕不得不留下来。
出门上街,总能听到百姓们聊到秦四公子的才识,先前聊着陶公子的,转眼也无人提及了。
而此时胡府内,陈君文听到秦四公子中了状元的事,她的脸不由得扭曲,若不是被人害了,她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嫁给一个这么没本事的人,她找不到证据是谁害的她,但她总感觉这事儿与于氏有关系,不然为何她当初一点事儿也没有。
不然今个儿她有可能都是状元夫人了,陈君文想到这儿,恨意更深,于是叫来身边的贴身嬷嬷,交代她给主簿府送去请帖,她要在枫叶林里摆宴,不为别的,就是奔着于氏去的,当年她是怎么在梅林受的辱,如今全部还给她,正好在秦四公子衣锦还乡之时。
到时秦四公子得知自己曾经的夫人在枫叶林里浪。荡,不知道会不会名声扫地呢?陈君文想到这儿,心情大好,这些年受的憋屈似乎有了发泄口。
那贴身嬷嬷很快将请帖送到了主簿府上,是方氏接到的,请贴上在枫叶林里摆宴的主意不是陈君文的名义,更不是胡家的名义,而是知县夫人王氏的主意。
方氏不疑有他,于是将里头的另一张帖子拿出来一看,原来是知县夫人还请了于氏,由她代交。
方氏便叫人将于书燕请了来。
于书燕最几日沉迷于生意上,见方氏寻她,于是匆匆来了。
方氏看到她便叹了口气,她是多么想说她,若不是她当时一意孤行,非要与秦四公子和离,也不至于如今人家功成名就之时,她却一个人在庾县行商,毕竟女子行商世人也不容,几多艰难,这此苦楚,也只有于书燕一个人承受了。
于书燕陪着方氏逛花园,方氏便说起知县夫人的请帖,十日后在枫叶林中,看枫叶吃酒听戏曲,男宾与女眷中间只打了帘子,也算是变相的相亲宴。
方氏倒也没有要于书燕去相亲的意思,她是想着既然已经收到了请帖,便想将于书燕带在身边,与城里的权贵多多结交,以后只有她一个人了,没有了秦四夫人的名头,这些权贵难免已经生疏。
于书燕原本是不想去的,可是看到方氏想让她多认识人的心态,她又不想她为难,何况还是知县夫人的一番好意,于是她收下了帖子,十日后的枫叶林宴,仍旧按着以前的来,于书燕跟在方氏的身边,方氏照应着她。
说起这宴席来,方氏说多半这一次宴席上,秦家是要出风头的,还劝着于书燕想开些。
于书燕点了点头,她早已经想开了。
然而这中状元的消息才传回庾县没几日,这日大清早的,庾县的百姓还在忙碌着,就听到街头锣鼓喧天,不少百姓出门来看,原来新科状元衣锦还乡了,怎么回来的这么快,不过算着时间隔着年底也没几个月,时间上也差不多的。
秦家人听到儿子回来了,早早的带着家人去街头迎接。
于书燕原本在祥瑞客栈看帐本,汪良得知消息,便告诉了于书燕,没有人敢劝她前去,于书燕也没有要去看看的意思,只说与石泉一同正好要去码头,于是上了马车。
汪良看着马车远去,他无奈叹道:“明明想着,偏生又不说,这是要受苦头的。”
汪良身边的小妻子石梅听着,心情很复杂,很为于书燕担心,于是说道:“夫君,可有好法子,我瞧着燕子是还喜欢着的,我们也不知当时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但是我觉得秦四公子不是那负心的人。”
汪良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要不我去找找秦四公子好好说说。”
石梅点头,能帮一把是一把,虽然可能未必有用。
于书燕坐在马车中,听着远处的锣鼓声,马车来到一个岔路口,石泉将马车停住,而后小心翼翼的问道:“燕子,咱们还是去码头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