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家媳妇日常-第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稳到了,他的皇叔们,全部退让,在藩地里老实的待着。
毕竟,秦王、晋王的死,让许多无力夺嫡的藩王,是老实了下来啊。有时候,一些的杀戮,是非常有效果。
因为,有些人不在意了过程,他们在意了结果。
“哗哗”的脚步声从殿下传来。
不肖片刻间。
内阁的辅臣们,全来了。
这些朝野上的关键力量,全部在帝王的寝宫内,跪在了皇太孙的身后。
“田德,念圣旨。”
宏武帝还有最后的力气,那自然是念了帝王的传位诏书。
辅臣们恭敬的听着。
这时候,在场的人都明白,旧的天子将去了,新的天子将要登位了。
“朕唯……”
田德在念了又臭又长,嗯,实际上是华丽词澡的天子传位诏书。有时候,有一些礼仪是必不可少的。
人人在倾听。
宏武帝就在圣旨的念叨声里,缓缓的闭上了眼睛。
皇太孙跪那儿,直到圣旨完毕,他恭敬的接下了圣旨。
“皇祖父,皇祖父……”
皇太孙朱高锦向宏武帝扑去。
太监总管田德小心的试探了帝王的鼻息。
“圣上,驾崩了。”
田德大呼了一声。
“皇祖父……”皇太孙朱高锦还在痛呼着。
跪在后面的辅臣们,这时候,都是相互对视了一眼。
大局定了。
新天子应该登基啊。
这等共识,不肖语言,就已经达成了。
第113章
“当、当……”
京城钟鸣长响。
不傻的京城百姓; 从钟声里; 都听出来了关键啊。
天子驾崩了。
新天子登基了。
这一年; 宏武二十三年。
这一年,同样是宣惠元年。
这一年,福娘膝下有三子,她年满二十三周岁。
京城。
东宫。
女眷们都知道了,圣上驾崩了。属于宏武帝的年月过去了。宣惠帝; 就是东宫里的女眷们的未来。
皇城,是他们这些嫔妃的未来居所。
皇宫。
是一片寂寥。
宏武帝是一位狠心的帝王。
他的遗旨里,留了遗言。凡他的嫔妃,若无子嗣者; 全数为帝王殉葬。
活人殉葬……
太狠了。
多少的嫔妃,多少天下人眼中的贵人,前面还享受着锦衣玉食。一眨眼间; 全部成为了泡影。殉葬,那是无数女人的血泪。
皇太孙,不; 应该是宣惠却是知道的。
这是皇祖父对他的恩典。
一代帝王的后宫,有太多的恩恩怨怨。里面盘根错节的,未必是好事。
所以; 才会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说法。
宣惠帝朱高锦不傻; 他看得出来,宏武帝让没有生育嫔妃的殉葬,实则是为他洗清了后宫的格局; 让他没有后患之忧。毕竟,有子嗣的嫔妃要随藩王去藩地,又或者随公主居于公主府里养老。
这算是对有子嗣的嫔妃的一种恩奖。
“圣上下旨了。”
小宫女在承徽胡雅莲的耳边,小声的嘀咕着这一日的新鲜事。
对于胡雅莲而言,她的人生将迎来新一章。
因为,皇太孙不在是皇太孙了,他成为了帝王,他是宣惠帝。胡雅莲生下的庶长子,不再是东宫的一个庶子,而是成为了宣惠帝的大皇子,还是唯一的皇子。
母以子贵。
胡雅莲的未来前程,多少人眼热着。
曾经的太子妃常氏,被宣惠帝迎进了寿康宫,成为了母后皇太后。
至于太孙妃马氏?
宣惠帝没有下旨,要册封了皇宫。
相反,宣惠帝近日里,那是常常去给皇太后请安。
东宫。
正殿。
还挂着太孙妃的马氏,是心头堵得慌。
“嬷嬷,圣上是什么意思?”
“你说说,为何还没有册封皇后的圣旨?会不会是太后和常良娣在中间搞得鬼?”马氏没了冷静。
她在东宫的地位很尴尬。
嫡子没了,宣惠帝不喜欢。马氏一族在宏武朝时,又是损失惨重啊。
这等情况下,马氏真的担心。
皇家,无子废后的,真算不得大事。
“主子,您不必担忧。您可是宏武爷指的婚,指给了圣上的。”嬷嬷的劝慰,让马氏稍稍的用这等理由也是骗了一下自己。
马氏一直在让自己镇静。
只是,她还是担心啊。
一个嫡妻,若是不能随着夫君登上了皇后的位置。那么,她会是什么下场?
马氏光想想,就是寒颤不止。
皇宫里,就是血雨腥风的,却又是面上和气,那无形的硝烟,总是让女人们在这等斗兽场里,要么生,要么死。
要么活的憋屈,要么活得精彩。
寿康宫。
太后常氏,目前还是良娣的常氏,这一对姑侄二人,正在说着话。
“哀家请圣上立你为后……”
太后说了这么半句话,常良娣的眼神都发光了。
“不过,让圣上拒绝了。”
常良娣听得后半句,一下子闪闪发光的眼神,黯然灭了。
希望来得太快,去得也太快。
“马氏无子,无子就是她的硬伤。圣上赐登基,一切求一个稳字。你急什么?有哀家在呢,你那后位又不是不能想想法子?”太后常氏点拔了一二。
常良娣瞬时听出了味道来。
“妾糊涂了,谢姑母的点拔。”常良娣满面笑容。
在心里头,常良娣在想着,马氏倒台后,她如何炮制了这个女人。这个与她有杀子之仇的女人。
若知道,常良娣也是生了宣惠帝的庶三子。可惜,小孩儿没来得及长大,就已经是夭折在了东宫里。
常良娣自然翻到了证据。
只是,这证据有的是推断,还不够详实罢了。
但是,常良娣不是断案官,她不需要太多的证据,有时候,一些答案就足够了。
梁子,杀子之仇,这一笔血债在哪儿。常良娣有太后的撑腰,她跟马氏之间,没什么和平可言的。
后位之争,你死我活啊。
燕地。
燕王府。
燕王早在秘报到达前,已经从道衍和尚推算的术数里,有了一些眉目。直到秘报的到来,不过确定罢了。
“父皇,父皇……”
燕王是一个性情中人。
宏武帝的驾崩,让燕王是伤心难过。
不过,在伤心难过后,燕王又觉得浑身轻松。因为,燕王知道的,他头顶最大的山,被挪移开了。
机会,在向燕王招手了。
时机,燕王在等待了盟友的结盟,以及时机的到来。
燕王府的正院内。
燕王妃招呼了三个儿媳妇说话呢。
“天子刚登基,除了举行天子祭典外,不家封后大典。”
“天子有召书,要让藩王进京,当然,包括了女眷,这要给皇后的册封大典祝贺。”燕王妃说了圣旨的来意。
福娘听了这话后,心头在嘀咕着。
要是新天子宣惠帝狠狠心,把宗室的王爷们一窝儿的烩了,呵呵,那可就是一场大乐子了。
当然,也就是想想。
这一种事情,新天子宣惠帝是肯定干不出来的。
毕竟,宣惠帝的帝位,那是干干净净得来的。
这等情况下,宣惠帝怎么可能是去挖了礼仪的根基,去动摇了自己的权力的根基呢?所以说,其实藩王和女眷们进京,单纯聚会一下,给皇后贺礼嘛,那是很安全的。
回京,回京。
这词语在福娘的脑海中响起时。
福娘真想回京城了。
她离开京城日子后,与生她的爹娘难相见啊。
“母妃,咱们肯定是要进京城的。圣旨下来了,自然不能违抗。儿媳觉得,如今这关键的,就是备好了出行的一切物拾,以及给帝后的贺礼。”
“这些关乎了出行的安全,也以燕王府的体面,到了京城后的光彩如何?”
福娘说了她的看法。
张谨儿这个妯娌同意了福娘的看法。
齐惜春自然是赞同了两位嫂嫂的话。
“甚好。”
燕王妃抚掌而笑,说道:“继续你们妯娌三人皆同意了。那么,福娘你为首,谨儿、惜春,你二人协助,把这出行准备和贺礼的事情,办妥当了。”
“咱们在九月中旬后,就一定要到京城。”
“九月末的皇后册封大典,是不能晚了时间的。”燕王妃说了她的交待。
福娘妯娌三人全是应下了。
爹娘的忙碌,祖父、祖母,还有叔叔婶婶们的忙碌,朱瞻元在燕王府的前院,都是查觉到了。不过,朱瞻元不在乎。
朱瞻元还是安静的过着,他世孙的生活。
只是在心中,朱瞻元的目光啊,有些的冷。
朱瞻元在琢磨了,这一回,回了京城后,他这个外孙对于外祖家应该进些孝心了。
京城,不在是外祖家应该待的地方。
那里将会有一场决战啊。
靖难之役。
朱瞻元在前一世时,可是瞧见过了,他姑父家的下场。
要说,前一世,还是因为朱瞻元的爹死了,他们母子没个依靠。毕竟,因为如此,他的外祖家才是在京城拖身容易些。早早来了燕地。
如今嘛……
应该也不难。
朱瞻元觉得,有志者,事竞成。
当晚。
晚间。
元熙堂。
福娘跟夫君聊了话。
“这一趟回京城,真是物事人非啊。”
“皇太孙是正式成为了帝王。”
“五郎,你心头有些念想吗?”福娘挑眉问了话道。
“新天子登基,咱们就是去观礼的。毕竟,从册封皇后的大典上,总有些端倪的。”朱高熙回了妻子的话,继续说道:“再说,那是大堂兄的富贵。”
“往日的过去,全是过去了。”
“帝王啊,不同于普通人了。”朱高熙蛮感慨的。
毕竟,大堂兄从太子的庶长子,再到皇太孙,再到帝王。这一条路下来,瞧着也是不容易的。只是,燕王有些预感,事情没那么的简单。
身为燕王府的世子,朱高熙虽然没参合进了一些事情。
但是,朱高熙总有查觉的。
就因为如此,朱高熙的脑海中,总是崩紧了一根弦。
朱高熙心中害怕啊,他害怕他的猜测,最后会实现……
因为,那意味,战争在中原大地上,将要开始了。
只是,朱高熙避不开,避不开啊。因为,他是燕王府的世子,他无处可避。要么赢,要么输。
赢了,皆大欢喜。
输了,祸及子孙后代。
“你在害怕什么?”福娘查觉到了夫君最近情绪的不对头。
她一直想问了,只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
今晚,瞧着话题到位了,福娘便是问了。
“我有些不好的预感……”朱高熙叹一声,继续说道:“只是,我又没查到了太多的东西,难免雾里看花,有些糊涂着。”
“所以,真要我说个明白清楚,我自己都是弄不出什么明白清楚来。”朱高熙说话时,情绪真是低落的。
第114章
福娘是什么人?
她是朱高熙的嫡妻; 两人生活这些年; 儿子都生了仨。要说感情与默契; 那绝对是杠杠的。福娘顺着夫君的情绪,就是想到了关键的地方。
福娘问道:“父王是不是还有那等心思?”
福娘问的直接,朱高熙的脑海中就像是一秒闪现了灵光。
朱高熙愣了一下,然后,他搂紧了福娘; 在她的耳边轻语道:“你提醒了我。也许……”
“也许父王真的没有放弃……”
话到这份上,朱高熙是说得心情低落。
前面,朱高熙还以为尘埃落定。这一刻,朱高熙对以往一些不太理解的地方; 突然是闪现出了合理的解答。
朱高熙是燕王府的世子,在燕地,在燕王的手下当差。他这个身份; 既然有些事情燕王不太让儿子知晓,可有些秘密,对于朱高熙这等身份而言; 真是仔细些的话,还是有端倪存在的。看的嘛,就是朱高熙是装糊涂; 还是真糊涂了。
“五郎; 你准备怎么办?”
福娘问了最关键的地方。
朱高熙搂紧了妻子,他这时代最需要的就是共鸣者。
他心头的害怕,他心头的担忧; 他需要一个合秋人。
“我还能怎么办?”
朱高熙反问了自己一句后,对福娘回道:“整个燕地,整座燕王府,都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随着父王的指挥,随着父王的目标前进。”
“我们退不得,我们唯有共同前进。”
朱高熙说话时,慢慢的也下了决心。
“福娘,这一回进京,也许是一件好事情。岳父大人一家子,也来燕地吧。”朱高熙提了他的主意。
福娘愣了一下。然后,她想明白了中间的原由。
燕王府真是要跟皇帝对着干的话,哪怕福娘的亲人在京城,也落不得好。因为,这时代就是讲究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犯事全家遭殃。
跟燕王府太紧密的张家,注定了是逃不开的。
福娘不是扭捏之人。
福娘同样是拿得起,放得下。
身份与立场,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
古代嘛,讲究一个株连的。
福娘是没得选,她肯定得站在了她的夫君和儿子这边上。
这就是她的立场。
“好。”福娘肯定的回了一个字。
那个字,落地有声。
“到时候,我们亲自去与爹娘谈话,让爹娘和哥哥嫂嫂们,全来燕地。”福娘说了她的打算,道:“后面究竟是生是死,我陪着你。”
福娘握紧了夫君的腰。
她说的话,够实在的。
生为夫妻,他们同生共死。
若是赢了,皆大欢喜。
若是输了,福娘愿意去死,这是她的选择。到时候,唯一的念想,就是让娘家和儿子们,全部逃命便是。
全天下何其大?
中原不行,就逃到了海外去。
总之,福娘觉得,她的夫君这等关键人物,若是输了就去死,哪么,小辈儿不懂事的孩子们,逃走的希望还是蛮大的。
未料赢,先料死……
福娘的心思,也是够悲观的。
“五郎,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咱们拿些私房钱出来,寻得懂行的海商,入股了海上的生意吧。”福娘提了她的建议。
“嗯,这是为何?”
朱高熙不懂,他真是有些糊涂了。
这……他们夫妻前面不是还提到了关于他父王将要造反的事情吗?怎么一下子妻子福娘又提到做生意的事情了?
士、农、工、商。
在宏武爷的基调下,商人的事情,可是低贱的。
朱高熙虽然不迂腐,可是,对于一个农业大国的大周朝而言,稳定的社会需要农业。老百姓活下去,也需要农业。
在这等情况下,你不能指望着商业发达起来。因为,老百姓光想着挣钱,不好好种地了?那吃什么?
要知道,古代的农业并不发达。
人没吃的,除了造反外?还能干什么?
你不能指望老百姓活不下去了,就干净的去自杀吧?
那不现实的。
“海上的生意不安全,说不定就是大亏。”朱高熙不清高,但是,他很清楚的,海上的生意风险非常大。
要不然,真当人是傻子,有好生意不去做吗?
对于贵族豪门而言,要是海商真容易挣得大钱的话,早是蜂拥而上了。
“五郎,未料胜,先料败。咱们得给瞻元、瞻亨、瞻利留一条后路……”福娘轻声的回了话,她道:“万一,若真有万一的那一天,我陪你去死便是。”
“荣华富贵我享受了,无论什么结果,我和你受得心甘心情。可孩子们呢?”
福娘反问了话后,又道:“他们还那般小,你舍得吗?”
“舍得他们随我们一块儿去死吗?”
福娘的话,像一重击一样,击得朱高熙有些心神摇晃啊。
朱高熙的唇,动了一动,他倒底讲不出来,让他的儿子随着他们去死,这等无情的话语。他是当爹的,他只会想着,让他的儿子们,继承了他的基业。
让他的子孙后代,富贵荣华万万年。
他怎么可能乐意了断子绝孙,让自己无子嗣祭祀香火?
那样的话,朱高熙死了,也不安生的。
“那你的意思是……”朱高熙问了半句后,想一想,说道:“你是想给孩子们留一条后路?”
“中原大地,终究是天子的王土。”
“海外又不同了。”福娘解释了她的原由,她说道:“那是蛮荒之外的地方,海外有多远?我等不知道的。那么,天子的鹰犬也未有多清楚。”
“在海外,天子没了中原大地上的威风。在海外,我们总要给孩子们留了一条活路。”
福娘的话,让朱高熙清醒过来。
“你说得对。”朱高熙同意了妻子的提议。
“这一件事情,你知,我知即可。这是咱们夫妻给瞻元、瞻亨、瞻利唯一留下来的一条安全活路。其它任何人,都不应该知道。”
“事情若不密,会有大麻烦的。”朱高熙是一个谨慎的人。
他同意了妻子的看法,自然是殷殷叮嘱。
“放心,我明白。”
关乎了孩子们的生死之事,福娘哪会不懂得,这中间的利害关系。
福娘是享受了一把荣华富贵,在燕王府里好吃好喝的享受过了。所以,死啊,活啊什么的,能好活着,她自然愿意。如果有万一……
福娘去死的话,也不是什么事情。毕竟,享受的同时,有些责任是跑不掉的。
但是……
那不意味着,福娘就想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们。
福娘与夫君的这一回商量,算是拉开了他们夫妻二人独自知道的秘密。
“五郎,这是一回到京城后,我想,我爹娘一家都来燕地。到时候,也许这一路商路,不要用外人了。”
福娘解释了话,道:“用我二哥吧。我二哥打小感情与我好。也许……”
福娘这时候,用外人的程度,还是比较信任自家人。
朱高熙想了想后,说道:“分两拔吧。”
“一条由春福去趟一趟。”
“另一条商路,由我的心腹去趟一趟。”朱高熙给了他的解释。
福娘点一点头,回道:“这样也好,够安全。”
鸡蛋不放在了一个篮子里,更安全些。福娘对于夫君的谨慎,算是非常的接受着。
秋。
宣惠元年的秋,是一个依然不错的季节。
在这等时节里,各地的藩王们,一一开始了进城的事情。
京城,将迎来了一回大大的热闹。
除了藩王进京城外。
就是宣惠帝的后宫,也是要将将热闹起来。毕竟,新帝登基了,那单薄的后宫,总是有些不成样子。
南边。
京城。
皇宫。
寿康宫内,太后的居所。
天子宣惠帝刚刚给太后常氏请安后。
“开春,是一个不错的时节。”太后讲了话,笑道:“圣上是新任的天子,后宫的子嗣太单薄了些。依哀家看来,圣上应该举行了选秀。”
“皇家的龙子龙孙们,就要开枝散叶。”
太后的话,让寿康宫内的帝王嫔们,全是人人的心头难受着。
宣惠帝这当了天子,他的后宫自然是跟着水涨船高了。奈何,帝王的嫔妃,这等富贵的所在,自然是想攀了高枝儿的,大把大把着。
太后提这话,自然是因为有了勋贵豪门在中间做推手。
毕竟,勋贵豪门被宏武帝打击的够呛。如今在朝堂上,是威胁不到了宣惠帝。这不,后宫路线上的胜利,就成为了这些勋贵豪门们的目标。
宣惠帝这等天子啊,就是众人寄予厚望的目标。
要知道,宣惠帝还没有册封了皇后。虽然,人人都知道的,皇后就是原来的太孙妃马氏。不过,那又如何呢?
太孙妃没有子嗣。
宣惠帝的庶子,呵呵,人人有希望的。
就算是当不了太子,当不了未来的天子,这藩王也不错的。
要知道,宣惠帝的叔叔们,各地的藩王们权柄也是不小的。
“这……”
“朕再考虑考虑。”宣惠帝朱高锦有些迟疑了。
选秀什么的?
宣惠帝不反对。
只是,新登基嘛,宣惠帝并不想他的后宫一下子进来太多的秀女。因为,他的后中宫尚未清理干净。
第115章
“圣上; 新帝登基举行选秀; 这是常理。”
“你这般拒绝; 会伤了一些老臣子的心。”太后常氏劝戒了话道。
太后与皇帝说话,自然没有嫔妃们插嘴儿的道理。所以,在场的嫔妃们,是人人心头难受,面上还得端着。
要说; 这里面最不得劲儿的人,就是胡雅莲。
胡雅莲已经补宣惠帝册封为贤妃。
胡贤妃在宫里的地位是不低的。奈何她如今是宫里的头一份,处处惹人注意。特别是太后常氏,对她的态度是不咸不淡。
原由; 胡贤妃清楚着。她生有宣惠帝的大皇子。
立嫡立长,如果马氏一直没生个嫡出的皇子,那么; 她生下来的儿子,非常有可能被立为太子。到那时,她这位胡贤妃; 就是未来的圣母皇太后。
在这等情况下。
在后宫之中,胡贤妃很难找到了盟友。
因为,她注定了是出头的椽子。
“母后; 朕会多加考虑的。”宣惠帝本来起伏的心; 这时候冷了下来。宣惠帝是帝王,帝王就会有脾气,人家逼了他; 他岂会顺从?
宣惠帝可不会忘记了,宏武帝曾经的某些做为。
那时候,宏武帝打击了勋贵,压制了豪门世族,为的什么?为的就是给宣惠帝留一个安静的朝堂。
帝王的权威想拿稳,那么,有些人,就得压一压。
宣惠帝并不想这么快就改变了后宫的格局。在宣惠帝看来,他上位了,太后的身后的常氏一族,有些过于嚣张了起来。
这让宣惠帝很不舒服。
只不过,常氏一族的立场上,站着太后一人。所以,一个孝字压头上,宣惠帝在忍耐罢了。宣惠帝觉得,太后的插手是不是因为常氏一族与某些人达成了什么意向?
宣惠帝不吝啬于,恶意的猜想了常太后。
最终,这一场谈话。
宣惠帝是带着不高兴的脸色离开的。
宣惠帝离开了。
留下来的嫔妃们,不管是胡雅莲这位胡贤妃,还是曾经的常良娣,如今的常贵妃,这二人的脸色也不是甚好。
倒是被迎进了坤宁宫,虽然没正式的册封大典,如今还是顶着一个皇后名头的马氏,却是暗戳戳里高兴着。
至于曾经的陈奉仪、卫奉仪、李奉仪,如今的陈嫔、卫嫔、李嫔,这三人嘛,完全当了酱油党。在寿康宫内,从不多话的。
毕竟,无论是皇后马氏,这位将来的国后。还是一宫主位的常贵妃,又或者胡贤妃,这都是主位娘娘。
而陈嫔、卫嫔、李嫔,就差多了。她们三人,只是正四品的嫔。连一宫主位也不是,有时候装傻冲愣,是必需要的。
“罢了,罢了,哀家累了,你等都退下。”
有常太后的话,众人皆行礼告退。
在胡雅莲这位胡贤妃出了殿门时,马氏这位未来的皇后,是早坐了凤撵,先行离开了。至于常贵妃,则是有宫人小声传话,留了这位贵妃娘娘回转太后的寝宫。
貌似太后要单独见了常贵妃。
胡贤妃是嘴边有嘲讽的笑意。然后,坐了宫撵同样的离开了。
剩下的三位嫔,那是没资格在这宫里坐了撵轿的。她们只能劳烦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的走出了寿康宫。
三人同行,陈嫔、卫嫔、李嫔自然是免不了说说话儿。
“也不知道圣上是何意?”
陈嫔先开口。
“圣上若是同意了来年选秀,到时候,宫里又多了姐姐妹妹们,一场热闹啊。”卫嫔接了话道。
“怕就怕,贵女太多,咱们的恩爱更少。”李嫔面上有些黯然。
这三位嫔,一直没甚的恩宠。
如今的后宫,那十二位的一宫主位,正一品的贵妃,两人名额。正二品的妃,四人名额。正三品的贵嫔,六人名额。
她三人全没捞着。这等着将来更多的贵女入宫的话,她等老黄花,是过气的人了。到时候,宫里的日子,可不会好过的。
“我等没个生育,将来可怎么办?”
陈嫔更担忧,她说道:“宏武爷去了时,凡是没子嗣的嫔妃,全都生殉了。”作为过来人,真见识了那等场面的三位嫔,心头齐齐一颤抖。
“我等总要争一争圣上的恩宠。”卫嫔接了话。这时候,卫嫔的话,更像是一种自我鼓励。
“争,是要争的。”李嫔说了这话后,又苦笑道:“只是,圣上不喜欢我等,我等努力了,全然无结果。”
“我也是想通了,我是年长了,过些年许就是过一天,挨一天的日子。瞧着这等劲头,必然早早逝了命。那些身后事,我懒得多想了。”李嫔表示了,她争不争宠无所谓了。反正,瞧着宣惠帝的模样,呵呵,李嫔觉得她本人,肯定活不过帝王的。
李嫔这话,太打击人了。
陈嫔、卫嫔一时间皆无语。
三人的谈话,不欢而散了。
宣惠帝上位了。
对于他的后宫而言,也算一件好事。
同时,对于他后宫嫔妃们的家眷而言,更是一件好事。
曾经的胡贤妃的娘,如今那成了诰命夫人。至于纪德这位大姐的夫君,更是官位如坐了火箭般的蹭蹭往上跳。
在拱卫司里,这位胡贤妃的大姐夫,那就是了不得的人物了。
对于娶了胡大妮为妻子,纪德这些年来,已经不后悔了。毕竟,他觉得他和张福娘二人,已经没了瓜葛。他们一人是拱卫司的从三品指挥同知。一人是燕王府的世子妃。
两不相关了。
纪家,自然也不住在了外西城的甜水巷子。
纪家在纪德升了六品官儿时,就已经搬到了内城那等贵人地儿去。
如今嘛,更是水涨水船高。
纪家在京城的内城里,算是站稳了脚跟。
要知道,从三品的指挥同知,只比正三品的指挥使差了一点。
而原来的正三品指挥使,那是宏武帝得用的人。这一朝天子朝臣的,如今的从三品指挥同知纪德,可是宣惠帝的姐夫。这等身份下,纪德的前程可期。
纪德在拱卫司里,可谓是人人巴结的大人物。
九月。
中旬。
早过了重阳节。
这京城的热闹劲头,是不散的。
纪府。
纪德正在书房里与心腹商量着册封皇后大典时的京城安全问题。
胡大妮和她娘,则是在正院中商量着如今迎了妃驾的问题。
“也是圣上开恩,愿意让贤妃娘娘驾临了纪府。”如今有诰命在身的胡氏夫人,那是高兴极了。
当年,嫁进了胡家时,她哪能想到了会有今天?
那时候,她没个姓氏,就是被胡家买进来做媳妇。小媳妇的日子不好过,胡家又穷得利害。再加上,胡氏这位媳妇儿,一直没能生下来一个儿子。
想想以前的委屈,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