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商姝-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年代,这种方子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自己捂得死死的,当成传家的宝贝。谁家女儿出嫁,手里面有方子,那可真是有底蕴的人家。
药王谷是什么地方,天底下医术最好的地方,久负盛名,这种东西都能直接拿出来,也是让其他人佩服的。
虽说是知道了一些药方子,到药材的成分足不足,怎么制出最好的药材,要用几分药,这些都是军队里面的士兵不知道的。
最后罗宸还是同董青禾达成了协议,由保和堂与顺安堂的人接下了这笔生意,既然都已经代表皇帝给民众看病了,也不差这点了。
刘叔和于德出去,就是去下面看普通人家药材的成分去了。
董青禾点头:“很好,多跟着做这些,日后门路会很多,这就像是一个缺口,只要控制得当,和其他官家也可以有些往来。”
有了她这句话,计礼脸上一喜,“是。”
董青禾这话就是告诉他,可以放开手去做。
他是知道董青禾马上就要是皇后的,药王谷把手伸远些,也无可厚非。
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董青禾把杯子放下,“我该走了。”
裴念连忙跟上,计礼与于德也跟着一直到后门,目送她上车离开。
于德一直有些不明白,这少东家究竟是谁,是忽然就从太京城里蹿出来,刚开始来的时候,明显是没来过的,也就是外地来的,可来了一年了,一直没离开,时不时过来,那些老神医们一个个平日里傲慢地不行,也对她服服帖帖。
要知道,有本事的人,尤其是自得自己本事的,都有一股傲气,即便是计礼,那些老神医也不是很服气,偏偏是少东家,一个个没有二话。
这少东家,究竟是谁?
计礼看着后门关上才准备回去,叫了他一声:“走了,你小子还发什么呆。”
“哦。”
于德跟上他的步伐,出声询问:“掌柜的,小人记得我们还没有这样大手笔同军队来往的事。”
“我还不知道你在想什么。”计礼笑了笑,一巴掌拍在他的头上,“你小子是个机灵的,看准了,只要是她在,要做什么你只管往前冲就是,绝对不会吃亏的。”
笑话,这可是董家大小姐,未来的皇后娘娘,药王谷少谷主,一个药店在她手里还能越办越差才是一个奇迹。
“是,是。”
于德狗腿地跟上,心里隐隐觉着,也少东家不是一个人忽然来的,这后面必定有太京城里极大的势力。
这样的话,太京城里有几个女人能做到,别的不说,这太京城里,一个牌匾掉下来砸到的都是官宦人家,能够不惧这些官宦人家的,在皇城里面,还真是真正的一方大势力。
这些年他在太京城也待了这么多年来,看过不少热闹,像这样子的衣服料子和绣工,他敢保障,从来没有见到过。
这反而很像是那些大世族里面的人,没错,保和堂这么多年来,开遍了夏国,连董家的顺安堂都不敢惹它,估计真的就是那些真正流传了几百年的世家大族的,那些旧贵族,可是真正有实力。
用街边说书人的话,都藏着呢。
于德心里打了一个寒颤,也不知道这少东家扮演的,究竟是什么样的角色,忽然就一个人出现了。
也没个大户人家的规矩,也没有其他主子。
见身后这小子脸色一直细细地变动,计礼不由乐了,这小子,还真是爱多想。
☆、第一百四十章 太妃太嫔起颜色
董青禾回董府的时候,韩珍恰好派人过来送东西。
来的人是银霜,刚好见到董青禾和裴念的背影,心里抽了抽,这是又出门了。
她也算是见过无数的小姐夫人了,只是有些少爷都没她家小姐这么爱出门。
银霜进门的时候,是竹亦和艾雨接待她的,董青禾在里面卸妆呢。
“小姐。”
竹亦进来,“银霜姑姑来了,送来了新出来的几套衣服,夫人说明日再让您过去挑一些花色的东西,日后送进宫里。”
“嗯。”
董青禾点头,虽说入宫的女子多的是没有大大小小嫁妆,但有些后家还是会想法子送东西进去,至于妃嫔家里面,就不敢这么惹眼了。
明日要挑的,或许还不止这些。
“收拾一下,我去一趟静心楼。”董青禾一直记着自己的东西还没有写完。
“是。”
起身,穿着换了的衣服就往外走,明儿就把东西交给几位姑姑是最好的。
韩珍同秦舒儿在一起商量,帝后大婚的时间已经商定好了,就在九月。
九月一日是最适合结婚的日子,如今已经是七月过,再有两天就是八月了,董家的东西也要准备好。
皇家会赐下东西来作为聘礼,也会在董家摆席,之后若是董家有东西,会在大婚之前随着一起带入皇宫。
原本是要在皇帝大婚之后才进行祭天和朝拜的,为了董青禾的身体着想,就定在了同一天。
一大早就入宫,举行大婚,帝后一起接受朝臣的朝拜和祝贺,之后再去祭天,祭天回宫再开宴会,众人同乐,最后是洞房。
董家有钱这是无疑的,现在就要看皇家会赐下多少东西,董家会送多少东西入皇后宫里,这都是有讲究的。
一般来说,有资格带这些东西进皇宫的只有皇后下任皇后,太子妃。
但只要上面还活着上一辈的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下一辈的一般不会超过去打脸。
太后又不一样,她嫁入皇家是还只是一位皇子妃,上面的人太多,身份不能和如今的太后相提并论。
要是低于当初的皇子妃嫁妆,那也太寒碜了,董家女儿本来就珍贵,还真没有那么薄的,得削减多少嫁妆。
只是董青禾是皇后,皇帝大婚是极少见的,一般在皇子的时候就已经结婚了,皇帝大婚是整个国家的大事,帝后也是夫妻,董家自然不希望董青禾的嫁妆太难看了。
“那就准备两份单子,一份多点,一份少些,到时候看皇上赐下的东西而定。”秦舒儿犹豫了一下,道,总不能太弱了,也不能超过皇家。
“好。”
韩珍点头,虽说女儿不在乎这些东西,但她必须考虑到。
与此同时,宫里面发生了一场大动乱,来得那么急促。
太后娘娘颁布了一条懿旨,所有太妃太嫔都要搬出宫去,有女儿的可以搬到公主府去,没有女儿的,可以搬回自己家族或者搬到太京城里外的园子里。
这就像一场暴风,宫里面各位太妃太嫔都有些猝不及防,一下子就迎来了这个消息。
宫里面是极度繁华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最好的食物、最好的衣服、最好的首饰,处处都是美丽的花朵和珍惜的瓷器。
只是,没有自由。
只这一道懿旨,不少太嫔失声呆坐,慢慢地眼角都是泪水。
这是天大的好消息,没有人愿意继续在皇宫里面住,尽管这里什么都是好的,可都不是这些年老的女人所想要追求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拼死也要生一个儿子,不就是希望自己可以在儿子长大后得到很多自由,被接出宫去。
不是所有人都一定要成为太后,但所有宫里面的女人,都望不到未来。
除了斗,斗下去,否则太无聊了,只有皇帝的恩宠还能带来一点点颜色。
儿子出宫建府,自己荣升,加了一个太字,是有儿子的人心里最满意的事。
毕竟皇帝是儿子的兄长,只要皇帝规矩不是那么严,自己是可以被接出去的。
当下,所有太妃太嫔都让人搀扶着起来,一步步走出宫门,往延禧宫而来。
一路上,一个个互相见到,相视而笑,格外灿烂美丽,可以说,即便是先帝也没有见过这样的笑容。
没有人说话,只是每一个人的脸上,都透着光彩,整个人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
这条路宫妃都走了很多年,无数次了,只有这一次,旁边的花草树木格外美丽,脚下的青石板都那么可爱踏实。
宫妃们渐渐都出现了,聚到一起,往延禧宫方向一步步走过去,仿佛是一场朝圣。
没有声音,一群衣着华丽、佩戴着天下最精贵的首饰的女人,面色红润,步伐轻盈,纷纷到了延禧宫。
“臣妾求见太后娘娘。”
不等宫门外面的人请她们进去,所有人在外面齐声道,声音清脆明亮。
延禧宫她们不知道来拜见过多少次,从来没有这么谦卑过。
涪玉走出来,“奴婢见过各位娘娘,太后请诸位娘娘进去。”
延禧宫里。
太后坐在最上面,一众嫔妃按照以往的规矩站着,就连平日常常称病的嫔妃也都来了,尽管身子很差,但脸上依然有些红晕。
“臣妾多谢太后娘娘。”所有人都给她行礼,这里面有很多人在先帝死的时候是没有资格来朝拜的,都是太后一一提升了她们的品阶。
“都起来吧。”
朱太后扬手,脸上带着笑意。
“多谢太后娘娘。”
一众嫔妃纷纷落座,互相看看自己旁边的嫔妃,这些都是品阶相当的,了解得也更多,头一次,她们这么齐心。
敬太妃是一直捧着朱太后的,一直是她的人,这时候也是第一次这么发自内心地感激太后。
“太后娘娘,多谢您了。”敬太妃微笑,即便是她这地位,眼角也湿润了。
端淑太妃是宫妃里面除了太后之外地位最高的,因为她生了先帝的大公主,皇帝第一个在三岁后活下来的孩子。
这时候也眼角带着泪光,“多谢太后娘娘,娘娘仁慈。”
自从大长公主嫁出去后,她还从来没有这个开心过,从来没有觉得生命如此美好过。
这个皇宫,她待够了,日后还可以去定北王府看看女儿,她已经生了孩子了。
“你们都满意就好。”
太后点头,望过去,每一个宫妃都掩饰不住自己的笑意。
“你们出宫后,要善待百姓,生活低调简朴,谨记先帝的教诲,不拘着你们要在哪里住,报备一声就好,只是要时常为先帝祈福,记着身为妃子的本分,为我大夏祈福。”
太后看着她们道,这是告诉她们不要太过分了。
“臣妾必定谨记太后娘娘教诲。”
只要能出去,她们什么都好,这里许多人从进宫开始就没有出去过。
“就这样定下来,你们要出去,里面外面收拾都要时间,就在下个月要搬的都搬走,只是别急着走,等着喝杯皇帝的喜酒。”
“是,自当为皇上祈福。”只要能让她们出去,什么时候都可以。
第一次,董青禾让所有宫妃心生感激,这可不是太后为她清空后宫。
“得了,知道你们都忙,就都回去收拾吧。”
“太后娘娘。”这时候出声的是惠太妃,她是有一个女儿的,她是二长公主的母妃。
“公主府也建好了,要是想看看,就带着她们一起搬出去吧。”太后笑了笑,“只是,这宫里才是家,日后她们还是要从宫里嫁出去。”
“多谢太后娘娘。”这是良贵太嫔,她是最小的五长公主的母妃,五长公主如今才十岁,年龄虽小,但毕竟是长公主,公主府早就已经建好了。
“太后娘娘,姐妹们也都一起住这么久了,不如明日一起吃一顿,都是姐妹们,也没别人,我们一起乐呵乐呵。”敬太妃道,想一起吃一顿。
“对,对,对。”
“应该的。”
“就是。”
后面的妃嫔们纷纷附和,要走了,她们看以往的死对头也觉得美丽动人,端庄大气。
“都有这个想法,那就好。”太后心里也高兴,大手一挥,“明儿将宛太妃和含太妃也接进来,大家一起吃一顿。”
“多谢太后娘娘。”
所有人齐齐拜倒,这是真心实意地感谢。
“那些你们舍不得,她们也愿意的老人都可以带走,毕竟跟了你们几十年了,只是可别带太多,毕竟宫里还要人呢。”
“太后娘娘说笑了。”还是敬太妃接过了话,她是三公主的母亲,也是太后的人。
“好了,就这样了,都散了吧,明儿记得过来。”
“是。”
等到所有人都走了,九殷上前给她揉肩膀,“太后,各位娘娘都在感谢您了。”
“罢了。”太后摇了摇头,“就知道说好听了,都是女人,只要她们开心也就罢了。”
太后笑了笑,后面的九殷不由想起当初太后还没进宫时,是怎么对当时宫里面的太妃的。
当时是没有皇后的,宫里面的事由贵妃打理,太后还没有搬进来,宫里面没有人能压得住那些后妃。
结果太后直接用手段,捏造了当时皇帝的遗旨,把那些宫妃都给送到皇陵去了。
可谓是直接断了所有的后路,当时后宫空虚,她住进来,就直接掌控了后宫的所有大权。
一直到后来崔皇贵妃得到先帝全部的爱,也没法子把她拉下去。
“都是女人,不管以前怎样,从今之后,就这样吧。”
太后摇头,就这样吧,她也不想一直和她们一起折腾。
这道懿旨下去,整个夏国都沸腾了,首先知道的,还是太京城。
董家自然是第一时间知道的,就连董千未都吃了一惊,感慨:“太后确实是女中豪杰。”
出手极为果断,丝毫不拖泥带水。
“不错,这是她的性子。”秦舒儿点头,她也欣赏这样的女人。
董青禾知道的时候是晚上吃饭,董青度告诉她的。
“果真。”皱了皱眉头,缓缓道,“不愧是当初垂帘听政的太后。”
这手段很好,当年她势力弱,用的是直接断了她们后路的法子,把当年的老太妃,她的婆婆们都给扫地出门,圈养起来,隔绝世间,到现在早就死绝了。
如今她已经是这个国家权利越大的女人,自然不需要再用那种手段,别的不说,如今那些宫妃对她,可是不要太感激,这会让那些宫妃身后的势力也都对皇家心存善念。
这是双赢的局面,那些宫妃过得好,她和皇帝的日子也会好过很多,毕竟没有家族势力,又怎么会入宫当宫妃呢。
“这也好。”
秦舒儿自己走得多了,见多识广,也更希望那些宫妃可以得到自由。
董青禾自己乖乖地吃完了饭,就要回去,这是为了她自己药房的事在忙。
“今晚上早点睡,明儿事还多。”她走的时候,韩珍开口,提醒她。
“是。”
董青禾点头,明儿她一定早早地就过来,好好陪母亲选东西。
对她的乖巧,韩珍很肯定,点了点头,示意她可以走了。
不管是不是应付她,这个态度对太后就好,不能继续她那懒散的性子。
只是,董青禾的性子还是没改过来,造成了日后的一个奇迹。
其他地方也是都议论纷纷。
有些人家有太妃太嫔的,一个个都激动起来,纷纷进宫请旨,找到那些太妃,请教出宫的事。
贺家是没有宫妃的,贺仙漱听说后,更是吃了一惊,像太后这样的人,历史上并不多。
宫妃,只有老死在宫里面的份。
贺老夫人也颇有感慨,唏嘘了半日,叮嘱孙女:“一定要好好孝敬太后,尽量不要同她作对。”
她是太后儿子的女人,等闲太后也不会将她怎样。
“孙女知道。”
贺仙漱自己也觉得千万不能得罪太后,尽管太后这样是仁慈的表现,可是她知道,这也是一种手段,太后有这样的胸襟,胆敢这样突破旧制,更不要说收拾一个宫妃了。
“放心,皇后是你表姐,又是一个身子不好的,只要你不想着利用她,多同她掏心窝子,就能在宫里面占上风。”
贺老夫人交待她,她是不担心董青禾的,但董青禾背后有董家,绝对不会让人轻易对付她。
故此,最好的就是同她交好,毕竟是亲戚。
☆、第一百四十一章 聚文斋
次日。
皇宫,御花园。
太后邀请众位太妃太嫔一起举行宴会,就连宫外的宛太妃和久不出来的含太妃都来了。
同时,御书房,几位皇子也一起在谈这件事。
“母后这是有大气魄啊。”楚林摇着自己的扇子,丝毫不避讳地夸着太后,这是真心实意地夸赞,太后也当得起。
就像董青禾同艾雨说的,太后这是告诉后来的宫妃,别一天到晚就指望着兴风作浪,跟其他人作对,好好的,大家彼此都好。
另外这也是破坏祖宗规矩迎来百姓的支持的一种手段,要知道皇帝买了药王谷的东西卖给普通人就已经赢得了很多赞誉。
很多普通人是不知道所谓的皇室规矩的,他们看来他们自己的规矩就是好的。
别人家的寡妇,丈夫死了,自己没孩子,也是能够外嫁的,毕竟没有要守一辈子的道理。
这皇家不说不能外嫁,总归不能连门都不让别人出吧。
别说,这事情还真是让其他人改变了对皇家的想法,对皇家想法好多了。
不仅仅是这样,其他家的小姐们也都更愿意嫁进宫来了,至少真的不行了,还有个奔头了不是。
“宛姐姐、含姐姐,以前就羡慕你们,现在,我倒是不羡慕了。”
这是一位太嫔,是李家的姑奶奶,她还有老母亲在家里面,这次也可以去见见她的老母亲。
李家是名门望族,多少年的传承了,比皇家都远,她没有生个孩子,入宫的时候崔皇贵妃已经是高高在上的第一人了,她一直没有出头的机会,好在在娘家给力,份位也高。
“这也是太后娘娘给的,我们大家的福气。”含太妃微笑,她原本是一个将门之女,偏偏不受家里宠,娘家败落后在宫里也是深居简出的,到了王府也不例外,比宛太妃低调多了。
“就是,还好我们遇到一位好的太后娘娘,诸位妹妹也都轻松了。”
宛太妃笑了起来,她生了三皇子,先帝第一个长大的庶子,哪里是一个好惹的。
就算是太后,也要给她两分脸面,主要是因为她是先帝的表妹,已逝太皇太后的侄女,她母亲同已逝的太皇太后是亲姐妹。
何况她家里也是地方上的豪门,掌握了一方大权。
“都是托了太后娘娘和皇上、先帝的福气。”
惠太妃笑了起来,她也很开心,至少,在外面,日后她也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女儿。
太后在最上面,同良太贵嫔在说话,良太贵嫔也是她的人,是她专门用来对付崔皇贵妃的,要知道崔皇贵妃可是先帝心尖尖上的人,良太贵嫔能够被用来对付她,自然也不是简单的。
她是所有太妃太嫔里面的最年轻的,也是五公主的女儿。
五公主是先帝所有儿女里面最小的,比崔皇贵妃的四公主还要小,其他几位公主即便是四公主也已经及笄了,就剩下她的女儿,比其他几个人要小上好几岁。
要知道崔皇贵妃已经生下了儿女,已经是站稳了,就连皇后都节节败退,良太贵嫔却能平安生下女儿,可见不是一个简单的。
“多谢太后了,瑛儿还小,我也能领她出去多看看。”五长公主瑛公主就是良太贵嫔的女儿,也是先帝最小的孩子。
瑛公主是最小的,甚至比敬太妃的二长公主更得太后的宠。
“今儿怎么没把瑛儿给带来?”
太后微笑着询问她,她是真心喜欢纯真的瑛公主。
“今儿不是我们这些人聚会么,把她带来做什么,在宫里自己玩呢,反正也饿不着她。”
“那你日后是要去哪里,回家?”
“是要回家住住,也只是住一阵子,毕竟都嫁出来了,没有一直住在娘家的道理。”良太贵嫔微笑,想回娘家,但是不能常住,可以带女儿偶尔回去住住。
她要保持一个高傲的姿态,毕竟已经是别人家的人了,在家族里面她要想获得更多的尊敬,只有让家族对她保持低姿态,有求于他这个太贵嫔才行。
“皇兄,这次可真是太好了,瑛儿一定会很开心的,我把她带到我王府去转转。”
他是最小的儿子,瑛儿是最小的女儿,他们之间一向是最好的。
“我也要带她去看看我王府,母妃一定会开心。”
“你们怎么不想想其他两位妹妹呢?”楚林继续摇着他的扇子,慢悠悠地道。
“额,皇兄不是还有你么。”楚汉笑了起来,一脸的讨好。
楚顼摇了摇头,真是的,这三个人还真是,三个弟弟都让人头疼。
楚琛也摇了摇头,“好了,还是好好做自己的事,要没事就来帮我处理政事。”
“三皇兄一直说他自己厉害,不如让他去帮皇兄。”楚汉直接把楚林推了出去,他才不要做这些,他一个没有母妃的可怜孩子。
在所有还在世兄弟姐妹里面,只有他和崔皇贵妃生的四公主没有母亲。
“我只会风花雪月,皇兄要问我哪一家小姐最漂亮是可以的,其他的估计就没法子了,皇兄也已经选了秀了,连这个都省了。”
剩下的楚原摸了摸头,嘿嘿地笑了,他不喜欢这个是众所周知的。
“好了。”楚琛埋怨的看了他们一眼,“也就二弟还能用用,你们啊,一个个的。”
楚林笑着看了他一眼,因为只有二皇兄是你的亲弟弟啊。
“就让臣弟好好当一个闲散王爷就好了。对了,皇兄你大舅子可是一个真正的人才。”楚林直接把董青度给出卖了。
“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现在我还是不要在青度面前出现比较好。”楚琛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目前还是不要和董青度单独说话比较好。
“青度又不喜欢这些,他们家的人向来不插手政事。”楚琛摇头,这个大舅子对这方面没什么帮助。
楚汉鼓了鼓嘴,“三皇兄既然这么希望,这话做弟弟的我一定会帮你转达的。”
“你这个小子,别忘了我才是你亲兄长。”楚林失笑,忘了这人是董青度的小跟班了。
“别的不说,好歹董家大小姐日后是你都要行礼的,六弟可一定把话转到。”楚顼插了一嘴,嘱咐楚汉。
“好咧。”
楚汉开心地笑了。
他喜欢这样的皇兄们,只是,恐怕也是因为这时候他们没有其他的利益纷争。
楚林一脸不屑地道:“本王还怕他不成。”
就连最诚实的楚原都忍不住拆他的台:“皇兄,我可是记住你今儿的话了。”
“哈哈哈哈哈。”
几个人都笑了,这可真是鸭子嘴硬,就连楚琛这个皇帝董青度都不怕,更何况楚林了,别说,还真只有董青度收拾他的份。
毕竟楚林日常想要的东西,都是董家商铺里面的,他就喜欢董家的东西。
太京城。
太京城是夏国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夏国的皇城,世世代代传承下来,整个夏国就没有比太京城更大的城市。
最开始的时候太京城分为了四处,东西南北城,当然皇宫是在最中间的。
结果后来慢慢地人们居住越来越杂乱,也就没分得那么清楚了,都随便居住。
今儿楚琛就让楚顼陪着,出来打探一下他的子民们。
毕竟和楚汉是兄弟,这几个人都有往外跑的习惯,楚琛政事多,也老是抽时间出来。
太后知道了只是告诉二儿子多跟着他,别让他吃亏,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和善,万一遇上什么事,这想杀皇帝的人多了去了。
楚琛出门也是经常让楚顼跟着,亲兄弟,无所谓了。
这条街上很繁华,是在南城和西城交接的这一片,是一个大街,里面有很多有名气的店铺。
楚琛一路过来,选了一个小葫芦,想着可以拿出去装些酒,他听人说江湖中就有人拿葫芦来装酒喝,他也想试试怎么样。
一路过来,楚琛越发高兴,没见这一路上子民们都很开心,这都是他这个皇帝的功劳。
作为皇帝,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他最好的事,没见到这些百姓都还穿得挺好。
只是还是有些衣衫破烂地在乞讨的。
楚琛原本是想着都是他的子民,以前出来还会帮帮他们,一直到有一次被董青度给制止了。
董家善堂绝对是一个好地方,从来没有不帮百姓的时候,除非真的是死定了,这些人不去董家善堂寻求帮助,却出来乞讨,要么是不愿意去做事,要么就是故意出来乞讨的,毕竟太京城达官贵人多,随便扔点银子就够他们几个月了。
知道这些后差点没把楚琛给气死,原来还有这种百姓。
要不是楚顼拦着,差点就要通知衙门来把他们带回去强制让他们自己去挣钱了。
今儿一路过来,倒是都还好,顺手把一位跑急了的小孩子跌倒的身影扶了起来,还把一位老伯要掉的鸡蛋接住了。
这点为民好的小事楚琛倒是乐此不彼,总觉得自己这是明君的表现。
楚顼哭笑不得,这个皇兄,真是在宫里待久了,出来太遇见了。
“这是什么地方?”
楚琛指着前面的一大片建筑物问楚顼,太京城太大了,楚顼家又在北城,这边其实并没有怎么来过。
“这是一座书斋,如果不出意料,应该是你老丈人家的产业。”
楚顼悠悠地回答他,这里貌似听董青度提起过是他家的。
楚琛有些想扶额的冲动,要这么说他老丈人家的产业就多了去了,何止这一处。
就连这一条街都有可能是他老丈人家的。
这书斋外面有很多世子,这书斋其实也是老牌产业了,聚文斋。
原本是叫做聚文阁的,后来因为这里不卖假货,不卖次品,不卖来历不明的东西被称为斋,这是对聚文斋严谨的售卖制度的尊称。
因为这地方并不是就是董家卖东西的地方,其实也可以称之为一处交易的场所。
有些学子,他们要赚钱,又没有其他的路径,当街卖字这种事实在是有辱斯文,还有些人是因为各种各样不愿意自己卖自己的东西,比如身体不好或者得罪了权贵之类的。
他们就选择把自己的作品交给聚文斋,聚文斋帮他们卖出去,只是他们要一成半的抽成,当然,老朋友就只要一成。
聚文斋名声好,多的是人愿意来买,来的又都是斯文人,不会辱没自己的作品,自己也可以就在房间里面创作,巴结上了聚文斋,也是背靠了一棵大树,因此很多人都愿意。
聚文斋要进去,也是要一些门槛的。
因为它不仅仅做这些买卖,也会买来一些书画出售,甚至会请来一些大儒坐镇,这里因为士子多,大儒们都很乐意来指点。
比如一些闲赋在家的老先生,老太傅就是这里的常客,老太师也来过,周大师也来过好几次。
甚至就有因为在这里得了周大师的青眼,被他收为弟子的先例。
因此这里在士子里面极有名气。
但这两个人是什么人,别说还没没当官的士子,就连普通官员都入不了他们的眼。
“那我们也进去看看。”
楚琛道,他挺感兴趣的,想去看看。
“嗯。”
后面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