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庶女芳菲[封推]-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太太摸着肉团子脏乎乎的小凉衫,喃喃道:“原来是这个救了你。”
    肉团子流落在外,吃尽苦头,街上的小朋友也不是个个都友善,见它雪白可爱,就想着捉回去卖钱。肉团子可不简单,找了个泥塘在里面打滚,可黑乎乎的模样又叫人讨厌,那些小孩子就捡石子往它身上砸。
    肉团子找不到回家的路,在外面吃不饱,还担惊受怕,很快就掉去了奶膘,还消瘦许多。
    今天它在街上撞见以前来过家里的卓青云,想也不想,用尽全力冲向卓青云汪汪叫。
    幸而卓青云的马术高超,没当街踩死这小东西。
    等看见肉团子一身衣裳,卓青云才抱着试试的心态往闵家来。
    ****
    呜呜呜,我错了,三更貌似要泡汤,我真的错啦!

  ☆、第154章、答谢卓家,登门做客

肉团子福大命大,这要换了别人,未必愿意辛苦一趟,况且这小家伙现在邋遢的和野狗没什么区别,卓青云丝毫不嫌弃,反抱在怀里,这与寻常贵公子大有不同。
    大太太知道有了这小东西,四丫头的病就能好一半,心中十分感激,一定要款待卓青云在家中用饭。
    卓青云思忖片刻:“闵夫人不必如此客气,刚刚您说府上四小姐忧郁成疾。。。。。。在下略通医术,不知可否能为四小姐瞧瞧?”
    大太太不由得对卓青云另眼相看。
    锦衣卫出身的卓青云,母亲又是先帝时期的大长公主,可以说是锦衣玉食长大,竟然有寻医问诊的本事,这可真叫人吃惊。
    大太太连忙应下,叫宝莲抱了肉团子,亲自引了卓青云往西厢来。
    彼时,周粟乔正在屋中安慰芳菲,说是安慰,其实也只是静静的没趣儿坐着。地上那只小白狗显得十分可怜,蜷缩着身子蹲在床榻不远处,见有人进来,撒欢似的跑到大太太脚边,围着打转儿。
    文鸢赶紧弓着身子将小白狗抱起,乖顺的退避到一边。
    听见同类的叫声,伏在宝莲怀里的肉团子一伸小脖子,大眼睛滴溜溜四处打量,一眼瞧见被文鸢抱着的小白狗,忙将前蹄搭在宝莲胳膊上,颤巍巍的“汪汪”叫。
    “肉团子!”床幔后的芳菲乍一听见这虚弱而熟悉的叫声,掀开帘子就从床上蹦了下来,连鞋也不曾穿,直奔宝莲的方向而来。
    肉团子见了芳菲,叫的越发响亮,等被芳菲紧紧抱住,肉团子更是伸出粉色的小舌头,舔着芳菲的脸蛋。
    屋中瑶香、双儿等纷纷喜极而泣,肉团子失而复得。这是所有人日夜期盼的奇迹。
    大太太见芳菲穿戴不整,甚至连鞋都丢在了一边,当着贵客的面,大太太略有几分尴尬。忙轻斥道:“快扶你们姑娘床上歇息,请卓大人为她把脉!”
    芳菲这才留意到太太身边另站了一个男子,见对方样貌有几分熟识,想了想,才记得那日晚上遇见的飞鱼服正是此人。
    芳菲红着脸冲卓青云一欠身,赶紧抱了肉团子跑回去穿鞋。
    大太太便讪笑道:“这孩子年纪小,我也不大管她,性子有几分骄纵。”
    卓青云早听说闵家夫人很疼这个从老家带来的庶女,前一次见面,只觉得小姑娘胆识过人。今日再瞧,倒确实是小孩子性情。
    卓青云并不在意,待帘幔内收拾妥当,又隔着手帕子为芳菲诊脉:“在下以为,贵府小姐重得心爱之物。这病已经好了大半,我再开一副养神的方子,想必几日后便可痊愈。”
    大太太感激不尽,又见卓青云执意要走,不敢多留,只是亲自送了他出门,并叫管家娘子立即备下厚礼送去长公主府。
    等大太太忙完这些回到院子里来瞧时。西厢屋内屋外都是好一阵热闹,小丫鬟们有的去催水,有要去要吃的,还有人兑了去虱子的药末,预备放在洗澡水里。
    宝莲凑近大太太身边,笑道:“平日也没觉怎样。可真少了肉团子,家里就好像冷清了许多。如今它福大命大,连跑了那些天,竟然还被送还了回来。太太说,这可是不是奇事儿?”
    大太太没有进西厢。只是在院中的树下乘凉。西厢的忙碌情景,叫大太太也不禁感到了生命的活力,待听了宝莲的话,更是笑道:“可不就是福大命大嘛。我都当是找不回来了,谁想四丫头平日弄的小衣裳却救了肉团子一命!你去嘱咐厨房里的品婆婆,这两日天天炖肉骨头给西厢送去。”
    宝莲忙道:“早见文鸢去要了,如今品婆婆为立功赎罪,只怕更要殷勤。对了,太太。。。。。。邱家姐妹,您打算怎么处置?”
    大太太这才想起柴房里还关着这二人,不免一阵扫兴:“留在家里就是祸害,明早叫牙婆来,远远的发卖了她们!不要告诉四姑娘,她或是问起,只说送回了老家。”
    宝莲见大太太主意已定,这才放心。
    当晚,闵朝宗过正院来用晚饭,听说丢了那只小狗被卓青云送了回来,立时来了兴致,又听大太太说往大长公主府送了许多酬谢的礼物,闵朝宗不禁连连点头:
    “太太此举深得我心。长公主在先帝时就极有分量,万岁登基后也不曾亏待过这个姑姑,卓家一门也是荣耀不断,显赫非凡。”
    大太太奇怪的看着丈夫:“老爷不是讨厌何家吗?何广臣是大长公主的女婿,我还当老爷知道此事会生气呢!”
    闵朝宗大笑:“太太有所不知,此一时彼一时。何广臣自从在任上出了岔子,万岁大怒,贬了他的差事,何家就一日不如一日。大长公主一共三个女儿,另有两位待字闺中,何家又不是唯一的女婿,况且,卓家还有未成亲的儿子,大长公主自然要多思量思量。前几日,卓青云救我一命,我已经悄悄给他们家递去了交好的讯息,长公主府也有回应。”
    闵朝宗这一次确实判断准确。
    大长公主历经三代君王,很有政治眼光。
    她当初选何家为婿,就是看中了何广臣的才能,可当下,皇上为了抬举闵朝宗而贬斥何广臣,大长公主就不敢扭着皇帝的意思来。
    卓家因为她一直与圣懿皇太后走的亲近,大长公主也明白,新君会因此而疏远她们。
    所以眼下并不是闵家去巴结长公主府,而是长公主府迫切要交好新君的宠臣。
    尤其是在闵家大小姐进宫封婕妤之后,大长公主更是看到了希望。
    闵朝宗忽然想起刚刚听说的消息,忙放下碗筷,与大太太道:“万岁虽然宣了大长公主去行宫避暑,但卓家已经递了折子,说大长公主近日身体不适,想留在京中休养。我瞧这里面未必是真病。。。。。。”
    大太太瞬间了然:“老爷的意思是说,大长公主这是在避讳着圣懿皇太后?”
    闵朝宗笑着点头:“不错!她去了,可不要日日在圣懿皇太后面前奉承?这叫圣母皇太后屈居何处?万岁见了心中更不舒服!你明日告诉芳菲,等咱们走了,叫她时时去卓家请安,端看大长公主怎么回应。”
    大太太满口答应下来,等第二日叫来芳菲,细细说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更叫她自己斟酌着去拜访的时间。芳菲深知这里面的讲究,不敢等闲视之。
    又过没几日,宫中出行,前往行宫避暑,大老爷和大太太亦然在列。整个金安街有此殊荣的还有贵亲王府,庄国公府,一时京中多半权贵人家都出了城,城中纨绔子弟越发肆意,每日骑马游街,呼朋唤友,组织了赌局吃花酒,醉了便在街上闹事。
    短短几日,官府衙门就处置了好十多起闹事。偏这些小爷们都有来头,衙门不敢管,又不敢不管,找上各府门去,能做主的都去行宫伴驾了,衙门更不敢多扣留,反而要恭恭敬敬府将人放出来。
    如此一来,越发纵的这些人没了忌惮。
    芳菲从管家娘子那里听说,单单金安街的街口就出现了两次斗殴事件。
    芳菲连忙嘱咐家里紧锁门户,轻易不要出门,来往送拜帖的也都打发了,等老爷和太太回京再说。
    李家知道最近京中不太平,立即派了人来接她们姐妹。芳菲和周粟乔只带了简单的行李,将家里事务都交给管家夫妻,这才与周粟乔住进了李家。
    且说红绸等几个女孩儿心心念念盼着芳菲来,见多了个女孩儿也是一样干净伶俐,不免更加欢喜。
    红绸具有长姐风范,对年纪小的妹妹很是维护,待周粟乔这个稍远的亲戚也是一视同仁。
    李家的宅子比闵家不知大了多少倍,府里年轻的女孩又多,个个都和蔼,每日大伙儿聚在一处,不是作诗便是游园,惬意的很。
    周粟乔也渐渐放下心事,不再提去平南郡王府请安的事儿。
    这一日,红线借了肉团子和小白狗去她房里洗澡,芳菲忽然被李家太爷叫了去说话。
    芳菲也不知是什么缘故,等请了安,才知大长公主府下了帖子,请她和李家的小姐过府做客。
    李老太爷笑道:“你母亲临走前和我提过,卓家与你们有恩,可以相互走动。如今我已备下礼物,你与大长公主又有一面之缘,就与红绸一并去吧。”
    芳菲忙谢:“只是。。。。。。其他几个姐妹不用随同吗?”
    李老太爷一摆手:“她们调皮,况且去多了恐招主人家不喜。”
    说到长孙女,李老太爷还有几分低落:“四丫头,你红绸姐姐不容易,轻易也出不去门,幸而这次跟着你出去散散心。”
    说的芳菲一阵难过。
    这个世道,女孩子总是更容易成为受害者,明明白家无礼,反成了红绸的错。
    康家出了个宝林,谁也说不清将来会不会母凭子贵,为了不得罪后宫,更为了避讳白家,许多与李府门第相当的人家,根本不敢提亲。
    李老太爷也是想着大长公主的身份高贵,家里又有个小儿子,或许不怕白家。
    这也是做外祖父对孙女的一片疼惜之心。
    ****
    感谢书友100206094804103、孙茜、骑王,每个月都能看到你们打赏粉红票的身影,开心ing!二更稍后送上!

  ☆、第155章、呆萌皇子,一路同行(二更)

对此次出行,红绸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她早听母亲说了这件事,长公主府并不单单请了闵家四妹妹,还有留在京中的许多家小姐。
    光李家打听到的,就有十余家。
    大长公主的小儿子今年已经二十,却仍未定亲,长公主发愁,趁着儿子去行宫伴驾,就想趁机选个合她心意的儿媳。
    公主府原是先淮南王的宅邸,淮南王在先帝时闹出了事儿,革除了爵位,全家流放岭南。当时贵亲王府也牵连在其中,要不是老王爷在先帝面前跪求了三天三夜,他们家也要跟着倒霉。
    这淮南王得势时,府邸修建的异常豪华,后就被先帝赐给了大长公主。
    从金安街往大长公主府,本有条路可直达,但领队的李家管事却来请示红绸,说这条路上近来总有闹事儿,不如绕个远,从西城门那边走。
    芳菲与红绸都不是爱惹事的,自然听从了管事的建议。
    西城这边确实好走,可路上飞驰策马的年轻后生也不少,李家统共只一架车,前后护卫的家丁却有十几人,一般寻常百姓不敢上前招惹,那些骑马的却频频回头张望。
    管事连忙叫人将车队紧贴路边走,余下宽敞大路凭那些小子们疾驰。
    天气渐渐闷热,芳菲手中打着扇子还觉不凉快,便偷偷掀了帘子,清风徐徐,吹去几分燥热。
    红绸看着她一脸孩子气,不禁笑道:“你是个爱热的,我说送些冰去你屋子里,你怎么反而不要?”
    “还不到用冰的时节,姐姐府上人人都受得,若单单是我一个偏开小灶,叫人瞧着也没趣儿。况且我在富春的时候,六七月比这闷多了。”
    “你也别瞒我,大姑姑说过。你们家每逢暑热时节就去庄子上避暑,又凉快又惬意。今年你和粟乔住在我们家,千万别拿自己当外人,要什么只管和我说。我能弄来的,绝不委屈妹妹。”
    芳菲回以甜甜一笑。
    红绸处处都有大姐姐风范,芳菲分的清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假意。二人在车里说说笑笑,一路上倒也不寂寞。
    不知走了多久,马车忽然停在路旁,芳菲还没意识到出了什么事儿,车窗帘子就从外被人用马鞭挑了起来。
    芳菲和红绸一偏头,看见一张笑眯眯又带着玩世不恭的脸。
    芳菲惊诧道:“六皇子?”
    六皇子见芳菲认出了自己,心里还挺高兴:“还真是你!小路子说这是李家的马车。本殿下想,李家和你们家是亲戚,说不定能碰上,果然没错儿!”
    六皇子的蒙猜的几率还挺高,越想越有些飘飘然。又见芳菲身边坐着个年纪略长的小姑娘,便挤眉弄眼,好奇的问:“这是你说的那个李家表姐?”
    红绸从芳菲的话语中得知对方来历,早惊的不知开口说话。忽见对方清楚自己的身份,更是茫然。
    芳菲一直没敢跟红绸说宫里的事儿,现在六皇子这倒霉娃儿要坏事,忙道:“殿下这是去那儿?我们赶着去大公主府呢。去晚了怕不好。”
    六皇子一听这是要打发自己,挺委屈。他好心上前搭话却被嫌弃,这要是换了别家的小姐,只怕做梦都要笑醒。
    六皇子酸溜溜道:“怎么,怕本殿下碍手碍脚?”他偏偏就不叫芳菲如意,“正巧。本殿下也要去拜见姑妈,勉为其难,和你们同路吧!”
    芳菲一瞧,好嘛!这厚皮膏药还贴上了!
    瞧着六皇子得意的在车边遛马,芳菲有些哭笑不得。
    红绸却笑着凑到她跟前:“我瞧这六皇子对你有意呢!”
    芳菲吓得不轻:“红绸姐。这可不敢乱说。”
    红绸嗔道:“你等着,到了长公主府,别人见六皇子和你同来,肯定少不了闲话。”
    李红绸真真长了一张神嘴。
    从芳菲下车开始,六皇子就屁颠屁颠跟在她身边,说是一起去拜见大长公主,省的麻烦。接帖子的公主府管家看直了眼睛。
    等六皇子没好气的开始瞪人,这管家才明白过来,灰溜溜进去报信。
    不多时,公主派了长媳亲自来迎她们三个。六皇子气定神闲,丝毫没觉得自己站在芳菲身边有什么不妥。
    一见长公主时,屋子里都是受邀来做客的各府小姐,长辈跟着的不多,小姑娘们被留在正堂,见了形貌英伟的六皇子,纷纷红了脸,又瞧见他身边站着的两个姑娘,不由得暗中互相打探。
    长公主将六皇子叫到身边,嘘寒问暖,知道是六皇子是特意来瞧自己,更是乐的合不拢嘴,连忙叫人去请驸马作陪。
    六皇子摆摆手:“姑妈你不用忙,我这还要进宫去取东西呢!陛下催的紧,我可不敢耽搁。”
    大公主听这侄子前言不搭后语,不禁生奇。
    刚刚还说特意来看自己,怎么转眼就急着走呢?
    大公主的目光落在同时进屋的闵芳菲和李红绸身上,略有几分了然。她笑道:“也好,免得陛下惦记。”
    大长公主叫驸马亲自送了六皇子出去,六皇子已经知道芳菲暂住在李家,心中有底,施施然去了。
    屋子里一时议论纷纷,有几个没有跟着丈夫伴驾去行宫的夫人忙不迭跟大公主打探这位六皇子。
    大长公主今日是给自己挑儿媳妇的,见这些夫人太太对六皇子兴致满满,不免冷淡了几分。
    大伙儿瞧出苗头,自然也不敢再问。
    府里备下酒席,年轻女孩儿们凑在一处,很快便都相熟,红绸与其中几个小姑娘略有交情,便拉着芳菲跟她们坐在一处。
    这些少女或是天真活泼,或是端庄稳重,或是精灵古怪。。。。。。
    大长公主和两个媳妇挑花了眼,最后却将目光落在陪芳菲同来的李红绸身上。
    卓青云是小儿子,大长公主最疼他,早和驸马商量好,等小儿子成亲就出去单独开府。大长公主甚至早早寻好了宅邸,家具奴仆都是现成的,只缺个女主人。
    大长公主相中了红绸的沉稳,又见她把周围几个小女儿照顾的很好,心里更加满意,忙叫长媳去打听李红绸。
    但等大长公主听说了李家和白家的嫌隙,她不免有些犹豫。
    “母亲,要我说,那个闵家的四小姐也是极好的。虽然出身低些,可母亲别忘了,她有个姐姐在宫里,如今正得宠呢!”
    卓大奶奶忽然在婆婆面前提闵芳菲,其实是处心积虑才定好的人选。

  ☆、第156章、大长公主,喜当媒婆

大长公主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型女人,在先帝时,她便是一眼看中了圣懿皇太后的能力,所以处处巴结讨好。本朝公主不吃香,有些不得宠的公主嫁了人,一年也未必进宫一次,有了大长公主的交际能力,卓家也是平步青云,在朝中的地位越发稳健。
    对于选儿女亲家,公主和驸马是格外留心。
    听媳妇推荐闵家四小姐,大长公主心里一百个不情愿。
    只因为这个闵芳菲出身太过低微,卓青云的大嫂是湖广总督的女儿,二嫂是鸿胪寺少卿的嫡出妹妹。这两个媳妇都是出类拔萃的人物,当年大长公主挑花了眼,才在众多闺秀中挑了她们俩。
    小儿子又是大长公主最宠爱的孩子,若是选了闵芳菲,公主只觉得心里愧疚。
    当晚和驸马一商量此事,驸马想也不想就断然回绝。只是回绝的借口并不是瞧不中闵家小姐,而是今日送六皇子出府时,六皇子的各种表现叫驸马心中疑惑。
    “这六殿下八成是看中了闵家小姐,你何必叫儿子去触霉头?”
    大长公主一听,立即神情振奋:“你也瞧出来了?我就说小六无事不登三宝殿,嘴里说着来看我这个姑妈,可坐了不到一刻钟就要溜,哪里有诚心诚意?”
    驸马嗤笑:“并不是我说你,这些年你处处巴结讨好圣懿皇太后,帮着她跟贵妃打擂台,六皇子心里恨你还来不及,怎么肯主动串门?”
    大长公主被丈夫数落了几句,面色萎靡:“谁能料到,先帝最后点了老三继承大统。德妃是个软柿子,当年我不捏她,自有一帮人帮着皇后去作践。贵妃又连生三个儿子,是皇后的心腹大患,咱们家有今天的飞黄腾达。还不都是皇后处处提携?”
    驸马也知妻子不容易。
    先帝时,卓家也只是京中一般的富贵门第,娶了大长公主,夫妻俩感情深厚。大长公主心甘情愿为卓家东奔西走。加夫妻俩连生三儿三女,为了这些孩子,大长公主也不得不学会了投机倒把,见风使舵。
    谁知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当初以为凭先帝对皇后的情分,怎么说也要封九皇子为新君,谁知。。。。。。结果便宜了德妃母子俩。”
    驸马淡然道:“你太小看了先帝。帝后夫妻感情深厚不假,但是,圣懿皇太后野心勃勃。先帝早有察觉。况且九皇子年纪太小,一旦叫他登基,太后必然临朝。你忘了太祖皇帝的遗训,忘了前朝灭国的教训?”
    大长公主急了:“那当初你怎么不说。这个时候还有什么用?我现在一去给德妃请安,你瞧她。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就像没我这个小姑子似的。我好歹也是先帝的妹妹!”
    驸马连忙搂住妻子,笑着安抚:“你也知道是先帝!如今已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你这个大长公主不吃香了。咱们家想要延续荣耀,必须想个妥当的法子。刚刚咱们不是说,六皇子对闵家的四小姐有意吗?你不妨进宫去瞧瞧贵妃。略提一下这件事。”
    因贵太妃要照顾八皇子,所以请旨留宫。皇上一想,宫里也确实需要个长辈照看,所以应准了下来。
    大长公主当下听了驸马的话,心中十分不情愿。她和贵太妃是冤家对头,当年在先帝面前可没少给贵妃太下绊子。二人说不上水火不容。却也是两看相厌。
    “这叫我怎么去说呢?”
    大长公主想着就要推辞。
    驸马忙道:“你别忙,要我说,如今贵太妃的日子也不好过。老娘娘们都过了气儿,连大皇子和淑太妃都要回避新君的权威。贵太妃有三个儿子,她比任何人都害怕。”
    “可皇上对六皇子信赖着呢!”
    驸马撇嘴一笑:“信赖?你不妨听我的话去试试贵太妃。要是贵太妃一口回绝,那皇上才是信赖。可她要犹豫不决。。。。。。便说明贵太妃心里有鬼,害怕皇上和圣母皇太后秋后算账!”
    大长公主主意虽然多,可也一向信服丈夫的话。第二日也不再提为小儿子选媳的事儿,立即往宫里递了求见的折子。
    且说宫里这几日内潮暗涌,贵太妃嘱咐了身边所有宫人仕女,轻易不得出入。八皇子被圈在身边,每日饮食起居,贵太妃不敢掉以轻心。
    这位在先帝时候宠冠后宫的绝代美人,如今也不过四十出头,因为保养得宜,却还像二十出头的少女。
    怀八皇子的时候,先帝对贵太妃的宠爱已经大不如前,可因有了这个孩子,先帝曾一度考虑晋封她为皇贵妃。
    如今,贵太妃也想明白了,什么封号都是虚的,只有把儿子养大,出去享福才是真。
    当年这些妃嫔里,淑妃最不打眼,结果最先出宫的反而是她。
    每每想起这个,贵太妃就心有不甘。
    无非是淑妃与圣母皇太后的关系还算和睦,淑妃出宫,与圣母皇太后的求情不无关系。
    她坐在大殿里,笑看着小儿子和他的侍读在默默温书,三个孩子一头汗,贵太妃连忙叫人盛酸梅汤,见他们喝的酣畅,自己也要了一碗。
    贵太妃的贴身宫女略显为难:“六皇子走的时候特意嘱咐,说娘娘您脾胃不好,这种性凉的东西还是少吃为妙。”
    贵太妃嗔道:“偏他管的多。”虽然抱怨,可究竟不在坚持。
    贴身宫女松了口气,外面便传来消息,说大长公主想要求见。
    “她找本宫做什么?”贵太妃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对方要找麻烦。
    这几年大长公主没少给她添堵,连圣懿皇太后抚养九皇子的馊主意,都是大长公主在暗中出谋划策。
    这个老婆子,从没干过好事儿。
    贵太妃并不多想,立即叫人出去打发她。
    正吃着酸梅汤的八皇子却走上前劝道:“母妃,儿臣听六哥说过,大长公主是个非常厉害的女人,父皇在的时候。就常接受她的意见。”
    贵太妃掏出手帕子给儿子擦汗,笑骂道:“那女人长了个狗鼻子,什么地方有好处,她一闻就知道。罢了。看在我儿子的份儿上,见见吧。”
    宫人立即出去传唤。
    不出一盏茶的功夫,大长公主笑呵呵走了进来,一见贵妃太和八皇子,连忙赔笑:“呦,八殿下也在。许久不见,姑妈可想着你呢!”
    八皇子淡淡一笑:“给姑妈请安!”
    大长公主赶紧将侄子扶起:“昨儿你六哥去府里玩,我还说,怎么不带着你?知道你母妃拘着你在宫里念书,可这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总要出去长长见识,才不显得呆板。”
    贵太妃一怔:“六皇子。。。。。。去了公主府上?”
    “哎呦,不但去了,还领着个小姑娘。”大长公主笑道:“我打听来打听去。嫂子你猜,是谁家的小姐?”
    六皇子没成亲,这就成了贵太妃一块心病。
    儿子多也有儿子多的难处。
    贵太妃一面要悬心远在封地的五皇子,一面还要惦记没有成家的六皇子,更有少不经事的八皇子。
    猛听得大长公主说这番话,贵太妃忙问:“是谁家的千金?”
    “就是户部侍郎闵朝宗的闺女。”
    贵太妃知道这家,可是。。。。。。“她们家的大小姐不是进宫做了婕妤吗?”
    “是养在太太身边的庶出女儿。”
    贵太妃脸色顿时一沉:“公主这话是什么意思?本宫的儿子。难道就只配娶侍郎家的小小庶女吗?”
    “嫂子千万别多心,我也是好意。”大长公主能屈能伸,立即赔笑道:“我原本也是这样想,可瞧着六皇子对那丫头真真是好,一路护送来的。咱们姑嫂两个过去是有些小嫌隙,可如今儿女都大了。总该往前看才对。六皇子那孩子是我看着长大的,皇上准他出宫建府,却始终没说立妃一事。。。。。。我这个当姑妈的就跟着着急上火。想来想去,才壮着胆子来劝嫂子。”
    贵太妃沉默不语,大长公主便有些心急:“嫂子不喜欢她出身低微。这又何妨,咱们也不是选正妃,将来遇上好的,家世更高贵的,自然都留着叫嫂子细细挑。”
    闵婕妤进宫这些日子,风头无人能敌。
    皇上一个月里进后宫的日子只占半数,七八天又都留宿在闵婕妤处。王美人,卓美人等纷纷避她锋芒,这次皇上行宫避暑,也只带了闵婕妤和王美人两个。
    同时入宫的那位康宝林,皇上竟像从来不知道有此人似的。
    贵太妃想着三个儿子今日的艰难局面,不得不承认,大长公主这个提议甚是诱人。
    可转念一想,贵太妃又怀疑小姑子的居心:“既然公主将此女吹嘘的如此好,本宫记得,府上的三公子也到议婚年纪了吧?怎么还没见动静?”
    大长公主暗骂贵太妃矫情,自己好心给她们娘儿几个联系婚事,结果反疑心起来。
    “嫂子,这件事你自己斟酌着办,我也不过就是瞧小六喜欢人家姑娘,所以帮着撮合撮合。既然你不愿意,只当我今日没来过。”
    大长公主本就不愿意来,要不是驸马的话,她何必受这闲气!说着起身就要走。
    八皇子连忙拉住她:“姑妈别急,我母妃也是关心则乱而已。你告诉咱们那小姐的闺名,叫人出去细细暗查一番,若六哥果然对人家有意,母妃自然有主意。”

  ☆、第157章、并非良配,不肯甘心(二更)

大长公主走后,这件事便成了贵太妃的心病。
    谁生的儿子谁知道,六皇子什么脾气,没有人比贵太妃更了解。
    和先帝一个模子,倔脾气上来,十辆车也拉不回来,撞了南墙也不肯死心。
    这儿子要真是看中了人家小姑娘,别说是闵家的一个庶小姐,就算是个丫头,他也非弄到身边不可。
    贵太妃想想便觉得头疼,赶着叫人取了两粒护心丸吃了。
    这护心丸还是先帝时候专门找人给贵太妃配置的,先帝喜好狩猎,每年秋季便要领着皇亲国戚们去围场狩猎。猎取的梅花鹿、马鹿等珍稀品种,取它们的护心血,晒干研末,配元肉、莲子、薤白等药材,剜成龙眼大的丸子献给贵太妃,每逢心悸就吃一粒。
    从先帝去后,当今圣上听说贵太妃有此病,一直叫太医院供应着此药。行宫不远专门开辟了一块地,只为给贵太妃和宫里的娘娘们提供鹿血。
    贵太妃连吃了两颗护心丸,才觉得气息渐渐平顺,八皇子坐在母亲身边,满是忧心:
    “母妃,要儿臣说,这件事还是要先问问六哥的主意,万一咱们自作主张,六哥反而埋怨。”
    贵太妃摩挲着小儿子的脸:“你六哥要是有你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