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皇家媳妇日常-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皇家媳妇日常》作者:华卿晴

文案:
方士讲,她长得有福气,未来必定大富大贵。她祖母听后,多给了方士十个铜子儿的算命钱……
PS:本文也可以叫《她那腹黑儿子是重生的》,又或者《闲后这职业》《男主宠妻的各种姿式》。

内容标签: 前世今生 穿越时空 重生 
搜索关键字:主角:福娘、张福娘 ┃ 配角:张春福、纪德、朱高锦、朱高熙(朱五郎)等等 ┃ 其它:华卿晴作品

作品简评:
平淡的开始,不是平淡的人生。胎穿的福娘,她的一生就是娓娓而谈的一个属于她的故事。少时的一些曲折,成就一段甜蜜的婚姻生活。男女主的一VS一甜宠,夹杂着婚后的育儿生活。以及重生的小皇上给亲爹亲娘在暗中解决了无数的麻烦。这一段男女主的美好婚姻生活里,又开始了皇朝的帝王权力变更。因为婆家是皇族,福娘的人生不可避免的就是在这段皇朝史的变迁中,有一抹属于她的传奇色彩。 文中的甜宠就像是最美的蜂蜜,带着甜甜的味道。让人阅读之时就是无意之中,把目光转到了主人公身上,为文中的人物一切起伏命运,或喜、或怒、或悲、或叹。男女主的狗粮撒得特别的好,让人看了以后对于婚姻对于育儿都会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幸福味道。特别是到女主的腹黑重生儿子出场后,更是高潮叠起、欲罢不能。初读时文风平淡,细品时有一种甜甜的味道。就像是一碟子的美味千层酥配上了一杯暖暖的奶茶,文风中带着一种旖旎的别像风采。词句之间是简练的,文风是带着一种属于自己风格的甜美。


第1章 
  一春一季绿枝芽,耕地耕田是农家。
  风过三山寻美色,人人道是凤凰崖。
  《凤凰崖》是一位前朝诗人偶然路过凤凰村时,留下来的一点文气。
  这个坐于群山间的小村落很贫瘠。除了两山之间的夹谷处,有一小块的平原外,余下的皆是山地。
  凤凰崖的美名,来自于前朝一位帝王的妃子。
  据说,那是一位美丽的佳人,出身在凤凰崖上的一个猎户之家。后来,宫中采买宫婢时,那位妃子进了宫。
  凤凰凤凰,这凤凰之名,在前朝诗人的笔下,指的便是那位不知结局的妃子。
  从凤凰村通往县城的小道,是一条需要翻山越水的绵延小径。所以,凤凰村的村民们,依着祖祖辈辈们的生活都是一辈子没出了十里八乡。面朝着土地,背朝着天空,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的过完了一生。
  若说有例外的人,那便是被抓了军役,然后,一去不再复返的一些可怜人。
  那些对于村民而言,再也了无音信的亲人,一定是在兵戈铁马的战争中失去生路,成了亡魂流落他乡。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胜利也罢,战争失败也罢,都是无数普通百姓的血泪筑就而成。
  龙凤十年,四月初八日。
  浴佛节,在县城中或者寺庙里,一定是有各种的节庆,或是连翻的排场,或是法会的热闹。然而,在凤凰村这种小地方,能一家人吃一顿饺子就叫得过了一个好节。
  午时,村东的一户人家嚷嚷了起来。
  原来是这家的妇人到了产期,正在请产婆帮忙助产。一个村子里住着的多是本族亲人,彼此间再是熟络不过。在农家的小院中,一些相熟的邻里也是上门问候一下有没有需要帮忙的?
  “生了,生了。”
  “张启家的又添个大胖小子。”
  “……”
  一个农家小院内,妇人们脸上有笑意,都在对着张李氏夸赞。
  张李氏,年约四旬,她一身月白色的素衣,头上一根木贊挽发。衣虽旧,洗得却是干干净净。看着整个人挺是精神头十足。
  屋内的产房里,正在生产的就是张李氏的媳妇柳秀秀。
  “秀秀,你加把劲,肚子里还有一个……”产婆望着榻上的小妇人,此时是鼓励道:“瞧瞧,秀秀你是有福气的,这给老张家都添了两个大胖孙孙,来,吸气,吐气……”
  白大娘是十里八乡里都有名的产婆,她嫁的是柳秀秀丈夫张启的族叔。这算起来,也是本家亲戚。
  白大娘自然了解柳秀秀婆家情况。
  柳秀秀婆母张李氏是一个有能耐的女人,青年丧夫,却是独自养大了儿子张启。张启和柳秀秀育有长子张春旭。
  如今,柳秀秀又给张家添了一个孙子。至于这会儿嘛,肚子还有一个娃娃等着誔生。
  约又过了一刻钟,产房里再度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
  “生了,生了。”
  “张启家的有福气,这是添了一对龙凤胎。”
  “……”
  小院内,张李氏近前的邻里亲戚,人人都夸赞了一翻好话。毕竟,大喜日子里,好话多说说就是图个喜庆吉祥。
  张李氏谢了大家的好意。囫囵里又是许愿洗三时,一一请大伙来家做客,这才是把小院中的邻里亲戚们先送离了家门。
  院中清静了,张李氏关上自家的院门,才忙去厨房里端了两碗鸡汤走进产房。
  进屋后,张李氏手里的两碗鸡汤,一碗给了产婆白大娘,一碗给了儿媳妇柳秀秀。
  “谢过嫂嫂了。”白大娘接过了鸡汤,挺利落的喝完了一碗鸡汤。倒是鸡汤里的那一只肥鸡腿是没舍得动,用白净的手帕子包起来,准备等会儿带回家,给自家的孙子尝尝肉味儿。
  张李氏这边见着儿媳妇柳秀秀小口小口喝了鸡汤,脸上也带着笑意。她起身,又从袖里掏出来一个红封递给了白大娘。
  “秀秀今天给老张家平安生下一双孙孙,弟妹你多费心思。一点谢意,莫推让。”
  张李氏言辞恳切,白大娘又靠着产婆这门手艺给家里挣点外快。这时候,自然是笑脸盈盈的收下了红封。
  在送白大娘离开后,张李氏这才锁上了院门栓,又回了屋内。
  屋内,除了张李氏、柳秀秀这一对婆媳外,就是一双刚刚誔生不久的龙凤胎。至于张启和张春旭这一对父子,张启是去参加春闱考府试,张春旭则在县城的学堂念书。
  张启约在四月下旬会归家,至于张春旭嘛,则是下学后寄居在外祖家中。
  “秀秀,你歇歇。”
  “等你睡饱后,再给两个娃娃喂奶。”
  张李氏笑呵呵,非常和善的对儿媳妇说了话道。
  “娘,我听您的。”
  柳秀秀嫁进张家多年,对于婆母的性子了解,当然,对于婆母的本事更了解。
  婆母张李氏能护得住家业,还能让丈夫念书考科举,这一笔一笔的陈年往事又或者持家之道,那都是不让人小瞧的。
  张家的小院子不是一个规整的布局,而是正房三间,东厢房两间,余下两面皆是厚实的石头高墙。
  整个小院,正房的东屋住着张李氏,正房的西屋住着张启、柳秀秀夫妻。东厢两间,一间是张启的书房,一间是张家长孙的卧室。
  当然,这是前院。至于后院嘛,则是三间草屋,做了厨房、鸡舍以及茅房。
  “天灵灵地灵灵,信女请白神娘娘降临家坛庙。”
  “送福食,送福香,送福钱,信女供奉一一献上,请白神娘娘享用,显法显神通,保吾信女家,得享安康太平。”
  “……”
  柳秀秀没睡着,耳边听到的全是正屋里婆母的请神咒语。
  婆母张李氏两重身份,一个是守寡的妇人,另一个是家坛庙的神婆。柳秀秀知,整个凤凰村的百姓知,就是十里八乡里许多人家也知道。
  因为,张李氏的神神道道非常有效果,请张李氏这位家坛庙的神婆做法事的人,还是非常之多的。毕竟,比起一些高僧一些真人,神婆的收费更便宜嘛。
  老百姓有时候,就是这么的实惠。


第2章 
  黄梁一梦间,开启宿慧海。
  两世皆轮回,真灵明本我。
  她是谁?
  若论前一世,她是一个普通的学子,刚刚中考结束。十六岁的花季,肆意挥洒青春,追追新番的动漫,又或是玩玩最新款的游戏。
  若论这一世,她是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对了,她目前的身边,还睡着她在胎宫中的小伙伴,她一母同胞的哥哥。
  她前一世叫什么名字?
  她需要好好想想……
  这一回忆,她发现,她遗忘了,她曾经叫什么?她又究竟是谁?
  她记得的是那漫天雷霆,似乎是她一个人的意识在黑暗中漂流了很久以后,被卷入进一片雷霆组成的世界。
  她很幸运,她躲在了雷霆世界中的一个小黑洞中。至于,那究竟是一个小小的微型虫洞,还是别的什么?她不清楚。
  不过,她能感应到的事情,就是她藏身的地方在被这方雷霆世界磨灭。想来,藏身之处被损耗尽后,就是她跟着一起黯灭之时。
  然而,在某一天,她不明白的时间里。
  有一声一声的龙吟声传来,一连吟了三声后,是惊天一道白光将雷霆世界劈开。她被乱流卷入,遭遇了一场生死的劫难。然后,她遇上一道赤色霞光,接着,她晕厥了过去。
  等她再醒来时,又是无边的黑暗。这一回,她以为她又将被孤寂包围,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被弄得意识自我一点一点消沉,一点一点遗忘时,她发现了一些变化。
  在她能感应到外界的信息时,她贪婪的想弄明白了,在她的周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她有时候沉睡,她有时候苏醒,后来她弄明白了,她原来成为一个在娘胎里的小小胎儿。当然,弄明白这一切,是在她学会了这个时代的语言之后。
  如今,她是降生一天的小婴孩儿。
  她有一位祖母,人称张李氏,是一个据说能通神的神婆。
  她有一位娘亲,名叫柳秀秀,是一个人人夸赞的贤惠好妻子,好媳妇。
  她有一位父亲,名叫张启,是一个在考科举的书生。
  她有一位大哥,名叫张春旭,是一个在私塾念书的童子,目前借居于外祖家。
  至于,与她一天降生的同胞哥哥,呵呵,他俩都还得等待长辈的取名……
  如今,她就是这个共有六口人的小家中的一员了。
  龙凤十年,四月十五日。
  张启从府城回来。
  他未曾先回凤凰村,而是去了岳父家中。
  张启的媳妇柳秀秀出身锦城县的柳家。柳家从前朝开始就是干着小吏的勾当,在衙门里帮差讨生活。所以,柳家的宅子是在衙门附近转角的一条巷子里。
  柳家的院落不大,一个小小四合院。
  小院的院门,漆着朱红色。
  张启敲了小院门,给他开门的是岳母柳章氏。
  “唉呀,我道今个儿怎么听到了喜鹊叫唤,原来是张家郎你归来了。”柳章氏笑得叫一个乐呵,连摆手,道:“快进来,自家人,莫见外。”
  “旭哥儿这会儿在学堂,你先坐会儿,等午饭时,你那岳丈和儿子都会着家。”
  柳章氏说了一通话,待张启给岳母行一礼,进了院子里。柳章氏一边给小院门落了门栓子,一边笑道:“张家郎,你这回可是显了大本事。”
  “你岳丈知你中得童生的那晚,在家里是喝个酩酊大醉,醉后还不忘记了,连连夸你真不愧是读书种子。”
  “这回是小生饶幸过的府试,岳母您过赞、过赞了。”张启这还真不是谦虚,而是他心头有数。他的学问,在应天府这一地实属于中人之姿。
  这回的府试,张启都是挂着榜尾倒数第二,凶险的通关。
  “张家郎,秀秀四月初八,就是浴佛节那天,给你们老张家又添了一对龙凤胎。你呀,归家后,可得多关心关心秀秀。切莫一门心思,全在你那对吉祥孩儿身上。”
  柳章氏这个岳母嘛,比起外孙孙来,自然更关心了女儿。
  “秀秀生了?”张启的脸色,是惊喜交织。
  “算算日期,这四月就应该生了。”柳章氏回道:“洗三的时候,我和你岳丈领着春旭回了凤凰村一趟。就洗三的家宴上,你娘给两个外孙孙取名了。哥儿名唤春福,姐儿名唤福娘。”
  “长辈赐名,自然是极好的。”
  张启表示,他真不介意他娘给孩子们取名。
  “你府试重要,一时不落家。两个孩子总要个名儿叫唤,你娘是家中长辈,给晚辈取名儿应应景,就图个吉祥如意。”柳章氏见女婿还在乐呵,便笑道:“既然你中意两个孩子的名字,那就成了。”
  午时。
  柳青河这位县衙里的吏房文书是下差回家。当然,随柳青河一起回来的,还有在学堂里念书的张春旭和小舅舅柳大山。
  柳青河和柳章氏夫妻二人,膝下目前有一儿一女。大女儿是出嫁的柳秀秀,小儿子就是比张春旭大两岁的柳大山。
  说起来,柳秀秀和柳大山这一对姐弟,相差了整整十五岁。其实,在这一对姐弟之间,柳青河和柳章氏夫妻是夭折过一双儿女。
  往前数十年的光景中,世道是真不太平。大灾时节,孩子染上疾,也就是看命够不够硬了?
  对于应天府下辖的锦城县百姓而言,龙凤元年,小周王被朱丞相迎来了南边后。这日子才是一天比一天有盼头。
  朱丞相在百姓们眼中,就是一位贤臣能臣啊。
  至于小周王是昏是庸?呵呵,百姓们表示,他们也不知道。
  柳家的午饭,很简单。
  就是两荤一素,一汤一饭。
  荤的,是一条清蒸河鱼,以及回锅肉炒菜邦子。素的,是小炒的蒜蓉青菜。汤嘛,则是洒点油花儿的一沙锅蛋花汤。至于饭食,就是粗细粮混合煮成的杂合饭。
  这一餐,对于百姓家而言,算得美味了。毕竟,不待客的话,一般人家是一月里也就动那么两回荤腥。
  饭罢后。
  张春旭和柳大山下午还要上学,这会子,就去午睡片刻。
  张启和岳父柳青河是相对而坐,在堂屋中聊起一些外面的事情来。
  “张家郎,你对仕途一道,还要着眼于科举上奋力拼搏吗?”柳青河准备问了女婿的意愿后,再提点建议。
  “岳父,小婿此来,是来求教的。”
  张启说了他的苦衷,道:“小婿在科举上,童生怕是到头了。”
  “如今小婿上有高堂,中有娇妻,下有三个孩儿。论起来,小婿一介男子汉,多年来全靠家中奉养求学,忏愧啊。”
  “岳父,小婿想寻一差事,正紧的谋生养家。”
  成家立业。
  张启想他已经早成家,儿女都三个。应该立业,给孩子们留一点家当了。毕竟,三个孩子长大后,儿子要娶妻,要儿媳妇的聘礼。女儿要嫁人,要抬出门的嫁妆。
  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子,满门老小担肩头,张启有强烈的危机感了。
  “您意下如何,觉得能行否?”张启的问话,让柳青河这位文书是微微沉吟。
  片刻后,柳青河才是开口,压低了声音,说道:“本来衙门里的小道消息,是不当透露出来的。不过,咱们翁婿之间,不讲外话。”
  “小周王怕是要倒啊。”
  “朱丞相要做天子了。”
  这一席话出来,张启是唬得面色苍白,他喃喃道:“这,这……”半晌里,竟是憋不出别的字眼来。
  “此话此时,出我口,入你耳。”
  “等你出了这屋门,我这岳丈是不会承认说过这等大逆不道的话。所以,张家郎,你小子把那些自唬自的心思,都搁置了。”岳父柳青河伸手,轻叩了桌面。那“叩叩”的声音,拉回了张启的心神。
  “小婿不懂,那等贵人的事情,与小婿的差事有何干系?”张启决定了,他还是当个本份人。
  没那三分三的真本事,不谋了梁山路。
  “当然有关系。”柳青河这个老岳父笑道:“拱卫司,听过吧?”
  张启点点头,道:“替丞相查巡民情,缉拿罪犯。”
  柳青河停了手头的轻叩,沉吟片刻后,讲解道:“咱们锦城县属于应天府管辖,这地头是丞相的发家之地,消息自然也是灵通着。”
  “拱卫司要扩编,需要一些读书人充实进去当笔杆子。”
  “偏偏拱卫司的名声,在仕林里不是特别的正派……”话到这里时,柳青河那笑声里,有些冷嘲了。
  其实,拱卫司的名声,在仕林的舆论中,简直就是被喷击的对象。毕竟,这拱卫司不听君主小周王喻令,而是一心一意团结在朱丞相的麾下。
  对于儒家学徒,如何能忍?
  这简直是目无君上啊。
  “这,能成吗?”良久后,张启抛掉了读书人的颜面,准备老实的谋份公差。
  “你虽是童生,好歹也算读书人。若再加上我这边的一些人脉,上下多加打点,有八成的把握能成事。”柳青河给了肯定的答案。
  “如此,拜托岳父大人了。”
  张启起身,躬身一礼。


第3章 
  午时三刻,午歇的张春旭和小舅舅柳大山醒来。
  两个童子稍稍洗漱,整理一翻衣裳发髻,就是要去学堂念书了。
  张启表示,他将归家,长子也会与他一起回去。至于学堂那儿,自然是张启这位家长,领着长子张春旭去跟先生请假一次。
  待张启陪着长子张春旭和小舅子柳大山离开了柳家时,他岳父柳青河坐了椅子上,在正屋里翻看了好女婿给留下来的礼物。
  “哟,这些书籍是哪儿来的?”
  柳章氏栓好了小院门,这一转头进正屋后,就问了话道。
  “张家郎在府城时,抄了两套好书。一套准备留作张氏的家传,一套留给了大山那孩子。”柳清河一边回话,一边是搁下手中正将翻看的书籍。
  他伸出右手抚了抚自己的胡须,笑道:“都说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这礼物,大山往后用得上,张家郎送得甚合吾意。”
  “女婿当半子。”
  “咱们秀秀刚给张家郎又添了两个孙孙,那张家呀,当家的你能多帮忙,就帮上一把。好歹让秀秀的日子过得松快些。”
  柳章氏心疼女儿,在丈夫跟前是提提醒。
  “哼,就是张李氏那个神婆在,张家就穷不了。”发妻的提醒,让柳青河有点挂不住脸。
  说起来,老柳家的家境,那在整个锦城县来讲,都算是中上等的。
  张家算什么?
  八年前的张家,就是孤儿寡母。家中有十亩薄田,连个家用都不够嚼的。更何况,还供了张启读书。
  呵呵,打从读书是个吞金兽这上面看,就可以想像一二,当时,张家得多穷?
  那么,老柳家为何又乐意嫁了闺女呢?
  这里面说起来,就是一笔的糊涂帐了。
  八年前,也就是龙凤二年,柳青河和柳章氏膝下唯剩下一女,这一女便是柳秀秀。柳家夫妻自然是待女儿如宝如珠的珍视着。
  柳秀秀的婚事,柳章氏也是有早早相看的。奈何,这女儿的婚事似乎有点不顺。这中意的人家,总在柳章氏起心要托人说合时,就遇上些小状况,然后,莫名的无疾而终。
  龙凤三年,在凤凰村十里八乡里,有点名声的张李氏托人上门了。这一回,张李氏是为儿子张启求娶柳家女来着。
  一听张家的情况,柳家夫妻哪乐意推了唯一的女儿入火坑啊。
  在当时的柳家夫妻眼里,张家跟火坑没俩样。
  张启是一个文弱书生样,没功名傍身,没殷实祖产,更没有养家的本事。唯一靠着的,还是家中寡母支撑门户。呵呵,这样的求亲人家,柳家夫妻没把媒人打出门,都算得知礼了。
  毕竟,这哪是来结亲,这是来结仇的。
  张家确是好耐性,连托了三波的媒婆上门。在被柳家一一婉拒后,于龙凤三年的立秋,张李氏亲自登门了。
  到如今,柳家夫妻都还记得,当时张李氏的话。
  “我是个妇道人家,却也有点小法门。若得一些虔诚的供奉,为人办事,求一个传承家族香火的子嗣,未尝不是没几分的机会。”
  “就不知道柳家可盼了儿子?”
  张李氏的话,跟黄钟大鼓一般的敲在了当时的柳家夫妻耳中。
  柳章节当时就想求话。
  柳青河是衙门里行差的人,那等一仰一俯搓揉人的法子,本身通透着。柳青河当时就问了:“你有何求?”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
  世间岂有天上掉陷饼的好事?
  张李氏当时很镇定,介绍道:“妇人夫家姓张,有一子名张启。日前,托了媒人来求娶贵家女儿。”
  张李氏这话一说,柳家夫妻又不是傻子,哪能不懂张李氏话中之意嘛。
  柳章氏很矛盾,她一个妇人,在这时代里,没给夫家留住传承香火的儿子。压力那叫一个山大呀。
  特别是柳青河还是衙门里的文书,锦城县中,有些个商户是有心攀关系啊。那是送女人为柳文书暖榻的,呵呵,可是有的。
  不过,让柳青河拒绝了。
  柳青河心头敞亮,不准备揽了麻烦。毕竟,庙堂上的朱丞相,最恨下面人贪污受贿。柳青河对商人的习性了解着。商户在你身花了一文钱,不挣回个一百文,那都叫亏本了。
  柳青河这会儿奈得住性子,还在沉默。
  柳章氏却是心头又酸又涩。
  这没儿子,就是柳章氏的软肋。被一戳,一个准头。
  柳章氏没底气,叫自家丈夫百年后,连个供奉香火的后人也没有。那样做的话,是要叫人戳脊梁骨的。
  如今,有人说,有法子帮忙,求到了一个儿子。
  这无疑是天降甘露啊。
  只是,大女儿秀秀也是柳章氏的心头宝。一时间,用大女儿的终身幸福做抵押,柳章氏又舍不得。于是,柳章氏的神情,叫一个变幻莫测。总之,一时间是复杂莫名。
  便在柳章氏要开口的时候,柳青河先说话了,他道:“张李氏,凤凰村的神婆?”
  “你这等人,最好守了本份。莫要以为世人好骗,需知国法无情。”
  “哼,纵使高僧、真人那般的术数精深,使得神仙手段的一流人物,也还得尊了庙堂上的贵人法度。”
  “你嘛,莫自视太高。欺我这等小小书吏,真以为衙门是摆设不成?”柳青河的话,越说越是带上了衙门里的官腔味道。
  张李氏的神色一凝,那眉头是抖动了好几下。
  “贵家夫妇二人,是误会了。”
  张李氏陪着笑脸,解释了话,道:“我是真心喜爱贵家女儿,想为我儿求娶。在这,妇人敢担保。我儿将来对过门的妻子,必然是一心一意。”
  “若我儿敢有二心,叫妇人我穿肠烂心,永坠地狱。”
  张李氏对自己的狠劲头,还有那毒誓,倒是稍稍削减了一些柳青河的敌视。毕竟,柳青河是衙门里的差人,是真正见过些世面的。
  世间男儿,特别是读书人。一朝富贵后,多凉薄啊。
  特别是世道对女子的束缚,又叫一个刻板。
  当然,这也是因为柳青河膝下就一个女儿。这宠女儿,宠着宠着宠到了心窝里。自然就是盼着,为女儿寻觅一份好姻缘。
  好姻缘,标准是什么?
  自然是百种人,万般样。
  柳青河对女婿的要求,自然是要女婿待女儿一心一意,又要家世尚好。至少,让女儿嫁过去,不愁吃,不愁穿,最好还是一个读书人。
  没错,就是读书人。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不是仕林中人,没有功名在身,多少家产皆是虚妄。
  君不见,应天府的沈首富被朱丞相当肥猪宰了过年啊。
  呵呵,所以嘛,柳青河挑女婿的眼光,真是又毒又辣。于是,柳秀秀的婚事,才会被柳章氏琢磨琢磨着,一直给订不下来。
  “咯吱”声响起,是东厢房的屋门打开。
  一位容貌清秀的少女,她穿着红色的儒裙,配着浅色的宽腹腰带。那腰带之上,更是佩了福字坠儿。她走路时,脚步盈盈,气质娴静,那福字坠儿下的流苏,有微微的起伏。
  来到正屋中,少女盈盈施了大礼,拜服在爹娘跟前。
  “女儿不孝,愿求一事。”
  “说。”柳青河望着似乎是做下重大决定的女儿,回了一字道。
  “请这位张家婶婶施手,为爹娘求得一个儿子,为女儿添个弟弟吧。”少女正是柳家夫妻唯一的女儿秀秀。
  秀秀磕了一个头,再道:“只要这位张家婶婶依言,让女儿如愿以偿,亲眼见得弟弟的誔生。女儿愿意嫁进张家为媳妇。”
  “爹娘,求二老同意了女儿的念想吧。”
  秀秀的话,说得诚恳。
  她的眼神里,含了期望。
  柳章氏听到女儿的体贴之语,是眼中含了眼泪来。
  倒是柳青河心知肚明着,怕是他这女儿给他夫妻俩递来落脚的台阶。
  儿子,儿子……
  若可以求得,柳青河自然是巴巴愿意的。毕竟,柳青河怎么可能想成为绝户,百年之后,在地下之时,连个祭祀的子嗣都没有。
  那样的话,都无颜面见祖宗啊。
  “爹,娘……”
  秀秀又唤了声。
  “当家的,要不,您同意了秀秀的孝心吧?”柳章氏落了泪,忍忍心中的痛楚,提了一句话道。
  “随你们吧。”
  柳青河说了这话后,不再多言,提步就出了柳家小院。显然,这位柳家的当家人,是不想在家中多待着了。
  柳青河的离开,事情的主动性自然就是柳章氏得担起来了。
  “秀秀,你回屋吧。”
  “剩下的事情,娘和张家嫂子聊会儿。”
  柳章氏还是顾忌了女儿的名声,倒底不想在事情没定性前,把女儿家的体面全驳了下来。于是,提醒着女儿回屋里去。
  秀秀见着目标达成了。
  于是,她是对她娘柳章氏,还有张李氏二人,各福了一礼后,才是离开正屋回了东厢房。
  龙凤五年,柳青河和柳章氏的小儿子柳大山出生。同年,柳秀秀嫁进了张家,成为张启的媳妇。
  龙凤六年,柳秀秀和丈夫张启育孕了长子张春旭。
  龙凤十年,四月十五日,申时初,张启邻着长子张春旭,一起走着山路归家。
  刚进凤凰村,村中的亲戚和邻里就是围住了张启父子二人。特别是张氏族里的叔伯,对待张启父子很是热络。不住的夸了张启,为张氏争回一口气,为凤凰村添了大大的光彩。
  呵呵,众人的夸赞,自然是因为张家龙凤胎洗三那一日,村长张太平领着里正专门走了一趟张家。
  在亲戚邻里的见证下,里正掏出来县衙门的喜报,宣读给众人听了。
  张家郎,张启过了府试,如今是童生。
  童生,算不得正式的功名。
  可这却是读书人迈进了仕林圈子的一道门坎儿。若连童生的资格都没有,那自呼自己为读书人,是挺心虚的一件事儿。


第4章 
  待张启父子从热情的包围圈里出来时,已经是两刻钟后了。
  “叩叩”的敲门声响起,小院内,张李氏回了一声,道:“来了,来了。”
  等张李氏打开小院门,见着儿子和大孙子时是被好好的惊喜一回。稍片刻,张李氏回过神后,欢喜极了,说道:“快进屋,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