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掌珠-第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贺咸那小子最喜欢答题,也最会应付孩子,又总往苏家跑,苏家的几个孩子见了他就同见了自家人一样。
    小童闻言,便也不再追问,点点头踮脚往后看,而后突然问了句风马牛不相及的话:“五叔,您何时成亲?”
    “……”苏彧一怔。
    “问之叔叔要娶慕家的姑娘,五叔您呢?”
    苏彧蹙眉:“你四叔还没成亲。”
    “四叔没成亲,您就不能成亲吗?为什么呀?”
    “理应你四叔先成家……”
    “为什么理应四叔先成家?”
    “他年长。”
    “为什么他年长?”
    “……”
    “五叔,那元宝呢?为什么元宝也不成亲?问之叔叔先前说元宝也该成亲了!”
    苏彧听着听着,满脑子只剩下“成亲”两字,听得晕乎乎的,终于抓到了其中最要紧的一点,道:“往后不准同贺问之那小子说话了!”
    “您方才还让我回头去问他呢,为什么又不准同他说话了?”
    苏彧语塞。
    小童在他身旁蹲下身,仰头看向天空,突然叹了一声:“五叔,您不要总孤零零的一个人呆着……还是早些成亲吧……”
    “胡说八道!”苏彧用力揉了两下他头顶的发,笑着轻声斥了句。
    他没动,眨巴着眼睛皱起细细的两道眉,“我没胡说八道。”
    较真的性子,倒十足像了他死去的父亲。
    苏彧无可奈何地道:“是是,你没胡说八道,全是五叔胡说八道。”
    说话间,突然鼓声大作。
    ——昱王折花了。

  第132章 异样

    消息立时便像鸽子腿上绑着的信一般,迎着夏日的风,在翅膀的扑棱声中传遍了泗水河沿岸。
    连家画舫自然也是立刻就有人前来报信。躲在船舱里的五姑娘宛音听见鼓声,亦不忘打发人出来探明消息,得知果真是昱王赢了,那垂着的帘子便悄悄晃了晃,探出来半张脸,正是顶着双红肿眼睛的连五姑娘。
    不过只一瞬,帘子一撒,她又钻了回去。
    四太太林氏的身影在里头一晃,也立刻消失不见。
    画舫上重新安静了下来,不远处的高台上却是热闹非凡,沿岸喧嚣,极喜乐。
    若生遥遥看了一眼,站起身来同扈秋娘道:“回去吧。”
    折花赛已了,输赢既定,剩下的便也就没有什么值得看的了,更何况她今儿个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如今事成,也该家去了。扈秋娘便在一旁虚虚扶了她一把,而后道:“五姑娘似乎也要同您一并回去。”
    “四太太说的?”若生问道。
    扈秋娘答:“说是五姑娘受了惊吓,早些回府请大夫来瞧一瞧才好。”
    若生闻言便站定不动,摆摆手说:“那就过去问一问吧。”
    扈秋娘应个是,脚步轻快地朝前舱走去,随即不过须臾就转身返了回来,道:“五姑娘不愿意走。”
    “哦?”若生奇了。
    扈秋娘摇摇头:“不过四太太似乎也要回去了。”
    也就是,五姑娘走不走,都容不得她做主。
    若生就笑了下,笑意极淡,转瞬即逝:“也罢。我们自走我们的就是。”
    只不过,林氏这会就要回连家,那莺歌的事她必定已经从连四爷口中,得到了她并不想知道的准信。
    画舫重新行至镜湖,若生率先来向林氏道别,头个下了船往马车上去。但上了马车后,她却并没有立刻命车夫赶车。而是停在那候了一小会。果不其然。没多久,远处就有一艘小舟驶了过来。
    虽然隔得远了些,小舟上的人又遮着面。但若生只远远扫了一眼便知道,这人一定是莺歌。
    林氏这是准备将人给一道带回去了。
    她收回视线,终于同扈秋娘道:“动身吧。”
    扈秋娘便掀帘探头吩咐了车夫两句。
    车夫应个是,扬手一挥马鞭。拉车的马儿便打个响鼻疾驰起来。
    马车里,若生阖上眼。养起神来。
    她今儿给四叔送的这份礼,也不知四叔是受用还是不受用……
    闭着双眼,她声调平静如水地说了句:“秋娘,莺歌生得美吗?”
    扈秋娘听到这话。怔了怔,而后才反应过来若生是没有亲眼见过莺歌的,遂道:“恐怕只是中人之姿。”
    “同四婶相较。孰更美些?”她的声音里并无波动。
    扈秋娘想了想,斟酌着说道:“应是不及四太太。”
    “是吗?如果是这样。那四婶这会只怕已是气糊涂了。”若生微微睁开眼,望向窗外,但见沿途绿荫葱葱,日光渐盛,而远处烟水迷蒙,恍若天人之境,不觉低低说,“若是个姿容绝色的也就罢了,偏偏姿色还不及她良多,依四婶的性子,定恨不得生吞了莺歌才好。”
    然而此刻,林氏显然已经准备将莺歌给带回连家,可见她在忍,忍着亲见连四爷后,当面质问。
    而这事,迟早也会惊动千重园。
    若生知道,四叔必定会拿孩子说事,想叫姑姑心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这事给算了。
    连家子嗣并不兴旺,加上她大伯父英年早逝,她爹又成了那样,姑姑盼着连家能够人丁兴盛,总是见了孩子就心软的。
    再者连家也不是京里那些成日里念叨着规矩的人家,即便只是个私生子,姑姑也会视作连家的孩子,将他留下。
    等到孩子留下了,连四爷顺理成章也只会将莺歌也一并留下。至于孩子照理是该交给四太太教养的,毕竟莺歌一个姨娘,不能亲自教导儿子。可林氏愿意不愿意养?莺歌愿意不愿意将孩子交出去?连四爷又会如何决断?
    为点小事,闹得家宅不宁,惹恼了云甄夫人,可是谁都吃不了好果子的。
    若生只要一想到四叔来日焦头烂额的模样,就忍不住心情愉悦。
    只有先叫他慌了手脚,她想做的事才能落到实处。
    马蹄声“嘚嘚”作响,她想着想着,迷迷糊糊小憩了片刻。
    待到睁眼,外头已隐约可见连家的大宅。
    她清了清嗓子,用微哑的声音问扈秋娘:“四太太一行可回来了?”
    扈秋娘笑道:“比咱们快了一步。”
    “她就这般急?”若生失笑,坐直了身子。
    少顷下车入府,过了垂花门,扈秋娘请示:“姑娘可是直接回木犀苑去?”
    若生略一想,沉吟道:“不回了,先往明月堂去一趟。”
    大半日不着家,也不知她爹都做了什么,先去问个安吧。
    一行人就转身往明月堂的方向去,至正房外,金嬷嬷迎出来,见是她,忙笑起来:“姑娘怎地这会便回来了?”
    若生也笑,说:“左不过就是赛舟,一群莽汉,穿得差不离,谁是谁也分不清,可不知看了半天都看了些什么。”
    金嬷嬷就转脸吩咐一旁站着的小丫鬟道:“去请二爷来,就说姑娘回来了。”
    若生抬手阻了阻,问道:“爹爹去花园了?”
    “哪里,二爷这会正在小厨房里猫着呢。”连二爷是金嬷嬷奶大的,她说起他来,口吻亲昵,仍拿他当孩子。
    若生也就不由自主跟着说:“又折腾吃食去了?”
    金嬷嬷直笑:“可不是!”
    若生无奈地摇摇头,止住小丫鬟正要朝小厨房走去的脚步,道过会她亲自过去瞧瞧不必请来了,一面抬脚往正房里头走。到了里头,见她早早回来,正在挑拣布匹的朱氏也被唬了一跳,“可是害怕?”她只知若生怕水,此刻见她提前回来,也就以为真是害怕所致,赶忙丢下了手里的面料,迎上来询问起来。
    若生慌忙解释了一番,然后上前去陪她一块挑了几匹布出来。
    “这块料子极衬你的肤色,回头让吴妈妈给你裁了做身小衫穿吧。”朱氏选了一匹,比划了下,笑着说。
    若生就也笑嘻嘻答应下来。
    过得片刻,她转身去厨房寻父亲,还未走到门口,就先听见了她爹的说话声。
    “这个香!”“那个不行,一股怪味!”“这个也不错!”“哎呀,别糊了——”
    也不知是在做什么。
    拐个弯,若生走近,喊了声“爹爹”。
    连二爷立即回过头来,瞪眼道:“咦,你怎么回来了?”
    “闻见香气就来了。”若生打趣,提着裙子迈过门槛走进了里头。
    连二爷突然一个箭步上前将她挡住:“不成不成,这可不是给你吃的!”
    “好好我不吃,我就看一眼……”若生躲来躲去,探头朝里张望,奈何她爹挡得太严实,别说吃的,就是厨子的人在哪她都没能瞧见。连二爷得意洋洋道:“别看了!”
    若生只得作罢。
    连二爷忽道:“你瞧见阿姐了吗?”
    “嗯?”若生狐疑地皱起眉头,“姑姑怎么了?”
    他也学着她的样子将眉头紧紧皱了起来,说:“也不知她今儿个是出门了还是没出门,半点动静也没有。”轻轻摇一摇头,他又道:“千重园里静悄悄的。”
    清晨送走若生后,他去了一趟千重园,但窦妈妈说夫人还睡着,他便回来了。
    可谁知等到这个时辰,千重园里也还是安安静静的没什么人声,如果是往年,这会早该有人来请他们过去一并用饭了。
    连二爷说完,兀自摆摆手:“你去看一看,没准她又悄悄出门不带我玩儿了。”
    云甄夫人常做这样的事,出了门才派人来知会他们,连二爷早已习惯。
    若生也习惯了,但既然她爹提了,她便也好好答应下来去了一趟千重园。
    踩着一地乌亮的镜砖,她走了半响,终于见到了人,可却不是姑姑。窦妈妈瞧着似乎有些憔悴,行礼后也只是笑笑道:“姑娘今儿回来得真早。”
    若生昨儿没来,前天却是才见过窦妈妈的,那时窦妈妈看着气色分明还好得很。
    她微疑,笑着问:“怎么不见姑姑?”
    窦妈妈仍旧笑着,但笑着笑着却似乎隐隐叹了一口气:“夫人略有不适,仍睡着。”
    千重园里的事云甄夫人说了便算,她就是睡到午后,也无人能够置喙。
    往常,她也有一觉睡终天黑的时候。
    若生理应习以为常,但看着窦妈妈面上的神色,她却莫名心头一跳,总觉得事情有哪里不对劲。
    她问了句:“可请大夫来看过了?”
    窦妈妈笑着点点头:“已是看过了,姑娘不必挂心,夫人无碍。”
    “那等姑姑醒了,劳妈妈使人知会我一声,我再来看姑姑。”
    窦妈妈谨声应下,一路将她送出了千重园,而后才转身往回走。
    若生屏息听着脚步声,停了下来,转过头盯着她远去的背影看了一会,而后吩咐扈秋娘去打听打听今儿个府里是否请过大夫。
    不多时,扈秋娘便回来了,摇摇头说:“明面上,并不曾请过大夫。”

  第133章 人影

    至于私下里千重园是否进过大夫,若那边有意要瞒,他们一时半会是铁定查不出来的。
    若生心中清楚,闻言便只点点头示意扈秋娘自己知道了,并不加以都问。左右不管这大夫是请还是没有请过,姑姑有些不对劲,是肯定的。
    窦妈妈跟了云甄夫人很多年,这府里如果要问谁对云甄夫人的事最清楚,那必是她无疑。她有所古怪,就说明是云甄夫人有古怪。
    可若生想不起来,宣明十七年的端阳节这日,出过什么事。
    时间隔得有些久了,许多记忆都早已变成了散碎零星的画面,记得不是那么清晰了。
    她垂眸看向自己的脚尖,眼神渐渐变得凝重起来。
    这一年重五时节,莫非出过什么她并不知道的事?
    她有心想要查探,但千重园里的事从来也不是什么好打听的,一个不慎就会惊动窦妈妈,惊动了姑姑,到那时她又该如何收场?既然姑姑对他们避而不见,那就是无意让他们知道,是她不应该打听的事。
    她长长叹了口气。
    幸好她虽然还未见着姑姑的面,却到底见过了窦妈妈。
    窦妈妈神色微有异样,可面上并不见慌乱,可见不管出的是什么事,眼下还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若生暂且收敛心神,将纷杂的思绪抽了回来,专心致志地琢磨起另一桩事来。
    千重园那边,等到午后时辰晚些,她再去一趟,看看姑姑是否愿意见她,到那时再另行打算。
    她出了千重园。回木犀苑去,半道上却突然动了心思转身朝另一条路走去。
    扈秋娘问:“姑娘这是上哪去?”她在连家虽然也呆了有段日子,可除二房跟千重园外,旁的地方去的却不多,并不熟悉,眼下见若生突然转道往另一边去,也只知道这路是不通木犀苑的。
    若生听见她问。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来。说:“去一趟苜园看看。”
    那是她父母的旧居,荒芜许久,寻常没有人去。她以前也并不去,只是此番回来后,总会忍不住想起亡母,见不着人了。去多看两眼她活着时住过的日子也好。
    只是这事断不能叫她爹知道了,他一知道肯定会吵着闹着要跟着一起去。到了苜园触景生情,保不齐就要伤心。
    她如今,可见不得他难过。
    不过今儿个虽然不是她娘的忌日,却差得也不远了。
    她娘的忌日。也是她的生辰。
    到了那日,人人脸上的神情都是不自在的,见了她也不知是该道贺祝寿还是劝一句莫要伤心。
    倒是她爹。总会早早起身去园子里折几枝荼蘼花回来,送到她屋子里。拣了最好看的瓶子仔仔细细地插好,说那是她的花。
    若生淡淡笑着,呢喃着自语了一句,“苜园里的荼蘼应当也都开了吧……”
    时至五月,早已入夏,盛夏时节绽放的花朵,如今的确该渐次盛开了。
    苜园虽然离得远了些,但也还不至于远到若生走不到的地方,但这么多年来,她鲜少涉足苜园。前世更是几乎没有去过,今生也只是那日夜半时分众人四处寻找父亲时,她去了一趟苜园将人给找回来而已。
    那日天色太黑,风大,天寒,草长。
    她只顾盯着父亲看,倒是连多看一眼苜园的模样都忘了。
    旧日的苜园,在她心中更是从未留下痕迹。
    她彼时还太小,小到不能记事,亭台楼阁看上去都是一模一样的,她根本记不住。
    是以现如今,她就是想要回想一番,也想不出什么来。
    走了几步,她屏退众人,只带着扈秋娘继续往前走。
    扈秋娘紧紧跟着,慢慢的就察觉到苜园的远僻来,不觉面露疑惑。
    若生正巧侧目,瞧见了,遂笑:“远吧?”
    “比奴婢原先所料想的远了些。”扈秋娘微微一怔,而后点了点头。
    若生含笑低首,轻声道:“苜园原本只是个花园,里头就只有一幢小楼而已,平常并不住人,但那是爹爹第一次遇到娘亲的地方,所以他们成婚后便住进了苜园里。”
    再后来,苜园慢慢的才又扩建了几处,有了今日的规模。
    不过再好的宅子,十数年过去没有人住过,也不成样子了。
    平素园子外头又是锁着的,云甄夫人从来也不叫人打扫,左右只当没有这处地方一般,不拆不修缮也不叫人看管着。
    许多人甚至都忘记了,连家的大宅里还有这样一处园子。
    转过弯,小道僻静无人,只闻她二人的脚步声,一轻一重,踩着不知哪飘来的枯叶,簌簌而响。
    远处似有唧唧的夏虫鸣叫声,吵得人耳朵痒。
    突然,扈秋娘冲着前方厉声喝问了一句:“什么人?”
    若生一惊,紧跟着朝前张望,却只瞥见一个模糊的身影飞快地从自己眼前消失不见。
    她只带了扈秋娘一人同来,扈秋娘断不可能撇开她去追,一踟蹰,那人早已不见踪迹。
    这地方安静无人,既没有嘻嘻哈哈聚在一块谈天的丫鬟婆子也没有忙着洒扫办事的下人,忽然之间冒出来个人,委实叫人心生疑窦。
    她二人飞快追至那处拐角处,眼前却只余下两堵墙,夹道空空荡荡,连个鬼影也没有。
    青天白日下,夹道里却不见半点阳光,冷冷清清的,墙角生着湿滑的青苔。
    若生定定看着,蓦地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她紧了紧衣衫,蹙眉低声问:“可有瞧见是什么人?”
    扈秋娘摇头道:“隔得远,没能看清楚。”
    “穿的可是白衣?”方才那一瞬间,她猝不及防,又因日光正烈,一时不敢确信。
    扈秋娘亦如此。仔细回想了一番才点头说:“是白衣。”
    若生再问:“可是男子?”
    扈秋娘听到这话,却因为终究没有看清楚方才那人的脸,只摇头说:“奴婢没有看清楚。”
    是男是女,年岁几何,都尚不能肯定。
    若生面上渐渐没了表情,过了须臾方才轻声说道:“府里的主子可不兴穿得那样一身白。”
    因为云甄夫人养在千重园里的那群人,素来着月白衣衫。久而久之。这便成了那群人固有的打扮。
    府里其余仆妇,皆不着白。
    白色不耐脏,可不是平时要做活计的人。该着的颜色。
    而主子们,则是不愿意穿得同千重园里的人一个样子。
    若生立在墙根底下望着脚边青苔,一字一顿道:“是千重园里的人。”
    扈秋娘不敢搭腔,迟疑良久才说:“兴许还有别的人。”
    “也许吧……”若生忽而一笑。摇摇头收回脚继续往前走,穿过夹道。眼前豁然开朗,到苜园了,她再笑,“原来这也是条路。”
    她从未走过。竟是今日才知。
    扈秋娘更是头一回走,走了一遍不由得惊讶道:“这地方,可不像是谁都能知道的。”
    至少。也得是经常来苜园的人,才能找得到路。
    这便说明。方才那一闪而过的身影,绝不是误入此地。
    若生没有言语,抬脚往苜园深处走去。
    园子大门上的锁,仍是那把生了铜锈的,已锁不住门了。
    但苜园是荒的,除了些旧物,什么都没有,也不怕有人偷偷溜进去,门口连个看门的婆子也没有,这锁也不过形同虚设。
    不然上回连二爷,也不能一人溜进去。
    园子里杂草丛生,窜得老高,一眼望去似是碧绿的汪洋。
    若生眼尖,眯起眼睛喊了一声扈秋娘,然后伸手一指,问:“那地方的草,是不是有人踩过?”
    扈秋娘闻言亦惊,急忙循着她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一看之下果然见那处草丛间好像有一条被人踩出来的痕迹,不觉讶然道:“姑娘没有看错!”
    “会不会是有蛇?”草生得多而杂,便是冬日里也有人担心里头有蛇,到了盛夏时节,那就更值得忧虑了。
    扈秋娘以为是她害怕,正要安慰,忽然明白过来,“不像是蛇爬过的痕迹,应当是有人在里头走过了。”
    若生弯下腰,折了一片草叶在指尖揉碎了。
    翠绿而微凉的汁液顿时沾上了她素白的手指。
    她掏出帕子一把擦去,说:“沿着这痕迹进去瞧瞧。”
    扈秋娘答应了一声,走到她前头开道。
    终于绕过一处假山,二人拾阶走到了廊下。
    地上积着一层灰,薄薄的,有些凌乱的痕迹,也不知是不是叫风给吹的。
    若生径直踩了上去,又上了楼。
    四处门窗紧闭,空旷寂寥。
    忽然,她停下了脚步,也定住了视线。
    某扇窗子上,干干净净的,没有积灰。
    她低低叹了一声,喃喃着:“是姑姑派了人来吗?”
    风一吹,声音散去,无人回应。
    ……
    千重园里,云甄夫人却突然打了个喷嚏。
    她散着发,头发湿漉漉的,显然是沐浴过后并非擦干。
    窦妈妈就在一旁站着,却不敢上前去为她擦拭。
    良久,窦妈妈唤了一声:“夫人。”
    云甄夫人这才缓缓将脸转了过来,神色恍惚地说:“什么时辰了?”
    窦妈妈垂眸:“回夫人,近午时了。”
    云甄夫人站起身来,脚下趔趄,手里紧紧抓着一样东西。
    她走到窗边,“哐当”一声将窗子推开了去,深吸了两口气,而后身子一软,瘫了下来。
    窦妈妈慌忙上前去搀,云甄夫人却摆摆手示意她不用理会。
    她无法,只得松手退到一旁。
    云甄夫人咳嗽了两声,将手里的东西展开来。
    ——那是一封谍报。
    “全毁了……全毁了……”

  第134章 伤心往事

    窦妈妈不明所以,想上前去,又不敢上前,只能眼睁睁看着她哭了起来。
    无声无息的,那眼泪就扑簌簌落了下来。
    刹那间,云甄夫人像是老了十岁。
    窦妈妈看得心惊肉跳,到底没忍住,冲上前去将她扶住,声音放得又轻又柔,说:“夫人,地上凉,奴婢扶你回去坐着吧。”
    虽是盛夏之中,但是地上铺着的是冷硬的砖,手一碰仍冰凉凉的,在上头坐得久了,可不好受。
    然而窦妈妈忧心忡忡地劝了两句后,云甄夫人仍然没有半点要起身的样子,而且眉眼之间满是疲惫,面色苍白。
    “夫人……”窦妈妈焦急万分,又唤了一声,“您怎么了?您心中若是有事,便同奴婢说说吧,万不要憋出病来呀——”
    云甄夫人凄凄笑了笑:“哪有什么事,没什么事。”
    她将掌心里的东西一把握紧,那样得紧,几乎要将手中的东西捏成齑米分。
    失了血色的嘴唇亦用力抿住,像是不这般做,那些积聚在她心里的话下一刻就会被她脱口而出。
    窦妈妈跟了她多年,什么样的云甄夫人没有见过?眼下一看她这副模样,就知道她心中必然是有事藏着的,而且那事一定还不小!可云甄夫人不愿意告诉她,她也只能噤了声不再追问。
    主子的事,如若不是主子自个儿说出来,她一个做仆人的,也只能这么候着看着心急着而已。
    良久,云甄夫人方才抓着她的手臂吃力地站了起来,而后说:“下去吧。不必在这陪着我了。”
    窦妈妈闻言一怔,醒过神来便摇头说:“奴婢就在这陪着您!”
    现如今这时候,她焉能安心地离开云甄夫人。
    但云甄夫人听了她的话后,却只侧过脸定定看了她一会,道:“我当真无碍。”
    至少她身体上,没有抱恙。
    心病也是病,可却没这么容易死人。
    言罢。她声音微沉。复道:“退下吧。”
    窦妈妈再无他法,只得轻轻答应了一声,慢吞吞地退了下去。
    云甄夫人一直看着她。却始终没有叫她留下。
    走至珠帘之前,窦妈妈忍不住停下脚步,迟疑着转过身去。
    云甄夫人立刻摇头:“走吧。”
    “是……”窦妈妈暗暗长叹了一口气,伸手撩起帘子。走了出去。
    人影一闪,珠帘簌簌。四周寂静了下来。
    室内只余云甄夫人一人,冷冷清清,鸦雀无声。
    窦妈妈走后,她站在原地。久久没有动作,仿佛一尊玉雕的塑像,华美、精致。却苍白得没有一丝人气。
    碎金似的日光照在树上。风一吹,枝叶就哗哗作响。阳光也就跟着摇摇晃晃,碎成一片又一片泛黄的旧时光。
    云甄夫人的目光透过半开的窗子,遥遥落在了远处的一块石头上。那石头卧在角落里,棱角狰狞,隐隐约约像是只狼。小小的,刚刚学会捕猎,身上蕴着戾气的狼。
    大胤境内,是鲜见狼群的。
    身在大胤的人,大部分终其一生也难以见到真的狼一次。
    但她,却是亲眼见过它们的。
    油光水滑的皮毛,森白的獠牙,深邃又狠戾的眼神。
    时隔多年,再次回想起来,她仍旧记得清清楚楚。
    有些事,也许只是昨儿个发生的,睡上一觉就能忘得清清楚楚,而有些事即便等到生命将逝的时候,也还是历历在目,清晰一如昨日。
    很多时候,她甚至会觉得自己在东夷度过的那几个年头,漫长的像是一生,可又短暂得叫人甚至不够回味。
    从东夷回来后,她就再也没有踏足过那块——只要叫她想起就钻心一般疼痛的伤心地。
    然而哪怕这样不愿意回头去看,她仍然时时惦记着,时时让人留在东夷境内,小心翼翼地打探着她想要知道的事。可她想要知道的事,至始至终也不过就是那么一件罢了。
    只那么一件事!
    她到死那一天,也一定会牢牢记得他去世的那一天。
    那是他决绝弃她而去的日子;那是她再也没有办法见到他的日子;那是注定了她即便死后也无法在九泉之下和他重逢的日子。
    他必然不会再愿意见到她了。
    如果她是他,也绝对不会再愿意见到自己。
    从她踏足东夷地界的那一天开始,她整个人就是个谎言。
    只是她骗啊骗的,最后却连自己也给骗进去了……
    所以世上最恨,不过自己。
    他死的那一天,她生了孩子,像一个可悲又可喜的轮回。
    她又哭又笑,但残忍而凉薄的老天爷怎会愿意让她有笑的机会?泪水呀,总是再流都不够多的,像天上的雨,哗啦啦地往下落,积聚成河,洪水泛滥……那可怜的孩子,一落地就也跟着他父亲一道弃她而去了。
    她想,也许这就是报应吧。
    命中注定,她不该拥有那个孩子。
    多年后,她用着绣了一堆石榴的帐子,上头的石榴花开得烈烈如火,结的子饱满晶莹恍若朱砂,寓意着多子多福,可用在她身上,像是讥诮。
    然则明明心中不痛快,她却也从来不叫人撤下那顶帐子,另外换一床上去。
    因为看着那帐子,那一日生产时切腹般的疼痛,才不会远去,那孩子皱巴巴青紫色的小脸,才会继续一日日深深地镂刻在她心上。
    往事在眼前翻飞着,像是走马灯,不停地闪现。
    云甄夫人深呼吸着,将双目紧紧闭了起来。
    她掌心里揉作一团的谍报上,只写了短短几句话。
    ——东夷国境以北,发现地动,多处坍塌。陵墓未能幸免。
    全毁了……
    看到这个消息的瞬间,她几乎听见了自己胸腔里怦怦跳动着的那颗东西“咔咔”地碎裂了,碎成一块块,再不能拼凑。
    那东西仍跳着,每一下却都疼痛万分。
    她在离开东夷之前,将那孩子悄悄地埋在了他父亲不远处。
    至少,他们应该见上一面。
    她命人留意着。照看着。每逢忌日便让人悄无声息地送枝花去。
    可往后,再不必留人照看了。
    眼泪,沿着她的眼角慢慢地淌了下来。
    屋内愈发地寂静了。寂静得几乎能听见泪水蜿蜒滑落的响动。
    但寸步不离守在外头的窦妈妈,却并不知道她已经哭得身子佝偻,弯下腰去,握拳抵着心口。咬破了唇瓣。
    窦妈妈看不见她的人,也听不见她的哭声。
    因为她并未发出半点声音来。可窦妈妈还是担心得厉害,像热锅上的蚂蚁,在门口急得团团转,不知自己究竟是否该进里头去查看一下情况。云甄夫人明确有言在先。命她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