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朱瞻元在心头,莫名有了感悟。他想着:原来,他也是一个凡人,也跟普通的帝王一般,爱幕了那至高的权利。
  莫急、莫急、莫急。
  朱瞻元在心中告诫了他自己,他更应该谨慎,他更应该冷静自持。因为,倒在了胜利之前的人,差了一步之遥的人,在皇家太多了。
  他不应该在一点浅薄的权利面前,就是昏了头脑。
  “爹,一切待皇祖父的安排。”朱瞻元淡定的回道:“儿子相信,皇祖父是明君,会给了妥善处理。”
  “哈哈哈……”
  朱高熙笑了起来,笑得非常的开心。
  因为,朱高熙听了出来,他的长子啊,有些口不对心。这孩子,其实心动了的。
  知子莫若父。
  朱高熙哪会不懂了。
  永和九年。
  春。
  张府人回了燕京城。
  这个消息,让毓庆宫中的福娘是欢喜啊。
  身为太子妃,福娘不能随意出宫。虽说,她头上的婆母仁孝徐皇后仙逝多年,她这些年来,又是掌管了宫力。
  按说,头上没什么人管了。
  到底福娘是晚辈,她万事行的谨慎,还是要看了公爹永和帝的态度。
  福娘明白,她的夫君是太子,她的长子是太孙。她总不能拖了儿子们的后腿。所以,她的爹娘从应天府的凤凰村回了燕京城。
  她这个女儿不能亲自去探望了。因为,宫规深严。
  不过,不妨碍了。
  福娘让儿女们,替她去看望了一回。稍后,福娘自然能传了话,让亲娘和嫂嫂们进宫,与娘家述一述旧。当然,福娘也是有太多的礼物,想给了娘家的亲人。


第298章 
  张家在燕京城的宅子,整整的闲置了三年余。
  除了有仆人留下来守了屋子外,这是张家人再次归来后,再度的热闹起来。
  皇太孙朱瞻元领着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带着父母的关切,才探望了外祖父外祖母、舅舅、舅母,以及表弟们。
  这算是表示了亲近了态度。
  当然,更是一种信号,让燕京城的许多观望之人明白了。
  张家人的背后,可是有后台的。
  张启、柳秀秀对于外孙、外孙女的到来,自然是开心无皆的。这守孝的三年,离着燕京城太远了,南边北边的,相隔千里路。除了家书来往,再无其它。
  朱瞻元还算好些,南征归来时,绕了一路去看望了外祖父一家人。这三个弟弟妹妹,那真真是隔了三年半的时光,才是再度见到了外祖父一家人。
  “孙儿见过外祖父、外祖母。”在张府的大宅门外,朱瞻元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给长辈张启和柳秀秀行了晚辈礼。
  “不必多礼。”
  “快,进屋里说话。”
  张启、柳秀秀自然是高兴的。
  朱瞻元、朱瞻亨、朱瞻利、朱瞻贞,以及小郡主朱如意除了给外祖父、外祖母见礼外,自然也给长辈舅舅、舅母们见礼了。
  这张府一时热闹。
  等待皇孙、皇孙女,这是随着进府后。
  在正院的正屋内,众人又是一翻的让座后,方是落了座。
  朱瞻元这时候自然是让宫人,送上了爹娘让带来的礼物。自然是交待了,这是爹娘的一翻心意。
  “三月三,春龙节。娘想在毓庆宫摆了小宴,宴请了外祖母、舅母们。”朱瞻元说了他的来意之一。
  柳秀秀自然是懂了,也同意了。
  说起来,柳秀秀也是想念了女儿。这会儿,倒也盼着进宫了,去瞧了女儿的近况若何?
  “我们在南边,也是听说了,储君遇刺的事情。瞻元,这究竟怎么回事儿?”张启是长辈,先开口问道:“瞻元啊,外祖父就是想知道,那凶手可抓到了?”
  “这等恶徒,万万不能放过啊。”张启唠叨了话。当然,这话中,全是关心之意。
  “好叫外祖父知晓,那谋害爹的凶手,已经伏诛了。”朱瞻元说的肯定,那等态度之坚决,让张启听后,连连点头。
  张启说道:“那便好,那便好。”
  “瞻元,你们兄妹难得来一回。今个儿,在府上用一顿饭食。我让你们舅母这就是备了你们喜爱的菜单子。”柳秀秀在旁边这时候插了句话。
  朱瞻元笑了。
  朱如意小郡主是接了话头,说道:“好啊,我就喜爱陪了外祖母用饭。娘讲了,说我跟外祖母长得可像了。外祖母见了我,一定会喜爱我的。”
  瞧着可爱的朱如意小郡主,柳秀秀越看越喜爱。
  柳秀秀说道:“如意像你娘,像极了。跟当年啊,你娘小的时候,一个模子似的刻出来。”柳秀秀说了这话后。她就是站起来,还是专门去搂了搂小外孙女儿。
  “多惹人疼的孩子啊。”
  对于柳秀秀的慈爱,朱如意小郡主也是欢喜的。
  今年十月啊,就要满六周岁的朱如意小郡主,那可是一个小人精儿。这一张小嘴儿,真是想讨了长辈们欢喜时,定然就是妥妥的跟抹了蜜儿一样的甜。
  这会儿,屋中有说有笑。气氛非常好。
  在一顿午饭后。
  朱瞻亨、朱瞻利、朱瞻贞,三个兄弟啊,就是跟舅舅家的表兄弟们玩到了一块儿。六个半大的少年郎,这也是都是玩得高兴。
  那朱如意小郡嘛,就是让外祖母、舅母们围了一块儿,那是闲聊了亲娘的往事。听外祖母听了亲娘小时候的故事,朱如意小郡主还是听得乐呵呵。
  倒是朱瞻元就是跟两个舅舅到了书房里,谈了一些事情。
  “爹娘让我来,也是想告辞了大舅舅、二舅舅。关于二位舅舅的差事,爹那边已经有安排了。就在今年夏,应该会安排了两位舅舅去户部、兵部谋一二行走的正差。”
  朱瞻元这一说后。
  张春旭是非常高兴的。
  这一归来,能谋了实缺,这就是好事儿。
  张春福就是迟疑了一下后,问道:“殿下,是否是朝中有兵事起?”
  朱瞻元笑了,说道:“二舅舅,好眼光。”
  “不过,这话我在这屋里讲一讲。出了这屋子,我可不认这话头的。”朱瞻元这话,就是表明了,是真有兵事将起。
  “原来如此。”张春旭这时候也是点点头,颇是开心。
  张春旭算是明白了。为何太子要把两个舅子都放在了户部和兵部。一旦有兵事起,户部管钱粮,兵部管了升迁和审核。这等兵事起来时,户部、兵部的权重,自然是要提升的。
  这有正紧的事情,只要办好了,肯定是升官有望嘛。
  “如此,累太子殿下多操持了。”张春福也是朝着皇城的毓庆宫方向,一拱手,真心谢了太子妹夫的好意啊。
  “舅舅客气了。”朱瞻元倒说的实在话。
  这嫡亲的舅舅,肯定是能帮衬时,定然帮衬的。
  这可是朱瞻元正宗的外戚啊,天然就是他这一方阵营的盟友。
  永和九年。
  夏。
  太子朱高熙是本事的人,说到做到。
  两个舅子,大舅哥张春旭在户部谋了一个六品官。二舅哥张春福在兵部谋了一个四品官。当然,之所以二舅哥的官位高这般多。
  完全是因为当初二舅哥出海了,用命搏了一回。
  如今的永和帝是欣赏了郑海公公,目前三次出海的大事件。所以,张春福也算是沾了光,这升官啊,就是升得一个理直气壮的。
  毕竟,要功劳有功劳,要后台有后台。张春福不升官,那还有天理吗?
  六月。
  午后。
  燕京城的天气,暑意正浓。
  午时小憩醒来后,福娘觉得整个人挺舒爽的。
  寝殿内,用了冰。
  这屋中的温度,倒是凉凉。不像了屋外面,那叫一个闷热闷热的。
  人醒来,洗漱一下。尔后,用一碗冰镇过的酸梅汤,真是叫一个透心凉,心酸爽。
  “酸梅汤,记得给太子、皇孙们都送了。嬷嬷,这事情您负责安排一下。”福娘不光记得自己得用一用酸梅汤,还是提醒了白嬷嬷,别忘记了她的夫君和儿子们。
  “太子妃放心,奴婢记下了。”
  白嬷嬷回话时,满面笑容。
  “如意呢?如意可是午歇醒来了。”福娘又是关心了小女儿。
  “小郡主醒了,这会儿,正在花厅里,修剪了那莲花准备做插瓶呢。”白嬷嬷禀了小郡主朱如意的情况。
  “这孩子……”福娘笑了,道:“倒会找了乐子。罢,我且去瞧瞧。”
  对于莲花盛开的夏季,不赏莲,多无趣啊。
  福娘准备去女儿那儿凑了趣。
  还别说了。
  这会儿,朱如意小郡主正在剪的莲花,那是专门让宫人从太清池里剪回来的。那太清池,可不在宫内。
  这等事情,也是朱如意小郡主吩咐了,小内侍里有的是人手乐意跑腿儿。毕竟,在主子面前露脸的事情,那可是争相有人巴结的。
  福娘到了花厅时。
  就是见到了那花厅里,插手的莲花啊。白的、粉的、红的、紫的,真叫一个千姿百艳,各种漂亮。
  朱如意小郡主这会儿正专心呢。倒没注意了,已经走到了她不远处的亲娘,她还拿着小剪子,叫一个工作认真。
  福娘不打扰了。
  福娘就是瞧一个乐趣。她还做了手势,也阻止了想行礼,想唤话的宫人们。
  福娘站那儿,看着小女儿的专注之态。莫名的,福娘瞧出来了一种幸福的味道。她突然仔细端量了后,她发现了,小女儿也在长大啊。
  快要六岁的小女儿。
  已经进学了。虽然,皇孙女不像皇孙那般课业繁重了。不过,还是需要学了许多的东西。对此,福娘是知晓的。
  不过,福娘专门跟女儿的教养嬷嬷敲打过了。
  以福娘的意思,那就是她的女儿可是皇家的郡主,不愁嫁。只要礼仪过关,管家精通,就是足矣。
  其它的,皆当个乐趣就成。
  于是。
  有爹娘宠着,有哥哥们宠着,朱如意小郡主的过得一个潇洒。比起苦逼的哥哥们,朱如意小郡就是挥洒自如的进行了自己的小小爱好。
  女红、插花、琴棋、书画。只要来了兴趣,三分钟热度的朱如意小郡主可很快乐。
  也许这一位小郡主最能坚持的爱好,就是练了大字。练一笔漂亮的籫花小楷。
  “嬷嬷,这一瓶记得给我爹送去。”
  朱如意指着修好的一瓶紫色莲花,吩咐了话。然后,她又指着一瓶修好的粉色莲花,又道:“这一瓶给我娘送去。”
  “至于大哥那儿,就送了这一瓶。这一瓶,是二哥的。这一瓶,是三哥的。这一瓶是四哥的。”朱如意连连评点了她修好的莲花们的去处。
  “最后这一瓶,给大嫂送去正元殿。”
  拍拍手,觉得齐活的朱如意小郡主啊,感觉人生圆满了。她自个儿,特有成就感。
  “诺。”
  嬷嬷在旁边应了话。
  朱如意点点一小脑袋。就是此时,她查觉到了什么。然后,一扭头,看到那儿笑脸盈盈望着她的亲娘。
  朱如意就是浅浅福一礼,甜甜唤道:“娘。”


第299章 
  永和九年,夏。
  这个夏天,福娘过得很轻松。
  入了秋,福娘才是有点压力。于是,她准备把她的压力,放一部分到了夫君的身上来。所以,入秋后的一个晚上。
  夫妻二人都是沐浴后,也是换了寝衣时。
  福娘打发了沐浴的宫人。然后,夫妻是独处了寝殿之中。
  福娘散了发,她夕食前,洗过的发这会儿早是熏干了。只是沐浴前,才是挽成了髻。这会儿散下来,倒是挺舒服。
  “五郎,明年是不是没有选秀的意思?”福娘的目光注视着夫君朱高熙,问道:“若这般的话,咱们的瞻亨、瞻利,可是到了要成婚的年纪啊。”
  福娘是亲娘。
  她不光关心了长子,也是关心了次子瞻亨、三子瞻利的婚事。
  要知道,次子朱瞻亨今年已经满了十四周岁,三子朱瞻利也是满了十二周岁。这明年若不选秀,再担搁下去,加之指婚了又不是马上成亲。
  这担搁来,担搁去的,这要担搁到几时啊?
  朱高熙一听了妻子的提醒。
  朱高熙醒悟了。
  是啊,次子瞻亨、三子瞻利应该定下嫡妻人选了。
  “明年不会选秀。应该后年吧。”朱高熙说这话时,有点不淡定。
  福娘听后,忙问道:“明年有大事发生?”
  这不摆明了嘛。没选秀,而夫君又口吻蛮确定的样子。那么,说明了,明年铁定有事情啊。福娘又傻,哪能猜测不出来。
  “朝中在准备北征的事情。你知道就成,咱们夫妻都能保密。”朱高熙对妻子福娘说这话时,其实蛮心虚的。
  毕竟,北征何等的大事?
  这准备了大军出征的粮草,还有一些计划一旦实施了。肯定瞒不了有心人。当然,就是有心人查觉了某些事情,肯定也只是一个大概的猜测,到底不敢做准。
  朱高熙这跟妻子福娘交个底。
  唉呀,也是怕妻子福娘想歪了嘛。
  “这般说来,瞻亨、瞻利的婚事是得延后了。”福娘又不傻,在朝堂政事面前,儿子们的婚事只能延后。
  “也无妨。瞻亨、瞻利还年纪尚小,拖一拖也使的。”
  福娘这般宽慰了自己。
  朱高熙听后,就是笑了。朱高熙回道:“你莫担心。瞻亨、瞻利是何等身份,岂会缺了嫡妻?”
  “说不一定,这晚选秀了,到时候,连瞻贞的嫡妻人选到时候能一起指婚了。”朱高熙这般一讲话。
  福娘乐了。
  福娘回道:“若真如此。宗室里适婚的人,可多了。”
  “汉王府、赵王府里,也是有你的堂侄儿们要指婚了。更别指,这一波趁着咱们儿子指婚的时候,宗室里确实太多的宗室子也是需要指了嫡妻人选。”
  福娘的宗室子,自然是宏武爷这一辈儿血脉延续下来的子孙了。毕竟,永和帝的兄弟不少,这兄弟们开枝散叶,更是不少人。这宗室如今的宗室子,就是数儿好几百人呢。
  “一锅烩了,也省事儿。反正都是指婚,父皇肯定乐意一起指婚了,这选秀的事情,总要劳民伤财的。”
  朱高熙这时候说话,特有节省的范儿。
  福娘就是娇嗔一句,道:“这选秀都是在官家里选,跟民间哪有什么关系?”
  因为选的是嫡妻,都是亲白人家。当然,这等官宦人家的标准,是非常低的。都是些低级官员家的闺秀。
  福娘算是看透了。
  永和帝这给皇孙指婚也罢,给宗室子指婚也罢,那暗示的意思明白着。全数都挑了家世普通的。
  那些真正的勋贵人家,铁定没戏指进了皇家来。
  至于宫中的宫人,那全是采买的。不管是小内侍,还是小宫婢们,这全是宫里掏银子买来的人手。可以说,算是跟民间你情我愿的买卖关系。
  “唉呀,算了算了,时辰不早了。我不唠叨了。”
  福娘转移了话。她不准备担搁歇息的时间了。
  朱高熙笑道:“正好,这秋季里,最是睡觉舒坦的时候。咱们早些歇下,明个儿,那是中秋佳节。宫中热闹着,咱们还得忙碌呢。”
  中秋佳人节,宫中有宫宴呢。
  不管是朱高熙这个储君,还是福娘这个太子妃,真是忙碌的人儿。
  于是,夫妻二人就是默契十足。这会儿,准备歇下了。
  永和九年,日子如此不咸不淡的过去了。
  永和十年。
  春。
  朝堂上下,都有一种紧迫感。
  那种战争前的气氛,在朝堂上已经有了一些的预热。
  朱瞻元是皇太孙,他随他爹这个储君可是扎根在朝堂上,理政理事。所以,他更有感觉。对此,朱瞻元还是保持了冷静的态度。
  因为。
  他皇祖父可是要五征草原的男人。而且,还是亲征。
  这得淡定。多来几回,就完全会习惯了。
  春。二月二十五日。
  大朝会。
  永和帝讲了,他将御驾亲征之举。
  整个朝堂,一时沉默。那等凝固的气氛,人人都觉得压抑极了。
  因为灭安南国的不世之功,再加上永和帝的帝位就是从马上打下来的。可以讲,永和帝的威望在朝堂之上,那是一言九鼎。
  最初。
  永和帝登基后,就是先清扫了勋贵中的碍眼人。然后,又是借着手中的刀子,再洗刷了吏治。这些年来。官员们被永和帝收拾怕了。
  帝王不光是治理的官员们怕了。而这实在的功绩,也够耀眼的。
  因为君威过甚,臣权肯定就是弱了。
  这东风西风,总要压倒一方的。于是,明明朝臣们都想反对了帝王的御驾亲征,奈何就是没人敢出头。
  朝堂上。
  永和帝清洗了太多回。硬骨头,都是被踢了出局。
  现在的朝臣们,人人都精明着。总之,对帝王那是纳头就拜。
  “圣上英明。”
  “我皇万岁。”
  这等马屁话,永和帝听了太多。
  于是。
  永和帝御驾亲征的事情,就是在永和帝的愉快决定了,通过了。朝臣们没反对,永和帝自然就当是默认了。
  朱瞻元是这一场戏的旁观者。
  在这一刻,朱瞻元强烈的认识到了。他前一世,跟这一世的皇祖父之间的差距何其大也。
  想一想,他前一世登基后,跟朝臣们的明争暗斗。以及朝臣势之大,让他这个帝王还得倚靠了拱卫司这只皇家鹰犬,来平衡了某些过于势大的臣子。
  更甚者,到后来他还借助了家奴宦官们的一些平衡。
  朱瞻元就不得不承认,这些大周朝的文官啊,真是……一群贱骨头。想一想,那些他初初登基时,想在他这个帝王身上,刷了一波名声的清流们。
  再瞧一瞧,如今在皇祖父膝下各种跪拜,各种听话,各种乖觉的官员们。
  朱瞻元从未曾的清醒认识到了。
  他前一世后来的认知没错。帝王,果然是孤独的。文官们,可用不可信。至于武将,可用也需得提防。
  唐朝的武将跋扈,有安史之乱。害了唐朝三百年的江山基业。
  宋时的文官嚣张,同样的因此有了崖山之后,中原陆沉。
  可叹、可叹……
  朱瞻元的眸光幽幽。他莫名在这一刻,有些明白了。为什么他的皇曾祖父宏武爷,会册封了藩王吧。
  这时候,朱瞻元在思量了。
  历朝历代的得失之间,有何得?有何失?
  “也许……”
  莫名的,朱瞻元的脑海中,闪过了一些念头。他抓住了,却没有讲出来什么。他只是觉得,若是将来他治理了天下时,可以尝试一二。
  如今,他只要做好了一个皇太孙的本份即可。
  永和十年。
  春,三月。
  燕京城,大军北上出征。永和帝御驾亲征。
  太子朱高熙留在燕京城监国。当然,这是名义上的。实际上,太子朱高熙特别的宽厚了他的长子朱瞻元。
  因为,监国的实际任务,大半是操持在了皇太孙朱瞻元的手上。
  “呜呜……”
  祭祀天地,祭祀祖宗后。
  大军开拔时。
  那号角声,响彻在了燕京城的上空。
  最后……
  朱高熙领着朝臣,他的长子朱瞻元站在他身侧靠后半步的位置。他们在给出征的大军,送行。当然,这站立的位置,是在燕京城的城楼之上。
  出了燕京城,那大军的行进,像是一眼望不到头的人流。
  朱瞻元静静的瞧着。
  瞧着碧空如洗,瞧着大军的影子一直再也不见为止。
  “孤与太孙谈一谈话。尔等,皆退下吧。”
  朱高熙这位储君留了长子说话。朝臣们自然是齐齐行礼后,告退了。
  一时间。
  城楼上,父子二人远处有护卫在守护。不过,隔的距离甚远。倒也听不到父子二人谈了什么。
  城楼上,春风拂面。
  朱高熙望着城外,那远远的山间,是绿色一片。
  “这朝中的政事,瞻元,你多用心些。若是做好了,你皇祖父会看见你的成绩。”朱高熙勉励了儿子。
  “爹放心,儿子明白这是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好机会。儿子不会让爹您的美意,白白浪费掉的。”
  朱瞻元自然给亲爹一个保证。
  “哈哈哈……”
  朱高熙笑得开心,他道:“你用心就好。为父是相信你的能耐。你啊,是一个有真本事的好儿郎。”
  亲爹的夸赞,朱瞻元很受用。
  朱瞻元有真本事吗?
  朱瞻元觉得,他这个代父行了监国之权的皇太孙。不需要太优秀,知人善用,把合适的人,摆在了合适的位置即可。
  上位者,不一定需要会什么。
  上位者,需要明白的就是什么人,放什么位置最合适。如此,足矣。一个小人,有小人的用法。一个君子,有君子的用法。
  天下间,没无用之人。只有,会不会用人的主君。


第300章 
  朝廷大事,自然是永和帝御驾亲征草原之事了。
  朝堂上,为了配合好北征之事。整个粮草的调度,还有太子、太孙的监国之任,这些事情凑合到了一起。可谓是风云际会,自有一翻热闹。
  燕京城。
  皇宫。毓庆宫。
  福娘身为太子妃,日子还是依然颇悠闲的。因为,她每一天的日子,都是那些事儿,除了关心一些宫中的宫务外。她就只能关心了夫君和儿女们。
  余下的,福娘好像也是没什么空闲的时间了。
  当然,若真是闲得无聊时,福娘不介意去正元殿逗一逗两岁半的大孙儿。想一想,她一个当祖母的人啊,是得懂一懂那等含孙逗乐的情怀。
  午后。
  阳光正好。
  这个春日,暖和而舒适。
  福娘准备去正元殿玩儿,当然,她是带上了女儿如意的。在福娘眼中,女儿这等小小年纪,可是正玩儿的好时候。
  正元殿。
  这在皇子所呢。
  于是,福娘母女二人就是领着宫人往正元殿而去。
  刚到时。就是听到了小孩儿的笑声。福娘进了院中,就瞧见了。她的大孙儿朱晰玉正在骑着一只大狗狗。这旁边的嬷嬷正护着皇曾孙。
  而皇曾孙朱晰玉没害怕的神情。相反,这个小孩儿那是骑狗跟骑马一样,那样一个欢快。倒那是训了狗的小内侍,那是牵着大狗狗,小心的训着话。
  有训狗的内侍在,这狗狗是听话的。
  于是,皇曾孙朱晰玉那叫一个欢乐。整座殿中,全是这个小孩儿的笑声。
  “娘。”
  孙英娘瞧着婆母来了,忙上前福礼。
  福娘摆摆手,道:“无妨无妨。倒是晰玉怎么骑着狗儿玩?”福娘指着大孙儿,挺是好奇的问了话。
  “这狗这般大,对于小孩子会不会有危险?”福娘这关心之语。
  孙英娘听后,忙回道:“娘放心,这狗是内侍专门照顾。旁边有宫人和嬷嬷在,都会照顾好晰玉的。而且,媳妇也在旁边瞧着。没媳妇在,是不许宫人让晰玉骑了大狗的。”
  孙英娘解释了话,又是颇无奈的回道:“至于骑狗玩儿,那是四弟瞧着晰玉好动活泼,给安排人送来的。除了送了这只大狗外,连训狗的内侍四弟也差人送来了。”
  福娘一听,愣了。
  感情这是四子瞻贞的意思?
  在心头,福娘骂了一句:这个破孩儿。
  这送什么礼不好?送大侄儿一只大狗骑着玩儿,这不是没事找事儿嘛。
  只是,事情已经出来了。对于四儿子办的这么不靠谱的事情,福娘能说啥?她这个当亲娘的,只能是吩咐了儿媳妇。
  “英娘,训好的狗,虽说是忠诚。可孩子太小,往后,还是注意些安全。”福娘指着大孙儿,道:“那可是你的命根子。等着晰玉年纪大些,学了骑小马驹是不错的。”
  “嗯,娘的话对。”孙英娘也同意了婆母的话。
  这都是当娘的,肯定以孩子安全为重。
  “只是,晰主这孩子打从四弟带着骑了一回大狗后,就爱了这游戏。”孙英娘颇无奈,这孩子上瘾了。孩子喜欢了这个游戏,她这当娘的不同意。这两岁半的小娃娃就是大哭,那一个闹腾,那哭得一个可怜。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谁虐待了小娃娃呢。
  “嗯。不怪你,全怪了瞻贞这孩子。这孩子真是没事,寻了事儿来。”福娘这时候,真是觉得要瞻贞在面前,铁定打得这孩子抱头鼠窜。
  “娘,嫂嫂,侄儿年纪小,学会了骑大狗,等待年纪大些,自然就会骑了马驹。都是小动物,这骑着玩儿,都一样。”朱如意小郡主在旁插嘴儿,说了这么一席话。
  福娘愣一愣。
  觉得女儿的话,也好有道理啊。
  我既然无言反驳的。
  “妹妹这话,也有道理。”孙英娘同意了小姑子的话。
  想一想,将来儿子晰玉要学习了骑马,这先骑一骑大狗,好像是那么回事儿。
  对于把亲娘和嫂嫂转歪了问题后,朱如意小郡主叫一个偷乐。倒是心里面,朱如意挺羡慕了大侄儿骑大狗,瞧瞧,也是挺威风的啊。
  “娘,嫂嫂,我去大侄儿一起玩儿。”
  朱如意小郡主提了话。
  福娘和孙英娘自然是同意了。
  这时候,瞧着小姑子和大儿子玩了一堆儿,孙英娘还是笑着请婆母太子妃落座。婆媳二人谈了些趣话。
  这一闲聊,也是打发了时间。又有小孩儿在旁边玩闹,颇是热闹的。
  福娘心情不错。
  在正元殿这翻坐着闲聊了约有小半个时辰。
  福娘才是唤了玩得开心的小女儿,母女一起准备回了毓庆宫。
  次日。
  福娘早晨正是用过了朝食后,又是开始了一天新的日子时。
  白嬷嬷满面红光的来给福娘报了喜讯,道:“太子妃,大喜事儿。刚刚正元殿的小宫人来报喜,太孙妃有喜了。太医那边给诊的脉,已经两月余。”
  “太好了。”
  福娘呢喃了三个字。
  稍候,她抬头,对白嬷嬷说道:“嬷嬷,备了礼物。我马上去正元殿,去瞧瞧英娘。”
  “哦,对了。夫君和瞻元那边记得差人报了喜讯。”福娘这时候特开心。唉呀,算一算,她这是又要当祖母了。
  一回生,二回熟的。
  福娘想想,今年再添了一个孙儿辈的孩子,宫里越来越热闹了。小孩儿人气旺啊。多美好的事情。
  “奴婢这去办。”
  白嬷嬷应了话。
  正元殿。
  太孙妃这会儿正高兴呢。
  当然,怀孕这等美事儿,孙英娘哪会不欢喜啊。虽说,这头一个孩子晰玉今年才刚刚两岁半呢。
  到秋天才会满三周岁。
  嗯。这第二个孩子来的,太是时候了。
  做为太孙妃,特别是得宠的太孙妃,孙英娘自然是盼着孩子多多。这时代就讲一个多子多福。特别皇家,真不缺了养孩子那点禄米。
  在太孙妃的眼中,婆母多和善啊。
  夫君更多疼爱人的好良人。
  这等情况下,孙英娘还是有压力的。那就是子嗣少了,怕拿来跟婆母太子妃比较啊。要知道,她的婆母可是生了四个儿子。而她呢,目前膝下就晰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