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皇后难为-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太后看着那大火,里面的人似乎已经没有了生机,悲怆之下,太后直接晕了过去。
又是一阵手忙脚乱,纪灏派人把太后送回延寿宫去,大火停不下来,里面的人再没有逃出来的机会。
是夜,宫外许多人都看到了皇宫方向窜起来的大火,往上腾起的黑烟,比那夜色还要浓郁,冲天的火光将那天空衬的发亮,因为距离遥远,人们分辨不出到底是宫里哪个地方走水,可就算是如此,也足够让人胆战心惊。
有些人就这么看着一夜未睡,家中有人在宫中的更是睡不着,担心是不是亲人出了事,还有些官员直接赶到了皇宫外等消息。
这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夜,到了三更天时,还有一个时辰才早朝,宫门口已经等满了官员,大家都看到了夜里宫中的大火,到现在为止还在烧。
沈侯爷的心突突的跳着,他来的晚一步,下了轿子后还没走到前面和大家碰面,最早到这儿的孔学士朝他赶了过来,说是担忧,不如说是哀色:“侯爷,昨夜永和宫走水,皇后娘娘和小公主,出事了。”
也是一夜没睡的沈侯爷听到这样的消息,脚步趔趄了下,站稳之后,脸上依旧是沉静,双手却有些颤抖,半天没能开口说出话来,跟着孔学士一同过来的几个官员也都默契的没有开口。
孔学士是不会乱说话的,沈侯爷甚至是不用确认第二遍就知道他所说是真,可即便是如此,到了耳边还是难以置信,还是会要问:“出了什么事。”
孔学士扶了他一把,现在不说,等会儿上朝也会知道:“皇后娘娘在小公主的厢房内,没能逃出来。”
沈侯爷闷着神色,看着宫门口那方向,真就站住了,没有再问,也没有再说。
五更天未到时大火终于被扑灭了,消息传到朝堂前,众人脸上却没有喜色,皇上还没来,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葬身火海,没能活下来。
大家看沈侯爷的眼神有些担忧。
直到天稍亮时皇上才出现,众人纷纷下跪,待纪灏坐下后,起身后的大殿显得有些沉闷。
纪灏看着他们,沉声开口:“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昨夜永和宫走水,皇后和小郡主在厢房内没能救出来……”
底下孔学士接了话:“皇上,好好的永和宫怎么会走水,可查明原因了?”
“现原因不明,常大人。”
刑部尚书常大人走了出来:“臣在。”
“此事交由你去查,一日之内,必要有结果!”
“是!”
常大人退下去后,殿上又安静了下来,纪灏开口叫了声沈侯爷,沈侯爷从中出列,脚步有些慢,语气却平缓的很:“臣在。”
“沈爱卿请节哀。”
“多谢皇上。”沈侯爷跪了下来,跪下的依旧是慢的,大家都看得出他是强装镇定,人早已有些虚软。
“平身。”
孔学士扶了沈侯爷一把,起来之后,其中有官员开始上奏起事情,而从头到尾,沈侯爷都没有再说过什么,在退朝之后随同孔学士一同出去,快到宫门口时才站不稳晃了下,脸色是惨白的,犹如是出了一阵冷汗,手也是冰冷。
孔学士一看这样子就知道不好,忙叫了身旁的官员一起,把沈侯爷扶上了轿子,尤不放心,干脆跟着一道去沈侯府,早早叫人先请好大夫过去,这消息传回去,指不定要晕几个。
而此时的宫中,常大人正带人在废墟堆中查找。
烧的太干净了,凡是能烧的都烧没了,金银首饰也都和那些灰炭融化在一起,更别说人,其中距离中间空处近些的还能见完整的骨架,但远一些的,被掉下来的梁木压过的,骨骼都散开了,烧的炭一般,要挑拣出来还要费工夫。
身上穿着的衣服早就都烧干净了,也分辨不出身份来,快到下午时才将所有的尸骨都挑出来,一共是五具尸首。
其中一具的脖骨附近还捡到一些散开的玉石,一对镯子,还有和融化的金子黏在一起雕琢过的玉,像是这尸骨生前所戴的,拿去给永和宫内的人辨认时,都说是皇后娘娘的首饰物件。
常大人查的也很快,询问过永和宫内所有的人后,将物证收集齐后,带着皇后几个贴身照顾的宫女去了刑部,到傍晚时就将折子呈递到了皇上那儿,而此时的沈侯府内,满是悲悸。
沈大夫人几度哭晕过去,醒来后躺在那儿捏着沈嫣的东西默默的流着泪,沈侯爷将自己关在书房内,而沈大少爷如今身在淮阳,二少爷又在顺州,小的做不了主,大的如今这般,沈二夫人也是强打了精神,差人往淮阳送消息,又差人往顺州送了信,让儿子赶紧回来。
关氏在屋里陪着沈大夫人,两个孩子都在,可都没能引起沈大夫人的注意,平日里都是她最疼爱的孙子孙女,但如今她心中,都是自己的女儿和那只见了一次面的孙女。
“娘,若是嫣儿在天有灵,不会希望您这么难过的。”
“你还没见过那孩子吧。”沈大夫人扭头看她,关氏红着眼眶摇了摇头,她没来得及见那孩子一面就被守在外面的侍卫被抱走了,“其实送入宫儿媳妇就做了准备的。”
话没说完,沈大夫人抱住了她,哽咽道:“想哭就哭吧。”
关氏的眼泪一下涌了出来,却也没有放声大哭。
消息传开的很快,在早朝结束后宫外的人就知道了昨夜宫里走水的事,下午时皇后娘娘和小公主没了的事已经满城知晓,各府各处都挂起了白布,白侯府那儿,刚刚才从白显瑜口中得知皇后娘娘意外葬身火海消息的方沁姝许久都没能反应过来。
白显瑜有些担心她,拉住她的手捏了捏:“姝儿。”
方沁姝怔了许久转眸看他,泪眼已经下来了,却还有笑意:“你在胡说什么,怎么净拿这种事骗人。”
“我没有胡说,昨天夜里永和宫走水,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在厢房内,没有救出来。”白显瑜抱住了她,这样的消息如果可以不让她知道,他也会选择瞒着,可要是瞒住的,还不如趁早由他来告诉她。
“不可能,皇后娘娘怎么会出事,不可能的,你在说谎。”
“姝儿……”
“你骗人。”方沁姝大哭了起来,用劲捶着他,推开他,把他往外面赶,哭着要他出去,“你出去,我不想看到你,你出去。”
“姝儿,我知道你心里难受,哭出来,哭出来会好一些。”白显瑜怎么可能离开她身边,任由她打着,脸上都被他拍出巴掌印来了,也不肯松开她,“哭吧,好了,难受就哭。”
“呜呜……”方沁姝是打累了,趴在他的肩膀上大哭着,忽然她使劲揪着他衣服的手没了力气,松垮垮落了下来。
白显瑜扶住了她,朝外面大喊:“快请大夫!”
…………
天色微暗时天下起了大雨,冲刷着整个阜阳城,冲刷着那烧毁的废墟,水沟中淌下的水都是灰烬的黑,浓浓的,永和宫内四处是凄色。
雨下的特别大,几米之外就瞧不清楚了,出城的马车中,有几辆从管道进了小径,一路是往黔谷的方向前去。
马车上,沈嫣靠在那儿,怀里的平姐儿刚刚睡着,在她怀里,半刻都不能放下。
木槿将帘子掀开了一个角落,昏暗下,雨水像是珠线一样落下来,打在马车上,溅入车内,有了一丝凉意。
沈嫣身旁躺着的是睡着了的灵珠,她后背受了伤,只能趴着,出城前一直提心吊胆的,也才睡着。
沈嫣抬手将毯子往她身上拉了些,放下时,想到了离宫前白玉滢说过的话。
“当初我大哥想杀你,是因为大佛寺的出尘大师曾给你批命,知道这件事的人并不多,我父亲也是因为当时陪同先帝一同去的大佛寺才知晓。”
“出尘大师说你是皇后命,万变不离其宗,除非是死了。”
“我大哥因为这个曾想杀你,我现在帮你一回,不求别的,只希望你能让皇上保住我大哥,让他活下去,他现在就在锦州,白显瑜不会放过他的。”
怀里的平姐儿发出一声轻嘤,木槿赶紧把帘子放下,沈嫣回了神,轻轻拍着她的后背,哄着她入睡。
第125章
这一场雨下的很大; 用力的冲刷的,像是老天爷刻意的想要将前一夜的悲事给冲刷干净,可已经发生的事情如何能够洗掉; 就像是已经逝去的人; 不能够回来。
反而是悲伤,愈演愈烈。
大雨下了整整一夜; 清晨时,灰蒙蒙中终于停了; 气温也降低了许多; 一夜之间; 阜阳城的百姓出门去的时候都得披上一件外衫。
朝堂上的空气比昨日还要沉闷。
要说昨天诸朝臣只是知道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火海没能救出来,心中还怀着些虽然不可能但万一是奇迹的希冀,今日却是要面临皇后娘娘殡天和小公主过世的双重打击。
还有的就是来自刑部常大人的调查结果。
灭火后; 废墟中一共找到了五具尸首,皆是女性,这人数与审问出来的结果一致,屋内当时除了小公主和皇后娘娘之外; 还有皇后娘娘的贴身宫女木槿,还有个杂役小宫女以及两个拎了水桶进去,没有再出来的宫女。
按着询问出来最后见到的情形; 尸体所在的位置也大致符合,两具尸首在门口靠内的位置,应该是两个宫女的,最中间有三具尸首; 应该是皇后娘娘与木槿以及杂役小宫女,其中有着皇后佩戴之物的尸首,就是皇后娘娘。
但废墟之中,始终没有找到小公主的尸首。
孩子才出生两个多月,怕是早就烧成了灰烬,昨天傍晚没有找到,昨夜那场大雨过后,现场更是找不到什么了,化成灰烬的早就被大雨给冲刷走了,而留下的,全是焦炭。
而引起大火的缘由,据皇后娘娘身边侍奉的红莺和苏嬷嬷所说,是淑妃娘娘撞倒了灯柱,灯柱倒向床,点燃了床幔,这才引起了大火,而当时淑妃之所以会撞倒灯柱,是因为她忽然出现在厢房内夺走了小公主,还妄图把小公主带走,皇后娘娘和那杂役小宫女与淑妃在争抢中,不小心撞倒的。
大殿之上,刑部尚书常大人,用了不小心这个词,来解释灯柱的倒下,大火的起源,可却无法替淑妃解释她为什么突然出现在永和宫的厢房内,又为什么会夺走小公主,她想把小公主带去何处,到底想做什么。
而最后,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被困火海,淑妃却从火海中逃了出来。
这些都得等淑妃醒了之后才能解释。
而刑部尚书常大人用的“不小心”三个字,在这大殿之上,诸位大臣眼底,忽然显得特别苍白无力。
不管是不是不小心撞到的,淑妃去永和宫强行抱走小公主,和皇后起了争执,导致灯柱撞倒引起大火,那她就是这场事故的罪魁祸首。
纪灏坐在那儿,眉头不经意一皱,昨日常大人禀报上来的事情中,并没有提起红莺和苏嬷嬷的交代,按理说连夜审出来的,是要在早朝时启奏禀报,时间上也符合。
但就是这件事听着,有一种莫名的刻意感,到常大人说完之后,这件事的归结点就都在了淑妃一人身上,尽管她还没醒来,没有对这件事做任何的解释,但不论她醒来后说什么,整件事的起因,就是因为她。
开脱不了。
殿上很安静,偶有几位大臣的交头接耳声,很快又归于了平静。
所有人的脸色都很不好,皇后殡天,还是这样的原因,那些老臣们无不哀叹,卫老国公心中却愁起了淑妃的事,这件事要真是意外就好了,可常大人这么查出来,并不是意外这么简单。
沈家不会就这么算了的,闹腾起来,朝中向着沈家的那些大臣也不会就此算了。
本来这件事的处置也不难,就算是淑妃的错,打入冷宫也好,偿命也罢,逝者已矣,就是以命抵命,但卫老国公愁就愁在他知道淑妃在皇上心中的重要程度。
这件事最后会演变成什么样的结果,其实就看皇上怎么办。
可恰恰,卫老国公愁的就是这个。
殿内安静了一会儿,荣昌侯站了出来:“皇上,不论如何,娘娘殡天,还是要让她早早入土为安啊。”
常大人他们在查的时候就已经是对皇后娘娘的大不敬,现在事儿已经盘问清楚,就该让皇后娘娘早早入殓,今天沈侯爷是不在这儿,他若是在,得是多大的哀伤。
荣昌侯这么一说,几位大臣纷纷站出同意他的说法,刑部那儿该查的也都查清楚了,皇后娘娘和小公主葬身火海,说句不好听的,烧的就剩下骨头了,还能怎么查,自然是要尽早入殓,厚葬与她,入土为安。
孔学士还建议,要请大佛寺的高僧来为皇后和小公主诵经安抚魂灵。
这几件事,哪件都拖延不得。
站出来的大臣越来越多,几乎是大半的人都站出来跪请皇上让皇后娘娘今早入土为安,对于这件事上,卫老国公也是这么觉得的,也跪了下来。
纪灏看着这满朝文武的共请,皱着的眉宇化不开,明知这件事透着蹊跷,他却不能在这时候反驳请求,人死还不让其安稳,他会被天下人诟病。
沉默了许久,纪灏传了礼部尚书,将皇后和公主的身后事交由他来操办。
……
在皇后娘娘和小公主意外身亡的第二天下午,宫中摆起了灵堂,阜阳城中家眷夫人入宫哭灵,所有铺子挂白绫闭门三日,穿素衣,在家哭灵三日。
消息传开去,还有人身穿丧服跪到宫门外哭灵,雨后的阜阳城天气很好,但阳光却不能抚慰这些人的心。
沈大夫人是被搀扶着送入宫的,原本皇上已允了她在家哭灵即可,可沈大夫人强撑着要入宫来见女儿最后一面,看到棺椁内收拾起来的尸首后,沈大夫人几度哭晕过来,最后是急请了太医,又送回了沈家去。
而延寿宫那儿,太后娘娘始终是没能下床来,方太医他们是日夜守在外头,生怕太后出个三长两断,不敢有所怠慢。
到了哭灵的第三天,淑妃醒了。
看守的太医急忙派人将消息送去给皇上。
半个时辰后,纪灏出现在了屋外。
秋瑶伤的很重,她被流云从屋内踢出来时,流云是使了全力的,而在这之前又与他有过一番打斗,加上之前在法场外受的伤,要不是因为她习武之人身体骨比一般人强壮些,她早就没命了。
可就算是保住了性命,秋瑶依旧虚弱的很,她身上好几处都被火烫伤了,浑身的疼是从骨骼中透出来的,不能动,张嘴都很困难。
努力撑开眼是为了能见到皇上,纪灏过来之后,秋瑶显得很激动,直到纪灏抓住了她的手,她才渐渐平息一些,由一旁的宫女喂了水之后,她看着皇上,视线一会儿清楚一会儿模糊,却是急着想要告诉他情况:“皇上,皇后她,她一心求死,死在,死在里面,就,就威胁不到纪凛了。”
她说的极慢,每说一个字喉咙就跟被炭火烫过那样的疼,她用力的抓着纪灏的手:“法场,是纪凛的人。”
秋瑶脸上的神情太痛苦了,以至于纪灏并不忍心她这样接连不断的往下说,他下头在她额头上亲了亲,看着她被纱布缠绕的半边脸,伸手轻抚了下:“是谁将你伤的这么重。”
秋瑶感觉到了自己的脸和他的手指间隔了什么,但她看不到也摸不着,视线还有些模糊,她只能这么望着他,哑着声:“纪凛的暗卫。”
“女子?”
秋瑶缓缓摇了摇头。
纪灏的脸色沉了下来,暗卫是男的,但现场发现的五具尸首皆是女的,孩子找不到可以皆是成烧成灰烬,一个成人怎么会找不到。
如果这暗卫逃出去了,他就一定会带走皇后和孩子。
纪灏猛地站了起来:“来人!”
十七带人出现,纪灏命他们搜索皇宫上下,看是否有人在着火那天夜里离开皇宫,再派人出宫盘查各城门口,一旦有可疑人出城即刻拿下,押后审理。
秋瑶察觉到了不对劲,但纪灏没有让她继续说什么,而是嘱咐她好好休息,很快离开了。
…………
殿前那儿哭灵最后一日,气氛依旧是很悲伤,傍晚的时候,白玉滢由宫人搀扶着到了一旁休息时,几个侍卫出现,皇上请她去永和宫走一趟。
白玉滢脸上未有异色,接过夏堇递来的水后,喝了半杯,简单收拾过头发跟着这几个侍卫朝永和宫走去。
经过殿外时,跪在人群里的郑贵妃发现了跟着侍卫离开的德妃,微抬了下身子,招手让贴身宫女过来,在她耳畔低声吩咐了几句,随后,又跪了回去啜泣。
从前殿到永和宫的路很长,走到的时候天色微暗了些,白玉滢提起裙摆走入永和宫,经过小径,眼前便是被烧成废墟的厢房。
大雨淋过后,那些墙面还是黑的,绕过走廊前去,皇上就在厢房的后面,负手而立。
“皇上。”白玉滢和往常一样,除了恭顺之外,没有多余的情绪,站在几步之外,淡淡行了礼。
纪灏看着废墟堆内最中间的位置,没有转身,语气十分的温和:“永和宫走水时,德妃身在何处。”
第126章
“妾身听闻永和宫走水; 过来看过,当时里面忙乱成一团,妾身见帮不上什么忙; 就回华阳宫了。”白玉滢没有犹豫; 也没有隐瞒自己来过永和宫的事,回答的很快。
过了会儿; 纪灏转过身看她:“那你身边的宫人可有前来帮忙。”
白玉滢迎上了他的神情:“回皇上的话,没有。”
纪灏所站的位置是厢房内的窗户; 如今只剩下一堵墙; 从这位置往后; 是永和宫的后墙,那天夜里所有人都集中在前面时,这边几乎是没有人经过; 要想在这位置破窗而出,对于一个身手不错的人而言,算不上太难的事,但从这儿离开皇宫; 却得有人掩护。
“先祖皇帝在时,皇宫初建,因担心地势原因会积水; 就在宫中修了两条暗道,主要是用于排水之用,但很快,阜阳城外魏河挖通之后; 引水出去后,城内各河道水位下降,宫里也不会有此顾虑,之后其中一条暗道被封,另一条因有积水,废弃之后也没再使用,许多年过去,极少有人知道这件事。”
“二十年前长门宫北角高塔修缮,是当时候的白侯爷负责的,废弃暗道的位置就在长门宫后面。”
白玉滢微仰了下脖子:“皇上想说什么?”
“这条暗道平日里一直有积水,即便是有人知道也没什么用,没人可以屏息这么长时间潜出去,但去年是旱年,阜阳城中接连数月没有雨水,入秋后那点也是杯水车薪,城中河道水位下降,暗道中的水也退了,今年入夏后雨水也少,暗道中的水始终没有积起来,朕派人去查看,不过及膝。”
“那皇上应该今早将其封起来才是。”白玉滢诚恳的很,水位下降,那就代表着有人可以从暗道出入皇宫,必须要赶紧封起来才是。
纪灏料想她会装傻:“厢房着火时,德妃离开永和宫,后来为什么会出现在长门宫。”
“妾身去看姜淑妃了,皇后和公主葬身火海这样的事,姜淑妃听了一定会很高兴。”
纪灏看着她,眼神渐渐锐利:“西巷内有三名获罪宫女无故失踪,不是德妃送她们进的火海,用以掉包皇后她们,再将皇后带去了暗道,让她们离开皇宫。”
白玉滢却笑了:“妾身今日可是第一次听皇上说起暗道一事,那天妾身就只带了三个人到永和宫,我若将她们都送进火海,妾身独自离开时也该有人看到,皇上,您这么说,难道皇后还活着?”
西巷中关的都是过去在宫中获了罪过去的宫人,有些人在那儿呆了几年,长的几十年都有,这地方的人失踪一两个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德妃放人出宫,应该比朕更清楚。”
白玉滢脸上的笑意敛了起来,神情微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妾身救谁都不会救皇后,皇上您若非要说妾身有罪,妾身也无话可说。”
纪灏看了她一会儿:“你恨朕。”
白玉滢转过身看那废墟:“妾身更恨他们。”
“你母亲过世时,可是皇后允了你回去奔丧。”
“这样的恩惠就值得妾身冒险?那这天底下的人也太容易舍身了。”白玉滢的话里带了一抹讽刺,“妾身母亲之所以会死,也是拜他们所赐,若非大哥流落在外,父亲官职被削,妾身被囚华阳宫,妾身母亲怎么会忧思过度。”
说完后白玉滢停顿了下:“皇上拿这些事来问妾身,不觉得可笑么。”
问一个与皇后有深仇大恨的人有没有放她出去,她白玉滢是傻了不成,拍手鼓掌都来不及,还冒险去救人?
这时有人前来,在纪灏耳畔说了些话,不多时,白玉滢就听到了他们离开的脚步。
“妾身恭送皇上。”白玉滢在他离开那方向福了福身,继而看着那堆废墟,笑意渐敛下去。
母亲出丧那天,大哥告诉了她两件事,一件事父亲早年间告诉大哥,宫中有暗道的事,另一件是大佛寺的出尘大师给皇后的推命。
当时大哥的本意是让她找机会逃离皇宫,万一有一天父亲出事,白家落入到白显瑜手中,她还能有一线生机。
她将这线生机给了沈嫣,报她当时放她出宫去送了母亲,也报她今后对大哥的照顾,她没想过这辈子还会离开皇宫,二哥不会放过大哥是因为当初大哥在王姨娘的汤药中下过毒,而她,二哥不会杀她,皇上没有足够证据顶多就是将她关去冷宫,冷宫而已,她会活着。
…………
纪灏的确是证据不足,他想到了沈嫣诈死离宫,想到了她从哪里逃出去,但却不能够证明是德妃所为,更不能证明皇后没有死。
宫中大小事务德妃掌了一半,贤妃掌了一半,她想要在内务府中动手脚易如反掌,悄无声息在西巷找几个替死鬼更不是难事。
而他发现的太迟,宫里的证据被毁的差不多,宫外,再没有他们的踪迹可寻,甚至这件事中,还有郑贵妃替德妃抹事的痕迹。
这已经是大火后的第四天,什么都晚了。
从宫中在诈死离开的沈嫣,出城后前往黔谷,又从黔谷换了马车,抵达九庄时,已是深夜。
马车经过田野时,周遭还有虫鸣声传来,格外的安静。
在进了个村子后,马车从村后的路绕过去,一直绕到了半山坡,木槿下马车扶了沈嫣下来,远远望上去,那儿有微光。
夜色朦胧,沈嫣却能清晰看到那个站在山坡上的人。
他往下走来,脚步有些急,到来后两步并成了一步,背着光的,沈嫣看不清他的样子,却熟悉他的身影,还有将她抱到怀里后的气息。
不用抬头她就认得。
这与纪凛偷偷入宫时的见面不一样,这是半年来他第一次放心的将她抱到怀里,再不用担心什么,也不用顾忌任何,在权衡所有之下,终于能将她带回身边。
村落的风里带着一股青草香,还有泥腥子,混在一块儿,让人觉得清新,还有一种释放感。
沈嫣张开手回拥他,埋头在他胸前,听着那咚咚的心跳声,眯上眼,就是不想说话,只想这么抱着他。
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灵珠他们都已经走上去了,不远处似乎有人站着看守附近,沈嫣微动了下手臂,纪凛应声松开手,低下头看她,眼眸泛着光,尽是思念。
沈嫣笑了,伸手捧住了他的脸,踮起脚,迎了上去。
是等不及了,也是受她的鼓舞,沈嫣还未触碰到他就已经低下头来,攫住了那一抹思念已久的润唇,极尽温柔的,要将这段时间的想念传递给她。
沈嫣回应着,环住他的脖子,脚下忽然悬空,纪凛将她抱了起来,很快她的脚踩到了石块上,与他差不多高了,不用踮脚。
忽然,山坡上传来了一阵哭声,打破了这一美好。
“唔。”
沈嫣推开了他,很快分辨出了这哭声不是平姐儿的,望着他看了会儿,意识过来,沈嫣跳下石块,朝着山坡上快步走去。
纪凛怀里的熟悉气味一下被风给冲淡了,温度也没了,熟知儿子脾气的他叹了口气,追了上去牵住她,以防她走的太快跌倒。
走上最后的石阶后,沈嫣看到了席嬷嬷,还有她怀里的孩子,再往前的脚步开始慢下来。
纪凛知道她在想什么,牵着她走过去,席嬷嬷见到皇后娘娘后也是激动的很,将怀里的孩子递给她,沈嫣抬起手,接住了襁褓。
手臂往下沉时沈嫣愣了愣,继而便是一张闭着眼睛大哭不止的脸,眼泪都没呢,也不知是睡着还是醒着,就闭着眼哇哇哭着,声音洪亮,哭的这点时间没有要歇停下来的意思。
席嬷嬷在旁解释:“小殿下夜里到了这时辰就要寻皇上,得皇上陪着他才行。”刚刚皇上去接娘娘了,小殿下醒过来就一直哭不停。
沈嫣心里泛了一阵难受,孩子就是在这时辰生下来的,生下来就被送出了宫,她都没来得及见上一面,他不是闹脾气,他这是觉得不安。
“睿儿。”沈嫣伸手轻轻摸了摸他的脸蛋,指腹揉了下他的耳朵,抱着他轻轻晃了晃,“好孩子,不哭,娘在呢。”
大哭不止的睿哥儿真就安静下来了,嘴角蠕动了下,往沈嫣这方向靠过来,侧着脸,襁褓中的小手动了动,睡着了。
席嬷嬷高兴的直抹泪:“母子连心啊,小殿下知道是娘娘您。”
沈嫣的眼眶都泛了红,低下头去轻轻蹭了下他的脸颊,再也不会分开了。
进屋后,沈嫣将睿哥儿和平姐儿放在了一块儿,他们出生没差几个时辰,算起来平姐儿还大一些,但瞧模样,睿哥儿却是比她大了许多,肉胳膊肉腿的,蹬起来就十分有力。
纪凛为她倒了水,侍奉在内的木槿她们出去后,沈嫣靠到他怀里,手放在孩子的身上,轻轻拍着:“你把他照顾的很好。”
这应该是重复许多次的动作,但纪凛依旧是百行不厌,将她垂下的长发勾到耳后,视线刚好落在她白皙的脖颈上,顺了手,搂住了她的腰身,再靠拢一些,能嗅到她身上的香气:“我已经派人去淮阳,侯府那儿,明日祁风会去一趟。”
第127章
提到沈家; 沈嫣的神情有些黯,不明情况的父亲和母亲现在一定很伤心。
但沈嫣没有将这神色表露的太明显,她知道皇上为了将这些事的牵连降到最低; 已经做了许多的努力:“到时是否要父亲入宫请命处置淑妃?”
“嗯。”纪凛低头亲了亲她; 很快的,蜻蜓点水转为了绵长; 亲够了之后才松开,有些不舍的啄了下后; “二哥一定会保下淑妃。”
要想在不祸及沈家的情况下将沈嫣和孩子从皇宫中带走; 势必是要将想许多办法。
从法场劫持开始; 纪凛就给秋瑶设了一个局,一个二哥不会跳,秋瑶却势必会中的局; 十一的死会激怒于她,尤其是保护她而死,祁风的追捕,暴露身份后得知劫法场是刻意引诱她过去; 她就会将这些事迁怒到他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