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瞻元的话,提出了一个新的建议。
  这个建议就是,宣惠帝和宁王打他们的,燕王府打自己的。
  宣惠帝他们是忙着内战,燕王府是要去抗击了外敌。立意之上,燕王府自然是高出了一筹的。外寇可恨啊,这肯定是中原大地上,老百姓们的朴实观念。
  朱瞻元这个提议出来后,在场没人多说话。
  朱瞻元见不得众人的回应,只得再多说了两句,道:“祖父,孙儿并不是想在这等时候,肖弱了燕地的军力。而是孙儿以为,胡人就是燕王府的草场,祖父的亲军出击,在塞外打打草场,让将士们收获一翻以弥补了一冬的消耗。”
  当然,朱瞻元还有没说的,那就是这将士们在塞外见见血,抢一抢,这血性出来了。这面对战争时,更加能从容些,不是吗?
  更甚者,朱瞻元很清楚,藩王里,还有周王没跳出来呢。
  等着宁王、周王接连挑战了宣惠帝,而宣惠帝不能灭之后。朝廷中枢的颜面,会在天下人的眼中扫落到尘埃里的。
  呵呵……
  到时候,燕王府再闪亮登场,一锤定音。
  “军师,你以为世孙的提议如何?”
  燕王问了左军师张源。
  张源的目光,打量了一眼世孙朱瞻元。然后,低了头,回道:“回王爷,世孙建议甚好。”这位张源左军师之前,也是有着跟朱瞻元这位世孙差不多的建议。
  当然,人家的更靠谱些。这是有了详细计划与谋算的。
  只不过,左军师一直是燕王手中的领兵之才,又是燕王的心腹。这事情在之前,左军师已经上了折子,在这等会议上,就是谨慎从事了。
  “道衍大师的意见呢。”
  燕王问了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自然是一个佛礼后,笑道:“世孙建议甚好,甚好。”
  这夸赞,让燕王是喜行于色。
  “世孙的建议,既然两位都同意。本王瞧着,也不错。”
  “南边,他们打他们的。北边,咱们打咱们的。”燕王做出了决定。这时候,燕王这个燕地的藩王有了主意,下面的讨论自然就是围绕着,如何的合理开展了这一次行动不基准了。
  朱瞻元当了背景板,对于这等详细的计划。他自然只是聆听着。
  朱高熙是高兴的。
  朱高晸嘛,则是多瞄了一眼侄儿。
  对于侄儿,朱高晸是关注的。毕竟,这可是燕王府的第三代。当然,从旁人的嘴里,朱高晸也没少听说了,这个大侄儿是一个聪慧的,而且,也讨了父王母妃的欢心。
  这等侄儿,朱高晸觉得,若是自己的儿子就好了。可偏偏是大哥的儿子,唉,侄子儿子,这不用多讲,肯定是侄子没有儿子亲啊。
  有句怎么讲的?
  妻子是别人的更美,儿子是自己的亲近。
  宣惠三年,春,三月初。
  燕王府北击胡人的事情,自然是瞒不了人的。毕竟,大军出击,这等声势,也是想隐藏了行踪,亦是不可能的。
  对此。宣惠帝在南边的京城,得到了消息时,是松了一口气的。
  京城,皇宫。
  宣惠帝没有歇了乾清宫,也没有去了坤宁宫。他是驾临了景仁宫,去了皇贵妃胡氏的宫中。
  帝王驾临时,胡雅莲正与太子说话。
  宣惠帝到了,太子和皇贵妃胡氏自然是母子二人出迎。
  见到了儿子,宣惠帝的神色算得平静的。当然,眼神里,还是有许多的关心。
  到了殿内,落坐后。
  宣惠帝简单问了太子的课业,见太子对答不错,是欣慰的神色。
  “太子,你教导的不错。”
  宣惠帝夸了胡雅莲。
  胡雅莲笑说道:“也是书房师傅们教导的好,妾哪有什么功劳?”
  “说起来,也是太子学了圣上,为人好学,多多努力上进。”胡雅莲没占了功劳,这光彩全是贴到了太子的东宫师傅们身上,以及宣惠帝这位亲爹的身上。
  宣惠帝算得高兴,这一回,在景仁宫用了午饭。
  午饭后,太子告退,回东宫了。
  宣惠帝留在了景仁宫内小憩。
  胡雅莲对于帝王表现出来的宠爱,自然是巴不得。毕竟,她这位皇贵妃是恨不能得了帝王更多的信任与喜欢。
  要知道,胡雅莲是太子的生母,她仅仅只是副后,是皇贵妃。这副后的名头再想,也是妾。
  胡雅莲的头,可还有一位皇后马氏在呢。
  宣惠帝的小憩,睡得并不是□□稳。
  胡雅莲要榻边上时,还是注意到了,帝王似乎有些梦魇。
  这时候,胡雅莲也不敢多留了殿内。她怕……
  胡雅莲听到了某些不应该听到的东西。皇家的忌讳,就是知道了某些不应该知道的东西啊。特别是最近,宁王起兵,意图谋反。
  这起子事情,姐夫纪德差人传了信。
  胡雅莲就是知道了,朝廷之上,也是大朝会中有大辩论的。
  明显着,帝王的权威,这时候,是受了置疑的。
  胡雅莲吩咐宣惠帝的宫人,仔细照料好了帝王。她本人去了景仁宫的小佛堂里,念了经文。这时候,胡雅莲是真心祈佛的。
  胡雅莲盼望着,佛主保佑,保佑这一场兵灾早些过去。也保佑着宣惠帝早些扫平了逆乱之人。对于胡雅莲而言,她的一切都是系于宣惠帝的喜怒之间的。
  当然,宣惠帝若是倒台了,身为帝王嫔妃的胡雅莲的收场一定不会好的。
  这中间也包括了,胡雅莲生下来的太子殿下。


第151章 
  约是午时末时。
  景仁宫里; 传来了一阵的喧哗声。尔后; 恢复了宁静。
  天子宣惠帝很快起驾离开了。
  胡雅莲送走了天子的御撵后; 才是回了正殿内。她对亲信嬷嬷问了话,道:“嬷嬷,说一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心头有些预感的,不过; 胡雅莲不是想确认一下。
  嬷嬷小心的凑到了胡雅莲的耳边,遮了嘴型后,小声的说道:“娘娘,圣上亲手砍死了一个小宫女。”
  “嗯……”胡雅莲的眉头皱紧了。
  “嬷嬷; 且去安排一下,这事情一定要封了口。”胡雅莲对此事,也是挺无奈的。她虽然在宣惠帝梦魇时; 就有些猜测了,但是,她真是没想到; 宣惠帝这位天子的心结如此重。
  难产局势很不好吗?
  胡雅莲心头有些担忧。
  嬷嬷得了皇贵妃吩咐,自然是应承了话。
  午后。
  胡雅莲没待了景仁宫里,而且去了常贵妃的宫中。
  对于皇贵妃的到来; 常贵妃挺惊讶的。
  “娘娘能来; 真是贵客。妾,实在是受宠若惊了。”常贵妃的势力,受到了大大的打压。特别是今个春; 宣惠帝有选秀的旨意后,常贵妃就更是一门心思的投靠了胡雅莲。
  毕竟,等着白莲教内门的新圣女入宫后,还有常贵妃的活路吗?
  常贵妃投靠的行为,常太后是睁一眼闭一眼的。
  说到底,常太后还是要给常氏一族留了退路的。所以,对于皇贵妃胡氏,常太后就是有些缓和的意思。
  这到底还是看了太子的情面上。
  这宫中目前看来,最得意人就是皇贵妃胡氏,至于皇后马氏那是一位失意人。哪怕担着一个皇后的名头,这也是让皇贵妃胡氏生生压了一头的。
  “本宫来,是有事与常妹妹商量一二。”
  胡雅莲说了来意。
  大殿内,常贵妃听出了一些暗中之意。于是,常贵妃挥挥手,胡雅莲也是挥军手,殿内的侍候宫人们全是退了出去。
  “娘娘,您且说说,看看妾有什么能效力的地方?”
  常贵妃虽然是投靠了胡雅莲,可这自主权还是有的。说到底,常贵妃的背后,也是有一尊大大的人物在,常太后活得好好的,在寿康宫里的住着呢。
  胡雅莲自然是知道分寸的。
  “常妹妹,对于宁王起兵一事,你知道多少?”
  胡雅莲开门见山的问道。
  “这不是前面朝堂的事情吗?”常贵妃惊讶,说道:“咱们后妃过多的干预,会惹来麻烦的。”
  常贵妃这般讲,自然是有原由的。
  宏武帝在朝时,马皇后就是以后宫私自干预朝堂之事的理由,直接是重罚了一个宫嫔去冷宫中,一直住到了病逝。
  宏武帝知道后,非但没有半分的不悦,相反,是重重的赏了马皇后。
  宏武帝表了态度,那就是后宫不得干政。
  “常妹妹,我的目的是什么?你也是清楚的,我这是为了圣上担忧。咱们这些后宫的嫔妃,那也是依附于圣上的。圣上给予的荣华富贵,给予了咱们一切……”
  胡雅莲缓缓的讲了这么一席话,一边讲着,她还是一边打量了常贵妃的神色。
  “娘娘说的是。”
  常贵妃自然是附合。
  “常妹妹,你既然也同意这个理,那么,我不相瞒什么。”
  “我似乎听到了一些不好的风声……”胡雅雅面上的担忧之色更浓,她说道:“只是,我在朝堂之上,真是人脉浅。所以,还要常妹妹多为我解一解疑惑了。”
  胡雅莲的求教,常贵妃是受用的。
  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了胡氏的背后,势力太浅。
  太子将来想上位,常贵妃背后的势力,会有大大的用处。
  “娘娘,妾是听说了一些……”常贵妃讲了她知道的一些消息,说道:“藩王之间是有些窜连的,不过,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宁王起兵了,暂时没有附应之人。如果圣上能快些出兵扫平了这一场叛乱,那么,一切便是大局安宁了。”
  “特别是燕王那边已经明确了态度,是不掺合了这一场宁王的号召。想来……”
  “想来,朝堂应该能很快把宁王的叛军一一打平的。”常贵妃挺乐观的。
  对于宁王的起兵,白莲教那边是不相信能成功。
  至少,得了暗里消息的常贵妃,还是挺坦然的。
  见着常贵妃的保证,胡雅莲是心头稍稍松了一块大石头。
  在胡雅莲的眼中,常贵妃代表就是常氏一族,常氏一族是开国勋贵啊,对于战争走向肯定有自己的判断。常氏一族都能乐观了,胡雅莲自然就更乐观了起来。
  于是,景仁宫的皇贵妃胡氏是态度平和了下来,立场也非常的坚定,那一定是站在了宣惠帝的立场上。
  宣惠三年,三月。
  大战还没有打起来。
  原由更简单。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古代的交通不便,当然,更主要的是这一场战争,朝堂和宁王都是临时在冲突里,演变而起的大战争。双方的准备都不那么充足。
  于是……
  这就普成了一场比烂的战争嘛。
  宁王府。
  宁王在写密信,信嘛,自然是给了各路的藩王。
  在信中,宁王没自认了什么盟主,什么头领的。相反,宁王的态度挺不错,是号召了兄弟们一起打到京城,反皇帝侄儿掀下马。
  至于之后的分脏,自然是依了汉时的,先入京城者大家共尊之。
  各路藩王又不傻,这时候,真没有跳出来帮忙的。大家都在当了吃瓜群众,在等着宁王来一波,让大家瞧一瞧朝廷中枢的实力如何?
  宁王去称量一下,再好不过了。
  死道友,不死贫道嘛。
  这不,整整的三月。宁王的兵马和朝廷的兵马已经相遇,打了起来时。宁王面临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他没援军。
  不过,他有援助。
  各路的藩王,没提供了兵力,却是有人出粮,有人出钱。总之,大家的默契就是……
  宁王哥哥(宁王弟弟),顶住,顶住朝廷的大军。我们看好你……
  宣惠三年,四月。
  宁王是一场接着一场的败仗。真是丢足了藩王的脸。
  就是这等的情况下,朝廷中枢那是腰杆硬了起来啊。毕竟,朝廷赢了嘛,这真是一个好消息。
  宣惠帝很高兴,连赏了领兵的将领。
  当然,更高兴的还是宣惠帝的后宫嫔妃们。
  比如说,皇贵妃胡氏等等,大家都高兴。
  四月末。
  燕王在草原上,那是逛了一圈。当然,燕王的亲军,也是下手黑着呢,这一回,摆明了就是到草原上捞一把的。所以,也没有什么道义不道义,仁慈不仁慈的。
  对于随军的次子朱高晸,燕王很满意。
  这个儿子似他,领军有方,打了胜仗。
  燕地,蓟城,燕王府。
  夕食后,福娘和夫君在消食。
  当然,陪着福娘夫妻的,还有他们的四个孩子。
  朱瞻元是小大人模样,他啊,在爹娘面前,这是等长子风范实足了。
  至于朱瞻亨嘛,六月二十六日的生辰,就满五岁的小萝卜头啊,这会儿,正是闹腾着呢。这闹腾的理由,也是够充分的。
  “爹娘,我满五岁了,是不是跟大哥一样,一人占了一个大大的院子啊。”朱瞻亨一点也不觉得,离开了爹娘住的元熙堂有什么不好的?
  朱瞻亨小盆友可是向往了大哥住的那个正元苑啊。
  要知道,像大哥一样,住了大地方,身边一溜儿的小书童。在朱瞻亨的眼里,那是一件特别潇洒的事情。
  用他娘的话讲,就是酷酷的有个性,有特点。
  朱瞻亨小盆友觉得,他要大哥一样,也要搬出了元熙堂。他不要跟爹娘住一起了。
  哼哼,朱瞻亨小盆友觉得,他长大了,他不要当小男孩,他要当了小男子汉。
  “等你过了生辰再讲。”
  福娘想给儿子一个脑崩儿。
  什么破孩子啊,这么急着离开爹娘身边。你爹你娘是不是苛刻你哪儿了?
  福娘挺是难受着,这破子一个脸面都不给她和夫君留一丢丢。
  “哈哈哈……”
  朱高熙倒是笑得开心,说道:“瞻亨这孩子倒是独立着,一早儿,就想一个儿当家做主了。”
  在亲爹面前,自己的儿子,自然是哪儿都好。
  就是放个屁,也觉得是香的。
  福娘瞄了一眼次子,摇摇头,说道:“就是一个调皮的。”
  “瞻亨不像是瞻元,哪能放心了。”
  在福娘眼中,次子这等闹腾的性子,真心不放心。
  “才不是。”朱瞻亨就如名字一样,哼哼两声,凑了大哥身边,比划了一下,说道:“我是学大哥,我也要当了一个小男子汉,我会努力读书习武的。”
  “文武双全,就是我。”
  指着自己,朱瞻亨小盆友那叫一个激动啊。
  对于未来的美,朱瞻亨小盆友是向往的。
  “二哥,你不喜欢跟我在一起吗?”
  “还是你讨厌四弟啊。”朱瞻利小盆友插话了。
  五月十日,就满三周岁的朱瞻利小盆友是一个平日安静的小孩子。但是,对于一直玩儿大的二哥,朱瞻利是喜欢的。
  哪怕哥哥就爱逗他玩儿,朱瞻利也喜欢啊。毕竟,那是亲哥嘛。
  有好吃的,有好玩的,哥哥一定跟弟弟分享啊。
  朱瞻利哪舍得哥哥啊。
  毕竟,大哥每天都有学业,如果二哥也离开了,朱瞻利的小日子会从安静,变得更安静了。
  朱瞻利又是害羞的,他不光是拉了自己出来问二哥,还带了四弟。真心的,朱瞻利好想跟二哥一起读书玩耍了。
  “嗯,二哥喜欢三弟,也喜欢四弟。”
  朱瞻亨在大哥的眼神里,对着三弟朱瞻利哄了话道:“不过,二哥已经是大孩子,要努力做了小男子汉,要去学大本事了。”
  “所以,四弟就交给三弟你照顾啊。”
  “就像我和大哥以前陪你玩儿一样,三弟,你也要陪着四弟多玩儿玩儿……”
  朱瞻亨学了大哥平时的样子,还是伸手拍拍了三弟的小肩膀。那一刻,朱瞻亨小盆友觉得,他真是太有哥哥的范儿了。
  自我感觉特良好的朱瞻亨小盆友,不顾着三弟想哭抽抽的眼神,那是自顾自的说道:“三弟,哥哥相信你,你一定是可靠诚实的好郎君。”
  这不,大哥夸过他的话,就被朱瞻亨用到了三弟的身上。
  得了哥哥的夸赞,朱瞻利小盆友不想哭抽抽了。
  一种荣耀感,在朱瞻利小盆友的心底伸起。


第152章 
  这下子; 朱瞻利小盆友是脸红扑扑的; 跟个大苹果一样。
  “二哥; 我一定照顾好四弟。”
  “我要像大哥、二哥一样,做一个好哥哥。”立志当好哥哥的朱瞻利小盆友那一刻,真是星星眼啊。
  福娘看着次子、三子在那个嘀咕,一直看得想笑了。
  朱高熙也随着福娘一起看啊,那叫一个欢乐。
  至于一直当了背景板的四子朱瞻贞; 小盆友太小了,这会儿正是亮着大眼睛,一眨一眨的盯着两哥哥瞧啊瞧呢。
  瞧着四弟的模样,朱瞻元就是拿了帕子; 给流了哈喇子的四弟是擦干净了小嘴巴里流出来的口水。
  这个六月二十日,满周岁的小盆友瞻贞啊,这是长了四颗小乳牙;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长牙齿的原故,就爱流了哈喇子。
  朱瞻元乐意照顾了弟弟,福娘是静静的瞧瞧。
  这不; 大哥给擦了口水,小瞻贞就是乐得亲近了大哥,还是伸了小嘴巴; 一口咬住了大哥的手指头。
  没多用力; 就是磨牙。
  那叫一个磨啊磨……
  朱瞻元倒是淡定的,任由着他的手指头给四弟当了磨牙棒。
  “五郎,咱们去庄子里住一段时日如何?”
  福娘突然开口; 提议道。
  咦,这话太突然了,这转变话风太快了。
  朱高熙问道:“你是不是想去散散心?”
  一听去外面玩儿,朱瞻利小盆友安静了。
  朱瞻亨小盆友是凑近了亲爹的身边,拉着亲爹的衣裳,就是叫唤道:“爹,咱们一家了人都去啊,庄子上住着的日子太好玩儿了。可以骑马,还可以去打猎啊。”
  朱瞻亨小盆友有一颗狩猎之心。
  对于在庄子上,拿着小箭追着养着鸡啊,鸭啊,这些人工养的小动物追着射杀了的事情,那叫一个热衷啊。
  去野外打猎什么的,若没个一大串人儿跟着,朱高熙肯定不乐意自家的儿子们去狩猎什么的。不过,若是庄子上,拿着家养的小动物给儿子们练练手,朱高熙是不介意的。
  毕竟,小动物不价钱,这些给儿子练练手,当个乐趣,他瞧着也搞笑不是吗?
  最主要是啊,朱瞻元以前也是干过这事情的,这还是朱瞻元领着弟弟一起玩儿,在庄子上的乐趣。这射杀了自家的小动物的后果嘛,就是给王府上的朱贵娘、朱凤娘这两个姐姐妹妹啊,是送了好些个鸡毛毽子。
  当然,朱贵娘能玩儿,朱凤娘就呵呵了。
  不过,齐惜春是欢喜的。这好歹是侄儿儿给堂妹的礼物。眼下孩子小,等孩子长大了,一样可以做了闺阁里的小玩意儿,随时拿来玩耍嘛。
  “三弟,去玩儿,咱们都去了,你也可以去狩猎,多好玩儿的事情啊。”
  朱瞻亨小盆友不止自己闹着要去了,还是鼓动了三弟。
  朱瞻利不说话,就是用星星眼望着亲爹,那小模样特萌特萌的。
  朱高熙在一个闹腾,一个卖萌,两儿子的围攻下,投降了。
  “去,咱们一家子人都去庄子上小住。”
  朱高熙这话一出来,朱瞻亨小盆友就是欢呼,啊乎啊呼的叫唤个不停。那一个兴奋的劲头,都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啊。
  福娘在旁边瞧着,直摇头啊。
  “不光是玩儿,咱们去庄子上还有任务的。”
  福娘赶紧插嘴了一句话道。
  这话一出后,所有人的眼睛都注视到了福娘身上。福娘成为了大家的焦点啊。不过,福娘不在意,她继续说道:“我得了消息,庄子上的蕃薯藤蔓已经都成熟了。这可是种藤,是能插藤枝后,就可以秋季收获的。”
  “所以嘛,这一回,咱们不光是去玩儿,还是去种田的。”
  福娘给了结论。
  朱瞻元眼中有好奇,更是有着一种淡定。
  蕃薯啊,亲娘嘴里吹得神乎所以的神物,究竟如何?
  这个秋季见分晓。
  所以,参与了种植什么的,朱瞻元一点也不介意的。毕竟,他们家的蕃薯不多,就那么几个。能种出来多少啊?
  真是要当了种蕃,大面积的种值,也得秋季收获后,看了结果吧。
  不过,若是这蕃薯,真像亲娘说的那般产量高的话……
  朱瞻元琢磨着,这可算是祖父上位后,一种天赐祥瑞的好兆头吧?
  这样的话,祖父上位后,一定更能坐稳了皇位,也有了天命加身。
  朱瞻元想到了这些事情,就忍不住想到了,那个祖父上位时的倒霉大学士。至于那人啊,目前在宣惠帝这位皇伯父的身边,还算得用吧。
  唉,一个大学士,一个两榜进士,在祖父上位后,落得一个十族诛之的下场,也是可怜的人。可怜的不光是他求了名,更是拖累了十族的亲人亲眷。
  真是……
  让朱瞻元来讲,就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不过,朱瞻元倒也能理解一些,祖父那般做的原由。
  因为,祖父是打着清君侧的名议,实际上,是以藩王的身份夺得了皇位。这个皇位在屁股下,是很烫人的。
  偏偏那位自许文人儒士的家伙,来一个忠臣不二主……
  呵呵,真是忠臣的话,想来祖父肯定成全啊。因为,这人带来的榜样太坏了,祖父若不严惩的话,后果就是效仿的估名钓誉者,必然如过江之鲤,涛涛不绝。
  祖父做的,就是杀一人,诛这人十族,然后,以安天下。
  事实上,后来的卷案上,朱瞻元的查询结果,就是如祖父的做法与预期一下。
  文人的腰杆,太软了。
  在刀架在脖子上时,跪下来的求生的人啊,真是大多数。
  这也是为何?
  祖父后来能坐稳了天下吧。
  因为,祖父有一颗帝王之心,帝王多情,是多情于江山社稷。
  帝王无情,是帝王没有私情。
  朱瞻元从祖父的私人手记中,看到了祖父曾经对那位忠臣的欣赏。但是,这不意味着,祖父欣赏这人了,在要下杀手时,会心软了半分。
  彼之英雄,我之敌寇啊。
  立场,才是决定了一切的重要因素。
  站队,是一门学问。
  “种田吗?”朱瞻元开口说话了,他道:“挺好的。”
  “咱们宗室子弟,一饭一恩,皆是天下百姓供养。是应该好好的了解了,饭食来之不易。种田之事,儿子挺喜欢去学上一学的。”
  朱瞻元这等态度,朱高熙瞧在眼里,搁在心上。
  朱高熙觉得,长子这态度,甚好。
  “你等小孩儿,到时候,可不许偷懒。”福娘瞄向了儿子们,特别是二儿子朱瞻亨,着重的被看了两眼。
  在福娘中,长子是聪慧,也是稳重的。
  这孩子既然落话了,一定是会认真学习,也是经历一下实践的。
  至于三儿子朱瞻利,那就是一个安静且听话的好孩子。要不然,哪能老被二哥忽悠一下,就是上套了呢?
  四儿子瞻贞太小了,就是凑个数儿,凑足了一家子人出行庄子上罢了。
  唯老二朱瞻亨,这是一个狡猾的小孩儿。福娘觉得,这孩子即是闹腾,又是活泼,而且,还贪嘴儿。
  总之,福娘觉得,他们这一系的精华,全在长子身上。
  二儿子啊,跟他大哥相反,得磨一磨,好好的操练上几回,多学一学。要不然,这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是一个闹腾的二百五,又或者闹腾的半罐水响叮当。
  “儿子定然全心学习耕种之事。”
  朱瞻元落了保证,还对爹娘说道:“爹、娘,你们放心,儿子身为长兄,也好好教导了二弟、三弟的。至于四弟,年龄尚小,将来长大了,儿子也会好好照顾弟弟们的。”
  朱瞻亨是哼哼了两声。
  他觉得,去庄子能玩儿吗?
  大哥盯人的话,想偷懒会好难啊。
  朱瞻利倒觉得也不错啊。他跟着大哥的话,也保证了,一定好好学。
  一家人说着话儿,不时的,还是逗一逗瞻贞小盆友。这个消食的时候,也是笑声不断。
  次日,福娘去了婆母那儿求了话。
  把这出行庄子上,小住几日的事情讲了。
  “去种地?”
  燕王妃真没有想到,长媳找她谈了这事情。还是拉着夫君和儿子去种地。
  嗯,这真叫一个稀奇。
  “是啊,想着农事,是个关乎了吃饭的大事。”
  “《悯农》诗中有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福娘感叹一回,继续说道:“他们皆是宗室子,应该体会一下如今的日子,全是百姓奉养得来的。到底应该懂得惜福。”
  福娘是十分认真的说道:“母妃,我总觉得,一个人的福气是有限的。这惜福,才能更积福。”
  燕王妃听了长媳的话后,想了一想,笑道:“既然你们想去,便是去吧。”
  燕王妃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妇人。
  燕王妃自然更清楚,长媳这怕是想用农事的辛苦,给她的头三个嫡出孙儿瞻元、瞻亨、瞻利仨兄弟,是留了印象深刻的一堂课啊。
  至于瞻贞这个孙儿,真是凑数的搭头。这个道理,燕王妃明白的。
  至于儿子一家人出行,妻子儿子都去了,长子去一去,也是需要的。要不然,长媳领了一堆孙儿出行,燕王妃还不放心呢。
  长子去了,燕王妃心里可松快多了。
  “母妃,您可是一起去庄子上小住些日子,也是散散心?”
  福娘又劝了话道。
  燕王妃笑了,这一回,笑得更开心。
  燕王妃当然懂媳妇的美事,不过,想一想夫君出征在外。燕王妃还是决定了,她得留守在了王府内。
  这燕王府需要她这个一府主母给镇着。她啊,总要当好了王爷的贤内助。


第153章 
  “不了; 你们去便好。”
  燕王妃笑着回了话; 她说道:“好好的去游玩一翻也成; 我那些孙儿们还小,是应该去庄子上见识一下农事。就像你说的,种田之事,耕种之事,是国家大事。”
  “他们是宗室子弟; 应该明白这重要性。”
  燕王妃是知道夫君的大志,既然燕王有志向,燕王妃是支持的。夫妻一体,她怎么可能不支持了自己的夫君呢?
  燕王妃能做的; 就是做好了一个贤内助。
  如果将来夫君大志得逞了,孙儿们就是更需要种得耕种一事的重要性。
  孩子还小,多了解一些不是坏事儿。
  燕王妃同意了福娘一家子的出行; 福娘这边自然是高高兴兴的得了许诺,然后,准备了出行游玩。
  说是游玩; 也算得做数的。
  从燕王府出发,出了蓟城,到郊外的庄子上。
  福娘一家子人出行; 自然也是带了身边的亲信人手。
  朱瞻贞小盆友的年纪太小了; 所以,他完全是一个啥不懂的小婴儿。至于朱瞻利,就是凑了福娘身当了安静的好孩子。
  唯朱瞻亨是凑在大哥身边; 好高兴可以去庄子里狩猎小动物。
  这个小皮猴子,那叫一个上窜上跳了。
  福娘这个当娘的,都是眉心直跳跳。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