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家媳妇日常-第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日结束后。
来捧场的众人,自然是散了。
倒是月庶妃留了下来,留在柳庶妃的寝屋中,二人是谈了近日的一些事情。
“好叫人羡慕啊。柳姐姐,这真真是有盼头了。当然,我也是沾了柳姐姐的光。”月庶妃望着柳庶妃枕边的小婴儿,面上也是温柔之色。
“咱们姐妹同心,把小皇孙抚养长大。这一辈子,自然就是有福气在后头,能享受了儿孙的福份。”柳庶妃对着月庶妃,再一次承诺了当初的话。
“嗯,是这么个理儿。”
月庶妃同样的答了话。
“柳姐姐你坐月子,也是避开了一些事儿。”月庶妃谈起了正事,她道:“这些时候,外面不平静着。元晸殿近些日子,颇是不让上面待见。”
月庶妃讲了这话后,柳庶妃听了耳里后,赞同的点了点头。
外面发生的事情,柳庶妃哪可能真不知道啊。
柳庶妃什么身份?
她的家人都是依附于二皇子的,对于二皇子的近况,柳庶妃是再了解不过的。柳庶妃想一想后,回道:“亦是无妨的。月妹妹,你当知晓的,咱们二皇子殿下是最得了圣上和皇后娘娘的宠爱。”
“一时半会儿,上面的圣上和皇后娘娘生了殿下的气,过些日子气消了。这目前的乌云就会散了。”
多少年了,柳庶妃是习惯了二皇子在帝后面前的得宠。
柳庶妃有底气,她知道的,二皇子这不过一时的困难。只要过了这一关,一切就是风平浪静,雨过天晴了。
“还是柳姐姐镇静,遇事之时,万事安定。”
月庶妃夸赞了话道。
“哪儿,也是习惯了。”柳庶妃淡淡的笑了。
随后,二人又是聊起了小婴儿朱瞻义的事情来。
永和二年。
秋。
张府。
打从张春旭、张春福兄弟的官位升了后,张家换了宅子。这规距也从宅,升为了府。
这家中添丁加口的,侍候的仆人自然也是添了。
这不,当纪德、纪义的祖母,纪家奶奶求上了张府时。这首先接见她老人家的,就是张府的门房子。
一个老人家求见了。
门房子为了张府的名声,还是给通报了信儿。
稍后,来见了纪家奶奶的,是张府上张李氏的身边的丫鬟。
这大丫头接见了纪家奶奶,把这位老人家迎去了张李氏这位太夫人目前住的院子。一路上,从夹道而行,到了后宅的老祖宗张李氏的养生院子时。
纪家奶奶这面上有些追忆之色。
曾经,这等老封君的日子,纪家奶奶也是过了些好日子的啊。
只是如此,儿孙落了难,她能如何?
纪家奶奶,在南边皇城被攻破后,姻亲就没了。如今,除了求这故人,又能如何?
纪家奶奶如今真真是恨了,恨了为何让儿孙去了仕途上奔波。到如今,两个孙儿都落了难来。这不是让白发人为黑发人担忧吗?
“老人家,您请。”
大丫鬟恭敬的引了路。
不肖多时,在养生院的正屋里。
纪家奶奶见到了张李氏。这一位曾经的故人来。
“老婆子给您见礼了。”
纪家奶奶对着张李氏就要行大礼。
张李氏忙摆让,让丫鬟搀扶起了纪家奶奶,张李氏说道:“莫如此,莫要如此。咱们都是老相识,何必这般客套了?”
“来,坐下说话,坐下说话。”
张李氏指了椅子,对纪家奶奶非常客气的说道。
这时候,大丫鬟搀扶着纪家奶奶,还是落了座。到底年纪大了,这腿脚是有些不便了。纪家奶奶推辞一二,谢了话,才是坐下了。
待丫鬟上了茶。
张李氏摆摆手,说道:“我们谈些旧事,你等都退下去。”
丫鬟们知道张府的老封君,不爱人多。所以,这时候自然是依礼退下了。屋内,一时间挺安静的。
“来,吃茶,咱们边吃茶,边慢慢讲话。”
张李氏指了茶碗,对纪家奶奶提议道。
这时候,纪家奶奶哪怕没心思吃茶,只是,客随主便。在别人家做客,也得随了主人家的心意。
原本纪家奶奶以为,她要上门求好些回,才可能被接见的。
如今是顺利的被接见了,纪家奶奶对于张府的善意,她是感受到了。只是,想到了两个孙儿的事情,纪家奶奶明白着,这会让张府上下为难了。
只是,纪家奶奶也是没法子。
她已经没地方去求人了。
除了张府,她不知道还有哪儿能去求的?
若可以,纪家奶奶宁可她这个老婆子死了,只要能换回了孙儿们的性命。
想一想家中,就剩下来孙媳妇胡氏,还有唯一的曾孙纪彰。至于胡氏的亲娘,在长子、次子被下了牢狱后,就是气得一命呜呼了。
唉,那孙媳妇胡氏如今也是六神无主,还得给亲娘守孝呢。
说起来,这个家啊,若是两个孙儿没了,这不就是要散了吗?
纪家奶奶是青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难道还要丧了孙子吗?纪家奶奶想一想不容易的这些年,她真恨她活得太久,见了太多的苦难。
“老姐姐,我这是没法子。”纪家奶奶最终开口了,求话时,未多语,已经泪流了满面。这时候,光是想着一些往事,纪家奶奶都是哭得伤心。
这真是伤心着。
“你慢慢讲,咱们老姐妹的,慢慢谈就是。”
张李氏在心头叹息。
她知道,纪家奶奶这求上门了,肯定是麻烦事情上门。
她能如何?
真是拒之门外,万一这位上了年纪的老人家在张府外面来个一命呜呼,那不是让张府名誉受损吗?
张李氏总得为两个当官的孙儿考虑,为宫里的大皇子妃孙女考虑。
张府如今的身份,是需要体面与名誉的。
有一些打秋风的事情,张李氏忍了也是忍了。只要在人情内,不过份就成。
只是,瞧着纪家奶奶的做派,还有燕京城里的一些风声。张李氏没耳聋,她知道的,纪家的事情麻烦着。
不想管啊。
这是张李氏心头的真正想法。
张家与纪家,不是亲戚。那点子情份,真的淡薄了。说起来,张家也没对不起纪家的地方。更何况,纪家卷进的麻烦,那是皇家的事儿。
天家的事情,一般人敢插手吗?
反正张李氏觉得,张府是不敢的。
张府的根基浅啊,有些事情真是不想沾上的。能躲开的话,何苦弄了一身的泥?
第202章
“老姐姐; 我是走投无路了。”
纪家奶奶伸手; 抹去了满是皱纹的脸上的泪水。纪家奶奶如今的样子; 真是狼狈的。虽然,她的衣裳普通,倒真是干净着。
只是这些都掩不了,纪家奶奶身上的疲惫,以及眼神里的深深担忧。
“如今张府上下若不能伸手帮忙一下; 老婆子我是青年丧子,中年丧夫后,这要晚年失去了样孙子。”纪家奶奶哭得伤心,这泪水抹了; 又是落了下来。
“我敢多求什么。就求着,若贵府有法子,让我两个儿能落个活命的机会。”话到这里时; 纪家奶奶从怀里掏出来一个小小的钱袋子。
“这是家中唯有的一点积蓄了。我知道,这铁定不够的。”
那小钱袋里的银钱,倒在了桌上。
有小小的金豆子; 有小小的银块子。数儿不多,不过,加起来; 应该也是值钱着好四十两银左右的银钱数儿。
在普通人家; 也不算小笔钱了。
只是,在张府如今的身家面前,这真不够看。张府上下; 一个月的嚼头,起码也得这个数儿。毕竟,张府迎来送往的人情往来,加之府上的开销,还真得这个数。
“老姐姐,收起来,赶紧的收起来。”
张李氏哪能收了纪家奶奶的钱啊。张李氏说道:“若是您继续这等做派,我可不敢留了你做客了。”
“快,把钱收回去。”
张李氏主动伸手,把银钱装回了纪家奶奶的小钱袋子里。然后,把小钱袋搁回了纪家奶奶的手上。张李氏说道:“这事情我真不清楚怎么回事了。”
“我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在家安心养老就是。外面的事情,真是我的孙儿在管着。说到底,那是男子们的事业。”张李氏对纪家奶奶这般讲道:“你在张府先住下。今个晚,我跟儿子、孙子们商量商量。不管成与不成,明个儿,我会给你答案。”
“这样你看行不行?”
张李氏这一回没有明确的拒绝。
张李氏看得出来,纪家奶奶应该到了绝路了。
这若是有法子,张李氏也不想让一个老人家真是哭开喊地的在自家中,闹腾起来了。当然,更不想这位纪家奶奶在张府门口,闹腾起事情来。
如今,张李氏准备跟儿子、孙子商量商量看看。
就算纪德、纪义这两个纪家奶奶的孙儿,那是救不得。至少,把纪家那个曾孙儿给安排安排,好歹儿子张启当年是当了纪德的师傅。
这香火情在。
若是张府真的落井下石了。反而是伤了张府的名声了。
有道是穿鞋的,也怕光脚丫的啊。
毕竟,光脚丫的穷光蛋,那是豁得出去啊。
“谢谢老姐姐,不,谢谢张太夫人。”
这时候,纪家奶奶是真心给张李氏谢了话。至少,张李氏表现出来的态度,是非常的友善的。这给纪家奶奶好歹一些安慰了。
当晚。
张府。
张李氏召了儿子、孙子,一起谈了纪家奶奶上门求情的事情。
“启儿,你怎么个看法?那纪德好歹是你的徒弟。”张李氏把话头,丢到了儿子张启的面前。张启这时候坐那儿,沉默的跟一尊雕像一般。
“纪德、纪义兄弟,倒真是能惹事的人。”
张春旭挺苦恼的说道:“咱们想帮也是不能帮忙的。爹,你莫忘记了,这两位是二皇子手下的人。咱们是家是谁的人?”
“妹妹可是大皇子妃。”
张春旭提醒了一句。
张启更沉默了。
“娘,您是一个什么意思?”张启最终抬头,对亲娘张李氏问道。
“我啊,我的意思,就是看你们父子的看法,准备怎么行事?”张李氏望着儿子、孙子,淡淡的开口说道。
张春旭这时候说道:“祖母。朝廷之上的事情,咱们张府的行事,还是低调的好。想一想大皇子和大皇子妃,行事够低调了。咱们何苦为大皇子、大皇子妃招揽了麻烦?”
张春旭的态度够明确。
张启良久后,说道:“娘,虽说春旭、春福两个孩子都是当了官,身上有差事。可是,说到底,咱们家也是外戚的出身。真正靠的还是大皇子、大皇子妃。就像春旭讲的,咱们不能给宫里的大皇子、大皇子妃招来了麻烦啊。”
张启的态度是跟长子站到了一起。
张李氏看得明白了。
片刻后,张李氏笑了。
“我这想法,其实跟你们一样的。只是,如今看见了你们父子的态度,我才是真放心了。咱们外戚出身的人家,最重要的持家之道,就是安份守己。”
“说到底,福娘就是大皇子妃。咱们张府连正经的外戚都不够格啊。燕京城里,多少勋贵,多少重臣。咱们是得谨言慎行。万事小心。”张李氏这话,有告诫。
张启、张春旭都是听明白了。
张李氏没先表明了态度,看来是想看一看,她的儿子、孙子是不是真的懂得低调一些,不惹了麻烦。
燕京城的大人物太多,张府就是芝麻大点的小蝼蚁。
真是招上麻烦,那就是给宫里的大皇子、大皇子妃招了麻烦。
“启儿,咱们如今的家底,到底还是有些的。到时候,你出一回力。把纪家的人送回南边的京城吧。顺道也回祖籍,给祖宗去上坟祭祀。”
“唉,可怜了纪家的人。说到底,启儿你和纪德师徒一场,咱们家也得出点力,总不好真是撒手什么都不管了。”
张李氏叹息一声。
张李氏表明了,纪家的事情,张家只是帮了分寸之内的。其它的,爱莫能助了。
次日。
纪家奶奶用朝食,用得并不香。
她哪有什么胃口?
只是,强撑着,少少的用了一些。
朝食后,张李氏到了客房,与纪家奶奶见了面。
“老姐姐,对不住。”
张李氏一说这话。
纪家奶奶哪还不明白什么?
“也不怪你们。是我们纪氏命薄。”纪家奶奶这时候,泪是流了出来。她明白的,她来时,其实也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只是抱着,总归有一线希望的可能来求了。
如今,只是让纪家奶奶更加的死心罢了。
“昨个儿,我家大孙儿春旭去给你的孙媳妇和曾孙儿都报了信儿。通知了老姐姐你留住在张府上的消息。”
“如今我那儿子启儿的意思,是打点打点,让老姐姐你去见一见两个孙儿。”
“能见一面。其它的,等待有个结果了。启儿会南下回祖籍祭祀祖宗。到时候,也顺道送老姐姐你们一家人回了祖籍。好歹老姐姐你还有曾孙儿在,老姐姐,你是想开些。”
张李氏说这一翻话时。
纪家奶奶在默默流泪。
等待张李氏把话说完了,纪家奶奶道:“谢谢你了太夫人。您们张府上,帮忙够多了。“
纪家奶奶又不真傻。
她瞧得出来,张府肯定打通关节,让她见一见孙儿。她就得承人情了。
“唉,唉,老姐姐,你且在张府住下。这两天就能让你去见一见你的两个孙儿。”这事情张家的祖孙三人,昨个晚已经商量了。
当然,这事情嘛,张春旭还会去求见了大皇子朱高熙,总要跟大皇子通个气儿。得了大皇子的许诺后,才是去打通关节。让纪德、纪义兄弟见一见他们的亲祖母。
至于因为纪德被押来京城,同样追来了京城的胡大妮、纪彰母子。这一对母子暂时住在了京城里的一家小院中。那是纪家被查抄后,纪家奶奶用体己钱,租凭下来的地方。
永和二年,秋末。
这个晚秋时节。天凉了起来。
夕食后。
皇子所,元熙殿。
福娘与儿子们谈了些近日的家常事。
朱高熙自然是考校了一下四个儿子的学业后,才放了四个儿子回各自的寝屋,早早去歇息了。毕竟,四个儿子都去南书房进学,这早睡早起身体好。
晚间。
夫妻二人是沐浴后,自然是准备歇下了。
只不过,在歇下前,福娘来兴趣。准备与夫君来一回调戏的事儿。
到底是老夫老妻嘛。
倒是朱高熙笑着说道:“别急,时辰还早呢。”
这话说得福娘脸红了一下。
当然,这是给羞红的。
“说事儿。”朱高熙变了脸色,道:“大舅哥今个儿来寻我,说了一件事情。”
福娘一听关系到了她大哥张春旭,她就是坐好了,坐了夫君的身边。夫妻俩这时候坐在榻边上,依靠在了一起。
“大哥来寻你,可是什么事情?”
福娘一问。
朱高熙笑道:“一件办了,没好处,尽招麻烦的事情。”
“那不办呗。”福娘笑了笑,简单的回道。
“可你娘家丢不下那名声,总还是想着做事与人留一线。”朱高熙对于岳父家的态度,也是看得明白。
知道岳父家八成在为难吧?
“哼,我要讲,有时候,做事就得干脆,脱泥带水的算什么?”福娘笑道:“名声这东西,也得看看事情做了,值不值?”
“值有值的做法。不值有不值的做法。”
福娘表明白了她的态度。
朱高熙听后,哈哈笑了。
第203章
“岳父家的态度嘛; 就是想不办事; 又想两面都光。”朱高熙把事情经过; 大概讲了讲,然后,点评了一下他的态度。
福娘听着她家夫君朱高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于是,福娘问道:“我爹老实人。你大哥也是老实人。他们既是想帮故人一把。又怕给夫君你添了麻烦。不如夫君你想个折子,给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
“你一说; 我爹失定依你的法子。”
福娘笑眯眯的回了话道。
朱高熙愣了一下后,笑道:“其实,岳父家的法子也不错。”
两面光的事情,只要办妥当了。
嗯; 其实大家的面子都瞧着不错。
“既然你也觉得我爹他们的法子,顺了人情,又不干涉了国法。那么; 你何苦嘲笑了你家岳父啊?”
福娘这时候伸手,在夫君的手心重重的捏了捏。
这一捏,疼是不疼的。
反而让朱高熙有点心痒痒。
然后……
然后; 夫妻二人自然不谈公事,只谈私事。
这晚秋的夜晚,外面的天气是非常的凉。这屋内的温度; 却是在加深着。这等夜; 是夫妻合乐融融的夜。
屋内,显得春意浓浓。
次日。
朱高熙是神清气爽的上差了。
福娘也觉得,嗯; 气色挺不错。
阴阳和谐,夫妻合美嘛。
永和二年。
冬月。
永和帝对于前面的事情。关于那起子因为二皇子而起来的事情,有了定论。
在刑部李尚书的亲自断案中。
这应该杀的得杀,应该断了流放了,这一位铁定没手软。
纪德、纪义兄弟,也在其中。当然,他们兄弟只是牵连在内的之二罢了。对于纪家奶奶而言,却是生命之中的最重要的孙儿。
冬月中旬。
午时。
这一对兄弟,一起被执行的是死刑。
得到消息的纪家奶奶已经病了。
当日,观刑的纪家人,唯有胡大妮一人。至于纪彰,他正代她娘给他的曾祖母进孝心呢。因为,纪家奶奶病得非常的利害。
这一批死刑。
当然,证据是非常多的。
这主要的还是与白莲教相关。当然,更有官场上的贪污。
宏武帝开国之时,对贪官就是杀的狠。可再狠又如何?这当官的,迎来送往,就是泼天的银子,在用银钱开道时,只会觉得银子太少了。
四处打点,上官的孝进,哪处都要花银子的。只不过,上面不追究,也就是混过去了。真是追究起来,哪个当官的屁股是干净的?
十个杀九个,铁定都有漏网的。
当然,十个杀十个,铁定会有冤枉的。
纪德、纪义兄弟冤枉不冤枉?
若问纪德、纪义兄弟本人,他们很清楚,他们不冤枉的。因为,白莲教的事情,其实,他们兄弟是知情的。只是,这事情关乎到了二皇子,他们纯粹就是被台风尾巴扫到了。
永和帝不能杀儿子。
永和帝能杀了儿子身边的那些恶狗。至少,这些乐意给二皇子为虎作伥的,以此为晋升台阶的人。其实,都很明白着,他们不冤枉。
为二皇子夺嫡的事情。
背后哪个人的手,都不是干净的。
不外乎,就是沾上的血多少罢了。
胡大妮在人群里,她是捂了嘴。她被吓住了。
人头滚滚。
这真是人头滚滚。
永和帝让刀子动起来时,那就是用杀伐,来根治了吏治。
很简单,也很粗暴的手法。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时代想当官的人,数不胜数。
官位,多少学子一辈子的梦想。当官,当官,永和帝不缺了当官的人。他缺的是有能力,同时,还合他心意的好官员。
有时候,官场就是这般的血腥。
至少,在夺嫡的事情上,站队很重要。偏偏,站队又很危险的。
在侩子手离开后。
胡大妮付了钱,在人散场后,才是去义庄领了夫君纪德与小叔子纪义的尸身。付了银钱,在义庄得了停灵的位置。
胡大妮知道的。
他们家会回了祖籍。
落叶归根。
莫名的,胡大妮对于她的儿子纪彰,她已经不奢望了,她的儿子当一个读书人。也许一场富贵后,一场大难后。胡大妮只盼着,她的儿子当一个普通的农人,在乡村里普通的长大。
纪氏也罢,胡氏也罢,都忘记京城,都忘记燕京。
忘记曾经的繁华一梦。
冬月下旬。
纪家奶奶过逝了。
在两个孙儿的死信传到她的耳边后,她最终还是逝了。
张启这个纪德的师傅,来到了纪家奶奶,还有纪德、纪义兄弟的灵堂时,那已经是在义庄里了。
彼时,张启也是非常的伤感。
这个徒弟最终落得这般的下场,张启哪能不伤心一回呢。
这活生生的人没了。
“大妮,还有你家彰儿,是准备今个冬南下?还是等到了开春?”
张启问了未亡人胡大妮。
胡大妮对着张启跪了下来,说道:“你是纪家最亲近的长辈了,张老爷,皆听您的意思。”
“那就今个冬起程吧。”
“你们母子准备回南边的京城安家?还是回了凤凰安家?”张启又问了胡大妮话。
“能回凤凰村吗?”胡大妮最终小声的提了问。
“自然是可以。”张启点点头,回道:“你好歹是凤凰村的本地,你若愿意回去,我身为阿德的师傅,好歹能让张氏族里对你们母子照应些。”
张启说这话时,也是有些善意的。
若是胡大妮母子生活到了南边的京城。那里张府上下没什么人脉的。可凤凰村不一样,那张府的祖籍所在。
凤凰村里,张氏一族为大。
可张氏一族的庇佑,想来胡大妮、纪彰母子,总能过些平稳的生活。
“谢张老爷。”
“彰儿,快,给张老爷磕头谢恩。”胡大妮拉着儿子纪彰,给张启磕了头。
纪彰不再是曾经胖胖的少年。他非常的瘦,整个人也显得木讷了。这个少年似乎是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变得非常的沉默。
纪彰听了他娘的话,跪了下来,咚咚的给张启磕了三个头。
张启扶起了纪彰,张启说道:“不必如此。”
“我与你爹师徒一场,也全了一场情份。唉,往后,盼你是一个孝顺的,好好孝顺你娘吧。”张启对纪彰交待了这一翻话。
这一年,冬天。
张启南下。
张启南下时,自然有随行的护卫和保镖。当然,还有胡大妮、纪彰母子,以及母子二人护持的棺木。
从燕京南下,过青州、徐州,至应天府。
在锦城县时,张启去给她的岳父柳家拜了礼。然后,才是回了祖籍凤凰村。
多年后,再是归来。
这一回。张启也算是为胡大妮、纪彰母子解决了后顾之忧。当然,张启也认为,他算是了结了,他与纪德的师徒情义。
在凤凰村,张启自掏腰胞,为张氏一族的祭田,又添了五十亩。当然,不是在凤凰村本地。这五十亩的祭田,离着锦城县更近。
张启添了这份祭田,是为了给张氏一族的子弟,把这一份祭田得来的钱粮,由得族里的子弟拿当了读书用的资费。
当然,也只能是那上进的孩子,能读得进书的孩子。
至于胡大妮、纪彰母子,在给纪家奶奶、纪德、纪义,以及胡大妮的亲娘,这四人的棺木是下葬后。
还是张启做主,为这母子二人在凤凰村里买到了十亩好地。算是这母子二人的栖身之所。
凤凰村。
张族长的家。
“族叔,您放心,胡娘子好歹是咱们凤凰村的人。您和胡娘子的夫君又是师徒一场的。既然那纪彰侄儿跟咱们张氏一族这等渊源,张氏一族肯定会照顾些他们母子的。”
张族长在跟张启这个族叔表态。
要知道,张氏一族在当地,如今那是了不得的。
为什么?
还不是因为张启这一支发达了。
张启这一支,两个当官的孙儿,一个当了大皇子妃的孙女。多么精贵的贵人儿?
凤凰村,如今这名字在当地人眼中。
那就是衬了名儿。
瞧瞧,可不是飞出了一尊的凤凰来。
堂堂的皇子妃,在普通百姓的眼中,就跟凤凰没两样了。
那么,张启可是皇子妃的亲爹,张族长知道这位回来祭祀祖宗时,恨不能把这位族叔是供起来。
要知道,张氏一族里,得罪的谁?也不敢开罪了这位族叔啊。
“也不用特殊照顾。由得这一对父子在凤凰村里,过普通的日子就好了。不让人欺负他们母子,也不让他们母子去欺负了别人。”
张启表明了他的态度。
“我懂,我懂。族叔放心,您老人家的意思,族里肯定照办的。”
“您的交待,咱们族里一直守着呢。知道族叔您啊,是不想族里给宫中的皇子妃抹黑一丁点儿。”
“咱们族里,上下齐心着。可都知道的,皇子妃是咱们张氏族里,最了不得的贵人。何况,皇子妃还是生下了龙孙的金凤凰。”
这位张族长的吹捧,张启是聆听着。
等待张族长说了一通后,张启回了一句,道:“你也辛苦了。”
“族里不给宫中的皇子妃添麻烦,不惹事了,也是你这个族长的功劳。我这个族叔,心头是记下了的。”
张启的表态,让张族长是喜不自禁啊。
说了半天好话,表了半天的态度,等待的不就是族叔的这一回肯定嘛。
第204章
永和二年。
小年夜。
一场皇家的夜宴后; 曲散而终。
帝后自然是歇于坤宁宫。余下诸人; 皆是更回寝宫。
元熙殿。
福娘这一晚; 没有跟夫君朱高熙来个缠缠绵绵。她是卸下妆容后,在榻上侧榻着,与夫君朱高熙闲谈了一些家常之事。
“五郎,你可知道,元晸殿多了一位怀孕的姨娘。”
福娘说了今个儿; 她才知道的消息。福娘知道时,还真是吓了一跳。她那位二弟妹解氏,可真是瞒得紧啊。
等待福娘知道这事情时,这个孕妇估摸着; 都是要生了。
朱高熙笑了。
“这事情你现在才知道?”
朱高熙表示,他的妻子福娘太迟钝了。
“五郎,你早知道这事情?”福娘反问; 然后,面上好尴尬啊。她问道:“既然早知道的话,为何不与我讲一讲嘛。”
“我初听这事情时; 还是吓唬了一跳。”
福娘真给吓着了。
毕竟,那可是二弟朱高晸的子嗣,这可是正紧的皇家子嗣。待生下来后; 就是皇孙或是皇孙女。
“那个孩子皇家是认下了; 可那孩子的生母,八成留不得。”朱高熙淡淡的说了这一句。说这话时,他神情挺是严肃的; 他道:“你知道前面朝堂的风波。岳父这回了应天府一趟,也是为纪家的未亡人母子落个好结局。那起子事情,你是知道的。”
朱高熙说的这般明白。
福娘哪还不懂啊。
“这么说来,元晸殿那位怀孕的姨娘,跟白莲教有关?”
福娘只能这个猜测了。
“当初二弟牵连上的人员,只要与白莲教有关的,父皇都清洗了。只那个女人怀了二弟的子嗣,才会落得暂时活着的结局。哼……”
朱高熙对于那个怀孕的女人,是没什么好感的。
对于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