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慕南枝-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跟在大哥身边您有什么好担心的。”她只好安慰姜宪,道,“要不这两天我们去姑嫂寺礼佛吧?”
孟芳苓等人都在,喝喝茶,吃吃素点心,一天也就过去了。姜宪有人说心思,心情也会好很多。
姜宪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叫小丫鬟拿了黄历过来,选了一天宜出行的日子,派人去问了白愫等人,决定到时候去姑嫂寺玩几天。
姑嫂寺那边得了消息自然是静寺的,偏偏又不能做得太明显,怕人知道寺里有贵客,有人打扰。
☆、第一千一百三十八章 利益
姑嫂寺是皇家寺庙,在这里修行的居士非福即贵,并不对外开放,因而看上去香火不怎么旺盛,寺庙的规模也不大,但整个寺庙看上去气宇轩昂,法度森严,肃穆庄严。等到姜宪等到达姑嫂寺的时候,前面的大雄宝殿还看不出什么来,和平时一样门可罗雀,出了大雄宝殿,最东边的一个偏僻院落中,却是五步一岗,三步一人,偌大个院落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息。
太皇太妃喝了口姜宪亲手沏的茶,笑道:“你来就来,带这么多东西来做什么?寺里什么都有,平时北定侯府也常送东西过来,孟芳苓、印霞也都有份,你就不用担心了。好好地在你的长公主府里呆就是了。等到孝期过了,孟芳苓和印霞去了长公主府,我也应该回宫了。在姑嫂寺住些日子还成,记我永远住在这里,我还是不怎么习惯。”
明明之前是想远离宫中的那些是是非非的,结果出来了住着并不习惯。
太皇太妃还是决定回宫里去。
姜宪也不勉强,和太皇太后妃聊了一会儿天,孟芳苓和印霞做早课回来。
她就问两人:“我看和你们一起做早课的还有尼姑,是这寺里的大师傅吗?”
“不是!”孟芳苓笑道。“据说都是家里有事送到这里来静修的。”
出了慈宁宫,印霞变得活泼了很多,无人问她,她却接着孟芳苓的话笑道,“有几个的确不好相处,可也有几个一看就很贤淑的。不过,再贤涉也没有用,家里的人执意要把她们送过来,她们也只能过来。还好我当初留在了宫里,还是像这样跟着孟姐姐在一起更好。”
姜宪笑道:“我还以居士和受戒的会有所区别。”
原来姑嫂寺却是以出身来区别寺众的。
印霞笑道:“这样大家更有话说。”
大家不免为这件事议论了半天。
午膳姜宪留在寺里用了斋菜,坐到了下快酉时初才打道回府。只是她们出姑嫂寺山门的时候,一辆青帷小车回避般地停在路边。
姜宪看了一眼,随意地问道:“这个时候还有人去寺里?”
上香的人多半都是赶早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寺中等闲是不留香客住宿的。
阿吉奉姜宪之命给姑嫂寺的太皇太妃和孟芳苓等人送过好几次东西,闻言立刻笑道:“多半是给寺里修行的人送东西。姑嫂寺不比其他地方,现在又有太皇太妃暂居于此,进寺都要提前打招呼,那些在寺中修行的人家都觉得麻烦,没有什么要紧的事都不会过来探望或是送东西。有些还把人接了回去小住。”
难怪太皇太妃要回宫去。
不过,那些人如此低调,恐怕也是怕惹出什么麻烦来吧?
姜宪在心里思忖着,无聊的紧地和阿吉说着话,不曾想阿吉已悄悄地吩咐下去,不过一刻钟的功夫,就有小丫鬟递了条子进来。阿吉也没有避着姜宪,笑道:“打听清楚了。说是简王爷府的,来给寺里修行的一位居士送东西。”
简王府里乱七、八糟的,姜宪听着就不喜,简王妃,简王世子夫人她有好些日子都没有遇到了。
不会是简王妃或是简王世子夫人出了什么事吧?
她压着心底的不喜,道:“在寺里修行的是简王府的哪一位?”
阿吉犹豫了片刻,跪行上前,压低了声音对姜宪道:“是在寺里修行的那位!”
姜宪的眉头立刻蹙了蹙。
赵翌曾经有旨,若是赵玺夭折,就由他另外一位藩王继承王位。
她前世不知道经营了多少庙堂之争。这件事虽然没有发生,她却总觉得有些不妥当,说动了李谦,让人护着那位藩王进了京。那位藩王府有位老王妃,从前是京中闺阁,嫁过去之后再也没有回过京城,等到老年信佛以后,一直以来都很向往姑嫂寺。回京之后就求了姜宪,在姑嫂寺里做了位居士。
因那藩王身份特殊,这件事在京里知道的并不多。
简王管了宗人府和内务府那么多年,现在管宗人府和内务府的虽然换了黔安大长公主的附马,但简王若是有心,还是能打听到这件事的。
不过,简王府的人去看那位老藩王妃做什么?
平时里他们俩家并没有什么来往。
姜宪心生疑窦。
如今李谦正是收拢民心的时候,可不能在这个节股眼上传出什么谣言来。
她沉了脸,咐咐阿吉:“把这件事给我查清楚了。”并强调,“你亲自去查,不要打草惊蛇。”
姜宪很少这样郑重其事的,阿吉心中微颤,恭敬地应诺,跪行着出了马车。姜宪却陷入了沉思,一路无语地回了长公主府。
恰巧黔安大长公派人给慎哥儿送了寿礼过来。
自黔安大长公府从江南回来,虽然不像京中其他贵妇只要找到机会就会在姜宪的面前晃悠,但好歹不像从前,就城的功勋圈里好像就没有这户人家的似的,黔安大长公主府不仅开始和姜宪走动,也开始和其他联姻走动,京城很多人这才知道原来孝宗还有个女儿。
黔安大长公主每年送给慎哥儿的寿礼都不珍贵而胜在有趣。
这次送来的是两只憨态可掬的小京巴狗,雪白雪白,已经训好了,来了就知道自己找自己的饭盆。
就连刘冬月都忍不住笑道:“若是世子在府里,不知道有多欢喜。”
慎哥儿很喜欢小狗,他自己没有养,却很喜欢逗承哥儿的那只狗。李谦就送给了他一只,他经常自己亲自去遛狗。后来李谦还想送他一只,却被他拒绝了,说是平时功课忙,没有时候管狗狗,若是给别人养,那就不是他的狗了。
李谦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就没再提这件事。
姜宪抿了嘴笑,道:“我们先帮他养着,等他回来后悔好了。”
大家都跟着无声地笑。
姜宪让人回了礼给黔安大长公主,放出话去,说今年李谦在外征战,慎哥儿的生辰从简。
言下之意,就是不接受外人来道贺,但像谢元希这样亲近的人家,姜宪不仅接受送给慎哥儿的生辰礼物,还请大家在府里吃了一顿饭。
她派阿吉打听的事也有了结果。
据姑嫂寺的人说,自李谦领兵南下,简王府就开始有人拜访老藩王妃,这些日子更是隔三岔五的就去,偶尔去送东西的人还会面色不虞地出来。
☆、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写信
“至于简王派去的人和那老藩王妃说了些什么?”阿吉低声道,“还要再打听!寺里住着的毕竟都是贵人,有很多人都带了体己的丫鬟或嬷嬷过去服侍,寺里的尼姑们又都在进寺之前就得了叮嘱,不得随意在寺里走动,一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询问。”
姜宪点了点头,觉得简王的行为举止不合常理,让阿吉继续打听,并道:“想办法尽快知道简王找老藩王妃做什么?或者是让人去藩王府打听打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阿吉忙低头应诺。
刘冬月笑吟吟地走了进来。
姜宪神色一松,脸上带上了笑。
刘冬月是来给姜宪送战报的。
李谦决定带慎哥儿同行的时候就怕姜宪在京城里焦虑不安,要求慎哥儿每天都给姜宪写一封信,告诉姜宪他们都做了些什么。
此时姜宪看到刘冬月手上拿着的东西心里就高兴起来。
她笑着问刘冬月:“送信的人可曾说了什么?”
“说世子和王爷一路平安,已经驻扎进了淮安城,卫属却是带着人已经进驻了扬州城。”刘冬月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了姜宪,“如今只等王爷一声令下,卫属等人就可从扬州城渡江直赴金陵。”
“这么快!”南边的战事出乎人意料之外的顺利,姜宪讶然,接过刘冬月手中的信,却比平时要厚实很多,待她拆了信,才发现信封中有三封信,一份是李谦给她的,一份是慎哥儿给她的,还有一封居然是止哥儿写给她的,让她带给自己的母亲石氏。
姜宪抿了嘴笑,问刘冬月:“阿瓒对止哥儿颇为溺爱,他怎么写信写到我这里来了?”
刘冬月笑道:“怕是有什么事要私下里跟亲恩伯世子夫人说。”
他没敢告诉姜宪,止哥儿去了军营之后简直是如鱼得水,小小年纪就敢跟人喝酒赌钱,偏偏慎哥儿纵容着他,而且有时候慎哥儿还跟着止哥儿一起起哄。他估计着止哥儿是不是没钱了,私下里找石氏要钱。
姜宪也不疑有他,先拿了慎哥儿的信看。不外是他们走到了哪里,都吃了些什么喝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李谦在忙些什么。
这要是被人截了去,李谦的布置恐怕都要暴露无遗。
她对刘冬月道:“你让人给世子爷带个口信,别在信里写王爷的公事。”
刘冬月笑着应“记下了”,姜宪这才拆了李谦的信。
让她哭笑不得的是,李谦比止哥儿说得更详细。包括鄱阳湖新训的那两万水军这两天就会在李道长子的带领下顺江南下,赵啸肯定会盯着他在天津卫的兵力不放,他却决定让天津卫的那五千水军从海上进攻苏浙,造成赵啸的恐慌,他同时亲自带兵从扬州渡江,给赵啸来个三路进击,打赵啸个措手不及。
姜宪抚额叹息。
驻扎在淮安的李谦此时却正和赵啸等人忙着打嘴仗。一个说对方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说对方说“私造圣旨谋逆造反”,你来我往的,还将各自的驳文发放到各自管辖的官府,一副要让天下人都知道的样子。
止哥儿和慎哥儿肩并着肩笔直地站在屋檐下,望着不远处行辕大门处那些背上了信旗,行色匆匆的奔往各地的兵士,不解道:“这件事要是说得清楚,还打什么仗?世伯为何还要和那赵啸吵架?反正我们这边的驳文他们也看不到,还给了赵啸时间让他陷害世伯……”
他昨天和那些将士们悄悄喝酒,被李谦捉住了。慎哥儿是监管不力,止哥儿是无令饮酒,两人一起被李谦责罚不说,还把附和着止哥儿和他一起饮酒的兵士给关了起来,罚了三个月的军饷。止哥儿觉得对不住那些军士,遂悄悄地写了信回去,向他母亲借银子,准备把这三个月的军饷给那些人补上。
慎哥儿自然不能看着止哥儿这样的着急为难,为了不引起李谦或是姜宪的注意,他借了四分之三的银子给止哥儿,另外四分之一就让止哥儿自己伤脑筋去,也算是给止哥儿一个教训了。
他被李谦责令陪着止哥儿罚站,闻言低声回复着止哥儿:“笨蛋!爹就是要闹得天下人都知道,等到打完了仗处置赵啸的时候才能堵住众人的嘴。”
止哥儿恍然大悟,道:“是不是像我偷吃了慈宁宫的果子,太皇太后她老人家给我体面,把我接到她老人家身边悄悄地喝斥我几句,别人反而不知道我做了些什么一样。”
这比喻说的……慎哥儿都要为他捏一把冷汗了。可想起去世的太皇太后,他不由叹了口气,道:“要是太皇太后还活着该有多好啊!”
止哥儿顿时也蔫蔫的,道:“我也想太皇太后了。”
他们两个人闯祸的时候,她老人家总是护着他们。
谢元希和李谦说完了公事,一抬头就从大开的窗棂看到了被罚站的两个小家伙。他笑道:“王爷不必动怒,那些小旗、总旗是休息的时候和止哥儿喝的酒。且军中之人都性格豪爽率直,止哥儿这样,很对他们的胃口,也未必不是件好事。”
李谦笑道:“若不是这样,我早把止哥儿送回京城了。不过,话又说回来,我没有想到他比慎哥儿更适合混在军营里,他好像天生就知道怎样和那些大兵打交道似的。”
慎哥儿则更冷漠一些,不如止哥儿天生带着几分笑,见面就能和那些大兵们打到一起,闹得火热。如果再有几分谋略,天生就是个带兵的人。
他道:“王瓒倒生了个好儿子。”
谢元希不免有些偏袒,道:“慎哥儿也很好。不过他是世子,有时候也不可太嬉闹,那些当兵的您也知道,太直了,有些时候反而容易蹬鼻子上脸,统领三军的时候就不免少了几分威严。”
李谦在太皇太后殡天之后就决定给慎哥儿留下一个太平的天下,带兵打仗慎哥儿固然要懂,可更应该懂怎样治国,怎样御下,他很满意现在慎哥儿的态度。
他朝着谢元希摆了摆手,笑道:“慎哥儿也很好,我带他们出来,也是想让他们见见世面的。他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比什么都让我高兴。”
李谦是指慎哥儿和止哥儿一起和那些大兵们喝酒赌博却又能管住自己适可而止。
谢元希听着笑了起来,打趣李谦:“我没想到慎哥儿和王爷一样,都擅长摇骰子。”
李谦哂笑,道:“我也没有想到。”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无脑
谢元希说了些“虎父无犬子”之类的打趣李谦的话,两人这才散了。
京城的简王府里,简王的脸色黑得如同锅底。
他再次向低着头有些惶恐的随从求证:“他真是这么说的?”
随从不敢抬头,声音比刚才又低了几分,喃喃地道:“王爷……真这么说的。我还劝了很久。可王爷说,他自幼丧父,家里的事都由老王妃做主。您说的这件事,老王妃若不答应,他是万万不敢出头的。我想这也不是个办法。就在银楼打了几件贵重的饰品送给了藩王妃,想请藩王妃在老王妃面前帮着说几句话。谁知道藩王妃吓得瑟瑟发抖,压根不敢去见老王妃。小的就亲自去了姑嫂寺。老王妃倒是没有像前几次那样见着我们就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而是听我把话说完了之后,老王妃收下礼物不说,还客客气气地让人把我给送了出来。
“小的觉得,那老王妃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动了心。可若是想藩王爷出头和皇上争这天下之主的位置,还差把火候,得您亲自出面才行。”
赵翌的两份遗诏,有一份是留给这位被姜宪悄悄接进了京城的藩王的,这就留下了一个极大的漏洞。如今赵玺逼得李谦不得不清君侧,简王觉得,他的机会来了。
如果他支持这位藩王继位,他就不仅能够报复赵玺,为韩同心报仇,还可以洗雪赵玺加注到他身上的耻辱。
只是让他有些意外的是,那位藩王看上去高高大大,相貌堂堂,居然是个怕母亲的。
这样也好。
女人多喜欢花言巧语,他只要多去几次,多哄几次,老藩王妃肯定会心动的。
到时候藩王跳出来自称为帝,赵玺只会误会李谦要重立新君,左右朝局,凭他对赵玺的了解,就算李谦有意和解,赵玺也会在心里藏下杀意。
李谦可不是什么杨俊、高岭之流。赵玺若是敢对付他,他就敢杀了赵玺。
不管过程怎样,结局都是简王所愿意看到的。
想到这些,他顿时热血沸腾,决定这就去趟姑嫂寺,说动老藩王妃和他一起,想办法推了那位藩王上位。
简王去了姑嫂寺。
姜宪这边也得到了准确的消息。
她惊讶的半晌没有合拢嘴。
简王他这是魔障了吧?
没有兵权,他拿什么支持那藩王上位?
还有那位老藩王妃,只要脑子没有进水,就不可能会和简王搅合到一块去。
可让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世上真有不用脑子的人。
没几天,那位老藩王妃不仅答应了,还劝动了儿子,准备在京城登基,斥责赵玺不是正统。
姜宪听了冷笑连连,道:“云林到了哪里?”
前些天,董家捐赠了十万担粮草给李谦,姜宪觉得这件事完全可以大肆宣扬一番,引来更多富商给李谦捐钱捐物。因此她让云林主持了一个非常盛大的捐赠仪式,还当着来客的面承诺董家,等到将来战事结束之后,会将其贡献和功劳刻在石碑上,竖在董重锦家乡县衙的八字墙旁。
这对董家来说,可谓是无上的荣耀。
之前董重锦根本就没有想到,因他本人在太原,身体不好,甚至没有能出席捐赠仪式,而是由董家二爷去的。
消息传到太原,董重锦当时就流下了泪。
姜宪的目的也达到了。
北边很多商贾都开始找门路给李谦捐钱捐物。
不过短短的半个月,那些商贾就捐了五十万担粮草,十万两白银。
这样巨额的财物,放在京城也很不安全。
姜宪安排云林把东西送到李谦手中。
云林这才刚刚出京,京城就出现了这样的事,这让姜宪不得不警觉。
她悄悄地叫了七姑进府,让她想办法帮着弄些会武技的女子,并道:“万一有人趁着王爷不在哗变那可就麻烦了。”
姜宪有些后悔。
她还是轻瞧了简王,或者说,她不是轻瞧了简王,而是太相信李谦了,觉得在李谦的整治下,京城肯定是铁板一块,哪里出事京城都不可能会出事。简王敢捧那位藩王上位,虽然手段粗暴,但他手中若是真有兵马,说不得还真的就能成事——李谦留下来保护姜宪的人马多驻扎在京外。李谦主要还是担心鞑子卷土重来,而京里有曹宣和五城兵马司,他走的非常放心。
七姑听着吓了一大跳,忙问出了什么事。
姜宪向来觉得托人做事,最好把要害都跟别人说清楚,这样一来如果事情有了变化,办事的人就能随机应变,成功的机率更高。
她没有隐瞒,把自己的担心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七姑:“……你也不用担心。我已飞鸽传书给了太原,曹宣那边也叮嘱过了,守在城外的驻军也随时可以进城来。找你来,不过是为了以防万一罢了。”说完,她又自责道,“从前是我太疏忽,没有注意到简王府那边的变化。他既然说服了那老藩王妃,肯定早有打算。我又怕我打草惊蛇。最好的办法就是织张网,静候那些人自投罗网。你的人只用悄悄地守着长公主府,保证府里的安全就成!”
姜宪能感觉到李谦对自己的重视。如果她出了什么事,李谦是不可能安心打仗的。而一旦李谦因她乱了方寸影响了战局怎么办?
李谦现在,可是在打一场关系到李家生死存亡的战争!
她得保重好自己。
七姑明白姜宪在李谦心目中的地位,她立刻承诺道:“郡主放心,都是些不起眼的女子,身手却很好。”说到这里,她不由感慨起来,道,“想当初,我教这些人武技,不过是希望她们不要被男人欺负,或者是被男人欺负的时候能有反抗的能力。还是王爷给了这些女子一条生路,有些人安排去帮着大夫给那些受伤的将士煎药包伤,有一些则做了斥候。跟着我学武技的女子才会越来越多,否则就算是郡主想找这么多人,我也没有这么多人给郡主用。
“要不怎么说人善有福泽呢?
“当初若不是王爷和郡主,哪里有今日的善堂?又哪会有这么多会武技的女子?
“说来说去,还是好人有好报!”
姜宪闻言不由“扑哧”一声笑,心里乐开了花。
夫妻这么多年,别人夸奖李谦,她还是会由衷地感觉到愉悦,别人若是说李谦的不是,她会连那个人也一起讨厌。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囚人
第二天下午,一群女子悄然进了长公主府。若是有人问起,只说是李谦不在,姜宪无聊,发现家里好多丫鬟都到了适龄的年纪,快要放出去了。姜宪素来不喜欢身边的人变来变去,就连如今做了当家太太的情客和百结,都还会常常进府帮着郡主训练大小丫鬟,以便于姜宪生活的更舒服。
众人对这件事都没有放在心上,包括把人叫来的姜宪。
可让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晚上,慈宁宫走水了,有些东西曾经是太皇太后用过的,因为没有姜宪的吩咐,也不知道是收起来好还是继续摆着的好,就一直保持原样放在那里。如今慈宁宫出了变故,自有小太监跑来请姜宪示下。
姜宪心里着急,觉得和那太监说也说不清楚,索性去了慈宁宫。
简王的陷阱在那里等着她。
她一进慈宁宫,慈宁宫的大门就被关上了,众多生面孔的侍卫严阵以待,只求姜宪不要走出慈宁宫的宫门。
阿吉等人惊慌失色,团团将姜宪护在身后。
姜宪冷笑,站在太皇太后曾经坐过的罗汉床前的脚踏上,问领头的人:“你是谁家子弟?”
领头人刚开始还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被姜宪寒星般的眸子这么盯着一问,不由心微颤,忍不住低下头去,低声道:“我,我只是宫中的一个侍卫。”
姜宪的表情更冷了,道:“除了那些曾经和他混过宗人府的,他还有什么人可用?不过是那几个藩王和侯伯之家罢了,你就是不说,我心里也有数。既然他把我拦在慈宁宫里自己却没有露面,想必他还有更要紧的事去做。你们暂且退下吧!我这里等着他。”
简王原本的吩咐是让他们一直盯着姜宪的。
在简王的心里,姜宪虽然是女人,却比男子还要凶悍一些,又素有谋略,最好还是眼睛一错不错地盯着,一刻也不能让她离开视线,免得她动了什么心思,让这件事功败垂成。可领头的侍卫见她面如寒霜,杀气凛凛,脑海里不由浮现出家中长辈对姜宪的评价,一时间居然不敢和她对视,更不敢撸她的虎须,竟然恭恭敬敬地行了个礼,做了个手势,无声无息地退到了大门口。
阿吉顿时像只受了惊吓的鹌鹑,惶恐地扑到了姜宪的脚下,瑟瑟发抖地哽咽着:“郡主,我们该怎么办?”话说出口,觉得在这样关键时候,自己更应该表决心才是,又忙道,“郡主,奴婢生是郡主的人,死是郡主的鬼。他们要冒犯郡主,得先踩过奴婢的尸体!”
真是没有遇见过大事!
姜宪有些嫌弃地看了阿吉一眼,道:“你看你这个样子,像什么话?还不给我站起来!”
阿吉这才惊觉自己说错了话,忙应了一声,哆哆嗦嗦地站了起来,眼角无意间看见服侍姜宪的那些丫鬟婆子们,居然没有一个人害怕的,个个都像树桩似的立在大殿的四周,把姜宪围在中间不说,还面无表情,一副谁若是敢上前一步,她们就会扑过去的样子。
他悻悻然地站到了一旁。
这就是七姑介绍过来的人啊,果然比寻常的丫鬟婆子都要有胆色,只是不知道这些人以后能不能长留在长公主府里,他也就不用担心害怕有人对郡主不利了。
阿吉自己可能都没有发现,他从头至尾都没有想到过简王敢伤害姜宪。
这就是李谦的威慑力了。
做为李谦的发妻,简王敢囚|禁她,却不敢伤害她。
因为北地毕竟是李谦的地盘,他能做的,也不过是利用曾经的人脉,短时间的控制住姜宪,让他能有时间把自己想做的事做了,逼得李谦不得不和赵玺反目而已。
何况此时正是姜宪最弱的时候——李谦远征,云林不在,五军都督府的护卫都在京城外围。
简王没有想到的是,他刚刚困住了姜宪,曹宣就赶到了。
隔着宫墙,曹宣依旧是一副温雅矜贵的模样,但心中的愤怒大概除了白愫,无人能晓。
李谦把姜宪和京城托付给了他,他却出了这样的纰漏,这可比简王在众人面前打他一耳光还要让他觉得颜面扫地。
他问简王:“您这到底是在干什么呢?嘉南郡主说起来还是您的侄孙女,是一家人,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的,您这样,岂不是让郡主寒心?让临潼王寒心?”
简王眼看着李谦一步步高升,眼看着姜宪拱赵玺上位,可等轮到他想做点什么事的时候,才发现事情根本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可他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若是不发,只能是打草惊蛇,被李谦和姜宪发现他的企图。他只能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他这些日子也不好过。
听曹宣这样质问他,他脸色就更难看了,辩道:“这是皇帝家事,你们不要过问。”
曹宣嗤笑,道:“皇家无小事,临潼王奉命驻守京城,京城的安危就是临潼王的责任,简王这话说得可没有一点道理。何况你还囚禁了嘉南郡主——既是皇帝家事,嘉南郡主可是出嫁女,与她何干?”
简王答不上来,干脆胡搅蛮缠,道:“赵玺命人带来了勤王的诏书,临潼王奉命南下,他却出尔反尔,说临潼王手中的诏书是假的。他分明是觉得临潼王功高震主!想要飞鸟尽,良弓藏,以勤王的名义诱临潼王南下,要置临潼王于死地,置国家社稷于不顾,置祖宗家业于不顾,这样的人,怎么能当皇帝?先帝临终前曾有旨,若是赵玺不能继位,就别立藩王。如今赵玺不仁不义,凶残暴虐,当废之重立新君……”
可就算是这样,也轮不到你一个无兵无权的王爷出面来主持大局啊!
曹宣在心里骂着,却又忍不住想到一个非常绝妙的主意。
他心不在焉地和简王理论了半天,然后一副愤怒无耐的样子退到了一旁,随后悄声吩咐贴身的随从,让他捧了笔墨纸砚过来,给李谦写了一封密信,派专人,八百里加急送去了淮安。
简王见曹宣退到了一旁,和人交头接耳地不知道在说些什么,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怕曹宣不管不顾地带兵攻打紫禁城。
到时候他还真不好决断是否要拿了姜宪做人质?就算姜宪曾在金銮殿上舌战过群臣,但她到底是个女子,这样大庭广众之下被当成人质推到众人面前,对生性倨傲的姜宪来说,肯定是奇耻大辱。他只是想逼着李谦和赵玺反目,可没有和李谦结下死仇的意思。
☆、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将计
简王这口气松得有点早。
姜宪可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主。听说曹宣过来了,她问七姑的人:“如果硬闯,能闯出去吗?”
七姑送到她身边保护她的人不是受过善堂的就是受过李谦的恩惠,甚至大部分人的兄弟或是丈夫现在依旧在军中当差。虽然没有像贴身的护卫那样往上查三代,却也都是知根知底的人。而且这些人全都是怀着报答李谦和姜宪的心愿过来的。
主辱仆死。
如今姜宪受到简王这样的欺辱,她们都非常气愤。领头的那个妇人更是义愤填膺,道:“郡主,您就说您要去哪里吧!我们无论如何都会护着郡主出宫的。”
姜宪不由抚额。
她又不是要她们去殉职!
她是要她们去办事!
可她还得安抚她们,道:“你们都死了,我怎么办?大家还是要保护好自己。留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