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会儿,二皇子妃解氏是给婆母徐皇后报备后,回元晸殿去坐镇呢。
  “唉呀,福娘,瞧瞧你们三个妯娌。我觉得,蕴娘倒是最忙碌着。”朱琳琅说了这话后,又是凑近了福娘近前,笑道:“当然,福娘你最有福气了。瞧瞧,今年我又要给你这个弟妹随一份礼。”
  “瞧瞧,我膝下就瑞安一个孩子。得了你们一份儿的小儿随礼。”
  “这倒贴了回去的,福娘你这儿啊,可就得五人份的。更加不肖讲了,福娘你跟大弟高熙的感情这般好。将来,指不一定,我还得随了更多的侄子侄女的小儿礼。”
  寿安公主朱琳琅这般说说笑笑着,又道:“这倒也是好事儿。父皇、母后,肯定是盼着皇家的皇孙越多越好。”
  这厢里,坤宁宫,还是非常热闹的。
  福娘等妯娌姑嫂的,是凑近了聊天。
  场中央,教坊司的歌舞还在继续。
  至于皇子所,元晸殿。
  二皇子妃解氏赶回去时,她没什么停留,不管了对她行礼的宫人们。直接往莲姨娘的住处行去。
  等二皇子妃解氏到时,产婆已经在里面给莲姨娘接生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
  二皇子妃解氏在静静的等待着,别的女人给她的夫君生了子嗣。
  她呢。
  她在等待了这生下来的孩子,是男是女?
  许久后。
  屋内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哇哇。”
  在一道之后,又过了小半刻钟,又传来了一道婴儿的啼哭声。
  “哇哇……”
  二皇子妃解氏不意外,她心头想着:果然,是一对双生儿啊。可惜了,莲姨娘的身份不够,这一对婴儿那张侧妃、常侧妃是誓在必得的。
  至于解氏自己?
  她已经抚养了嫡子朱瞻仁,自然不可能再抚养了庶出的孩子。
  嫡庶有别啊。
  又过了片刻,产房的门开了。
  两个奶嬷嬷分别各抱了一个包裹好的小婴儿,来向着二皇子妃解氏道喜了。


第216章 
  “恭喜二皇子妃; 贺喜二皇子妃; 莲姨娘生下了两位小郡主。”奶嬷嬷们的报喜声; 二皇子妃解氏自然听明白了。
  原来莲姨娘生下来的是一对双胞胎女儿。
  对于二皇子妃解氏而言,这真是一个好消息。至少,这样的话,张侧妃、常侧妃就不可能免费的得了一个儿子。
  当然,这不对二皇子妃解氏是一个好消息。对于解氏抚养的朱瞻仁而言; 也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他的父亲朱高晸膝下就两个儿子,一嫡一庶。
  朱瞻仁是嫡子,且是养在继母解氏这儿。
  庶子朱瞻义出生的月份不够好; 又养在生母柳庶妃的跟前。可以说,先天上朱瞻义就比嫡长兄朱瞻仁差太多了。
  至于两位家世好的侧妃,这两位抚养了庶女; 对于解氏而言没威胁了,对于朱瞻仁而言更是没有威胁了。
  “既然是夫君添了子嗣,这是大喜事。”
  二皇子妃解氏对身边的陪嫁嬷嬷点点头; 笑道:“元晸殿内的众人皆赏。嬷嬷,派人去坤宁宫报喜。当然,乾清宫那边也让人去报了喜。”
  “诺。”
  嬷嬷自然是应了诺。
  二皇子妃解氏大概在奶嬷嬷的小心护持下; 看了一眼两个庶女。尔后; 就是对旁边同样等候着的张侧妃、常侧妃笑道:“两位妹妹,且是瞧一瞧吧。等着满月宴一过,自可由得两位妹妹抚养了夫君的这两个女儿。”
  张侧妃、常侧妃面上带着笑容; 自然是谢了二皇子妃解氏,然后,一人搂了一个小女婴,是小心的抱了抱。
  在心里面,张侧妃、常侧妃还是失望的。
  二位侧妃都是可惜着,这莲姨娘怎么生下来的是女儿,而不是儿子?
  若是儿子,两位侧妃自然是各白得了一个皇孙抚养。
  当然,不是儿子亦无妨。她们还年青,总盼着将来能再生了亲生的。这皇孙女也成,抚养在了膝下总归是一个暂时的依靠。
  对于抚养了皇嗣的皇家女眷而言,那待遇还是不同的。
  就在屋外的几人,在廊道下说说笑笑时。
  屋内,突然传出了惊呼,尔后,又是哭声。
  不多时,屋外的二皇子妃解氏等人是知道了,究竟出了何事?
  “莲姨娘产后血崩,人没了。”
  陪嫁嬷嬷进去瞧了情况,本来是去说了赏赐的,结果瞧着这情况,自然出了产房来给二皇子妃解氏报了信儿。
  这会儿,二皇子妃解氏正和张侧妃、常侧妃谈了洗三之事呢。
  一听这消息,二皇子妃解氏心头略过了各种的想法。最后,她还是一咬牙,说道:“暂时封了这消息。至少,等待今日的宫宴结束后,再是报上去。”
  “至于莲姨娘的后事,按规距办吧。”二皇子妃解氏对陪嫁嬷嬷交待了这话后。
  她的目光望向了张侧妃、常侧妃,二皇子妃解氏说道:“张妹妹、常妹妹,既然两个女儿由得夫君做主,由你二人抚养了。如今的情况下,莲姨娘这生母不在了,暂时由得你二人各自领一个女儿回去吧。相应的奶嬷嬷和侍候的宫人,我让人给你们一一安排好。”
  “今日这情况下,二位妹妹且受累一下了。”
  二皇子妃解氏这般讲了。
  张侧妃、常侧妃哪还会有什么拒绝的。
  自然是二人也是应诺。
  等待这莲姨娘的过逝的事情理个头绪后,二皇子妃解氏才是回了正屋,她准备歇一歇。她这会儿,头疼着。
  这时候,宫宴已经结束了。
  陪嫁嬷嬷瞧着二皇子妃解氏的疲乏,劝道:“皇子妃,要不,您先歇一歇吧。”
  “算了,我会这儿想一想事情。”
  二皇子妃解氏拒绝了嬷嬷的提议,她是闭目养神。
  约是过了许久,二皇子妃解氏是睁开了眼睛,她说道:“嬷嬷,你觉得这莲姨娘的过逝,是不是上头的意思?”
  二皇子妃解氏的手,指了乾清宫和坤宁宫的方向。
  陪嫁嬷嬷听了这话,回道:“奴婢也猜不准。”
  在元晸殿里,二皇子妃解氏可谓是用足了心思。可万万想不到的,莲姨娘还是中了招。别说什么产后血崩,二皇子妃解氏让人查了。
  那莲姨娘死的够蹊跷的。
  至少,解氏会这般怀疑,完全是弄死了莲姨娘的人,手段特利害了一些。
  “算了,事情已经发生了。罢了,罢了。”
  二皇子妃解氏也不想追究了。还追究什么呢?这事情她半点儿好处也没有的。更何况,莲姨娘生下来的两个女儿,也是便宜了张侧妃、常侧妃。
  在二皇子朱高晸归来后。
  他是带着一身的酒气,到了正殿小歇。
  二皇子妃解氏就是对夫君朱高晸讲了讲,她对莲姨娘后事的章程。朱高晸淡然的听着,听后,就回了一翻话,道:“我信你的,蕴娘,全由得你操办就好。”
  “至于莲姨娘?不过一个妾,还是看了两个孩子的份儿上,给些体面就是。”
  朱高晸那等情薄的态度,让二皇子妃解氏本来看淡了莲姨娘一事,这时候也是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了。
  因为,二皇子妃解氏还算得熟悉了二皇子朱高晸的人。
  她从二皇子这位夫君的神情上,还有眼神里,看不出了半分的对枕边人的感情来。人说,一夜夫妻百日恩。
  莲姨娘好歹给朱高晸生了一对女儿呢。
  当初,在外面时,据说莲姨娘也是一个得宠的。
  二皇子妃解氏对于朱高晸这位夫君的薄凉本心,那是心头跟塞了一块冰一般的凉个透儿。
  “既然夫君你讲了,我便是接章程办了事。”
  “就是两个孩子,如今虽然是由得张妹妹、常侧妃抚养着。到底是夫君的孩子,还得需要孩子取了名儿?”
  二皇子妃解氏又是谈了关于娶名字的事情。
  “哦。”
  朱高晸挑一挑眉。
  “一时我倒也没想起来。蕴娘,你可是有什么好的名字?”
  朱高晸随口问了一句。
  “好的名字?”二皇子妃解氏是想了想,道:“女儿家,就是取个喻意好的便成。求的就是平安喜乐的。”
  “既然蕴娘你说了,平安喜乐为好。那这两个女儿的名字,一个就叫安娘,一个就叫乐娘吧。”朱高晸顺着二皇子妃解氏的话,干脆利落的借了对方的主意。
  “朱安娘,朱乐娘,也是好名字。”解氏笑道:“我先代两个孩子,谢谢夫君给娶的好名儿。想是张妹妹、常妹妹听了这等好名儿后,也是高兴的。”
  “嗯。”
  朱高晸淡淡的点了一下头。
  当晚,端午节的晚宴。
  皇宫中的这一场是家宴,没有外人,全是皇家的直系一家子。
  永和帝、徐皇后就是知道了,他们添了一对皇孙女。那一对皇孙还有了名字,是次子朱高晸取的名儿,一个叫朱安娘,一个叫朱乐娘。
  徐皇后对二儿媳妇解氏夸了两句,还是专门给了赏赐。
  当然这赏赐给的人,除了解氏外,就是两个皇孙女。
  为什么给了解氏?
  这颇是让人不解的。
  不过,朱高晸看着媳妇的眼神还是蛮友善的。
  在这一场家宴结束后。
  福娘这个孕妇没心思管了其它的事情,就是和夫君朱高熙同行,领着四个儿子一起回了元熙殿。
  这一天,累得慌。
  当晚,福娘自然是早早了歇下了。
  对于元晸殿这个隔避发生的一些事儿,当时是没心思管的。
  直到次日,福娘歇好了精神,也是缓过来了。才是由得嬷嬷讲了讲元晸殿的事情。
  “哦?”
  福娘听完了嬷嬷的讲述,笑说道:“二弟妹可真够贤惠的。那两位侧妃是好运道的,各自是白捡了一个女儿抚养。”
  “就是安娘、乐娘这两个小侄女的生母,那莲姨娘是注定可惜了。”
  福娘又不傻,什么产后血崩?
  瞧着有些让人怀疑啊,这莲姨娘是不是谁下了手啊。
  不过,既然婆母徐皇后赏了二弟妹解氏,那就说明了,解氏这位二弟妹的手应该挺干净的。不管了,元晸殿的事情,福娘也没兴趣听太多了。
  “嬷嬷,瞧着夏天一晃而过,就是秋季到来。”
  “我瞧着,我今年也是要生了孩子的。应该预备上的东西,还是要早早备起来。特别是孩子的奶嬷嬷。”
  福娘各关心的事情,自然是肚子里的孩子。
  “皇子妃您放心,一切都是按着您的章程走,半点儿也误不了事情的。”
  白嬷嬷保证了话儿。
  当然,这也是肯定的。
  她的主子可是大皇子妃,这腹中又是皇嗣。哪容得了半点的差迟?
  这真是谁出了差子,不说大皇子的怒火?还有四位皇孙的怒火。哪处都不是那些宫人们惹得起的。
  特别是徐皇后对大皇子妃的看重。
  宫人人人都晓得的。
  “那便是好。”
  福娘说了这话时,还是伸手抚了抚小腹。
  她心情挺不错的。
  这一胎是她的第五个孩子。
  福娘想到这儿,就笑道:“也不知道这一胎的孩儿,是男是女?”
  “其实,我是盼着一个女儿的。倒底儿女双全,就是人生圆满了。”福娘也盼望着,她有一个小女儿,将来,由得她宠着,她夫君宠着,她的四个儿子宠着。


第217章 
  她的小女儿; 她张福娘的小女儿; 必然会是最幸福的女孩儿。
  “皇子妃这等有福气的贵人; 必是能心想事成。”嬷嬷笑着捧了话儿。福娘听后,笑道:“我也是这般觉得的。这一胎,总有一种感觉,就觉得像是怀上了一个女儿。”
  “就盼她生下来后,是一个乖巧的孩子。”
  福娘一边抚着小腹; 一边非常温柔的说道。
  “对了,嬷嬷,两个小侄女安娘、乐娘洗三的礼,您是先备上。到时候; 咱们也得送了贺礼。”福娘对嬷嬷交待了话道。
  “皇子妃放心,漏不了这事情的。”
  白嬷嬷笑着回了话道。
  “那就好。”
  福娘也是笑回了话儿。
  说了小会儿话,福娘心情也不错。这时候; 还在辰时的尾巴上呢。外面的天气微暖,还不到炎阳烈烈之时。
  福娘瞧了瞧,笑道:“感觉你精神着。嬷嬷; 咱们且去逛逛园子吧。”
  身为孕妇,福娘还是注意适量的运动。
  元熙殿并不大,这地方逛久了; 福娘心头总有些压抑感。原来还没什么感觉的; 不知道为何?怀了这一胎后,她就是总想自在想。
  常常去逛一逛园子,打发一下那等心底的压抑的感觉。
  “诺。”
  白嬷嬷应承。
  福娘搀扶着白嬷嬷出了元熙殿; 这身边跟随的人可不少。
  福娘怀孕了,她还是注意着安全的。这前面有人,后面同样有人。去哪儿,这般周全了,都算得安全的。
  毕竟,宫里可没有奔跑着的宫人,来冲撞了什么的。
  就是真有那等没规距的,事实罚了一回事儿。这福娘嘛,却是不惧怕的。就她身边这等围着侍候的宫人,就够着保护她和腹中的皇嗣了。
  出了元熙殿。
  到了御花园,小小的散散步。
  一圈儿逛下来,也是舒缓了情绪。
  等待再一次回了元熙殿时,已经是瞧着外面天热了,她一个孕妇自然不想被太阳晒狠了。
  回了元熙殿。
  福娘刚刚落坐儿,准备听着宫人给弹个琴,养养胎呢。
  有妯娌来窜门了。
  三皇子妃齐氏的到来,福娘还是奇怪的。
  不过,也是面带欢喜,迎了三弟妹齐氏的到来。
  “来,三弟妹请坐。”
  福娘招呼了话。
  都是多年相熟的人,大家彼此都了解。倒也没客套什么。
  落了坐。福娘请吃了茶。
  当然,是三皇子妃齐氏吃茶,福娘是喝得羊奶。
  “大嫂气色真好。”
  “瞧着让羡慕得紧。”三皇子妃齐氏开场白,就是一头儿的好话。
  “三弟妹这话儿,我爱听。至于说了气色好,那是因为我心安生,吃什么都觉得香甜,故而多用几碗。这不,气色自然就显得不错。”福娘捂嘴笑了,回了这话道。
  “我来,也是有事情想托了大嫂。”
  三皇子妃齐氏是说了来意,她道:“瞻礼今年就满四周岁了。瞧着,跟瞻礼同一天出生的瞻贞侄儿,都进南书房进学了。夫君那边也是近日里,对瞻礼的学业让了心。”
  “我听夫君的意思,想今年待瞻礼满四周岁后,就让瞻礼去南书跟侄儿们一起读书。”三皇子妃齐氏说这一席话时,脸上还算有着笑意。
  “那瞻礼侄儿呢?他年纪尚小,可是乐于去读书?”福娘倒是觉得,三弟、三弟妹也真是够重视孩子的学习。
  就她家的瞻贞,她是不乐意让这个儿子去进学的。
  奈何她家瞻贞是死活自己要去了,说是非得跟哥哥们在一起。
  福娘能如何?
  福娘这个当娘的,也很无奈的。
  她说了她的真心话,八成别人是不会相信的。反而会觉得她这个当娘的娇情。毕竟,这世道就讲究一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哪个当爹娘的不是盼着孩子早早进学啊。
  事实上,福娘也高兴孩子爱读书。
  只是,她就是觉得孩子太小,读书太早了,负担太重嘛。
  可瞧着进学了的朱瞻贞小盆友是混得如鱼得水,福娘也不唠叨了。因为,她儿子自己高兴,她当娘的,还能如何啊。
  只能看着孩子去自己努力读书,把读书习武当玩儿的事情。福娘估摸着,还真的不会太多。毕竟,就瞻贞的活泼性子,那可是跟一个猴儿一样。
  “瞻礼那孩子,就是一个听话的。”三皇子妃齐氏笑道:“他听得去长辈的教导。我瞧着夫君说的在理,也是同意了瞻礼去南书房进学。”
  三皇子妃齐氏是亲娘。
  这亲爹亲娘都同意的事情,福娘更不会多话了。
  于是,福娘就是拉着妯娌讲了那南书房进学,孩子去了得准备些什么,注意些什么。总之,这些关于孩子的事情,一对儿妯娌是谈了起码有一个时辰。
  谈了这般讲,两人还是兴犹未尽呢。
  “唉呀,这一回,是累得大嫂多帮忙了。”
  “听大嫂讲这般多,我是受益匪浅啊。”三皇子妃齐氏还是非常受用的样子。那等态度更是真诚着。
  “瞻礼也是我的小侄儿,我也盼着那孩子进学后,学业精进。”
  “再说,三弟妹你也不用太担心,我家瞻元、瞻亨、瞻利、瞻贞皆在南书房进学,还有大姐姐家的瑞安也在,这般多的小孩子一起读书,想来,一堆儿的小孩子们,他们一起学习气氛必然是不错的。”
  福娘这般一讲,三皇子妃齐氏一听,也是觉得不错的。
  到底三皇子妃齐氏还是觉得她膝下够单薄的。只有瞻礼这么一个儿子,在元孜殿中,儿子也挺孤单着。
  若是去了南书房,能同更多的哥哥们一起读书,确实是不错的事情。
  永和三年,夏六月。
  在朱瞻贞、朱瞻仁、朱瞻礼、朱凤娘过了四周岁的生辰后。
  朱瞻礼这位元孜殿的嫡子,也是去南书房进学了。
  若说原来吧。
  只朱瞻贞一个皇孙去进学,还不算是显眼。如今朱瞻礼也去了,朱瞻仁就是为了出来。毕竟,这三个皇孙的年纪同样大的。
  这事情让元晸殿的朱高晸知道后,他的脸色特别的难堪。
  朱高晸这一辈子,最不想看到的事情,就是他比哥哥弟弟差。结果倒好,他的儿子就是比不上了侄儿们。
  夏日的午后。
  朱高晸从衙门归来时。
  瞧着正屋院中,没有午睡,而是满廊道乱窜着跟小太监们玩了捉猫猫的嫡子朱瞻仁,朱高晸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朱瞻仁还是非常怕他爹的。
  瞧着亲爹脸黑了,也是老实了下来。
  二皇子妃解氏本来在小憩,由得嬷嬷唤醒后,听说了院中发生的事情,就是沉默不语了。她这个后娘不好当。
  朱瞻仁她管严了,有人会嘀咕。
  朱瞻仁她管松了,同样会人有不满啊。
  众口中难调,后母例来就不是好当的。毕竟,自己的亲儿子,罚了也就是罚了,打了也就是打了。一个孝字压头,亲娘再是罚了,肯定是罚在儿身,痛在娘心上的。
  奈何朱瞻仁不是二皇子妃解氏亲生的。
  解氏能如何?
  更多的时候,她是把朱瞻仁捧着,捧着宠爱。
  就盼着这个嫡子将来,看她养育一场的份上,懂得孝顺了她这个嫡母。
  “梳妆吧。”
  解氏让宫女侍候着梳妆好后,打理妥当了,才是去了正屋。
  二皇子妃解氏一到了,就发现了嫡子朱瞻仁就跪在了正屋中。那上首坐着的,正是二皇子朱高晸。
  “瞻仁可是哪儿做错了?惹了夫君生气。”
  二皇子妃解氏上前,给二皇子福一个礼,道:“望夫君莫生气,您可是家中的主心骨,您生气,万一气坏了,瞻仁这孩子可不得后悔万分?”
  “夫君,瞻仁年纪小,若哪儿不当的,您是讲出来。我往后必然盯紧了,不敢再让他犯了第二次。”
  二皇子妃解氏一边说了一席话,一边小心的打量了二皇子朱高晸的神情和眼色。
  见朱高晸没开口。
  二皇子妃解氏就对嫡子朱瞻仁说道:“瞻仁,快向你爹赔礼,下一回,必然不再犯同样的错了。”
  “爹,儿子错了。”朱瞻仁听得嫡母的话,认错是顺溜儿的。
  其实,这孩子年纪尚小,他至多就是玩儿闹儿。他是真不知道,他哪儿错了?
  明明在院中玩得好好的,爹来了,他就被罚了。
  这稀里糊涂里,朱睚仁心头可委屈了。
  可委屈又如何?
  亲爹说他错了,没错,那也是错了。
  在元晸殿中,朱瞻仁是嫡长子,是朱高晸的头一个儿子。特别是朱瞻义出身前,更是唯一的儿子。
  这元晸殿中,除了亲爹朱高晸敢罚他。除此之外,谁也是捧着他的。
  在这等情况下,皇家的皇孙又不傻。朱瞻仁小小头脑中,也是明白一个道理的。他爹最利害,他爹的话一定得听。
  于是,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
  朱瞻仁从小到大,在旁人眼中就是一个爱玩儿闹儿的。在他爹朱高晸眼中,就是一个胆儿不大的。
  “既然知道错了,起来吧。”
  朱高晸在嫡妻解氏给了梯子面前,也是就着下了。毕竟,他这会儿也气消得差不多了。
  这时候,他也是明白过来了。
  儿子朱瞻仁还真没错什么。至于嫡妻解氏吗?朱高晸想了想,还是觉得应该跟嫡妻好好谈一谈了。


第218章 
  二皇子朱高晸和二皇子妃解氏谈什么?
  自然是谈了关于嫡子朱瞻仁的进学问题。
  在这一件事情上; 解氏是立场不坚定的。由得二皇子朱高晸拿捏与做主了; 于是; 继朱瞻礼进学后,朱瞻仁也是被亲爹塞进了南书房里读书去。
  永和三年。
  秋。
  刚入秋,燕京的皇宫内,出了一件事情。
  德妃病逝了。
  德妃李顺姬是高丽送来大周朝,专门为了跟皇家和亲的。这位宗女突然的病逝; 倒也是一桩的稀奇事情。
  元熙殿。
  福娘知道了这一起子事情后,也是奇怪的。
  “德妃娘娘过了六月,这一病不起的,如今说没了就没了。到也是可惜了。”白嬷嬷说了这话后; 瞧着福娘的神色有些怪异,忙劝道:“皇子妃不用在意了德妃娘娘的事儿,后宫有皇后娘娘做主呢。”
  “再则; 德妃娘娘是高丽的女子。这说明了,德妃娘娘福薄,不能多多侍候了圣上和皇后娘娘这等贵人。”白嬷嬷这劝话; 福娘听后,笑了笑,回道:“嬷嬷; 你且宽心; 我与德妃母没太深的交情。”
  “就如嬷嬷讲的,后宫的事儿,我哪能多管了。”
  福娘嘴里这般讲; 心里却是奇怪的。
  德妃身体一直不错,怎么说病了就病了,说没了就没了。
  瞧一瞧,父皇永和帝的后宫,也是不平静啊。
  这才选秀多久啊,一下子就没了三个后宫的嫔妃。
  啧啧,选透时,册封了七人,如今没了三人。真是的,接近一半的死亡率了。
  永和三年。
  秋。
  十月。
  今年推广的蕃薯是大丰收的季节。
  永和帝非常喜悦。
  当然,跟着种植了蕃薯的朝廷高官以及勋贵人家啊,只要搭上了这一班风的家族,全是欢喜的很呢。
  谁让蕃薯的收获太大呢。
  这等蕃薯神物当做粗粮放到市场上,与细粮之间的对换。那可谓是一举多得的好买卖,操作操作好了。
  百姓得实惠能吃蕃薯填饱了肚子,种植蕃薯的高官、勋贵人家得了钱财富贵。
  事实上就是蕃薯能煮、能蒸、能烤,能当菜吃,也能当粮吃。甜甜的味儿,在这个缺了糖的时代,这等味儿让百姓食之,也是觉得美味的。
  当然,最最主要的还是产量,产量高啊。
  至于保存。
  蕃薯储存在地窖中,可以吃到来年的夏天。
  蕃薯做成薯条,也是农家的过年零嘴儿,图个甜味儿喜庆。
  当然,若是还想保存得更久的话。那就是做成了蕃薯淀粉、蕃薯粉条,只要晒干不受潮,那就真是放个几年,拿出来照样可食用。
  在大朝会上,永和帝大喜。
  对着满满的收获,还有官员与勋贵们的吹捧,那等拍马屁的折子太多了。永和帝都是看腻了。当然,嘴上还是要批评两句的。
  可心里,永和帝非常受用。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种植蕃薯这事情,大有利可图。
  永和帝的皇位更稳当了。
  于是,永和帝大手一批,表示蕃薯这物不能谨谨的限于了燕京直管的顺天府。这能限于他这位帝王的眼皮子下。
  这还是要继续推广的。
  当然,还是原来的策略,不是忙碌的就上马,全天下推广了。
  大周朝开国不过三位皇帝。当然,永和帝不承认了宣惠帝。在官方的说法,就是开国才到第二位皇帝永和帝临朝治世。
  这等盛开之始。
  蕃薯这等神物就是没出现,那也是海内升平,和乐融融,民风纯朴,吏治清明的。
  总之,这等时候,蕃薯的推广,不能急,不能急。
  永和帝看得出来。
  这是官员和勋贵们有私心啊,想捂嘴蕃薯大加谋私利啊。
  不过,永和帝没追究了什么。
  这位帝王着想于天下。帝王很清楚,人皆有私心。所以,把蕃薯这一物暂时在上层的家族中种植推广,也是可以的。
  慢慢的由得天下百姓瞧着这蕃薯的好。然后,再是一步一步的朝下层推广。
  上行下效。
  这等效果虽然慢,却会非常的显著。
  为何?
  因为老百姓实在。没见到实际的利益前,你就是把蕃薯吹捧得上天了,没见着蕃薯的大收成,百姓他也不会信的。
  人误地一季,地误人一年。这老百姓的生活,就靠着地里的那点子收成。
  一季地误了,收获少了,那可是让老百姓饿肚皮的。
  永和帝自然治理过地方,所以,他宁可推广蕃薯慢了,这步子的基调也得稳了。稳步增长,在永和帝眼中,也是妥当的。
  万里山河,何其辽阔。
  治理天下,更是急不得。治大国若烹小鲜,细火慢熬,才能见真味。
  十月十日。
  天晴。
  朝食后,福娘照常去御花园散步。
  福娘散步时,遇上了来逛园子的三弟妹齐氏。齐氏的身边,还跟着两个挺了大肚子的女子。福娘粗粗扫了一眼。
  福娘妯娌二人见了平礼。
  在三弟妹身后的两名女子是恭敬的给福娘行了礼。
  “你等有孕在身,不必多礼了。”
  福娘也是怀孕的人,倒没为难了对方的意思。特别是这两名女子的身份,太明显了。哪怕见面少,福娘不认识了这两人。也猜测得出来啊,这两名女子就是三弟朱高孜的妾。
  “谢大皇子妃。”
  那两名女子谢过礼后,规距的站到了三皇子妃齐氏的身后。
  福娘这时候的目光是注意着三弟妹齐氏。
  “咦,今日怎么没见着三弟妹领了凤娘出来逛园子?”福娘可是清楚的,三弟妹齐氏到哪儿也是喜爱带了女儿朱凤娘的。至于三弟妹齐氏的嫡子朱瞻礼去南书房进学了。这会儿,小侄儿朱瞻礼还在读书呢。
  “凤娘那孩子这会儿在学女红,不乐意出来逛。我就顺了她的心意。”三皇子妃齐氏笑着回了一话道。
  “凤娘还这般小,就是开始学女红了?”福娘挺吃惊的。
  一个四岁的小娃娃就是拿针线,话说,容易扎着手吧?
  “她乐意,且随她吧。也不掬她学会什么,就是玩个乐趣。”三皇子妃齐氏淡然的说道:“她一个皇子的女儿,将来还能缺了绣娘不成?就是随意摆弄一下,寻个爱好。”
  “三弟妹你这话,倒是在理的。”
  福娘赞同了这话。
  皇家的皇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