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叩、叩”的声音响起。胡贤妃屈指在轻轻的敲响了桌面。
  胡贤妃在沉思。
  “不,咱们不能有动作。”
  胡贤妃摇摇头,她不准备行了嬷嬷的劝戒。
  “娘娘,您这时候可不能心软。若不能,会害了大皇子。”嬷嬷还想再劝话,让胡贤妃打断了。胡贤妃说道:“嬷嬷,常贵妃膝下有子,你说说,除了咱们外,还有谁更急?”
  嬷嬷听出了胡贤妃的言外之意。
  “娘娘的意思,是坤宁宫的那位……”
  嬷嬷这时候,是明白了胡贤妃的真正用意。
  借刀杀人吗?
  贤妃娘娘不觉得。
  胡贤妃觉得,她是给皇后马氏递上了借口,一个搅和掉常贵妃好事的借口。
  “嬷嬷,通知下去。让我娘进宫来。”
  “我们需要好好谋划谋划。也许……借着这个机会,让圣上瞧瞧皇后和常贵妃的心狠手辣,呵呵……”胡贤妃在冷笑。
  一箭三雕,才是胡贤妃的用意。
  一是把常贵妃借腹生子的美好愿望,打碎掉。
  二是让皇后和常贵妃狗咬狗,一嘴毛。
  三是让圣上对皇后和常贵妃心生不满,然后,她和她的皇儿才会有机会啊……
  太子、皇后,这是胡贤妃的用意所在。
  凭什么皇后马氏能当皇后?她胡氏雅莲,就不能肖想一下坤宁宫的凤位呢?
  马氏、常氏,不过借着家族的力量。说白了,这天下底的臣子,皆是圣上的臣子。她胡雅莲育有大皇子,她儿若为太子,她当一当皇位,那就是明正言顺的。
  “诺。”
  嬷嬷应了话。
  宣惠元年。
  十月。
  京城的天,凉了。
  纪德最近很忙。
  宫里的贤妃娘娘有了指示,他这位姐夫自然要帮衬的。毕竟,大皇子就是纪府的未来。大皇子一旦上位,他纪府的一杆子亲戚,全成了正宗的外戚。
  贤妃娘娘想上位,纪德何尝不是如此呢?
  大皇子,大皇子就是纪德最乐意瞧着的太子人选啊。
  胡氏夫人去宫中见了女儿。
  这归来后,就是请了女婿谈话。
  纪德从岳母嘴里,就是听到了贤妃娘娘的指示。
  这在这等关键的时候。外西城甜水巷子的张家,给来了消息。纪德的师傅张启病了,已经病重的准备辞官了休养。
  在这等时刻,纪德无论如何,都得去瞧上一瞧。
  说到底,那张启名义上是纪德的师傅,是纪氏的恩人。
  纪德带上了礼物,带上了仆人,到了张家。
  好巧不巧,纪德就遇上了回娘家探望生病父亲的福娘一行人。
  张家的院门口。
  旧人再相见。
  福娘只觉得陌生了。
  纪德,这个曾经的师弟,与福娘记忆里的人,完全不同了。
  “纪大人。”
  “世子爷、世子妃。”
  相互见了礼。
  然后,错身而过。
  福娘和夫君是告辞了,在二弟张春福的相送下,离开了张家。
  纪德则是在张春旭的引路下,进了张家。
  福娘没有回头,是直接上了马车,与夫君朱高熙一起在马车内,闭目养神。
  纪德倒是回望了一眼,离去了的马车,然后,进了张家。去探望了生病的师傅张启。在心中,纪德发现,他似乎许久不曾思念过,曾经的师姐福娘。
  果然,一切都变了……
  纪德发现,他不后悔,他曾经放开了福娘,造反了如今的妻子。纪府的如今的满门繁华,都说明了纪德的选择没错。
  更何况,纪德心头自嘲,他觉得他若不放手,岂有张氏如今的富贵?毕竟,燕王府的世子妃,对于福娘这位师姐而言,何尝不是荣华加身?
  “纪大人能来家中,实在是父亲的荣幸。”
  “只可惜……”张春旭在感叹。
  纪德听得这位师兄的话,摆一摆手,说道:“师傅何苦辞官?不过休养罢了,拱卫司里我打声招呼,让师傅痊愈后,再接着为圣上效力便是。这官位一旦辞掉了,再想谋了实缺,就会有些麻烦的。”
  “纪大人的好意,家父若知道,必然是满心感动。”张春旭拱手一谢。
  就是这几句话的功夫已经到了张启的卧室。
  张春旭打开了帘子,迎了纪德进屋内。
  屋内,药香味浓。
  张启卧在榻上,满面的蜡纸色。
  “师傅,徒儿纪德来看您了。”纪德在张启面前,还是执的徒弟之礼。


第122章 
  张启没病。
  他不过是装病。
  当然; 这装病也得装像了。所以; 张李氏这位老将出马; 这张启的装病还真成了那么回事儿。这一次,纪德来了。
  张启对待这个徒弟,还是真满意的。
  毕竟,纪德和福娘的那点少男少女之情,没在长辈面前爆光过; 就是张春福一个知情人。如今面对徒弟时,张启是只能一病装到底了。
  “阿德,不用多礼,坐; 坐。”
  张启躺在榻上,说话的口气还是带上些哑音。
  “师傅,瞧您的样子; 我这心头难受。不如,我拿了宫里贤妃娘娘的贴子,请了太医来给你诊一诊可成?”
  太医是天下间; 众人公认的杏林圣手。
  太医治病,那是可靠有保证的。
  张启对于徒弟的孝心,非常感动。只不过; 这太医来诊治; 就免了。毕竟,张启是假病,不是真病。
  “阿德; 不用了。我这病,是老毛病了。”
  “已经请大夫来看过了,就是要好好休养休养。我啊,老了,应该回家中好好当个老家翁了,养养孙子,看看娃娃们长大,这一辈子便这般就成了。”
  张启是真想通了。
  就像他娘讲的,一辈子凑合着,也就是过去了。
  张启这人吧,想通了,也就是真想通了。他啊,在官场上混了太多年。对于宣惠帝起心削藩的事情,不看好,那是真不看好。
  “师傅。”
  纪德对张启也是有些感情的。
  只不过,这些年里,纪德官升得太快,加之他家又搬家,搬到了内城去。这两边的交际圈子不同了,这感情淡了些,是免不了的。
  “阿德,人啊,一辈子就是这样,总是各有各的际遇。你这孩子,际遇好,也是命中注定。”张启倒是想得开,他还宽慰了徒弟,道:“你有本事,莫效仿了老夫,老夫啊,一辈子就是如此了。”
  张启看着徒弟,这时候,还是有些为徒弟骄傲的。
  毕竟,张启一家子人,两个儿子都是小官儿。比不得纪德,已经是从三品的高官,拱卫司的指挥同知了。
  张启对于能教导出这么一个徒弟,是于有荣焉。
  张家中发生的事情。
  离开的福娘不知道。
  不过,福娘能揣测一二的。
  马车里,福娘和夫君都在闭目养神。直到回了燕王府内。
  夫妻二人回了住的小院后。
  朱高熙让丫鬟上了茶水点心后,就是挥手让侍候的仆人,全部退下了。
  “福娘,你在思考什么?”
  朱高熙察觉了出来,妻子有心事。
  “我在想,我爹的那位好徒弟,拱卫司指挥同知纪大人。”福娘点点宫中的方向,道:“那位纪大人的妻族,可是有位宫里的贤妃娘娘。贤妃娘娘的膝下,还有圣上唯一的儿子大皇子。”
  福娘这一话出口,朱高熙笑了。
  “大皇子若何?”
  “与咱们无关了。”朱高熙简单直接的说道。
  “是啊,咱们都要回蓟城了。”福娘也是意兴澜珊。
  “只不过,我瞧着圣上的后宫,貌似也不够平静。”福娘幸幸然的又添了这么一句话道。
  在福娘看来,她眼见耳闻啊,都是看出来了。宣惠帝的后宫不平静着。昨日,皇后娘娘的册封大典,多正式的场合,常贵妃和胡贤妃还闹了面子上的矛盾。
  没个掩饰着啊。
  可以想像的到,外命妇们不在的情况下,皇宫里的嫔妃得斗到什么样了?
  宣惠帝平安生下来的健康孩子,有三位皇子。唯一活得活蹦乱跳的就大皇子。但是,这不意味着,宣惠帝的女人就只怀上了这么三个孩子。
  福娘听得八卦里,宣惠帝流过胎儿的女人,那可是已经有七八之数了。
  从这点来看,宣惠帝的后宫真是有打胎高手在行动啊。
  是谁呢?
  福娘懒得猜测,那跟她没关系。
  总之,宣惠帝的后宫,不会有纯净的小白兔就是了。
  “我在想着,削藩之策,这一击重磅消息,何时会掀起波澜?”福娘眼睛里,已经有了精光炯然冒出来。
  “快了,快了。”朱高熙简单的说道:“我都听了些真正的风声。这事情乾清宫里的圣上,是真的动心了。”
  “唉……”
  朱高熙叹息。
  因为,他很明白的。这削藩之策一旦从朝廷之上得到了证实,也就是宣惠帝与他的叔叔们,正式起冲突的时候了。
  那时候,燕王府不会置身事外的。
  “你莫担忧。”朱高熙望着妻子的难看神情,他执起妻子福娘的手,说道:“放心,海外的商量,我会用上十二分的心。那起子心腹,我也会盯紧的。”
  “无论如何,我不会让瞻元、瞻亨、瞻利他们受了半点的伤害。”
  朱高熙对妻子福娘给了保证道。
  “我自然信你的。”福娘回握了夫君的手,她说道:“五郎你是最好的爹爹,你必然同我一样的爱护了瞻元、瞻亨、瞻利他们兄弟仨人的。”
  儿子仨个。
  福娘觉得,她和夫君的爱护之心,全然一般,没有两样。
  燕王府的花园内。
  张谨儿和妯娌齐惜春,正在游了园子。这时候,有些菊花在凉风中,也是开着最后的光景。齐惜春感叹道:“这南边比蓟城暖和些,但是,倒底没蓟城的风光好。”
  “总觉得,京城比蓟城更掬紧些。”
  齐惜春说了她的感受。
  张谨儿眉间微动了动。
  张谨儿有些心头难受。因为,本以为来了京城后,那梅兰、月兰两个怀孕的姨娘是扔在了蓟城,跟不来了。她这厢也能拢一拢晸二爷的心。
  谁知道,当初成婚前,待她是一心欢喜的晸二爷。来了京城后,那就是有些个心思难猜测了。张谨儿看得出来,她的美貌,晸二爷这位夫君还是在意的。
  只不过,这位晸二爷似乎是多情了些?
  那感情不是对着某一人,而是只要是美人,他就容易心软了两三分。
  张谨儿最初是微微酸了一些。如今,更是醋了起来。毕竟,晸二爷是张谨儿的夫君,他俩朝夕相处,晸二爷这么一个多情的男人,让张谨儿爱不是,恨亦不是,那万般滋味真是心头堵得慌了。
  “三弟妹,你怕是觉得在蓟城时,三弟更能多陪陪你,夫妻是夫唱妇随,好生欢喜。如今来了京城,三弟的差事多了,你啊,怕是空闺寂寞了吧?”张谨儿打趣了齐惜春一席话道。
  齐惜春听后,脸红了。
  “二嫂……”齐惜春娇嗔了一句。
  “二哥待二嫂,我瞧着也是满心的在意。那日日送给二嫂的礼物,那等细心的心思,二嫂还不受用吗?何苦为难了这个弟妹?”齐惜春借着话头,也是打趣了张谨儿。
  张谨儿也脸微微红了。
  对于晸二爷,张谨儿啊,是爱在心头,口难开。
  张谨儿有时候都在想,若晸二爷不那般怜香惜玉,全心全意只爱着她,只看着她,那应该多好啊?
  就像……
  就像大哥大嫂那般,夫妻恩爱。
  “大哥,大哥……”
  朱瞻亨的声音,这时候是响了起来。
  “大哥、二哥,等等我……”朱瞻利小盆友的声音,也是响了起来。
  然后,三个小盆友就是出现了张谨儿、齐惜春的视线中。
  今年六月朱瞻元是满了六岁的生辰,今年六月朱瞻亨是满了三岁的生辰,今年五月朱瞻利是满了一岁的生辰。
  三个小盆友,一个六岁整,一个三岁整,一个一岁零五个月。
  朱瞻元自然是小大人的模样。
  朱瞻亨还是咋咋呼呼的闹腾着。朱瞻利小盆友最年纪小了,他这时候,更是拽紧了大哥朱瞻元的衣角,那大眼睛瞪儿圈溜溜的,甚是可爱极了。
  “瞻元见过二婶婶,见过三婶婶。”
  “瞻亨见过二婶婶,见过三婶婶。”
  “二婶婶,三婶婶……”朱瞻利小盆友最年纪小了,不过,他还是安静的待了大哥的身旁,依然用小手拽紧了大哥朱瞻元的衣角,嘴里还是含呼着,喊了话儿。
  瞧着三个小孩儿,再瞧着三个小孩儿身边随着的一大群仆人。
  张谨儿、齐惜春自然是赶紧回了话。
  “瞻元、瞻亨、瞻利,都是一家人,莫多礼了。”张谨儿笑说道。
  张谨儿一摆手,行礼的仆人们,也是纷纷的起身,不再行礼,而是小心的护在了小主子们的身旁不远处。
  齐惜春倒是对朱瞻利招招手,说道:“瞻利,来,到三婶婶这儿来。”
  朱瞻利望了一眼笑眯眯的齐惜春,然后,他是躲到了大哥朱瞻元的身后。接着,他又是探了头,小心打量的小模样。
  朱瞻亨一下子挡在了三弟的跟前,对齐惜春说道:“三婶婶,三弟最害羞了。不如,我给你抱一抱。让三婶婶早些生了小弟弟,那样三弟就不是府上最小的弟弟了……”
  朱瞻亨伸了双手,大方的往齐惜春怀里扑去。
  齐惜春乐了,还是顺着小侄儿的话,真个抱了抱朱瞻亨。
  “唉呀,瞻亨都是个开心果。大嫂是有福气的人儿,天天瞧着瞻亨的欢喜样子,饭都得多吃了两碗。”齐惜春搂着朱瞻亨抱了抱后,夸赞了此话道。


第123章 
  齐惜春嫁进燕王府的日子里; 若说对谁最羡慕了?
  那必需是大嫂大张氏了。
  当然; 齐惜春又不傻; 她也是看出来,二嫂小张氏对于大嫂大张氏,那也叫一个羡慕啊。不提大哥对大嫂的爱护,单单是大嫂膝下育有三个侄儿,就叫齐惜春羡慕的恨不能她也快些生了这般聪慧可爱的孩子。
  不掬男女; 齐惜春就想她能快些有喜,早早给夫君誔下一儿半女的。
  “三婶婶,你身上香香的,跟我娘身上的味道一样好闻。”朱瞻亨从三婶齐惜春的怀里离开后; 笑嘻嘻的说了这话。
  说完后,朱瞻亨又是回头,望了一眼大哥朱瞻元。见大哥立那儿; 满是严肃的表情,朱瞻亨老实了。
  朱瞻亨扭扭小脑袋,然后; 往大哥朱瞻元的身后走去。
  “二婶婶,三婶婶,我这便带着弟弟们去母亲那儿。”
  “二位婶婶且玩儿; 侄儿们不打扰了。”朱瞻元拱手一礼; 小大人模样啊,那等反差萌真让齐惜春又是满目星星眼了。
  “瞻元,你且带着弟弟去吧。”张谨儿嘴角含笑; 回应了朱瞻元的话。
  朱瞻元自然是应了。
  于是,朱瞻元是一手牵着一个弟弟,施一礼后,告辞了。
  兄弟仨人,那小背影离开后。张谨儿就是一声叹息,这话听到了齐惜春的耳朵里,是异常的醒目啊。
  “二嫂不开心?”
  齐惜春问道。
  “是有些烦心事儿。”
  张谨儿苦笑道:“夫君膝下,有贵娘这么一个大姑娘。如今梅姨娘、月姨娘又有喜了。我这肚子没个半点消息,我这不是心头忧虑着……”
  张谨儿眉间颦蹙,那等美人的伤怀样子,若让男子见了,必然是怜惜万分的。
  不说男人了,就是齐惜春这么一个女子瞧了,也是心头同样的起了忧愁来。
  “二嫂,你莫急。”
  齐惜春安慰了一句后,又是想到了自身,她说道:“我们妯娌二人是前后脚嫁进王府的。这如今瞧着,我的膝下同样空虚。”
  “许是送子娘娘觉得咱们的缘分晚些吧。”
  齐惜春只能自我这般开解了一句话道。
  张谨儿望着妯娌,伸手执起了齐惜春的手,轻轻的在齐惜春的手背上拍了拍。她说道:“也许你说的对,我太心急了。”
  “不怪二嫂,其实,我同样心急的。”齐惜春回拍了一下,温柔的回了这么一句话道。
  “都是为媳妇子的女人,咱们都想早些给夫家开枝散叶,人之常情。我倒不觉得二嫂的心情,有什么难理解的。我啊,同样也是盼着,送子娘娘早日开恩,成全了我的这点子想头。”齐惜春望着园子里的晚菊,开得破败的模样,莫名觉得这拂面的风,凉透了些。
  “咱们妯娌间,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与三弟妹你不同……”
  张谨儿与齐惜春松开了各自的手后,张谨儿点了点蓟城的方向,道:“三弟膝下没个庶出的,三弟妹你能稳一稳。我那元晸堂中,还有两个庶出来年就要降世了。到时候,若是庶女,我不觉得为难着。若是庶子……”
  “我就怕院中的姨娘啊,心容易养大了。”张谨儿这话,说得齐惜春皱了皱眉。
  “一切有王府的规距在,嫡庶有别的。二嫂,你莫要担心了。母妃在上头看着,总不会让些姨娘翻起风浪的。”齐惜春不觉得,她的婆母燕王妃是喜欢了妾的。
  燕王府里,只要是明白人,都看得出来。燕王妃讨厌妾室。
  对于庶出的,燕王妃更是有些无视的举动。那晸二爷的庶女朱贵娘,这一直就不得祖母燕王妃的关心与在意。
  园子里。
  张谨儿和齐惜春在谈了妯娌间的话。那些家常里短的,就是女人之间的话头。
  离开了园子的朱瞻元仨兄弟,往父母居住的院子行去。
  朱瞻亨有些活泼,他凑到了大哥身旁,问道:“大哥,刚刚为什么不让三弟与婶婶们玩儿啊?”事实上,是朱瞻亨喜欢跟长辈们玩儿。
  因为他年幼的原故,跟长辈们玩儿,总容易得了长辈们的好东西。
  有些喜欢占了便宜的朱瞻亨小盆友,真不介意了他的收藏多多多。
  只是,瞧着大哥刚刚让他跟着离开的神态,朱瞻亨哪怕年纪小,可跟大哥玩儿久了,对于喜欢装了严厉模样的大哥,还是最会看了神色的。
  “瞻亨,你还小。”
  “要乖乖听话……”朱瞻元笑得和蔼,只是这等温柔的笑容,让朱瞻亨莫名打了一个颤抖。朱瞻亨左瞧瞧右瞧瞧,最终,对大哥朱瞻元点了点小脑袋,表示同意了。
  “瞻亨、瞻利,你们都要听大哥的话。”
  “大哥喜欢听话的好孩子。”
  “如果你们听话,大哥天天找你们玩儿,还给你们带好吃的、好玩儿的……”对于小盆友,那得顺毛撸,朱瞻元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
  平日里,收买弟弟们的人心,朱瞻元做习惯了。
  于是,朱瞻元在两个弟弟的心中,那是威望值满满的。
  “大哥、大哥,你定不能忘记了,你说过的。”
  “要好吃的、要好玩儿的……”朱瞻亨提醒他家大哥,唉呀,说好的收买礼物,绝对不能忘儿了。
  朱瞻利是仰了小脑袋,望着两个哥哥说话。
  朱瞻利小盆友就是牵着大哥的手,一直安安静静的。
  大多数时候,朱瞻元小盆友喜欢当了背景板。嗯,偶尔闹腾一下,也就是抢抢关注的。更多时候,他还是一个安静的好孩子。
  朱瞻元哄了两个弟弟,实则,他的心中在想了别的事情。
  想了什么呢?
  自然是想了二叔朱高晸后宅的那点子破事儿。
  朱瞻元想到了,来年晸二叔的后宅又要添了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啊,嘿嘿,他其实挺欢迎的。
  因为,那是他二婶小张氏的一生污点所在。
  梅氏、月氏,可是要给二叔生了两个庶出的弟弟。
  只可惜,都是短命的,都会夭折掉。以至于,没排入了燕王府的孙儿辈的排序中。
  朱瞻元四十五度的仰头,望了一下碧空如洗的晴朗天空。他在想,他是不是应该给二婶小张氏挣一回名头呢?
  要知道,善妒什么的,真不是好名声。
  嗯,让晸二叔再多个不修内宅的名头,唉呀,光想想,朱瞻元有点小激动了。
  至于元晸常内,梅氏、月氏的早产,两个无缘分的小堂弟,究竟是谁下的黑手?朱瞻元表示,他懒得理会,他猜测八成跟二婶小张氏有莫大的干系的。
  想一想前一世。
  朱瞻元真得觉得,他晸二叔前一世一定是烧了太多的高香,所以,才会顺风顺水挡了祖父的继承人。
  嘿嘿……
  那是因为他爹不在啊。
  若不然,就凭着前一世晸二叔的热闹后宅。啧啧,朱瞻元都为晸二叔的后宅大戏接连不断场,而忍不住的想拍掌鼓励,演得可真好。
  当然。如今再多想想。
  朱瞻元觉得,前一世祖父忍耐力真够好。
  再转念想一想,前一世,晸二叔会在自寻死路的道上,一直狂飙啊。朱瞻元忍不住怀疑了,会不会是因为晸二叔在后宅享受了太多的假面温柔?
  这是因为吹捧过度,才会自我彭涨到无以复加呢?
  不管如何?
  朱瞻元这一世都不准备手软的。
  二叔,二叔,我的好二叔。你放心的在作死道路上快步快跑吧。我一定不会接拔你的。
  “大哥,你在想什么?”
  朱瞻亨的声音,打断了朱瞻元的思绪。
  “我在想,咱们到了。”
  朱瞻元指着爹娘坐的院子的院门,对二弟忽悠道。
  “三弟,哥哥领你进院子。”
  朱瞻亨跳脱的性子,被大哥一忽悠,就是伸了手,拉拔住三弟朱瞻利,高高兴兴的往爹娘院子里冲去。毕竟,他和三弟一直跟爹娘住一起,这会儿,回家真高兴嘛。
  “世子妃,世子妃,世子和二少爷、三少爷回来了。”
  白嬷嬷的声音,响在了屋中的福娘耳边。
  福娘抬头,笑着回了话,道:“回来了?”
  一边说,福娘一起身。待福娘走到屋门口时,正好见到了进屋的三个儿子。
  “娘,娘……”
  朱瞻亨已经领着三弟,一起往亲娘身边小跑儿来。
  朱瞻元这个大哥倒是落在了后面。
  “儿子给娘请安。”
  朱瞻元到底正紧读书了,这时候,给亲娘行礼来,是一板一眼的认真。小大人模样,让福娘瞧着是可爱极了。
  “瞻亨给娘请安。”
  朱瞻亨瞧着大哥的模样,他是愰然大悟,唉呀,他忘记行礼了。
  于是,朱瞻亨小盆友学了哥哥,也是行了一礼。
  倒是朱瞻利小盆友从二哥手头一挣开,就是一头扎进了亲娘的怀里。那是在亲娘蹲身接住了他后,朱瞻利小盆友的小脑袋埋到了亲娘的怀中,就是躲儿猫猫起来了。
  “瞻元、瞻亨,来,坐娘身边。”
  福娘搂了瞻利,母子往花厅的小榻上坐去。然后,福娘还是拍了身边的位置,对大儿子瞻元、二儿子瞻亨是招呼了话道。


第124章 
  和亲娘亲近; 是这一世; 朱瞻元最享受的事情。
  亲情; 在朱瞻元的心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一部份。
  于是,朱瞻元伸手,拉拔着二弟朱瞻亨一起坐到了亲娘的身边。他望着亲娘怀中的三弟瞻利,莫名的; 朱瞻元有一种岁月静好。
  他当一个童儿,重温一遍童年,貌似也是那么的温馨啊。
  “嬷嬷,送了瞻元、瞻亨、瞻利他们三兄弟喜欢的点心。再来四盏羊奶; 让厨房用杏仁去了膻味儿。”
  福娘交待了话道。
  白嬷嬷应了。
  对于福娘而言,她的儿子就得多喝奶。这喝奶嘛,小孩儿的身高容易窜个头。至于羊奶啊; 用杏仁去了膻味是必需要的。若不然,羊奶的味道不够甘美的。
  “娘,我们在园子里遇上了二婶婶、三婶婶……”
  朱瞻亨对亲娘说了小话儿; 他还道:“我给三婶婶抱了抱,让三婶婶早些生了小弟弟。”
  福娘听着次子的话,哈哈的笑了。
  “小调皮蛋儿。”
  福娘捏一捏次子的小脸蛋儿; 说道:“你三婶婶抱一抱你; 必然高兴的。”
  “你二婶婶、三婶婶定然是盼着多一个似你一般的男孩儿。”福娘这个大嫂啊,自然是旁观者清。她瞧得出来,妯娌小张氏和齐氏两人; 都是在求子啊。
  倒叫福娘说,这二人安心的□□好心情,必然能顺利怀孕的。毕竟,这两位妯娌一直跟夫君在一起,男欢女受的,又不避讳什么的,肯定会有孩子啊。
  顺其自然就好了。
  有些时候,这求孩子的事情,是越急着,越难顺了心意。
  “瞻元,功课吃紧吗?”
  哄了次子,福娘关心了长子。
  “师傅教导的用心,我学得蛮高兴。功课一功都挺好,娘放心,我会落下课业的。”朱瞻元对功课嘛,就是不咸不淡。
  儒学师傅的讲课,他是听一枣儿,记一枣儿的事情。
  讲真心话,他是不信那些儒家君君臣臣。就是读通透了,让祖父、亲爹安心罢了。儒家的学问,有些不错,但是有些嘛,有点糟心。
  更何况,朱瞻元真心觉得,治世之学,儒家的那一套,不行。
  法家都比儒家在治国之道上,更有用多了。说白了,这皇家啊,或者青史上真有本事的,多是儒皮法骨的伪儒士。
  倒是道衍师傅的课程,朱瞻元学得更用心些。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以为为鉴,可以正衣冠。
  那史实,那些历史上的悲欢离合,那些著名的战争典籍,朱瞻元看得更来劲头。
  朱瞻元觉得,历史上的真实存在,那些名人也罢,那些奸佞也罢,各领风骚,必然有过人之处。采纳百家之长,没什么不好的。
  再则,历史啊,哪怕最简单之处,也有它的闪光点。
  有时候,不需要文人的点墨与吹捧,那些真实存在的伟岸与身影,在青史之上,读来之时,总会让人迷之向往的。
  因为,历史本身的厚重,就是如此的迷人。
  “娘,咱们什么时候回蓟城?”
  朱瞻元转移了话题。
  京城这地方,再是繁华,再是美好,都不是朱瞻元心目的家之所在。燕地,才是朱瞻元未来能奋斗的地方。
  那一座蓟城啊,朱瞻元在等待着,它更名为燕京。
  燕京,是未来的皇城,是未来的京都。
  燕京,才是朱瞻元认定的天下中心所在。
  南边的这一座京城,在朱瞻元的心目中,注定会随着宣惠帝时代的落幕,一起而落幕的。既然如此,他不想把目光,落在了这一座城池之上。
  有些美好的东西,不属于他的。
  他何必留恋呢?
  “应该快了。”
  福娘回了长子的话。
  “瞻元想回蓟城?”福娘笑问了话道。
  “想回去。”朱瞻元很肯定的回道。
  “瞻亨呢?”福娘又问了次子。
  朱瞻元抬头,望了一眼大哥,说道:“我也想回去。”
  “回去了,能跟大哥骑狗狗。”
  朱瞻亨嘴里的狗狗,就是朱瞻元送给弟弟的礼物。因为年纪小,朱瞻亨最是爱骑了竹马。只是,那必竟是死物,在朱瞻元瞧来,是无甚乐趣的。
  于是,朱瞻元是自己训了狗,自己留了一只作为乐趣。又是赠了两只给两个弟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