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高门宠媳-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英歌:“”
  谢氏的脑洞相当大!
  作为亲娘这样自污污人,真的对吗!
  她忽然觉得谢氏和她果然不是亲生的。
  杨妈妈亦是嘴角疯狂抽搐,要不是顾着尊卑早一巴掌拍向谢氏的后脑勺了,当下连呸三声,哭笑不得道,“夫人可别混说!老爷是什么性子您最清楚,这其中就算有什么隐情,总归不会是坏事。”
  要是李英歌落入启阳帝的眼,是因为什么外人不得而知的“坏事”,李子昌恐怕抱着李英歌进宫就有去无回了。
  谢氏点头,恍然道,“你说的有道理。要是英哥儿有什么不妥,恐怕老爷先就大义灭亲,让英哥儿落地就夭折了。”
  用这种冷眼旁观的口气,嘲讽全开的说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科学吗?
  李英歌再次觉得,李子昌和她果然也不是亲生的!    

  ☆、第174章 形势不太乐观

  谢氏放下包银象牙筷,拿起帕子轻按嘴角,视线直直转到李英歌脸上,似笑非笑道,“乾王殿下公务缠身,忙得等闲不见人,总不至于无缘无故跟你单提这一件秘辛。说罢,可是大理寺牢里有了什么新动静?”
  她动作悠然,目光却犀利。
  李英歌早知谢氏不好糊弄,闻言扬起给安抚似的笑脸,半真半假的轻声答道,“乾王哥哥还说,皇上今日会亲自提审涉事官员,不出三天就能定案。父亲总归能全须全尾的回来,至于李锵端看乾王哥哥会怎么处置那本名册了。”
  谢氏闻言面色微松。
  如果没有十足把握,萧寒潜不会在启阳帝还没下定论前,就透出这样一道口风。
  李子昌死不了。
  至于李锵,管他去死。
  谢氏无可无不可的嗯了一声,摆手赶女儿,“吃饱了撑着,去给殿下多做几件换洗的衣裳,就当饭后消食了。回头让小福丁儿想法儿送进宫里。殿下这次在宫中住的时间长了些,吃喝穿用到底不如在宫外便易,你多费点心思,不亏。”
  李英歌默默看了眼谢氏,暗道萧寒潜果然是谢氏的亲生女婿罢。
  太后的万寿宫是什么地方,即收着萧寒潜的旧衣裳,又怎么会缺少心思缜密的服侍人儿,不晓得替萧寒潜整饬衣物?
  故意套一身不合适的衣裳来闹她,不过是留了一手,好在她面前讨巧卖乖。
  她自认已经摸清了萧寒潜那个幼稚鬼的套路,反过头来,却是不明真相的谢氏急着推她入坑。
  论坑亲闺女的本事,她只服谢氏。
  李英歌面色古怪的飘回东跨院,到底还是听谢氏的话,找出厚厚一本花样子仔细挑选,打算提早给萧寒潜做两件夏裳出来,权当答谢他替她找到了李松的下落。
  这期间,她的嘴角一直保持着愉悦的弧度,她自己却不自知。
  帮着分线剪裁的常福和常缘对视一眼,忍不住偷偷抿着嘴笑小主子为着乾王殿下,忙活起来还真是乐在其中。
  这样的好事,二人少不得和常青分享。
  常青一脸淡然,在知府大人家里她什么诡异的约会场景没见过,做个针线罢了,硬着头皮看萧寒潜和李英歌吟诗作画游湖,那才叫辣眼睛。
  她喊常福、常缘一边玩儿去,搓着手进东厢房找李英歌,嘿嘿道,“小姐,好消息。张家小姐可真行,一哭二闹三上吊,直闹得袁家招架不住,今儿一早,张夫人带人抬着袁家下的聘礼,一边让人高声唱名,一边将早前交换的庚帖甩到了袁家大门上,袁家被退婚啦。
  张家小姐那奶娘也是个能来事儿的,专门抬着讨回来的婚贴往城东绕了三圈,还敲锣打鼓的请了弹唱的小班,一路将袁家如何背信弃义,袁骁泱如何始乱终弃编成了唱词,那闹腾劲儿引来了老多人围观!
  这下可不得了,之前差点和曲大人当庭大打出手的那位御史,闻风赶来就跳着脚从天地君亲师说起,又照着早前奏本,把袁骁泱骂了个狗血淋头,还捎带上了曲大人,说他不配大儒之名,只配当个大虫!”
  常青很怀疑,张家是不是私底下给那位御史打钱了,火力比之前她暗中“送”证据时,翻了几倍。
  而袁骁泱的座师曲大人,就住在城东。
  这一闹不仅袁家没脸,曲家那位和袁骁泱“私交”甚好的小姐,恐怕短时间内也会消失在京城社交圈内。
  张家真是咬人的狗不叫,一旦翻脸掐架功夫一流。
  李英歌瞥一眼看戏不嫌台高的常青,捏了捏她兴奋的笑脸,嗔道,“你还有什么没说的,一次说完。”
  “瞒不过小姐的慧眼。”常青面色顿时古怪起来,压低声音和李英歌咬耳朵,“张家小姐早不闹晚不闹,我不过派人说了些意有所指的话,那奶娘就拿捕风捉影的话头当实证,揪着袁家闹开了,我原先还奇怪,原来啊,那张家小姐也不是省油的灯!
  她原先有个情投意合的表哥,可惜那表哥没多大出息,张老爷在世时不同意,后来和袁家定亲后,那张家小姐似乎死心了。哪晓得张老爷去世时,那表哥上京吊唁,和张家小姐又有了书信来往。
  听说那表哥如今在江南已经攒了副不薄的身家,靠着原先的举人身份捐了个地方官做。张家小姐越过张夫人先闹将出来,张夫人无法之下,总不能丢了西瓜,连芝麻都捡不着吧?
  城东那头御史还骂着,张家这头已经和那表哥落定婚事,只等张小姐出孝后,就举家迁往江南呢。”
  张夫人也不是没心计的,现下“匆忙”订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只会叹张家小姐命苦,闹得再大也只能落得个“远嫁外地”的下场。
  即得了面子,又得了里子。
  常青冲着李英歌眨眼睛,一脸“你懂的”的表情。
  李英歌恍然。
  前世她倒真不知道,张家小姐如此“刚烈”的背后还有这么一段私情。
  她对表兄妹间不得不说的故事没有兴趣。
  不过前世袁骁泱能水过无痕的完美退婚,另娶曲家小姐,恐怕靠的也是张家小姐这一要命的把柄。
  她问常青,“这些你是怎么打听到的?”
  “小福全儿人脉广。”常青与有荣焉,挺了挺胸脯道,“他有个宫中交好的小太监,家里侄子是张家小姐奶娘的亲大哥的小儿子的媳妇的堂兄弟,张家小姐和那表哥的事,他也是偶尔偷听到的。”
  李英歌听得头晕,唯独能确定的是,张家小姐和那表哥的把柄,在袁骁泱手中还没捂热,就被张家小姐先倒打了一耙。
  这样看来,张家小姐和袁骁泱从人品而论,其实挺般配的。
  都不是什么好鸟儿。
  不过撞梗不可怕,谁手慢谁就输了。
  李英歌勾唇一笑,“可惜了”
  可惜朝中多家官员入狱,赶上这风声鹤唳的档口,张家和袁家闹得再沸反盈天,乐的无非是平头百姓,京中高门权贵无心理会。
  否则袁家又怎会不战而退,轻易同意退婚?
  袁骁泱自来十分懂得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以退为进。
  等张家搬离京城,他有的是办法转寰。
  东家长西家短,自来是过了风口浪尖,谁说谁有理的。
  不过曲大人还会不会再属意袁骁泱做女婿,就有待商榷了。
  李英歌有一下没一下的绕着手中针线。
  常青眼珠子一转,乐呵呵道,“只要曲大人满肚子墨水没读进狗肚子里,两三年内恐怕不会给曲小姐定亲,好说不好听不是?袁骁泱可等不了那么久了吧,他都二十有四了,再等下去还能娶着什么好人家的闺女?”
  李英歌却不觉得,黄氏和袁骁泱会轻易妥协。
  那也枉费他们费尽心机踩着她的尸体往上爬,一心进京搏前程了。
  她不乐观,外头的形势,也不如萧寒潜所说的乐观。
  在入狱的小官相继被放出大理寺,紧接着被接连抄家流放之后,包括李子昌在内的几位涉事的朝中大佬,依旧没有任何动静传出来。
  李铨倒是安然被放回了家。
  几日的牢狱经历仿佛抽光了他所有的精气神,直到被挺着大肚子又哭又笑的二少奶奶领回家,都没回过神来。
  而没等到李锵消息的大少奶奶则是满脸掩不住憔悴焦虑,一手一个牵着儿女,闯进李府就跪在正院不肯走。
  “我要有本事弄人出来,先弄的也是老子不是儿子。”谢氏面上不显,心里说不烦躁却是假的,当下怒而吐槽,颇觉晦气道,“去,她要是想嚎丧就去群芳院嚎丧去。”
  没事的时候拿大姨娘当正经婆婆孝敬,有事的时候反倒晓得要找她了?
  谢氏可不打算留情面,分家不就是为了放飞彼此么,转头就让杨妈妈带人将大少奶奶直接拖走。
  群芳院已然空了大半,只留大姨娘和三姨娘各占一处大院。
  三姨娘忙着为李铨吃斋念佛,大姨娘却很绝望,她能怎么办她也没办法。
  大少奶奶哭嚎着被“请”进去,不过片刻,就失魂落魄的走了。
  谢氏嗤笑,转手就去捏女儿的小脸蛋,“小讨债鬼,乾王殿下什么时候说话不算话了,怎么李铨都放出来了,你父亲和李锵却没有半点消息?你是不是听岔了?”
  李英歌大感冤枉。
  她让小福丁儿将赶制的夏裳送进宫中后,就再也没见过萧寒潜,更不曾从萧寒潜那里得到什么话风。且更古怪的是,和李铨同一批出狱的都落了罪,李铨却没有任何处置。
  李英歌被谢氏捏得小脸变形,正想喊常青来救场,顺便去找小福全儿打探一番,就见谢妈妈急匆匆的进了屋,喘了口气道,“夫人,大事不好!外头都在传、传皇后娘娘给各家有名的闺秀下了口谕,邀京中十数位闺阁小姐进宫,要分赏西域新进贡的好料子”
  谢氏闻言手一松,心头莫名涌起一股不详的预感,口中骂道,“皇后娘娘召见各家闺秀,这叫什么大事不好!说重点!”
  “没请我们英哥儿呀!”谢妈妈气得直跺脚,咬牙切齿道,“也不知是哪家传出来的话,说、说皇后娘娘不满老爷罪官身份,有意为乾王殿下另择良配!”    

  ☆、第175章 宫里好忙

  坊间从来不缺风言风语,但总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李府身为当事人,倒成了最后一个听闻的人。
  谢氏神色一凝,冷笑道,“这话传得倒是蹊跷,上一刻还风平浪静,这一刻就成外头都在传了?说罢,外头还传了些什么污糟话?你也别把力气浪费在跺脚上,小心把智商给跺低了。”
  谢妈妈一怔,气怒神色稍敛,脚也不跺了,皱眉若有所思道,“还传懿旨赐婚不稀奇,圣旨赐婚却是难得。当年皇上未曾和皇后娘娘商议,突降圣旨为乾王殿下选定咱门英哥儿,朝臣哗然之外,皇后娘娘亦有不满。
  这几年坤翊宫随着万寿宫,对英哥儿多有赏赐看重,不过是圣旨难违,又看着太后娘娘的面子。如今形势比人强,皇后娘娘慈母心肠,不忍看乾王殿下受未来岳家拖累。
  先是亲自去御书房求见皇上,后又在四天前,乾王殿下去坤翊宫用过晚膳后,皇后娘娘就开始铺排,挑选了十几家待字闺中的小姐,下了口谕,意在为乾王殿下另选闺秀。
  还说乾王殿下如今还留在宫中,这其中必有殿下的默许。且四年前殿下先是遇刺、后又打杀了府里一位女官因此暂放选四妾的事,也被翻了出来。说当年是给李府脸面,如今皇后娘娘一气召见十数位闺秀,这是打算除了正妃,连四妾的位置也要一并填上”
  四天前?
  正对上那晚萧寒潜翻墙来找李英歌的日子。
  说什么用膳时瞌睡,不慎打翻汤碗才换的旧衣裳,原来这背后另有缘由,且还和皇后的后续举动有关。
  李英歌眉梢微挑。
  萧寒潜为什么要瞒着她?
  任由皇后动作,任由“流言”如雨后春笋,猝然遍地冒头?
  且这些流言着实蹊跷,漏洞百出。
  “这是哪个居心叵测的,想要趁火打劫?”谢氏冷笑连连,眯着眼骂道,“要真是见过皇上,问过乾王殿下的意思,有本事圣旨赐婚,有本事就再来一道圣旨退婚!老爷还关在牢里,这档口皇家要退婚,哪个还敢指责不成?
  只下了个口谕召人,还明晃晃的略过英哥儿,这是哪个脑袋被驴踢的蠢货祭上的烂手段,蒙傻子不成?
  选四妾的事,当年可是太后娘娘开了玉口,替殿下拦下的。如今倒成了我们李府登鼻子上脸了?牛不喝水还能强按头?殿下如果真想要收人,别说未来岳家,就是天皇老子也拦不住!”
  她到底顾忌着尊卑和将来,没有直接点名怒骂皇后,转头问李英歌,“你怎么看?”
  “我信乾王哥哥。”李英歌虽在意萧寒潜那晚瞒了坤翊宫的内情,却不觉得在婚事上他有必要欺瞒他,只淡声道,“宫中的事岂是好打探的。这些流言说得有鼻子有眼,可谓巨细靡遗。除了身在宫中的人,外头谁有这个本事探听得如此详尽?”
  十有八、九,是坤翊宫的人传口谕时多有暗示,而欲趁火打劫的有心人家,少不得上赶着出力,为流言传播添油加醋。
  谢氏暗暗点头,哼笑道,“敌不动我不动,敌动了我还是不动。想看我们李府自乱阵脚?且让那些等着看笑话的魍魉鬼魅,一边儿干等着去。”
  说着略一沉吟,吩咐谢妈妈,“去请李福来。”
  李福这阵子为了李子昌入狱的事操碎了心,偏探听无门人都瘦了两圈,一听谢氏问牢里的事,忙将刚得的消息报来,“自前几天放出一批小虾小米定罪后,老爷、锵大少爷并另几位朝中大佬,都移交到宫中天牢内了,实在是实在是打听不出消息。”
  他是真愁。
  谢氏也觉得真心烦躁,暗想启阳帝什么效率,是杀是剐倒是给个痛快话!
  她见李福欲言又止,频频觑李英歌,懒得听他再拿外头的流言废话,当下摆手挥退李福,看向李英歌意有所指道,“如今这境况,府里更不能乱。你且接手管家的事,权当练手,看好群芳院。”
  流言都传进了李福和谢妈妈耳朵里,想来府里各处也得了消息。
  大姨娘屡次求见谢氏无果,已然有些破罐子破摔,成日扯着嗓门咒骂正院,现下知道流言的事,闹腾事闹笑话给外人看事大。
  李英歌心领神会,点头道,“娘放心。”
  谢氏起身喊来杨妈妈,“备车马,再点两个跟车的婆子,你陪我出门一趟。”
  杨妈妈领命而去。
  李英歌心头一动,拉住谢氏道,“娘,您要去哪儿?我陪您去。”
  “你给我留在府里坐镇。”谢氏拍了拍李英歌的手,诡笑道,“放心,娘还没活够,不至于嫌自己命长,直接打上宫门。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我自有主意应对。”
  李英歌讶然,正待细问,就见李福去而复返,急匆匆进屋报道,“东宫来人,请夫人和二小姐赶紧去花厅接旨。”
  谢氏和李英歌对视一眼,想不明白这又是闹的哪一出。
  二人不耽搁,换了见客的大衣裳就往外院花厅而去。
  “李夫人、李二小姐免礼。这香案也不必摆了,杂家是来替太子妃传口谕的。”来人是东宫的管事大太监,笑呵呵虚扶了二人一把,袖着手冲李英歌一躬身,一面暗自打量,一面接着道,“东宫花园里春花正艳,景色正好,太子妃想着许久不见李二小姐,甚为想念,特备酒席,请李二小姐东宫赏花。”
  谢氏闻言抬眼望天。
  这特么都入夏了,赏个鸟春花!
  太子妃选的这个借口简直是睁眼说瞎话的典范。
  谢氏暗暗吐槽,心念却不由飞转。
  曾经的二皇子妃虽然已经贵为太子妃,但却未曾帮着皇后料理中宫内务、治理六宫,依旧只安安静静的打理着东宫的一方天地。
  太子妃是皇后亲自挑选嫡亲长媳,与其说她背后站的是太子,不如说她背后站着的,始终是皇后一人。
  皇后刚下口谕流言即出,紧接着东宫就以太子妃的名义,邀请李英歌入宫
  难保背后没有皇后的意思。
  难道她刚才骂错人了?
  流言一事和坤翊宫无关?
  谢氏忽然想不明白了,只觉得宫里好忙,左一道口谕右一道口谕,还不重人不重样儿。
  果然宫中贵人的心思凡人很难猜。
  她如是想,李英歌亦是疑惑,见那太监只含笑看她,就笑着问道,“多谢太子妃美意。不知是否现下就要动身?”
  那太监摆摆手,道出的日子竟和皇后召见各家闺秀是同一天。
  谢氏暗暗皱眉,少不得暗示李福拿丰厚赏钱喂饱那太监,客气探问道,“太子妃设宴,可是另请了其他闺秀,若是有哪家相熟的小姐,也好让孩子搭个伴,省得她只身入宫,倒叫我在家中挂心。”
  那太监垂眼,掩去眸中一闪而过的不屑,嘴里恭声道,“杂家奉了太子妃的命,只是来给李二小姐传口谕的。至于是否宴请了其他人,恕杂家不甚清楚。”
  谢氏一听这就是屁话,干脆直言道,“乾王殿下可知道?”
  那太监面上依旧恭敬,“杂家不知。”
  谢氏心下冷笑,赏钱照旧多给,客客气气送走那太监后,就让李福去外头打听。
  “即只请了你一个人,说不得就是乾王殿下请动太子殿下出面的。”谢氏听罢李福的回报,得知并无他人受东宫所邀之后,仔细交待李英歌道,“不管皇后娘娘意欲如何,太子殿下和乾王殿下都是嫡亲兄弟。太子妃将来就是你的嫡亲大嫂,到时候切记多听少说,多防备着些,切勿被有心人钻了空子。”
  李英歌点头,“娘放心,我带常青和小福丁儿进宫,想来东宫不会拦人。”
  官家女眷入宫,身边本就能带个贴身丫鬟,而小福丁儿是乾王府的人,随便编个借口进宫去见正经主子萧寒潜,想来并非难事。
  一切的关节,始终在萧寒潜身上。
  谢氏暗暗点头,让谢妈妈送李英歌回东跨院,“礼数不可错,不管外头如何编排,咱门也要光光鲜鲜的入宫。你帮着英哥儿拾掇进宫的穿用,不求打眼,只求不错规矩。”
  谢妈妈精神一振,一叠声应下。
  李英歌一路回东跨院,脑海中不禁闪过那晚萧寒潜有意无意的提点。
  他说无论外头有什么动静,她都不必理会。
  萧寒潜果然言而不尽,她原以为他指的是李子昌和李锵的事,如今看来,他是不是早料到会有今日这一着。
  如果真是他请太子妃出面的,又是为了什么目的?
  他亲自出面破除谣言,岂不是比这一招画蛇添足来得利落?
  她若有所思。
  而今天这大起大落的两个消息,早已传遍了李府各个角落。
  清风院内正房屋里,李娟挑着窗缝看了眼院门,确定几位女先生尚在午歇,就啪的一声放下窗扇,扭头笑嘻嘻的看向李妙,“阿姐,春花她们说的你听清楚了没有!李英歌一向自视甚高,对我们爱搭不理的,如今外头那些流言可够她喝一壶的,终于轮到她栽跟头了!
  如今四伯父还关在牢里不知死活,眼看着皇后娘娘也不要这个准儿媳了,我看四伯母和李英歌还能怎么嚣张?天道轮回,真是报应不爽!”
  她比之四年前,已经褪去婴儿肥展露出娇俏的瓜子脸,长相依旧甜美,说出口的话,却透着难以掩饰的恶毒。    

  ☆、第176章 道长好美

  李娟说着似突然想起什么,折身拖出个半人高的妆奁匣子,随手拿了张锦杌往匣子跟前一坐,看着一层层拉开的匣子两眼晶亮,面上笑容越发甜美,“四伯父穷讲究,四伯母好公平正派的名声,他俩爱端着架子不嫌累,对我们来说倒也不是没好处。
  李府这家分得好,倒叫我们提前白得了两份添妆。加上我们这几年攒下的体己,谁还指望母亲大发善心,给我们备的那些只有面子内里空荡的嫁妆本儿?
  阿姐,等姐夫出了孝你顺利出阁后,我就回族里陪着姨娘去。你说,我们挑几件好变卖的首饰,托吴先生帮我们先送回族里给姨娘,她应该不会拒绝吧?”
  四年相处,几位女先生也难免分出远近亲疏来。
  这吴先生是教她们琴棋书画的,受谢氏聘请自然对她们十分严厉,但这吴先生却是个爱伤春悲秋又爱讲究规矩的性子,拿孝道大义“打动”她,屡试不爽。
  只是说到被关在家庙的七姨娘,李娟眼眸微暗,嘴里咬牙道,“祖母翻脸不认人,母亲最爱落井下石,姨娘这事,我就不信没有四伯母从中作梗阿姐,李府八成是靠不住了,等将来姐夫出息了,我们一定要为姨娘报仇!”
  窗边书案后,一直默然悬腕练字的轻柔侧影听到这里,才收笔挽袖偏过头来,一面悠然净手,一面微微笑道,“你既然知道李府靠不住,少了四伯父和锵大堂兄在朝中提携,你还指望他能有什么出息?别一口一个姐夫的乱叫。”
  李妙斜睨着李娟,出口的话比之脸上轻柔的笑容,不暖反冷。
  她年已十八,四年深居简出令她本就清美的容貌更添娴雅气质,本就娇柔的身形清瘦之下越显轻盈,当真如出淤青莲般叫人忍不住侧目,眉眼一睨,看人时又透出丝丝若有似无的妩媚。
  李娟暗叹阿姐真是出落得越发好,闻言却皱眉,“阿姐,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外人不知,她却是清楚,那些送去未来姐夫家的孝经,哪里是李妙亲手抄的,不过是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模仿了李妙的笔迹,李妙白得个好名声罢了。
  “姐夫虽因守孝耽搁了仕途,但进士功名可是凭真本事考上的!”李娟早已不是四年前的懵懂孩童,当下面色一变,推开妆奁匣子跑到李妙面前,盯着她道,“你别看不上姐夫,张家和袁家退婚的事闹得如何?张家小姐占着理,最后还不是要远嫁他乡!
  你再看看李英歌又如何,四伯母装着没事儿人似的,还不是被宫中接连出的消息弄得家都无心管,推给了学了四年玄术半点真本事不见的李英歌?
  如果李英歌真被皇家退婚,以后还能许什么好亲事?任四伯母本事通天,谁敢上门求娶个皇家不要的女人?李英歌倒霉自然好,但婚事不顺,说到底还是女方吃亏!
  你别忘了,四年前那三副护膝闹出的笑话。阿姐,嫁给姐夫迟早能做上官太太的,你就是族里的独一份儿!我代你回族里孝敬姨娘,将来挑个澧县的商贾嫁了,我有钱,你有权,我们姐妹互相帮衬,总有让那些人倒过来求我们的时候,这样不好吗?”
  她爱财,凡事算计得比谁都清楚。
  这四年虽装乖装得憋屈,却也让她更加清楚利弊,只想着李妙出嫁后就拍拍屁股,带着她的小金库离开这是非之地。
  如今专等着看李府笑话,总归牵扯不到她们上头。
  却不想清风院再闹出什么事,她真心嫌腻味!
  “小守财奴,瞧你这没出息的样儿。”李妙亦不是四年前那般急功近利,既不解释,也不再如从前那般有什么盘算都会提点李娟,闻言轻轻捏了李娟的小脸一下,嗔怪道,“我说一句你就能回十句,像个嘴碎的老婆子,小心嫁不出去!
  不是要送东西给姨娘?我们一人出一半,你去请吴先生来。光送东西回族里怎么够,我们请吴先生出面作陪,去青玉观打醮,一为四伯父和锵大堂兄祈福,二为姨娘捐点功德。”
  前者是幌子,后者才是重点。
  李娟一听是为了七姨娘,哪里还有心思留意李妙的话别有深意,当下就笑嘻嘻的拣了几件沉手的鎏金首饰。
  等李妙随手将三件鎏银首饰丢给她时,李娟不禁暗暗皱眉。
  她安慰自己,阿姐不久就要出嫁,往后用钱的地方多,孝敬姨娘的东西她多出一点倒也罢了。
  继而笑脸重展,将东西仔细包好,小跳着去请吴先生。
  李妙目送妹妹欢快的背影拐出院门,脸上浅笑疏忽不见。
  她隐忍四年,如今老天都站在她这一边,送上了难得的时机,她从不曾甘心过,又怎会像妹妹那般心大短浅,只求一时的安稳和利益?
  想让她乖乖嫁个不知前程在何处的穷进士?
  她不认命!
  机会近在眼前,这一次,她会稳扎稳打,不会再让谢氏抓到任何把柄!
  清风院暗中潮涌,群芳院却是鸡飞狗跳。
  大姨娘费尽人力物力打听到李英歌不日就要进宫,哪里还坐得住,吵着闹着要见谢氏,只求李英歌进宫能问到李锵一星半点的消息。
  群芳院已是半空,处于变相看管的状态,然而关得住人,关不住大嗓门。
  三姨娘装聋作哑,大姨娘的丫鬟急得跳脚,拉不住人,只能听着大姨娘从哭求无果,变成了破罐子破摔的大声咒骂。
  小福丁儿飘过群芳院,听得眉头大皱,进东跨院见李英歌,先说正事儿,“王爷这几日连大理寺都没去过,在宫里不出来,连汪公公递了牌子求见,也被人拦下了。我干哥哥就更无法了。”
  除了萧寒潜,宫里只有启阳帝和皇后能拦下汪曲。
  小福全儿亦是无法,只得照着之前的吩咐,留守大理寺。
  萧寒潜在宫中到底什么境况?
  李英歌眉心微蹙。
  又听小福丁儿接着道,“夫人不在,小王妃也别太手软了。哪家后院的姨娘能像群芳院那样嚣张,张口闭口的攀扯正院如何如何?小王妃要是不爱管,我替您出面,保准怼得她爹妈不认!”
  想到小福丁儿是怎么指着老太太杨氏的鼻子骂的,李英歌不由忍俊不禁,摇头道,“不必自降身份。也不用你出面,谢妈妈挑几个力气大的婆子替下守群芳院的人。
  再交待大厨房一声,群芳院先停三天伙食。什么时候不闹腾了,就先送素菜白粥,为父亲和李锵积福。要是谁要继续闹腾,谁又事不关己装瞎子不管不劝的,就继续空着肚子。
  告诉群芳院,一天抄一本女训,每天熄灯前交到正院去,不按时按量交齐,吃用的水也一并停了。”
  这是连冷眼旁观的三姨娘也一并扫进去了。
  这种惩罚听着不痛不痒的,实则最折磨人的心智。
  三天不进食,就是套马的汉子威武雄壮也受不住!
  越到后头越难熬,越知道这处置手段的厉害之处,是个人都没心力再作妖。
  这种轻拿重放的熬人手段,内务府刑房最爱用。
  小福丁儿默默一抖,暗道小王妃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拍马屁,“小王妃这招杀人不见血,实在是高!”
  说完颠颠的缀在谢妈妈身后,跟着去群芳院看热闹。
  李英歌摇头失笑,心里惦记的却是谢氏。
  昨天没能成行,谢氏今天一早招呼不打一声,就带着杨妈妈套车出了府。
  也不知是去了哪儿。
  坐在车内的谢氏打了个喷嚏,暗骂哪个闲出屁了念叨她,一等马车停下,就揉了揉鼻子扶着杨妈妈的手,站定在兴园大门前,抬头看向启阳帝的亲题的“兴园”二字,问道,“确定是老麻叔亲自接的口信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