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千宋-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宗泽点头,这两点说得有道理,但他相信,欧阳敢这么说,自己就知道查不到什么。再说欧阳在阳平名声确实好,即使被他整治过的人,也觉着他处事公正。就连那个被打了扳子外加赔钱的张德民也是对欧阳赞赏有加。如果不是欧阳让阳平商业协会人出面,说服回工人开工,那些定单早就让他破产到一文不值。再说阳平这地谁希望欧阳倒霉?好人不用说,即使是奸商也很欣赏欧阳重商的作风。不说别的,当说欧阳专门腾个房间放牌匾,就知道欧阳在阳平地面上的地位。
欧阳这边早收到消息,户部被蔡京指引来查帐,事先怎么能不做功课。宗泽微服月余,明查一天,愣是没发现有任何违规之处。北宋就这点麻烦,即使皇帝知道欧阳干的事,但是她知道,和大臣们查出来性质是不一样的。北宋时期由于有不以言治罪的法则,政治风气还是比较活跃的,大臣们的话皇帝不能无视。反看皇帝要施行政务,也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这和明清两代有着本质的区别。
欧阳还知道有个叫朱熹的南宋人奠基了所谓父为子纲等等的封建礼仪,而曲解了孔圣之道,导致中华道德思想进行了大逆转。这种人可以说是欧阳倡导平等之人的眼中钉,只不过而今实在拿不准出生了没有,这才没有派人寻找。欧阳也不急,只要这名字敢露头,自己立刻就让人给做了,不管其是八岁还是八十岁,保证让他全家死光光。
宗泽又继续明查暗访,不仅在县城,而且还深入乡间,甚至到了只有十几户人家的自然村。让他惊讶的是,即使是非常偏僻的自然村,也有专门的衙门告示帖,上面有衙门各种规定,各种福利。询问得知,这是欧阳专门的设立的邮快,每乡两个人,任务就是张贴告示和报纸,每十天一次。告示的保养由当地的头面人物负责。
他还发现,欧阳这名头在阳平比他想象的要响亮,调查了解,这种情况和其改善民生有着重大的关系。欧阳在社会资源分配中,考虑到了方方面面的需要。强调主题是两条,劳动者报酬,有劳动能力不参加劳动者,可饿死街头。无劳动能力者,有最低保障。在阳平,劳动者也分了四等,最低等是懒惰劳动者,只为明天饭菜忙碌的人,次等是苦力劳动者,再有是识字劳动者,最后是私企管理者。由于普及识字,苦力和识字即使同样是耕种,也出现了区别。识字者可优先租借耕牛、工具。在农闲可到学堂接受产粮大户老农的经验指导。
在工场中,识字者和不识字者的工钱平均是三比一。宗泽还了解到,满十岁童子未识百字,其父将优先供予劳役。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增多,可耕种人均土地面积增加,多渠道的钱财来源,农村比起以往更为富庶。另外还有衙门鼓励开荒造田的政策扶持,提高低粮价,抑制高粮价……宗泽将要重点查询的破坏国以农为本这一条划掉。不仅没破坏,而且农业大有发展。
宗泽本次来,户部已经给他勾绘出重点。所查一切除了一条外,其他都属子虚乌有之说。而这条就是……读书人少了。识字人多,不代表读书人也多。一是商业、工业节奏的加快,二是阳平未有任何鼓励举子措施,三是国子监重点负责识字,四是印刷排版朝商业高利润进化,五是枯涩难懂的文字在阳平的销量远小于一本通俗小说。
科举是朝廷选拔官员之重,而欧阳身为状元,本地学识废弛。生员一体责罚,要说阳平对欧阳有意见的人,就是那些生员,还有几名举人。宗泽拜见了国子监左右一问就得知,欧阳动了手脚。成立了一个阳平书院,把一干古董全部扔了进去,而真正的国子监是连论语都解释不清楚的人,而他们日常工作就是教导人识字,还有研究发扬杂科。但这些人的俸禄竟然是阳平书院人俸禄的十倍之多,其中有两人因为授课出色,竟然达到十五倍之巨,甚至都超过了正四品官员的俸禄。
第114章 第一次金融风暴
宗泽是很公正的人,他把阳平见识的汇总非常详细的报到了户部,户部在第二天朝会前就把这份上表递程了内阁,而后内阁再递到了皇帝那。
张邦昌道:“陛下,宗大人道,据他所查,有三成的生员放弃了续读,而本地这两年的生员资历仅仅多了八人,这是大宋极为罕见之事。”
赵玉问:“国子监怎么没有上报?”
“回陛下,上面说的清楚。国子监有人报到了州里,州里也派人来询问,但没有下文。”
“朕就奇怪一件事,这欧阳不是鼓励人识字吗?怎么反落个废宋根基的罪名?”
蔡京在一边道:“回陛下,欧大人是重字不重文。朝廷选仕是选文不选字。臣看欧大人出发点虽好,但有些急功冒进。”
“恩!”赵玉点点头问:“那你们的意思是?”
“不如换任知县。寿州刺史一职恰有空缺。”
“从五品?不准,朕说过其三年不得升迁,这么快就反悔,天下人会如何议论。”
王黺道:“蔡相的意思是,这欧阳得挪个位置,大臣们都是科举出身,现在都在议论着呢。欧大人报纸办的好,不如就调回京城,陛下也可以当天就看见最新消息。”
“恩,让朕考虑考虑,你们上个表章!”
……
这消息被李逸风挖出,第一时间送到了阳平。一干人等听说这消息皆是大惊。苏老爷倒是见识的广,一句话点破了其中奥秘:“阳平现在是香馍馍。”而今谁都知道阳平这知县将是最肥的缺。
李逸风道:“京城谣言说,三年知州,比不得阳平一书吏。”
“人家眼红了,嫉妒了。”甘信一边冷笑道:“我每月拿一百贯,他们看不下去,自己想来拿了。”
苏老爷点头:“主要是大人风头太盛,而今这一路谁不知道大人的名号。办报纸、起武举、收宋江。还有阳平商业协会,阳平军厂。最糟糕是,大人朝中无人。而皇帝那边,当然是希望大人上京专心办报,她自然是求之不得。”
欧阳呵呵一笑:“这意思是,我呆在这阳平,让朝廷上下都不舒服了?只要我换个位置,大家都开心了?”
“是这个意思。要不也不会让宗泽这样名声甚好的官员来查阳平。”苏老爷道:“得想个对策,否则阳平再无出头之日。”
甘信道:“不如直接去见皇上,告诉她,大人你不想走。”
“皇上问:你为什么不想走呢?是因为阳平富庶,还是因为阳平没了你不行?或者是你以为天下就你最能?”
“……”甘信苦恼,还真没能站的住脚的不走理由。现在痛脚被人抓在手上,皇帝出于保护欧阳目的出发,也会想将其调换下岗位。再说,真赖不走,大臣们可是要参上了。
一直没说话的苏千开口道:“按我看,只能来个釜底抽薪。”
“说说!”
“直接上表辞呈。”苏千示意让自己说完:“第一,皇上答应了欧大人的辞呈。欧大人就可以专心发展阳平商业协会。这自私的说,大人不要介意。第二,皇上答应了欧大人的辞呈,派人来上任。我们完全可以同心架空了他,大人当人隐身知县。这不同刘四女,我相信全阳平都会支持大人。阳平好就好在已经无需外界供给。钱,我们有。人,我们也有。第三,皇上答应了欧大人辞呈,我们就来个十万百姓上京。”
苏老爷摇头:“第一点可以,但第二、三点不可行。即使欧大人留了下来,恐怕遭到朝廷的嫉恨。”
欧阳笑道:“其实第一点也不成,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个阳平人是一条龙,一群阳平人是一群虫,两个再能干的人,总有各自做事风格。可以撤了苏千我上,但是绝对不能有两个主管理者。”
苏千佩服道:“大人倒还笑的出来。”
“难道哭?”欧阳道:“放心,即使到了岭南,我们也还有合作的机会。就当我是去开拓南方市场好了。”
其它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左右也说不出个名堂出来,大家只能告辞静观其变。没想到,此事第二天就传了出去,立刻成为阳平地面第一大事。欧阳很明白,其实很多人并不是关心自己的前途如何,而是关心下任知县是谁,是怎样一个作风。但百姓也明白,没了欧阳,以往好处和坏处都会打打折扣。
而欧阳则关心是遗留在阳平的两项产业。第一是报社,报社不在于不动资产,而在于刚能独挡一面的记者们。这方面问题不算大,记者们都表示愿意和皇家报一起存亡。其次就是军工厂,赵玉第一笔订单钱已经收了,厂规模虽小,但也日出八百枚火药包,交付定货也就这么几天的事。现在问题一是工厂是否还能继续经营,二是工厂搬迁的规模有多大。
展铭招募厢军一事,也因为这半路出的程咬金而耽搁,而对外军事贸易也因为这突变而暂停了商议。展铭本人对欧阳感激不是言语所能表达,两年多时间将自己从一个捕快提到了县尉,而后又升到了六品官。他不善表达,只是说欧阳去哪他就去哪,任官几品他无所谓。反正他本不是本地人,而且惠兰也得和欧阳一起搬迁。
不管怎么说,此消息带给阳平是一片死气沉沉,由于对未知的恐惧和担忧,导致场主无心管理,工人无心开工,学堂无心教授。即使是农民也在谈论是否囤积粮食。欧阳在时候,囤积一点意义都没有,因为无论年景如何,衙门会根据市价的变化来稳定。丰年收粮,贫年卖粮。所以百姓囤积只有损失而没有收益。
再看朝中上下,现在都看着阳平这块。这事要说也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而阳平的表现直接开始影响到了东京。首先酒类、纺织类产品,由于阳平场主推脱定单,价格上扬。珍稀药材,貂皮等奢侈品由于阳平商业协会暂停对金贸易,价格攀升。预计猪、鸡、羊等生畜由于阳平养殖场的停止供给,将来会有大的变化。
由于恶性循环,零散储户出现恐慌性提现,虽然苏千调集大量资金到阳平压制此事,但毕竟泡沫严重,各地储户都有提现的迹象,再加周边经济一体。阳平钱庄紧急知会户部,钱庄随时都可以因为兑现不出现金而倒闭,需要朝廷紧急借贷资金。做为几乎是北面地界垄断钱庄,他的可能倒闭,户部在派人调查后深感恐惧。立刻上表请皇上准许民间借贷,赵玉看了以后决定亲自传唤了苏千。
……
“要借贷三百万贯?”赵玉倒吸口冷气问:“这算是什么道理?”
苏千明白赵玉的疑惑回答:“回陛下,借者随时可提储金,多付点手续费而已。但是贷者期限未到,钱庄无现币。这三百万贯只是第一期,而后还望朝廷能在两月之内借贷阳平钱庄五百万贯。如此钱庄才能渡过危机。”
赵玉听了苏千这话感觉甚是可笑:“你自己做不好生意,凭什么要求朝廷帮你的忙?”
“苏千为阳平钱庄负责人,定然赔上全部身家外加性命,但阳平钱庄危难消息一出,各地储户定然开始疯狂套现,以阳平目前资金储备,总有千万之储蓄血本无归。”
“有这么严重?”
户部侍中回道:“确实如此,现在消息还未传开,只是寿州东京等地,钱庄银钱倒还能勉强兑现,一旦消息蔓延北部真定府,人人要求套现,钱庄无钱供给,定然引发骚乱。”
赵玉锁了眉头:“这事怎么开始的?”
“……”户部加苏千皆面面相觑,而后齐齐看皇帝。
“……”赵玉惊讶问:“为何如此看朕?”
苏千硬了皮头说:“就因为陛下想调任欧阳欧大人。”
“笑话!一个知县的调任,还能导致全国慌乱。”赵玉有点狰狞道:“欧阳不想走可以说,没必要来要挟朕。”
户部尚书忙道:“非是欧大人之错,欧大人已经使用各种手段安抚百姓。但……微臣这么说吧。阳平乃是富县,其存储资金之高,虽然不能比及东京,但也相差无几。一听说欧大人可能调任,场主们生怕后来知县盘剥,纷纷停产卖出场子,此为一。场子停工,导致大量涌进阳平的劳力无钱谋生,提取存储现款。而场主的原料、贩卖都是由阳平钱庄异地完成。他们的停产,导致原料供给贩卖方提现。而如此大规模的提现,百姓得知后也加剧恐惧,外加欧大人即将离任,百姓们为安心,普遍认识还是将钱银放在家中合适。如此恶性循环,导致阳平钱庄的总店在四天之内,有九成储户提现。阳平钱庄无力供给,从寿州、东京附近等地调集银钱。消息一出,谣言四起,从而导致了如今大动荡。陛下就看东京,提现之人从街头排到街尾,足足五里之长。”
“……”赵玉不说话。
“还由于欧大人的即将离任,场主停产卖厂,阳平新城建设已经瘫痪,外地投资客欲哭无泪。总的一句话,阳平现在都在处理手头的东西,他们认为只有换成了现钱才安心。还有因为这思想,一些奸商还囤积物资。陛下看,原本有三家养鸡场供应东京城内,而今两家停工,一家半开工。由于其他州县鸡还是零散养殖,成本甚高,所以现在东京鸡价番了一倍。还有瓦场,早先因为瓦场的大量供给,挤破或者吞并了东京附近的瓦窑,而今场主抽现金而出,拍卖场地,瓦之贵,比同绸缎。”
“由于场主们自私自利,阳平停工后,大量无业百姓涌向四方……”
第115章 烦恼之事
“够了!”赵玉喝止几人再说。她真不知道,市场垄断能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原本还觉不错,由于阳平商业、工业的发展,让东京物价受益非浅。没想后果却是如此严重。她不知道,欧阳是知道的,比如现代中石油石化破产,导致原油价格上升,又会导致汽车行业低迷,又导致零部件厂家的倒闭,导致无业工人增加,平均劳动报酬的降低……这就是破产企业,要是如阳平钱庄这样的国有银行破产,最少在现代是不敢想的事,那将是金融大地震,经济水平倒退十年以上。赵玉阴着脸问:“谁和你们说欧阳要调任的?”
“……”一干人都没说话,扯淡嘛。地球人都知道谁要去阳平上任,人家皇家报都披露了,而且还是采访的吏部尚书,你现在倒反问这白痴问题。
“传出话去,欧阳最少还得在阳平再任十年知县,喜欢当,让他一辈子当知县得了。”
“陛下英明!”
赵玉让大家滚蛋后,肚子里憋了一股气,着实堵的慌。她原本就认为调任欧阳这个小知县,根本就没什么事。但没想到市场反应如此激烈。她却不知道,欧阳现在如同是商业的风向标。除了刚才说的,商人们还担心是朝廷开始重拳抑商。
九公公一边递上茶。赵玉就问:“你说这欧阳是不是太离谱,他想留就留,朕还动不了他?”
“回陛下的话,此事和欧大人确实没有关系。据咱家所知,欧阳还有阳平钱庄部分的股份,钱庄倒闭,他绝对没有什么好处,还可能赔到倾家荡产。主要是……百姓们猜疑。”
“猜疑什么?”
“您想,阳平这县被欧大人治理没得说。而今,欧大人任期未到,又无过错,陛下又说三年不予升迁。没几天突然要欧大人调任,百姓们自然各有各的想法。最主要就是说,陛下要抑商了。”
“胡说,朕怎么就抑商了。民富则国富。难道换个知县,能抑制阳平的发展,甚至说会破坏阳平?”
“……按咱家说看,还真的会。”九公公一边道:“陛下看现在官员,有勤政爱民的,有廉洁奉公的,有贪污横行的,有搜刮民膏的。但却没有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陛下看欧大人敢做能做。民窑合并一起,技术互通,质量比得上官窑,价钱却是官窑的四成。再看养鸡的,欧大人把他们叫在一起,从诸鸡中选种,再选经验丰富者管理。集合一起划出区域养殖,长的快不说,人力物力大大节约。陛下再看对金通商,阳平钱庄,全民识字,还有皇家报等等这都是欧大人的手笔。陛下您说,除了欧大人,谁还能干出这些事?”
“唉……朕一直听说欧阳是实干之才,还真不知道他实干了什么。就以为他小打小闹,了不起就是勤政爱民,但没想到这家伙干的事着实不少。”赵玉想想问:“朕不懂,蔡相他们难道也不懂吗?”
“陛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欧大人朝中无人,平时又从不结交大臣,逢年过节也少送礼。来了京城几次,却从没拜访过即使是吏部等等人员。他要是没出息,看在是您的亲信和其状元头衔,谁都不会去计较。但是由于其重武举之举轻视科举,惹得大臣们不满也在情理之中。还一点……”
赵玉道:“别吞吞吐吐的。”
“还一点,李汉、张玄明、欧阳。这三人谁都知道是陛下您的亲信。卡了这么久,被陛下推张玄明到了枢密院。欧大人政绩斐然,如不打压,哪天恐怕就替了蔡相。这么说吧,您现在任命欧大人当宰相,官员可能会多有不服,但东京这地面,百姓支持欧大人绝对比蔡相要多,毕竟欧大人干的事都条条纲纲摆在那,蔡相干了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吧?”
“……”
九公公再道:“其实就一点,陛下您没将欧大人当自己人看。欧大人在帮陛下忙时候,自己好处也从不拉下,外加很多见解上的矛盾,所以陛下您就觉欧阳实在算不得亲信。”
“人老成精,这话倒真没错。”赵玉看九公公道:“只不过,这些话为什么现在才和朕说?”
“回陛下,早先说,陛下也听不进去。”
“行了。你让大内和礼部下个公文给欧阳,就说下月,朕亲自去阳平看看。”
……
阳平县衙,欧阳正在整理行李,根据李逸风的消息,再有一两天就会有新知县出发来阳平,自己交接之后,得回东京吏部报道。由于阳平钱庄的麻烦,所有贪污银钱转移也是比较困难的。欧阳自己倒不缺钱,但难保什么时候心血一来潮弄点玩意还要花到钱。风闻已经有人准备立德政碑,苏老爷等人也凑了些东西让欧阳带上,算是代表阳平百姓的一片心意。所谓百姓恨贪官最少在阳平不是真理。
展铭正在负责军工厂人员善后,工人们就地解散,老师傅则是就地待命,工钱照给,这些都是财富,将来实在没地安排,就推荐给朝廷也算是功德无量。还有剩余火药,还得专人押向州里。
皇家报转移就简单多了,印刷厂可以打包,记者可以转移。从风头看,欧阳即使没处去,这报纸还是得办着。
“少爷,酒席准备好了。”欧平进来道:“客人们都到齐了。”
“恩!”欧阳放下东西出门,到了王家酒楼,里面的人纷纷站起行礼。人不多,也就二十来人。
欧阳回礼后,倒一杯酒举起道:“全县欧某最对不起就是大家了。新城开发胎死腹中。虽欧某定然会全力劝说新知县继续开发新城。不过……让大家投钱卖地,我欧某对不住大家,先干为敬。”
“大人言重了。”一名场主道:“我们所投不过是身外之物罢了,再说,即使没有道路连接,难道就干不了事了?大人无须惦记许多,却让我们愧疚难当,大家干吧。”
“干!”一干人都没有去责怪欧阳,谁都知道欧阳也是无奈。况且欧阳投资在军工厂的损失他们也都知道,天有不测风云,这事摊上了谁也没办法。
一名场主问:“大人,什么时候走,我等也送送大人。”
“估计就这一两天。也得等新到的知县到任才行。”欧阳拱手道:“这知县人也不坏,清廉之名甚佳,大家倒不用顾虑许多。”
一场主笑道:“大人,说句实话,咱阳平这地面不怕贪官,就怕庸官。清廉之官只不过是洁身自好,而有为之官才是阳平之所需。”
“各位过奖了。”欧阳谦虚回应。
“报!”白莲进入客栈道:“大内公文还有一道皇上口谕。”
“什么事?别和我说你和甘信没偷看。”
白莲不好意思笑下后正色道:“皇上口谕,责令阳平知县欧阳,立刻澄清调任谣言,解决阳平钱庄事宜。如处置不当,定当重责。还有口谕说让你一辈子都当知县,没出息的东西。”
“好!好!”一干场主听了这消息大喜,这欧阳不走,阳平所有事都要回到原先轨道去了,而今最重要是把那些遣散的工人都找回来。这时代可没移动电话,找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苏千这小子确实有点能耐,欧阳不知道是,苏千不是因为有能耐才整这出,就是因为没能耐,钱庄形势严峻,无奈铤而走险才整这出。反正无论多烂,只要欧阳还在任,这烂摊子欧阳就要帮着收拾。欧阳拱手道:“大家都吃着喝着,本县去处理公务。”
“大人慢走。”一干场主怎么坐的住,一看欧阳离开就各自散去。
……
第二天夜里,欧阳一圈子的人坐在一起愁眉苦脸。钱庄事小,昨天就立刻发了皇家报,除了把留任消息公布外,还说明,任何人在阳平钱庄五天之内存储的用户,可以归还先前取钱额外加收的费用。此优惠政策只针对阳平县。苏千第二天回到阳平,不太明白欧阳为什么只针对阳平。欧阳向他解释,这叫姿态,比如卖菜刀,每一家都是卖10文,惟独有一家是卖15文,货品虽然一样,但是15文店的生意未必就比10文的差。如欧阳所想,报纸一出后,阳平钱庄开始排起队伍存钱,谁不心疼提前取钱的损失,这能补回来,谁不干呢?欧阳对苏千交代,可以适当开设一些贵宾客户,享受免费存储,低息贷款刺激钱庄复苏。
金融稳定,商业自然也稳定,虽然现在物价一时半会下不来,但那也是迟早的事。阳平发达的工业,和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城工业区,对周边的物价影响可是不小。欧阳兼并小作坊,大规模合作生产销售的模式,已经有东南客商前来学习。
至于大家苦恼的是什么,是那份公文。这是礼部和大内一起发的公文,说下个月下旬,皇帝将来阳平县巡查。没写来多久和来的具体日期,写的多是要求的内容。第一:皇帝的行宫要多宽敞,必须有……等等设施。第二:皇帝饮食标准,从水到食材要怎么怎么样。第三:跟随皇帝前来的禁军、内卫、内侍、大臣、大臣侍侯、轿夫等等一千多号人怎么怎么的安排。第四:路面铺黄土十里。第五……总共一十三条要求,甘信每念一条,所有人就吸一口冷气。
第116章 化悲愤为商机
欧阳抓掉两把头发后痛苦道:“行宫勉强可以解决,把衙门大门移个地方,公堂改造一下,连同我住所,让人把游泳池填了,后门拿两块木板一隔拉到巷子圈地,公堂外再圈点,对付能凑上两亩大小,而后再朝右边打穿马厩,应该可以凑到三亩。把马送到郊区我那印刷厂先养着。”欧阳道:“还有饮食标准,这水要到四十里外去提,二十里外是悬崖,难度太大,让大家拐弯饶远路去五里外的清河拉就可以,但必须绕四十里,否则出问题不好交代。食材挑剔归挑剔,但阳平货足,还整的起,泔水还可以卖给养猪场创收,收点成本也好。还有黄土什么都不是问题。现在问题是本城就六家客栈,加城外正在建设的两家,实打实就八家,客房数量就两百来间,而且没有一间符合大臣们标准。”
“数量不难。”甘信道:“那暂时租借民房。但是这要求的大小……”
“不管了,多大的人,一个客房也塞不进去。甘信你上表说一声就是。再墨迹让他们不要来。”欧阳不爽道:“来一趟整到鸡飞狗跳。”
欧平一边插嘴道:“少爷,他们这一来一去,即使他们报销了一些,但我们可要贴非常非常多钱进去。”
“要不找个人冒充金国使者,拉住皇帝让她别来?”欧阳天马行空。
展铭不理会他扯淡道:“我这边可以去州里借三千把人维持外围治安外加运输,但是这也是一大笔开销。总不能让人不吃饭。一个人每日就算30文伙食费,三千个人一天就是九十贯。万一呆十天,光伙食费就要九百贯,还有住宿费用,一点补助还是要的,免得州里说我们不够意思,这块怎么也得就得两千贯。”
甘信道:“黄土现在一方是八十文,再加雇佣工人铺洒,这一块预算最少三千贯。有部分食材要从东京运输,以十天量计算,大概需要三百贯运输费,运水需要一百贯。衙门移动址需要一笔钱,修葺行宫还需要一笔钱。拓宽街道,必须拆除部分建筑,赔偿也需要些钱。还有制作工艺品送给大臣、大内。各大臣还得雇佣向导……”
欧平道:“如果皇帝心血来朝,要下乡去看看,这一动又是需要一大笔钱。到了乡里的接待费用,雇佣长者陪她傻了的唠嗑费用,雇佣劳动力夹道欢迎费用,补助停止生产损失的费用……”
“停!”欧阳头疼问:“大概需要多少?”
甘信翻白眼掐手指,好大一会后才说:“最少也得准备一万贯,这还是皇帝不下乡,只呆十天。如果要下乡,最少再加三千贯,她要是每乡都走一遍,衙门基本就得破产。另外按十天来算,本县的生产能力将大大受到侵害,还有新城墙总得修个样子吧?她到后倒是七月农闲,可是我们准备却是在六月农忙……”
“一句话,最好她不要来。”欧阳道:“她一来,阳平鸡毛鸭血。”
“那是,就说他们是二十日到,那二十日那天就要封东街一天,所有到新城的货物要转南门出去。而新城出的货物也要转南门。本来我们阳平交通就很紧张,突然没事多了这么多轿子,严重扰乱了当地的秩序。还有他们在阳平时候,路就是他们霸了。大人也知道,我们是牛车马车接连不断,非堵死不可。”
欧阳摸下巴:“赔本的生意,咱是不做的。现在皇帝自己送上门来,我们不做点文章就白亏了我们这些人。贴多少钱,我们都得赚回来。”
“怎么赚?”
“后天见报!”
……
皇家报阳平专刊。九公公解释道:“就是专门为阳平加发的刊物。上面说,欧大人将在七月下旬举办男女皆可参加的阳平钱庄全民运动会。项目有:射击、举重、游泳、划船、赛跑、蹴鞠、打架、跳远、跳高、登山……民强则国强,健身少病,本着如此精神举办本次运动会,本运动会由阳平钱庄冠名举办,阳平酒业为唯一指定运动会酒精饮品,阳平民窑为唯一指定使用瓷器,阳平养鸡场为唯一指定用鸡类食品,东南茶叶商业协会为本运动会唯一指定茶类商家……”
赵玉吐口气问:“这小子又要搞什么?”自己这思想实在是跟不上欧阳大脑的运作。
“不知道,不过这报纸有每个项目的规则。比如射击,分马射和步射,百米之外中靶多寡为胜。第一名纯金金牌一块外加五百贯奖金,第二名纯银银牌一块外加两百贯奖金,能完成比赛者各有十贯奖金。参赛选手由各州县挑选,每县推举的选手每个项目不得多于两名。最后还是团体奖,金牌最多的县……五千贯奖励,真有钱。第二名县奖励两千。接着是一千,八百。所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