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家媳妇日常-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元晸堂、元孜堂送去。”
“对了,这三面小镜子,便不必如此了。”福娘说道:“这三面小镜子,我留一面,另外两面装了小匣子里,我要给母妃和三弟妹亲自送去,算我的一点心意。”
福娘交待了这话后,白嬷嬷应承了话。
福娘又是往旁边走去。
那之后,还有三口箱子呢。
不过,这三口箱子打开后,福娘发现,里面的东西不一样了。
其中,两口箱子里,有些金银器物,全是海中的佛陀菩萨雕像,跟大周朝的样式不同。
另外一口箱子,福娘发现则是一些食物和种子。
具体是什么?
福娘凑近了看一看。
然后……
然后是满满的惊喜。
在面上自然是稻种,还有一些福娘不认识的种子。而这些种子之下,福娘发现了椰子,对,就是大个的椰子。
在下面呢?
就是福娘满满的惊喜了。
“这是蕃薯?”
福娘拿着一个头儿有两个拳头大小的蕃薯,她想仰天长啸啊。
福娘这会儿,那全是欢喜了。她认为,她被天降宏运了。
蕃薯,福娘认识的。
这个头,这模样,她太熟悉了。
话说,来了这个大周朝,不,应该说她活这二十来年里,对于这个时代的吃食,福娘挺了解的。
北方是种小麦为主食,南方还是以稻谷为主。
为何这两样的物种,是东土大陆的主要食物?无它,因为产量。
原来的粟米什么的,比起小麦和稻谷,确实不太合适时代的时步嘛。
蕃薯?
这是神器。
不过,一直以来,大周朝的百姓没种过,当然,也没有发现这玩意儿。
那时候,福娘一直以为,就跟前一世一样的,东土大陆不产这玩意儿吧。谁料想,这真是福从天降啊。
话说,蕃薯,还有别名,又叫红薯。
它是块状的根茎植物,能吃,是的,可以当食物吃。就是当主食,天天吃也成。味甜,且香,是好东西。
最主要是这玩意儿,产量高啊。
记得前一世的辫子皇朝的麻子盛世,吹虚着一直到□□的孙子时,这一段所谓的盛世,就是蕃薯立了大功劳。
具体如何?
福娘不管。
福娘唯一知道的,就是蕃薯是大杀器。能救人,救活人命。
蕃薯不挑地,对田地的好坏要求不高。
蕃薯也好种,种薯春种地里,待长出了藤条后,把藤条按着两三结的长度一剪,在一场雨后滋润了土地时,煎短的藤苗插入一行一行松好的土地里,蕃薯就会落地生根,等秋季收获便是成了。
当然,中间锄锄草,施施肥,产量会更好。
第145章
“宝贝; 宝贝。”
福娘感叹啊。
她觉得; 这真是天降大运的美事。
不过; 可惜了,错过了季节。这是秋季了,今天种蕃薯是来不及了。若不然,定要试种一回,那样的话; 这是给这个时代的百姓们,又添了一种主食啊。
蕃薯不占地,下等地种上的话,那也不担搁收成的。
最主要的是蕃薯保存好了; 可以从秋收后,吃到来年的春下种时。
当然,这还是地窖存蕃薯。
如果把蕃薯弄成了蕃薯淀粉的话; 晒干了后,那更容易保存了,放个三五年是没问题的。如果论保存的话; 做成了蕃薯粉条也不错。
想一想,蕃薯的产量,一切都不是问题。
“世子妃。”
白嬷嬷唤了一声; 福娘回过神来。白嬷嬷小声问道:“那这些东西; 可要送到了圆明堂、元晸堂、元孜堂去?”
白嬷嬷指的什么?
自然指的种子,还有椰子,蕃薯这些海外的特产了。
“这个椰子; 分了送去。”
“其它的,就不必了。”福娘交待了这话后,又指着蕃薯道:“这是重要的东西,能单独放置了。”
放哪里呢?
自然是地窖啊。
“搁地窖里,一定能放好,来年我要拿它种地。”福娘想了想,又觉得还不放心,说道:“不要全搁一个地窖里,分成几个地窖放。总之,一定要保存完好。”
“来年若完好,看护的人重赏。”
福娘特别交待了话,道:“嬷嬷,你亲自去处理这事情,这东西特别重要。”
白嬷嬷无语了。
这瞧着茎块的玩意儿,真有世子妃说得那般重贵样吗?
完全瞧不出来啊。
不过,主子发话了,还是特别交待的,白嬷嬷铁定得办好啊。
“诺。”
“世子妃,您放心,奴婢一定办好。”
白嬷嬷保证了话。
“嗯,留一个在我屋里,我用一个木匣子搁好,我自己保存一下。”
福娘觉得,还是自己留一个,等儿子夫君回来后,也讲一讲这事情。毕竟,实物给他们看了,也是能说明说明,蕃薯很重要,来年试种地的话,不能她一个去种地了。还能一家子人,都去种一种。
“诺。”
白嬷嬷对福娘的吩咐,自然是应承了。
于是,当天的夕食后。
元熙堂里。
福娘从木匣子里,拿出来了一个蕃薯。
“这宝贝,真宝贝……”福娘先下了一个结论。
听她讲解的几人,不管是朱高熙,还是懂事的朱瞻元,又或是凑人数的朱瞻亨、朱瞻利,都是面面无语。
“吃的宝贝吗?”朱瞻亨接着亲娘的话,提了他的小问题。
“是吃的。”
福娘这般回了后,朱瞻亨眼冒精光,说道:“娘,明个试一试味道,看看好不好吃。”
福娘一定后,气乐了。
她伸手,给了次子的脑门一个脑崩儿,说道:“胡讲。这是种子,种子。明年春天,种下一个蕃薯种,秋天可以收获二十来斤不止呢。”
说不一定,几十斤的蕃薯都有了。
要知道,一个蕃薯可以长一窝的藤蔓呢。
那一窝的藤蔓,能煎出来多少的藤苗啊?一个藤苗也就两巴掌的长度便可。想一想,到了秋季,一个藤苗收获之时土地下可以是一串儿好些个的蕃薯呢。
“福娘,莫吓着了瞻亨……”
这话从朱高熙的嘴里说来出,就是习惯性的宠儿子。可说了一半,朱高熙回过神来,他问道:“你刚刚说,这收获是多少?”
朱高熙问题。
“二十来斤,当然,更可能不止这个数儿。”
福娘肯定的说道。
“娘,您当这是什么?”朱瞻元笑道:“这等东西能否食物,味道如何?还有待商榷呢。”
“就是味道尚可,这产量哪会有那么高?”
小麦是北方的主食。
燕地就是种小麦的。朱瞻元不是不识五谷者。他这等人物,自然懂得粮食的重要。对于百姓而言,头上的皇帝是谁?
百姓不在意的。
百姓在意的,能吃饱饭就成。
百姓有口吃的,就是老实的顺民。
百姓没口吃的了,那就是要动手,拿命闹一闹的。
一个皇朝的安稳,说白了,就是给老百姓一口吃的。
“哼,来年春,种地试一试,不就全知晓了嘛。”福娘也明白,摆事实讲道理。这事实没摆出来,一切皆是空谈。
“我着重讲一讲,就是让你们知道,有这么一种叫蕃薯的东西,是好宝贝。你们明个春,亲自种一回,试一试,也是当给天下的百姓,奉献一回大功德。”
“若我的话,有假了。你们就当看我做一回傻子,乐呵呵一回得了。”福娘后面一句话,说得没好气道。
朱瞻元忙恭敬说道:“娘,儿子自然信您的话。”
朱瞻元表示,他是好儿子。
娘的话,一定对的。
如果有错,他装作不知道,沉默一回便是了。
“大哥说的是。”朱瞻亨多机醒啊。他学了他大哥。在朱瞻亨小盆友的心里,大哥就是大哥,最聪明的人,他学着大哥准儿没错的。
“娘的话对。”朱瞻利捧了一回,他亲娘的话。
三个儿子一条心,朱高熙只能昧着良心,说道:“依着福娘你的话,来年咱们种上一回。我估摸着,福娘你认得这个叫蕃薯的……”
“定然是有把握的。”
朱高熙说了这话后,对福娘问道:“只是……这海外的特产,你从哪儿听从说?”
朱高熙这一问,福娘好尴尬啊。
她总不能说,前一世,生的蕃薯,她在菜市场和超市里见过吧?
这一世,只有海外有这玩意儿,大周朝没有啊。
好尴尬啊。
“我这是从一个游方的道士嘴里,听说的。”
福娘忐忑不安的说道。
这假话,好假啊。
“娘,既然道士讲辽等神物,为何没在本朝流传开来?”朱瞻元不解了。
想前一世,朱瞻元怎么没听过什么蕃薯啊?
这物,真有他娘说的那般高产吗?
“我不知。”
“我后来再未见过那道士了,所以,其中原由,我亦真不知道。”福娘一推三二五,她表示,往事不可追。
“明年试一试,一切便知分晓了。”
朱高熙给这起子事情,划上了句号。
不过,从这天开始,元熙堂的福娘、朱高熙、朱瞻元一家三口人,是真重视上了蕃薯来。那些个蕃薯全是宝贝的收藏在了燕王府的地窖里。
燕王府里,对于福娘而言,这个秋季,除了二哥的婚事外,蕃薯就是另外一件的大事了。
但是,对于南边的京城而言,宣惠帝的意志,才是天下的重心。
南边,京城,皇宫。
宣惠帝最近是非常的高调。
宣惠帝想削藩这事儿吧,还真是没什么保密意识。这事情不光是京城沸沸扬扬,可谓是天下十三州,大周朝的地面,没哪处不为削藩的事情,闹个人心思动啊。
宏武帝在朝时,统治天下那中央集权。
当然,宏武帝本身起于微末,对于世家与豪门这些地头蛇,还有开国勋贵这些人物,自然是忌惮万分的。
正因为如此。
宏武帝才会把儿子们分封到了地方,成为了藩王。
而且,为了保证儿子们的权利不被地方的势力,给压制了。宏武帝给了儿子们在衙门里的权力,以及最主要的东西,那就是兵权。
有了基本盘藩地在,又有了兵权,各地的藩王们就是一个缩小号的国中之国嘛。
对此,宏武帝在时,自然不觉得有什么?
毕竟,藩王全是儿子,宏武帝把天下给了孙儿,对于儿子们总要塞些私房钱嘛。这皇家的私房钱,就不是小数儿。藩地这等国中之国,对于成为了帝王的宣惠帝而言,太碍眼了。
帝王,岂能容忍?
至少,宣惠帝不想忍啊。
宣惠帝想到的乾坤独断,那是要成为真正的金口玉言的天子。
而不是让叔叔们在藩地上,当了土皇帝。
奈何宣惠帝的叔叔们有点多,藩地让宏武帝封得有点多。
如今吧,宣惠帝想削藩时,突然发现,他用软手段,叔叔们不理采啊。毕竟,削藩的事情在京城喧嚣无比,可藩王们全在沉默。
沉默啊……
这不是默认。而是一种风雨欲来的前的静。
皇城。
景仁宫。
如今成为了皇贵妃,太子生母的胡雅莲就是景仁宫的主位娘娘。
至于皇后马氏,胡雅莲就是给点儿面子情。
对于皇后马氏,胡雅莲是面上尊敬了,心头却是冷笑着。她看得清楚,宣惠帝是真不喜皇后马氏,所以,皇后马氏在后宫中,这皇后位置坐得并不□□稳。
当然,说起来,还是要算得常贵妃的功劳。
若不然,宣惠帝说一定连废后的心思,都起了呢。
想起了她被册封为皇贵妃前的那一桩事儿,胡雅莲就是咬牙切齿。要知道,赵才人那一回的小产,她差点儿真是栽进去了。
好在……
好在她膝下有太子这么一个儿子在。才是能翻盘了。要不然……
“娘娘,常贵妃往景仁宫来了。”
嬷嬷在小宫女急匆匆进来后,得了消息儿,就是对胡雅莲禀了话儿道。
“常氏,她来做什么?”
胡雅莲有些奇怪的自言自语道。
第146章
皇后马氏和常贵妃争锋相对; 马氏一族和常氏一族也是不对付; 然后; 渔翁得利的自然就是胡雅莲位新册封不久的皇贵妃了。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皇贵妃胡氏的膝下有太子这么一个儿子在。
宣惠帝说到底更重视的还是他的皇子,他将来的继承人嘛。
母以子贵,太子被册立了; 身为太子生母的胡雅莲自然就是沾着儿子的光彩,如今成为了后宫的得意人。
说起来,便是皇后马氏如今啊,对着胡雅莲这位皇贵妃都得让了几分。
“算了; 不管了。既然贵妃妹妹来了,且看看贵妃妹妹的来意吧。”胡雅莲认为,她自己如今且有稳坐钓。鱼。台的资本。所以; 她就是准备会一会常贵妃。
当然,胡雅莲更想探一探,常贵妃背后的支持者; 常太后的心意如何?
对于常氏一族,能不招惹的话,胡雅莲还是不想结下了大怨的。毕竟; 胡雅莲不是光脚儿的人; 她可是太子的生母,也是精贵的贵人了。胡雅莲的未来,还有着美好的前途。要知道; 常太后现下住着的寿康宫,在太子登基后,那就不是胡雅莲的未来吗?
胡雅莲大光前途在望,自然是不乐意开罪了谁的?
特别是常贵妃这种背后有人脉的。
不肖多时,常贵妃到了。
胡雅莲位份在常贵妃之上,她自然不需要迎接什么的。就是坐那儿,召见了常贵妃。
常贵妃的妆容,还是画得艳丽无双啊。
当然,在胡雅莲的眼中,常贵妃的这等做态,更像是在故意的表示了,她的张扬。不过嘛,有底气的胡雅莲觉得,常贵妃这等态度更像是虚张生势。
管它呢?
没冒犯到了胡雅莲自个儿的利益,胡雅莲就不准备给皇后马氏占了便宜。所以,胡雅莲待常贵妃的态度,叫一个亲切。
“常妹妹,快请坐。”
胡雅莲唤得亲切。
常贵妃听得牙酸。
想当年……
好吧,好汉不提当年勇。
毕竟,常贵妃的当年,已经是过去式了。如今的后宫,胡雅莲才是胜利者。
“谢皇贵妃娘娘。”胡雅莲想表示了她的善意,常贵妃自然接下了。所以,常贵妃福一礼后,就是顺势的落了座。
当然,心头的滋味,常贵妃肯定不好受的。
当年的胡氏,常贵妃是瞧不上的。毕竟,胡氏的家世太差了,谁料想,如今的胡雅莲居然翻身了。还是一头压在了常贵妃的头顶。
常贵妃的心气儿能顺了?才是怪事。
只不过,寿康宫的常太后,已经明明白白的交待了,让常贵妃是醒悟一下。这等提醒,也让常贵妃从嫔妃的虚幻荣华里,彻底的清醒了。
宫里宫外,所有的压力,在太子册立后,在胡氏登上了皇贵妃的宝座后,全向常贵妃压了下来。
常贵妃午夜梦回时,多少次是念了她失去了那个儿子。
若有那个儿子在,常贵妃是有底气争一争……
可没儿子,常贵妃争什么?
那个赵才人肚子里的孩子,常贵妃其实也是肖想过的。
奈何……
赵才人那就是皇后马氏的一条狗,当然,也是一条想反噬了主人的狗。
常贵妃想到这些往事,开口了,她说道:“皇贵妃娘娘,妾有几句话,也与您私下聊聊。”常贵妃的眼神,望了一眼殿人的宫人们。
胡雅莲笑了笑,手轻轻一挥,宫人们自然是福礼告退。
这等气度,这等潇洒,胡雅莲似乎是信手捏来,没再了半点的烟火气息。
在宫中,居贵体,养贵气,胡雅莲的翻天覆地变化,与当年初入宫时,已经完全是翻了几个天地。
当然,胡雅莲已经不是当初的一介皇孙侍妾,而是副后,六宫的皇贵妃娘娘。是太子的生母,是未来太子登基后,就会被尊为的太后娘娘……
这等光辉前途面前,在后宫之中,胡雅莲的日子过得自然是舒坦的。
当然,被其它嫔妃嫉妒什么的?
胡雅莲不在意。
相反,胡雅莲非常得意了,这种被别人羡慕嫉妒恨的感觉。
毕竟,当年的胡雅莲的梦想,就要做了人上之人。
“好了,这会儿没什么外人了。常妹妹,你有何话,直说无妨了。”胡雅莲问了常贵妃一眼后,提点了这么一席话道。
“皇贵妃娘娘,赵才人疯了。”
“不知道这个消息,您可是听说了?”常贵妃问道。
胡雅莲听后,愣了一下,然后,轻笑出了声,说道:“疯了?倒也是巧。”
胡雅莲对于赵才人的这一手,倒是挺是摇头。
赵才人莫不成以为疯了,当初害她差点就此死无葬生之地的事情,就能一笔勾消了吗?开玩笑,女人的报复心,岂会小了。
胡雅莲自然不会放过赵才人一回的。
“疯了?常贵妃从何处听来的消息。”胡雅莲又是巧巧的追问了一句。她呀,就是顺着常贵妃的话问一问。胡雅莲倒是要看一看,常贵妃的葫芦里,究竟是卖了什么药?
“皇后娘娘已经差着宫人,挪走了赵才人去敏安宫。”
常贵妃不轻不重的回了这么一句道。
敏安宫是什么地方?
那就是废弃的宫室,简直就是冷宫的代名词。
皇后马氏的动作挺快呀。
胡雅莲的心中,闪过了这么一个念头。
“常妹妹,你来,不会就为了这么一句话吧?专门提点了我呀,我在此多谢常妹妹了。”胡雅莲没谦称一声本宫。
这会儿气氛正好,胡雅莲不想真是哪儿,刺着了常贵妃。毕竟,胡雅莲是真想看看,常贵妃的话中究竟隐藏着什么含意?
赵才人?
这个女人的份量,还不够常贵妃巴巴的来了景仁宫讨趣儿。
胡雅莲可不认为,今日的事情会善了。
“赵才人自然不是什么顶事儿的。”常贵妃冷笑后,说道:“不过,皇贵妃娘娘怕是不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赵才人在宫外时,曾经救过一个小孩儿……”
“然后呢?”
胡雅莲顺着常贵妃的话,问了一回。
“也是巧合,我从姑母那里知道了,那个小孩儿的身份。”常贵妃淡淡一笑。
狗屁巧合。
这四个字在胡雅莲的心中跳出,不过,她是浅浅的一笑,没露了半点声色,问道:“哦。”那平淡的语气,似乎没搁了心上。
“皇贵妃娘娘,那个小孩儿是一个有报恩之心的。赵才人这一疯,唉呀……”
常贵妃念了一话,道:“皇贵妃娘娘就不怕着,那个赵才人的暗子,害了太子殿下吗?”
胡雅莲脸色一变,望着常贵妃的眼神非常的冷。
胡雅莲如今的一切,依附于宣惠帝得来的。宣惠帝对于胡雅莲的另眼相看,全是看在了太子的体面上。
太子就是胡雅莲的根基所在。
这个儿子就是胡雅莲的中心要害。
这时候,常贵妃提了这等话,胡雅莲真是咬死人的心都有了。
“常妹妹,有话但说无妨。何必兜了圈子呢。”胡雅莲等着常贵妃的条件。
“皇贵妃娘娘就是爽快人。”常贵妃笑得温柔,说道:“赵才人的暗子,姑母那边已经让人盯紧了。太子殿下何等尊贵的,岂敢真让了那起子有心人,近了殿下的身边?”
“当然了,姑母也是真心爱重太子殿下的,这祖孙之情一直是甚深。”常贵妃说了这话后,望着胡雅莲继续说道:“皇贵妃娘娘是太子的生母……”
“将来在太子的婚事,总有发言权的。我常氏一族就是希望着,太子良娣的位置,请皇贵妃娘娘留下一个位置。”
常贵妃说出了她来的目的。
胡雅莲沉默了。
“好。”良久后,胡雅莲吐出了这么一个答案。
常贵妃很清楚,这是常氏一族和太子的结盟。
宫里的女人,今天是敌人,明天可能是朋友。说不一定的,全看了利益如何?
太子妃,常氏一族是不敢想的。想来,宣惠帝才是能定了太子妃人选的主儿。至于良娣嘛,常氏一族就敢想了。
“皇贵妃娘娘,您今日的承诺,常氏一族记下了。”
常贵妃起身,福了一礼,尔后,告辞了。
胡雅莲在常贵妃离开后,又是沉默了起来。她在思量了,她这般的决定,可真是对的?思来想去,胡雅莲都发觉了,这是一起子的好事。
至少,如此的话,太子在后宫之中的势力,又增加了。
当然,在朝堂之上,有常氏一族的帮衬,太子的位置暂时稳了。
将来……
太子还年幼,未来的变化会如何?
谁又说得准呢。
再说,常太后能不能熬到了太子娶妻之时,还是未知数呢。
哼……
胡雅莲心头暗想,一个良娣,舍了便舍了。她倒是要瞧一瞧,将来是她胡雅莲进了寿康宫坐稳了太后的宝座,还是马氏一族,常氏一族得意了?
至于常贵妃?
常贵妃离开了景仁宫后,就往寿康宫而去了。
景仁宫里,胡雅莲得到了嬷嬷的回复,知道了常贵妃离开后的行踪时,心头是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她的示好,常贵妃一定会带给了寿康宫里的常太后的。
第147章
寿康宫的常太后; 见了娘家的侄女常贵妃。
“姑母; 胡氏接受了咱们的示好。”
常贵妃的神情有些小心翼翼的感觉。当然; 这也是常贵妃被太后训斥后,表现出来的驯服。在心底,常贵妃这些日子过得憋屈啊。
“胡氏是一个聪明人。她自然倒得,在宫里得罪了常氏,她是不划算的。”常太后表示; 常氏一族硬茬着呢,胡氏就是当了皇贵妃,也还得对常氏一族是软了身段的。
“也是你啊,没那个命儿。”
常太后望着侄女; 眼中有些恨铁不成钢啊。
说到底,若是有常氏一族的血脉的皇子,常氏一族还用得支持外人吗?
“来年的选秀; 你的族妹有三人会进宫参选。”
常太后说了族中的打算。
常贵妃一听后,脸色瞬时间变得苍白一片。
对于宫中的嫔妃而言,特别是常贵妃这种不甚得宠; 就靠着家族势力支撑的妃子而言。若是同族的姐妹进宫了,那不是姐妹,那叫仇人啊。
因为; 她们会相互间; 抢夺了家族的支持。
别说什么姐姐妹妹,宫里相信这个儿的,全是傻子。
傻子; 在后宫之中,可不会长命百岁的。
常贵妃当然明白,这是常氏一族里,有人在肖想了荣华富贵,对她这等挡路的,没生了皇子的贵妃不满了啊。
“妾听姑母的。”
常贵妃嘴里说得好听。
心头她已经盘算了,无论如何?不能让那三个常氏一族的少女进宫平安参选了。只能是让她们,全数的远不成功啊。
“好,好。”
常太后赞了两声好字,说道:“你果然是个明事理的。”
“你且放心,哀家最信任的,自然还是你。至于新入宫的,且是借一借她们的肚子。等着孩子生下来,抱与你膝下养着,养熟了也就是你的孩子了。”
太后这话说得挺好听的。
可常贵妃是一个字儿也不信的。
特么太后真当常贵妃是傻子吗?
“谢谢姑母的赏识,往后,我自然全听姑母的吩咐。”
“将来得了一儿半女的,全是姑母的成全。”常贵妃这时候,话儿也是说得漂亮的。不过,心头却是冷了。
这一对心怀着各异心思的姑侄谈了约两刻钟后,常贵妃是告退了。
从寿康宫出来,常贵妃还是忍不住的心头凉意阵阵。
抬头望着天空,天空是碧空如洗,甚是干净啊。
只是这宫里的生活,却是锻炼了人的。常贵妃很清楚着,她啊,没退路了。因为,她的亲爹,那位白连教的教主大人已经失望了。
她名义上的母亲,实际上的姨母已经进宫来警告过了。
白莲教准备再把她的妹妹,以另外的名义送进宫来。想来,必然是顶着别家的名号儿,进宫来争宠了。
白莲教的势力,眼看着从她的身边要抽身了。
到时候,她还能靠谁?
就是因为没法子,常贵妃才会想着,靠向了皇贵妃胡氏。若不然……
若不然,真有法子,常贵妃岂会向胡氏低头?
毕竟,这头一低,常贵妃是觉得,她把自己的尊严也给踩下去了,在向胡氏求了饶一般。那心头的百般滋味,常贵妃是心头呕着的。
再是如何?
宫里的人,就得现实。
常贵妃心头堵得慌,也得在现实跟前低了头颅不是吗?
后宫之中,嫔妃们,以及太后呀,只要生活在宫中,以及依附着皇权的人们,都在围绕着宣惠帝进行了争宠。
这宠,就是争得帝王的注意。
以及未来的投资。
秋。
京城不平静。
这时候的燕地,蓟城同样不平静。
燕王府,前院。
朱瞻元在念书。
不过,在听着道衍和尚讲课后,又是普及了最近的蓟城内外一些要闻时,朱瞻元还真是听到了一些重要的信息。
道衍和尚乐意把这些事务讲一讲,也是为了开拓了燕王府世孙朱瞻元的眼界。
当然,这也是燕王的意思。
对于嫡长孙,燕王是真看重着。
正因为如此,朱瞻元的师傅,个个都是人才啊。
“稷下学宫的赵山长被捕一事,岂能善了?”朱瞻元听得道衍和尚的一则消息后,神色是有些激动的。
这个消息,让朱瞻元知道了,命运的轨迹真的又一次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了。
不过,想一想,也能想明白一些东西。
这中间是有些因果必然的联系的。
“世孙,这事情有王爷镇着,注定翻不起浪花来。”道衍和尚是镇静的。藩王之所以称为王,那自然是有资格笑傲了这一州封地的。
“祖父大人在上,些许宵小确实不足为惧。”朱瞻元点头,表示同意了道衍的话。
“只是可惜了赵山长,卿本佳人,奈何为贼?”朱瞻元又是感叹了一句。
这话一出口,道衍和尚是哈哈大笑了起来。
“世孙这话,在外面可不能提。若不然,必然要出了麻烦来。”道衍这话说得,够叼钻的。
稷下学宫的赵山长是何人?
为何道衍和尚会如此讲呢?
赵雍,稷下学宫的山长。
在燕地这一片地儿上,赵雍可谓是名满天下的大儒,更是稷下学宫的山长。可谓是门生甚多,名望甚大。
当然,朱瞻元很清楚,这个赵雍的名声,就是被吹捧起来的。
实际上,这个赵雍才华是有,就是为人嘛,那品德不咋的。不过,这人是会装,所以,在燕这一片地方,混得叫一个风声水起。
在仕林之中,赵雍的名声更是值钱了。
当然,要说朱瞻元在意了赵雍,还是因为赵雍的一个身份。那便是赵雍是张赵氏的亲爹。张赵氏,就是朱瞻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