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强娶王妃:王爷太霸道-第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金旭因循私枉法、草菅人命等多项罪名被大理寺收监。郎中助纣为虐反遭毒手,罪有应得。姜氏谋财害命,杀死吕成业,之后为掩盖罪名,又谋害崔师爷与郎中、以及大理寺执事康钊。因为她已经自杀,判曝尸示众十日,以昭华氏沉冤。另外,小翠忠心为主,崔师爷胸怀大义,厚葬二人,并重赏乞丐阿三。康钊加封大理寺行走,厚葬。
    苏礼和被停职思过三个月。他在京城新购了一处宅子,从此便在新宅中闭门思过。
    走出大理寺,苏礼和长长吐出一口气:他聪明地收敛了锋芒。总算是有惊无险地退出来了,思过总好过丢命。
    他猜,丁朝珍一定是发现了什么,所以才急着匆忙结案。根据金旭的口供,背后主谋显然不是姜氏,那个人,连丁朝珍都不肯招惹,他当然不会多事。
    【。。】
    金銮殿上的人看过丁朝珍的折子,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康钊也是被姜氏谋害?”
    丁朝珍揖道:“是。姜氏自尽时留有遗书,承认了所有罪行。”
    皇上沉吟片刻,吩咐:“查明康钊遇害经过以前,不得结案。”
    朝堂上顿时哗然。所有人心里都明白,皇上要查的不是康钊遇害案,而是要借康钊遇害的事查办什么人。姜氏有可能是谋害康钊的真凶,也有可能是真凶推出来的替罪羊。有时候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说法,不一定是真相。但是没有人敢说出来,只敢高呼“圣上仁德”。
    苏礼和正在停职思过中,幸运地逃过这个棘手差事。丁朝珍另外挑了一个谨慎的人,叫做屈少杰的,来办理此事。因为年关将近事务繁多,也因为大家心知肚明的一些规矩,暂时没有人来催促案件进展。
    整件事情中,惟独定国侯蓝烈倾置身事外。为了看一眼秦淮夜景,他甚至私自离开京城,千里迢迢跑到金陵。然后在风月场里争一位名妓,跟当地的公子哥发生冲突,还打破人家的脑袋,差点闹出人命。二天事情闹到县衙,把当地知县吓得不轻,赶紧把折子往上呈,最后摆上皇帝的书案。
    开玩笑!如今蓝烈倾虽然没有实权,可是积威仍在。再说,谁不知道定国侯是当今圣上最亲近的兄弟,哪里敢得罪!
    皇帝夏靖泽看完折子,气得连称“荒唐”,连书案边的砚台都

  ☆、238。第238章 :内容

皇帝夏靖泽看完折子,气得连称“荒唐”,连书案边的砚台都摔了,并派禁卫军统领吴瑾亲自出马,把定国侯重新“请”回京城。蓝烈倾丝毫不觉丢脸,反而笑呵呵地同皇帝打商量:“二哥,京城才多大点地方?早年我没有时间,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出去玩玩又何妨?”
    当初,蓝烈倾请退是有条件的:呆在京城候命。皇帝本来还打算向他问责,听他这样一说,难听的话反而说不出来了。他顿了顿,无视他的嘻笑,直接切入正题问道:“康钊的事情知道吗?”
    定国侯把玩着翡翠扳指,漫不经心地回答:“听说过。”
    “朕始终觉得此事有蹊跷。五弟你看……”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定国侯赶紧连连摆手:“朝廷里那么多人可商量,多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二哥你明明答应让我过清静日子,何必抓着我不放?”
    皇帝叹了口气。早年为了他的登基大事,定国侯尽心尽力,好不容易迎来太平盛世,他想过几天闲散日子,倒也是理所当然。人各有志,皇帝不愿强求这个弟弟,只得挥挥手,放他走人。没几天便收到线报,称定国侯连续数天都睡在暖玉阁——京城最大的青楼,根本没踏进侯府半步。夏靖泽无奈扶额:真是越发不像话了。
    查案归查案,启国境内,新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厚。纵然有再大的事,也能被这种热烈的氛围淹没。每个人脸上都是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地回家与亲人团聚。
    除夕夜,定国侯蓝烈倾、淮阳侯夏靖琪,作为当今圣上的亲兄弟,同时受诏入宫,与圣上共同守岁。坊间传闻,定国侯是在玉阁接的诏书,当时他衣衫不整,浑身酒气,站都站不稳,禁卫军统领吴瑾无奈,只能用八抬大轿将他送进宫中。
    不同于留京的定国侯,当今圣上登基后,原四皇子夏靖琪得到淮阳一带的封地,人称淮阳侯,受封后直接去了属地,从未入京。此次受诏而来,他向圣上呈贡一名美人,唤做雪姬,人如其名,雪肤花貌,腰肢纤细。席间雪姬为圣上献舞,身姿极其柔美。定国侯的眼睛一直粘在美人身上。如此明显的逾矩行为,圣上竟然不以为意,反而将雪姬转赐给他。其受宠程度可见一斑。
    而定国侯居然毫不推辞地受了,当即便谢过圣恩,无视在座的一干人等,直接拥着美人离席,惊落一地的眼珠子。
    大启年,正月初一,大启王朝歌舞升平,江湖与朝廷贺声一片,到处都是“恭喜恭喜”。
    与普通人家的热闹相反,闲阁里没有半点新年的气氛,仍与往常保持一样。
    对他们来说,过年,只是一个绝佳的杀人时机罢了。因为在这个时间里,所有人都会疏于防备。幸好所有人都忙着回家团圆,几乎没有人记得仇恨,所以闲阁也没有生意,他们相对还是很轻松的。
    十九清早醒来,看到十三的微笑:“新年快乐。”她揉揉眼睛,从床上爬起来:“十三也快乐。”
    十三帮她梳好发髻,取过刚熬好的粥,看着她吃完,然后拿过新买的裘衣给她披上,牵着她走出房门。她本就漂亮,精致的容颜在白色皮毛的映衬下,愈发惊艳。
    前几日的积雪尚未融尽,太阳羞答答地躲在云层后面,寒风顽皮地撩拨着人心。
    来到院子里,十六正巧从外面回来,手里拎着刚挖出的两只酒坛,面无表情地冲他们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十三亦点头致意。十六最擅长用毒,精通药理,而且酿得一手好酒。只是他酿的酒,一般没人敢碰。因为曾经有人碰过他的酒,半个时辰内便丢了性命。
    没多大工夫,十七也伸着懒腰,从房间里走出来。他随随便便掬了一捧雪洗脸,挂着招牌式的嘻笑凑过来:“哟,小美人,今天也很漂亮。”他前些日子又伤了腿,伤势未愈,走起路来深一脚浅一脚的。
    十七在阁里立足,仰仗的不是卓越的身手,而是极快的反应速度,一般负责应对突发状况,所以挂彩对他来说,是习以为常的事。
    十一避开众人,独自坐在树下,仰头望着天空发呆。他是这批精英中年纪最大的,也是众人惟恐躲之不及的,几乎没有人敢跟他搭话,周围数尺以内无人近身。
    十九远远望了他一眼,对十三说道:“十一最近有点奇怪。”
    “嗯?”
    十九摇摇头:“说不上来,好像经常看见他发呆。”
    十一显然听见了她的话,转头看过来:这丫头,某些时候竟然意外地敏锐。闲阁外热闹的气氛,让他很不自然,脑袋里面有什么东西蠢蠢欲出。可是认真回忆起来,总是空荡荡一片。——他的记忆开始于八年前,完全不记得小时候的事。
    十三失笑,扯开话题:“想不想去京城看花灯?”
    “十三想看就去。”她认真地回答。她惦记着十三有事情要做,很努力地想要配合他。
    “我也去。”一个柔和的女声插进来,正是十二。她倒不是想看花灯,而是记挂着京城里的苏礼和,想找个理由入京而已。十九一向好说话,搭个伴应该没问题。
    十三猜透十二的心思,冷冷瞥了她一眼,唇角微弯,似笑非笑。十二没来由地心头一颤,不敢再靠近他:“我……我还是不去了。”
    苏礼和没有回扬州老家,他正在闭门思过,不能随意离开京城,于是邀了妹妹苏婉入京,兄妹二人一起过年。十二与阁里其他人不同,她从小在正常的环境长大,又是心思细腻的姑娘家,如今冷冷清清的气氛,勾起她往年热闹的回忆,难免伤心。何况她有了喜欢的人,便在心里想:至少见上一面也是好的。
    于是二天,十三便带着十九离开闲阁。他们走后,阁内相对轻松的气氛顿时又紧张起来,每个人都恢复冷漠疏离的态度。十三为人冷漠了一些,但有他的地方,气氛总是相对融洽的。在他们眼里,某些时候,十三说的话比阁主更管用。当年他站在悬崖边,就是用这样的气势告诉他们:我保证,所有人都能活下来,前提是你们要听我的。结果他们真的全都活下来了,于是这批人表面上冷冰冰,心里却对他十分敬服,而且多年未变。
    丁朝珍不可能让无能的人来负责康钊遇害案。他推荐正五品大理寺行走屈少杰的时候,十三就暗暗记在心里,打算机会接触一下,也许就是他要找的人呢。大理寺是非多,能呆在大理寺的,都要有些本事。
    上元节这天,至薄暮时分,街上的花灯一盏盏点亮。十三混在人群里,远远看着屈少杰与几个年青朋友一起,站在灯火明亮处猜谜。十九没有跟着过来,她讨厌人多的场合,十三便让她留在客栈里。
    屈少杰身穿褐色长袍,站在人群中并不扎眼。他面部线条坚毅,眼神映着灯光,透出点清冷的味道。旁边的同伴对他说了句什么,他唇角微弯,与他们一起笑起来,似乎无甚特别之处。倒是他旁边的几位朋友,神色张扬,显得个个比他引人注目。
    十三暗自寻思:会有这种清冷眼神的人,不容易亲近,更不会轻易背叛;不显山露水的性格,恰恰正符合他的要求。
    正想着,屈少杰突然转头,朝这边望过来,恰好对上十三的视线。十三当时便笑了:不错,警惕性也很高。他对这个人极为满意,当下便有了结交的心思,因此不闪不避,反向他颔首,顺着人流走过去,擦身的瞬间,飞快地将一张纸条塞进他手里。
    屈少杰十分惊讶,望着他离去的方向沉思起来。
    “看什么呢?”同行的一名青年拍拍屈少杰的肩膀,问道。
    屈少杰回神,将纸条收进袖里,心神重新回到花灯上面:“没事。灯谜猜到哪里了?”
    【。。】
    正月十六,依着纸条上的留言,屈少杰一个人悄悄出城,果然见等在城外的十三。十九立于他身侧,垂着头,隐去大半面容。
    屈少杰定定神,悄悄捏紧藏在袖间的匕首:“你是谁?”
    “你可以叫我十三。”
    屈少杰望向他身侧的少女,等着他介绍。十三视若无睹。屈少杰等了片刻,见他完全没有开口的意思,只好放弃,转而问正经事:“纸条上的那些话,是真的?”
    十三轻松地笑笑:“大人若完全不信,就不会出现于此。”
    根据十三的猜测,要彻底查康钊遇害的真相,危险性很高,但只要做好准备事宜,还是有很大转圜空间的。他将这些话写在纸条中,屈少杰显然也认同了他的猜测,所以才接受他的邀约。
    “你知道怎么去查?”屈少杰仍然在怀疑。
    十三半真半假地恭维道:“以大人的本事,我就算想出什么主意,也不会比大人更高明。我只需告诉大人一些事,相信大人便知如何去做。”
    屈少杰盯着他:“代价呢?”
    “一个承诺。”
    “承诺?”
    “对。某天如果我需要大人的帮助,会带着这个承诺找您。——大人身居大理寺要职,我自然不会拿杀人放火之类的事情为难您,只是希望大人到那个时候,看在今日交情上,救人一命而已。”
    十九忽然抬起头,打断十三的话:“我会保护你的。”
    十三严峻的表情顿时柔和下来,突然间心情大好。他牵起她的手,眼里笑意盈盈,看着她不说话。屈少杰在看清十九容颜的那一刻便呆住了:天底下竟还有这么漂亮的人!
    十九以为十三不相信她,急了,气恼地甩开手:“打架我是最厉害的。有我在,没人敢欺负你。”
    十三笑意更浓,扳着她肩膀,将她拥进怀里,低声解释:“我知道,所以才带你出来。”
    十九到底心思简单,一句话便轻易哄住,低下头不说话了。她没有听明白十三话里的深意,旁观的屈少杰却听懂了,试探地问道:“你们是江湖人?”
    十三大大方方地承认:“对。”跟大理寺的人打交道,最好的方法便是坦白。玩弄心机的人,他们见得太多,多到心生厌恶。
    屈少杰没有再多问。他对江湖事了解得不多,也没多大兴趣。——知道的事情太多,通常都会死得很快。依他的推测,大约是这两人得罪了什么人物,想退出江湖,又怕被人寻仇,所以想来朝廷寻一个庇护。屈少杰迅速盘算一番,接着问:“为何要找我?”
    “因为大人您最为谨慎,做事更让人放心。而且,我相信大人您最需要我的情报。”
    屈少杰不敢放松警惕:“我为何要相信你?”
    十三耸耸肩:“信或者不信,大人您自己决定。”
    屈少杰沉思片刻:“是什么情报?”
    “不多,却足够震动朝堂。”
    “内容?”
    “与康钊的死因有关。”
    “你不怕我得到消息后反悔?”
    十三闻言轻笑:“二十年来,我看人从未走眼过,这点识人的自信还是有的。倘若这次真的看走眼,大人别忘了,我是江湖人,不在乎手上再多条人命。”
    说完这句半利诱半威逼的话,十三便不再多说。他相信屈少杰已经有了判断。
    其实论势力,定国侯与淮阳侯无疑是最恰当的人选。但是,十三没有打动定国侯的把握,而淮阳侯,十三远远看过一眼,觉得此人过于阴柔,能避则避才是上策。
    屈少杰经过考虑,最终果然还是选择了合作。十三当然不会愚蠢地跑去告诉屈少杰:康钊就是闲阁杀的,凶手是闲阁的人,快来查闲阁吧。——他现在还是闲阁的人,如果闲阁出事,他也逃不掉。
    事实上,康钊的刺杀是由禾先生谋划的,早就完美地抹杀所有痕迹,查起来极其不容易。所以十三另辟蹊径地告诉给屈少杰一个名字:郭茂怀,成功将闲阁置身事外。之后,

  ☆、239。第239章 :一点时间

的表现更是让他相当满意:他蛰伏近两个月暗访郭茂怀,却没有着急寻找问题和搜集证据,也没有一时间向丁朝珍报告,而是悄悄向皇上递了密折。比起丁朝珍,他更相信这个九五之尊的男人。
    比起苏礼和,他不够温文尔雅,却多了一份从容与大气。
    期间,皇宫里发生件大事:淑妃二月底生了个皇子,皇上龙颜大悦,重重赏了一干宫人。结果没几日小皇子就染上风寒,拖延两日后夭亡。皇上大恸,杖责服侍的宫人,冲太医院发了一大通脾气,最后下令厚葬小皇子,举国哀悼三日。
    当天,有人曾见皇上急召定国侯入宫议事,屏退了所有宫人,议了足足两个时辰,没有人知道都说了些什么。暗地里,有消息称小皇子的死是谋杀。但毕竟没有真凭实据,江湖人也不关心这些皇家事,所以很快沉没下去。
    三月中旬,屈少杰递密折的次日,圣上当着所有朝臣的面,询问屈少杰关于康钊案的进展。屈少杰跪在地上不敢抬头,称尚无进展,请求宽限时日。圣上龙颜大怒,将他狠狠一通责骂,接着派出整整一队禁卫军,将屈少杰的家人全部接进大理寺“严加保护”。
    有人隔岸观火,有人等着看屈少杰丢官弃爵。苏礼和思过期刚结束,回到大理寺听说此事,立刻明白事情没这么简单。如他所料般,当家人搬进大理寺时,屈少杰心里其实在偷笑。这次的“严加保护”,表面上看是软禁,事实上真的就是严加保护。最重要的是,如此一来,屈少杰彻底免了后顾之忧,开始专心查案。
    苏礼和仔细斟酌,决定暂时远离这场漩涡。他拿不准将要发生什么事,实现对十二的承诺之前,他不能冒险。
    所以到大启年五月,挑起新一轮风雨的人不是他,而那名御史杨中显;被弹劾的是晋州太守郭茂怀。杨中显这次的弹劾比上次更加严厉,甚至还拿出了证据:金铭签字画押的供状,称他犯下的罪行都是郭茂怀指使。
    明里暗里,看向杨中显的目光顿时复杂了许多:锋芒太透的人,通常都死得很快。苏礼和谨慎地避开风头,没有公开站出来支持他,选择观望。
    接下来的事情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圣上看过供状后,居然顺利签发了搜查郭茂怀的批文。二天,请了病假多日未上朝的屈少杰,毫无征兆地出现在晋州太守郭茂怀宅门口,目睹郭府从震惊到慌乱、再到强自镇定的一番变化,手执密令大摇大摆进入郭府搜查。
    金铭至今仍然关押在大理寺监牢内。他对郭茂怀的事情三缄其口,咬定什么都不知道。那份口供其实是屈少杰伪造的。但圣上金口玉言说它是真的,便没有人敢质疑它。
    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阴谋,专为郭茂怀而设。
    发难前,屈少杰早就差人暗中记录下郭府支出帐,由此获得皇上的支持。从帐目上看,郭府花钱如流水,仅一个月的支出,远远超出郭茂怀一整年的俸禄。根据户部的登记,郭茂怀名下没有任何田产。这大笔的花销到底从何而来?
    郭茂怀也不是傻子,会轻易让人抓到把柄。虽然没来得及将府上贵重财物藏起,但屈少杰闯进郭府一番搜查,也没有翻到任何直接的罪证。他敢于绕过丁朝珍、联合杨中显、在圣上默许下制造出这么大动静,心里当然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预料到可能会空手而归的情况,心里早有准备,脸上挂着笑,挥挥手,镇定地对身后人一声吩咐,十余名书吏顿时散入郭府各处,分工明确,刷地甩开笔,飞速登记着能看到的一切财物,按序号编成册。
    郭茂怀脸皮顿时僵了。
    结果自然是二人同车回了京城。郭茂怀被屈少杰用热情的笑容“请”到大理寺,被迫回答册子内每一项物品的来源。
    府内数目繁多的奢华物品与寒酸的俸禄实在不成比例,郭茂怀最初试图以“祖产”来蒙混过关,屈少杰似摆出一脸好奇模样:“根据户部登记,郭大人祖父辈确实有些田产园地,可是父辈的时候就没有了呢。”
    郭茂怀一顿,改口道:“另有一部分是妻妾的嫁妆。”
    屈少杰更加好奇:“郭大人府上有一位正妻、两位侍妾对吧?我上个月刚与他们娘家人都吃过茶,凭下官的判断,他们好像拿不出这么丰厚的嫁妆呢。倒是听说郭大人体恤亲家,送去不少聘礼。”屈少杰说着一拍脑袋:“哎呀!瞧我这记性,说到三位夫人的聘礼,这么一大笔的银子,我居然忘记叫人记录在册!郭大人,我们不妨再聊聊,当年那些嫁妆从何而来吧?”
    郭茂怀找不到别的借口,不得已只好招供:罗县吕成业名下的商铺,其实归他所有,吕成业死后由姜氏打理,姜氏死后移至金铭夫人名下。金铭显然知情,所以拒绝吐露一切。这个安排既是收买,也是威胁。
    屈少杰皮笑肉不笑地晃晃郭府财物册,略带讽刺地问道:“只有一处商铺?那您这商铺的利润真是高得吓人嗬。”
    郭茂怀咬咬牙,又供出几处。这些商铺分散在晋州各处,普通商户做记名掌柜,上缴近九成的赢利供郭府挥霍。
    【。。】
    屈少杰坚持认为,十三提点他去查郭茂怀,一定有更深层的打算。可是几个月的明察暗访,只落实一个“赎职”的罪名,让他极不甘心。他总觉得自己好像摸到了什么,在表面的幕布下隐藏着巨大的黑洞,可是他想尽一切方法,却撕不开这层黑幕。
    盛夏七月,启国正是最热的时分。火辣辣的阳光晒得人心情也焦躁起来。
    郭茂怀被关在一个单独的囚室里。这天下午,屈少杰过来找郭茂怀问话,却听门口的狱卒禀报:苏礼和刚进去。他如今是大理寺的人,有审讯犯人的权利,狱卒当然顺利放行。
    屈少杰微怔过后,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或许苏礼和知道什么?
    “进去多久了?”
    “不到半盏茶的工夫。”
    应该还没问出什么。屈少杰心里想着,有意压低脚步声跟过去,听到苏礼和还与郭茂怀闲扯无关紧要的话题,从吃饭睡觉到个人爱好,直到郭茂怀露出不耐烦的样子,才不经意地转到另一个话题上:“最近兴起个江湖组织,叫做闲阁,专做杀人生意,不知郭大人可曾听过?”
    郭茂怀半闭着眼睛,带着点耐性即将耗尽的烦乱,此外看不出半点异样:“坊间传得厉害,当然听说过。”
    “听说他们专门搜罗幼年的孩童,按年龄大小分批养大,从小就教会他们杀人,然后每五年一届,用生死挑选出精英后再重点培养。这些重点培养的人,个个都是天生的杀人利器,煞气极重。”
    屈少杰立在囚室外,想起十三身上那种冷冰冰的气息。
    郭茂怀索性整双眼睛都闭上,表达强烈的不耐烦。
    苏礼和假装没看到,继续说下去:“其中有名少女,笑起来比天仙还漂亮,杀人的手段比魔鬼还毒辣,名字叫做十九。”
    屈少杰想起十三身边的少女。他没有看到她笑的样子,不过他想,她笑起来一定是极美的画面。
    郭茂怀连话都懒得说。苏礼和的声音忽然一凛,咬着字问道:“郭大人可曾想过以后?”
    片刻的沉默之后,郭茂怀突然瞪大眼睛,直起身子反问:“你什么意思?”
    苏礼和露出个笑容,带着点高深莫测的味道:“郭大人是聪明人,一定知道什么意思。在下这便告辞,不打扰大人休息了。”说完,他果真转身走出囚室。
    屈少杰的品阶比苏礼和高,苏礼和看见他后行礼,他袖着手,从容地受了,直到走出监牢才慢悠悠地开口问道:“与闲阁有关?”
    苏礼和摸不准屈少杰的态度,谨慎地回道:“只是猜测,尚无证据。”
    屈少杰于是不再追问,挥手示意没他什么事了,苏礼和立即躬身退开。
    事实上,苏礼和开始着急了。他确信郭茂怀与闲阁有关,一心想从他嘴里套出点内情: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帮助十二。可是郭茂怀口风太紧,大理寺的审讯迟迟没有进展,他终于忍不住,决定亲自过来探探动静。所幸屈少杰暂时还未发现更多的内幕,没有为难他的越阶。
    监牢里,郭茂怀的脸色几经变幻,仿佛心里盘算着什么大事。屈少杰再次进来时,他眯起眼睛,盯着他看了半晌,仿佛下定什么决心一般,脸色复又归于平静。
    屈少杰微笑着问:“郭大人是否有话要说?”
    郭茂怀却闭上眼睛,摆出一副拒不配合的态度。如果保持沉默,或许还有点活路;如果出卖背后的人,后果将无法想象。
    屈少杰神情不变:“既然如此,下官这就禀明圣上去。这桩案子审了这么久,是该给个交代了。”
    屈少杰是个讲究效率的人,苏礼和的话给了他灵感,念头一转,立即想到个主意,并迅速付诸行动。他所说的“交待”,三天后便落到郭茂杰手中:罢免太守一职,终生监禁,五代以内九族不得入仕。
    郭茂怀捧着圣旨,脸上血色褪尽,犹自强装镇定,试图与屈少杰分辨:“这不合律法!渎职最多降职而已,不可能牵连九族!”
    彼时夕阳西下,监牢里光线渐暗。屈少杰站在光源处,作出受教的样子,口吻却十分随意:“有道理。不过这是皇上的旨意,你找皇上说去?”
    郭茂怀冷汗涔涔,才知道到自己已经没有退路。
    “这道圣旨,有多少人知晓?”他很快问道。
    屈少杰淡淡看他一眼,语气傲慢,暗含着几分警告:“郭茂怀,你这是在向本官问话?”
    郭茂怀明知屈少杰是故意的,却不得不忍下这口气,放低了姿态俯身告罪。屈少杰见他认清形势,目的已经达到一半,便满意地受了礼,告诉他另外一个噩耗:“圣旨是在朝堂上,今天清晨当着文武百官批的。该知道的想必都知道了。”
    郭茂怀脚下一软,瘫作一团,终于感到害怕:难怪这么久都没有人保他出去,原来他是被舍弃的棋子。如今对那些人没了用处,他性命堪忧。郭茂怀咬咬牙: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
    “敢问屈大人:大理寺那位苏执事,是谁的门生?”
    屈少杰没想到他会问苏礼和,心里顿时起疑,同他打了个太极:“科举进士出身,自然是天子门生。你难道不知?”
    郭茂怀本意是要问,苏礼和是为哪位有势力的朝臣做事。若无重臣引荐,他升职的速度不可能这么快。而“天子门生”这是个称谓,统称所有进士出身的读书人,根本不能算是回答。——除非苏礼和确实得到当今天子的青睐。
    郭茂怀本来就没有抱着太大希望,被屈少杰绕弯子倒也不算意外,他脑子里各种念头转得飞快,将各种可能迅速滤过,化做另一句问话:“圣上并未处死我。若我在这里意外横死,别说屈大人,只怕大理寺所有人都难辞其咎吧?”
    屈少杰发现他有松口的意思,顿时心头一喜,面上不露半分:他故意劝皇上从重处置,就是为了将郭茂怀逼上绝境,以便套他的话。他绷着脸问:“此话怎讲?难道还有人敢在大理寺行凶?”
    郭茂怀冷哼一声:“屈大人,不得不说,您请来的这张免职圣旨十分有用。——别急着否认,若不是您伪造金铭口供,我哪会沦落到如此境地?若没有人在圣上面前进谗言,我最多降职反省而已。可是现在,失了晋州太守的身份,我对他们没有半分用处,反而因为知道太多秘密,会成为最大的威胁。最迟到明日天亮,我就会变成不能泄密的死人。”
    屈少杰怀疑地四下张望,倒没有立即追问“他们”是谁,反而慎重地问了一

  ☆、240。第240章 :搂进怀里

郭茂怀不屑:“连皇宫都进得,小小一个大理寺算什么?”
    屈少杰顿时沉下脸,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大理寺监牢里都是重犯,防守严密,若郭茂怀所说的话是真的,事情的严重程度便超乎想象。
    “我要面圣。”郭茂怀一字一顿,说得极重。
    屈少杰做事讲究稳妥。他先前心头便有疑虑,如今好不容易逼得郭茂怀松口,当然不愿意放过机会。他立在囚室门口,抬手招过一名贴身亲信,压低声音吩咐几句。亲信接过他的腰牌,领命匆匆离开。
    半个时辰后,天色完全暗下来。亲信提着灯笼回返,身后跟着十余名侍卫,一行人押着郭茂怀,离开大理寺囚室。屈少杰走在队伍中间,夜幕中显得夜色凝重。
    屈少杰当年是武举出身,身边服侍的人也有些功夫底子。他对自己的功夫很有几分信心,平日出行只带一人。郭茂怀坚持要见到皇上才肯招供,屈少杰为防意外,慎重地让亲信抽调了一队身手敏捷的人来做护卫。他们的动作很快,可还是出了意外。
    离开大理寺监牢没多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