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治国,治国,治国……
  朱瞻元清楚他自己的野望。他的目标,从始至终,皆未曾的变过。他呀,要当明君。在青史之上,笔笔留下的,皆是英明仁德。
  只不过,有些远大的志向,不用讲出来。
  一步一步,踏实去做出来,实现它们就足矣。


第110章 
  浴佛节; 福娘的生辰; 也是夫君朱高熙的生辰。
  虽然是老夫老妻; 儿子也有了三个。但是,福娘表示,她还是跟夫君感情深厚,彼此之间颇是有些情趣的。
  这不,福娘给夫君准备了一份特别的生辰礼。
  当然; 这份礼物,是朝食后,福娘送给夫君朱高熙的。
  “我就是想着,许是你会喜欢的。”
  福娘那一幅画卷递给了夫君朱高熙后; 脸上浓浓的温馨之色。朱高熙接过了,打开一看,看着上面二人泛舟的画卷。一时间; 也似乎陷入了回忆。
  这是去年的夏日,夫妻二人游湖时,那一翻的景象。
  朱高熙在小船之上小憩; 福娘在采摘了莲子。那时候,可没有旁人在边上。这一切,不过是福娘的回忆之作。
  福娘与夫君是老夫老妻; 需要情趣。
  福娘觉得; 有时候这情趣,各花入各眼。
  “画了多久?才画成了这么一幅。”朱高熙对妻子问道。问话时,语气是带上了一些浅浅的笑意。
  福娘笑回道:“画坏了好些呢。这一幅; 是我最喜欢的。”
  这赠了画,也是福娘思了许久的。毕竟,这算是这个时代的照片吧。至少,将来还能回忆回忆,她和夫君这些年的时光。
  福娘有时候都觉得,她不若常常画一些。然后,等哪时老了,再难出来欣赏欣赏,忆当初和夫君最是青春年华时的美好时光?
  “我很喜欢。”
  朱高熙非常高兴。
  “这是我送你的生辰礼。也是思了许久啊。”朱高熙在欣赏好了画卷后,也是拿出了他给妻子备上的生辰礼物。
  那是一支玉钗。
  一支雕刻着牡丹花的钗子。
  “我亲手刻的,我给你插在发髻上,可好?”朱高熙瞧着妻子福娘接过后,在手间把玩时,笑寻问了此话道。
  “当然好。”
  夫妻的情趣,这等事情福娘是乐意的。
  话罢,朱高熙还真是从福娘手里,拿回了玉钗。然后,他亲手把钗,插好在了福娘的发髻上。朱高熙仔细端量后,笑眯了眼睛。
  “很适合你,我果然没料错。”
  朱高熙表示,他刻着牡丹玉钗,果然不错。
  福娘捂嘴笑了。
  一时间,夫妻之间有浓浓的默契与温情在其中。
  “午时,我在衙门办差。午饭,你不用等待我。夕食前,我才会回府。”朱高熙在上差前,交待了这话。
  “你放心,午饭我亦不在府中。”福娘乐呵呵说道:“母妃今日领着我和二弟妹去寺里拜佛。三弟高孜也是一同去。顺道里,那齐家的夫人和姑娘,也会去拜了佛……”
  福娘话中之意,朱高熙听懂了。
  “嗯,也好。”
  朱高熙听懂了,所以,他也是不再多语。这便是提步去衙门了。
  上午。
  福娘和二弟妹小张氏一起,陪着燕王妃坐了马车,去了寺里上香。
  浴佛节,佛寺之中,甚是热闹的。
  张谨儿一直以来,倒是随了福娘一起,陪在燕王妃的身边。她的性子,似乎是表现的很沉默。不过,又是带了一些安静的气质。
  福娘发现,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这个二弟妹,也不是那么的难相处。
  如此,福娘想着,等三弟妹嫁进府后,她和妯娌之间的相处,应该挺不错吧?
  佛寺里,今日的热闹,倒是趣儿多。
  福娘不爱这些。因为,她更想了府中的三个儿子。
  到底是给小叔子相爱了媳妇。加之,又是浴佛节,福娘觉得佛寺里上香的人肯定很多。所以,她是不带了儿子们出府的。
  由得奶嬷嬷和丫鬟、小厮们,在王府里照顾好次子、三子。至于长子瞻元,嗯,这孩子在上学呢。
  “大嫂,我想四处走走。”
  张谨儿在燕王妃与齐家的主母齐燕氏说话相谈甚欢时,就是跟福娘告饶了这么一句话道。
  “我陪着母妃,二弟妹随意即可。”
  福娘表示,这无妨的。
  张谨儿得了福娘的话,谢过一二句,便是领着嬷嬷丫鬟离开了。
  福娘继续在燕王妃身边,听着燕王妃与齐燕氏的谈话。这不外乎,就是相互夸赞了一二。
  约是两刻钟后。
  在福娘的提醒下。燕王妃似乎是回过味儿了。
  然后,燕王妃是开口,由得福娘与齐家大姑娘齐惜春一起,再是去上一回香。当然,这一回,那就是将将巧的,遇上了孜三爷。
  这不,在齐燕氏的同意后。
  齐惜春姑娘就是微红了脸,与福娘一起,领着丫鬟们离开了谈话的禅房。
  “世子妃。”
  齐惜春有些害羞。
  福娘温和的说道:“咱们往后是一家人,妹妹莫多礼,唤我一声姐姐就成。”
  “等着你成婚后,再唤我一声大嫂……”福娘又是打趣了一句。那齐惜春更是害羞了。一时间,福娘也是看乐了。
  两人一路说了话儿,又是回了正殿。
  重新再上了香,拜了佛。
  然后……
  然后,待福娘与齐惜春起身后。就是遇上了朱高孜。
  “大嫂。”
  朱高孜的容貌随了燕王妃,那是不差的。不过,可惜了。就是有耳疾。若不然的话,这位孜三爷的前程,会更加的光明。
  当然,若不是孜三爷有耳疾,也不会选了齐惜春作为嫡妻的人选。
  “三弟。”
  福娘是笑着回了一话。
  “这是齐家的大姑娘。”福娘说这话时,还是笑得有一点意味深长。当然,更是一种打趣儿。毕竟,这一对儿若是看顺眼了,那就是未来的夫妻嘛。
  齐惜春听到了世子妃大张氏的话后。那就是微低了脸,不过,还是忍不住的偷偷的瞄了几眼。那等小心的模样,带上了少女的娇羞。
  朱高孜自然是见到他未来的妻子。
  还别说,对于齐惜春的容貌,朱高孜是满意的。不过,就是对于未来嫡妻的家世嘛,朱高孜是有些……
  说不上来的遗憾吧。
  毕竟,朱高孜对于未来妻族的势力,那是打探的很清楚。
  当然,朱高孜的心头,也明白的。为何他的母妃会为他选择了这样一门婚事……
  “齐姑娘。”
  朱高孜拱手一礼,那是翩翩君子。
  “齐大姑娘,这是我家的三弟高孜。”福娘自然不忘记给了齐大姑娘介绍一下,这一位就是她未来的夫君人选。
  齐惜春是福了一礼。对于这位未来的夫君,齐惜春在见过,倒是心满意足了。哪个少女不爱慕美少爷啊?
  未来夫君相貌出众,看着风度也好。家世更不肖多提。齐惜春非常满意的。
  至于传说中的燕王府孜三爷,有耳疾的事情。
  齐惜春这当面瞧着,似乎也没什么大碍吧?
  这一回,是碰个面。
  多谈话,那是不可能的。毕竟,男女有别嘛。
  福娘在这一对少男少女相看了一回面,彼此有个印象后,就是带上了笑意,然后,与小叔子告辞,再是与齐大姑娘一起,离开了佛寺的正殿。
  朱高孜自然不是唐突子。所以,他有风度的离开了。
  “高孜喜好读书,那性子是不错的。王府上下,人人都夸赞了。”福娘找了好话,夸了夸小叔子。
  当然,也确实如此。
  不过,就是有一个前题。那便是孜三爷没跟晸二爷对上。
  若不然,这一对亲兄弟对上了。孜三爷的脾气嘛,就是会暴燥了一些。
  在福娘介绍了一些朱高孜的喜好时,齐惜春姑娘听得很仔细。虽然,她是故作了镇定。不过,福娘是过来人,还是看出来了,这位齐大姑娘的那支起了耳朵的用心。
  对此,福娘表示,应该的。
  这时代的姑娘,一旦要成婚了。多了解了解夫君的喜好,非常的有必要。
  “你是一个好性子的。我啊,就盼着你早些嫁进王府呢。”福娘拉起了齐大姑娘的手,满面的笑容,说道:“咱们做妯娌,我是心头欢喜的。”
  “往后,咱们多相处,你就晓得了。我这个大嫂……”
  “挺好相处的。”后面的五个字。福娘是笑着说得欢快。
  齐惜春姑娘听了,那是害羞得更利害了。毕竟,没出嫁的姑娘,那面皮子是很薄的。
  这一次,相看彼此的一回,倒是在双方满意的气氛中,结束了。
  燕王妃从朱高孜那里,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
  齐惜春大姑娘在回程的马车上,也是害羞的对齐燕氏点了头。
  当然,待着齐家的马车回府后。
  齐燕氏是召唤了女儿身边的嬷嬷,专门问了话。
  “大姑娘与那位孜三爷见面的情况,你且一一说来,莫漏了。”齐燕氏对嬷嬷吩咐话时,是语气平静的。
  身为齐大姑娘的奶嬷嬷,那自然是心向姑娘的。
  这不,一一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嗯,这般说来,那世子妃还是盼着咱们惜春嫁进王府的?”齐燕氏说了这么一句后,又道:“嬷嬷,你瞧着,那世子妃大张氏可好相处?”
  “应是不错的人。”奶嬷嬷慎重的回道。
  “唉,盼如此吧。”齐燕氏回道:“我就这么一个女儿,是希望她将来在夫家,与夫君能和和美美的。”
  “虽说那孜三爷有耳疾,到底也不是甚大事。”


第111章 
  齐燕氏的感叹; 奶嬷嬷听了耳里; 劝慰道:“夫人放心; 大姑娘瞧着是不在意这些的。”
  “唉……”
  齐燕氏叹一声。
  “到底是遗憾。”齐燕氏说道:“我就是担心,这孜三爷有耳疾,会不会心态上有些敏感?到底是惜春未来的夫婿。我怕着,惜春年纪小,不懂得体谅了她的夫婿; 未来容易闹了矛盾?”
  “夫人,大姑娘性子好,必然不会的。”
  奶嬷嬷宽慰道。
  齐燕氏想一想,她女儿的性子最是好的。
  也便是依着奶嬷嬷的宽慰; 自个儿想开些了。毕竟,木已经成舟,这婚事都谈妥了; 想反悔那是不可能的。
  再说,低门娶妇,高门嫁女。
  齐燕氏的大女儿能嫁进了王府; 真是齐氏一族高攀了。
  夏。
  这个天正热的时节。
  朱高孜和齐大姑娘的婚事,是正式的订下了。
  至于成婚嘛,这走六礼嘛; 自然还得依了程序。最终; 还是燕王妃拍得板,在这个秋。朱高孜将和齐大姑娘正式的完婚。
  今年在福娘看来,是一个好年份啊。
  等待小叔子朱高孜也成婚了。想必; 燕王府的妯娌们,就是凑足了数。
  六月。
  一场暴雨后。
  元晸堂。
  张谨儿正是午休起来后。她的陪嫁嬷嬷就是凑了耳边,禀了话道:“二夫人,刚刚得的消息,梅氏、月氏皆有喜了。”
  张谨儿听完了这等消息,有惊,完全没有喜。
  “嬷嬷,捡了礼物,赐给梅姨娘和月姨娘。”张谨儿想了一下后,对奶嬷嬷这般吩咐了话,道:“那礼物,就挑了头面手饰吧。”
  “到底是侍候二爷,不好让她们太素了。缺了体面,也是伤了二爷的脸。”
  张谨儿这般交待道。
  奶嬷嬷应了话,又劝道:“二夫人,您莫急。你正是年轻,这子嗣的事情,必然是很快会的。”
  张谨儿听着嬷嬷的安慰话,笑了笑。
  那笑容,浅浅的,却是扬起了唇角,眼神里没什么真正的笑意。
  对于晸二爷,张谨儿曾经动心了。
  只不过,嫁进了元晸堂后,张谨儿又是失望了。
  捏酸吃醋?
  张谨儿做不出来。这等事情若是做了,张谨儿自己都要瞧不起自己。只是,这会儿,她心头还是堵得慌。
  那必境是她的夫君。
  如今倒好,两个姨娘皆怀孕了。
  张谨儿心头难受,可她没表现得有什么失态。因为,张谨儿在克制了她自己。她在心底,一直对自己劝了话。
  她张谨儿,不能学了表姐。
  她张谨儿,不能做了表姐那般的失败者。
  来日方长,来日方长。
  “嬷嬷,夫君又要添子嗣,这是好事情。”
  “嬷嬷,你且去安排着赏了梅姨娘、月姨娘吧。”张谨儿对嬷嬷的话,并不是太在意的样子。奶嬷嬷见此,瞧着二夫人似乎真不在意的。那便是福一礼,告退了。
  张谨儿这时候,是召唤了丫鬟,给她梳头。
  毕竟,小憩起来,这发髻还是需要重新梳一梳,衣裳也要换一换的。
  坐在梳妆台前,望着铜镜中的自己。
  张谨儿在走神。
  丫鬟则是小心的给二夫人梳了发髻。
  那女人的发髻梳好后,张谨儿又是换了一身衣裳。然后,她是领着丫鬟,去了正院。
  彼时,燕王妃也是刚刚小憩起来。
  “儿媳给母妃请安。”
  张谨行了礼。
  燕王妃笑着让二儿媳妇起身,她笑道:“你来得正好,陪我去外外散散步。我听徐嬷嬷讲,府里荷池的莲花开得好,我啊,陪我走一趟。”
  “诺。”
  张谨儿应承了话。
  婆媳二人出了正院,沿着小径漫步。
  “母妃,儿媳要向您报喜。元晸堂的梅姨娘、月姨娘皆有了身孕。来年的开春,府上又要添了两个新生的孩儿。”
  张谨儿说这话时,脸上带上了浅浅的笑容。
  燕王妃听了二儿媳妇这话后,是脚步停顿了一下。她扭头,望了一眼二儿媳妇,说道:“这是好事儿。”
  “谨儿,你啊,是一个贤惠的孩子。”
  说这话时,燕王妃的目光,看待了张谨儿是温柔的,是慈爱的。
  张谨儿笑回道:“那是儿媳的本份。”
  “梅姨娘、月姨娘等的责任,就是侍候好夫君,给夫君开枝散叶。儿媳就是着急,自个儿没怀上,唉……”张谨儿的话,似乎带上了一些着急之意。
  “这孩子的事情,看缘分。”燕王妃安慰了一下二儿媳妇,她笑得和蔼,说道:“你和老二成婚才多久?”
  “再说,你有喜了,生下来的孩子,那是我嫡亲的孙儿。嫡庶有别,我这心头更看重的,还是嫡出的孙儿。”
  “你啊,莫急。送子娘娘定然是会成全你这个心善的孩子。”燕王妃跟张谨儿说这翻话时,那态度非常的和气。
  这一对婆媳之间,都是彼此带上了一些善意?又或是一些小心。
  张谨儿低了眼帘,说道:“母妃宽厚,您这般讲,儿媳就是放心了。”
  “我也是盼着,送子娘娘早些成全我的心意,让我怀上了夫君的孩子。我盼着,早些给母妃添个嫡出的孙儿。”作为新媳妇,张谨儿乐于表现了,她急着给夫君誔下孩子的着急。
  张谨儿明白,想来这也是燕王妃乐于看到的。
  一个女人,嫁进了婆家。
  若是无子,终不过是外人。
  毕竟,她张氏谨儿,是张家女。只有怀上了王府的第三代,那才算是真正的融进了燕王府内。
  燕王妃对张谨儿的表现,甚是满意。
  作为过来人,燕王妃倒也是明白,这二儿媳妇的着急是为何?
  到底老二的院子里,庶出的多了起来。
  唉……
  在心底,燕王妃是感叹。那梅氏、月氏,也不是那等安份。那元晸堂里,也就当初在她身边侍候过的映雪,稍稍老实些。
  燕王妃心头冷哼。
  她是赐了避子汤的。
  毕竟,白姨娘当初怀孕,已经是打了脸的事情。
  燕王妃不爱庶出的。那是因为,她吃过姨娘庶女的亏。奈何她的次子高晸就是一个爱捏花惹草的。
  元晸堂里,那些妾室,除了柳氏外,就没一个老实的。
  真老实,她堂堂燕王妃赐了避子汤,居然还能怀上?还是除了白氏后,又一连出了两个孕妇。光想想,燕王妃都明白着,这中间的关节在哪里?
  等到了荷池时。
  许是碧池一汪,倒也有些凉风拂面。
  燕王妃瞧着欢喜,还让丫鬟剪了几枝莲花,准备拿回去插瓶儿。
  张谨儿自然是陪着婆母散完步后,才是回了元晸堂。虽说,她的目的,就是给婆母汇报一下,元晸堂又多了两个孕妇,来年,燕王府的晸二爷又要添了两个子嗣。
  张谨儿回了元晸堂。
  燕王妃回了正院。
  刚是落座后,燕王妃在慢慢儿插瓶,摆弄了手头的荷花。
  屋内,丫鬟们都退下了。唯徐嬷嬷陪燕王妃说说话儿。
  “嬷嬷,梅氏、月氏怎么怀上了?”
  燕王妃问这话的语气,非常的平淡。
  徐嬷嬷的脸色,那是懊恼着。毕竟,这避子汤,可是徐嬷嬷依了燕王妃的吩咐,那是安排下去的。
  “奴婢办事不利,求王妃罚了奴婢。”
  徐嬷嬷请了罪。
  “唉,也不怪你。”
  燕王妃摆摆手,示意徐嬷嬷起身。
  “倒底是那起子妾室,心大了啊。”燕王妃感叹了这么一句。
  “先是白氏,又是梅氏、月氏,我在想,是否我的心软了?手也软了?”燕王妃说这话时,心情是不好的。
  当年,白姨娘的避子汤,徐嬷嬷亲自赐的。
  结果,白姨娘还是怀上了。
  虽说,有燕王妃的敲打,这位白姨娘后来在晸二爷那里失宠。倒底还是生下来一个庶女朱贵娘。
  毕竟,一个妾怀上了,燕王妃心软了,她可能把儿子的孩子给弄没了吧?
  只是,对于妾室的不安份,燕王妃是真不喜。
  “王妃,那您的意思是……”徐嬷嬷想问了王妃的态度。
  “哼……”燕王妃冷哼一声,说道:“我不管了。高晸那孩子,是不爱听我这母妃的话了。我何苦惹了他的眼?”
  燕王妃是闹不懂她的次子了。
  这嫡子没生下来,就先弄了一零的庶出?是什么意思?
  嫡长、嫡长,若有二房有个嫡出的孙儿后,那些妾室生再多的孩子,燕王妃都懒得管。毕竟,给了嫡妻体面,给了嫡妻底气后,燕王妃是觉得她这个母妃的责任,便是足够了。
  奈何……
  燕王妃有心给二儿媳妇做体面,她二儿子朱高晸不配合。
  那些个妾室……
  也不是安份的啊。
  “嬷嬷,元晸堂的事情,往后,不必多管了。”燕王妃懒懒的坐那儿,继续修剪了手头的荷花,她说道:“看老二媳妇的手段吧。”
  “我是真不乐意多管了。这插手多了,怕是老二都要怨我了。”
  燕王妃已经发现,她叮嘱次子话多了,高晸那孩子都不乐意听她的唠叨了。既然如此,燕王妃也不想坏了与次子的感情。
  罢、罢、罢,且随了老二的心思吧。
  燕王妃感叹,道:“也不知道老二这孩子,像了谁?我和他父王的性子,都不似他这般的……”
  这般的爱惜了弱女子啊。
  不过,后面半句话,燕王妃倒底没说出来。


第112章 
  入秋。
  天气最是宜人的季节里; 燕王府又办了一场大宴。孜三爷娶妻了; 元孜堂有了他的女主人。
  那一日后。
  齐惜春自然是融入了燕王府内。
  尔后; 燕王府里的三位妯娌,开始了他们的和谐相处。
  八月中旬。
  中秋节刚过。
  朱瞻元在读书之时,自然是还会练了大字。这一笔好字,是一个人的名面活儿,让其它人在见到后; 有一个第一印象嘛。
  朱瞻元的练,整洁而有力。
  那手腕的力道上,更有笔锋之间的转滑之地,显得一些漂亮。
  “师傅; 可是出什么事情?”
  书房内,朱瞻元搁下了练习好的大字,他对他的教学师傅道衍和尚问道。
  道衍和尚盘腿; 他坐于榻上,双眼紧闭。他的额头上,不家些细汗; 正在密密的流出。那等模样,似乎在受了什么苦难一般。
  良久后,朱瞻元应该是停笔许久后; 在道衍和尚刚刚睁开眼睛的第一瞬间; 问道:“师傅,您还好吗?”
  道衍和尚唇轻动,说道:“世孙; 贫僧要去见王爷,您可否愿意随行?”
  道衍和尚如此讲了,朱瞻元自然不会浪费了这位师傅给的机会,肯定的回道:“愿意。”
  朱瞻元在心头默默想着。
  来了,应该来了。
  属于命运的转折点,应该来了。
  南边,京城。
  皇宫内,东宫中。
  储君皇太孙朱高锦正在难受。
  春天时,他没了嫡子。
  秋天时,他没了庶三子。
  如今,太孙妃马氏和庶三子的生母常良娣,这两位啊,一位已经归于沉寂,另一位那是还在哀嚎呢。
  皇太孙朱高锦能如何?
  他只有保护好了他的庶长子,以及庶长子的生母胡承徽。
  毕竟,这是他膝下,唯一的儿子了。
  “殿下,殿下……”
  胡雅雅在皇太孙朱高锦小憩时,是温柔的唤了话。因为,时辰到了,皇太孙应该去办差了。
  温柔乡,英雄塚。
  皇太孙朱高锦啊,在胡承徽的身边,感觉到了一种久违的温馨。毕竟,胡承徽温柔,长子更是皇太孙朱高锦瞧着也不错的继承人。
  有这两点加分,再加太孙妃马氏和常良娣撕逼造成的假分,两两加加减减下,承徽胡雅莲和她生的庶长子,在皇太孙朱高锦的心上,自然是有了一块特殊的烙印。
  “殿下,殿下……”
  在胡雅莲未唤醒成功时,朱高锦的贴身太监候忠,是进屋来唤了话。那声音里带着一种急促的感觉。
  “候忠,你怎么在屋内?”
  朱高锦醒来后,瞧着承徽胡雅莲站在一旁,又瞧着贴身太监候忠的模样,再顺口问了一句,道:“要是出什么事情了?”
  毕竟,候忠那一幅死了爹的模样,让朱高锦哪能忽视的了啊。
  “太孙,出大事了。”
  “乾清宫那边的田总管,差奴才赶紧来寻了太孙。圣上要见您……”
  “田总管让奴才告诉您,圣上怕是要不好了。”最后这一句,候忠是贴着朱高锦的耳边,小声的嘀咕。
  承徽胡雅莲是装了糊涂,似乎没听见样的模样。
  皇太孙朱高锦则是一吓,他赶紧起身,说道:“侍候孤换衣裳梳洗,要快,要快,孤这要赶紧去了乾清宫。”
  “诺。”
  胡雅莲和候忠二人,皆是应了话。
  约是有小片刻后,收拾妥当的皇太孙朱高锦和候忠这一对主仆,是在护卫的陪同下,去往了乾清宫。
  胡雅莲的耳力算不错,刚才候忠的禀话,她是小声的听了两句。
  胡雅莲的眉头跳动了一下,刚刚太孙在,她自然是装了一些模样。实则,这会儿的胡雅莲那是想狂笑。
  她,终于等到了。
  皇太孙妃马氏生了嫡子又如何?
  虽然,有了嫡子后的马氏这位太孙妃,让胡雅莲受了不少的搓磨。那又如何呢?胡雅莲不在意,因为,在太孙妃马氏最得意的时候,胡雅莲和常良娣一起,给太孙妃马氏挖了无数的坑,就等着坑了太孙妃马氏。
  胡雅莲十分高兴,就是原来的太孙妃马氏嘛,那是因为占一个嫡妻的名份。
  如今,皇太孙真的上位了?
  太孙妃马氏,哼哼,她啊,未必有母仪天下的命。
  这不,常良娣可是虎视眈眈啊。
  胡雅莲不在意了常良娣和太孙妃马氏的斗争,她在意着,这一场斗争里,她赢了。她护住了她的儿子,这位皇太孙膝下的庶长子。
  这可是太孙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啊……
  胡雅莲握紧了自己的双手,她在不停的吸气、吐气,她在告诉自己。这是最后的一步,迈过去了,她可能天翻地覆。她呀,要跟皇太孙同进退,她不能倒在了这等胜利的时候……
  乾清宫。
  禁卫军守得非常的严实。
  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
  摆明了,就是在让任何窃视的人,都寻不到了机会。
  帝王的寝殿内。
  宏武帝无力的躲了龙榻上。
  帝王在最后的挣扎,他没有合上了眼。毕竟,这位大周朝的开国皇帝,还没有见到了他的继承人的到来。
  “皇太孙,您请。”
  小太监的声音传来。
  宏武帝的眼皮动了动,他的目光转向了寝殿的大门处。
  果然,一群人影出身。打头的,可不就是皇太孙朱高锦嘛。
  “孙儿拜见皇祖父。”
  “孙儿给皇祖父请安。”
  朱高锦上前就是给宏武帝行礼。
  “太孙,你起来,起来……”宏武帝有些吃力的说了话,道:“坐,陪朕坐会儿……”
  在皇太孙朱高锦谢过起身,落了座后。
  宏武帝的目光转向了他的贴身总管田德。
  “去,内阁的辅臣们。”
  “他等,应该拜会了朕为他们选的新天子。”宏武帝在吩咐了田德话。
  这眼见着要改朝换代了,田德对于皇太孙朱高锦自然更是陪了小心。毕竟,太监的权力,全是由帝王赐与。
  帝王的信任,是一个太监的权力来源与大小。
  宏武帝一旦闭眼,田德的未来,可谓是在新帝的一句话之间。
  田德还不想陪着宏武帝一起死啊。这不,献媚于未来的天子,就是必然的。
  “诺。”
  田德应了话,在皇太孙跟前,很是低调的恭顺。
  待田德离开后。
  宏武帝望着太孙朱高锦,这个他选出来的继承人。这个像极了他的嫡长子的长孙啊。
  “朕……”
  “朕似乎看到了太子,还有皇后……”宏武帝说了这一话后,目光锐利的望着皇太孙,交待了话,道:“太孙,朕要往大周朝的万里江山,把朱氏一放的社稷,托附于你。”
  “你往后,用贤臣,三年不改朕的旧政,平衡了政局一段时日。”
  “莫担心,这朝廷里,对你有威胁的老臣,朕已经代你处理干净了。没有哪个功勋贵族,肯定向着新天子以老卖老,用资历对你施加了压力……”
  宏武帝在述述念。
  宏武帝不舍得死……
  一个帝王的味道,太美好。治理天下的美妙,宏武帝丢不开,舍不掉。只是,他是帝王,也是凡人,是凡胎,就有寿元尽了的无奈。
  人嘛,总有一死。
  这朱氏一族的社稷,宏武帝是要传给了他的长孙,传给了他和元后的亲孙子。
  “皇祖父……”
  朱高锦早是跪在了龙榻前,那是哭得泪眼模糊了。
  这时候,听着宏武帝的话,朱高锦仿佛又回到了,这些年来,宏武帝晚年时,对功勋老臣们的杀戮上。
  那是太多的血雨腥风。
  那是太多的生命逝去。
  这里面的无辜者,有啊,有许多……
  皇太孙朱高锦都知道的,那是他的皇祖父在为他铺路。这也是为什么?
  他能安心的居于东宫,等待了,等待了皇祖父的给予信任,给予赐福。毕竟,朱高锦看得明白,正为他皇祖父的大动作,他的储君之位才会那般的稳。
  稳到了,他的皇叔们,全部退让,在藩地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