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之逐鹿中原-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突然之间有一道光线照射了过来,细细的光线越来越粗,慢慢的,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光团,以方云为中心形成了一个直径十丈左右的光团,方云现在已经见怪不怪了,事到如今,听天由命吧,现在的事情已经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了,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管不了那许多了。

那个光团越来越大,渐渐的,像是碰上了什么东西,开始向外用力的挤压,然后猛地向外爆了开来,像是炸开了一样,方云只感到身体一震,随即又是一阵刺眼的强光照射过来,急忙闭上了眼睛,感觉到外面光线稍稍暗下来少许,再次睁开眼睛时,他看到了自己置身一个封闭的空间里面,这时周围的光线已经恢复了正常,就像平常白天时候外面的亮度一样,如果不是头顶上看不到天空,真的会让人感觉现在已经置身于室外了。

这时,方云才仔细的打量起自己所身处的地方来,这是一个不大的空间,四面没有门,没有窗,没有通道,墙壁上甚至连一点缝隙都没有,四面空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除了在他面前不远处立着的一尊石像。

方云的目光被石像吸引了过去,看着石像的大小,应该是仿照着真人的比例所制成的,他往前走了几步,来到了石像近前仔细端详了一番,这是一个中年人,身上披着缠丝宝甲,腰间跨着一柄宝剑,一副威武的大将军的样子,往脸上看去,方方正正的国字脸,不怒自威,一双眼睛不算很大,但是却十分有神,虽然只是一尊石像,可是方云竟不敢和他的目光相对,似乎觉得这不是一尊石像,而是一个真人站在这里,浑身上下散发着一股威严之气,或者是浓烈的帝王霸气,看着这尊石像,方云喃喃的道,“是你吗?你究竟是谁呢?”看着这尊石像,方云的目光有些迷离,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

原来这尊石像的模样,像足了方云幼年时常常在梦中看到的那个人,那个提醒他谨记自己的使命的人,那个让他心中涌起强烈归属感的人,那个虽然不知是谁,但是却让他感到无比亲切的人,无数次在梦中,他都看不清那人的面貌,可是现在,他却这样相信,他就是这般模样。

随着方云走进那石像,他胸口的龙佩突然间又亮了起来,仍就是发出耀眼的金色光芒,而那石像的胸口处也微微亮了起来,这时方云才发现,原来那石像胸口处也雕着一个龙佩,与自己身上所佩戴的一摸一样,他伸手抓住了龙佩,疑惑的看了看石像的胸口,“难道是你引着我来到这里吗?”

从魏剑那里他得知了龙佩的由来,魏剑说这龙佩是林氏皇族世代相传的,只有皇帝才能拥有,那这个人的身份就不言自明了,“霸气,无双的霸气,即使这只是你的一尊塑像,却仍是这么气势逼人,不愧是八百载大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林烈啊,我的先祖,果然没有让我失望!”方云看着这尊石像,喃喃自语。

这时,那尊石像突然好像动了一下,方云浑身一震,怎么回事?他定睛再去看时,那石像却是丝毫未动,“难道我眼睛花了吗?嗯,也许吧,”一连串的怪异事情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对自己的判断力有了一些不信任,在这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这让他无法依照常理来判断了,“就算是这石像突然活过来也不是不可能吧,这个鬼地方,”方云苦笑着想道。

不知道是不是听到了他的心声,石像胸口的龙佩和方云胸口的龙佩同时猛地一亮,金色的光芒笼罩了整个空间,方云只觉眼前一花,那石像的颜色渐渐起了变化,他用力的揉了揉眼睛,天呐!石像竟然真的活过来了!

饶是方云以为自己能够接受一切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发生,却也被惊的呆住了,那石像,不对,现在已经不能说那是一尊石像了,那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那“人”的眼球微微动了动,接着是手,然后整个身体都动了起来,他看了看呆若木鸡的方云,刚毅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你终于来了。”语气像是两人极熟悉一样,或者是他对方云极熟悉吧,挡不住的那种浓浓深情,虽然从小便没有父母疼爱,可是方云在这“人”身上感受到了,那种骨肉亲情。

“啊,我…你…你是谁?”方云有些慌乱失措,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我是谁?”那人微微一笑,“这不重要,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们身上流淌着一样的血,我们有着一样的姓氏,是这个天地间最伟大的姓氏!”说着,他脸上露出了一丝狂热。

方云定定的看着他,“你是林烈,对吗?”他不敢肯定这个经常出现在自己梦中的人是不是林烈,不过也许只有林烈是最合适的人选。

谁知那人却摇了摇头,“林烈?不,我不是林烈,我不是任何人,你也不要再问我了,我存在的意义就是等着你来,你是第三个到达这里的林氏族人,虽然天下大乱,然林氏气数未尽,你当肩负起中兴大业,林自你而再兴,我允你为天下共主,你肯吗?”

沉思了半晌,方云郑重的点了点头,“身为林氏子孙,我懂得自己的使命,有所不为,有所必为,我肯。”

如果有人听到这两人的对话,或许会感到十分惊讶,掌控天下难道还有人不愿意吗?作天下共主还需要考虑吗?这简直就是开玩笑嘛,有这种好事应该立刻答应了才对!然而方云却知道事情并不是那样简单的,一统天下,别说去做,就是说起来都难,难道石义、卫景、聂智远会突然暴死吗?难道大成、大梁、大周会突然解体吗?都不会,一切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也许冥冥中会有一股力量帮助自己,也许就是所谓的天命吧,但是终究事情还是要人去一点点做的,这一切,都没有那样简单,听起来像是自己占了多大的便宜,实则是背起了一个沉重的负担,可是身为林氏子孙,这是自己的使命,自己不去做,还能交给谁呢?

那人看着方云点头应允,脸上露出一丝笑容,“四百年了,我等你等了四百年,现在我还要接着等下去,等着下一个人的到来,或者,或者是其他吧…”他的声音渐渐弱了下来,想是要睡着了一样。

“四百年?”方云一惊,刚刚他说自己是第三个来到这里的人时便已经有些疑问了,毫无疑问,林烈是其中一个,那么,还有一个人是谁?四百年,那么,那个人应该是四百年前来的吧,四百年前来的那个人肯定不会是林烈,那么,是谁呢?方云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名字,林跃古。

在大汉王朝的历史上,有两个人名声最盛,其一当然是开国皇帝林烈,而另一位就是四百年前中兴汉室的林跃古了。长达八百年的大汉王朝历史上,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也就是隐龙存在的意义,只是隐龙也并不是万能的,虽然曾经数次成功的挽救大汉于危亡之际,但是有一次,隐龙也没有了办法,甚至连隐龙都差点灭亡。那是四百年前。

在紧要关头显示出非凡的能力,这是林氏皇族的杰出者的共性,也许林氏血脉只适合于乱世吧,乱世出英雄这句话他们的身上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平常的时候,他们表现的毫无过人之处,甚至在八百年间出现了很多昏君,但是到了危急关头,林氏血脉里面所有的优良品质便表现的淋漓尽致了。八百年间,无数次的分分合合,昏君与明主并存,英雄叠出,只是这些人的光芒都为林烈和林跃古所掩盖,自然是有着其道理的。

四百年前,大汉王朝遇到了其建国以来最难以迈过的一道门槛,那时的情况比起现在来未必会好些,其时在位的皇帝是年仅六岁的汉明帝林跃古。林跃古的父亲,先皇汉灵帝林朝英年早逝,林跃古是他唯一的皇子,倒是与方云的情况有些相似,只是林跃古得以继承皇位,而方云却流落民间。

汉灵帝算不得一个明君,但也决不算是昏君,怎么来评判这个人,委实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这个人太过相信人了,而且一意孤行,听不得别人的劝告,他将朝廷中的权力几乎全部放了出去,对大臣们的信任无以复加,甚至连最为重要的兵权也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样一来,开始的时候臣子们还心存感激,报效朝廷,可是时间一长,手中偌大的权力成了他们欲望的根源,互相间争斗不止,皇上的命令也渐渐效力愈小,出现了基本被架空的局面。

然而到了这个时候,汉灵帝还是不知悔改,妄图以加倍的信任来挽回大臣们的忠心,一口气连封了十八个异性王,美其名曰是对有功之臣的奖赏,这样一来,虽然没有大臣叛乱,出现末帝年间的整个国家分裂,但是这也只是表面上而已,实际上整个国家到了这时已经分成了无数个小块,各自为政,谁也不听谁的调遣,皇家的旨意传不出皇宫大门,尊严扫地。到了这个时候,汉灵帝十分不负责任的突然患上了重病,没几天就一蹬腿死了,留下了一个二十几岁的皇后和一个六岁的儿子,将这个烂摊子甩手丢给了儿子,林跃古。

登基时仅仅六岁的林跃古能懂得什么?当然什么都不懂了,而大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违者天下共诛之!这样一来,原本有心帮儿子忙的皇后,哦,不,现在已经是太后了,太后也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儿子被一群“忠心”的大臣们摆弄,皇帝,已经名存实亡了,成为了一个空架子。

年幼的林跃古常常十分纳闷,为什么母后总是偷偷流泪呢?难道是因为宫里的饭菜不好吃吗?还是自己太淘气了?抱着不想让母亲哭泣的想法,林跃古从小便表现的与寻常孩子不同,偶尔与他的目光相对,往往会感到惊讶,这真的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吗?

随着年纪的渐大,林跃古明白了为什么母后会不开心,为什么自己身为天子却有时连宫中的太监都使唤不动,高祖林烈的血在他身体里面沸腾了,他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可是该怎么做呢?虽然贵为天子,手中却没有一点实权,连安排一个身边的小太监都要自己的臣子批准,连自己皇后的人选都不能自己决定,要怎么夺回属于自己的东西?要知道,给别人东西容易,再想要回来就难了。林跃古面临着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皇帝面临过得情况,虽然自己成了一个只在名义上存在的皇帝,可是自己失去的这些东西都是自己的父亲——先皇所“赐予”出去的,人家没抢你的,你能说出什么来?比起方云需要用武力夺权更难,他所面临的不是仅仅依靠武力就能解决的事情。对于满朝“忠心耿耿”的大臣,你能怎么样?

人都是有贪心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没有良心,汉灵帝的“施恩”之策也并不是全无收获,至少,掌握着国内最强军团,东南军团的大将军华斌对皇室还是很忠心耿耿的,不过满朝上下也只能找到一个这样的人而已。早在汉明帝林跃古刚刚登基之时,华斌就提出了还政于皇上,可是哪里会有人理会他,态度好些的哼哼哈哈的听他说几句,态度不好的根本就“哼”了一声扭头走开了,权力可是好东西,习惯了拥有它们的人,还能愿意吐出来吗?当然不可能。

华斌也对这些人失去了信心,他知道,这件事必须依靠其他的途径来解决了,可是他只是一介武夫,让他领军打仗那是毫无问题的,可让他想办法,出主意,那可比杀了他还要难受,没办法之下,只得听从了属下师爷的主意,隐忍不发,等待小皇帝长大**。

第二百零五章 天命所归

懂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是林跃古所表现出来的第一个特质。在他十三岁那年,在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时候,华斌手中的东南军团神奇的到了林跃古的手中,不是华斌向林跃古效忠,而是东南军团直接掌握在了林跃古的手中,华斌请辞,归隐还乡。

这一下,情况一下子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朝中群臣几乎都呆住了,一个个把嘴巴张到最大,能塞进一个西瓜去。谁也没有想到占据全国四分之一强兵力的东南军团会一夜间从华斌的手中到了小皇上的手中,其中过程,成为了八百年大汉最大的秘密之一,至今无人知道其中原委。当然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大汉朝最大的几个秘密几乎都是发生在林跃古在位时…

从十三岁开始,到了汉明帝十五年,年仅二十一岁的林跃古清除了朝中一切势力,将大权重新掌握在了皇室手中,整个过程中,没有人知道他使用了什么手段,总之在这几年中,原本一个个趾高气昂的权臣们一个个乖乖的交出了手中的权力,告老还乡去了,始自汉灵帝的一出古今罕有的主动交权于臣子的荒唐戏,到了汉明帝林跃古十五年演到了尾声,以古怪的开场,以神秘收尾,除了高祖林烈开创一代霸业之外,林跃古的这段往事成为了一段时间之内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话题,不是讨论林跃古的英名神武,而是讨论究竟林跃古采取了什么方式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可是一切终究只能是人们的猜想,一直到四百年后的今天,还是没有人知道其中的秘密,而这也许将成为永久的秘密,随着那一代人长埋地底。

由于没有惊心动魄,没有英雄美人,渐渐的,后来人由于对当时情况的不熟悉而渐渐忘却了这件事,甚至忘却了林跃古这样的一个人,可是方云为什么会知道呢?大汉朝除了有一个无所不知的隐龙,还有一个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载的军师沈文,别人渐渐淡忘了这件事,可是身为神机军师沈文的后人却无法忘记,因为林跃古重新夺权的过程是连沈家传人和隐龙的人都不清楚的,这件事成为了沈家传人延续数百年的一个心结,因为四百年来,没有一个人想通林跃古所采取的方法,这对于心高气傲的沈家人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作为监听天下的隐龙竟然也对此事一无所知,这直接导致了当代隐龙首领自尽以谢罪,差点造成了隐龙的消亡,这样的事情,隐龙怎会不牢牢记在心上,而听得了萧豫和林启的讲述之后,方云又怎么会忘却林跃古这样一个神秘至极的人呢?

当年之势,比起现在的王朝覆灭,国家四分五裂,其严重性丝毫不逊,只不过现在是把一切矛盾摆在了明处,而那时,却是朝廷名存实亡,皇帝成了牵线木偶,如果没有适时的出现了林跃古这样一个人,整个朝廷的权力会逐渐的进一步分散,从而形成一个纷乱的局面,如同病人病入膏肓,再高明的大夫也没办法施救了。因此只能说,幸亏林跃古出现在了那个时代,否则大汉朝便不会再有后面的四百年一统了,权力会分散到各个不同的角落中去,整个国家渐变成一盘散沙,皇室的存亡甚至完全没有任何意义。

对于林跃古,隐龙所唯一了解到的就是当年在华斌交出东南军团兵权之前的半年里面,林跃古曾经神秘的消失了一个月,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当时隐龙的人甚至怀疑林跃古究竟是不是人,他有什么办法能够瞒过隐龙的耳目?没有人想的通。

到了现在,虽然不知道林跃古究竟如何能够神秘的在隐龙和天下人面前消失不见,但方云却总算知道了林跃古在消失的那段时间来到了什么地方,不错,就是这里,天下岛,帝王窟,而且他想必也见到了眼前这个“人”。

“四百年,四百年…”方云喃喃的念道,“难道四百年是一个轮回吗?下一个轮回是什么时候呢?”他突然大声的问那人。

那人被他惊了一下,似乎有了一些精神,看着方云,嘴角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我不知道,我只是一个传话人而已,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而不是我,我负责传承,但没有决定权,多少年一个轮回,只有天知道…”他的声音又慢慢的沉了下去,“去吧!”

原本石像时雕刻在胸口的龙佩早已经跟着他变为了真实存在,这时,带在他胸口的龙佩突然暴起一道光芒,比起刚刚看到的要强烈的多,刺的方云没办法睁眼,光芒越来越盛,笼罩了他整个身体,有若实质,他感到那道光芒散发出了惊人热量,像是要将人烤熟一般,他心中大惊,不知道究竟在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奈何眼睛偏偏无法睁开,身体也像是被什么东西束缚住了一样无法动弹,只能听天由命了。

像是打摆子吧,方云这样想到,他现在身上忽冷忽热,一会儿像是置身火炉,一会儿像是置身冰窟,一会儿又是半边身体发热,半边身体发抖,如果不是知道自己是在那道古怪的金光照射下才会这样,他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练功走火入魔了。

身体的极端忽冷忽热使得方云痛苦不堪,过不多时,神智已经有些不清了,他用仅有的一丝清明护住了心脉,剩下的也管不得了。

冷热两道气息在方云的体内上下翻滚,游走在他身体的每个角落,渐渐的,围绕着他心脉处的那道气息进行旋转,速度越来越慢,最后,竟然形成了一个太极图的模样,这让昏沉沉的方云大吃一惊,冷热两道气息在完美融合,一个硕大的太极图渐渐变小了些,神奇的融入了他的心脉之中,紧接着,身体的不适一下子全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通体无比的舒畅。

方云缓缓睁开了眼睛,感受着身体发生的变化,而这时,那人已经重新变成了石像,同时,整个空间忽的一震,周围的一切都跟着颤抖了起来,那感觉,就像是被风吹动时水中看到的景象一样,而后,震动加剧,突然,一切都像是破碎了一样,四分五裂开来,方云只觉脑子一痛,失去了知觉。

“大哥,醒醒,醒醒,”林启用力的摇着方云的身体,一会儿,方云睁开了眼睛,看到了一脸关切之色的林启,喜道,“啊?你怎么在这里?这…”他看到了自己身处的地方,不禁愣住了,他此刻正躺在那条通往“修身”房间的通道上。

“我当然在这了,不在这里在哪?”林启奇怪的看着方云,不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

方云迷惘的摇了摇头,问道,“刚刚发生什么事了?”

“我也不知道,只是感到整个通道震了一下,然后突然就昏过去了,我还以为洞要塌了呢,这里真是太奇怪了,”林启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昏过去了?”方云心中纳罕,难道刚刚只是南柯一梦吗?可是,梦境会有那样的真实吗?应该不会吧,可是眼前的一切要怎样解释呢?明明刚刚林启突然不见,自己坠入深渊,等等的一连串奇遇难道仅仅是一个梦吗?

这时,他胸口突然热了一下,在龙佩贴着的地方,他感受到了那个八卦图在缓缓的旋转,在自己的体内,虽然不知道它是怎样存在的,可是它的存在却是自己可以确切感知到的,那也就是说,刚刚的一切都是真的!自己真的曾经见过那个人,八卦图的存在足以证明,只是究竟怎样会成了现在的样子,怎样瞒过了林启,那就不得而知了。

为什么要给我这样一个八卦图呢?从刚才方云就有了这样的疑问,冰火两重气息所形成的八卦图将他周身进行了一次洗涤,去掉了身体内的渣滓,此刻令他感到身体轻健了许多,在海中获得了进益之后,虽然体内真气充足了太多,可是却有着许多杂质,可以说是博而不精,而现在却不同了,体内的内力精纯非常,似乎那八卦图能够提纯取精,净化真气,可是,难道只是有着这样的用途吗?

啊呀!方云脑中突然灵光一现,哦,原来如此。何谓太极?太,至也, 极,极限之意,所谓太极,就是至于极限,无有相匹之意,既包括了至极之理;,也包括了至大至小的时空极限;,放之则弥六合;,卷之退藏于心。。可以大于任意量而不能超越圆周和空间,也可以小于任意量而不等于零或无。太极图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在内,可说是乾坤宇宙的模式,蕴含了世间的真理。宇宙有无限大,所以称为太极,但是宇宙又是有形的,即有实质的内容。按易学的观点,有形的东西来自于无形,所以无极而太极。太极这个实体是健运不息的,即宇宙在运动,动则产生阳气,动到一定程度,变出现相对静止,静则产生阴气,如此一动一静,阴阳之气互为其根,运转于无穷。

这倒是与天地诀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或者说是同源同根吧,“我明白了,”方云自言自语的道。

“你明白什么了?”林启看着方云神秘兮兮的样子,心里倒是更加不明白了。

“明白了我能做什么,我应该做什么,剩下的,就看要怎么去做了,”方云呵呵笑道。

这解释倒不如不解释,林启更加纳闷,“那我应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呢?”他呆呆的道,这时他才发现,方云似乎有了很大的变化,身上隐隐散发着一种气息,这种气息让林启震惊不已,因为这种感觉他十分熟悉,与这天下岛一样的气息,龙气!

他惊奇的看着方云,难道在刚刚的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情吗?为什么方云会有了这样大的变化,这时的方云,就像是和天下岛融合在了一起,究竟怎么了?

对于林启看向自己的古怪模样,却不去理会他,他自然知道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事,那两道冷热气息融合之后,自己的体内出现了一丝类似于初到天下岛上感受到的那种气息,也就是龙气,可是他却不好向林启解释,这种事情他不知道要怎么说才好,过于虚幻了,还是把它作为一个秘密保存下去吧。

“那里不用去了,什么也没有,”看到林启朝洞口那边走去,方云出声阻止道。

“没有?”林启不相信的走到洞口往里面看去,一看之下,确实如方云所说,与其他不同,里面空空荡荡,什么也没有,林启不禁大奇,“你进去过了?你怎么知道?”

方云神秘的一笑,“没有,不过我知道。”这简直就是一句废话,可是方云却说的理直气壮,让林启不由得一滞,待他再想去问的时候,方云已经转身走了出去。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了帝王窟,迎着头顶的阳光,方云舒舒服服的伸了一个懒腰,这时岛上的那些珍禽异兽见到方云竟然显得战战兢兢,一条五爪金龙到了方云的面前微微顿了顿首才又飞开,看的林启眼睛都直了,结结巴巴的道,“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在你身上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是在我们昏迷的时候吗?”

方云淡淡一笑,“也许吧,我也不知道,所以你也不要问我了。”

林启似是忽有所悟,一拍大腿,“我知道了!你得到承认了!哈哈,原来是却不是修身养性,修身,修成帝王身!恭喜啊!”虽然口中道着恭喜,但是林启的眼中却闪过一抹失落,很显然,方云是被选中的人,而不是自己,但只是一瞬间,毕竟他现在心中还是喜悦的成分多些,无论怎样,这是一个姓林的人。

※※※

方云离开以后,每当有事,岳枫、萧豫、慕容濂、张恺之等河东重臣便会相聚商议,这一日,来自大成的天机营密探传回了消息,因此岳枫把众人召集到了一起商议河东要怎么应对。

“嘿,挨打了几年,石义终于忍不住了,大成兵多将广,根基深厚,虽然这几年来看似处于下风,但却未能动摇其根基,这次可真的有热闹看了,”慕容濂晃着头兴奋的道。敌人的损失就是自己的增益,依现在的形式看来,大成也好,大梁也罢,都没有用兵于河东的打算,也没有那个余力,否则河东一口气吞并了大梁两个郡,卫景怕不是早就抓狂了,哪里能像现在一样忍气吞声,竟然默认了河东对于两郡的统治。让他们狗咬狗去吧,全都咬死了才好!

岳枫笑道,“没有人来打我们的主意,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坐壁上观吗?石义对我们可是不放心的很呢,在彰武边境集结了大量兵力,并且派出了我们的老对手,大将王颖率兵,虽然是为了威慑我们,可是我相信如果有机会的话石义是绝对不介意狠狠的在我们身上咬上一口的,虽然我们现在表面上是盟友关系,可是这种盟友的关系,嘿嘿,未必比那张盟约用的纸有分量一些,东门关一役,我们虽然取得了胜利,可是自己的损失却也不小,现在一时难以对外用兵,我们需要把两郡好好吸收一下才行,害人的心思我们是没有了,可是防人之心却不可没有啊。”

“岳大人所言极是,”萧豫点了点头,对岳枫的说法表示赞同,“我们不能再继续对外用兵了,当务之急是把东山、临河二郡在最短时间之内吸收消化,这样我们的实力能够提升一倍,但是这需要时间,此时继续对外用兵,百姓也不会答应的,而且我们的后勤也压力很大,现在两边暂时安稳,虽然我们刚刚狠狠的揍了卫景一拳,可是西线却比东线要安全一些,卫景能够咽下这口气,就决不会在短时间内跟我们闹翻,更何况现在大成全力压上,怕是大梁首当其冲,他只求我们不去找他麻烦就好了,但是东线则不同,大成虎视眈眈,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冲过来了,所以我建议西线的大部分兵力仍旧驻扎在东门关内,同时密切监视大梁动静,做到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而东线则要增派人手,赵将军手中有五万兵马,但是他却面对着十数万的敌军,现在还能够抽调多少兵马出去?我们要给赵将军一些支援才行,防患于未然。”

岳枫思忖了一下,“话是这样说,可是,我们现在的兵力确实是有些捉襟见肘了,恐怕很难抽调出多余的兵力来…嗯…现在恐怕不适宜征召新兵吧,而且就算是有了大批新兵也没用,短时间内很难拍上用场,即使上战场也不过是送死罢了。”

一时间没有人说话了,岳枫说得确是实情,对大梁一战,已经最大程度的抽调出了各地兵力,最终停战,不仅仅是因为大梁的兵力捉襟见肘,河东的兵力又何尝不是呢,如果兵力充足的话,没人会对趁火打劫提出什么异议的。

———————————————

第二百零六章 示弱示乱

———————————

“唉,罢了,这件事我们先放到一边吧,等下我修书于赵将军、郑将军、宋将军他们商量一下,”岳枫无奈的道,现在坐在这里的虽然都是河东重臣,但却都是文官,没有武将,不是站在第一线的人,对于兵力的分布还是将军们最有发言权。

“嗯,也只好如此了,”萧豫点头道,“现在的局势,倒像是所有人都商量好了一般把我河东撇在了一边,石义派人暗中去与西凉马云和三秦兄弟联系,看来是准备与其联手了,但是却河东排除在外,甚至重兵布防,看来石义对河东的忌讳不浅呐。”这才是萧豫最为担心的地方,没有兵力,好办,河东三年来休养生息,钱是攒的足够了,粮食也不缺乏,河东、河西两郡向来富庶,百姓也十分拥戴方云,到了必要时候,只要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组建起一只十万人以上的大军,这都是不成问题的,只是…河东之所以能够得到今天这样迅速的发展,是因为三年来没有任何战乱,没有人对河东加以关注,放任了河东平稳的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