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母受用了,也就是跟着出了屋子。
  孙英娘这会儿坐了屋里,听着外面的动静。
  外面的洗三,福娘是太子妃,又是皇曾孙的嫡亲祖母。这一回,自然由得她主持,也是坐在首位上。
  就是添盆了。
  这洗三正是热闹时。
  永和帝的圣旨来了。
  除了给皇曾孙又赏赐了一回外,还赐了名儿。
  按着辈份述的字。
  名字叫朱晰玉。
  这个名儿,福娘听后,觉得不错。
  那传圣旨的小内侍自然是得了赏。不光福娘赏了,太子朱高熙也是欢喜,也是赏赐了。
  在屋中,孙英娘这位太孙妃很快就是知道了。她的嫡长子有名儿的,当今圣上赐的名儿叫晰玉。
  “晰玉、晰玉。”
  “朱晰玉。”
  孙英娘连连念叨了这个名字。那是越念了,越是喜爱。
  皇曾孙有名儿。圣上所赐,这个消息自然是没瞒了人。整个燕京城中,应该知道的全数是知道了。
  又是过了半月的时间。
  南边。
  南征大营中的皇太孙朱瞻元亦是知道了,他的长子出生了,还让皇祖父赐名朱晰玉。
  一听到这个消息时。
  朱瞻元微是愣神。最后,还是颇高兴。
  在大营之中,当了一回东道主,做主邀请了军营内的熟人们,在不当值的日子去县城里一起喝酒庆贺此事。
  不过。
  在夜深人静之时。
  朱瞻元还是觉得颇奇妙啊。
  前一世,前一世的他的孩子不是这时候出生,可名字也叫“朱晰玉”。而这个名儿,是他给取的。
  这算不算一种缘分?
  他和皇祖父所见略同呢。
  朱瞻元倒是乐得笑一回。
  永和七年。
  秋。
  朱晰玉的满月宴,没有大办。
  因为洗三大办了。这满月宴就是准备压一压。
  当然,这是永和帝的意思。福娘夫妻自然是听从了长辈的意思。对此,福娘专门给长媳解释了一翻。免得长媳多想了。
  孙英娘倒是善解人意的。
  “娘,您放心,儿媳明白。皇祖父是好意,晰玉年纪小,正是积积福的好。压一压,那是为他好儿。”
  孙英娘一点不介意,这满月宴没操办。
  在孙英娘看来,只要儿子能平平安安长大,就是天大的喜事儿。其它的,那些个外在的由头,争了一时有何好处?
  还不如孩子平平安安长大了,将来只要这个孩子长大了,可是皇家的嫡系继承人啊。
  这未来的前程远大,何苦认了一时的风光?
  “好孩子,好孩子,你是一个懂事的。”
  福娘瞧出来,长媳是真个心思通透的。连连夸赞了话。
  这时候,孙英娘的月子已经结束。她装着秋季的宫妆,整个人是浅妆淡淡,却是周身上一袭的温柔。
  福娘瞧着长媳,越看越顺眼了。
  日子如此过,倒也算得平淡。
  毓庆宫与皇子所,还有后宫都是平平静静。
  倒是太子朱高熙最近很忙碌。因为,顺天府的蕃薯种植,一直在他在负责了。这秋季都收获完了。
  朱高熙这个太子自然要去查探一翻。
  秋赋是收上来了。
  朱高熙却是心头挂着事儿,那就是蕃薯的情况如何?
  顺天府的百姓们种植了,那觉得这蕃薯是好是坏?家中的收获是多?还是不多?
  这些个后绪的事情,不是光推广,就万事大吉。
  一个新作物,想要全面铺开,还要百姓们觉得种植划算了,这都是需要大功夫的。这不,太子朱高熙就是亲自化身为殷勤的管事者,那是在顺天府四处查寻情况。
  这不要书面的报告,而是第一手的真实资料。
  十月初十日。
  朱如意小郡主的四周岁生辰到了。
  这一天,太子朱高熙特意没外出,给小女儿过生辰呢。
  至次日,他才是又恢复了忙碌。
  到底顺天府又不是一亩三分地,这可是大着呢。他得一处一处的亲自走到了,看到了,寻问到了。
  十月中旬。
  南征之地。
  朱瞻元这一日午后,领着诸算子去领略了新占下来的安南小邦的北边这一部分的民土风情。
  至于更南边的地方。
  目前,安南小邦国的建制还在呢。
  “道长。最近收获如何?”
  朱瞻元问的,自然就是这位诸算子跟安南当地的巫祝们的联系了。
  “尚可。”
  “已经有人动心了。”
  诸算子这时候还是颇有笑意的。毕竟,他帮出了成绩嘛,这可以自得一下。
  朱瞻元心情也不错。
  这一回外出。
  朱瞻元的目的就是跟安南北部这些当地势中,一些有意投靠的人来一个接触嘛。这算是你情我愿的一种勾搭。
  安南之地。
  这里的民居与中原有区别。
  这里的人,居住之地一般情况下。那屋子是掉高了四尺之间。其下以木头为桩。在木桩之上,架了木屋居住。
  朱瞻元倒也是问过了当地人。
  其用意,最要主还是南边的湿气太重。如今之居,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那掉之楼的下面,一般是普通民户养家畜。倒也算物尽其用了。
  在一处村庄。
  在一处民居中。
  朱瞻元和诸算子轻车简行。对方也是接了头。然后,双方就是在一处民居内,进行了第一回的正式接触。
  朱瞻元瞧得出来。这安南国的人,跟大周朝的人模样不是完全一样的。
  这安南国的人,比较矮小,肤色黝黑。瞧着,那打扮也与大周朝的人不同。当然,这些朱瞻元可以忽视掉。
  双方见行,以平礼而待。
  朱瞻元如今的身份,可不是皇太孙。只是大周朝的南征之军的一个副司马。
  嗯,这当然是掩饰的身份。
  安南的当地语言,朱瞻元是不懂的。这翻译暂时由诸算子道士兼职。这老道士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这安南话会讲一些。
  当个翻译勉强够用了。
  “公子。咱们给的好处,喂不饱这些财狼啊。”
  诸算子在与安南的当地势力代表叽叽咕咕一通后,颇无耐的对朱瞻元说道:“咱们给了条件,对方觉得还不够。”
  朱瞻元心头冷笑。
  面上却是回道:“此事咱们做不得主。由得他们提了,全部汇写于纸上,奏禀上去。由上头的贵人们拿捏了主意。”
  朱瞻元面上这般给了模糊的答案。
  “贫道心头有数了。”
  诸算子笑呵呵。
  于是,双方又是谈判了起来。
  就是双方都交谈好了,各自的条件也是记录下来时。诸算子突然眉头一动。他对安南地方势力的代表怒吼道:“你们有埋伏。”
  这话用安南语吼叫的。
  那地方势力的代表先是一愣,尔后,回了话,道:“不是我们这边的人。肯定是你们走漏了消息。”
  诸算子想骂人。
  “公子,有人来了。不是咱们的人,也不是对方的。”诸算子这时候有些莫名的感应,他刚刚的试探之语,也是试出来一些东西。
  这时候,诸算子向朱瞻元禀明的话,那就是告诉了朱瞻元这位东主啊。
  这有人不想他们跟安南本地势力合流啊。
  朱瞻元自然听出来了,诸算子话中之意。朱瞻元目光一闪。尔后,朱瞻元回道:“哼。这事情没那般简单。道长,护了这个安南的当地势力的使节。”
  话落。朱瞻元又道:“烦道长去窗口发了信号弹。咱们的人很快就到。”
  至于朱瞻元?
  他是皇太孙啊,肯定不立危墙下,不会冒然的出了屋中。
  外面的情况,他又不清楚。
  朱瞻元明白的道理,诸算子更明白。所以,诸算子带着一脸的忧伤,以一种大无畏的精神,小心凑了窗户前。
  在信号弹发射向天空的那一刻。
  诸算子感觉到了危机。
  他一躲。
  接着,刚刚诸算子站立的地方,被一支箭矢射来。那箭矢力道之重,将窗户口的那一层木墙,扎一个通透。


第293章 
  朱瞻元遇到了生死危机。
  有人想要了他的小命。
  这等时刻,朱瞻元没有惊慌,相反,他十分的平静。人这一辈子,在遇到了危机时,有人害怕,有人惊恐,更有人是热血沸腾的。
  朱瞻元发现,越是这等危险之时。他的心,反而越是镇静。
  那等冷静,就像是一切就是慢了的动作,慢了的画面,让他能开动了大脑来思考了如何渡过了难关。
  是的。
  只是难关。
  信号弹已经发现。时刻保护了皇太孙殿下的护卫大队,很快会来的。朱瞻元与诸算子二人赴会,又不是真寻死。怎么可能没人在暗中保护呢?
  朱瞻元在想的事情。
  是他的身份曝露了?还是说,安南投降与不投降的两派是交火起来?
  这中间的差别很大的。
  不过,这个问题等着脱险以后,朱瞻元可以慢慢查,而且,一定能查出来结果的。
  箭杆从外而来。
  接着,是喊杀声。
  “道长,护了使节。”
  朱瞻元可不想,他寻得的棋子就是莫名的死掉了。
  诸算子真是有一种被狗哔了的感觉。这真是叫一个酸爽了得。这等危险的时候,这位白龙鱼服的皇太孙殿下不让他这个世外高人,保护了他这位龙子龙孙。
  居然特么吩咐他,去护什么什么狗屁的安南使节?
  这是使节吗?
  就是安南北方当地势力一股中的一个传话筒。
  这等小棋子用得着他这等世外高人去保护吗?诸算子觉得,他被小瞧了。他被小瞧了。
  奈何……
  诸算子是在皇太孙朱瞻元手下听用的。这再是高人,若是一个不听了吩咐的。诸算子以他的脑袋保证,他往后铁定会被皇太孙殿下给嫌弃着。
  至于说,光保护了这个安南北方本土势力的小传话筒棋子,这是不够的。要知道,皇太孙殿下的安危更重要啊。
  这在场的人,除了这二人,那个小棋子带来的护卫,诸算子忽略了。
  在诸算子眼中,那位是背锅的。
  好在。
  朱瞻元的武力不弱。
  再加上。这一位皇太孙殿下来时,是带了武器的。所以,这时候,屋内的四人,倒是人人都有一拼之力。
  毕竟,那两个安南人,也是各自带了武器的。
  哗啦啦。
  冲进了民居门口的,是一伙黑衣人。人数约有十二人。
  在屋外,还有十二人的模样。
  这等规模的人手。朱瞻元瞧了,也是想骂人了。
  好在,朱瞻元还是有镇静之气的。
  就是这冲进了民居的八个黑衣人,被屋内的四人以受伤的代价,杀掉三个黑衣人,重创五个黑衣人时。屋外,直接射来了火箭。
  民居是木屋。
  这等时候,哪还有敢待了屋内。朱瞻元、诸算子,以及两个安南人全数是把黑衣人把守着最最少人数的方向,开了窗户跳出去。
  “嗖嗖。”
  那是对方箭矢射来的声音。
  朱瞻元避开了。诸算子避开了。那安南的两人,那个谈判代表被诸算子拉了一把,也避开了。唯那护卫,有点儿倒霉,让诸算子给让到了前面,当了挡箭的。
  这不,这个安南的护卫身上,是嗖嗖的中了三箭。
  那箭矢之上,冒出了黑血。
  诸算子大喝了一声:“箭上有毒。”
  朱瞻元一听这话,是眉心皱起了。这箭上有毒,这帮来袭之人,真够手辣啊。
  “踏踏踏……”
  马蹄声传来。
  尘土飞扬。
  朱瞻元一喜。因为,他已经瞧见了远远而来的大队骑兵的身影了。那是他的护卫。显然,对方的黑衣人没想到,这对方有援兵啊。
  于是,黑衣人愣神了一下。
  也就是这一愣神。
  朱瞻元和诸算子,以及那个活下来的安南人,三人退后了几步。借着那屋子的倚山而建。这躲在了一颗老树的背后。
  “杀。”
  这十二个黑衣人,显然多是射手。
  骑兵冲来。这十二个黑衣人张弓就想射了来袭的骑兵。奈何……
  这骑冲之势之快,之狠。而且,那骑兵全是着甲之辈。那箭矢破不开甲胄,这十二个张弓之人,就是骑兵的猎物。
  “抓几个活口。”
  朱瞻元大声喊了一话。
  在一阵的喊杀声后。
  十二个黑衣人,被冲锋的骑兵砍杀了六人。有二人重伤,当场还是死掉了。唯四人,只是握弓之手,被骑兵的砍刀斩断。
  这时候,全是在哀嚎。
  “看好他们,查一查是不是死士。要活口。”
  朱瞻元走出来,吩咐了话。
  四个黑衣人,全是缺了胳膊的。这时候,骑兵全部下马,给先把四个黑衣人绑了,检查一翻后。这才是齐齐上前,给朱瞻元见礼。
  “道长,麻烦你审问一下。看看究竟哪来的人手。”
  朱瞻元吩咐了话道。
  “无量天尊。贫道这一回,就不施了慈悲心。”诸算子叫一个恨啊。这一回,若不是朱瞻元安排了援兵。天知道,他会不会被交代在了这里。
  好家伙。
  这些用箭的,居然敢在箭上抹了毒。这心黑的……
  在诸算子这个道士看来,黑心肝儿啊。
  至于那个活着的安南人?
  朱瞻元不准备放走了。这一个人,还是要拿捏住。等待审问的结果后,再决定了去与留。
  不多时。
  有凄凄惨惨的声音传来。
  又过了半刻钟。
  诸算子来回话了。
  “公子,那四个人经不住折磨,死了两个,另外两个也是出气多,进气少了。”诸算子的狠辣,在这等审问中,还是展现了出来。
  朱瞻元不介意。
  他可不觉得,诸算子是一个善良的人。
  “结果如何。”
  朱瞻元不问过程,他只问结果。
  “是跟咱们接触这方势力的对头。显然,有人想投靠大周朝,有人是一条心跟安南的王室走到黑了。”诸算子表示,这就是不想投靠的保守派,这准备干掉了大周朝的使节。
  然后……
  自然是让两方谈甭。
  到时候,想投靠的一方,面对着死了谈话使节的大周朝官方,那信任感铁定能降了百分比啊。
  “好算计。”
  朱瞻元说了这三个字。
  可他眼中的冷光,那是闪得雪亮。
  “看来,咱们得支持一下那些心向大周皇室的人啊。”朱瞻元说这一句话时,血腥味已经掩饰不住了。
  他道:“有必要在安南的北边,清洗掉一批人。”
  差点死亡的阴影,让朱瞻元说这话时,没半分的留情。这时候,朱瞻元心情放松些,也是感觉到了浑身的疼痛。
  刚刚他可是又避又闪,与人搏斗时,更是摔伤撞伤了好几回。
  特别是从窗户跳下来时,为了避开箭矢,更是在地上让石头磕了几个狠的。
  那等狼狈不堪,朱瞻元为了活命,当时不在意。可事后呢?肯定得让想要他小命的人,去死、去死。
  永和七年。
  十月下旬。
  加急的奏章。从南边传往了北边的燕京城。
  乾清宫。
  永和帝在御书房内,直接是折断了手中的笔杆子。
  那奏章之上,有帝王亲批的一个字“准”。至于奏章上的内容,很简单的。一条就是皇太孙遇刺一事。另一条就是皇太孙请求皇祖父恩准,在安南的北边清洗掉一批顽固份子。
  “魏谨行,唤拱卫司的指挥使进宫。朕倒要问一问,他是不是活得太舒服了?”
  永和帝说这话时,那证据是从牙缝儿里面挤出来的。
  魏谨行忙应一个诺字。
  然后,就去办事儿。
  最近的燕京城。最近的皇宫,那是阴云密布,气压低得能压死个人了。
  虽然不知道帝王的奏章上,究竟遇上了什么事情?
  可魏谨行知道,这一回拱卫司的指挥使大人,要倒霉了。唉,这一位也是惨啊。这刚刚才升上了,就要当了背锅侠。
  至于原来那一位?
  嗯。
  那一位正在大牢里。
  原由嘛。
  很简单。
  太子遇刺。
  如今,太子爷这位储君,还在毓庆宫养伤呢。
  魏谨行公公是永和帝的贴身太监,他知道的消息更多。这一回,太子殿下貌似伤了身体底子啊。
  这真是……
  毓庆宫。
  福娘在照顾夫君朱高熙。
  这等午时。
  是十月中,天气最好的时候。
  朱高熙在沉睡。他的脸色是苍白的。他的容貌有些憔悴。他的唇色,更是带着一些惨白的味儿。
  福娘心情不太好。
  她万万想不到,这天下间居然有如此胆大之人,敢行刺了当朝太子。
  要知道,夫君当时身边可是跟随了不少护卫的。
  “娘,您歇歇吧。”
  “我和弟弟们会照看了爹。您歇歇,若是爹痊愈后,您是病倒了,爹会心疼,儿子们也会自责。”
  “娘,万事有儿子们在呢。”
  朱瞻亨、朱瞻贞两兄弟劝了话,朱瞻利也跟着劝了话。
  三个儿子,你言我一语的,都不敢大声讲了。全是小声的劝了话。就怕声音大了,吵着了晕睡过去的亲爹。
  福娘望着身旁,站那儿的儿子们,还有儿媳领着小女儿也是在旁边候着。
  福娘摆摆手,道:“英娘,您领着如意去正元殿。你得照顾好了晰玉。听娘的话,你往后莫进了内室。以免过了病气。晰玉年纪小,受不得病气的。”
  “如意年纪也小,她和晰玉一样,都得大人们仔细照顾好。娘最近要照顾你们爹,如意和晰玉,英娘,您为娘为分忧,都照顾妥善了。”
  福娘先给儿媳妇孙英娘安排了事情。
  当然,这也是实情。小孩儿很娇气的。这时代,可没什么预防的,万一真过了病气,让小女儿和大孙儿有个什么头疼脑热的?
  福娘得哭死。
  至于三个儿子瞻亨、瞻利、瞻贞,他们年纪大了,又是习武的,这来多照顾了亲爹,倒是无妨的。


第294章 
  福娘交代这话后,孙英娘这个长媳自然是同意了。
  对于孙英娘而言,肯定是自己的儿子重要啊。当然,小姑子也非常重要。至于公爹?她一个儿媳妇,在这个时代里还是需要一些避讳的。
  于是,孙英娘听了婆母的话,恭敬的行礼后,非常温柔的带着小姑子离开了毓庆宫。
  朱如意小郡主很担心了亲爹。不过,小郡主年纪虽然小,却也是瞧得出来,亲娘最近的神色同样很憔悴。做为一个贴心的小女儿,朱如意只能是乖乖的当了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长媳孙英娘离开,小女儿朱如意离开后。
  福娘才是有时间,与三个儿子谈了话。这时候,殿中没有旁人,只有福娘和夫君,以及三个儿子。
  “瞻亨,你大不在,你就是年纪最长的哥哥。这兄长的责任,娘瞧着,你是一个能担起来的好孩子。”福娘表示,次子是一个稳妥的孩子。
  当然,就是性子跳脱些,那也是心性善良的。
  “娘,儿子会照顾好弟弟妹妹们。”朱瞻亨表示,亲娘信任了他,他一定当一个好哥哥。
  朱瞻利在旁边忙说道:“娘,我和四弟也会听二哥的话。”
  “是啊,娘,您用担心我和哥哥们。爹,爹和您的身体都要紧。千万不能累着了。”朱瞻贞是一个特会看眼色的孩子。
  这时候,朱瞻贞就是劝话,道:“娘,要不,你先歇小会儿吧。稍候爹醒了,我和哥哥们一定唤你醒的。”
  “娘,四弟这话对。”朱瞻亨这个老二也是讲了话。
  福娘这几天真是累狠了。
  这时候,有三个儿子的劝话。她也是同意了,不过,没离开了。而是在旁边的侧屋小榻上,准备眯小会儿。
  夫君没醒来,福娘心头总不踏实着。
  时间总是慢慢的过去,不以人的意志为中心。朱高熙这个遇刺的太子,是晕厥了好几天。这几天里,他就是偶尔醒来,也是意识迷糊的样子。
  一直到入了冬。
  毓庆宫的气氛才稍稍好了些。
  太子朱高熙的遇刺后,所中的毒被慢慢拔了干净。当然,一些残余是免不了的。这后续的事情,只能慢慢调养了。
  至于朝堂上,那拱卫司的指挥使已经换了两拔人。
  可以说,整个朝堂上的重臣皆是知道着。永和帝这位帝王的心情差,若无大事,莫去打扰。不然的话,太容易被扫了台风尾。
  南征之地。
  若说燕京城入冬后,天气凉了,已经下了第一场雪。
  那么,南边还是温暖如春。
  这里的天气,还是暖和着。而且,安南之地的雨季结束了。冬季攻势,正式开始。
  朱瞻元在知道了亲爹遇刺的消息后,又是跟安南北边的当地势勾结到了一起。所以,他得到了一些更确切的消息。
  他遇刺,他亲爹遇刺,可谓是两拔人,一个同伙。
  这后面的有着关联的。对于这等事情,朱瞻元直接汇报到了永和帝的御案上。朱瞻元的目的很明确。
  一是想坚定了皇祖父灭了安南小邦的决心。同时,也给反对派找不到借口。毕竟,储君遇刺这等事情,谁沾上都是给家族惹事了麻烦。
  那些朝堂上的官员们,个个聪明着。这时候,这南征之战怕是没有敢私议与非论了。不然的话,一旦跟储君遇刺的事情牵连上了,整个家族都得遭殃。
  二是朱瞻元想借助了拱卫司的力量。
  对于安南王室,朱瞻元准备剪草除根,不留后患。
  至于安南本地的势力,若能利用的,若是有心投靠的,还是可以筛选一下的。
  至于那顽固份子,朱瞻元已经为他们判决了死刑。那些人,死得越干净,朱瞻元这位皇太孙殿下表示越安心。
  军帐之内。
  朱瞻元留了诸算子谈话。
  “道长,可是跟安南当地的那些势力,议好了价码?”
  朱瞻元这一问。
  诸算子明白着,这位皇太孙殿下的意思。
  对于安南北边的当地势力而言,投靠与出卖前主子是一回事情。这叫投名状,若不拿了投名状,新主子大周朝的贵人们哪会信任啊。
  当然,就是要卖了,也要卖一个好价钱嘛。
  “按着殿下您的吩咐,已经谈妥了。”
  “无量天尊。”
  诸算子回了两句后,笑说道:“这些安南小邦的鼠辈,倒也是知道自己胃口大小的。一般的聪明人,还是没狮子大开口。”
  “至于那些不够聪明的,已经按殿下的吩咐,在跟拱卫司联手清理了。”诸算子表示,拱卫司在后面当后盾的感觉不错。
  他这位世外高人吩咐一声,下人有的是人给办妥当了差事。这功劳,可是少不了他这位世外高人的一份。
  这等美事,诸算子是累得锦上添花的。
  “便如此。”
  “南边的大进攻将开始了。这一回,皇祖父下了决心,是要灭了安南小邦于此朝。”朱瞻元站起身,说了此话。
  说这话时,朱瞻元的心情是激动。
  哪怕再是讨厌了安南王室,对于刺杀这等技量,觉得真心的可耻。
  不过,朱瞻元还是明白一个道理。
  人活着,才是希望。
  人死了,万事皆休。众有天大志向,全部成空。
  于是。朱瞻元表示,他会好好用一用安南王室的招式,让安南王室也是断子绝孙,不留一丝血脉香火的。
  至于那灭国之功,朱瞻元这位在南征大军中的皇太孙殿下自然也是要分一杯羹的。
  永和七年。
  冬季。
  南征大军,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进攻。
  安南国的守卫,因为夏秋两季的扩充,自然是兵源更多,数量更大。
  一时间,倒也防守的有模有样。
  不过,这只是一开始的假像。
  在大周朝的军队由老将出兵,开始正式的排兵布阵,以堂堂正正之势,以万钧碾压而来时。安南小邦的弱势,就是为现了出来。
  这一个小国,太小了。
  它这等小国,面对着大周朝这等多年精心准备的大军的攻势,无异于以卵击石,那就是有死无回。
  所以。
  这时候的朱瞻元有些明白了。
  安南王室前面的刺杀。也许就是想搏一搏,想让大周朝内乱起,然后,再徐徐图之吧。
  奈何,安南王室的算计,皆成空。
  永和七年。
  燕京城的新年佳节到来了。
  毓庆宫。
  福娘扶着夫君朱高熙正在慢慢的走着。这是在殿内,在暖烘烘的殿中走着。
  朱高熙在锻炼了身体。这些修养的日子,他觉得他整个人都在榻上躺着,他觉得自己的骨头要生锈了。
  “已经走了一刻钟。是不是先歇歇?”
  福娘对夫君问话道。
  “嗯,歇歇。”朱高熙不呈能。他倒也是一个实在人。
  夫妻二人就是在殿中的小榻上落座。朱高熙这时候笑着说道:“我觉得我身体好多了。也许再过些日子,就差不多痊愈了。”
  福娘笑着说道:“太医们的医术好,五郎你又是配合了治疗,肯定康复的快。”
  嘴里这般讲话。
  福娘心头却是清楚着。
  这一回,夫君朱高熙遇刺是伤到了本源,因为,那刺客的剑上淬毒了。若不是夫君的身边护卫有带了解毒丸,暂时的压制了毒发。有时间让太医给夫君治疗的话……
  那后果福娘不敢想像的。
  “不知道瞻元在南边的情况如何?”
  朱高熙顺嘴儿提了一句。
  “瞻元的家书回来了,都说大军进攻顺利。在新春之时,必有捷报。我想,这捷报应该不远了吧?”福娘这般一讲话后。
  朱高熙点点头,说道:“父皇瞧着性情猛烈,似乎锐意进取。实则,父皇的性子谨慎着。当初,南边的安南小国多翻挑衅,父皇全数忍了。直到了本朝的大军万全准备,这才是雷霆之势,发兵南下。”
  “这一回,父皇的心,是灭定了安南之国。”
  永和帝的态度,朱高熙这个太子看的明白。
  当然,若是没个明白的,在朝堂之上有傻个儿官员,早让永和帝给清理出了朝堂上。
  “我就是想念了瞻元。他这一去,连除夕都没归来。”福娘表示,一年到头的见不到长子,这真心念想啊。
  “晰玉一天一天的大了,这连亲爹的一面都没见着呢。”福娘表示,长子当了亲爹,这亲儿子朱晰玉一个照面都没瞧着,这真是可惜的事情。
  “男儿大业,自然以大事为重。瞻元是一个合格的皇室继承人。”朱高熙是非常高兴的夸奖了儿子。
  “你眼中,瞻元自然是万般好。”福娘娇嗔了一句。心头还是美滋滋的。
  亲儿子有能耐,哪个当娘的都高兴。
  “瞻元聪慧,我倒也是乐得清闲些。”朱高熙说这话。
  福娘微是沉默。
  “五郎,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
  福娘最终还是问了实话。
  毕竟,长子是他们夫妻的儿子,而夫君这话,福娘总怕他们父子之间有什么误会。
  特别是夫君遇刺后,太医暗中的交待。
  夫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