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之幸福农家妇-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胡桃儿进门对着这胡梨儿就是一顿数落:“你说说,我们姐妹五个就没有你这么面的,怎么在家里当闺女的时候你还跟个小辣椒似的,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到学会出了事儿瞒着家里了。你跟老二小时候整天钻一个被窝睡觉,怎么你就不能学学她的那股子劲儿呢。”
胡杏儿在家的时候还是个略微有几分腼腆的小姑娘,但是在婆家她可是一点儿委屈都不受。上次就因为跟赵强吵架她婆婆心疼儿子说了她几句,胡杏儿立马就带着俩孩子回来了,正好也对上两个孩子放寒假不用上学。她在娘家优哉游哉的住着,可把赵强急坏了。没办法老太太想孙子啊,一天不见就开始念叨上了,赵强被念叨了两天,亲自上门来接不算还赔上了他娘给的一块儿花布给媳妇儿赔礼道歉这才把老婆孩子接走了。就连李桂兰都觉得自家闺女闹腾的有些过分。
胡梨儿听胡桃儿这么说面上有几分苦笑,她这情况跟二姐那里根本不一样,二姐这么闹是因为有底气,赵家就只有这么两个孙子,当奶奶的一天都离不了。但是她那个后婆婆恨不得他们家孩子都姓了胡呢。她就算是闹得天翻地覆又能怎么样还不如好好的跟振梁有商有量的过呢。
吴红儿见母女三个聊得欢快胡梨儿也的确没什么事儿心里便松了一口气,今天她娘家还有事儿呢。 “娘,既然没啥事儿,我今天就回娘家去了啊。”吴红儿今天回娘家是早跟李桂兰说好的。今天她小侄女满月。农村里只有家里第一个孩子会办满月酒,她二嫂家这都是老二,满月酒当然没有办。只是定了在孩子满月这天一家子在一起吃一顿饭。前短时间大家都忙着分低的事儿,吴红儿只在孩子出生的第五天去看了看。这次如果再不回去恐怕不好看。毕竟孩子就她这么一个当姑姑的。
“没事儿你赶紧去吧,替我跟你娘问声好。给蛋蛋穿厚一点儿,对了就套上那身你拿毛线打的衣服吧。春捂秋冻,早上的风凉别把孩子冻到了。”李桂兰也知道儿媳妇儿娘家有事儿,本来吴红儿都跟她说不回去了,但是被李桂兰推辞了。梨儿这也没啥大事儿,就跟平时来住娘家一样,哪能不让儿媳妇回娘家呢。难道只有自家的事儿是事儿别人家的都不是不成?
作者有话要说:有些卡文,这章写的好艰难。。。
☆、第45章 日常
吴家虽说没给孩子做满月酒;但是今天也挺热闹。高贵棉的娘家人,吴家一大家子,再加上一群跑来跑去嬉闹的小孩子;整个院子都满满当当的。
吴红儿一家三口一过来,李桂兰便迎了上来;拉住吴红儿的手说道:“来了?还以为你俩今天得来不了呢。”农村里根本不可能有秘密,就算是吃个肉菜也能传的满村子都是;更何况胡梨儿婆家闹出的那桩子事儿了。
李桂兰也听到了风声,还想着这下女儿和女婿一定过不来了;没想到俩人虽然来得晚了但是却也来了。
“事情已经解决的差不多了,在家里也没什么大事儿婆婆就让我们先回来了。”当着这么多人吴红儿也没跟李桂兰细说;用一句话便含糊了过去。
李桂兰也知道这不是说话的时候,见蛋蛋一个劲儿的抻着小脖子四处看,她便笑着接过外孙子说道:“哎呦,你看我们蛋蛋一点儿都不认生。”六个多月大的小孩子不管做什么动作都萌的不行。再加上孩子随了吴红儿皮肤白,穿着一身浅绿色毛线打的毛衣毛裤,胖嘟嘟的小脸显得格外可爱。
周围的人也一个劲儿的夸这孩子长得好,取了父母的长处之类的话。胡国栋听得与有荣焉,不过他历来是个勤快人,便对李桂兰说:“娘,要不我去炒几个菜吧。”胡国栋学了胡老屠七七八八的手艺,做起菜来那是很不错的。
吴家的男人都是板凳到了都不会扶的主,因此对胡国栋真是丈母娘看女婿越看越欢喜,“不用,你爹他们都在那屋里侃大山呢,你也过去吧。炒菜什么的有你嫂子和两个婶子大娘就行了。”
把胡国栋打发进屋,李桂兰忍不住跟身边的人显摆“这孩子就是太勤快了,每次过来就算家里没活儿也得自己琢磨点儿活干。”
“是啊,是啊。一看就是个勤快孩子。”旁边的人附和李桂兰道。
吴红儿见她娘又开始显摆女婿了,便说:“娘,我进屋去看看二嫂。”
“行,你去吧。”李桂兰摆摆手对女儿说道。
农村里很少有人能把月子坐满的,高贵棉也不例外。她生孩子的时候正赶上村里分地,别说李桂兰一人□□乏术,就是高贵棉月子都没做安生。没办法在屋里根本坐不住。只要是农村人就没有不惦记自家的地的。因此仅仅不到二十天高贵棉就出了屋子。好在她身子骨历来壮实,再加上大家也都顾忌着她的身体状况。所以高贵棉这时候的脸色还算不错。
见吴红儿抱着孩子进来,高贵棉笑着说道:“红儿来了?”吴红儿也连忙跟高贵棉和屋里的人打招呼
高贵棉的屋子里坐着几个她的娘家人,她的两个嫂子和一个妹妹,高贵棉娘在外面跟李桂兰唠嗑没在屋里。吴红儿没嫁人的时候跟高贵棉的感情就不错,见到她来了也格外高兴。
“来,过来看看我们大丫,他们都说这孩子长得特别像姑姑。”高贵棉笑着说道。
“那是当然,这是我侄女嘛。”吴红儿还是孩子刚出生那会儿见过一次,那时候孩子连眼睛都没睁开,浑身都皱巴巴的像个小猴子,根本不可能看出像谁来。今天听高贵棉一说她也来了兴趣。她抱着儿子往小侄女看了看,小丫头正睡得香甜,虽然闭着眼睛但是眉目间的确有吴红儿的影子。
虽然大家都说胡杰像吴红儿,但是实际上这孩子却是十足的胡家人模样,浓眉大眼鼻子高挺,就连他的身高也是,虽然才六个月但是个子已经不小了。说起来倒是大丫更像吴红儿一些。
“嫂子,还真的挺像的。不过大丫长大了一定比我长得好看。她的脸型随了嫂子,不像我是个圆脸。”吴红儿说道。为了近距离的看孩子,吴红儿便把胡杰小朋友放在了炕上,她自己也坐在了炕边上。
胡杰小朋友哪里见过这么小的孩子,他皱着小眉头有些好奇,忍不住的想伸手够,但是他现在还没进化到爬行动物的行列根本不可能够到,见他妈说的十分开心的样子便忍不住冲她啊啊了几声。
“哎呦,蛋蛋这是想看妹妹啦。”高贵棉见到小孩子的动作也颇为好笑,便想把他抱得离自家闺女近一点儿。
“嫂子,你别管他,这小子皮着呢,别让他碰到孩子了。”吴红儿可不敢让自家这个皮小子离大丫近了,这小子整天什么都往嘴里塞。前几天她一个不留神这小子竟然去啃胡国栋的脚丫子去了。大丫才刚满月,可不能让这皮小子闹腾。虽然他的破坏力还很小吧。
“看你说的,这么小的孩子能干什么。来,蛋蛋,二妗子抱抱。”说完就把一直像这边探头的皮小子抱了过来。
“这小毛衣毛裤是你打的吧,手真巧。”高贵棉见蛋蛋身上的小毛衣既漂亮又有几分童趣便知道这是出自小姑子之手。小姑子自来就手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前几年她在家当闺女的时候没少给几个侄子做小衣服小鞋子。
前几年布票十分紧张,但是仅仅靠着边边角角的她就能做一件不错的衣服。当年她给南南做的小褂子现在给大丫穿也不难看。还有大丫刚出生那会儿拿来的虎头鞋也是十分精致。
“说起这个我差点儿忘了,我还给丫丫用毛线打了双小鞋子呢现在穿正好。”吴红儿拿过自己随身带的包,里面杂七杂八的都是胡杰小朋友的东西。她从里面找出来双精致的小鞋子,鞋子用的毛线跟蛋蛋身上穿的是一种,只在鞋子上面用浅红色的线勾了一朵花。看着格外精致可爱。
现在人们普遍穿黑蓝灰三色那里见过这么漂亮精致的小鞋子,吴红儿一把鞋子拿出来,高贵棉的娘家人也都啧啧称赞。
说起来做这双鞋也是偶然。现在毛线金贵,最关键的是这么漂亮的颜色根本买不到。这还是胡杏儿专门给小侄子拿来的。看着毛线颜色鲜亮吴红儿干脆用前世无聊学到的方法给儿子打了一身十分可爱的衣服。至于做鞋子这点儿是剩下的,她灵机一动就想给侄女打双鞋,因为剩的线不多吴红儿干脆在上面用别的线打了个花,没想到却更加漂亮了。
有了这个做突破口,一屋子人一直聊到该吃午饭了这才散开了。三个女人一台戏仅仅是一双鞋子,大家都能聊得津津有味。
吃过饭又收拾了残局,吴红儿便跟着她娘回家坐了会儿,至于胡国栋则继续跟老丈人和大舅哥他们在吴新设家聊天。
母女两个也快有将近一个月没见了,自然也是说不完的话,一边往回走吴红儿一边跟她娘说胡梨儿家的事儿。事关女儿大姑姐,李桂兰也是惦记的。
走到门口,远远地看到王兰她娘领着几个孩子在外面玩儿,吴红儿见那个最小的也就是两三岁的样子,便问道:“娘,那个孩子是王兰家的吧?”说起来王兰跟吴红儿没结婚那会儿关系特别好,但是各自成家以后有了新的家庭,再加上也不在一个村里慢慢的也便远了。结婚这一年多以来吴红儿先是怀孕再是带孩子回娘家的次数都不多,见王兰的次数就更少了。
“可不是这孩子到跟兰丫头长得挺像的。到不怎么像她男人。”李桂兰说道。
“说起来我也很长时间没见过她了,她现在还好吧?”吴红儿说道。吴红儿跟王兰虽然曾经是好闺蜜,但是性子却是南辕北辙,王兰活泼有股子闯劲儿,吴红儿温柔性子也比较稳当。
“唉,说起她我也不知道说啥,这丫头年后把孩子留下就进城去找杜君了。就连分地也没回来。她和孩子的户口都在咱们村里也分了两亩地,现在你王叔他们帮着种着。”对王兰李桂兰也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农村女人眼界都不宽,整天心心念念的无非就是孩子和丈夫罢了。本来她以为王兰只是想她男人了过去看一看,但是没想到这孩子一走就是小半年,连孩子都扔给了她娘了。都是当娘的,这么干脆利落的把孩子丢下可见也是个心狠的。
“那她几个嫂子肯啊?”吴红儿问道。其实王兰跟几个嫂子一直有矛盾也不是王兰一个人的问题,她那几个嫂子就没有一个好相与的。
“有什么不愿意的?兰丫头有两亩地呢,打的粮食她也不要,只让你王婶儿帮着带孩子就行了。才两岁大的孩子能吃多少?最后还不都是他们的。”李桂兰说道。“就是可怜了那孩子,爹娘都不在身边,就算你王叔王婶都疼他,跟亲爹娘也没法比。”
吴红儿听到这里没说话,王兰小时候就是一个有志气的人。那时候不管做什么她都要拔个尖儿,别人有了什么她就一定要有更好的。吴红儿不同,也许是再世为人的原因,她有些随遇而安得过且过,也许正是因为如此两个人才相处的那样好吧。如果两个人都是针尖对麦芒的,每天不吵架就不错了。
吴红儿一直认为性格不分好坏,她从来没觉得王兰的性子不好,但是这样的性格以后一定会活得比较累。而她,重活一世本来就是天大的幸运,她只要好好的享受这份幸运便好。
作者有话要说:其实吴红儿的性格取自斑斑自己,王兰的性格是斑斑的一个同学。而现在斑斑明显不如人家混得好。。。
☆、第46章 生病
因为惦记着家里;吴红儿一家三口在娘家待的时间并不长,下午三四点钟就回去了。
胡梨儿在娘家住着对吴红儿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改变,甚至因为有胡梨儿时不时的搭把手吴红儿反倒轻松了很多。不得不说胡梨儿是一个很好相处的人就连两个孩子都被她教育的很好;小小年纪都是十分嘴馋的,尤其是胡梨儿家的条件不好;这样的孩子该更馋才对,但是每次胡家做什么好吃的;两个孩子都没有任何的争抢。
不过很快她就轻松不了了,蛋蛋生病了。春天乍暖还寒,是最容易生病的时候;尤其是小孩子因为抵抗力弱这时候更是他们生病的高发期。尽管蛋蛋平时很健康;但是这次也免不了得了感冒。
天儿还冷的时候蛋蛋还小,因此一直被拘在屋里,现在天儿暖和了,这小子也是个喜好热闹的,没事儿便抻着脖子想往外走,也许是在外面受了凉,这不就发起了高烧。蛋蛋烧起来的时候是半夜,自从有了孩子吴红儿和胡国栋晚上睡觉的轻的很,实在是孩子半夜既要吃奶又要把尿,半年多下来两个当父母的就算是睡觉都得睁一只眼睛。
半夜里吴红儿突然听到孩子的哭声猛地就坐起来了,连忙把孩子抱起来一摸,果然是发烧了。胡国栋跟着吴红儿也迷迷糊糊的坐起来说道:“怎么了?”
“发烧了。”吴红儿的声音有些发颤,对于疾病她总是有些莫名的惧怕,上辈子她就是被病痛折磨死的。
胡国栋一听也发了慌,连忙起来给孩子找药。家里有小孩子,最近又是感冒多发的季节,李桂兰便在家里准备了一些感冒药,不过这么小的孩子该吃什么怎么吃?胡国栋拿着两包药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两口子的动静有些大,不一会儿李桂兰和胡老屠也醒了:“国栋啊,蛋蛋这是咋的了?”
“娘,孩子有点儿发烧,您快过来看看。”吴红儿声音里带了哭音。
尽管平时表现的再成熟懂事,吴红儿和胡国栋都还是二十出头遇到事儿就两眼一抹黑的小年轻,在这种时候就只剩下慌乱了。没办法蛋蛋真的很少生病,现在突然起了烧,两口都急了。
李桂兰一听大孙子病了匆匆忙忙的披了件衣服就进来了。她一进屋便连忙看孩子。孩子眼角含泪,正小声的抽噎着,这孩子从小生下来就壮,哭起来也是扯着大嗓门。现在这副可怜巴巴的样子,简直是在拿刀子挖李桂兰的心了。“哎呦,作孽哦。来奶奶抱抱。”
李桂兰摸了摸孩子的额头,心里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虽然是发烧了但是烧的并不厉害。李桂兰养了六个孩子,基本上一摸一个准儿。“你们两个是怎么看孩子的,孩子烧起来来了才知道,幸亏烧的不严重,要不有你们两个哭得。”虽然心里松了一口气,李桂兰还是把小夫妻训了一顿。
见胡国栋还在那傻呆呆的拿着两包药,李桂兰便说道:“别在那傻站了,这么小的孩子哪能吃那个。”不过到底是心疼儿子,李桂兰见小两口都面色着急便说道:“没多大事儿,估计就是白天受了点儿风的缘故,一会儿熬点儿葱姜糖水给孩子喝就好了。”
胡老屠知道大孙子发了烧也在外面待不住了,但是大半夜的胡老屠再着急也不能进儿媳妇的屋子,因此他在屋外咳嗽了两声便说道:“他娘,蛋蛋怎么样?”
“没事儿,老头子你去烧点儿热水,再给孩子用葱姜和红糖熬个热水喝。发个汗就没事儿了。”李桂兰说完,胡老屠便匆匆的去忙活了。
农村里看病难,但是养过几个孩子的经验都丰富一点儿小感冒根本不用吃药,用点儿小偏方就能治好。
大半夜的主屋这么折腾,胡梨儿听到动静也连忙起来看看出了什么事儿。等进屋来以后才知道是侄子发烧了。见平时精明大方的弟妹眼角都带着泪胡梨儿便安慰道:“没事儿红儿,小孩子发个低烧是很正常的,也不用吃药,你一会儿用酒精给他擦擦脚心手心,再给孩子多喝水发发汗就好了。”
胡梨儿说的还真没错,当年她怀着老二的时候因为婆家那一堆烂事儿整天着急上火,孩子生下来的时候就不如大丫头那么壮。没满一周的时候经常闹个小病什么的。那时候两口子一清二白的从家里搬出来,连住的地方都是借的,哪有钱看医生,都是胡梨儿这么小心翼翼的照顾着才好的。现在孩子都这么大了照样健健康康的。
不一会儿胡老屠便端着葱姜熬得糖水过来了。虽然放着红糖,但是里面放着葱姜有一股子辣味儿,本来就不舒服这么难喝的东西蛋蛋根本就不喝,拿着勺子喂到嘴里便吐出来。连着试了几次都喂不进去,吴红儿的眼泪就下来了。
孩子难受哭,他娘在一边儿跟着哭,娘俩儿哭得一个比一个厉害。这幅样子让李桂兰和胡梨儿都无奈了。“梨儿你抱着孩子,我来喂。”胡梨儿照顾孩子是非常有经验的,把孩子的鼻子一捏,李桂兰的糖水便灌进去了。娘俩儿合作着让蛋蛋喝了一小碗儿,又用酒精给孩子擦了有半个多小时的脚心手心,再一摸孩子的烧已经退了不少。
“好了,梨儿你还有身子呢,赶紧去休息吧。今天晚上我在这看着。”见胡梨儿脸上不可避免的带了倦容,李桂兰便说道。怕孩子半夜再烧起来,她是怎么也不放心回去睡的。至于胡国栋和吴红儿这俩孩子平时看着一个比一个稳当,但是孩子一生病才知道一个比一个不靠谱。
胡梨儿见的确没什么事儿了,吴红儿和李桂兰也一个劲儿的让她去休息便回去了。胡梨儿回去休息后,李桂兰把胡国栋打发去他们屋里睡觉,她和吴红儿一起照顾孩子。
这么一折腾都后半夜了,婆媳两个也不敢睡,只能在一边眯会儿眼,两个人谁都没睡好。不过好在早上起来蛋蛋已经彻底退烧了。不过还是有些蔫搭搭的,看着就不如平时活泼。身体健康的时候,蛋蛋吃起东西来狼吞虎咽的,现在即使是母乳她吃起来也有一口没一口的。
李桂兰也不敢再抱着孩子出去玩了,就让他在家里待着,当然了葱姜糖水常喝,开水多喝。过了两三天这小子便又生龙活虎了。
不过他这次生病显然把吴红儿吓到了,再照顾起孩子来比平时都要精细很多。她是十分了解生病的苦楚的,她怕生病更怕孩子生病。这一忙碌很快就到了夏天麦收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加一小更,这章字数凑不够一章便当做加更吧,里面给小孩子退烧的土方来自度娘大家不要相信哈。。。我们家到现在连个小外甥都没有,想想都心酸。不过给孩子灌药这件事儿倒是真的,据说我们家太后娘娘小时候就是这么对付我的,一捏鼻子,灌进去。。。
☆、第47章 城里女婿
胡梨儿在胡家并没有待多久;几乎是蛋蛋的病一好,李振梁便来接人了。胡梨儿放心不下家里执意要走,李桂兰见李家那一滩子烂事儿也解决的差不多了;女儿的身体也稳定了下来,便也没有强留让他们走了。
说实话李桂兰对李振梁这个女婿感官还不错,李振梁人老实也疼媳妇儿;就是家里糟心事儿太多了点儿。但是家里糟心事儿多也不是李振梁的错;说起来他的命才是苦呢;想到这里李桂兰便心软了。
一个大男人独自在家恐怕连口热乎饭都吃不着。就是胡老屠父子两个;别看俩人一手的好厨艺;但是除了家里来人的时候会下厨炒几个菜;日常的饭菜也都是李桂兰和吴红儿做的。当初吴红儿没嫁过来那会儿如果她有个什么事儿不在家,这父子两个宁愿吃饼子喝凉水也是不肯开火的。
入了夏很快就到了麦收时节,今年的麦收时节格外的不同,地里四处都是忙碌的身影,虽然麦子还是大家一起收,但是收完麦子以后这土地就分给个人了。谁家也想早点儿收拾完自家的地然后赶紧播种,毕竟差一天就差一天的事儿呢。以后这收成可不再是集体而是自家的了。种了一辈子地谁心里没有个小算盘儿。
为这个村里麦收的前两天就闹了几桩不大不小的矛盾,最后干脆各家收各家地里的麦子,这样谁也不会多话。
村长的这个法子不错,村民们都跟打了鸡血似的整天待在地里,这种发自内心的劳动和当初那种靠加公分换来的工作时间的延长是不一样的。这种精神状态从任何人的脸上都能很清楚的看出来。一个人与没有尽力明显的很。看到这种状态自从分了地以后便忐忑不安的老村长总算是把心放下来了。有这么大的干劲儿何愁粮食不丰收啊。
胡家地多人少,家里还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奶娃娃需要人看着,家里的劳动力满打满算就三个,还一个是女人一个是老人。以前挣公分的时候看不出来,现在人少的缺点就显露出来了。有三四个儿子的人家只有嫌土地不够的,哪里会有怕干不完的问题呢。不过好在胡老屠和胡国栋都能干,尤其是胡国栋身上的力气就跟使不完似的,干起活来一个便能顶两个。
麦收没两天,胡杏儿便带着赵强回来帮忙了。至于两个孙子赵母没舍得让跟过来。说起来胡杏儿的大儿子现在也不小了,这么大的孩子如果在农村都能当半个大人使了。本来胡杏儿也打算把两个儿子给带回来的,无奈赵母怎么也不肯。家里的两个孙子是赵母赵父的心头肉,别说让他们下地就是干一点儿家务活赵母也舍不得。其实别说赵父赵母,就连赵强的两个兄弟也是十分疼爱这两个侄子的。用他们的话来说以后就指着大宝二宝养老了。至于赵强,有大孙子在眼前反倒没那么金贵了。因此便被胡杏儿带来劳动改造了。
赵强虽然娶了个农村媳妇,但是这下地干活还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拿着镰刀割了没两下他,那双手上面便都是血泡了。别说跟胡国栋比,他连吴红儿和胡杏儿都比不上。人家都割了老远了。他还在低头磨蹭呢。
有个城里人女婿一直是李桂兰的骄傲,但是现在也只能哭笑不得了。但是见这孩子满脸通红,脸上还挂着几道子泥,割一刀麦子便疼的呲牙咧嘴的样子,李桂兰实在是不忍心,也怕给累到了便说道:“强子啊,你来这儿看着蛋蛋吧,这孩子调皮的很我都快抱不住了。咱俩换换,一会儿再换回来。”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李桂兰给赵强找的台阶下,毕竟李桂兰虽然上了年纪,但是别说抱孩子就是下地一点儿问题也没有。再说了孩子躺在他爷爷给做的木头小推车里根本就不用抱。
胡杏儿一直在前面割麦子头都没有回,她懒得理这个丢人现眼的,赵强颇为尴尬的对着丈母娘笑笑,但是到底是把镰刀给了丈母娘,自己去看蛋蛋去了。地里的农具都是有限的,胡家人少分到的镰刀也不多,他占了一把丈母娘只能在一边看着干着急。说实话他在这也纯粹是帮倒忙还不如让丈母娘来呢。
拍拍身上的土,赵强去树荫底下去照顾小侄子去了,这小子似乎知道赵强干了什么似的,冲着他噗的吐了个泡泡,那小表情真是要不屑便有多不屑。
收了麦子便是便要种玉米之类的,这又是一番折腾,胡杏儿毕竟养尊处优了这么多年了,吴红儿以前干的地里农活也并不是很多,虽然胡国栋尽量把重活都自己干了,但是等把地里的活儿忙活的差不多了的时候,俩人还是都黑瘦了一层。
张强在安平庄待的时间并不长,毕竟他在镇上还有一份儿供销社的活呢,前两年这可是是个美差,如果不是有门路的人家根本分不到那里去上班。这两年虽说没那么吃香了,但是毕竟也是一个铁饭碗,赵强是怎么也不肯扔了的。因此他只是在胡家最忙的那两天过来帮了两天忙,其实说帮忙也算不上,谁让他什么都不会会的也干不了呢。
等把地里的麦子收拾完了,李桂兰便开始赶自家闺女了,“好了好了你在这待的时间也不短了,赶紧回去吧,在这待的时间长了你婆婆再看重你也得有意见。”
“没事儿,娘我婆婆和我公爹你还不知道,只要有大宝二宝在身边他俩才顾不上别人呢。嘿嘿,我留在这是有事儿跟爹娘说。”胡杏儿说道。见胡老屠和李桂兰都一副等着她说话的样子,胡杏儿便丝毫不见外的说道。“娘,您借我点儿钱呗。”
“你要钱干嘛?”李桂兰颇为奇怪的说道。说起来其余四个闺女谁借钱李桂兰也不奇怪,唯独胡杏儿开这个口她得问一问。赵强每个月都有四十多块的工资,她公公婆婆俩人都有退休金,他们两口子不用给老人养老钱不说,两老还经常补贴他们。李桂兰怎么也想不出来二闺女借钱干啥。
“娘,你也知道赵强每个月就那点儿死工资,大宝二宝也越来越大了。我得为以后打算打算吧。所以我就想着开个小门脸卖衣服。不过本钱不够才想着跟两老借一点儿。”胡杏儿说道。
虽然现在国家不管个体户了,但是个体户还是颇受人歧视的。三闺女和三女婿到镇上卖菜那是没法子,但是老二也要干个体,李桂兰就有些犹豫了。她倒不是嫌丢人什么的,说起来自家今年不是还养了十头猪,多孵了两窝小鸡吗。但是女婿一家子端的都是铁饭碗,女儿干这个,李桂兰猜测亲家十有□□一定会有意见。
“钱倒不是没有,不过你跟你公公婆婆说过了没有?强子知道不?”李桂兰问道。
一听她娘问这个胡杏儿的脸上的笑便没有了,赵强倒没什么意见,其实他公爹意见也不大,就是她那个婆婆坚决不同意,还说什么“如果大宝二宝的娘是个个体户你让两个孩子在外面怎么做人”之类的话,想起这个胡杏儿就生气。
看到女儿这个表情李桂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钱也不是不能借给你,但是你得跟你婆家商量好了。要是跟你婆家为这个闹矛盾我可不依。”其实李桂兰也觉得自家闺女瞎折腾,女人嘛在家里伺候老人孩子就行了,挣钱都是男人的事儿,赵强又不是不能挣,哪里用得到她在外面抛头露面的。
“爹,你说呢?”从小到大只要胡杏儿开了口,她爹几乎就没有不同意的。记得当年她小时候很喜欢一个头花,但是那头花贵得很,家里女娃又多,她娘怎么也舍不得买,后来跟他爹一说,胡老屠第二天就给买回来了。还有结婚那次,因为她看着她未来婆家大嫂的那块儿手表十分喜欢,他爹愣是在嫁妆里面又加了一块儿手表。
不过这次胡老屠显然也跟李桂兰的想法一致,“杏儿听你娘的,先跟你婆家商量好了再说,爹给你把钱留着。”对女儿的想法胡老屠没意见,甚至他还想着等这两年养猪挣了钱也到镇上去开个猪肉铺子呢。不过女儿嫁了人就是别家的人了,胡老屠心思虽然同意但是到底没同意。
见爹娘都不答应,胡杏儿也没办法,只能泱泱的走了。不过胡杏儿也是死心眼,虽然大家都不同意,但是她却没放弃,只是在心理想着既然不同意就一直磨到他们都同意为止。
见胡杏儿走了,李桂兰忍不住跟胡老屠说道:“你说这孩子整天想什么呢,好好的日子不过就会瞎折腾。说起来都是你惯得。”
见李桂兰把话题扯到了他身上,胡老屠便说道:“说的好像就我一个人惯得似的。我去场子里看看猪去。”说完便走了。
这死老头子,李桂兰笑骂了一句,继续忙自己手上的活去了。
☆、第4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