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慕南枝-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让大家意外的是,改变这种局面的却是刘冬月。
他认识一个江西的商人。据说九江患水灾,很多人流离失所,听说北方这几年在临潼王的治理下人人都能吃上饭,一个劲的往北方逃难。
“如果是这样,不如先招些江西的兵。”他把这件事说给姜宪听,“反正他们离金陵和福建都挺远的,来了天津卫又是背景离乡的,让他们教我们的人泅水应该可以吧?”
他有些不确定自己的想法行不行得通。
姜宪却听着眼睛一亮,叫了刘冬月一声就带着他去了李谦外院的小书房。
正巧李谦今天没事,正和曹宣说着简王爷。
简王爷现在像被仇恨蒙住了眼睛一样,拼了命地说赵玺和赵啸的闲话。
曹宣苦恼地道:“连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简王爷倒不在京城里说什么,却花了大力气和金钱雇了扬州的师傅到说评弹。现在是赵啸没有发现,要是赵啸发现了,肯定要杀一儆百,这不是害人吗?”
李谦倒觉得无所谓,道:“又没有冤枉赵玺!这件事又对我们有利。我算算日子,赵啸应该很快就守完孝了吧?”
“还有十几天。”曹宣道,“这大半年他帮着皇上喊着亲政的事,就是左大人之前来北方,也是为赵玺游说,我说这次汪几道阁老之位怕是保不住了。”
李谦却想起左泉。
这个妹夫这么多年都没有怎么大的改变,做为一个从不惹事生非的妹夫,他还是比较满意的。只可惜左以明走得急,左泉去太原给李长青和何夫人请了个安就跟着左以明回了江南。
左以明此举是为了得到李家的支持,他和姜宪商量过之后,给了左以明明确的答复。并让左以明回去之后和赵玺说清楚,临潼王府肯定是支持赵玺亲政的,但汪几道不能做首辅——当年可是汪几道提出来让姜宪离京的,这件事必须给李谦一个交待。
前两天他们收到左以明的信,说是赵玺已经说动了赵啸。只等赵啸一年孝期满后,就由赵啸提出来让赵玺亲政,之后左以明、李瑶等人都会附议,汪几道就算是有苏佩文共同进退,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
“等赵啸除孝了再说,这几天大家都会注意着赵啸。我们伺机而动就是了!”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组建
曹宣默默地点了点头,有些迟疑地问李谦:“你真的准备成立水军?”
这可是靖海侯府特有的军种,那些能打水仗的将领都出自靖海侯府,又是造船,又是建立水军,银子得像水一样的泼出去,万一没成功,有可能把李谦都拖进去。
他并不看好!
李谦也不看好!
但他必须做起来,不然水军这一块,就只能是靖海侯府一家独大。
他笑道:“先试着做一做,不成再说!”
曹宣和李谦也打了这几年交道,知道他不是个轻易放弃的人,遂不再劝他,只是告诫他道:“要是不行,你别硬撑着,庆格尔泰还虎视眈眈地蹲在旁边呢!”
这形容很贴切!
李谦失笑,正巧小厮来通禀,说姜宪过来了。
曹宣也有些时日没见到姜宪,闻言没有回避,而是和李谦一起迎了出去。
姜宪如今也是花信年纪了,可看着却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特别是她的眉宇间,从前还透着几分税利,让人看了会觉得胆战心惊,不愿意和她直视,如今流露出来的却全是小姑娘般的灿烂,一派春光明媚的样子。
曹宣暗中称奇。回到家里不免和白愫说起来。
白愫失笑,道:“你不是说去劝李谦暂时别建水军吗?怎么又关心起姜宪长什么样子?我看你这些日子也挺忙的,怎么还有这闲功夫?”
曹宣讪讪然地笑,道:“主要是觉得姜宪这日子过得……简直太随心所欲了些!”
白愫知道他指的是什么。
李谦那边因简王的事找了借口剿匪,简王倒也聪明,从头到尾一句话也没说,闭门谢客快一年了,李谦手下的将领因借着剿匪这件事,很多人都加官进爵,其中娶了姜宪身边婢女的卫属,还封了将军。正巧她身边的一个贴身大丫鬟叫秀儿的到了年纪要放出来,上门求亲的人几乎要把临潼王府的门槛都要踩低了。姜觉得很麻烦。她刚刚把人用顺手就要嫁出去了。她把秀儿的婚事丢给了白愫不说,还跟李谦说,从今以后身边再也不用丫鬟,要改用内侍。
一般的人都不喜欢身边服侍的是内侍。
李谦不仅答应了,还进宫向太皇太后讨了几个内侍回来。
如今姜宪身边管事的全是内侍,只有二等的丫鬟帮着做些贴身服侍的事。
白愫抿了嘴笑,道:“所以说李谦难得。要不然以嘉南的性子,哪是那么容易臣服人的!”
“这倒也是!”曹宣想了想,笑道,“她可比从前的性子好多了。我看李谦宠着她,她也很是体贴李谦,亲手给李谦斟茶倒水,端点心瓜果,温柔小意的模样儿,从前可是想都不敢想。她没有嫁人的时候我还和人打趣来着,说谁要是娶了嘉南郡主,估计得日日夜夜蹲着服侍。也亏得李谦,人傻胆大敢娶了她!”
白愫听着就斜睨着眼睛朝着他笑。
曹宣从前想娶姜宪,朝廷上下就没有不知道的。
他顿时觉得自己说错了话,心虚地笑道:“你这么看我做什么?李谦娶了嘉南,在我看来那就是为民除害了!”
白愫忍不住笑出声来,道:“我看你是说的你自己吧!就算是李谦不娶嘉南,我看你想娶嘉南,也有点困难!”
“我当初是被姑母逼的,你那时候天天和嘉南在一起,你还不知道?想娶嘉南的是王瓒好不好?”曹宣哪里敢在这个话题上打转,忙转移视线,笑道,“你不是说西安那边派人送了东西过来,是什么东西?大妞儿应该已经随着她娘到了西安吧?她身体怎么样?”
白愫当然也不会让曹宣为难,也就顺着曹宣笑道:“就是到了西安了,所以骥二奶奶派人送了很多西安的特产过来。大妞儿还给你、我、念慈和怀慈各做了件衣裳让人带了过来,写信给我说她一切安好,让我们不要挂念,还说等到明天开春,骥二奶奶会带着她和弟弟来京城省亲,到时候再来给我们磕头。”
大妞儿刚走的那会儿,白愫和曹宣都很担心她的身体不好,不曾想她到挺了过来。虽然不像一般的女孩子那样活泼外向,却也健健康康,一年到头难得生一次病。
“这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了!”白愫感慨道,话题又转到了姜宪那里,“不知道她收到骥二奶奶的书信了没有?到时候可以请了驹三奶奶一起过来做客,家里可就热闹了!”
曹宣笑着附和着白愫,没有告诉他庆格尔泰在边境增兵的事。
明年李家能不能热闹,得看李谦这仗打得如何。
李谦也没有告诉姜宪。
他觉得刘冬月这主意不错,叫了云林过来去办这件事,和姜宪商量着过两天陪她去小汤山住几天,并道:“就我们俩个人!”
往年他们去,不仅带着慎哥儿,还会请了太皇太后和太皇太妃等人,浩浩荡荡一群人。
姜宪有些诧异。
李谦却上前紧紧地抱着姜宪,亲了亲她的鬓角,低声道:“我们很久都没有单独在一起了!”
他声音里微微透着点委屈,像丢失了玩具的孩子。
姜宪的心立刻就软成了一滩水。
她想想想,他们的确很久时间都没单独出去过了。
她当机立断道:“我们什么时候去?我来安排安排!”
“什么时候都行!”李谦满足地轻声道,“你什么时候安排好了,我就什么时候和你一起过去。不过,最好在十月之前,我十月初要去九边巡视,过完年了才回来!”
姜宪一愣,道:“你不在家里过年吗?”
“今年恐怕不行了!”李谦稍微放开了姜宪,低头亲了亲她的面颊,温声道,“过了今年,我就又能陪你过好几个年了。”
前世李谦镇守西北,来京城见她多在三月至九月间,据说是因为冬天的时候他要巡边。这两年李谦也会巡边,但多半会赶回来和她和孩子一起过春节,然后再出去。
难道之前就是为了陪她和孩子过春节?
姜宪想想都觉得心疼李谦。
九边有专门的驿道,若是一路巡视下来,会省不少的时间,中途回京再出去,等于是拉长了外出的时间,只能靠缩短路上的行程来挤出时间来。
她觉得自己对李谦的关心太少!
今年是不是太累了,所以李谦决定中途不回来了,又放心不下她,这才想和她单独去小汤山过两天?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单独
说起来,姜宪的小汤山别院也是个比较神奇的地方。是她做郡主的时候置办下来的。院子不大,当初是盘的别人的宅子,后来做了她的陪嫁,她一年到头也来不了一次。可自从太皇太后知道她总是惦记着小汤山的温泉之后,就自做主张地将她旁边的两幢宅子买了过来,扩建成了个三路的大院子。
等到李谦做了京城守备,太皇太后每年冬天都会随着姜宪过来小住几日,加之朝廷南下,很多人家都陆陆续续地搬到了金陵,小汤山不复往日的繁华,反倒更方便李谦扩建。时至今日,整个小汤山温泉附近都成了姜宪的内院,旁人若是想再泡温泉,只能去房山,小汤山的温泉已见不到了,更不要说在旁边建宅子。
就是京城通往小汤山的驿道,两年前李谦也差人重新修整了一番,又宽敞又平整。
宽大的马车里,姜宪趴在李谦的腿上,一面打着哈欠,一面迷迷糊糊地和李谦说着话:“……原来不过是羡慕简王在小汤山有宅子,我也要买一个……实际上用得不多……不过,这几年却常来住些日子,越住就越觉得这里好……也就骊山那边的宅子能和它一比了……”
不过几句话的功夫,她又睡着了。
李谦失笑,轻轻地抚着枕在他腿上的头。
从他的角度望过去,她微敞的领口可以清晰地看见她锁骨上留下来的紫红色印记。
是他昨天晚上留下来的。
或者是因为他知道他这一走,要到明年春天才能再见到她,心里实在是舍不得,凶狠地折腾起她来,执意要在她身上留下点印记才好。
就像小狗,在圈地做记号。
现在想想,不过是他自尊心作祟。
姜宪什么时候都让着他,他却还感觉不满足。最好是她什么都不做,哪里也不去,眼睛只看着他就好。
有时候他也会自己这样的欲|望吓着,有时候又觉得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他什么都会依着她,不过要她心里只放着他一个人罢了。
李谦苦笑着,忍不住摸了摸她的后颈。
姜宪嘟呶着,发出舒服的呻|吟声。
李谦笑了起来。
每次他这样摸她的时候,她都会发出这样的声响,像个懒懒小猫儿,就更让他怜爱了。
李谦不由想,等到了小汤山,他怎么也要和她肆无忌惮地闹几场,反正又没有其他的人在。
可事情总是会出乎意料之外。
到小汤山的第二天,下起了雪。姜宪头天晚上就被李谦闹得不行,今天自然是赖在暖暖的被子里不愿意起来。
李谦看着她红扑扑的脸,原本穿好了衣服准备带着姜宪出门转转的,又重新脱了衣服也钻进了被子时,抱着姜宪说着家常话。
小丫鬟却禀告他们,说李麟求见。
李谦的脸顿时黑成了锅底,他生硬地道:“就说我有事不能见他。让他有什么事去衙门找谢元希。谢元希办不到的,自然会跟我说。”
那小丫鬟是新拔过来服侍姜宪的。平时只远远地见过李谦,李谦都是笑盈盈地在跟姜宪说话,她没有到李谦生起气来如同利剑出鞘,寒气逼人,吓得哆哆嗦嗦,连句利索的话都说不出来了,见到李麟的时候不管李麟如何说,她都只是摇头,再也不愿意去通报李谦和姜宪。
李谦不愿意见李麟,李麟自然也就见不到李谦。
可李麟打扰到了李谦和姜宪单独相处,还是让李谦心里不舒服。
姜宪奇怪了。
李谦对手足向来看重,当初她同意李长青的意思把冬至嫁到了左家,李谦因此还不很不高兴,直到这几年,听说冬至过得还挺好,这气才慢慢消了些。
他都能这样对待冬至了,怎么会对李麟突然间恶言恶语起来?
她不由关切地问:“你这是怎么了?”
“没事!”李谦答着,犹豫了片刻,还是把原因告诉了姜宪,“他要和高妙容和离之前,曾经来找过我,我当时忙得脚不沾地,就在衙门里招待了他。他喝到半醉,拉着我的手居然说什么要不是当初他一时鬼迷心窍,被高氏诱|惑,又怎么会娶了高氏为妻?他若不是娶了高氏为妻,又怎么会被爹嫌弃?又怎么会被人瞧不起?怎么会去江南做生意,看人白眼,落得如此境地……倒把什么事都推到了高氏的身上!好像他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是别人把他给带坏了……他在娶高氏的时候,爹和我都劝过他,他还向我们保证,说高氏就是他喜欢的人,非她不娶……”
说到这里,李谦不由叹了口,道,“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会这样?自己不思长进,把过错推到妻儿身上。他有今天,我早就料到了。”
姜宪却是懒得说这个人。帮着李谦顺了顺起伏的胸口,道:“你也别生气了!说起来,这件事得感谢公公——李麟就算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他好歹也是你堂兄,你要是不管他,于你名声不好。若是不是公公不止一次地表白李麟与你们家地关系,你还真的不好管他。”说着,她有些兴奋地道,“你今年不在家里过年,我和慎哥儿去太原过年你看如何?”
这样,说不定李谦可以把行程安排安排,正巧“路过”太原。
李谦可不答应。
太原也是九边之一,这庆格尔泰要真的打过来了,太原也危险。
他笑着提醒他:“你可别忘了,二弟妹要来看你!”
可那是明年春天的事。
李谦也想姜宪这边热闹些,笑道:“要不你写信让郭氏带着小儿子一起过来?”
这样李驹也可以到这边来过年。
姜宪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爬起来要去写信,却被李谦重新拉进了被子里,笑道:“我在家里你得陪着我才行。等我走了,你多的是时间做这些事。”
姜宪忍俊不禁,只好重新回到被子里躺着和李谦聊天。
府里后山的温泉池水气氤氲,可姜宪来了一趟小汤山,不要说泡温泉了,就是温泉的水也没能沾上一滴,离开的时候只盼着李谦早点走——她决定送走李谦之后,立刻和太皇太后一起来泡温泉。
太皇太后知道姜宪邀请她去小汤山还和太皇太妃道:“这孩子是怎么了?不是说和王爷过去了小汤山了吗?怎么没还要去,还约了我们几个同去?过几天可是慎哥儿十岁的生辰,我还寻思着给我们慎哥儿好好办一办,去小汤山泡什么温泉啊!”
太皇太妃道:“是呀,是呀!可怜我们慎哥儿马上就是生辰了,临潼王提前让人给慎哥儿做了碗寿面就走了。”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十岁
太皇太后对李谦没有给慎哥儿过生辰就走了非常的不满,她原本只准备在宫里给慎哥儿大办一场的,后来觉得这样也不足以表达自己对慎哥儿的重视,遂让孟芳苓写了封信去江南,要求赵玺下旨给慎哥儿庆生。
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孩子夭折的很多,慎哥儿能平平安安长到十岁,以后多半就能站得住了,姜宪和李谦只有这一个孩子,头几年太皇太后可是一直担心吊胆的,如今这心才放下了一半。
姜宪这边很快得了消息,忙进宫去劝太皇太后:“慎哥儿出生的时候我公公找来给他看八字的得道高僧们虽然没有说什么,可您那看穷苦人家的孩子,都是贱名贱命地活,反而长成的多,夭折的少。他年纪还轻,过刚易折,还是让他就这样平平安安地就行了。”
太皇太后听了不免有些后悔。
赵玺的旨意却已经到了。封了慎哥儿为世袭四品佥事,赏了玉佩一对,文房四宝一套,黄金二百两,白银二百两,并写了一封信给太皇太后,说当朝无军功不得封爵,让慎哥儿先这样着,等慎哥儿再大几岁,跟着李谦去打一仗,到时候再封他个男爵或是伯爵不在话下。
太皇太后对赵玺的态度很满意,叫了姜宪进宫来问:“你说怎么办?”
“就照着你前头的意思,在宫里给慎哥儿做个生,您看如何?”
太皇太后点了头,又高兴地开始准备慎哥儿的生辰。
慎哥儿的一些同窗都受到了邀请。
赵啸知道后,也送来了贺礼。
太皇太后就问姜宪:“说是他马上要续弦了,是真的吗?我怎么听说晋安侯家想再和赵啸做亲家?简王成天的嚷着是蔡氏是赵啸杀的,晋安侯家这样上赶子的送人过去,也太不要脸了些吧?”
姜宪也听说了,很替蔡如意不值。道:“蔡家向来是这样的德性,您又不是不知道。只是可怜了陆安侯家的大小姐。听说吵着要和离。被蔡定忠给压下来了。可我瞧着他也压不了几年了。说是自从北归,身体就大不如前了,如今已是病入膏肓,蔡霖还时常不在身边侍疾,四处撒野,几天不见人影是常事,全仗着儿媳妇在跟前服侍着。那邓氏大小姐又只生了一个女儿,安陆侯夫人心痛女儿,要接女儿回家,蔡家不放人。”
前世的这个时候,蔡定忠早就病逝了。
今生他却长寿,到如今还没有咽气,倒是蔡霖,还是和前世一样的不着调。可见不论是谁嫁给他,都没有什么好日子过。
太皇太后的年纪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子孙不孝的事。
她不由长长地叹气,对姜宪道:“我记得安陆侯家的媳妇还是你做的媒人,你要是没事,就过去看看吧!好歹给那邓氏撑撑腰。”
姜宪压根不想管晋安侯府的事,但太皇太后这么说,她还是应下了。决定若是那邓氏要和离,她也会像前一世那样支持邓氏。让蔡家烂到底去。
两人说了会话,白愫进了宫。
她是过来帮着慎哥儿布置生辰宴的的。
太皇太后看了拉着白愫的手不住地感慨:“要是没有掌珠,保宁这日子可怎么过?她真真是什么也不会?”
太皇太妃闻言笑道:“她要会这些做什么?这可是您从前说的!”
“我是说她不想学女红也不勉强,她身边还能少了做女红的人?”太皇太后驳道,“谁知道她连服侍丈夫,照顾孩子也做不好!越活越小了!”
“这还不是李谦给惯得!”白愫笑道,“你看她若是生个女儿看看,到时候大家都去宠爱女儿了,看谁还宠着她!不过话也说过来了,他们李家真的是要兴旺起来了,儿媳妇生的全是儿子,就一个女儿,可得像心肝宝贝似的捧在手心里。”
姜宪瞪目,道:“我怎么不服侍丈夫,照顾孩子了?我嫁给李谦这么多年,也没看他生个病,发个烧什么的,慎哥儿不也平平安安地长这么大了吗?”
“你还好意思说!”太皇太后看着姜宪得过好,心里是高兴的,只是怕别人非议姜宪,这才自己开口说道姜宪一通,让别人不好说话,“看你娶了儿媳妇怎么办?”
“所以说这有福之人总是有福。”太皇太妃说这话时心里颇有几分感叹。
从小白愫就比姜宪能干,结果白愫总是做事的那个。从小姜宪在这些琐事上就不行,长大以后有人帮她,她一样不用动手。
白愫倒不觉得。
她能照顾身边的人,她觉得这样很好。
至于慎哥儿的生辰,说的是小范围内的庆祝一番,在京城里还是引起了轰动。毕竟这场生辰是在慈宁宫举办的,皇上又下了旨,能去参加生辰宴的都是京城数一数二的人家。
十一月初四那天,白天的慈宁宫喜气洋洋,晚上则火树银花,冲天的焰火照亮了京城半边天。
很多年以后,还有人议论起这场生辰宴。
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赵啸,心情非常的烦燥。
李谦拿了巡边做借口,在庆格尔泰退后五十里的情况下还不依不饶地领军深入了腹地,鞑子的十二盟,他一口气拿下了四盟,看奏折上的意思,好像要一直打到他们的王庭,要和庆格尔泰签订互相不侵犯的协议。
若这件事真的让他办成了,鞑子至少二十年以内不会南下。
这虽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偏偏李谦又在天津设立了船坞,开始大规模地制造帆船,还上书说要组建水军。
李谦到底要干什么?
赵啸胸口像堵了口气。
想起自己小时候见到李谦,李谦恭敬地向他行礼时的情景。
那时候的李谦,因为要到他家做客,穿了件新袍子,可能是家里的丫鬟还不知道怎么服侍人,袍子上褶子还簇新簇新的,看见他们家厅堂的金钱桔树长得比人还高,他好奇地张望着,黑白分明的眼睛里掩饰不住惊讶。
他身边的小厮看他不起,小声地讽刺他是土包子,他却不卑不亢地露笑着露出一排雪白的牙齿,道:“我就是从乡下来的呀!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养在花盆里的桔子。这桔子能吃吗?我看有人用这样小小的桔子泡茶,这是那种泡茶的桔子吗?”
一席话说得他身边的小厮硬生生的没有了脾气,还答了他好多话。
再见到李谦,再也没有瞧不起他了。
反而还时常给他点方便。
那时候,赵啸做梦都没有想到李谦有一天会和他并肩而立,更没有想到他会成为自己的对手,威胁到自己安危!
☆、第一千零七十章 安危
想到这些,赵啸就是一阵心浮气燥。
偏偏他二叔专程从福建赶过来和他说他续弦的事:“……我们都知道你从小就有主见,这些年家里由你照顾,越发的昌盛起来。家里的长辈说起你来,也都是翘着大拇指称赞。他们让我过来也没有别的意思,就怕你久居金陵,受皇上和朝中大臣的影响,觉得还是娶个江浙一带的大家闺秀好。可我们的根底到底是在福建,当初先帝赐婚的时候你就知道,不管是你爹还家里的长辈,都不太满意这门亲事,后来果然就如你爹所料,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你这次续弦,我们都觉得你还是在福建的世族里挑一个的好。
“常言说得好,夫妇齐心,其利断金。
“你看那李谦,家里不过是土匪召安,就因为娶了嘉南郡主,如今已和我们家齐肩并头了。可见这后宅的重要性!
“要不是蔡氏和你离了心,建童又怎么会一心一意的向着朝廷?向着蔡家?
“你就是有三头六臂,回到家里也得有个知心体贴的人!
“二叔的话你仔细考虑考虑,我在金陵这边还呆几天。
“你要是做了决定,就告诉我一声。我这就写信给你二婶,让她帮你挑个你满意的媳妇。以后和和气气的过日子,再生几个嫡子,培养个继承家业的,岂不比你这样旅居金陵要好得多!”
赵啸冷笑。
不过是把他的继室当成争权夺利的手段罢了?
他娶谁,也逃不过联姻的作用。
李谦是怎么和姜宪过到一块去的呢?
居然能让姜宪一心一意的帮着他。
赵啸非常的茫然。
赵玺很快就得到了消息,请了赵啸去宫里说话,话里话外都是想给他做媒,把刘皇后的一个远房表妹嫁给他。当然,刘皇后的这位表妹出身也不低,曾祖父、祖父都是两榜进士,不过家里人丁单薄,在江南成不了气候,父亲依附在泾阳书院的,在泾阳书院教书。
他一听就觉得很烦心。
但蔡如意的孝期已过,他必须尽快娶妻,不然还会得罪人。
想到这些,他目光微转,笑着和赵玺说起了李谦建立水军的事:“感觉还是太急进了。如今整个北方都靠临潼王撑着,水军看似简单,训练起来却不太容易,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一个不慎,有可能吃力不讨好,甚至把整个西北军都给拖垮。
“江南这几年都不太平,去年好不容易才有了个丰收年,几位阁老正商量着怎么多囤点粮食。
“万一临潼王那边被水军拖垮了,到时候那边的军饷怎么办?
“虽说这几年临潼王没有向朝廷要一分钱的军饷,他在陕西的时候也说过,朝廷让他自行招募新兵,这些人的军饷由他负担,可京卫的军饷呢?那可不属于临潼王负担的范围!
“他手中有粮,自然不会和朝廷计较。若是他手中缺粮了呢?
“北边的鞑子,还指望着他帮着镇守呢!”
赵玺听着心中也有点发慌起来,他问赵啸:“爱卿有什么主意?”
从前赵啸从来都不曾说过李谦的不是,他有他自尊。可现在,他心里却蠢蠢欲动,再也没有办法把李谦当做从前那个遇到他就会远远躬身问好的小男孩子。
“临潼王毕竟是一方大员,又是皇上的姑父,您怎么也要给他几分薄面。”赵啸沉吟道,“我看您不如写封密信过去,让他斟酌着是否要建水师。临潼王素来对朝廷忠心耿耿,他看了您的密信,想必很快就能明白您的苦心。也不枉你暗中点拨了他一番。”
李谦要是因此不建水军,那就是忠心。若他学要执意建水军,那就是有贰心。
赵啸给李谦挖了个坑。
赵玺却觉得赵啸的话很有道理,他徐徐地点头,又重新提起了赵啸的婚事。
赵啸把他二叔的来意告诉了赵玺,道:“现在一时我也不好做决定,总得先把家里的长辈安抚好了!”
没有明确的说答应还是不答应。
赵玺眉头直皱,把这锅背到了赵啸二叔的身上,回到内宫见到刘氏不免发脾气,骂赵啸的二叔不知道好歹,并狠狠地道:“要不是看在靖海侯的份上,我早把他活剥了,看他还乱不乱说话。”
刘氏一阵胆战心惊。
她越来越怕赵玺了。
刚成亲那会,赵玺还算是温柔体贴,可随着朝中要求他亲政的呼声越来越高,左以明去了一趟京城之后就开始旗帜鲜明地表明支持赵玺亲政,据说还怂恿着那些御史上书,攻讦汪几道的人。现在赵玺每天上朝就是去听朝中的大臣们吵架,有时候回到宫里看见她还会眉飞色舞地讲起那些大臣都说了些什么,对左以明的举止非常的满意和高兴,赵玺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说话也越来越没有了顾忌。虽然那些所谓的要诛谁谁的九族,要杀了谁谁的话像是在发脾气,可刘氏隐隐有种感觉,要是真的没有谁能压制住赵玺了,赵玺说不定真干得出这样的事来。
她只能小心翼翼地服侍着。
可就这样,赵玺还是不满意,几次问她怎么还没有怀上孩子,请了太医院的太医为她把脉不说,还想把在京城的已经致仕的田医正请过来给她瞧病。
刘氏心里却压根不愿意怀孩子。
她害怕自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